全國各地中考數(shù)學分類解析總匯:動態(tài)問題【共66頁】
《全國各地中考數(shù)學分類解析總匯:動態(tài)問題【共66頁】》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全國各地中考數(shù)學分類解析總匯:動態(tài)問題【共66頁】(6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2019屆數(shù)學中考復習資料▼▼▼ 動態(tài)問題 一、選擇題 1. ( 2014?安徽省,第9題4分)如圖,矩形ABCD中,AB=3,BC=4,動點P從A點出發(fā),按A→B→C的方向在AB和BC上移動,記PA=x,點D到直線PA的距離為y,則y關于x的函數(shù)圖象大致是( ) A. B. C. D. 考點: 動點問題的函數(shù)圖象. 分析: ①點P在AB上時,點D到AP的距離為AD的長度,②點P在BC上時,根據(jù)同角的余角相等求出∠APB=∠PAD,再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列出比例式整理得到y(tǒng)與x的關系式,從而得解. 解答: 解:①點P在AB上時,0≤x≤3,點D到AP的距離為A
2、D的長度,是定值4; ②點P在BC上時,3<x≤5, ∵∠APB+∠BAP=90, ∠PAD+∠BAP=90, ∴∠APB=∠PAD, 又∵∠B=∠DEA=90, ∴△ABP∽△DEA, ∴=, 即=, ∴y=, 縱觀各選項,只有B選項圖形符合. 故選B. 點評: 本題考查了動點問題函數(shù)圖象,主要利用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zhì),難點在于根據(jù)點P的位置分兩種情況討論. 2. ( 2014?廣西玉林市、防城港市,第12題3分)如圖,邊長分別為1和2的兩個等邊三角形,開始它們在左邊重合,大三角形固定不動,然后把小三角形自左向右平移直至移出大三角形外停止.設小三角形移
3、動的距離為x,兩個三角形重疊面積為y,則y關于x的函數(shù)圖象是( ) A. B. C. D. 考點: 動點問題的函數(shù)圖象. 分析: 根據(jù)題目提供的條件可以求出函數(shù)的解析式,根據(jù)解析式判斷函數(shù)的圖象的形狀. 解答: 解:①t≤1時,兩個三角形重疊面積為小三角形的面積, ∴y=1=, ②當1<x≤2時,重疊三角形的邊長為2﹣x,高為, y=(2﹣x)=x﹣x+, ③當x≥2時兩個三角形重疊面積為小三角形的面積為0, 故選:B.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了本題考查了動點問題的函數(shù)圖象,此類題目的圖象往往是幾個函數(shù)的組合體. 3.(2014
4、年山東泰安,第14題3分)如圖,△ABC中,∠ACB=90,∠A=30,AB=16.點P是斜邊AB上一點.過點P作PQ⊥AB,垂足為P,交邊AC(或邊CB)于點Q,設AP=x,△APQ的面積為y,則y與x之間的函數(shù)圖象大致為( ?。? ABC.D 分析:分點Q在AC上和BC上兩種情況進行討論即可. 解:當點Q在AC上時,∵∠A=30,AP=x,∴PQ=xtan30= ∴y=APPQ=x=x2; 當點Q在BC上時,如圖所示: ∵AP=x,AB=16,∠A=30,∴BP=16﹣x,∠B=60, ∴PQ=BP?tan60=(16﹣x). ∴==. ∴該函數(shù)圖象前半部分是拋物線開口向
5、上,后半部分也為拋物線開口向下.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動點問題的函數(shù)圖象,有一定難度,解題關鍵是注意點Q在BC上這種情況. 4.(2014?菏澤第8題3分)如圖,Rt△ABC中,AC=BC=2,正方形CDEF的頂點D、F分別在AC、BC邊上,C、D兩點不重合,設CD的長度為x,△ABC與正方形CDEF重疊部分的面積為y,則下列圖象中能表示y與x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的是( ) A. B. C. D. 考點: 動點問題的函數(shù)圖象. 專題: 數(shù)形結合. 分析: 分類討論:當0<x≤1時,根據(jù)正方形的面積公式得到y(tǒng)=x2;當1<x≤2時,ED交AB
6、于M,EF交AB于N,利用重疊的面積等于正方形的面積減去等腰直角三角形MNE的面積得到y(tǒng)=x2﹣2(x﹣1)2,配方得到y(tǒng)=﹣(x﹣2)2+2,然后根據(jù)二次函數(shù)的性質(zhì)對各選項進行判斷. 解答: 解:當0<x≤1時,y=x2, 當1<x≤2時,ED交AB于M,EF交AB于N,如圖, CD=x,則AD=2﹣x, ∵Rt△ABC中,AC=BC=2, ∴△ADM為等腰直角三角形, ∴DM=2﹣x, ∴EM=x﹣(2﹣x)=2x﹣2, ∴S△ENM=(2x﹣2)2=2(x﹣1)2, ∴y=x2﹣2(x﹣1)2=﹣x2+4x﹣2=﹣(x﹣2)2+2, ∴y=, 故選A.
7、二.填空題 三.解答題 1. ( 2014?廣東,第25題9分)如圖,在△ABC中,AB=AC,AD⊥AB于點D,BC=10cm,AD=8cm.點P從點B出發(fā),在線段BC上以每秒3cm的速度向點C勻速運動,與此同時,垂直于AD的直線m從底邊BC出發(fā),以每秒2cm的速度沿DA方向勻速平移,分別交AB、AC、AD于E、F、H,當點P到達點C時,點P與直線m同時停止運動,設運動時間為t秒(t>0). (1)當t=2時,連接DE、DF,求證:四邊形AEDF為菱形; (2)在整個運動過程中,所形成的△PEF的面積存在最大值,當△PEF的面積最大時,求線段BP的長; (3)是否存在某一時刻t
8、,使△PEF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請求出此時刻t的值;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考點: 相似形綜合題. 分析: (1)如答圖1所示,利用菱形的定義證明; (2)如答圖2所示,首先求出△PEF的面積的表達式,然后利用二次函數(shù)的性質(zhì)求解; (3)如答圖3所示,分三種情形,需要分類討論,分別求解. 解答: (1)證明:當t=2時,DH=AH=2,則H為AD的中點,如答圖1所示. 又∵EF⊥AD,∴EF為AD的垂直平分線,∴AE=DE,AF=DF. ∵AB=AC,AD⊥AB于點D,∴AD⊥BC,∠B=∠C. ∴EF∥BC,∴∠AEF=∠B,∠AFE=∠C, ∴∠AEF=∠AFE,
9、∴AE=AF, ∴AE=AF=DE=DF,即四邊形AEDF為菱形. (2)解:如答圖2所示,由(1)知EF∥BC, ∴△AEF∽△ABC, ∴,即,解得:EF=10﹣t. S△PEF=EF?DH=(10﹣t)?2t=﹣t2+10t=﹣(t﹣2)2+10 ∴當t=2秒時,S△PEF存在最大值,最大值為10,此時BP=3t=6. (3)解:存在.理由如下: ①若點E為直角頂點,如答圖3①所示, 此時PE∥AD,PE=DH=2t,BP=3t. ∵PE∥AD,∴,即,此比例式不成立,故此種情形不存在; ②若點F為直角頂點,如答圖3②所示, 此時PE∥AD,PF=DH=2
10、t,BP=3t,CP=10﹣3t. ∵PF∥AD,∴,即,解得t=; ③若點P為直角頂點,如答圖3③所示. 過點E作EM⊥BC于點M,過點F作FN⊥BC于點N,則EM=FN=DH=2t,EM∥FN∥AD. ∵EM∥AD,∴,即,解得BM=t, ∴PM=BP﹣BM=3t﹣t=t. 在Rt△EMP中,由勾股定理得:PE2=EM2+PM2=(2t)2+(t)2=t2. ∵FN∥AD,∴,即,解得CN=t, ∴PN=BC﹣BP﹣CN=10﹣3t﹣t=10﹣t. 在Rt△FNP中,由勾股定理得:PF2=FN2+PN2=(2t)2+(10﹣t)2=t2﹣85t+100. 在Rt△P
11、EF中,由勾股定理得:EF2=PE2+PF2, 即:(10﹣t)2=(t2)+(t2﹣85t+100) 化簡得:t2﹣35t=0, 解得:t=或t=0(舍去) ∴t=. 綜上所述,當t=秒或t=秒時,△PEF為直角三角形. 點評: 本題是運動型綜合題,涉及動點與動線兩種運動類型.第(1)問考查了菱形的定義;第(2)問考查了相似三角形、圖形面積及二次函數(shù)的極值;第(3)問考查了相似三角形、勾股定理、解方程等知識點,重點考查了分類討論的數(shù)學思想. 2.(2014?武漢2014?武漢,第24題10分)如圖,Rt△ABC中,∠ACB=90,AC=6cm,BC=8cm,動點P從點B出
12、發(fā),在BA邊上以每秒5cm的速度向點A勻速運動,同時動點Q從點C出發(fā),在CB邊上以每秒4cm的速度向點B勻速運動,運動時間為t秒(0<t<2),連接PQ. (1)若△BPQ與△ABC相似,求t的值; (2)連接AQ,CP,若AQ⊥CP,求t的值; (3)試證明:PQ的中點在△ABC的一條中位線上. 考點: 相似形綜合題 分析: (1)分兩種情況討論:①當△BPQ∽△BAC時,=,當△BPQ∽△BCA時,=,再根據(jù)BP=5t,QC=4t,AB=10cm,BC=8cm,代入計算即可; (2)過P作PM⊥BC于點M,AQ,CP交于點N,則有PB=5t,PM=3t,MC=8﹣4t,
13、根據(jù)△ACQ∽△CMP,得出=,代入計算即可; (3)作PE⊥AC于點E,DF⊥AC于點F,先得出DF=,再把QC=4t,PE=8﹣BM=8﹣4t代入求出DF,過BC的中點R作直線平行于AC,得出RC=DF,D在過R的中位線上,從而證出PQ的中點在△ABC的一條中位線上. 解答: 解:(1)①當△BPQ∽△BAC時, ∵=,BP=5t,QC=4t,AB=10cm,BC=8cm, ∴=, ∴t=1; ②當△BPQ∽△BCA時, ∵=, ∴=, ∴t=, ∴t=1或時,△BPQ與△ABC相似; (2)如圖所示,過P作PM⊥BC于點M,AQ,CP交于點N,則有PB=5t,PM
14、=3t,MC=8﹣4t, ∵∠NAC+∠NCA=90,∠PCM+∠NCA=90, ∴∠NAC=∠PCM且∠ACQ=∠PMC=90, ∴△ACQ∽△CMP, ∴=, ∴=, 解得:t=; (3)如圖,仍有PM⊥BC于點M,PQ的中點設為D點,再作PE⊥AC于點E,DF⊥AC于點F, ∵∠ACB=90, ∴DF為梯形PECQ的中位線, ∴DF=, ∵QC=4t,PE=8﹣BM=8﹣4t, ∴DF==4, ∵BC=8,過BC的中點R作直線平行于AC, ∴RC=DF=4成立, ∴D在過R的中位線上, ∴PQ的中點在△ABC的一條中位線上. 點評: 此題考查了
15、相似形綜合,用到的知識點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zhì)、中位線的性質(zhì)等,關鍵是畫出圖形作出輔助線構造相似三角形,注意分兩種情況討論. . 3.(2014浙江金華,第23題10分)等邊三角形ABC的邊長為6,在AC,BC邊上各取一點E,F(xiàn),連結AF,BE相交于點P. (1)若AE=CF. ①求證:AF=BE,并求∠APB的度數(shù). ②若AE=2,試求的值. (2)若AF=BE,當點E從點A運動到點C時,試求點P經(jīng)過的路徑長. 【答案】(1)①證明見解析,120;②12;(2). 【解析】 (注:沒學習四點同圓和切割線定理的可由△APE∽△ACF得比例式求解) (2)
16、如圖,作△ABP外接圓滿⊙O,在⊙O的優(yōu)弧上取一點G,連接AG,BG,AO,BO,過點O作OH⊥AB于點H。 ∵由(1)可知∠APB =120,∴∠AGB =60. ∴∠AOB =120,∠AOH =60. ∵AB=6,∴AH=3. ∴. ∴. ∴點P經(jīng)過的路徑長為. 考點:1.動點問題;2.等邊三角形的性質(zhì);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質(zhì);4.圓周角定理;5. 切割線定理;6. 銳角三角函數(shù)定義;7.特殊角的三角函數(shù)值;8.垂徑定理;9.弧長的計算. 4.(2014浙江金華,第24題12分)如圖,直角梯形ABCO的兩邊OA,OC在坐標軸的正半軸上,BC∥x軸,OA=OC=4,以直
17、線x=1為對稱軸的拋物線過A,B,C三點. (1)求該拋物線線的函數(shù)解析式. (2)已知直線l的解析式為,它與x軸的交于點G,在梯形ABCO的一邊上取點P. ①當m=0時,如圖1,點P是拋物線對稱軸與BC的交點,過點P作PH⊥直線l于點H,連結OP,試求△OPH的面積. ②當時,過P點分別作x軸、直線l的垂線,垂足為點E,F(xiàn). 是否存在這樣的點P,使以P,E,F(xiàn)為頂點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點P的坐標;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答案】(1);(2)①;②存在,或或. 【解析】 試題分析:(1)由拋物線以直線x=1為對稱軸,拋物線過點A,B,設頂點式,應用待定系數(shù)
18、法求解. (2)①設直線x=1與x軸交于點M,與直線交于點N,過點H作HD⊥直線x=1于點D,根據(jù)已知求出PD,OM,DH的長,由求解即可. ∵MP=OC=4,OM=MN=1,∴PN=3,DH=. ∴ ②存在. 當時,直線l的解析式為, i)當點P在OC邊上時,如圖2,設點P的坐標為,點F的坐標為,過點F作FI⊥y軸于點I.則,即. ∴, . . iv)當點P在AO邊上時,以P,E,F(xiàn)為頂點的三角形不存在. 綜上所述,以P,E,F(xiàn)為頂點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時,點P的坐標為或或. 考點:1.動點問題;2. 待定系數(shù)法的應用;3.曲線
19、上點的坐標與方程的關系;4.二次函數(shù)的性質(zhì);5. 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質(zhì);6.勾股定理;7. 等腰三角形存在性問題;8.轉(zhuǎn)換思想和分類思想的應用. 5. (2014云南昆明,第23題9分)如圖,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拋物線與x軸交于點A(,0)、B(4,0)兩點,與y軸交于點C. (1) 求拋物線的解析式; (2) 點P從A點出發(fā),在線段AB上以每秒3個單位長度的速度向B點運動,同時點Q從B點出發(fā),在線段BC上以每秒1個單位長度向C點運動.其中一個點到達終點時,另一個點也停止運動.當△PBQ存在時,求運動多少秒使△PBQ的面積最大,最多面積是多少? (3) 當△PBQ的面積最大時
20、,在BC下方的拋物線上存在點K,使,求K點坐標. O x y C B A P Q 考點: 二次函數(shù)綜合題. 分析: (1)利用待定系數(shù)法求出拋物線的解析式; (2考查動點與二次函數(shù)最值問題:先寫出S與t的函數(shù)關系式,再確定函數(shù)最值; (3) 存在所求的K點,由(2)可求出的面積,再把分成兩個三角形進行面積運算. 解答: 解:(1)將A(,0)、B(4,0)兩點坐標分別代入, 即,解得: 拋物線的解析式為: (2) 設運動時間為t秒,由題意可知: 過點作,垂直為D, 易證∽,
21、 OC=3,OB=4,BC=5,, 對稱軸 當運動1秒時,△PBQ面積最大,,最大為, (3)如圖,設 連接CK、BK,作交BC與L, 由(2)知:, 設直線BC的解析式為 ,解得: 直線BC的解析式為 即: 解得: 坐標為或 點評: 本題綜合考查了二次函數(shù)的圖象與性質(zhì)、待定系數(shù)法求函數(shù)解析式、一次函數(shù)、一元二次方程、相似三角形性質(zhì)、動點問題等重要知識點. 6. (2014?益陽,第21題,12分)如圖,在直角梯形ABCD中,AB∥CD,AD⊥AB,∠B=60,AB=10
22、,BC=4,點P沿線段AB從點A向點B運動,設AP=x. (1)求AD的長; (2)點P在運動過程中,是否存在以A、P、D為頂點的三角形與以P、C、B為頂點的三角形相似?若存在,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3)設△ADP與△PCB的外接圓的面積分別為S1、S2,若S=S1+S2,求S的最小值. (第1題圖) 考點: 相似形綜合題. 分析: (1)過點C作CE⊥AB于E,根據(jù)CE=BC?sin∠B求出CE,再根據(jù)AD=CE即可求出AD; (2)若以A、P、D為頂點的三角形與以P、C、B為頂點的三角形相似,則△PCB必有一個角是直角.分兩種情況討論:①當∠PCB=9
23、0時,求出AP,再根據(jù)在Rt△ADP中∠DPA=60,得出∠DPA=∠B,從而得到△ADP∽△CPB,②當∠CPB=90時,求出AP=3,根據(jù)≠且≠,得出△PCB與△ADP不相似. (3)先求出S1=x?,再分兩種情況討論:①當2<x<10時,作BC的垂直平分線交BC于H,交AB于G;作PB的垂直平分線交PB于N,交GH于M,連結BM,在Rt△GBH中求出BG、BN、GN,在Rt△GMN中,求出MN=(x﹣1),在Rt△BMN中,求出BM2=x2﹣x+,最后根據(jù)S1=x?BM2代入計算即可.②當0<x≤2時,S2=x(x2﹣x+),最后根據(jù)S=S1+S2=x(x﹣)2+x即可得出S的最小值.
24、 解答: 解:(1)過點C作CE⊥AB于E, 在Rt△BCE中, ∵∠B=60,BC=4, ∴CE=BC?sin∠B=4=2, ∴AD=CE=2. (2)存在.若以A、P、D為頂點的三角形與以P、C、B為頂點的三角形相似,則△PCB必有一個角是直角. ①當∠PCB=90時,在Rt△PCB中,BC=4,∠B=60,PB=8, ∴AP=AB﹣PB=2. 又由(1)知AD=2,在Rt△ADP中,tan∠DPA===, ∴∠DPA=60, ∴∠DPA=∠CPB, ∴△ADP∽△CPB, ∴存在△ADP與△CPB相似,此時x=2. ②∵當∠CPB=90時,在Rt△PCB
25、中,∠B=60,BC=4, ∴PB=2,PC=2, ∴AP=3. 則≠且≠,此時△PCB與△ADP不相似. (3)如圖,因為Rt△ADP外接圓的直徑為斜邊PD,則S1=x?()2=x?, ①當2<x<10時,作BC的垂直平分線交BC于H,交AB于G; 作PB的垂直平分線交PB于N,交GH于M,連結BM.則BM為△PCB外接圓的半徑. 在Rt△GBH中,BH=BC=2,∠MGB=30, ∴BG=4, ∵BN=PB=(10﹣x)=5﹣x, ∴GN=BG﹣BN=x﹣1. 在Rt△GMN中,∴MN=GN?tan∠MGN=(x﹣1). 在Rt△BMN中,BM2=MN2+BN2
26、=x2﹣x+, ∴S1=x?BM2=x(x2﹣x+). ②∵當0<x≤2時,S2=x(x2﹣x+)也成立, ∴S=S1+S2=x?+x(x2﹣x+)=x(x﹣)2+x. ∴當x=時,S=S1+S2取得最小值x. 點評: 此題考查了相似形綜合,用到的知識點是相似三角形的性質(zhì)與判定、二次函數(shù)的最值、勾股定理,關鍵是根據(jù)題意畫出圖形構造相似三角形,注意分類討論. 7. (2014?揚州,第28題,12分)已知矩形ABCD的一條邊AD=8,將矩形ABCD折疊,使得頂點B落在CD邊上的P點處. (第6題圖) (1)如圖1,已知折痕與邊BC交于點O,連結AP、OP、OA. ①求證:
27、△OCP∽△PDA; ②若△OCP與△PDA的面積比為1:4,求邊AB的長; (2)若圖1中的點P恰好是CD邊的中點,求∠OAB的度數(shù); (3)如圖2,,擦去折痕AO、線段OP,連結BP.動點M在線段AP上(點M與點P、A不重合),動點N在線段AB的延長線上,且BN=PM,連結MN交PB于點F,作ME⊥BP于點E.試問當點M、N在移動過程中,線段EF的長度是否發(fā)生變化?若變化,說明理由;若不變,求出線段EF的長度. 考點: 相似形綜合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zhì);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zhì);勾股定理;矩形的性質(zhì);特殊角的三角函數(shù)值. 專題: 綜合題;動點型;探究型. 分析: (1)
28、只需證明兩對對應角分別相等即可證到兩個三角形相似,然后根據(jù)相似三角形的性質(zhì)求出PC長以及AP與OP的關系,然后在Rt△PCO中運用勾股定理求出OP長,從而求出AB長. (2)由DP=DC=AB=AP及∠D=90,利用三角函數(shù)即可求出∠DAP的度數(shù),進而求出∠OAB的度數(shù). (3)由邊相等常常聯(lián)想到全等,但BN與PM所在的三角形并不全等,且這兩條線段的位置很不協(xié)調(diào),可通過作平行線構造全等,然后運用三角形全等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質(zhì)即可推出EF是PB的一半,只需求出PB長就可以求出EF長. 解答: 解:(1)如圖1, ①∵四邊形ABCD是矩形,∴AD=BC,DC=AB,∠DAB=∠B=∠C=∠
29、D=90. 由折疊可得:AP=AB,PO=BO,∠PAO=∠BAO.∠APO=∠B. ∴∠APO=90. ∴∠APD=90﹣∠CPO=∠POC. ∵∠D=∠C,∠APD=∠POC. ∴△OCP∽△PDA. ②∵△OCP與△PDA的面積比為1:4, ∴====. ∴PD=2OC,PA=2OP,DA=2CP. ∵AD=8,∴CP=4,BC=8. 設OP=x,則OB=x,CO=8﹣x. 在Rt△PCO中, ∵∠C=90,CP=4,OP=x,CO=8﹣x, ∴x2=(8﹣x)2+42. 解得:x=5. ∴AB=AP=2OP=10. ∴邊AB的長為10. (2)如圖1,
30、 ∵P是CD邊的中點, ∴DP=DC. ∵DC=AB,AB=AP, ∴DP=AP. ∵∠D=90, ∴sin∠DAP==. ∴∠DAP=30. ∵∠DAB=90,∠PAO=∠BAO,∠DAP=30, ∴∠OAB=30. ∴∠OAB的度數(shù)為30. (3)作MQ∥AN,交PB于點Q,如圖2. ∵AP=AB,MQ∥AN, ∴∠APB=∠ABP,∠ABP=∠MQP. ∴∠APB=∠MQP. ∴MP=MQ. ∵MP=MQ,ME⊥PQ, ∴PE=EQ=PQ. ∵BN=PM,MP=MQ, ∴BN=QM. ∵MQ∥AN, ∴∠QMF=∠BNF. 在△MFQ和△N
31、FB中, . ∴△MFQ≌△NFB. ∴QF=BF. ∴QF=QB. ∴EF=EQ+QF=PQ+QB=PB. 由(1)中的結論可得: PC=4,BC=8,∠C=90. ∴PB==4. ∴EF=PB=2. ∴在(1)的條件下,當點M、N在移動過程中,線段EF的長度不變,長度為2. 點評: 本題是一道運動變化類的題目,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質(zhì)和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性質(zhì)和判定、矩形的性質(zhì)、等腰三角形的性質(zhì)和判定、勾股定理、特殊角的三角函數(shù)值等知識,綜合性比較強,而添加適當?shù)妮o助線是解決最后一個問題的關鍵. 8.(2014?濱州,第25題12分)如圖,矩形ABCD中,AB
32、=20,BC=10,點P為AB邊上一動點,OP交AC于點Q. (1)求證:△APQ∽△CDQ; (2)P點從A點出發(fā)沿AB邊以每秒1個單位長度的速度向B點移動,移動時間為t秒. ①當t為何值時,DP⊥AC? ②設S△APQ+S△DCQ=y,寫出y與t之間的函數(shù)解析式,并探究P點運動到第幾秒到第幾秒之間時,y取得最小值. 考點: 相似形綜合題 分析: (1)求證相似,證兩對角相等即可,因為平行,易找,易證. (2)①當垂直時,易得三角形相似,故有相似邊成比例,由題中已知矩形邊長則AP長已知,故t易知. ②因為S△APQ+S△DCQ=y,故求S△APQ和S△DCQ是解決問題
33、的關鍵,觀察無固定組合規(guī)則圖象,則考慮作高分別求取.考慮兩高在同一直線上,且相加恰為10,故可由(1)相似結論得,高的比等于對應邊長比,設其中一高為h,即可求得,則易表示y=,注意要考慮t的取值.討論何時y最小,y=不是我們學過的函數(shù)類型,故無法用最值性質(zhì)來討論,回觀察題目問法為“探究P點運動到第幾秒到第幾秒之間時”,<1>并不是我們常規(guī)的在確定時間最小,<2>時間問的整數(shù)秒.故可考慮將所有可能的秒全部算出,再觀察數(shù)據(jù)探究函數(shù)的變化找結論. 解答: (1)證明:∵四邊形ABCD是矩形, ∴AB∥CD, ∴∠QPA=∠QDC,∠QAP=∠QCD, ∴△APQ∽△CDQ. (2)解:①
34、當DP⊥AC時,∠QCD+∠QDC=90, ∵∠ADQ+∠QCD=90, ∴∠DCA=∠ADP, ∵∠ADC=∠DAP=90, ∴△ADC∽△PAD, ∴=, ∴, 解得 PA=5, ∴t=5. ②設△ADP的邊AP上的高h,則△QDC的邊DC上的高為10﹣h. ∵△APQ∽△CDQ, ∴==, 解得 h=, ∴10﹣h=, ∴S△APQ==,S△DCQ==, ∴y=S△APQ+S△DCQ=+=(0≤t≤20). 探究: t=0,y=100; t=1,y≈95.48; t=2,y≈91.82; t=3,y≈88.91; t=4,y≈86.67; t=
35、5,y=85; t=6,y≈83.85; t=7,y≈83.15; t=8,y≈82.86; t=9,y≈82.93; t=10,y≈83.33; t=11,y≈84.03; t=12,y=85; t=13,y≈86.21; t=14,y≈87.65; t=15,y≈89.29; t=16,y≈91.11; t=17,y≈93.11; t=18,y≈95.26; t=19,y≈97.56; t=20,y=100; 觀察數(shù)據(jù)知: 當0≤t≤8時,y隨t的增大而減小; 當9≤t≤20時,y隨t的增大而增大; 故y在第8秒到第9秒之間取得最小值. 點評: 本
36、題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相似及相似圖形性質(zhì)等問題,(2)②是一道非常新穎的考點,它考察了考生對函數(shù)本身的理解,作為未知函數(shù)類型如何探索其變化趨勢是非常需要學生能力的.總體來說,本題是一道非常好、非常新的題目. 動態(tài)問題 一、選擇題 1. (2014?山東濰坊,第8題3分)如圖,已知矩形ABCD的長AB為5,寬BC為4.E是BC邊上的一個動點,AE⊥上EF,EF交CD于點F.設BE=x,FC=y,則點 E從點B運動到點C時,能表示y關于x的函數(shù)關系的大致圖象是( ) 考點:動點問題的函數(shù)圖象. 分析:易證△ABE∽△ECF,根據(jù)相似比得出函數(shù)表達式,在判斷圖像.
37、解答:因為△ABE∽△ECF,則BE:CF=AB:EC,即x:y=5:(4-x)y, 整理,得y=-(x-2)2+, 很明顯函數(shù)圖象是開口向下、頂點坐標是(2,)的拋物線.對應A選項. 故選:A. 點評:此題考查了動點問題的函數(shù)圖象,關鍵列出動點的函數(shù)關系,再判斷選項. 2. (2014?山東煙臺,第12題3分)如圖,點P是?ABCD邊上一動點,沿A→D→C→B的路徑移動,設P點( )經(jīng)過的路徑長為x,△BAP的面積是y,則下列能大致反映y與x的函數(shù)關系的圖象是 A.B.C. D . 考點:平行四邊形的性質(zhì),函數(shù)圖象. 分析:分三段來考慮點P沿A→D運動,△BAP的面積逐
38、漸變大;點P沿D→C移動,△BAP的面積不變;點P沿C→B的路徑移動,△BAP的面積逐漸減小,據(jù)此選擇即可. 解答:點P沿A→D運動,△BAP的面積逐漸變大;點P沿D→C移動,△BAP的面積不變; 點P沿C→B的路徑移動,△BAP的面積逐漸減小.故選:A.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動點問題的函數(shù)圖象.注意分段考慮. 3.(2014?甘肅蘭州,第15題4分)如圖,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四邊形OBCD是邊長為4的正方形,平行于對角線BD的直線l從O出發(fā),沿x軸正方向以每秒1個單位長度的速度運動,運動到直線l與正方形沒有交點為止.設直線l掃過正方形OBCD的面積為S,直線l運動的時間為t(秒),下
39、列能反映S與t之間函數(shù)關系的圖象是( ?。? A. B. C. D. 考點: 動點問題的函數(shù)圖象. 分析: 根據(jù)三角形的面積即可求出S與t的函數(shù)關系式,根據(jù)函數(shù)關系式選擇圖象. 解答: 解:①當0≤t≤4時,S=tt=t2,即S=t2. 該函數(shù)圖象是開口向上的拋物線的一部分. 故B、C錯誤; ②當4<t≤8時,S=16﹣(t﹣4)(t﹣4)=t2,即S=﹣t2+4t+8. 該函數(shù)圖象是開口向下的拋物線的一部分. 故A錯誤. 故選:D. 點評: 本題考查了動點問題的函數(shù)圖象.本題以動態(tài)的形式考查了分類討論的思想,函數(shù)的知識和等腰
40、直角三角形,具有很強的綜合性. 二、填空題 1. (2014?江蘇徐州,第18題3分)如圖①,在正方形ABCD中,點P沿邊DA從點D開始向點A以1cm/s的速度移動;同時,點Q沿邊AB、BC從點A開始向點C以2cm/s的速度移動.當點P移動到點A時,P、Q同時停止移動.設點P出發(fā)xs時,△PAQ的面積為ycm2,y與x的函數(shù)圖象如圖②,則線段EF所在的直線對應的函數(shù)關系式為 y=﹣3x+18?。? 考點: 動點問題的函數(shù)圖象. 分析: 根據(jù)從圖②可以看出當Q點到B點時的面積為9,求出正方形的邊長,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得出EF所在的直線對應的函數(shù)關系式. 解答: 解:∵點P
41、沿邊DA從點D開始向點A以1cm/s的速度移動;點Q沿邊AB、BC從點A開始向點C以2cm/s的速度移動. ∴當P點到AD的中點時,Q到B點, 從圖②可以看出當Q點到B點時的面積為9, ∴9=(AD)?AB, ∵AD=AB, ∴AD=6,即正方形的邊長為6, 當Q點在BC上時,AP=6﹣x,△APQ的高為AB, ∴y=(6﹣x)6,即y=﹣3x+18. 故答案為:y=﹣3x+18.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了動點函數(shù)的圖象,解決本題的關鍵是求出正方形的邊長. 三、解答題 1. (2014?四川巴中,第31題12分)如圖,在平面直角坐標系xOy中,拋物線y=ax2+bx﹣4與x
42、軸交于點A(﹣2,0)和點B,與y軸交于點C,直線x=1是該拋物線的對稱軸. (1)求拋物線的解析式; (2)若兩動點M,H分別從點A,B以每秒1個單位長度的速度沿x軸同時出發(fā)相向而行,當點M到達原點時,點H立刻掉頭并以每秒個單位長度的速度向點B方向移動,當點M到達拋物線的對稱軸時,兩點停止運動,經(jīng)過點M的直線l⊥x軸,交AC或BC于點P,設點M的運動時間為t秒(t>0).求點M的運動時間t與△APH的面積S的函數(shù)關系式,并求出S的最大值. 考點:二次函數(shù)綜合題. 分析:(1)根據(jù)拋物線y=ax2+bx﹣4與x軸交于點A(﹣2,0),直線x=1是該拋物線的對稱軸,得到方程組,解方程
43、組即可求出拋物線的解析式; (2)由于點M到達拋物線的對稱軸時需要3秒,所以t≤3,又當點M到達原點時需要2秒,且此時點H立刻掉頭,所以可分兩種情況進行討論:①當0<t≤2時,由△AMP∽△AOC,得出比例式,求出PM,AH,根據(jù)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求出即可;②當2<t≤3時,過點P作PM⊥x軸于M,PF⊥y軸于點F,表示出三角形APH的面積,利用配方法求出最值即可. 解答:(1)∵拋物線y=ax2+bx﹣4與x軸交于點A(﹣2,0),直線x=1是該拋物線的對稱軸, ∴,解得:,∴拋物線的解析式是:y=x2﹣x﹣4, (2)分兩種情況: ①當0<t≤2時,∵PM∥OC,∴△AMP∽△AO
44、C, ∴=,即=,∴PM=2t. 解方程x2﹣x﹣4=0,得x1=﹣2,x2=4, ∵A(﹣2,0),∴B(4,0),∴AB=4﹣(﹣2)=6. ∵AH=AB﹣BH=6﹣t, ∴S=PM?AH=2t(6﹣t)=﹣t2+6t=﹣(t﹣3)2+9, 當t=2時S的最大值為8; ②當2<t≤3時,過點P作PM⊥x軸于M,作PF⊥y軸于點F,則△COB∽△CFP, 又∵CO=OB, ∴FP=FC=t﹣2,PM=4﹣(t﹣2)=6﹣t,AH=4+(t﹣2)=t+1, ∴S=PM?AH=(6﹣t)(t+1)=﹣t2+4t+3=﹣(t﹣)2+, 當t=時,S最大值為. 綜上所述,點M
45、的運動時間t與△APQ面積S的函數(shù)關系式是S=,S的最大值為. 點評:本題是二次函數(shù)的綜合題型,其中涉及到運用待定系數(shù)法求二次函數(shù)的解析式,三角形的面積,二次函數(shù)的最值等知識,綜合性較強,難度適中.運用數(shù)形結合、分類討論及方程思想是解題的關鍵. 2.(2014?湖南懷化,第24題,10分)如圖1,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AB=OB=8,∠ABO=90,∠yOC=45,射線OC以每秒2個單位長度的速度向右平行移動,當射線OC經(jīng)過點B時停止運動,設平行移動x秒后,射線OC掃過Rt△ABO的面積為y. (1)求y與x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式; (2)當x=3秒時,射線OC平行移動到O′C′,與OA相
46、交于G,如圖2,求經(jīng)過G,O,B三點的拋物線的解析式; (3)現(xiàn)有一動點P在(2)中的拋物線上,試問點P在運動過程中,是否存在三角形POB的面積S=8的情況?若存在,求出點P的坐標,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考點: 二次函數(shù)綜合題 專題: 壓軸題. 分析: (1)判斷出△ABO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根據(jù)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質(zhì)可得∠AOB=45,然后求出AO⊥CO,再根據(jù)平移的性質(zhì)可得AO⊥C′O′,從而判斷出△OO′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然后根據(jù)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質(zhì)列式整理即可得解; (2)求出OO′,再根據(jù)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質(zhì)求出點G的坐標,然后設拋物線解析式為y=ax2+b
47、x,再把點B、G的坐標代入,利用待定系數(shù)法求二次函數(shù)解析式解答; (3)設點P到x軸的距離為h,利用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求出h,再分點P在x軸上方和下方兩種情況,利用拋物線解析式求解即可. 解答: 解:(1)∵AB=OB,∠ABO=90, ∴△ABO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OB=45, ∵∠yOC=45, ∴∠AOC=(90﹣45)+45=90, ∴AO⊥CO, ∵C′O′是CO平移得到, ∴AO⊥C′O′, ∴△OO′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射線OC的速度是每秒2個單位長度, ∴OO′=2x, ∴y=(2x)2=2x2; (2)當x=3秒時,OO′=23=6,
48、 ∵6=3, ∴點G的坐標為(3,3), 設拋物線解析式為y=ax2+bx, 則, 解得, ∴拋物線的解析式為y=﹣x2+x; (3)設點P到x軸的距離為h, 則S△POB=8h=8, 解得h=2, 當點P在x軸上方時,﹣ x2+x=2, 整理得,x2﹣8x+10=0, 解得x1=4﹣,x2=4+, 此時,點P的坐標為(4﹣,2)或(4+,2); 當點P在x軸下方時,﹣ x2+x=﹣2, 整理得,x2﹣8x﹣10=0, 解得x1=4﹣,x2=4+, 此時,點P的坐標為(4﹣,﹣2)或(4+,﹣2), 綜上所述,點P的坐標為(4﹣,2)或(4+,2)或(4
49、﹣,﹣2)或(4+,﹣2)時,△POB的面積S=8. 點評: 本題是二次函數(shù)綜合題型,主要利用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zhì),待定系數(shù)法求二次函數(shù)解析式,三角形的面積,二次函數(shù)圖象上點的坐標特征,(3)要注意分情況討論. 3.(2014?湖南張家界,第25題,12分)如圖,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O為坐標原點,拋物線y=ax2+bx+c(a≠0)過O、B、C三點,B、C坐標分別為(10,0)和(,﹣),以OB為直徑的⊙A經(jīng)過C點,直線l垂直x軸于B點. (1)求直線BC的解析式; (2)求拋物線解析式及頂點坐標; (3)點M是⊙A上一動點(不同于O,B),過點M作⊙A的切線,交y
50、軸于點E,交直線l于點F,設線段ME長為m,MF長為n,請猜想m?n的值,并證明你的結論; (4)若點P從O出發(fā),以每秒一個單位的速度向點B作直線運動,點Q同時從B出發(fā),以相同速度向點C作直線運動,經(jīng)過t(0<t≤8)秒時恰好使△BPQ為等腰三角形,請求出滿足條件的t值. 考點: 二次函數(shù)綜合題. 分析: (1)用待定系數(shù)法即可求得; (2)應用待定系數(shù)法以及頂點公式即可求得; (3)連接AE、AM、AF,則AM⊥EF,證得Rt△AOE≌RT△AME,求得∠OAE=∠MAE,同理證得∠BAF=∠MAF,進而求得∠EAF=90,然后根據(jù)射影定理即可求得. (4)分三種情況
51、分別討論,①當PQ=BQ時,作QH⊥PB,根據(jù)直線BC的斜率可知HB:BQ=4:5;即可求得,②當PB=QB時,則10﹣t=t即可求得,③當PQ=PB時,作QH⊥OB,根據(jù)勾股定理即可求得. 解答: 解:(1)設直線BC的解析式為y=kx+b, ∵直線BC經(jīng)過B、C, ∴, 解得:, ∴直線BC的解析式為;y=x﹣. (2)∵拋物線y=ax2+bx+c(a≠0)過O、B、C三點,B、C坐標分別為(10,0)和(,﹣), ∴, 解得, ∴拋物線的解析式為:y=x2﹣x; ∴x=﹣=﹣=5,y=x2﹣x=52﹣5=﹣, ∴頂點坐標為(5,﹣); (3)m?n=25
52、; 如圖2,連接AE、AM、AF,則AM⊥EF, 在RT△AOE與RT△AME中 ∴Rt△AOE≌RT△AME(HL), ∴∠OAE=∠MAE, 同理可證∠BAF=∠MAF, ∴∠EAF=90, 在RT△EAF中,根據(jù)射影定理得AM2=EM?FM, ∵AM=OB=5,ME=m,MF=n, ∴m?n=25; (4)如圖3.有三種情況; ①當PQ=BQ時,作QH⊥PB, ∵直線BC的斜率為,∴HQ:BQ=3:5,HB:BQ=4:5; ∵HB=(10﹣t),BQ=t, ∴=, 解得;t=, ②當PB=QB時,則10﹣t=t, 解得t=5, ③當PQ=PB時
53、,作QH⊥OB,則PQ=PB=10﹣t,BQ=t,HP=t﹣(10﹣t),QH=t; ∵PQ2=PH2+QH2, ∴(10﹣t)2=【t﹣(10﹣t)]2+(t)2; 解得t=. 點評: 本題考查了待定系數(shù)法求解析式,頂點坐標的求法,圓的切線的性質(zhì),數(shù)形結合分類討論是本題的關鍵. 4. (2014年貴州黔東南24.(14分))如圖,直線y=x+2與拋物線y=ax2+bx+6(a≠0)相交于A(,)和B(4,m),點P是線段AB上異于A、B的動點,過點P作PC⊥x軸于點D,交拋物線于點C. (1)求拋物線的解析式; (2)是否存在這樣的P點,使線段PC的長有最大
54、值,若存在,求出這個最大值;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3)求△PAC為直角三角形時點P的坐標. 考點: 二次函數(shù)綜合題. 分析: (1)已知B(4,m)在直線y=x+2上,可求得m的值,拋物線圖象上的A、B兩點坐標,可將其代入拋物線的解析式中,通過聯(lián)立方程組即可求得待定系數(shù)的值. (2)要弄清PC的長,實際是直線AB與拋物線函數(shù)值的差.可設出P點橫坐標,根據(jù)直線AB和拋物線的解析式表示出P、C的縱坐標,進而得到關于PC與P點橫坐標的函數(shù)關系式,根據(jù)函數(shù)的性質(zhì)即可求出PC的最大值. (3)根據(jù)直線AB的解析式,可求得直線AC的解析式y(tǒng)=﹣x+b,已知了點A的坐標,即可求得直線A
55、C的解析式,聯(lián)立拋物線的解析式,可求得C點的坐標; 解答: 解:(1)∵B(4,m)在直線線y=x+2上, ∴m=4+2=6, ∴B(4,6), ∵A(,)、B(4,6)在拋物線y=ax2+bx﹣4上, ∴, ∵c=6, ∴a=2,b=﹣8, ∴y=2x2﹣8x+6. (2)設動點P的坐標為(n,n+2),則C點的坐標為(n,2n2﹣8n+6), ∴PC=(n+2)﹣(2n2﹣8n+6), =﹣2n2+9n﹣4, =﹣2(n﹣)2+, ∵PC>0, ∴當n=時,線段PC最大且為. (3)設直線AC的解析式為y=﹣x+b, 把A(,)代入得: =﹣+b,解
56、得:b=3, ∴直線AC解析式:y=﹣x+3, 點C在拋物線上,設C(m,2m2﹣8m+6),代入y=﹣x+3得:2m2﹣8m+6=﹣m+3, 整理得:2m2﹣7m+3=0, 解得;m=3或m=, ∴P(3,0)或P(,). 點評: 此題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數(shù)解析式的確定、二次函數(shù)最值的應用以及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函數(shù)圖象交點坐標的求法等知識; 5.(2014?十堰)25.(12分)已知拋物線C1:y=a(x+1)2﹣2的頂點為A,且經(jīng)過點B(﹣2,﹣1). (1)求A點的坐標和拋物線C1的解析式; (2)如圖1,將拋物線C1向下平移2個單位后得到拋物線C2,且拋物線C2
57、與直線AB相交于C,D兩點,求S△OAC:S△OAD的值; (3)如圖2,若過P(﹣4,0),Q(0,2)的直線為l,點E在(2)中拋物線C2對稱軸右側部分(含頂點)運動,直線m過點C和點E.問:是否存在直線m,使直線l,m與x軸圍成的三角形和直線l,m與y軸圍成的三角形相似?若存在,求出直線m的解析式;若不存在,說明理由. 考點: 二次函數(shù)綜合題;待定系數(shù)法求一次函數(shù)解析式;待定系數(shù)法求二次函數(shù)解析式;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zhì);銳角三角函數(shù)的增減性. 專題: 壓軸題;存在型. 分析: (1)由拋物線的頂點式易得頂點A坐標,把點B的坐標代入拋物線的解析式即可解決問題. (
58、2)根據(jù)平移法則求出拋物線C2的解析式,用待定系數(shù)法求出直線AB的解析式,再通過解方程組求出拋物線C2與直線AB的交點C、D的坐標,就可以求出S△OAC:S△OAD的值. (3)設直線m與y軸交于點G,直線l,m與x軸圍成的三角形和直線l,m與y軸圍成的三角形形狀、位置隨著點G的變化而變化,故需對點G的位置進行討論,借助于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zhì)、三角函數(shù)的增減性等知識求出符合條件的點G的坐標,從而求出相應的直線m的解析式. 解答: 解:(1)∵拋物線C1:y=a(x+1)2﹣2的頂點為A, ∴點A的坐標為(﹣1,﹣2). ∵拋物線C1:y=a(x+1)2﹣2經(jīng)過點B(﹣2,﹣1),
59、 ∴a(﹣2+1)2﹣2=﹣1. 解得:a=1. ∴拋物線C1的解析式為:y=(x+1)2﹣2. (2)∵拋物線C2是由拋物線C1向下平移2個單位所得, ∴拋物線C2的解析式為:y=(x+1)2﹣2﹣2=(x+1)2﹣4. 設直線AB的解析式為y=kx+b. ∵A(﹣1,﹣2),B(﹣2,﹣1), ∴ 解得: ∴直線AB的解析式為y=﹣x﹣3. 聯(lián)立 解得:或. ∴C(﹣3,0),D(0,﹣3). ∴OC=3,OD=3. 過點A作AE⊥x軸,垂足為E, 過點A作AF⊥y軸,垂足為F, ∵A(﹣1,﹣2), ∴AF=1,AE=2. ∴S△OAC:S△OAD
60、 =(OC?AE):(OD?AF) =(32):(31) =2. ∴S△OAC:S△OAD的值為2. (3)設直線m與y軸交于點G,與直線l交于點H, 設點G的坐標為(0,t) 當m∥l時,CG∥PQ. ∴△OCG∽△OPQ. ∴=. ∵P(﹣4,0),Q(0,2), ∴OP=4,OQ=2, ∴=. ∴OG=. ∴t=時,直線l,m與x軸不能構成三角形. ∵t=0時,直線m與x軸重合, ∴直線l,m與x軸不能構成三角形. ∴t≠0且t≠. ①t<0時,如圖2①所示. ∵∠PHC>∠PQG,∠PHC>∠QGH, ∴∠PHC≠∠PQG,∠PHC≠∠QGH
61、. 當∠PHC=∠GHQ時, ∵∠PHC+∠GHQ=180, ∴∠PHC=∠GHQ=90. ∵∠POQ=90, ∴∠HPC=90﹣∠PQO=∠HGQ. ∴△PHC∽△GHQ. ∵∠QPO=∠OGC, ∴tan∠QPO=tan∠OGC. ∴=. ∴=. ∴OG=6. ∴點G的坐標為(0,﹣6) 設直線m的解析式為y=mx+n, ∵點C(﹣3,0),點G(0,﹣6)在直線m上, ∴. 解得:. ∴直線m的解析式為y=﹣2x﹣6, 聯(lián)立, 解得:或 ∴E(﹣1,﹣4). 此時點E在頂點,符合條件. ∴直線m的解析式為y=﹣2x﹣6. ②O<t<時,如圖2
62、②所示, ∵tan∠GCO==<, tan∠PQO===2, ∴tan∠GCO≠tan∠PQO. ∴∠GCO≠∠PQO. ∵∠GCO=∠PCH, ∴∠PCH≠∠PQO. 又∵∠HPC>∠PQO, ∴△PHC與△GHQ不相似. ∴符合條件的直線m不存在. ③<t≤2時,如圖2③所示. ∵tan∠CGO==≥, tan∠QPO===. ∴tan∠CGO≠tan∠QPO. ∴∠CGO≠∠QPO. ∵∠CGO=∠QGH, ∴∠QGH≠∠QPO, 又∵∠HQG>∠QPO, ∴△PHC與△GHQ不相似. ∴符合條件的直線m不存在. ④t>2時,如圖2④所示. 此時
63、點E在對稱軸的右側. ∵∠PCH>∠CGO, ∴∠PCH≠∠CGO. 當∠QPC=∠CGO時, ∵∠PHC=∠QHG,∠HPC=∠HGQ, ∴△PCH∽△GQH. ∴符合條件的直線m存在. ∵∠QPO=∠CGO,∠POQ=∠GOC=90, ∴△POQ∽△GOC. ∴=. ∴=. ∴OG=6. ∴點G的坐標為(0,6). 設直線m的解析式為y=px+q ∵點C(﹣3,0)、點G(0,6)在直線m上, ∴. 解得:. ∴直線m的解析式為y=2x+6. 綜上所述:存在直線m,使直線l,m與x軸圍成的三角形和直線l,m與y軸圍成的三角形相似, 此時直線m的解析式為
64、y=﹣2x﹣6和y=2x+6. 點評: 本題考查了二次函數(shù)的有關知識,考查了三角形相似的判定與性質(zhì)、三角函數(shù)的定義及增減性等知識,考查了用待定系數(shù)法求二次函數(shù)及一次函數(shù)的解析式,考查了通過解方程組求兩個函數(shù)圖象的交點,強化了對運算能力、批判意識、分類討論思想的考查,具有較強的綜合性,有一定的難度. 6.(2014?婁底26.(10分))如圖,拋物線y=x2+mx+(m﹣1)與x軸交于點A(x1,0),B(x2,0),x1<x2,與y軸交于點C(0,c),且滿足x12+x22+x1x2=7. (1)求拋物線的解析式; (2)在拋物線上能不能找到一點P,使∠POC=∠
65、PCO?若能,請求出點P的坐標;若不能,請說明理由. 考點: 二次函數(shù)綜合題. 分析: (1)利用根與系數(shù)的關系,等式x12+x22+x1x2=7.由一元二次方程根與系數(shù)的關系,得x1+x2=﹣m,x1x2=m﹣1.代入等式,即可求得m的值,從而求得解析式. (2)根據(jù)線段的垂直平分線上的點到兩端點的距離相等,求得P點的縱坐標,代入拋物線的解析式即可求得. 解答: 解(1)依題意:x1+x2=﹣m,x1x2=m﹣1, ∵x1+x2+x1x2=7, ∴(x1+x2)2﹣x1x2=7, ∴(﹣m)2﹣(m﹣1)=7, 即m2﹣m﹣6=0, 解得m1=﹣2,m2=3,
66、 ∵c=m﹣1<0,∴m=3不合題意 ∴m=﹣2 拋物線的解析式是y=x2﹣2x﹣3; (2)能 如圖,設p是拋物線上的一點,連接PO,PC,過點P作y軸的垂線,垂足為D. 若∠POC=∠PCO 則PD應是線段OC的垂直平分線 ∵C的坐標為(0,﹣3) ∴D的坐標為(0,﹣) ∴P的縱坐標應是﹣ 令x2﹣2x﹣3=,解得,x1=,x2= 因此所求點P的坐標是(,﹣),(,﹣) 點評: 本題考查了根與系數(shù)的關系是:x1+x2=﹣,x1x2=,以及線段的垂直平分線的性質(zhì),函數(shù)圖象交點坐標的求法等知識. 7.(2014?婁底27.(10分))如圖甲,在△ABC中,∠ACB=90,AC=4cm,BC=3cm.如果點P由點B出發(fā)沿BA方向向點A勻速運動,同時點Q由點A出發(fā)沿AC方向向點C勻速運動,它們的速度均為1cm/s.連接PQ,設運動時間為t(s)(0<t<4),解
-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媒介經(jīng)營與管理--媒介產(chǎn)品營銷課件
- 人教版2021中考數(shù)學總復習--專題20--二次函數(shù)的綜合題課件
- 【步步高】高考生物三輪復習名師課件:圖解圖示類突破
- 【名企學習】騰訊、阿里HR案例分享:全新人力資源管理模式課件
- 《揚州慢》ppt課件
- 《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樣性》課件
- 2020年北京初三數(shù)學第8課:全等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的再認識-ppt課件
- 2020物理中考新優(yōu)化大一輪考點復習(ppt課件):第4講--物態(tài)變化
- 超市社會實踐課件
- 第一編 第三部分 第四章 第二節(jié) 深圳中考說明文閱讀回顧
- 第一編 第三部分 第三章 第二節(jié) 深圳中考議論文閱讀回顧
- 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角的初步認識》公開課ppt課件
- 小學科學-二年級-教科版《觀察月相》ppt課件
- 高中物理 5-7 生活中的圓周運動同步課件 新人教版必修2
- 第四章程序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