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一輪復習 現代文 第1章 第2節(jié) 分析綜合課件.ppt
《高考語文一輪復習 現代文 第1章 第2節(jié) 分析綜合課件.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考語文一輪復習 現代文 第1章 第2節(jié) 分析綜合課件.ppt(8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第2節(jié)分析綜合,一、(2014全國新課標Ⅱ)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題目。周代,盡管關于食品安全事件的記載不多,但我們還是看到,由于食品安全關系重大,統治者對此非常重視并作出了特別規(guī)定。周代的食品交易是以直接收獲采摘的初級農產品為主,所以對農產品的成熟度十分關注。據《禮記》記載,周代對食品交易的規(guī)定有:“五谷不時,果實未熟,不鬻于市。”這是我國歷史上最早的關于食品安全管理的記錄。,漢唐時期,食品交易活動非常頻繁,交易品種十分豐富。為杜絕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場,國家在法律上作出了相應的規(guī)定。漢朝《二年律令》規(guī)定:“諸食脯肉,脯肉毒殺、傷、病人者,亟盡孰燔其余……當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贓,與盜同法?!奔慈忸愐蚋瘔牡纫蛩乜赡軐е轮卸菊?,應盡快焚毀,否則將處罰當事人及相關官員。唐朝《唐律》規(guī)定:“脯肉有毒,曾經病人,有余者速焚之,違者杖九十。若故與人食并出賣,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絞。即人自食致死者,從過失殺人法。”從《唐律》中可以看到,在唐代,知脯肉有毒不速焚而構成的刑事犯罪分為兩種情況,處罰各不相同:一是得知脯肉有毒時,食品的所有者應當立刻焚毀所剩有毒食品,以絕后患,否則杖九十;二是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毀,致人中毒,則視情節(jié)及后果加以科罰。,宋代,飲食市場空前繁榮。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中,追述了北宋都城開封府的城市風貌,并且以大量筆墨寫到飲食業(yè)的昌盛,書中共提到一百多家店鋪以及相關行會。商品市場的繁榮,不可避免地帶來一些問題,一些商販“以物市于人,敝惡之物,飾為新奇;假偽之物,飾為真實。如絹帛之用膠糊,米麥之增溫潤,肉食之灌以水,藥材之易以他物”(《袁氏世范》)。有的不法分子甚至采用雞塞沙,鵝羊吹氣、賣鹽雜以灰之類伎倆牟取利潤。為了加強對食品摻假、以次充好等現象的監(jiān)督和管理,宋代規(guī)定從業(yè)者必須加入行會,而行會必須對商品質量負責。“市肆謂之行者,因官府科索而得此名,不以其物小大,但合充用者,皆置為行,雖醫(yī)卜亦有職?!?(《都城紀勝》)商人們依經營類型組成行會,商鋪、手工業(yè)和其他服務性行業(yè)的相關人員必須加入行會組織,并按行業(yè)登記在籍,否則就不能從業(yè)經營。各個行會對生產經營的商品質量進行把關,行會的首領作為擔保人,負責評定物價和監(jiān)察不法行為。除了由行會把關外,宋代法律也繼承了《唐律》的規(guī)定,對有毒有害食品的銷售者予以嚴懲。上述朝代對食品流通的安全管理及有關法律舉措,可以給我們很多啟示,也可以為現今我國食品質量和安全監(jiān)管模式的合理構建提供新的思路和路徑選擇。(摘編自張煒達《古代食品安全監(jiān)管述略》),1.下列關于原文第一、二兩段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周代統治者嚴禁未成熟的果實和谷物進入流通市場,以防止此類初級農產品引起食品安全方面的問題。B.《二年律令》與《唐律》都規(guī)定,凡出現因脯肉有毒而致人生病的情況,食品所有者應當立刻焚毀剩余的肉食。C.《二年律令》中的規(guī)定注重對主使官員責任的追究,而《唐律》則更加強調對傷害生命的犯罪行為的追究。D.《唐律》規(guī)定,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毀,并故意將脯肉給人吃或出售,而致人生病者,要判處徒刑一年?!敬鸢浮緾【解析】無中生有。,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A.宋代政府注意到食品摻假、以次充好等各種質量問題,進一步加強了食品安全的監(jiān)督和管理工作。B.隨著城市民間工商業(yè)的繁榮發(fā)展,宋代統治者出于對從業(yè)者監(jiān)管的需要,設立了行會這一政府機構。C.監(jiān)督從業(yè)者的合法經營,同時方便官府向商戶、手工業(yè)者等收取費用,這也是宋代行會的重要職責。D.與《唐律》一脈相承,宋代食品安全方面的相關法律也規(guī)定,凡故意出售有毒脯肉而致人死亡者,要予以嚴懲?!敬鸢浮緽【解析】“宋代統治者出于……設立了行會這一政府機構”與原文“商人們依經營類型組成行會”不符。,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唐律》將“故與人食并出賣”有毒脯肉造成的后果分為兩類,并給予不同的處罰,可見唐代的法律條文已經較為詳盡周密。B.宋代政府引入行會管理方法,既規(guī)定從業(yè)者必須加入行會,并按行業(yè)對經營者進行登記,又對生產經營的商品進行質量把關。C.有關食品安全的規(guī)定始于周代,經過漢、唐的發(fā)展,到宋代形成了法制相對健全、政府與行會共同監(jiān)管的食品安全管理體系。,D.對危害食品安全的違法者施以重罰,有助于保障廣大民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這是唐宋法律對今人的啟示?!敬鸢浮緽【解析】原文是“各個行會對生產經營的商品質量進行把關”,可知“把關”的主體是“各個行會”,而不是“宋代政府”。,二、(2014湖北)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題目。藝術與中國社會宗白華孔子說:“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边@三句話挺簡括地說出孔子的文化理想、社會政策和教育程序。中國古代的社會文化與教育是拿詩書禮樂做根基。教育的主要工具、門徑和方法是藝術文學。藝術的作用是能以感情動人,潛移默化培養(yǎng)社會民眾的性格品德于不知不覺之中,深刻而普遍。尤以詩和樂能直接打動人心,陶冶人的性靈人格。而“禮”卻在群體生活的和諧與節(jié)律中,養(yǎng)成文質彬彬的動作、步調的整齊、意志的集中。,中國人由天地的動靜、四時的節(jié)律、晝夜的來復、生長老死的綿延,感到宇宙是生生而具條理的。這“生生而條理”就是天地運行的大道。這種最高度的把握生命和最深度的體驗生命的精神境界,具體地貫注到社會實際生活里,使生活端莊流麗,成就了詩書禮樂的文化。禮和樂是中國社會的兩大柱石?!岸Y”構成社會生活里的秩序條理?!皹贰焙瓭欀后w內心的和諧與團結力。然而禮樂的最后根據,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抖Y記》上說:“禮者,天地之序也;樂者,天地之和也?!?人生里面的禮樂負荷著形而上的光輝,使現實的人生啟示著深一層的意義和美。禮樂使生活上最實用的、最物質的衣食住行及日用品,升華進端莊流麗的藝術領域。三代①的各種玉器,是從石器時代的石斧石磬等,升華到圭璧等等的禮器樂器。三代的銅器,也是從銅器時代的烹調器及飲器等,升華到國家的至寶。而它們藝術上的形體之美、式樣之美、花紋之美、色澤之美、銘文之美,集合了畫家書家雕塑家的設計與模型,由冶鑄家的技巧,而終于在圓滿的器形上,表出民族的宇宙意識(天地境界)、生命情調,以至政治的權威、社會的親和力。在中國文化里,從最低層的物質器皿,穿過禮樂生活,直達天地境界,是一片混然無間、靈肉不二的大和諧、大節(jié)奏。,因為中國人由農業(yè)進于文化,對于大自然是“不隔”的,是父子親和的關系,沒有奴役自然的態(tài)度。中國人對他的用具(石器銅器),不只是用來控制自然,以圖生存,他更希望能在每件用品里面,表出對自然的敬愛,把大自然里啟示著的和諧、秩序,它內部的音樂、詩,表顯在具體而微的器皿中。一個鼎要能表象天地人。中國人的個人人格、社會組織以及日用器皿,都希望能在美的形式中,作為形而上的宇宙秩序與宇宙生命的表征。這是中國人的文化意識,也是中國藝術境界的最后根據。,孔子是替中國社會奠定了“禮”的生活的。然而,孔子更進一步求“禮之本”。禮之本在仁,在于音樂的精神。理想的人格,應該是一個“音樂的靈魂”。社會生活的真精神在于親愛精誠的團結,最能發(fā)揚和激勵團結精神的是音樂!音樂使我們步調整齊,意志集中,團結的行動有力而美。中國人感到宇宙全體是大生命的流行,其本就是節(jié)奏與和諧。人類社會生活里的禮和樂,是反射著天地的節(jié)奏與和諧。,但西洋文藝自希臘以來所富有的“悲劇精神”,在中國藝術里,卻得不到充分的發(fā)揮,且往往被拒絕和閃躲。人性由劇烈的內心矛盾才能掘發(fā)出的深度,往往被濃摯的和諧愿望所淹沒。固然,中國人心靈里并不缺乏雍穆和平的大海似的幽深,然而,由心靈的冒險,不怕悲劇,以窺探宇宙人生的危巖雪嶺,發(fā)而為莎士比亞的悲劇、貝多芬的樂曲,這卻是西洋人生波瀾壯闊的造詣!(本文有刪改)【注】①三代:夏、商、周三個朝代的合稱。,4.關于詩書禮樂與中國社會的關系,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A.詩書禮樂是中國古代社會文化與教育的根基,因此,從根本上講,中國古代社會的教育內容就是藝術文學,教育的目的是以情動人。B.詩書禮樂涵蓋了中國古代社會文化的全部內容?!岸Y”作用于群體,造就群體生活的和諧;詩與樂則作用于個體,陶冶個體的性靈。C.詩書禮樂的文化能夠培養(yǎng)社會民眾的性格品德,對中國社會生活具有重要意義。禮樂可以在群體生活中養(yǎng)成步調的整齊、意志的集中。,D.正是由于禮樂的最后根據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所以二者成為中國社會的兩大柱石,成為“興于詩”得以實現的基礎。【答案】C【解析】A.“中國古代社會的教育內容就是藝術文學”錯,藝術文學是教育的主要工具、門徑和方法,非內容;“以情動人”是藝術的作用,而非目的。B.“涵蓋了中國古代社會文化的全部內容”有誤,原文第一段說“中國古代的社會文化與教育是拿詩書禮樂做根基”;“詩與樂則作用于個體”有誤,原文第二段說“‘樂’涵潤著群體內心的和諧與團結力”,可見對群體依然起作用。D.無因果關系。,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A.石斧石磐升華到圭璧等禮器樂器,烹調器及飲器升華為國家至寶,禮樂使生活中的日用器具超越了實用層面,進入藝術領域。B.中國人對自然的態(tài)度是親和、“不隔”的,對用具器皿的制作不單是為了控制自然,滿足生存所需,還希望以此表現對自然的敬愛,反映自然所給予的啟示。C.一個鼎要能表象天地人,這反映了中國人的一種文化意識:在制作具體器皿時希望以富有美感的形式表現宇宙秩序與宇宙生命。,D.禮樂在社會生活中擔負具體功能,調節(jié)社會關系,只有在個人的生活中才展現形而上的啟示意義,使個體人生具有更深的意義和美?!敬鸢浮緿【解析】“擔負具體功能”錯,禮樂分別構成秩序條理、和諧與團結力,可見其意義是抽象的。“只有在個人的生活中才展現形而上的啟示意義”有誤,原文中禮樂是社會的柱石,涉及的范圍廣,只有“人生里面的禮樂”才展現形而上的啟示意義,使個體人生具有更深的意義和美。,6.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天地的節(jié)奏與和諧在中國社會的禮樂中得到反映與體現,物質器皿、禮樂生活與天地境界并非彼此孤立,而是三者融通和諧。B.人類社會里的禮和樂體現著天地運行的大道,而禮之本在仁,在于音樂的精神,所以樂是一切人類藝術的最髙境界和最終追求。C.中國的禮樂文化講求個人人格、社會組織與天地大道、宇宙秩序、自然節(jié)律的交融,由此導致中國文化精神中沒有“悲劇精神”。,D.西洋藝術直面人生中的沖突與悲劇,展現波瀾壯闊的人生氣象,與表現和平靜穆的中國藝術相比更能打動人,具有更高的藝術價值。【答案】A【解析】B.“樂是一切人類藝術的最髙境界和最終追求”夸大了其作用。C.“沒有‘悲劇精神’”有誤,原文說“在中國藝術里,卻得不到充分的發(fā)揮”,并不等于沒有。D.原文結尾處并未對兩者的藝術價值作對比。,本考點考查分析綜合能力,包括: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1.《考試說明》對“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這一考點的要求是:重點考查辨別、篩選并整合重要信息的能力。重要信息包括文章的基本觀點以及最能表達文章主旨和作者寫作意圖的語句等。這一考點是論述類文本的必考點。,命題意圖主要在對文意的理解上,雖說考查帶有綜合性特點,既有對論點及論點之間關系的分析,又有對文章思路、層次的劃分,還有對作者寫作意圖的把握,但命題重點還是放在論點與論據的關系上,尤其是某些重要段落的論點與論據的關系上。2.“文章結構”指文章內部的組織和構造,它包括線索與脈絡、層次與段落、過渡與照應、開頭與結尾等。“文章思路”指作者在寫作時思維發(fā)展的線索,在文章中體現為各部分之間的邏輯關系?!胺治觥焙汀鞍盐铡笔峭ㄟ^劃分文章的結構層次而理清文章各部分之間的邏輯關系。,3.《考試說明》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這一考點的要求是:要求歸納某一片段的思想內容或整篇文章的中心。該考點考查的是在閱讀理解、篩選整合的基礎上對文章進一步分析和整合的能力,體現了閱讀層次比較高的要求。該考點試題通常要求概括文本的核心內容、理解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或對要點進行歸納。一般以主觀題——簡答題形式出現,主要有兩種題型——明示型和暗示型。所謂明示型,就是問題指向明確、概括區(qū)間明確的題型。所謂暗示型,就是從總體上暗示了回答的內容范疇,答題區(qū)間大且分散的題型。,4.《考試說明》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這一考點的說明是: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有的直接表述,有的間接表述;有的集中,有的分散;有的明朗,有的含蓄。要求能夠篩選和辨析,并加以分析概括。,一、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演練體悟】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題目。圍棋與國家林建超圍棋起源于中國,是黃河文明的產物,其形制弈法等都飽含著文明母體的基因和特征。圍棋極可能源自上古時期的結繩而治、河圖洛書和周易八卦,因為其形制、內涵與中華文明的源頭相符。,圍棋的產生和發(fā)展,始終與弈者對自然、社會和人生的思考感悟聯系在一起。圍棋不僅對個人修身養(yǎng)性,而且對民族社會的群體心理產生深刻影響。圍棋是中華五千年文明的象征、民族文化的瑰寶、高度智慧的結晶,這種地位不是任何人封賜的,也不是帶有感情色彩的主觀結論,而是人們在反復實踐和比較中認識到的,是隨著社會和文明的進步而不斷深化和升華的。,圍棋的價值和地位是在與各種擲彩博累活動的比較中確立起來的。最早有文獻記載的圍棋活動是在春秋時期。從春秋到西漢,社會風氣浮躁、趨利,具有運氣性和刺激性、宜于賭博的博累棋流行甚廣,圍棋處于受擠壓的位置,但始終保持著頑強的生命力。東漢中期后,社會風氣轉變,文明程度提高,思想更為自由,人們不滿足于擲彩行棋的非公平的競智斗巧,圍棋更加受到人們的喜愛和重視,而曾經盛極一時的博累棋逐步走向衰弱,到唐代時完全消亡了。博累棋消亡的原因從根本上說是它們不符合我們民族的思想特征,不能滿足人們精神生活的真正需求,而圍棋在與它們的比較中表現出了本質上的優(yōu)勢。,圍棋的價值和地位是在與傳統禮教觀念斗爭中確立起來的。圍棋作為反映和體現人們心靈自由的智力博弈活動,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被認為不符合傳統倫理觀念。后來,人們逐步認識到這些觀念都是不對的。從東漢中后期到魏晉時期,人們開始從生命意義上認識圍棋的價值,就把圍棋作為自覺的藝術追求和精神宣寄的工具,并把它納入儒士必備的藝技。,圍棋的價值和地位是從正反兩方面的社會實踐對比中確立起來的。人們在圍棋活動的實踐中逐漸認識到,圍棋本身具有娛樂、教育、競技、交際等功能。弈棋活動的負面作用不能歸咎于圍棋本身,而是人們自己對“度”的把握不好造成的。隨著歷史的發(fā)展,人們普遍肯定了圍棋的功能和價值,確立了圍棋在民族文化中的精髓和瑰寶地位。,對圍棋,不能神化,也不能矮化。正確認識圍棋價值的出發(fā)點,應當是“國藝價值觀”。所謂“國藝”,就是與國家民族有深厚淵源,上升到國家層面,能夠反映民族精神需求的藝術和技能形式。儒家開始只承認“六藝”,即禮、樂、射、御、書、數,其中沒有圍棋。到魏晉時人們對“藝”有了嶄新的認識,突破了儒家歷來只重“六藝”的傳統,把圍棋納入“藝”的范圍,圍棋登入“國藝”的殿堂。事實證明,圍棋在民族文化中的精髓和瑰寶地位,也只有“國藝”一詞才能相配。(節(jié)選自《圍棋與國家》,有刪改),關于圍棋的起源和發(fā)展,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A.圍棋發(fā)源于上古時期的結繩而治、河圖洛書和周易八卦,其形制弈法等都飽含著文明母體的基因和特征。B.圍棋起源于中國,是黃河文明的產物,其產生和發(fā)展始終與弈者對自然、社會和人生的思考感悟聯系在一起。C.圍棋有一個漫長的發(fā)展過程,西漢時受社會環(huán)境影響而廣泛流行,東漢時已深受人們的喜愛和重視。D.魏晉時人們對“藝”產生了新的看法,儒家對圍棋也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圍棋登入“國藝”的殿堂?!敬鸢浮緽,【解析】本題從或然與必然、夸大與縮小、張冠李戴的角度設誤,考查篩選文中信息。A.“發(fā)源于”錯,原文第1段是“極可能源自”,將或然表述為必然。C.“西漢時受社會環(huán)境影響而廣泛流行”錯誤,原文第4段說“圍棋處于受擠壓的位置”;“東漢時”錯,原文第4段為“東漢中期后”,擴大了時間范圍。D.“儒家對圍棋也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錯,屬張冠李戴,原文最后一段說魏晉時期的人們突破了儒家的傳統,把圍棋納入“藝”的范圍。,【知識整合】所謂“篩選信息”,就是讀者根據一定的閱讀目的,對文章中的相關語句進行挑選,前提是審清題目,使所篩選出的信息與題目有關;所謂“整合信息”,就是根據需要對前面已經篩選出來的零散信息(語句)進行疏通整理、概括集中,將題干要求與文中的已有信息重新組合,使之成為全面的契合要求的答案?!爸匾畔ⅰ痹诳碱}中一般表現為:文章中的基本概念和最新知識;對重要概念、知識進行闡釋的語句和相關材料(資料);最能表達主旨和作者創(chuàng)作意圖的語句等。,本考點一般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能夠對照材料,辨別題中信息的正誤;二是能夠篩選出與題目有關的語句,進行簡答表述。高考試卷中,信息的整合能力考查將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將隱含信息明示、概括的能力;將初始信息加以轉化的能力;重組初始信息,推斷新結論的能力。這“整合信息”和“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等要求之間是交叉關系,而不是并列關系。,【方法點撥】篩選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方法1.摘取整合法選摘符合題目要求的現成文句,或對部分文句稍作整合即可回答問題的基本方法。2.邏輯推理法一般來說,篩選整合信息的點往往不止一個,將答案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編排列出就顯得很重要。3.溯源深入法有些篩選題設置比較隱晦,內涵豐富,針對這類問題,篩選時要注意全面深入分析挖掘內涵信息。,4.表里虛實法有些需要篩選的信息中心詞富有象征意味,或者有較強的暗示性,我們答題便要注意由表及里,透過表面信息,挖掘其象征或暗示的內在信息。5.類比推斷法篩選整合信息題里有一種難度大些的試題,就是含有比較推斷要求的題。遇到這類試題,我們要將文章相關信息和試題要求進行比較,合理加工所作的含推斷性質的答案。,二、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演練體悟】相對于實用類文本結構的固定特點,論述類文本盡管種類較多,但具有一定的相同性、共通性。這“相同”“共通”的結構,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種:,1.“總論—分論—結論”型閱讀下面的文段,劃分層次,并歸納寫作思路。①對于講究面子的中國人來說,在麥當勞就餐與在中式餐館就餐的感受是很不同的。②在麥當勞,菜單品種不但有限,而且品種之間價格差別不大,從而使就餐者消費差異不大,餐廳服務員提供的服務也無大差別。③低收入者的偶爾光顧,不會因此露窮;而高收入者的經常涉足,也難于因此顯富。④與麥當勞不同,中式餐館菜單不僅品種繁多,而且品種價格差別巨大,加上餐廳空間結構上往往設有前者所沒有的雅座或單間,受到的服務也會因此有很大差異,使就餐者消費反差顯露無余。⑤正是通過上述不同感受的比較,一些顧客體會到麥當勞餐廳里平等、民主的氛圍。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分為三層:①為第一層,提出本段論題;②~④為第二層,具體比較兩種不同感受;⑤為第三層,總結比較得出結論。全段由總到分再到總。,2.“總論—分論”型閱讀下面的文段,劃分層次,并歸納寫作思路。①總之,我們要拿來。②我們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毀滅。③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會成為新宅子。④然而,首先要這人沉著,勇猛,有辨別,不自私。⑤沒有拿來的,人不能自成為新人,沒有拿來的,文藝不能自成為新文藝。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分為兩層:①為第一層,提出論述中心;②~⑤為第二層,圍繞中心具體展開論述,②、③是如何“拿來”和“拿來”的意義,④“拿來主義者”應具有的條件,⑤“拿來”對新文藝的重要性。全段先總后分。,3.“分論—結論”型閱讀下面的文段,劃分層次,并歸納寫作思路。①“禮”是人性的基礎。②《禮記》曰:“鸚鵡能言,不離飛鳥;猩猩能言,不離禽獸。今人而無禮,雖能言,不亦禽獸之心乎?……是故圣人作,為禮以教人,使人以有禮,知自別于禽獸。”③“禮”是人類文明社會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是區(qū)別人與動物、文明與野蠻的標準。④禮使人明確自己在社會中的位置,懂得尊敬和謙讓;使人區(qū)別事物或行為的是非,懂得什么是該做和不該做的。⑤“禮”也是一種道德規(guī)范,引導人們向善和自律。⑥孔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雹咭虼?,禮樂文明更強調通過禮教,使社會規(guī)則內化為人的內心尺度,通過讓他們知禮、守禮,達到社會和諧的境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分為兩層:①~⑥為第一層,分別談“禮”在人性、文明社會、道德規(guī)范三個方面的作用;⑦為第二層,總結了“禮”的作用。全段先分后總。,【知識整合】文章的思路是文章按照一定的條理,由此及彼表達思想的路徑、脈絡。文章的思路主要表現在文章的取材、線索、順序、開頭、結尾、過渡、照應以及段落層次的關系等方面。文章的結構是指對材料的組織和安排的方法,它是文章思路的外在表現形式,它包括文中句與句的聯系,段與段的關系,整體謀篇布局等。準確地分析文章結構,是把握文章脈絡的重要手段,更是整體感知文章內容的基礎。文章的結構安排是由思路決定的,思路是結構安排的依據和理由。文章的結構組織是否嚴密、清晰取決于思路是否清晰、嚴密,而思路是否清晰、嚴密,又體現在對所寫的對象是否有了確切的認知,是否形成了鮮明的印象、傾向、情感和評價。,為了論述清晰,論述類文本的結構往往比較講究,閱讀時既要看到作者總體的安排,也要看到段落內部的思路結構。為了體現結構的合理和思路的嚴密,作者往往會注意段落的劃分,往往會利用“首先”“其次”等表示順序的詞語,用分號、句號等標點符號體現層次。文章段落之間和段落內部的組合關系就是文章的結構。分析文章的結構有三個方面的要求:①能夠分析段內的結構層次;②能夠分析全篇的結構層次;③能夠在把握結構層次的基礎上,根據要求進行歸納整理。,【方法點撥】文章的結構層次是受內容制約的,要分清文章的層次,必須首先樹立整體意識,從宏觀上把握全篇、全段的大意。其次是“因勢利導、對癥下藥”。有的試題往往不大從全篇出題,而是從一段或幾段出題,或劃分層次,或闡述層意,或分清句與句間的關系等。,分析文章思路的方法有三點:第一,抓住文體特征,明確論題,把握大致內容及作者的傾向,分析觀點與材料的關系。第二,尋找標志性詞語(關聯詞、表明承遞關系的詞語、順序詞、范圍詞、過渡詞等)。第三,尋找關鍵語句(領起句、總起句、過渡句、設問句和小結句)。如果需要更加具體地分析,我們可以從形式與內容兩方面著手。,從形式方面分析:①重視具有前后銜接、勾連、照應作用的語言標志,重視有區(qū)分層次作用的標點符號。②議論文有著相對固定的結構規(guī)律,常采用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結構來論證事理。③分析段內表達方式。有的語段,語言表達方式較單一;有的兼用多種表達方式。對這種語段,可根據不同的表達方式劃分層次。,從內容方面分析:①根據句意歸類。一個語段由許多句子組成,準確把握句子間的意義關系,將各個句子分別歸于幾個意義點中,根據句子聯結的緊密程度,從意義疏松處斷開。②把握體現思路的重要語句,如抓中心句或提挈句,這些句子在語段中起著領起下文或收束上文或承上啟下的作用。依靠它們,我們便可弄清某層次開頭、結尾的界限。,分析文章結構和把握文章思路一般可以分三步:第一步,粗讀全文,看這篇文章主要談的是什么問題,或者說什么事情。這一步的作用是把握文章全貌。第二步,以段為單位仔細讀,然后用簡明的一兩句話把段意標示出來。這一步的作用是把幾百上千字的文章濃縮成幾句話,顯露出文章的脈絡。第三步,分析段落之間的內在聯系,劃分文章層次。這一步的作用是理清脈絡,把握全文的結構。,三、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演練體悟】(2014山東)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題目。大家來到此地,都抱有求學研究之志,但我要告訴大家說:單是求知識,沒有用處,除非趕緊注意自己的缺欠,調理自己的心理才行。要回頭看自己,從自己的心思心情上求其健全,這才算是真學問;若能如此,才算是真進步。,人類之所以超過其他生物,皆因人類有一種優(yōu)越的力量,能改變外界,創(chuàng)造東西。要有此改變外界的能力,必須本身不是機械的。人類優(yōu)長之處,即在其生命比其他物類少機械性。這從何處見出呢?就是在于他能自覺;而更進步的,是在回頭看自己時,能調理自己。我們對外面的東西,都知道調理他,譬如我們種植花草,或養(yǎng)一個小貓小狗,更如教養(yǎng)小孩,如果我們愛惜他,就必須調理他。又如自己的寢室,須使其清潔整齊,這也是一種調理。對外界我們尚需調理,對自己則忘記調理,是不應該的。,不過調理自己與調理東西不甚一樣。調理自己要注意心思與心情兩方面。心思方面最要緊的是要條理清楚。凡說一句話,或作一篇文章,總要使其清楚明白。如缺乏條理,徒增知識是無用的,因為知識是要用條理來駕馭的。而心思之清楚有條理,是與心情有關系的。在心情不平時,心思不會清楚,所以調理心情是最根本的。,對心情應注意的有兩點:一是懈,一是亂。懈是一種頂不好的毛病,偶然懈一下,這事便做不好;常常散懈,則這人一毫用處也沒有。在寫文章時的茍且潦草敷衍對付,都是從懈而來。文章寫得短不要緊,最不好是存茍且心理。一有這心理,便字不成字,話不成話,文不成文。茍且隨便從散懈心理來,干什么事都不會成樣兒。亂是心情不平,常是像有點激動,內部失掉均衡和平,容易自己與自己沖突,容易與旁人沖突,使自己與環(huán)境總得不到一個合適的關系。亂或暴亂,與散懈相反;散懈無力,暴亂初看似乎有力,其實一樣的不行。因其都是一種機械性,都無能力對付外面的變化,改造環(huán)境。然則如何可不陷于機械而變成一個有能力的人?這就要在能自覺,不散懈,亦不暴亂,要調理自己,使心情平和有力,這就是改變氣質的根本功夫。,調理自己需要精神,如果精力不夠時,可以休息。在我們尋常言動時,絕不可有茍且隨便的心情;而在做事的時候,尤須集中精力。除非不說不做,一說一做,就必須集中精力,心氣平穩(wěn)地去說去做。譬如寫一篇文章,初上來心很亂,或初上來心氣尚好,這時最好平心靜氣去想,不要茍且從事,如果一隨便,就很難有成就。所以我們的東西不拿出則已,拿出來就要使他有力量。諸同學中有的卻肯用心思,但在寫文章時,條理上還是不夠,有隨便茍且之意,字句讓人不易看清楚。有的同學還更差些。這不是一件小事情,這是一個很要緊的根本所在。(選自梁漱溟《朝話》,有刪改),下列對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確的一項是()A.學會心理的調整,這才是真正的學問,才是真正的進步。B.人類之所以超過其他生物,是因為比其他物類少機械性。C.說話和寫文章時,要想表達清楚明白,心思必須先有條理。D.調理自己的心情,使之平和有力,是改變氣質的根本功夫?!敬鸢浮緼,【解析】這篇文章共有六段,第一段提出問題:要調理自己的心理。第二段寫為什么要調理。第三、四段寫調理要注意的心思和心情兩個方面。第五段寫調理需要精神。第六段強調調理是大事??梢?,文章是圍繞“心理的調理”展開分析論述的。B、C、D項都有失偏頗。,【知識整合】分析和歸納是兩種不同的能力。分析是把整體分解成幾個部分的信息體,而歸納就是對這幾個信息體進行綜合、概括。它們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對立而統一:在思維過程中,綜合實際上是分析的逆過程,分析是以事物的整體為前提對局部進行認識,綜合是在分析的基礎上形成對事物的整體認識。分析之后有綜合,綜合之前必須分析,兩者相互配合達到對事物整體的、深層次的本質認識。,“歸納要點”包含三層含義:①具體的內容能加以概括;②抽象的內容能加以闡發(fā);③含蓄的內容能加以解說。“概括中心意思”包含兩層含義:①論述了什么內容(指論述的中心或中心論點);②作者的基本觀點,對文章的價值判斷。高考對“歸納要點”主要考查以下三個方面:①直接考查對全文內容要點的分析、概括能力;②結合層次分析,考查對全文內容的分析、概括能力;③考查對段意、定義的某一具體材料的歸納概括能力。高考對“概括中心意思”主要考查以下兩個方面:①概括、歸納文章的中心或中心論點;②揭示文章的意義、價值、目的、用意。,【方法點撥】分析歸納文章內容要點的常見方法①去粗取精法。即要緊扣材料中的關鍵文句,重點理解關鍵詞、中心句、重點段,由點帶面。②綜合句意法。有些文段,沒有明顯的中心句、重點段(句),就必須對每個獨立句子的句意或對幾個相對重要的句子的意義進行綜合歸納,提取內在“公因式”,由點而面,概括出內容要點。③整體透視法。有些文章其內涵往往通過整體來顯示,甚至借助“弦外之音”用“潛臺詞”曲折含蓄地表達出來。這時就必須縱觀全文,聯系主旨,歸納出要點。,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的常見方法分析歸納中心意思,需要綜合能力。要準確地分析、歸納中心意思,首先要弄懂句與句之間的關系,段與段、層與層之間的關系,并通過分析,抓住各部分里最主要、最本質的信息,然后用自己的語言歸納概括出來。應遵循從文內到文外、由客觀到主觀的原則??刹捎靡韵路椒ǎ孩僮リP鍵部位。如文章標題、開頭、結尾,文中的議論和抒情句、文眼等。②綜合層意和內容要點。從文章中分解出要點,歸納各層層意,進而提煉出中心思想,是分析歸納文章中心思想最實在、最有效、最常用的方法,也是一種傳統的方法。,③結合文體特點。運用文體知識可以幫助我們確立歸納的著眼點和歸結點,議論文看文章肯定了什么,否定了什么,表明了什么觀點。④聯系作者的人生經歷及思想狀況,作品產生背景,與文章運用的材料相關的一些情況等。,四、分析概括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演練體悟】(2015安徽省示范高中高三第一次聯考)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題目。①“中和位育”倫理觀所內在涵具的“時中”“權變”原則,無論對于我們正確處理政治關系、經濟關系、人際關系,還是我們個人的立身處世,都不啻是一種極好的價值抉擇。它強調靈活變通,又不失準則,不違背規(guī)律,強調因時因地因物的變化,合宜適度地處理問題。,②儒家認為,宇宙間的一切事物都是隨著時間的運行而不斷發(fā)展變化,因而人的行為也必須適應這發(fā)展變化。合乎這一規(guī)律的,則謂之“時中”。《中庸》云:“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薄皶r中”,就是按照事物與時發(fā)展的實際情況去把握與之相應的適中之道;“無忌憚”,則是不管事物與時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而單憑自己主觀之愿,無原則地肆意妄行,無所顧忌,如此也必難免陷入“過”與“不及”之錯誤兩端。故《易艮彖》云:“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笨?、孟都非常強調“時”的觀念,認為一切事物都有其相適應的時間。如果離開這一規(guī)律,就無法掌握中和之道。,如在發(fā)展農業(yè)生產方面,孔子主張“使民以時”,孟子也認為:“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薄半u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饑矣。”在時代發(fā)展的觀念上,孔子認為夏、商、周三代由于時代不同,故其“禮”也必須有所因革損益。這正如《易》所謂:“變通者,趨時也?!?③“權變”是從另一個角度詮釋“時中”的思想。儒家認為,事物在按照常規(guī)不斷變化的同時,還可以出現某些意想不到的反常情況,因此需要在“執(zhí)中”的前提下,做到靈活變通。儒家把這種應變的靈活性稱作“權”。孟子說:“執(zhí)中無權,猶執(zhí)一也。”執(zhí)一,就是一種以片面、孤立、靜止的觀點看問題的方法,只有“執(zhí)中用權”才合乎辯證法的觀點。故淳于髡問孟子,當“嫂溺,援之以手”和“男女授受不親”發(fā)生矛盾,將如何處理,孟子毫不猶豫地回答:“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親,禮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權也。”這個例子生動地論證了“權”與“中”的關系,并強調了“權”的重要性。在特殊情況下,只有對“禮”適時地加以變通,才符合中道。,④可見,儒家“時中”“權變”體現了原則性與靈活性的高度統一。今天的社會日新月異,新問題新情況層出不窮,這就需要我們運用“時中”“權變”來應付、解決日益繁多的突發(fā)事件,以協調、理順多方面的利益關系。⑤所以,對待儒家這一古老的傳統倫理觀,我們應當有一個科學的態(tài)度。誠然,儒家學說中的某些具體內容確已過時,但是作為集本體論、認識論與方法論于一身的“中和位育”精神是永遠不會過時的。其本身所包含的“時中”“權變”等內容,決定了它并非死的教條而是活的靈魂,決定了它本身可以適應時代的發(fā)展而隨時調整更新,從而適應時代的需求。,若把“時中”的法則運用于制定政策或制度創(chuàng)新,則可以幫助我們盡得事理之宜而避免犯下或“左”或“右”的錯誤;若把既要有靈活性而又不違原則在“權變”法則用于處理對外關系和政治理論上,則有利于解放思想。至于我們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發(fā)揮和利用先哲留下的這筆具有巨大潛力的精神財富,并不在于我們能指出其中的多少不足,而在于我們能否盡可能地汲取其中的營養(yǎng)。,下列各項中,對作者的基本觀點,概括正確的一項是()A.一切事物的發(fā)展都有其相應的時間,如果離開了這一規(guī)律,就無法掌握中和之道。B.“執(zhí)中”強調原則性,“用權”強調靈活性,相比較而言,“用權”顯得更加重要。C.中和位育精神由于包含了“時中”“權變”等內容,因此是靈活的靈魂,而永不過時。D.我們在繼承和發(fā)展儒家精神時,既要能指出其中的不足,又要能吸收其中的營養(yǎng)?!敬鸢浮緾,【解析】A.是“孔、孟”的觀點。B.錯在兩者共同強調原則性和靈活性的統一,靈活性并不比原則性更重要。D.錯在作者認為指出不足并無意義,吸收營養(yǎng)才有意義。,【知識整合】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具體包含四層含義:①對作者明確表現出了自己的觀點態(tài)度的文章,要能準確地從中找出這種觀點態(tài)度(或贊成什么,或反對什么,或喜愛什么,或厭惡什么,或提倡什么,或否定什么);②對蘊藏著包括作者觀點態(tài)度在內的多種不同觀點態(tài)度的文章,要能夠通過辨別篩選,提取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③對于沒有明顯表現出作者觀點態(tài)度較復雜較含蓄的文章,要能夠通過分析歸納,較準確地概括出作者的觀點和態(tài)度;④準確地敘述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高考對“分析概括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的考查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①分析主旨與時代的關系,了解文章的深刻性;②分析主旨與社會現實的關系,了解文章的針對性與指導性;③分析主旨與世界觀的關系?!痉椒c撥】做“分析觀點態(tài)度”題除堅持整體把握外,還要注意掌握下面幾種有效方法:1.抓特殊句法一般來說,論述類文本的標題,起始段落的中心句,重點段落的起始句,收束幾個重點段落的收束句,總結全文的總括句,以及文章中反復出現的句子,往往直接或間接地表明了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2.摘要綜合法如果作者在文中沒有直接表明自己的觀點和態(tài)度,這就要在整體把握作者認識傾向的基礎上,深入理解文章幾個重點段落的中心,把握作者對問題的各個側面的觀點態(tài)度,然后歸納總結,提煉概括出作者總的觀點態(tài)度。,3.比較辨析法注意區(qū)分比較三種態(tài)度。一是文中所引文章的作者的態(tài)度或所引群體(“人們”或“有人”)的態(tài)度,二是文章作者的態(tài)度,三是考生自己對文章及文章所涉觀點的評價和態(tài)度。在上述三種態(tài)度中,文章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是最重要的。另外,答題時要注意在答案里出現的表明觀點態(tài)度的關鍵詞語(如“贊成”“反對”“不完全認同”等)。,4.探究意圖法分析作者對有關事物的評價,探究引述材料中隱含的作者的真實意圖。一般說來,選文的標題、文中的有關語句、文末所注的時間及注釋,還有試題的題干等,往往隱含了這方面的相關信息。,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題目。深圳作為一座城市,歷史短暫,但這并不等于城市的主體——市民缺乏文化積累。當打工者從四面八方來到深圳這座嶄新的城市,他們承載的內地傳統文化和多元地域文化與新環(huán)境相激,形成了歷史與當下、城市與鄉(xiāng)村、內地與沿海等多重張力。他們經歷其間、遭遇其間,切身感受所引起的思想感情波瀾,形諸文字、建構成形象,創(chuàng)作出數量驚人又別具一格的打工文學、網絡文學。,高考論述類文本論據作用與論證方法類題目的突破策略,其中的大部分作品,結構不夠精致、文字不夠精美,但是有來自生活的近乎笨重的質感,有源自生活的并非矯揉造作的悲喜交加。這是在書齋里閉門造車,或者去基層草草體驗一下生活就動筆的某些職業(yè)作家無法呈現的。一些職業(yè)作家炫技的所謂先鋒作品,雖然很美,但與時代、與大眾、與生活相當隔膜,是動漫里的紙花、燈影下的泡沫,缺乏鮮活人生的真切感受。(節(jié)選自《“文學城市”爭議中被忽視的大多數》)該段將“所謂先鋒作品”比作“動漫里的紙花、燈影下的泡沫”,其目的何在?,,一、論據作用類題目方法點撥1.抓住論點與論據的關系答題論點是統帥,既是全文的統帥,又是局部文字的統帥(分論點),任何論據都要為證明論點服務。因此,大凡在題目要求回答具體事情(論據)的目的、作用時,都要朝證明論點這個方面去想,證明的是什么論點,答案一定要交代清楚。,2.注意分析論據之間的關系同一論點,作者可以采用不同的論據。不同的論據,論證的角度不同;即使是同一類論據,也有不同的關系和角度。如果同是用例,有正反之分;同是引證,又有古今之別。因此,解答此類題目時,不僅要考慮與論點的關系,還要考慮不同論據之間的關系和不同角度之間的關系。3.論據往往與論證方法密不可分在答題時,最好能答出其論證方法。,二、論證方法類題目方法點撥1.要堅持論證為論點服務的答題意識,首先要看它運用某種論證法要達到什么目的(即要證明什么論點)。2.答題步驟同文學類文本表達技巧相似,先要點明論證方法,接著分析方法。如比喻論證,要指明用什么比喻來論證什么論點,最后分析表達效果。表達效果既要扣住這種論證方法自身的效果,又要說明它在文中的論證效果。,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題目。這里我們需要指出,問題的哲學中的“問題”,一定要同我們日常說的問題、具體科學中的問題區(qū)別開來。當然作為問題,無論是屬于哪一類問題,都是人們才智的一種表現,都是開啟人的理性思維的一種方式。但通常所說的問題,具體科學(主要是自然科學)的問題,主要是指事實的問題,經驗對象的問題,即形而下的問題;而作為哲學的問題卻是超越具體事實,超越經驗對象,即形而上的問題。因此哲學的問題比具體科學的問題,顯得更為抽象和富有思辨性。,我們可以把具體科學的問題,稱之為知識的問題。但又應該看到,提出或發(fā)現哲學的問題,不能光靠知識,更不能說一個人知識越多,發(fā)現的哲學問題就越多、越深刻。這是因為作為哲學的問題,既要面對現實,又要超越現實;既要靠理論理性思維,又要靠知覺領悟。按馮友蘭先生的話來說,哲學既要“出世”,又要“入世”;哲學的方法既要用正方法,又要用負方法。這就是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結合,可說與不可說的結合。(《問題的哲學》選段),本文認為,“問題的哲學”中的“問題”與“具體科學”中的“問題”有何區(qū)別?作者將兩者進行比較意在說明什么?作者引馮友蘭的話有何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第一問:具體科學的問題,主要是指事實的問題,經驗對象的問題,即形而下的問題;而作為哲學的問題卻是超越具體事實,超越經驗對象,即形而上的問題。第二問:作者意在說明哲學的問題比具體科學的問題,顯得更為抽象和富有思辨性。第三問:意在強調哲學的問題,既要面對現實,又要超越現實,提出或發(fā)現哲學的問題更具挑戰(zhàn)性。,-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高考語文一輪復習 現代文 第1章 第2節(jié) 分析綜合課件 高考 語文 一輪 復習 分析 綜合 課件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appdesigncorp.com/p-3203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