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得西山宴游記教案8篇
《始得西山宴游記教案8篇》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始得西山宴游記教案8篇(3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始得西山宴游記教案8篇 始得西山宴游記教案 始得西山宴游記教案(一): 教學目的: 1.體會本文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藝術特色。 2.學習本文在比照與映襯中寫景的特點。 3.了解“為”、“窮”的不同用法。 教學重難點: 1.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學習在比照與映襯中寫景的特點。 教學設想: 教學方法 質疑法、誦讀法、點撥法、討論法。 媒體設計 計算機課件(包括難詞句理解,比較閱讀文章)。 教學時數(shù):1課時 教學步驟: 一、介紹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學家、思想家。字子厚,河東(今山西永濟縣)人,世稱河東先生。自幼聰慧好學,21歲中進士第,26歲中“博學宏詞”科,授官集賢殿正字。后改任監(jiān)察御史里行,與韓愈、劉禹錫同事。永貞元年,柳宗元用心參加王叔文為首的政治革新活動,罷“宮市”,免雜稅,打擊貪官,但遭宦官、藩鎮(zhèn)等腐朽保守勢力反對。革新集團失敗了,其成員遭到迫害,叔文被殺,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在永州長達10年,后雖奉召回京,旋即又被貶為永州刺史。在柳州任職時,主持開挖水井,興辦校園,廢除奴婢制度,深受當?shù)孛癖姁鄞?。病逝于柳州住所,世稱柳柳州。柳宗元在政治思想上受儒家民本思想影響;曾提出“官為民役”的觀點。政治上他是失意者,但在文學創(chuàng)作上卻成就卓著,表此刻寓言、傳說、山水游記等散文方面,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的山水游記對后世游記散文的發(fā)展有重大影響,《永州八記》是這方面的代表作,即《始得西山宴游記》《鈷潭記》《鈷潭西小丘記》《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他寫的游記不僅僅文筆簡潔,描摹生動真切,富有詩情畫意,而且處處滲透著作者的思想感情,寄托著對生活遭際的感慨和對黑暗現(xiàn)實的不滿。《始得西山宴游記》是《永州八記》的第一篇,作者寄情山水,寫偶識西山的欣喜,寫西山形勢的高峻,寫宴飲之樂,寫與自然的融合,表露自己的傲世情懷。 “記”,是古代的一種文體。主要是記載事物,并透過記事、記物,寫景、記人來抒發(fā)作者的感情或見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二、導語設計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然不動;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倍嗝戳钊肆暨B忘返的境界呀!這是誰創(chuàng)作的佳句出自哪篇文章 這是唐代文學家柳宗元在《小石潭記》中為我們描繪的迷人景色。柳宗元在被貶永州十年間,遍游佳山秀水,借以排遣心中的愁悶,并創(chuàng)作了一系列山水游記,其中尤為人們傳誦的是《永州八記》,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小石潭記》,這天將再次和柳宗元一齊登上西山之巔,感受其高峻峭拔的特立之景,體會作者抒發(fā)的內(nèi)心感受。 (解說:學生已學習過《小石潭記》,教師由文中佳句導入,便可引起共鳴,溫故知新,激發(fā)興趣。) 三、研習課文 1.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1)讀課文,消滅文字、詞語等障礙。 ?、賹W生自讀:圈出生字、生詞,借助工具書及課下注釋標記解決。 ?、诮處煼蹲x:補充注釋。 遁(dn)隱:躲避、隱藏。 斫(zhu):砍伐。 ③學生朗讀:讀準字音、停頓、語調。 (解說:反復讀課文,調動學生用心參與學習,以便讀準字音,熟悉課文資料。) (2)疏通全文大意。 ①同桌合作,參照工具書及課下注釋疏通全文大意。 ?、谌Ξ嬕呻y詞句,并質疑。 ?、廴罕娊庖?,教師點撥。 ?、軓褪鲋饕Y料。 (解說:學生合作理解,培養(yǎng)合作學習意識,讓學生養(yǎng)成查工具書看課下注釋的習慣,培養(yǎng)自學潛力。互相質疑、解疑,是為了調動學習的用心性、主動性,互相啟發(fā),提高學習效率。) (3)了解課文的資料與形式。 ①說說作者圍繞“始”“游”敘寫了哪些資料 ?、谧プ×宋魃降氖裁刺攸c 討論解決: 第1段寫游西山前,自以為永州的奇山異水自己都游遍了,應對幽泉怪石飲酒娛樂自然灑脫。第2段寫游西山,透過望而見其異,登高知其隱,醉而忘歸突出西山之怪特,及作者始得勝景的喜悅。第3段點明游西山的時間。 文章過渡自然。第1段“未始知西山之怪特”為過渡句,第2段“望西山,始指異之”領起西山之游,結尾“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與前文相照應。 (解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庇辛饲懊娴姆磸驼b讀,學生很容易明白主要資料,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對資料與形式的理解應提倡學生提出個人見解,不要被老師的觀點所左右。) 2.具體研習,突出重點、難點 (1)作者為什么說“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2)文章中心資料是記敘西山之游,作者為何開篇從他處著墨 (3)作者借西山之游,抒發(fā)了自己怎樣的人生感受 (4)文中兩次寫滿酌而醉,有何作用 (5)作者怎樣用比照映襯來寫西山之景 (解說:教師先提出五個問題,學生自由討論解答,教師要及時肯定表揚學生的理解,鼓勵學生用心思維。問題的提出能夠根據(jù)學生理解程度及時應變處理。) 提示: (1)本文中心資料是記敘西山之游,但作者開篇卻從他處著墨,先寫以前永州異山秀水的游覽,以此作為鋪墊,來比照映襯西山之游不同于以往。以往所見的幽泉怪石沒有給作者帶來精神的愉悅與解脫,雖然暢游酒醉,卻不能把自己的全身心投入大自然中,因此“覺而起,起而歸”,心中的煩悶依然無法排遣。而西山之游卻不同,作者首先是被那高懸下望的景象所震驚,所有的景物都聚集在視野之內(nèi),浮云縈繞群山,與天空連成一體,此時作者才真正感受到與自然同呼吸,與天地同游的快慰。從高峻的西山中作者感受到卓爾不群的人格之美,“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作者最后找到了自己的知音,他仿佛與西山心心相印,自己志高品峻的情操恰恰在西山那高峻峭拔之貌中得以體現(xiàn)。作者在這物我交融之中得到了解脫與審美享受,以至醉不思歸。 (2)作者游奇山異水是想聊以忘憂。文章開頭即寫明自己不幸的遭遇和貶謫南荒后“恒惴栗”郁悶痛苦不堪的情緒,因此“幽泉怪石,無遠不到”,以至“凡是州之山有異態(tài)者,皆我有也”。雖然他幾乎走遍了永州的奇山異水,但卻沒有給他帶來特殊的感受,沒有感到此山此水有何“怪特”之處。然而當作者“坐法華西亭,望西山”時,“數(shù)州之壤”盡收眼底,方覺西山是任何地方都無法相比的,這高峻的西山卓爾不群的人格是何其熟悉,漸漸地作者不知不覺與天地萬物融為一體,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引觴滿酌”,沉醉于自然之美中,“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深切體會到天人合一的至理。因此作者認為西山之游才是真正游覽山水的開始,以往的游覽算不上真正的游覽。文題“始得”恰好點明此游之好處,并以“始”與“未始”結構全文。 (3)文章開始寫以往游覽“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覺而起,起而歸”,記敘之中流露出被貶失意抑郁不平的心態(tài)。而后文寫游西山則表現(xiàn)出偶識西山之喜,沉醉之樂,借西山的高峻氣勢,表現(xiàn)自己高潔的人格,所記游山水景物無不融人自己的感情,表露自己的傲世情懷。 (4)第一次出現(xiàn)是往日游覽時,作者“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臥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起,起而歸”。這短促緊湊的語句反映了作者單調乏味的生活及苦悶抑郁的內(nèi)心感受。雖然他想在游覽山水中得以解脫,但酒醉之后仍一切如故,心中的壓抑煩悶并未減少。而西山之游卻使作者感到從未有過的快慰,他要“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不只是美酒醉人,更是這高峻峭拔的西山使其感受到物我相融,醉而忘歸,心中的歡喜愉悅不言而喻。前后比較更突出西山之游給作者帶來的獨特感受。 (5)柳宗元的山水游記刻畫細致,寄托深遠,情景交融,具有極高的藝術感染力。作者對西山之景的描摹,不直接寫眼中西山,而從多角度寫登西山所見所感,采用比照映襯手法突出其高峻峭拔之貌。如先寫“坐法華西亭,望西山,始指異之”。再寫登上西山始感高險難測,云天相連。由“凡數(shù)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襯其高。高懸下望所見之山,仿佛土堆洞口,千里之外的景物尤如近在咫尺亦襯其高,青云縈繞,云天相連渾然一體更襯其高。由此寫出“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培塿為類”的感受。我們自然如身臨其境,仿佛和作者一同飽覽這高峻西山,發(fā)出相同的感慨。在這比照映襯之下,西山之景更顯其美,西山之游更覺其異,作者卓爾不群之人格才更具感染力。 始得西山宴游記教案(二): 教學目的 1.用比較的方式理解部分實詞的古今異義及一詞多義現(xiàn)象. 2.學習本文在比照與映襯中寫景的特點. 3.透過與《小石潭記》的比較閱讀,加深對柳宗元山水游記特征的掌握. 教學重點 1.用比較的方式理解部分實詞的古今異義及一詞多義現(xiàn)象. 2.學習本文在比照與映襯中寫景的特點.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由由初中自讀課本《小石潭記》導入 柳宗元在被貶永州十年間,遍游佳山秀水,借以排遣心中的愁悶,并創(chuàng)作了一系列山水游記,其中尤為人們傳誦的是《永州八記》,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小石潭記》,這天將再次和柳一齊登上西山之巔,感受其高峻峭拔的特立之景,體會作者抒發(fā)的內(nèi)心感受. 二.簡介作者. 柳宗元,唐代文學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河東人.世稱“柳河東”.又官至柳州刺史,也稱“柳柳州”. 三.解題. 八百零五年,柳因參加王叔文領導的政治革新運動失敗,被貶為永州司馬.在此期間他放浪于山水之間,排遣郁悶,寫了不少游記文章,《永州八記》是其中為后人傳誦的名篇,即《 始得西山宴游記》、《鈷鉧潭記》、《鈷鉧潭西小丘記》、《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記》.本文是《永州八記》的第一篇,“始得”,初識,初游.“宴游”,宴飲游樂.作者寄情山水,寫偶識西山的欣喜,寫西山形勢的高峻,寫宴飲之樂,寫與自然的融合,表露自己的傲視情懷. 四.疏通課文. 1.生自讀,將下面有拼音的生字正上音,并記熟. ⑴僇(l)人⑵惴(zhu栗(l)⑶施施(y)(y) ?、乳唬▃hēn)莽⑸茅伐(f)⑹箕(jī)踞(j) ⑺衽(rn)席⑻岈(xi?。┤虎腿糅欤╠i) ⑽攢(cu)蹙(c)⑾培(pǒu)婁(lǒu)⑿顥(ho)氣 ?、岩x(shāng)⒁斫(zhu)⒂遁(dn)隱 ?、灶j(tu)然⒄冥(mng)合 ?。玻首x,讀準字音,停頓,節(jié)奏. ?。常篮献?,參照工具書及課下注釋疏通全文大意. 4.圈畫疑難詞句,并質疑. ?。担罕娊庖桑處燑c撥. ?。叮畯褪鲋饕Y料. 五.小結。 六.布置作業(yè). 歸納文言知識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課 ?。保g全文 重點句子 (1)余自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我自從成了受刑被侮的人,住在這個永州常驚恐不安。 (2)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 深青的夜色,從遠處而來,直到什么都看不見了,還是不想回家。 (3)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 心凝住了什么都不想了,形體散開不復存在了,與萬物暗暗合成一體。 (4)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玻~語小結 A、古今異義 累積(古義)重疊,積壓攢蹙~ 未始(古義)未嘗而~知西山之怪特。(今義)沒開始 (今義)積累 然后(古義)這樣以后~知吾向之未始游。(今義)轉折連詞 于是(古義)從此,從這時游~乎始。(今義)遞進連詞 更(古義)更換交替醉則~相枕以臥。(今義)更加 披(古義)撥到則~草而坐。(今義)覆蓋在肩背上。 (今義)就是。 向(古義)從前然后知吾~之未始游。(今義)朝。 志(古義)記故為之文以~。 就(古義)接近,頹然~醉 (今義)志氣,志向。 是(古義)代詞,這~歲元和四年也。(今義)決定動詞。 B、一詞多義 異認為。。。。。。奇異始指~之 獨特以為凡是州之山有~態(tài)者 特個性而未始知西山之怪~ 超出一般然后知是山之~立 為成為自余~人 為(表目的)故~之文以志 C、通假字 自余為僇人(“僇”通“戮”,遭到貶謫) 二、分析課文 1.作者為什么說“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明確:作者游山水是想聊以忘憂,雖然幾乎走遍了永州的奇山異水,但卻沒有給他帶來特殊感受。當他發(fā)現(xiàn)西山之時,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文題始得恰好點明此游之好處,并以始與未始結構全文。 ?。玻髡呓栉魃街问惆l(fā)了自己怎樣的人生感受? 明確:前部分寫以往瀏覽時記敘之中流露出被貶失意抑郁不平的心態(tài)。而后文寫游西山則表現(xiàn)出偶識西山之喜,沉醉之樂,借西山的高峻氣勢表現(xiàn)自己的高潔人格。 3.文中兩次寫滿酌而醉,有何作用? 明確:第一次反映作者單調乏味的生活及苦悶抑郁的內(nèi)心感受。第二次使作者感到從未有過的快慰。前后比較突出西山之游給作者帶來獨特感受。 4.作者怎樣用比照映襯來寫西山之景? 明確:作者不直接寫眼中西山,從多角度寫登西山所見所感,采用比照映襯的手法突出其高峻峭拔之貌。如先寫“做法華西亭。。。。。。異之”。再寫登西山始感高險難測,云天相連。由“凡數(shù)州。。。。。。之下”映襯其高,由此寫出“然后。。。。。。為類”的感受。 三、指導背誦課文 四、布置作業(yè) 完成白皮書 始得西山宴游記教案(三):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積累文言詞匯,翻譯文言語句。 理解文章在襯托中寫景以突出主旨的手法。 2.過程和方法 從朗讀入手,體會文章的資料和作者的情感。 透過朗讀,逐步提升對自然美的感悟潛力。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理解柳宗元被貶永州后寄情山水聊以忘憂的情懷,把握自然給心靈的三重審美體驗和審美境界。 教學重點: 透過朗讀,深刻地把握作者對自然和人生的雙重感悟。 教學難點: 把握作者的精神世界,深刻地體會自然給心靈帶來的審美體驗和審美境界。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在車馬喧囂之中,身心疲憊之時,我們要給心靈放個假,留給自己一點時間,一個空間,用素凈明澈的心靜靜地看外面的世界,諦聽自然與心靈的物語。 我們剛學過《赤壁賦》,領略了蘇軾筆下的赤壁,走進了蘇軾那顆不朽的心。這天,我們一齊學習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記》,試著共同走進他筆下的永州山水,走進他的精神世界,諦聽他與自然的一段心靈獨白。 二、朗讀體驗,文本研習 山水是自然之美,詩文是藝術之美;山水詩文則是自然美與藝術美的完美融合。我們就以朗讀來推動我們的審美活動,在朗讀中享受山水之美。 ?。ㄒ唬┱J讀體驗階段 1.請學生讀第1節(jié) 2.評價與認識 要解決生僻的字詞,注意停頓與連貫。 認讀要領 朗讀流暢,聲音洪亮 讀準字音,字正腔圓 讀準句讀,停頓適當 3.認讀第2節(jié) ?。ǘ┣樽x體驗階段 透過認讀,我們僅能流暢地朗讀,并不懂文章的資料。在此基礎上,我們要把握文章資料和作者的情感。 A.疏通文句 1.發(fā)現(xiàn)文句上的疑難之處 2.小組討論、交流(前后位四同學為一組) B.品讀西山 1.由題目可知,作者游覽的是西山,西山特征? 怪特 2.讓我們來同游西山,去把握西山的怪特 齊讀第2小節(jié) 劃出西山的怪特之處 3.“怪特”表此刻哪里?作者有何感受(是否欣賞、喜愛?)? 游西山:賞其怪特 4.作者為何如此喜愛西山“怪特”之景? ①討論、交流 ②知人論世 ?。ㄒ獙W會知人論世,在了解寫作背景和作者當時心境的基礎上,把握作者的情感) ③“怪特”、“特立”的僅僅是山嗎? 山色 人品(不甘沉淪、卓爾不群) 作者和西山是初次相逢,西山的特立,怪特卻讓作者覺得如此熟悉。漸漸地作者與自然融為一體,作者于其中(物我兩忘中)得到了慰藉和審美享受,以至醉不思歸,突出偶識西山之喜。 5.情讀第2節(jié)“悠悠乎…………” ?、僮x出作者的偶識之喜,沉醉之樂。 ?、谠u價與認識 情讀的要領: 語調略快 語速略快 重音突出顯示情緒的字詞 ③請一學生再次朗讀 6.拓展探究 作者此次西山之游,既領略了西山風景,又體悟到了人生的至理。因此,山水,不僅僅有自然的美,更有人文的美。 歷代的人都熱衷于走進自然山水,只因自然山水會深深地影響著人的心靈,試舉例談談自己的感受。 自然給心靈的三重審美體驗和審美境界。 領略風情 感染情緒(陳子昂《登幽州臺歌》) 體悟人生(蘇軾《題西林壁》、陶淵明《飲酒》、 王維《山居秋暝》、杜甫《望岳》) C.品讀眾山 1.文章中心是西山之游,在此之前寫了什么? 游眾山 2.游眾山的感受? 幽泉怪石讓作者“恒惴栗”的情緒得到暫時的放松,但并未到達天人合一的境界,并未獲得真正的精神慰藉,因此有點興味索然。 游眾山:興味索然 3.作者為何從他處著墨? 鋪墊、蓄勢 以未始之憾反襯始得之喜。 4.情讀第一小節(jié) 讀出作者的情感與感悟 情讀要領: 語調:低沉(明快). 語速:略慢(略快) 重音的把握 5.記游西山,卻并不以“西山宴游記”為題,請體會“始得”的妙用 ①“始得”的是真正的游山之樂。 ②點明主旨,突出偶識西山之樂。 緊扣“始”行文,行文構思精巧 ?。ㄈ┟雷x體驗階段 1.透過情讀,我們了解到: 作者借西山怪特的奇景,表現(xiàn)自己偶識西山之喜,沉醉之樂的真性情,寄情于景。從文字中,我們能夠窺視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身陷逆境無比憤懣不平之感,極度苦悶而欲尋求慰藉、不甘沉淪之心。 2.動情地朗讀,自由地演繹 ?。ㄕ覞M意動情之處演繹一番) 3.評價與認識 讀出自己的感悟與理解,進入自己的精神世界,觸摸自己心靈的律動;讀出文章特有的美感。 美讀要領: 韻律美:快慢、輕重、高低 圖畫美:畫面的情境、景物的層次 意蘊美:感情豐富、意蘊十足 4.再次范讀、學生演繹 三、總結 這節(jié)課,我們透過朗讀,走進了永州山水,走進了柳宗元的內(nèi)心世界。永州山水對于柳宗元來說不是一種冷漠的存在,仿佛親切的知己。永州山水之于柳宗元,正如黃州之于蘇軾。沉寂了千百年的永州山水由于柳宗元的到來而步入文學殿堂;身處逆境的柳宗元由于永州山水的存在而獲得精神的慰藉,成就了文學上的輝煌。 《永州八記》是柳宗元十年貶謫生活的結晶,數(shù)量雖少,卻精湛獨到。 新課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新的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們帶給一個溫馨、和諧的人文環(huán)境,傾注更多的人文關懷,激發(fā)起孩子們的情感渴望,點燃起孩子們的心靈火花,充分享受徜徉人類文化之中的無窮樂趣;新的語文教學,應是師生共度的生命歷程,共創(chuàng)的人生體驗;新的語文教學,應讓學生在瑯瑯書聲中,用心靈去擁抱語言,和文本直接對話,在思維和情感的強烈震撼中領會作者偉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完美的情操。讓學生在瑯瑯書聲中,感受和再現(xiàn)作品的情思美感,體驗語言的節(jié)奏感、音韻感。 這是柳宗元筆下的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能否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美,在朗讀當中感悟美是這堂課成功的關鍵所在。所以,我就嘗試著以“朗讀”為主要活動方式,以“朗讀”推動對文章的理解和把握。在聽了專家評課后,我有如勝讀十年書的感覺,為我今后的教學提出了新的奮斗目標:一是教學要講究個性化,是自己的東西用起來才得心應手,因此認真地鉆研教材、挖掘教材才是上好一堂課的關鍵。二是教師要學會“彎下腰與花朵對話”,努力創(chuàng)設一種寬松、愉悅、民主的教學氛圍,學生才會用心參與,才會使課堂充滿活力與激情。三是課件的使用要科學合理,如果使用不當便是畫蛇添足,而不是畫龍點睛,四是讓自己的語言豐富多彩起來,尤其是評價語言,不要吝嗇,給學生一縷陽光,滋潤其心田。 始得西山宴游記教案(四): 一、教學目標 (-)知識教學點 l、正確辨別文中的難詞難句。用比較的方式理解部分實詞的古今異義,用文白對照的方式把握某些句子的意思。 2、正確理解“其”“則”“未始”等文言虛詞,在朗讀中體會“之”“也”“而”等虛詞的作用。 (二)潛力訓練點 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討論劃分課文層次,領會“概寫”“特寫”之不同,學習寓情于景的寫法。 (三)德育滲透點 1.身處逆境,仍胸懷大志。 2.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贊美和熱愛。 (四)美痛滲透點 感悟古人遣詞造句之美,想像作家筆下山水之美,進而陶冶情操,提高自己的審美潛力,練就一雙善于以自然學物中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 二、學法引導 反復誦讀:讀字音,讀詞義,讀句意,讀整體資料,讀作者感情。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l.透過反復誦讀,正確理解文中的難詞、難句,解決本文的重點。 2.討論分析寫景時“概寫”和“特寫”的不同以及其相互關系。 3.聯(lián)系現(xiàn)代文抒情散文的有關知識,分析體會本文敘述、描述、抒情等表達方式的運用。 4.透過背景知識的介紹結合課文分析體會作者寄情山水,不滿于遠貶僻處的思想感情。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教師將詞、句、寫成投影片,用投影。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教帥范讀,學生跟讀、再自讀。 2.查找工具書,弄清疑難字詞,對照古今詞匯,比較其不同 3.與以前學過的古文比較,體會寓情山水的寫法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七、教學步驟 (-)明確目標 1.作者介紹。 2.劃分文章層次。 3.文白對譯,并能分析重點句所含感情。 (二)整體把握 作者在順宗永貞元年(公元八O五年)貶為永州司馬。永州僻遠而多山水勝,作者寄情山水,形諸筆墨,“永州八記”特為著稱。本篇為“八記”三首,領起其余諸篇。篇中從“始得”二字看意,寫西山的怪特和始游的情緒,真切深至。在敘事寫字中,也有作者性格的顯現(xiàn)和不滿于遠貶僻處的思想感情的流露。 (三)教學過程 1.給文中生字注音,再朗讀。在流暢地朗讀全文的基礎上,要求學生用紙片等物遮住課下的注釋,根據(jù)原有的知識,聯(lián)系上下文,運用“因文生義”的方法,逐段理解課文大意,難以疏通的詞句,再看注解或進行討論,最后師生共同解決,完成書后練習三。 2.理解文章大意后,再體會文中敘述、描述、抒情語句的不同特點,完成書后練習二。 3.解決詞、句文章整體大意,再分析作者,寄情山水之“情”和所繪的“山”“水”之景,以及如何寫景的。 作者滴居永州,心懷惴傈,常年閑暇尋山訪水寫起,引出西山,點明游山水是為了寄情懷,不單是游賞。 第一節(jié)先寫末得西山之前的游覽。 他寫西山之景,不是從描述西山本身的高峻奇特著筆,而是寫登上山向下鳥瞰和向遠眺望,透過所看到的尺寸千里的景物和與天地自然的契合神會從側面烘托西山高峻,渺遠“怪特”;他抒宴游之情,也不是在借宴游以消愁方面大肆鋪陳描述,而是極寫登高望遠心曠神恰,乃至物我渾一之樂,從而使人以反面以見他平素“居是州,恒惴傈”之重憂。 第二節(jié)寫西山的實游之樂。 文章開始作者說:“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tài)者,皆我有也?!蔽谋緞t說:“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前后照應,不僅僅突出了西山的不凡,說明作者在永州的真正游覽活動是以游西山開始的,而且為領起,后面幾篇游記做了鋪墊。 (四)總結、擴展 在這篇游記中,作者以凝練的文筆,精粹的語言,描述出西山之“怪特”并將自己的生活遭遇和想感情融人了景物之中。選取一處自己喜愛的景物。寫一篇抒情散文。 始得西山宴游記教案(五): 教學目的 1.學習在比照與映襯中寫景的特點。 2.體會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藝術特色。 3.了解“為”、“窮”的不同用法。 教學過程 1.作者簡介。 柳宗元的山水游記對后世游記散文的發(fā)展有重大影響,《永州八記》是這方面的代表作,即《始得西山宴游記》《鈷鉧潭記》《鈷鉧潭西小丘記》《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 柳宗元(73-819),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省永濟)人,人稱“柳河東”。晚年貶為柳州(今廣西柳州)刺史,故又稱“柳柳州”。他是唐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學家,與韓愈同為當時古文運動的領袖,同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貞元九年(793),柳宗元進士及第。公元805年,他參加了以王叔文為首的政治集團,升任禮部員外郎,用心從事政治、經(jīng)濟、軍事等方面的改革。但為時不久,就在其政敵聯(lián)合反擊下而失敗,受到殘酷迫害,先是被貶為永州(今湖南省零陵縣)司馬;十年之后,又改任為柳州刺史。 柳宗元在中唐的文壇上與韓愈齊名。他能詩善文,成就很高。他的散文包括論說、寓言、雜文和游記等類,文筆犀利,含義深刻,形象生動,氣勢奔放。就游記而言,他是唐代一位集大成的刻畫山水的能手。一方面,他透過自己敏銳的觀察,深入的體會,運用簡潔概括、鮮明生動的語言,精細而準確地把那些易于被人忽視和遺忘的自然景色畫圖般地再現(xiàn)出來給讀者一種親臨其境的真切之感;另一方面,他在描述山水木石、鳥獸蟲魚的聲色動靜時,往往將自己橫遭貶謫、飽受壓抑的境況滲透在里面,到達情景交融的地步,從而曲折地反映了中唐黑暗的社會現(xiàn)實。他的作品收入《柳河東集》。 他寫的游記不僅僅文筆簡潔,描摹生動真切,富有詩情畫意,而且處處滲透著作者的思想感情,寄托著對生活遭際的感慨和對黑暗現(xiàn)實的不滿?!妒嫉梦魃窖缬斡洝肥恰队乐莅擞洝返牡谝黄?,作者寄情山水,寫偶識西山的欣喜,寫西山形勢的高峻,寫宴飲之樂,寫與自然的融合,表露自己的傲世情懷。 2.解題。 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后,一十年內(nèi)到處搜奇覓勝,寫出一系列刻劃入微又托意深遠的山水游記。其中最著名的是《永州八記》?!妒嫉梦魃窖缬斡洝肥恰队乐莅擞洝返牡谝黄鹬_宗明義、領帶各篇的作用。 “記”,是古代的一種文體。主要是記載事物,并透過記事、記物,寫景、記人來抒發(fā)作者的感情或見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山水游記是柳文中最為膾炙人口的作品,它繼承了《水經(jīng)注》的傳統(tǒng)而有所發(fā)展,不僅僅用凝練的文筆、精華的語言描繪南國完美風物,并且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不幸遭遇、怨憤抑郁的情緒融注其間,文筆或峭拔、峻潔,或清邃奇麗,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獨特地位。 二、課文落實 朗讀課文,注意不讀錯音。讀好句子的節(jié)奏、重音。要讀得流暢,讀出感情。 疏通全文大意。 ?、偻篮献?,參照工具書及課下注釋疏通全文大意。 ?、谌Ξ嬕呻y詞句,并質疑。③群眾解疑,教師點撥。④復述主要資料。 三.詞語小結 ?。?)古今異義。 而未始知西山這怪特古義未嘗今義沒開始 攢蹙累積古義重疊、積壓今義積累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古義這樣以后今義轉折連詞 游于是乎始古義從此,從這時今義遞進連詞 醉則更相枕以臥古義更換交替今義更加 到則披草而坐古義撥今義覆蓋在肩背上。 頹然就醉古義接近今義就是 然后知吾向之末始游古義從前今義朝 故為之文以志古義記今義志氣、志向 是歲元和四年也古義代詞,這今義決定動詞 ?。?)一詞多義 始指異之:稱奇 以為凡是州之山有異態(tài)者:獨特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個性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超出一般 余自為像人:成為 故為之文以志:為(表目的) (3)通假字: 僇,通“戮”,那里是遭貶調的意思。 趣,通“趨”,往。意有所極,夢亦同趣。 四、問題探討 1、作者為什么說“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作者游奇山異水是想聊以忘憂,文章開頭即寫明自己不幸的遭遇和貶謫南荒后“恒惴栗”郁悶痛苦不堪的情緒,因此“幽泉怪石,無遠不到”,以至“凡是州之山有異態(tài)者,皆我有也”。雖然他幾乎走遍了永州的奇山異水,但卻沒有給他帶來特殊的感覺,沒有感到此山此水有何“怪特”之處。然而當作者“坐法華西亭,望西山”時,“數(shù)州之土壤”盡收眼底,方覺西山是任何地方都無法相比的,漸漸地作者不知不覺與天地萬物融為一體,深切體會到天人合一的至理。因此作者認為西山之游才是真正游覽山、水的開始,以往的游覽算不上真正的游覽。文題“始得”恰好點明此游之好處,并以“始”與“未始”結構全文。 2、作者怎樣敘西山之游 中心資料是記敘西山之游,但作者開篇卻從他處著墨,先寫以前永州異山秀水的游覽,以此作為鋪墊,來比照映襯西山之游不同于以往。作者首先是被那登高所見的博大景觀而震驚,千里之間的高山深谷如土堆、洞穴,盡收眼底,浮云縈繞群山,與天空連成一體,此時作者才真正感受到與自然同呼吸,與天地同游的快慰。從高峻的西山中作者感受到卓爾不群的人格之美,“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作者最后找到了自己的知音,他仿佛與西山心心相印,自己志高品峻的情操恰恰在西山那高峻峭拔之貌中得以體現(xiàn)。作者在這物我交融之中得到了解脫與審美享受,以至醉不思歸。 3、文中兩次寫滿酌而醉,作用有何不同 第一次出現(xiàn)是往日游覽時,作者都會“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臥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起,起而歸。”這短促緊湊的語句反映了作者單調乏味的生活及苦悶抑郁的內(nèi)心感受。雖然他想在游覽山水中得以解脫,但酒醉之后依然如故。而西山之游卻使作者感到從未有過的快慰,不只是美酒醉人,更是這高峻峭拔的西山使其感受到物我相融醉而忘歸,心中的歡喜怡悅不言而喻。前后比較更突出西山之游給作者帶來的獨特感受。 4、作者怎樣用比照映襯來寫西山之景的 柳宗元的山水游記刻畫細致,寄托深遠,情景交融,具有極高的藝術感染力。作者在沒有直接寫眼中西山,而從多角度寫登西山所見所感,采用比照映襯手法突出其高峻峭拔之貌。如先寫“坐法華西亭,望西山,始指異之”。再寫登上西山始感高險難測,云天相連。由極目遠眺,“凡數(shù)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襯其高。所見之深山低谷,仿佛土堆洞口,千里之外的景物尤如近在咫尺亦襯其高。青云縈繞,云天相連渾然二體更襯其高。由此寫出“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培螻為類”的感受。在比照映襯之下,西山之景更顯其美,西山之游更覺其異。 5、作者怎樣借景抒情 文章開始寫以往游覽“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覺而起,起而歸”,記敘之中流露出被貶失意抑郁不平的心態(tài)。而后文寫游西山則表現(xiàn)出偶識西山之喜,沉醉之樂,借西山的高峻氣勢,表現(xiàn)自己高潔的人格,所記山水景物無不融入自己的感情,表露自己的傲世情懷。 與《小石潭記》作于同一年,所寫景物都是永州山水,但《小石潭記》更偏重于客觀描述,更偏重于主觀感受。試舉例分析。 《小石潭記》中“潭中魚可百許頭……與游者相樂?!睂μ端?、游魚的描述,栩栩如生,十分傳神,歷來被人所誦記稱道,歸功于作者抓住景物特點,細致描摹。寫魚在潭中歷歷可數(shù),反襯出水清潭小,“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則從另一角度突出水澄清透明?!八婆c游者相樂”,把魚兒那種閑適、輕快、靈敏、活潑的神態(tài)描述得惟妙惟肖。既寫出水清又寫出魚樂,水魚相映成趣,互相點綴,充滿詩情畫意。而《始得西山宴游記》卻偏重于寫主觀感受。如寫“西山之怪特”,“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培縷為類。悠悠乎與灝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窮”,“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可見作者把西山視為知音,與西山心心相印,西山怪特之貌恰似自己卓爾不群的人格、志高品峻的情操。 始得西山宴游記教案(六): 教學重難點: 1.學習在比照與映襯中寫景的特點。 2.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誦讀法、點撥法、質疑法、討論法。 媒體設計: 計算機課件(包括難詞句理解,比較閱讀文章)。 教學時數(shù):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然不動;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多么令人留連忘返的境界呀!這是誰創(chuàng)作的佳句出自哪篇文章 這是唐代文學家柳宗元在《小石潭記》中為我們描繪的迷人景色。柳宗元在被貶永州十年間,遍游佳山秀水,借以排遣心中的愁悶,并創(chuàng)作了一系列山水游記,其中尤為人們傳誦的是《永州八記》,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小石潭記》,這天將再次和柳宗元一齊登上西山之巔,感受其高峻峭拔的特立之景,體會作者抒發(fā)的內(nèi)心感受。 (解說:學生已學習過《小石潭記》,教師由文中佳句導入,便可引起共鳴,溫故知新,激發(fā)興趣。) 二、介紹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學家、思想家。字子厚,河東(今山西永濟縣)人,世稱河東先生。自幼聰慧好學,21歲中進士第,26歲中“博學宏詞”科,授官集賢殿正字。后改任監(jiān)察御史里行,與韓愈、劉禹錫同事。永貞元年,柳宗元用心參加王叔文為首的政治革新活動,罷“宮市”,免雜稅,打擊貪官,但遭宦官、藩鎮(zhèn)等腐朽保守勢力反對。革新集團失敗了,其成員遭到迫害,叔文被殺,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在永州長達10年,后雖奉召回京,旋即又被貶為永州刺史。在柳州任職時,主持開挖水井,興辦校園,廢除奴婢制度,深受當?shù)孛癖姁鄞?。病逝于柳州住所,世稱柳柳州。柳宗元在政治思想上受儒家民本思想影響;曾提出“官為民役”的觀點。政治上他是失意者,但在文學創(chuàng)作上卻成就卓著,表此刻寓言、傳說、山水游記等散文方面,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的山水游記對后世游記散文的發(fā)展有重大影響,《永州八記》是這方面的代表作,即《始得西山宴游記》《鈷潭記》《鈷潭西小丘記》《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他寫的游記不僅僅文筆簡潔,描摹生動真切,富有詩情畫意,而且處處滲透著作者的思想感情,寄托著對生活遭際的感慨和對黑暗現(xiàn)實的不滿?!妒嫉梦魃窖缬斡洝肥恰队乐莅擞洝返牡谝黄?,作者寄情山水,寫偶識西山的欣喜,寫西山形勢的高峻,寫宴飲之樂,寫與自然的融合,表露自己的傲世情懷。 “記”,是古代的一種文體。主要是記載事物,并透過記事、記物,寫景、記人來抒發(fā)作者的感情或見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三、研習課文 1.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1)讀課文,消滅文字、詞語等障礙。 ?、賹W生自讀:圈出生字、生詞,借助工具書及課下注釋標記解決。 ?、诮處煼蹲x:補充注釋。 斫(zhu):砍伐。 遁(dn)隱:躲避、隱藏。 ?、蹖W生朗讀:讀準字音、停頓、語調。 (解說:反復讀課文,調動學生用心參與學習,以便讀準字音,熟悉課文資料。) (2)疏通全文大意。 ?、偻篮献?,參照工具書及課下注釋疏通全文大意。 ?、谌Ξ嬕呻y詞句,并質疑。 ③群眾解疑,教師點撥。 ?、軓褪鲋饕Y料。 (解說:學生合作理解,培養(yǎng)合作學習意識,讓學生養(yǎng)成查工具書看課下注釋的習慣,培養(yǎng)自學潛力?;ハ噘|疑、解疑,是為了調動學習的用心性、主動性,互相啟發(fā),提高學習效率。) (3)了解課文的資料與形式。 ①說說作者圍繞“始”“游”敘寫了哪些資料 ?、谧プ×宋魃降氖裁刺攸c 討論解決: 第1段寫游西山前,自以為永州的奇山異水自己都游遍了,應對幽泉怪石飲酒娛樂自然灑脫。第2段寫游西山,透過望而見其異,登高知其隱,醉而忘歸突出西山之怪特,及作者始得勝景的喜悅。第3段點明游西山的時間。 文章過渡自然。第1段“未始知西山之怪特”為過渡句,第2段“望西山,始指異之”領起西山之游,結尾“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與前文相照應。 (解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庇辛饲懊娴姆磸驼b讀,學生很容易明白主要資料,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對資料與形式的理解應提倡學生提出個人見解,不要被老師的觀點所左右。) 2.具體研習,突出重點、難點 (1)作者為什么說“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2)文章中心資料是記敘西山之游,作者為何開篇從他處著墨 (3)作者借西山之游,抒發(fā)了自己怎樣的人生感受 (4)文中兩次寫滿酌而醉,有何作用 (5)作者怎樣用比照映襯來寫西山之景 (解說:教師先提出五個問題,學生自由討論解答,教師要及時肯定表揚學生的理解,鼓勵學生用心思維。問題的提出能夠根據(jù)學生理解程度及時應變處理。) 提示: (1)作者游奇山異水是想聊以忘憂。文章開頭即寫明自己不幸的遭遇和貶謫南荒后“恒惴栗”郁悶痛苦不堪的情緒,因此“幽泉怪石,無遠不到”,以至“凡是州之山有異態(tài)者,皆我有也”。雖然他幾乎走遍了永州的奇山異水,但卻沒有給他帶來特殊的感受,沒有感到此山此水有何“怪特”之處。然而當作者“坐法華西亭,望西山”時,“數(shù)州之壤”盡收眼底,方覺西山是任何地方都無法相比的,這高峻的西山卓爾不群的人格是何其熟悉,漸漸地作者不知不覺與天地萬物融為一體,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引觴滿酌”,沉醉于自然之美中,“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深切體會到天人合一的至理。因此作者認為西山之游才是真正游覽山水的開始,以往的游覽算不上真正的游覽。文題“始得”恰好點明此游之好處,并以“始”與“未始”結構全文。 (2)本文中心資料是記敘西山之游,但作者開篇卻從他處著墨,先寫以前永州異山秀水的游覽,以此作為鋪墊,來比照映襯西山之游不同于以往。以往所見的幽泉怪石沒有給作者帶來精神的愉悅與解脫,雖然暢游酒醉,卻不能把自己的全身心投入大自然中,因此“覺而起,起而歸”,心中的煩悶依然無法排遣。而西山之游卻不同,作者首先是被那高懸下望的景象所震驚,所有的景物都聚集在視野之內(nèi),浮云縈繞群山,與天空連成一體,此時作者才真正感受到與自然同呼吸,與天地同游的快慰。從高峻的西山中作者感受到卓爾不群的人格之美,“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作者最后找到了自己的知音,他仿佛與西山心心相印,自己志高品峻的情操恰恰在西山那高峻峭拔之貌中得以體現(xiàn)。作者在這物我交融之中得到了解脫與審美享受,以至醉不思歸。 (3)文章開始寫以往游覽“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覺而起,起而歸”,記敘之中流露出被貶失意抑郁不平的心態(tài)。而后文寫游西山則表現(xiàn)出偶識西山之喜,沉醉之樂,借西山的高峻氣勢,表現(xiàn)自己高潔的人格,所記游山水景物無不融人自己的感情,表露自己的傲世情懷。 (4)第一次出現(xiàn)是往日游覽時,作者“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臥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起,起而歸”。這短促緊湊的語句反映了作者單調乏味的生活及苦悶抑郁的內(nèi)心感受。雖然他想在游覽山水中得以解脫,但酒醉之后仍一切如故,心中的壓抑煩悶并未減少。而西山之游卻使作者感到從未有過的快慰,他要“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不只是美酒醉人,更是這高峻峭拔的西山使其感受到物我相融,醉而忘歸,心中的歡喜愉悅不言而喻。前后比較更突出西山之游給作者帶來的獨特感受。 (5)柳宗元的山水游記刻畫細致,寄托深遠,情景交融,具有極高的藝術感染力。作者對西山之景的描摹,不直接寫眼中西山,而從多角度寫登西山所見所感,采用比照映襯手法突出其高峻峭拔之貌。如先寫“坐法華西亭,望西山,始指異之”。再寫登上西山始感高險難測,云天相連。由“凡數(shù)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襯其高。高懸下望所見之山,仿佛土堆洞口,千里之外的景物尤如近在咫尺亦襯其高,青云縈繞,云天相連渾然一體更襯其高。由此寫出“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培為類”的感受。我們自然如身臨其境,仿佛和作者一同飽覽這高峻西山,發(fā)出相同的感慨。在這比照映襯之下,西山之景更顯其美,西山之游更覺其異,作者卓爾不群之人格才更具感染力。 3.欣賞品味 本文雖記寫西山之景、西山之游,但卻句句寫景,字字見情,真正體現(xiàn)了“一切景語皆情語”的特點。此刻我們就來品味作者寫作的精妙之處。 (1)學生自由誦讀課文,品味文中精美詞句的描述。 (2)推薦自己喜歡的語句,并簡要分析喜歡的理由。 ?、儆娜质?,無遠不到。到則披蘋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臥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起,起而歸。 此五句語氣急促,并運用頂針的修辭手法,即后一句的第一個字與前一句的末一字相同,強調“到”、“醉”、“臥”、“起”等動作,造成一種單調、無味的效果,表現(xiàn)出以往的游覽大多心不在焉,未能真正投入其中,也沒有構成真正的精神上的共鳴,并照應了前文的“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②以為凡是州之山有異態(tài)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抓住西山的特點:怪、特,為后文寫西山之貌給作者帶來的精神上的共鳴作鋪墊。 ?、壑巧街亓?,不與培為類。悠悠平與灝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窮。 作者由西山的特立之貌,喻自己卓而不群的人格,表現(xiàn)自己志高不俗的志向。此時他仿佛覺得腳下的西山及大自然中的一切與自己完全消融在一齊,物我合一。 ?、芤x滿酌,頹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 作者為自己找到知音而欣喜,為目睹西山之高峻而自慰。醉而忘歸,流連忘返,更證明此刻沉醉于西山之美,陶醉于西山之游的歡悅。真可謂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會不盡之意見于言外”。 ⑤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作者全身心投入自然萬物之中,與天地之氣相融,泯滅了主客之差異,在物我同一中獲得巨大的精神愉悅。因此把西山之游視為真正的游覽。 ?、奁涓呦轮畡?,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遁隱??M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 作者將主觀感受融人景物描述,透過恰當?shù)谋扔?,映襯西山的高峻??梢娏谠獙懢爸畟魃?,文筆之幽麗,用詞之精致。 (解說:這個環(huán)節(jié),是在前面朗讀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一步欣賞品味文章寫作的精妙之處,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培養(yǎng)文學素養(yǎng)。) 4.課堂訓練 (1)完成課后練習二,并背誦妙語佳句。 (2)詞語古今用法比較,完成練習三。 (3)分析“為”、“窮”在本文中的不同用法。 (4)試比較本文與《小石潭記》在寫景時的不同之處。 (解說:以上四項既有字詞句的理解,又有中心資料把握,并透過比較閱讀分析,掌握本文寫景的特色。透過訓練反饋學生對課文理解的程度,突出重點難點知識,便于積累,也進行潛力的遷移培養(yǎng)。) 5.翻譯句子 (1)余自為人,居是州,恒惴栗。 我自從成了受刑被侮的人,住在這個永州常驚恐不安。 (2)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 深青的夜色,從遠處而來,直到什么都看不見了,還是不想回家。 (3)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 心凝住了什么都不想了,形體散開不復存在了,與萬物暗暗合成一體。 (4)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這之后才明白我自己從前還沒有開始游覽。 6.課堂小結 (1)學生談學習收獲。 (2)教師再小結。 讀柳宗元的山水游記,很容易陶醉于作者所描繪的奇山秀美的山水風光之中,這天我們仿佛也和作者一齊消融在萬物之中,領會到作者借西山之景表達的自己的人格與情操。作者在游覽之中得到了解脫以至醉而忘歸。我們不僅僅要掌握本文的主要資料,也要學習本文比照映襯寫景的特點。 (解說:學生談學習收獲是最好的總結方法,及時反饋學習狀況,以便有的放矢地布置作業(yè),教師則在學生小結基礎上加以強調補充。) 四、布置作業(yè) 1.柳宗元的山水詩文都流露出借游解憂的情緒,試找出有關詩文加以體會。 2.背誦全文。 始得西山宴游記教案(七): 《始得西山宴游記》教學設計 一、學習目標: 1、體會柳宗元滯留永州時的一次心靈苦旅,從“恒惴栗”而麻木于山水到“心凝神釋,與萬化冥合”的天人合一境界,精神上的自救。 2、了解西山特點和她在柳宗元心中的位置及作用。 二、學習過程: 1、導入:這天十分榮幸和大家一齊來學習第五板塊“像山一樣思考”的第三專題“感悟自然”的一篇文章《始得西山宴游記》,說到感悟自然,老師在備課時想”一句來自宋代禪宗大師青原行思所謂的參禪三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懂嗎?說說看法。這天就讓我們走進柳宗元和他筆下的西山,感受一下山水給他帶來什么樣的感悟。 2、關于柳宗元,大家比較熟悉,曾學過什么作品?介紹因革新失敗而被貶永州10年和那時創(chuàng)作的《永州八記》。 3、點名朗讀,正音,群眾朗讀。老師曾布置大家預習,整理出不懂的語句進行交流,不明白是否有?沒有嗎?那太好了。但是,老師有個句子讀了大概有一千遍,還是不大懂,哪位同學能幫忙? A、其高下之勢……莫得遁隱。 B、題目什么意思? 4、看得不大懂吧?那請大家找出帶有“始”的幾個句子,朗讀,參考注釋,什么意思?看這幾個句子有什么作用?連起來能解決題目的意思了嗎?那我們不急,先看一下作者宴游了幾次?(西山宴游和眾山宴游) 5、我們先看第一次宴游。朗讀“其隙也……起而歸。” 6、你感覺那時候的柳宗元是什么樣貌的?(快樂與否要找出證據(jù),能夠根據(jù)場上的形勢展開辯論) 能夠引導的是: 1)、漫漫游,毫無目的的游玩,心中缺乏支柱與精神; 2)、去的那些地方或是高山,或是深林,或是幽泉,都是人跡罕至之所,都是陰森之所,似乎有躲開眾人的嫌疑; 3)、到那也不怎樣觀賞風景,而是很干脆利落,喝酒醉酒再夢一場,夢醒時分也不怎樣留戀,而是起而歸,打道回府。 4)、他說“意有所極,夢也同趣”,那就是“日有所思,日有所夢”,他夢見什么?(能夠又學生任意發(fā)揮) ?。ㄒ材軌蛞龑В核缬伪娚降臅r候有什么目的?也就是醉一場夢一場吧?;也能夠引導“恒惴栗”這一語。) 總結:那里的柳宗元是快樂其表,憂傷其里;山水只是他發(fā)泄的一個對象,只是他逃避現(xiàn)實的一個面具而已。那時候的山,那時候的水,灑滿了他的淚,但那山還是那山,那水還是那水,誰能讀懂他深入骨髓的痛苦?誰能讓他走出憂傷? 朗讀總結。 7、那西山宴游又如何呢? 朗讀次段。 柳宗元認為西山有什么特點。(怪異、特立)什么意思? 你能用有關的語句加以說明嗎? 1)、險(過、緣、斫、焚) 2)、高(皆在衽席之下) 3)、空闊(外與天際,四望如一) 4)、獨立(不與培婁為類) 8、應對這樣的西山,他有什么樣的表現(xiàn)?(頹然就醉,樂不思歸;那為什么樂不思歸?) 9、這時候的西山還是山嗎?那是什么? 西山不是山,西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他自己,因為西山的高峻獨立,如一個剛正不阿的完全的人;他自己,因為西山也是風景獨絕,而人跡至,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如他不必重用;西山是他朋友,是他知音,只有西山能讀懂他;西山是桃花源,在那里,他能夠心凈神清;是伊甸園,他能夠哺育嶄新的自己;西山就是西天,他能夠新生……西山是源泉,力量與精神上的源泉) 10、從眾山到西山,你看到柳宗元的變化了嗎?用你的語言表達一下。 在老師看來,這是一種靈魂的進化與自救。從一個苦苦掙扎在痛苦邊緣上的靈魂;從一個不知路在何方的靈魂;從一個似乎被生活折磨到近乎只有肉體的靈魂;找到了他的家,找到了他的根,也找到了他的路,找到了力量與精神。而這一切因為西山,因為這一怪異、特立的山。 此刻你能感覺題目的意思了嗎?(只在宴游了西山之后才發(fā)現(xiàn)自己開始了真正的宴游之路,這是一個發(fā)現(xiàn),一種驚喜……朗讀感受。) 11、那么柳宗元是否由此開始真正找出了“惴栗”,走向精神上的豁達與強大了呢?老師對此沒研究,但能夠帶給一點資料: 在永州,殘酷的政治迫害,艱苦的生活-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西山 游記 教案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appdesigncorp.com/p-2793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