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學家的修養(yǎng)與技藝 讀書報告

上傳人:小**** 文檔編號:154739923 上傳時間:2022-09-21 格式:DOC 頁數(shù):4 大?。?6KB
收藏 版權申訴 舉報 下載
歷史學家的修養(yǎng)與技藝 讀書報告_第1頁
第1頁 / 共4頁
歷史學家的修養(yǎng)與技藝 讀書報告_第2頁
第2頁 / 共4頁
歷史學家的修養(yǎng)與技藝 讀書報告_第3頁
第3頁 / 共4頁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積分

下載資源

還剩頁未讀,繼續(xù)閱讀

資源描述:

《歷史學家的修養(yǎng)與技藝 讀書報告》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歷史學家的修養(yǎng)與技藝 讀書報告(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歷史學家的修養(yǎng)與技藝》——李劍鳴 鳳凰傳媒 10研 李爽 我以從一般學者成為歷史學家所需要的過程為線索,將該書的內容進行梳理,以更好的理解其內涵。 一 、歷史 首先,作為一名歷史學的研究者,最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的研究對象是什么,這是一個一直被業(yè)內人士所爭論的問題,我覺得也是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式的問題,我們暫且先不為它下這個定義,先來縱向的了解史學的特征,從而幫助我們得出更好的結論。史學作為一個獨立的學科,其專業(yè)化和學科化最早出現(xiàn)在19世紀的歐洲,直到20世紀初年,伴隨著“西學東漸”才來到中國。起初,人們對史學的認識存在很多爭議,主要表現(xiàn)在史學與文學,史學與科學

2、以及史學與社會科學的關系上。從文史不分到18,19世紀“文學派”史學家的大量出現(xiàn),再到20世紀后期,后現(xiàn)代主義史學觀從另一個角度對文史的解構,文學和史學分分合合直到今天,兩門學科早已成為各自獨立的學科了。此外,對于史學到底是否屬于科學這個問題也紛爭已久,如今歐美史學界已對這個問題失去興趣,他們大多數(shù)人都不把史學當作是科學看待,而在中國,史學卻一直是科學大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這和中國特殊的政治環(huán)境是密不可分的,中國人民信仰馬恩主義的歷史科學,但是要注意,政治正確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馬恩所講的“歷史科學”與現(xiàn)在我們討論的歷史學并不完全一樣,前者的內涵要更豐富,外延也要更廣泛。最后要說說歷史和社

3、會科學的關系,可以說從社會科學吸取養(yǎng)分改變了歷史學的面貌,而且歷史這一學科的綜合性也決定了它與其它社會科學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總之,歷史學家是需要具備文學素養(yǎng)的,歷史學也離不開科學精神和社會科學的養(yǎng)料供給,但四者又是有區(qū)別的,不可混淆。綜上所述,作者在梳理了史學獨立學科形成過程中的一些爭議問題之后認為,史學首先是人文學,它關心的是人,研究的是人,探討的是過去時空中人的思想,觀念行為及其意義。史學關注事件,關注變化,關注具體,因而它具有開放性,綜合性和科學性。 作為學者,在明確了研究對象為何之后,還要知道我們所要研究學習的歷史知識到底是怎樣一門知識,它具有怎樣的性質。很多學者對于史學的對象究竟是獨

4、特的事件還是一般趨勢存在許多不同的見解。在作者看來,從整體上說,歷史學家是既關注個別,也重視一般,而且力圖從個別中看出一般來。所以不能將個別和一般絕對分開,兩者之間實際上存在一特殊的張力,應該綜合考量。而歷史知識的宏大和綜合性又必然要求史學家要選擇具體的地域,具體的時段和具體的領域進行研究,在研究和寫作中還要選擇材料和表述方式,所以歷史學家的工作自始至終就是一個選擇的過程。因而治史是具有選擇性的。既然有史家的選擇,那么選擇的標準,史家個體的差異,不同時代對歷史認識的差異以及不同民族和文化之間的差異又必然使得史學家所闡釋出的歷史知識具有相對性。而知識作為一種人的認識活動的產(chǎn)物,就不可避免的帶有主

5、觀性,也就是說,絕對客觀的歷史知識是不存在的,所謂讓事實說話也只是比較形象的說法,所以史學只能做到相對客觀。但后現(xiàn)代主義史學家就據(jù)此作出歷史完全是虛無的論斷也是過于極端的,后現(xiàn)代主義史家提出的質疑是值得我們注意的,但是不能完全絕對化。馬魯將歷史真實分為往事的真實性和證據(jù)的真實性,因此,豐富可信的史料,高明精微的技藝和嚴謹樸實的史德完美結合在一起,是可以孕育出史學的真實的(我認為此處的真實依然是相對真實,只是為反駁后現(xiàn)代主義史家才作此說)。 二 、修養(yǎng) 在對史學本身的特征和史學知識的性質有了初步了解之后,要想繼續(xù)向前進行研究,我們需要符合史學研究者基本的要求,具備基本的素質。 作為史學研究

6、者,我們要具備一定的史學修養(yǎng)。首先要有一定量的知識積累,這其中史家要格外重視“非資料源知識”也就是史料之外的知識的積累。這是由史學的綜合性決定的,同時,理論對于治史具有重要的意義,現(xiàn)代史學家不僅采用理論來觀照史實,而且還力圖通過對史識的闡釋而實現(xiàn)理論創(chuàng)新。因此史家應當注意自身的理論修養(yǎng)。專業(yè)化的訓練也是必不可少的,史學的專業(yè)訓練包括制度性訓練和自我訓練兩個環(huán)節(jié),除此之外還包括語言方面的訓練,時空意識的培養(yǎng)等等。對于研究外國史的學者而言,本土化的修養(yǎng)是必不可少的,其必要性來自于這種研究的目的,而且本土文化底蘊有助于鑒別吸收外來資源,但同時,又要掌握好平衡,要遵循本土文化資源只是尋找觀察角度的參照

7、和形成結構框架的潛在因素,而不能作為論述的依據(jù)和評判的標準。 作為一名研究者,你所秉持的立場是很重要的。立場其實是一種方向,決定了你看待問題的角度。史學家應該以怎樣的立場來治史呢?首先我要知道,自己是做什么的,我的任務是什么??梢哉f,治史的任務實際上是回答“是什么”和“為什么”這兩個問題的,前者以確定事實為主,后者側重探索原因,但回答這兩個問題,都是很不容易的。因為史學的研究對象即史料,具有不確定性和非直觀性,既無反復,也無法驗證,因此歷史的認識是具有間接性的。這就需要研究者在治史的過程中體現(xiàn)人文關懷,堅持以人為中心地看待問題,處理好如何為現(xiàn)實服務的問題,關注過去的同時要在現(xiàn)實面前保持獨立的

8、意識,努力突破現(xiàn)在與過去之間的重重阻隔,力求準確的了解過去。但由于歷史學家歸根到底是生活在現(xiàn)實中的人,并且由于個人的價值判斷以及社會環(huán)境的不同,歷史學家對歷史的敘述不可避免的會存在偏私。應該怎么看待偏私這個問題呢?作者認為,要堅持兩個原則,第一,承認和正視偏私問題。第二,盡力抑制偏私的作用,盡力抑制偏私是為了盡力做到公正,因而研究者應該保持中性的立場,慎重地審查自己觀察歷史的視角和用來解釋歷史的資源,時刻注意自己的歷史學家的身份。 具備了基本的史學修養(yǎng),明確了研究立場,接下來我們需要找到進入歷史研究的進路。這涉及到治學路徑的問題。我們是懷著求知的心態(tài)還是求用的目的來學習歷史,這也是與個人的價

9、值取向有關的,但這個前提是肯定了“學習歷史有用”這一命題為真。本書中,美國歷史學家勒納談到史學的作用時說,它是一種記憶和個人認同的源泉,是集體永存和文化傳統(tǒng),也是一種解釋??梢哉f,從根本上,歷史是人的一種存在方式。總之,歷史的終極意義在于幫助人們了解今天的人生,社會和時代,進而尋找一些積極的意義。那么在研究歷史的過程中,史家就要按照博通專精的目標來要求自己,同時不忘堅守史家道德的底線,客觀德對待史料,在理解的基礎上做出符合事實,切合語境的解釋。要嚴守學術規(guī)范,尊重他人的成果,杜絕抄襲和剽竊。要有一個遠大的目標,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厚積而薄發(fā)。這才是一個正確的治學路徑。 三、 技藝 當我們具備了

10、基本的史家修養(yǎng),明確了研究立場以及正確的治學路徑之后,接下來我們就要開始具體的研究.史學的核心任務是什么?首先要肯定的是,史學的核心任務是建構歷史解釋,人們所知的歷史實際上就是解釋的結果.治史的過程是一個闡釋的過程.而理解是歷史解釋的前提,是構建歷史解釋的關鍵.陳寅恪曾說,對前人的思想和行為要抱有一種"了解的同情",就是這個意思.歷史解釋的第一項任務是確定歷史事實,在這個基礎上闡釋事實的意義,歷史事實不是憑空捏造的,而是需要史料支持的,史料是史學的基礎,是史家認識和重建過去的中介.所以史學家要有"泛史料意識",要注重對史料的解讀,從文本考辯和意義闡釋上下功夫.是不是擁有了史料,就意味著我們能夠

11、在史學領域有所建樹?當然不是.在對史料進行研究的過程中,很重要的思路就是既要有所繼承,又要突破創(chuàng)新.兩者既是相輔相成,又具有特別的張力.要學有所成,便要注意兩者的平衡.利用好二手文獻對于充分的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有著重要的作用.然而二手文獻的旁雜性又時常讓研究者不知所措,對待二手文獻比較可取的辦法,作者認為,應該是交代各種不同的意見,認真比較各種說法,然后可以采用其中的某種觀點,并說明取舍的依據(jù),也可以不接受任何一種看法,轉而提出自己的見解。帶著問題去做研究則是學術創(chuàng)新的關鍵,一個歷史學者的學術素質,首先表現(xiàn)為提出問題的能力,提出問題的方向主要有“提出新問題”和“就老問題闡發(fā)新見解”。而一個真正

12、的歷史問題,必須置于特定的歷史時空之中,依托一定的知識框架,并符合史學的范式要求,否則就只能是偽命題或者非歷史問題了。提出問題必然離不開材料,材料又有新舊之分,對于新舊材料利用這個問題,作者主張史學研究在注重挖掘新材料,利用新材料的同時,也要善于在舊材料上發(fā)現(xiàn)有價值的東西,將兩者結合起來對待。 上一段我認為是作者從理論上對史學家的技藝進行的論述,而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還有很多技術性的問題需要了解。這主要體現(xiàn)在本書的第九、十、十一、十二四章。其中先講到治史所使用的專業(yè)方法,包括一般的思維方法,以及重點講解的敘事,分析,比較和假設的方法。其中敘事和分析是兩個比較主要的方法。分析中可能含有敘事,敘

13、事也需要借助分析,兩種方法是相互補充的。敘事與分析之爭最后的歷史脈絡如此:起初敘事是史家治史的“天職”,敘事的技巧乃是史家必備的基本功,也是史學的藝術性標志。敘事技巧構成史家專業(yè)訓練的主要內容,后由于嗜血專業(yè)化科學化,歷史敘事式微,分析方法占領上風,但其趨勢發(fā)展至極端,導致史學著作模式刻板化,敘事方法又重新復興起來,而其復興業(yè)必然帶有歷史發(fā)展的車轍,它吸收了分析方法的可取之處,成為一種新的“分析性敘事”。其發(fā)展過程可簡單的總結為:敘事——分析——(極端化)——敘事復興(分析性敘事)。在史學上,敘事一般都不是單純的就事論事,而是具有一定的解釋功能。因此,敘事就成了一種歷史的解釋方式,而敘事要如何

14、進行?首先,敘事必須以時間,概念單位為框架來組織,并以準確可信的表述為目標。時間是敘事的組織性因素,時間意識還是敘事的歷史感的主要保證。而作為分析性敘事之一種的結構性敘事,它的組織性因素可能是某種理論概念或核心事實,也就是說歷史敘事必須圍繞特定的主題來進行,同時歷史敘事要具備選擇性同時要做到完整性。 這些方法中的分析還包括因果分析,定量分析,心理分析等等,具體的運用要結合研究的實際進行。在最后三章中,作者從如何選題,如何搜集資料入手,對學術論文的寫作方面進行了很詳細的介紹,讓我們對規(guī)范的學術論著寫作有了一個較為全面的了解。 我從三大方面對本書的內容進行了梳理,可見作者清晰的寫作思路,下面就

15、由本書引起的一些思考加以討論。 如果以現(xiàn)在此刻為基點,歷史和新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同一件事情。它們都是發(fā)生在過去的事件,只不過新聞是新近發(fā)生的,而歷史一般距離我們較遠。其次,歷史學家的工作就是在選擇中完成的,他們需要從不計其數(shù)的歷史事件中挑選有意義的事情加以闡釋,變成我們現(xiàn)在理解的歷史事實。而新聞工作者其實也是在進行著這樣的活動,只不過新聞工作者是按照新聞價值所要求的比如趣味性等標準來選擇的。第三,歷史事件和新近發(fā)生的事實一樣,具有不可逆轉性,不可重復性,我們無法像倒帶一樣將發(fā)生過的事情回放,歷史學家的任務是運用可靠的史料和嚴謹?shù)难芯糠椒ūM量還原當時的歷史狀況,力求告訴人門一個真實的歷史。而

16、新聞工作者則是要站在客觀的立場上通過語言等手段告訴受眾發(fā)生過的真實的事實。這里我們就要注意,因為多種因素的影響,比如歷史學家和新聞工作者個人的道德和價值判斷的不同,現(xiàn)實社會環(huán)境以及包括民族的文化的諸多因素,必然導致歷史研究中存在偏私,導致新聞報道中存在價值偏向,新聞和歷史一樣,沒有絕對的真實和客觀,即便史料的記述是真實的,即便新聞記者就在新聞發(fā)生的現(xiàn)場,但我們還是要考慮到語言作為一種符號在進行表達時的缺陷,所以我們理想中的那種真實和客觀都是不存在的,現(xiàn)在回過頭來看我們曾經(jīng)用過的教材里寫的,新聞的真實性要求構成新聞的每一個事實都作到準確客觀,真的只能是一個高貴的夢想了。而且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總是生活在各種利益的包圍和牽扯之中,再怎么標榜自己是客觀和公正也是不切實際的。這提醒我們,首先,我們作為受眾來講,要開始學會進行獨立的判斷和思考,要學會自我刪減和排除信息,不要輕易相信任何媒體的任何說辭,也不要輕易的下結論去急于表明自己的立場,要學會拒絕媒體的愚弄,不要人云亦云盲目跟風。當我們作為未來的新聞工作者去看待這個問題時,它的重要性就愈加明顯。雖然我否認歷史和新聞中存在絕對的客觀和真實,但我們依然要尊重它,并且不斷的追求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無限的接近它們,這是我們必須堅守的基本信念。

展開閱讀全文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相關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關于我們 - 網(wǎng)站聲明 - 網(wǎng)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wǎng)站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wǎng)版權所有   聯(lián)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wǎng)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wǎng),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