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語文預習指導》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三年級語文預習指導(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三年級語文預習指導
預習是一種課前自學,就如同戰(zhàn)前的偵察,打仗不偵察往往會出現不必要的犧牲,學習不預習也會造成不必要的犧牲,犧牲的是時間和精力。預習了才知道難點、重點是什么,不懂得地方在哪里,心中有數,聽講才能主動,才能容易與教師產生共鳴,配合默契,積極主動地學習。但很多學生不懂得如何預習,認為預習只是讀讀生字、課文而已,達不到預習的目的。因此,只有指導好課前預習,課堂才能有效地指導自主學習。指導學生預習,應該以下幾方面入手:
1、明確目的。開始時給學生布置預習的范圍,幫助學生找到重點、難點、以后逐步給學生布置預習提綱。心理學研究證明:帶問題讀一遍比不帶問題讀五遍效果要高。讓學生帶著
2、問題讀就是得邊讀邊思考,從書上找答案,這種學習主動積極,效果當然高了。
2、鼓勵質疑問難,學做預習筆記。學生預習時,除了抄寫課文的語句,重點,還應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并把弄不懂得問題記下來,為上課時弄懂這些問題做好思想準備。把學生分成兩組,互相向對方提與文章有關的問題,看哪個組問題提的好,看誰不會被對方問倒。學生們好勝心都是及強的,他們的興趣被調動起來了,整個課堂就活了。在問與答的過程中,培養(yǎng)他們學會聆聽的美德,鼓勵其自圓其說。一堂課下來,老師只是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而把大量的表演機會還回給學生們。這樣,程度好的學生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程度一般的學生也能從中學到提問提的方法、技巧、慢慢也形
3、成一定的自學能力。
3、教給“圈、點、批、注”的預習方法。古人有“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訓,宋代朱熹的《四書集注》“讀文而無評注,既偶能窺其微妙,日后終于茫然,古評注不已也。”更為我們閱讀教學中的“評點法”提供了理論依據。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就是要讓學生學會“站在書上看書”,首先要學會對書圈、點、批、注把看了書的感想、想到的問題批、注在書上。宋朝學者朱熹讀書時喜歡用各種彩色筆做記號,出讀時,把有體會的地方用紅筆畫出,再讀時用青筆畫出,以后用黃筆,最后用黑筆,他說這樣可以“漸漸向里尋到精華英處”。做記號的方法對學生也是非常選用的,因此,教師事先可以和學生商量幾種常用的記號,如直線㈠表示比較重要的
4、內容;曲線(~)表示特別重要的內容;重點號()表示關鍵的詞語;問號(?)表示對句子或觀點的質疑等等。
為了檢查學生的預習效果,增強學習的主動性,每次課前都要求學生在不看書的情況下,回答我所提出的問題。檢查學生的預習效果不僅要通過課堂提問來檢測,而且要求學生對預習的正誤率進行自測,這樣,堅持了一段時間后大部分學生都能掌握預習的基本方法,養(yǎng)成了預習的習慣,可以大大減輕了教師的負擔,并能把大部分時間用來指導朗讀或讓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課堂延伸......
小學三年級語文課前預習的方法
預習是上好語文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也是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必要途徑。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教學成功與否
5、,是要看學生最終能否離開教師自己讀書、作文,掌握語文這一工具學科。有些學生,教師在講臺上講得繪聲繪色,生動感人,他們在臺下卻不知所云。這些學生,因為沒有做好課前的預習,因此聽課效果極差。相反,有些學生課前預習做得好,在課堂上就能質疑問難,大膽發(fā)言,積極參與。這樣,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fā)揮,聽課效果就能達到最佳狀態(tài)。 預習課文已引起了越來越多的教師和學生的重視。學生在預習中不僅要動口、動腦,還要動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自學能力得到了培養(yǎng)。那么,三年級學生如何自己預習課文呢?下面就這一問題談談我的幾點看法。
一、學生字。認讀一類生字表中的生字時要讀準字音,分析并記住字形;二類生字表中的
6、生字不要求學生掌握,故學生會讀會寫就可以了;課文中出現的多音字,學生則要通過查字典掌握其讀音并能組詞。
二、初讀課文。掃除生字這一障礙后學生要通讀課文,找出課文中的新詞,并聯(lián)系上下文和對照字典理解這些新詞的意思。如有時間,學生還可用生字進行擴詞或思考它們的反義詞和近義詞,并嘗試著用這些詞造句。
三、再讀課文。解決了詞語障礙后學生要將課文再多讀幾遍,直到讀通順和讀正確為止,并用“ ?”畫出疑難的詞句,用“~~~”畫出好詞佳句。
四、提問。學生讀熟課文之后就可以試著思考下面幾個問題了。 (1)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2)課文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 (3)課文可以分幾段?哪一段是重點段?它主要
7、講了什么? 由于三年級的學生還沒有掌握分段、概括段意和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所以剛開始時他們可借助參考資料解答。
五、深入閱讀。深入閱讀課文時學生要盡量帶著問題去閱讀,因為這樣可以提高預習效率。因此,學生開始學預習時在深入閱讀環(huán)節(jié)教師有必要要求學生先提五個問題,然后再針對這些問題去深入思考。
六、練習。深入閱讀課文后學生要獨自完成課后的習題。在做課后練習題時學生可能會發(fā)現更多自己不能解答的問題,因此聽講時就要將這部分內容作為重點。 為了使學生很好地掌握預習的方法,教師還可把如下預習順口溜抄給學生。 遇到生字查字典,讀準字音很關鍵,分清字形組詞練;聯(lián)系上下文,詞義就出現,動手寫幾遍,字形字
8、義都得練;先將課文讀一遍,心中有底中心現,再將課文讀幾遍,每節(jié)一句概括要全面;內容相同合一段,掌握規(guī)律學分段;學會提問也關鍵,課后練習很全面,仔細解答學才干;讀、畫、批、注好辦法,不動筆墨不讀書。
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使學生的自主學習的意識加強,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達到讓學生自主學習的目的。我想只要我們教師做到長期關注,經常指導,在緊密結合教材的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的前提下,把預習作為教學設計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有效地指導好學生的預習,使預習的作用得到更好地發(fā)揮。那么,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提高課前預習能力也就指日可待。
怎樣讓三年級的學生盡快養(yǎng)成預習習慣
9、
三年級是孩子從小學低年級向高年級過渡的一個重要的階段,在這個時期,讓孩子養(yǎng)成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習慣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怎樣指導學生正確而有效地進行預習,讓預習“腳踏實地”呢?現在結合我平時的教學實踐和教學發(fā)現,談談自己的做法。
一、注意培養(yǎng)預習意識。
首先,從預習的好處教育學生必須在思想上重視預習,不要認為預習是可有可無的,要深刻認識到預習的重要作用。預習有助于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為學習課文打好基礎。所以,我在班上經常強調:課前預習十分重要,好處多多。能讓我們在課堂上有更多的時間交流探討;學到更多的內容;初步了解了課文的內容,在課堂上就能學得輕松、聽得明白,從而更
10、有效地學好課文;也更好地展現自我,給自己帶來學習的自信心。從心理學的角度教育學生,沒有各種各樣的活動,就不會產生各種各樣的能力,能力是在活動中產生的。預習是一種自學活動,它包括復習舊教材、獨立閱讀新材料、動手完成預習提綱、查閱工具書等等。一個學生能自覺地而不是被迫地、長期地而不是短暫地堅持預習,他就會使自己的閱讀速度逐漸加快,會善于分析綜合、各種問題,思維的廣度、深度、速度也逐步得以改善。這些自學能力、光靠上課是“聽”不出來的。在舊知識不斷更新、新知識層出不窮的當今世界,這種自學能力無疑是一筆使你終身享用不盡的寶貴財富。
其次,我們要在行動上重視預習。每次學習新課前,我都會提前給學生布置在
11、家“認真預習第課”。把預習當作一次硬性作業(yè),規(guī)定學生認真完成,第二天在學習新課的時候先檢查,為引起學生重視,也不想增加學生的作業(yè)負擔。開始我布置的語文預習作業(yè)就只有一樣,這樣就使學生知道:預習作業(yè)也是一項重要的作業(yè),必須很好地完成;預習作業(yè)不是沒有作業(yè),更進一步明白預習作業(yè)不難做,也不可怕。
二、細化預習步驟。
在強調預習重要的同時,明確每次的預習要求,掌握預習的步驟,有易到難,循序漸進。從預習生字新詞,逐步過渡到一個句子,一個段落。接著是怎樣讀通、讀順、讀懂課文,在朗讀的過程中理解句子的意思。最后訓練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如果是沒有進行預習訓練的學生,他對預習一無所知,會無從下手的,盲目的
12、預習,只會浪費時間,收效甚微。這樣的情況,預習形式可先放在課堂,在課堂上利用大量的時間互相模仿,反復練習,及時糾正考察,多次加深認識,在頭腦中形成概念。如此堅持一周形成一定的能力之后,就可以放手不置在家預習,在家預習可以不受時間的限制,對差來說留有充足的時間,使其有的放矢的支配時間,預習效果會事半功倍。逐漸每周增加一項預習內容,每周偏重新增內容的檢查。習慣不是靠說成學懂的,關鍵是要靠訓練。老師要規(guī)范指導,有耐心有毅力的堅持數日,持之以恒,直到學生習以為常。
三、教學預習方法。
課標對三年級的學生提出“培養(yǎng)預習習慣的要求”,要想讓預習高效必須教給學生有效預習方法。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13、就告訴我們一個方法不動筆墨不讀書。因此在預習課文時,給學生提出明確的目標,向學生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預習課文。學生帶著問題讀,在閱讀中就明確了預習的目標。對課文的好詞好句或各種問題,鼓勵學生用筆畫下來,或用不同的記號標出來。讓學生逐步養(yǎng)成讀、畫、寫、批注的習慣,同時逐步引導學生學會質疑的方法。現以三年級的課文《美麗的南沙群島》為例,課前預習主要做好哪幾步呢?首先是一讀。即讀生字,讀課文。要求把生字注音,拼讀正確,三年級的課文不再全文注音,特別是象這一課生字詞較多的文章,學生們讀起來費時,注音讀時省時,在較短的時間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并且做到“五不”:不錯字、不添字、不漏字、不重復、
14、不破句。為了保證質量,我要求學生每項至少讀三遍,多者不限,以達到要求為準。接著三標。標:就是標出文章每個自然段的序號。標出課文中的翹舌音,為了讀書時少出現錯音。特別是在沛縣的西北地區(qū)很大一部分人平翹舌不分,學說普通話比較困難,我在教學低年級時就教給學生看見翹舌音就打“Δ”讀到時就把舌頭翹起,久而久之效果顯著。三年級的課文沒有了拼音,翹舌音更是難題,我就繼續(xù)用這一方法,同學們的普通話也比以前有進步。標出對課文不理解地方,打上“?”自己并嘗試解答。第三記憶生字。三年級的學生在以前的學習中已經積累了好多的記字方法,布置預習記字正好是對以前所學漢字的運用。如:加一加日+音、減一減、換一換、編謎語,還可
15、以把與要學生字有關系的字聯(lián)系起來記憶,并寫在生字的旁邊,這樣可以開啟學生的記憶寶庫,運用已學的知識模塊與將要學習的新知識模塊發(fā)生碰撞,形成知識模塊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在課堂上,這種知識模塊對學生們最容易接受,最能激發(fā)學習的愿望,也是對其自學能力的肯定,培養(yǎng)學習語文的自信心。第四查找資料,運用工具書,初步了解所學詞語的意思,根據上下文對新學詞語在頭腦中留有印象,為學習課文打基礎。課前預習時不見得能把教材全部看懂,總會留下一些不懂的問題,等待上課時解決。預習后再來聽講,可以提高聽課的主動性,目的明確,注意力集中,能使聽課收到較好的效果。有的同學認為,預習后都明白了,再聽課就沒意思了,純屬浪費時間。其實,
16、問題的關鍵是能不能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聽課要求。有位同學說得好:“預習后聽講,在老師講到自己已經理解的部分時,我就拿自己的思路和老師的思路進行比較,看老師是怎么提出問題的,是怎么分析問題的,老師的思路比自己高明在什么地方,由此來檢驗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確。通過這樣的比較,能進一步提高自己掌握知識的水平?!?
四、檢查結果、多表揚少批評。
教給了學生良好的預習方法,如果不去實施,那也是徒勞。所以檢查激勵這一步尤為重要。具體做法是:剛開始利用早讀課的時間,老師親自督查。對于完成的好的同學大加贊揚,對于一些完成不到位的學生耐心再指導,而對于未完成的學生則會嚴厲批評并責令其補完。一段時間下來學生預習習慣基
17、本養(yǎng)成。此時,可在課前要求組長檢查,上課文時通過提問,學生討論答疑,老師再針對學生在預習中思而不解或解之有誤的問題給予點撥,為學生掃除障礙、指引途徑。也可以發(fā)揮四人小組的力量,課堂上讓他們合作檢查預習情況,互查互助。當然,教師及時的評價激勵也必不可少,更能激發(fā)學生預習的積極性。如:在第一課時指名學生朗讀課文時,發(fā)現該生讀得十分流利,于是便問黃澳:“你為什么能把課文讀得這么正確流利?在家讀了幾遍?”“是因為我在家預習了課文,在家練讀了十遍?!边@時老師及時表揚:“你預習得真充分,是大家學習的榜樣,真棒!”老師及時的表揚加上榜樣的力量,大大激發(fā)了學生預習的愿望,今后會更積極主動地去完成預習作業(yè)。正因
18、為學生課前充分的預習,因此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一方面,節(jié)省了課堂上的時間。另一方面,教師講解時,學生對已懂部分會積極表達,對模糊部分會專心聽講,課堂上出現“爭先恐后”的場面。而教師的表揚更是一味興奮劑,使學生整節(jié)課都會處于興奮狀態(tài)。這樣學生學得積極,教師教得也輕松,課堂效果自然會很好。 學生學習是需要掌聲,更希望得到老師的鼓勵。在課堂教學中,要使學生學習有興趣、有信心,可采用回顧的方法,讓學生感受成就。讓學生說說作者概況、概述其在課外書中所見與要學習的文章有關的內容、對重點句子中難詞地鞏固,使學生覺得學習語文是一件快樂的事。
五、貴在堅持。
要想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是不能一蹴而
19、就的,而需要日積月累、堅持不懈的反復實踐。三年級是由低年級向高年級轉折的關鍵期,也是轉變的最佳期,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更為重要。只有從小培養(yǎng)學生的預習習慣,時間一長,學生養(yǎng)成了這種習慣。今后即使老師不布置預習,學生也能在課前自覺地預習課文,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真正做到“教是為了不教”,很好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讓預習真正發(fā)揮出了功效,課堂上也才會出現“爭先恐后”“百花爭艷”的場面。
總之,學生的預習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我們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采取不同的方法.葉圣陶先生還曾說:“ 養(yǎng)成習慣必須實踐。換一句話說,那不僅是知識方面的事,心里知道怎樣怎樣,未必就能養(yǎng)成好習慣,必須怎樣做,才可能
20、養(yǎng)成好習慣?!?
三年級語文課前預習要求
課前預習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情況,充分的預習,可以使課堂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作為三年級學生來說,如果在老師的帶領下,掌握住了語文課前預習的方法,那么,長此以往,就可以讓學生養(yǎng)成自覺學習的習慣,具備獨立學習的能力。
作為三年級的學生,語文課前預習的具體要求如下:
一、能夠準確認讀生字,并且標注出音序、部首,給生字組兩個詞,一個課文里面的,一個課外的。
二、朗讀課文3遍,達到正確流利。
三、能夠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四、標注小節(jié)數,畫出課文里面的生詞,并能夠通過查字典或
21、者聯(lián)系生活,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課文中生詞的意思。
五、在家庭作業(yè)本上,要抄寫生字、生詞以及課文中的好詞、佳句。好詞最少5個,好句最少3句。
仔細看這個要求,要做到很不容易。但是,對于剛剛起步的三年級學生來說,一開始老師領著慢慢地、一步一步地按照要求來做,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是能夠很快掌握要領,準確預習并達到預習的要求的。
教給學生方法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自己學會獨立預習,具備學習的能力。能力的培養(yǎng)過程是漫長的,我們要有足夠的耐心和家長的大力幫助才行。因此,學生預習情況的好與壞,很大程度上跟家長督促有關。
我深深地感覺到,如果家長督促力度跟不上,學校教育的作用是很小的,是要大大打折扣的。
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讓學生在實際的訓練中掌握預習方法,在開學初家長、老師、學生共同努力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