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21版新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第五單元 明至清中葉中國版圖的奠定、封建專制的發(fā)展與社會變動 第1講 明清時期的政治學案 人民版

上傳人:Sc****h 文檔編號:105077465 上傳時間:2022-06-11 格式:DOC 頁數(shù):21 大?。?.41MB
收藏 版權申訴 舉報 下載
(通史版)2021版新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第五單元 明至清中葉中國版圖的奠定、封建專制的發(fā)展與社會變動 第1講 明清時期的政治學案 人民版_第1頁
第1頁 / 共21頁
(通史版)2021版新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第五單元 明至清中葉中國版圖的奠定、封建專制的發(fā)展與社會變動 第1講 明清時期的政治學案 人民版_第2頁
第2頁 / 共21頁
(通史版)2021版新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第五單元 明至清中葉中國版圖的奠定、封建專制的發(fā)展與社會變動 第1講 明清時期的政治學案 人民版_第3頁
第3頁 / 共21頁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26 積分

下載資源

還剩頁未讀,繼續(xù)閱讀

資源描述:

《(通史版)2021版新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第五單元 明至清中葉中國版圖的奠定、封建專制的發(fā)展與社會變動 第1講 明清時期的政治學案 人民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通史版)2021版新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第五單元 明至清中葉中國版圖的奠定、封建專制的發(fā)展與社會變動 第1講 明清時期的政治學案 人民版(21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第五單元 明至清中葉中國版圖的奠定、封建專制的發(fā)展與社會變動 第1講 明清時期的政治 1.廢丞相 (1)背景:明太祖認為丞相權勢過重妨礙皇權的高度集中。 (2)措施:裁撤中書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國政務,直接對皇帝負責。 (3)影響:宰相制度被廢除,君主專制進一步加強。 2.設內閣 (1)原因:朱元璋廢丞相職位,政務集中于皇帝一身。 (2)設立:明成祖朱棣設立,以內閣作為皇帝處理國政的助理機構。 (3)特點:皇帝為加強專制而建立的政治機構;始終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級的行政機構,只是為皇帝提供顧問的內侍機構。 (4)評價:內閣是君主專制強化的產物,并不能對君

2、主起制約作用。 內閣首輔 首輔是明代對首席大學士的習慣稱呼,設置于明朝建文四年(1402年)八月。明中期后,大學士又被稱為“輔臣”,首席大學士被稱為“首輔”,或“首揆”“元輔”。嘉靖、隆慶和萬歷初期,首輔、次輔界限嚴格,首輔職權最重,主持內閣大政,權力最大,內閣中亦爭奪劇烈,次輔不敢與之較量。清代領班軍機大臣之權極重,亦稱為首輔。清朝的內閣首輔是指首席內閣大學士,名義上相當于宰相之職。    3.頒布《大明律》 (1)特征:嚴懲直接危害封建君主統(tǒng)治的行為;增加經濟立法內容;嚴懲貪贓枉法。 (2)原因:封建制度漸趨衰落,君主專制進一步加強;商品經濟的發(fā)展。 4.地方行政制度

3、朱元璋認為行省制度不利于中央對地方的控制,有礙于皇權的集中。改行省為承宣布政使司。承宣布政使司掌管民政、財政;提刑按察使司掌刑法;都指揮使司掌軍事。三者合為三司,原來行省的權力一分為三,三者各司其責,互不統(tǒng)屬,互相牽制,各自直屬中央。 1.設立軍機處 (1)背景 ①清初,仿照明朝制度,設內閣,置六部。 ②軍國機要由滿洲貴族組成的議政王大臣會議定奪。 ③康熙帝時,為擴大皇權,在宮內設南書房。 (2)設立 ①目的:適應辦理西北軍務的需要,防止泄露軍事機密。 ②設立:雍正年間,選親重大臣協(xié)辦軍務,后擴大到處理其他政務。 (3)特點 ①軍機大臣均由欽定,秉承皇帝旨意辦事。 ②

4、機構簡單,人員精干,有官無吏,辦事效率高。 ③輔助皇帝處理政務的中樞機構,政治決策具有封閉性。 (4)影響:進一步加強了君主專制制度;提高了中央集權政府的行政效率。 2.建立密折制:命令地方大員密折奏事,加強皇帝對地方行政的控制。 清代加強中央集權的手段 清代在布政使上面又設有總督或巡撫,布政使成為其下屬,總督、巡撫變成正式的地方行政首腦,這種制度還是一種軍事統(tǒng)治,可是真到軍事時期,總督、巡撫仍不能做主,還要由中央另派人,總之清代不許地方官有真正的權柄。 ——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核心論點:(1)清代的總督巡撫制既是行政統(tǒng)治也是軍事統(tǒng)治,地方官員權力有所擴大。 (2)清

5、代雖然提高督撫地位但權力歸屬中央,最終聽從中央的管理,進一步加強了中央集權?!  ? 3.清朝的邊疆政策 (1)目的:鞏固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 (2)基本原則 ①尊重各民族的社會習俗和宗教信仰,籠絡各民族的上層分子。 ②大事集權,小事放權,因地制宜進行行政管理。 (3)措施 ①設理藩院主管邊疆和民族事務。 ②重視邊疆地區(qū)的交通建設和軍事防衛(wèi)。 ③雍正年間,在西南地區(qū)實行大規(guī)模的“改土歸流”。 (4)作用 ①大大強化了中央政府的統(tǒng)治。 ②清朝基本奠定了近代中國的版圖。 ③有利于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安定團結。 ④推動了我國各民族之間的交流和發(fā)展。 ★鏈接選修——康乾盛世的開

6、創(chuàng)者——康熙帝(選修4) 1.康熙帝為鞏固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所做的貢獻 (1)鞏固統(tǒng)一國家:平定三藩之亂,加強對西南地區(qū)的統(tǒng)治;派施瑯收復臺灣,設立臺灣府; 康熙帝三次御駕親征,平定噶爾丹叛亂。 (2)維護國家主權:組織清軍在雅克薩兩次打敗沙俄侵略者;迫使俄國接受談判建議,1689年雙方簽訂《尼布楚條約》。 2.對康熙帝的評價 (1)功績:康熙帝締造了鞏固和空前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雍正、乾隆繼承其基業(yè),共同創(chuàng)造了“康乾盛世”局面。 (2)局限:康熙帝處在巨變的時代卻拒絕重大的變革,使中國和西方的差距不斷拉開,為中國在19世紀遭受西方侵略埋下了禍根。 【漫畫解史】 丞相與內閣首輔

7、 信息提取:秦朝設立的丞相一直是法定的中央官職,而明代的內閣,始終不是法定的中央機關。 【知識拓展】 明朝內閣制的特點 (1)變動性。明朝內閣組織雖有四殿二閣,但并不同時設置,須視皇帝好惡而定,大學士員額多寡不等。 (2)附屬性。內閣職權出自皇帝授予,不得獨立行使。 (3)個別性。大學士間彼此沒有隸屬關系,責任亦不連帶,各自獨立以個人才能輔助君主。 【教材補遺】 明代宦官專權 洪武初年,朱元璋規(guī)定宦官不得讀書識字,不得干預政事,對宦官控制很嚴。朱棣因奪帝位曾得助于宦官,故視他們?yōu)橛H信,設東廠,由宦官主持?;鹿匍_始取得出使、專征、分鎮(zhèn)等大權,為后來的宦官專政提供了條件?;鹿賹嗍敲?/p>

8、朝國家結構和政治生活中的一大特色,是皇帝極端專制主義的強化帶來的皇權本身的異化。 【巧思妙記】 巧記明清政治 信息提取:明清時期的專制統(tǒng)治表現(xiàn)在君主專制達到頂峰,經濟政策方面強化重農抑商和實行閉關鎖國政策,思想上八股取士和大興文字獄。 【圖解歷史】 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 信息提?。何覈膶V浦髁x中央集權制度經歷了不斷發(fā)展強化的過程,到清朝達到頂峰。 【教材補遺】 1.密折制度 密折是將奏文寫在折疊的白紙上,外加上特制皮匣的奏折。密折制度始于康熙晚年,完備于雍正時期。清朝采用密折制度,允許和鼓勵四品以上的中央和地方官員,直接向皇帝遞密折。其作用有兩個:一是使得朝政進一步黑箱

9、化,增添皇權的神秘感;二是起到了使同僚相互告密的作用。 2.改土歸流 土司即原民族的首領,改土歸流是指改土司制為流官制,是指明清兩代在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廢除世襲土司統(tǒng)治,而改任流官統(tǒng)治的一種政治措施。這些措施的推行,加強了中央王朝對邊遠地區(qū)的統(tǒng)治,促進了邊遠地區(qū)的發(fā)展以及與內地的經濟、文化交流。 重點一  明清政治制度演變的特點及影響 史料 明初,明太祖皇帝建立了空前龐大的監(jiān)察機構,在中央,以都察院代替御史臺,設正二品左右都御史,級別與六部尚書齊平,負責監(jiān)察百官。同時,在六部又分設監(jiān)察職官,稱六科給事中,分別督查本部官員行為。在地方上,按省份將全國劃為十三道,每道設監(jiān)察御史監(jiān)督地

10、方。同時,中央會不定期派出巡按御史巡視地方,巡按御史直接向皇帝負責,遇事可直接上奏。此外,明朝特有的廠衛(wèi)特務機構也有督查官員的職權,錦衣衛(wèi)持密令可越過刑部直接拘捕官員。 清代,我國古代最完整、最具封建特色的監(jiān)察成文法《欽定合規(guī)》頒行實施,標志著封建行政監(jiān)察行為被以法典形式固定了下來。為加強對皇族貴戚的監(jiān)察,清朝設有宗室御史,即宗人府衙門,專門稽查皇族的不法行為。 ——摘編自唐文昊《明清封建監(jiān)察制度研究》 【史料解讀】 史料主要從中央和地方設置監(jiān)察機構、明朝設廠衛(wèi)機構、清代頒布監(jiān)察的法律、清朝設宗室御史專門稽查皇族等方面闡述了監(jiān)察制度。 【問題思考】  根據(jù)史料概括明清時期監(jiān)察制度的

11、特點。 試答:                                     【提示】 監(jiān)察制度制度化、體系化;服務于皇權;依法監(jiān)察;強調對皇族貴戚的監(jiān)督。 【史論歸納】 古代監(jiān)察制度的特點 (1)組織獨立,自成系統(tǒng)。 (2)對官吏的監(jiān)察滲透于考核、獎懲制度之中,實行重獎重罰。 (3)以輕制重,給級別低的監(jiān)官以監(jiān)察級別高的官吏的權力。 (4)監(jiān)察機構的權力來自皇權。隨著中央集權的加強,監(jiān)察機構的權力也隨之提高,甚至被任意擴大或濫用,從而使監(jiān)察制度畸形發(fā)展。 1.制度與“家法”相聯(lián)系:清朝“家法”森嚴,其宗旨是嚴密防范一切侵犯皇權、威脅國家安全的舉動。家法成為第

12、一大法。針對明末的諸種社會弊端,清朝各種制度凸顯“家法”精神。清初幾位帝王采取積極措施加以嚴防,如順治帝鑒于往代宦官擅政典兵,流禍無窮,于交泰殿鑄鐵牌示警,并依明宮寢舊制,裁定十三衙門,再立內務府。外戚不許專權,權臣不得干政,并嚴行禁止士習不端,結社訂盟??滴醯蹌t禁止官員私置黨羽,蠹國害政。雍正帝撰《朋黨論》,告誡臣僚。 2.糅入周邊民族的多種文化:軍政合一的八旗制度就借鑒了契丹的“八部大人”、金朝的“猛安謀克”制,以及明代衛(wèi)所的總旗、小旗等;部分機構名稱又吸納朝鮮稱謂。文化上彼此相互借鑒,這也是東北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王朝在政權建設上的一個共有特征。 3.彰顯滿洲貴族與官員的地位:在“首崇滿洲”

13、的清代社會,官員雖設滿蒙漢復職,但制度本身卻凸顯滿洲的地位。 4.“仿古效今”,承襲明制:后金初創(chuàng),制度未全,多仿明制。比如,清代從中央的內閣、六部、翰林院、六科給事中、都察院等,到地方的行省、道、府、縣衙門的建置,與明朝大同小異。 重點二 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 史料一 內閣只是皇帝的私人辦公廳,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內閣大學士也只是皇帝的內廷秘書,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職,于是皇帝在法理上,便變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領袖。 ——摘編自錢穆《中國傳統(tǒng)政治》 史料二 軍機處撰擬的諭旨詔令不經過內閣,而直接由軍機處密封,經驛馬遞送給各地方督撫,稱為“廷寄”,直接交給中央各部院的稱為“交片”,

14、各地方的奏折也不經內閣而直接交軍機處。 ——摘編自白壽彝《中國通史》 【史料解讀】 (1)史料一中說明了內閣的職能,結合唐以前丞相的職責比較其不同。 (2)史料二中說明了軍機處的職權,從其職權上分析其本質。 【問題思考】  (1)據(jù)史料一及所學知識,說明內閣的職責與唐以前的宰相有何不同。 (2)據(jù)史料二,概括軍機處的職權,其本質上說明了什么? 試答:                                     【提示】 (1)唐以前的宰相位高權重,輔佐皇帝處理全國政事。明代內閣的主要職責是勸諫皇帝,匡正過失,討論歷代盛衰原因和典制沿革;替皇帝起草詔令和批答大臣奏章

15、;將大臣等議定的意見經審查后報告皇帝。這說明內閣始終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級的決策機構。 (2)職權:負責撰擬皇帝的諭旨詔令;將皇帝的詔令傳達給中央各部和地方政府;負責保管地方奏折。說明:君主專制制度達到頂峰。 【史論歸納】 明清時期君主專制加強的特點 (1)既有繼承又有發(fā)展。明清時期加強君主專制制度,既繼承了前朝的一些制度和做法,又在此基礎上實行了新的舉措。 (2)內容詳盡而全面。其制度和措施涉及政治、經濟、軍事、監(jiān)察、司法、思想文化和暴力手段等各個方面。 (3)以強化君權為核心,程度空前。主要體現(xiàn)在廢除丞相、軍機處的設置和文字獄的嚴酷等方面。 (4)體現(xiàn)了時代特征。君主專制逐漸達到頂

16、峰,并且走向反動,反映了我國封建專制制度漸趨衰落的時代特征。 史料 孟德斯鳩在其《論法的精神》一書中曾這樣評價當時中國的君主專制:“中國的專制主義……用自己的鎖鏈武裝了自己,而變得更為兇暴。”“因此,中國是一個專制國家,它的原則是恐怖的。”……“專制政體是既無法律又無規(guī)章,由單獨一個人按照一己的意志與反復無常的性情領導一切?!? 【史料解讀】 史料中“專制政體是既無法律又無規(guī)章,由單獨一個人按照一己的意志與反復無常的性情領導一切”的信息,說明了我國古代君主專制的消極影響。 【問題思考】  結合史料分析我國古代君主專制產生的消極影響。 試答:                  

17、                   【提示】 中國君主專制具有獨斷性、隨意性,易出現(xiàn)決策失誤。 【史論歸納】 全面認識明清君主專制加強的影響 (1)積極影響 ①政治上,有利于民族融合,抵御外來侵略,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發(fā)展與鞏固。 ②經濟上,有利于有效地組織人力、物力從事大規(guī)模的經濟活動,為封建經濟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 ③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各地區(qū)、各民族間經濟文化的交流,推動了先進技術在較廣闊的范圍內傳播。 (2)消極影響 ①政治上,以強化君主專制為核心,形成了長期的人治傳統(tǒng),民主政治無從發(fā)展,極易出現(xiàn)政治腐敗現(xiàn)象,形成暴政,派生出龐大的官僚隊伍和特權階層。 ②經

18、濟上,封建社會后期,日益束縛生產力發(fā)展,妨礙社會的進步和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造成中國社會的落后。 ③思想上,專制統(tǒng)治嚴重控制思想文化,造成國民的愚昧與落后,嚴重阻礙科技進步。 [研真題·引領航向] 1.(2019·高考北京卷·T15)明萬歷十五年,顧憲成等人奏疏忤旨,神宗要求內閣擬票重罰。內閣首輔申時行等只擬罰俸,神宗震怒,令“還改票來!”申時行只得遵旨。這說明,明代內閣大學士(  ) 命題點:明代內閣的權力 A.僅作為侍從顧問,不參決政事 B.萬歷年間開始參與軍國大事決策 C.按照皇帝的傳諭來票擬和批紅 D.掌握票擬權力,但仍需服從君權 解析:選D。根據(jù)材料信息

19、可知,內閣起初沒有完全按皇帝的旨意擬票,最終又按皇帝的意志重新擬票,說明內閣雖掌握票擬權,但最終要聽命于皇帝,故D項正確。材料中內閣起初沒有按皇帝要求擬票,說明內閣擁有一定的參決政事權,而不是不參決政事,故A項錯誤。內閣參與政事決策開始于永樂年間,而不是萬歷年間,故B項錯誤。材料只體現(xiàn)內閣按照皇帝的要求擬票,并沒有涉及批紅,故C項錯誤。 2.(2017·高考天津卷·T1)“早在明末清初,諸先賢就曾將傳統(tǒng)時代一切政治體制的弊病悉歸之于‘一家一姓’的君主專制……但若認定傳統(tǒng)政治制度僅僅是因君主‘私天下’而造就一切,君主制能維持兩千余年就成為不可理解的‘啞謎’。事實上,支撐中國君主制長期存活的

20、社會機制極為復雜,而且在一種特定的社會體制內還長期有效?!边@段論述意在強調(  ) 命題點: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 A.君主專制存在諸多弊病 B.君主專制制度根深蒂固 C.君主制長期存在的原因無法解釋 D.君主制的存在有其特定歷史條件 解析:選D。根據(jù)材料關鍵信息“支撐中國君主制長期存活的社會機制極為復雜,而且在一種特定的社會體制內還長期有效”可知,君主制長期存在有其社會基礎和合理性,D項正確。“君主專制存在諸多弊病”并非材料主旨,排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君主制的存在有其特定歷史條件,并非強調君主專制制度根深蒂固,排除B項;“君主制長期存在的原因無法解釋”說法錯誤,排除C項。 3.(2

21、016·高考全國卷Ⅰ·T27)明初廢行省,地方分設三司,分別掌管一地民政與財政、司法、軍事,直屬六部。明中葉以后,皇帝臨時派遣的巡撫逐漸演變?yōu)槿局系牡胤阶罡咝姓L官。這一變化有助于(  ) 命題點:明代的地方政治 A.擴大地方行政權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削弱六部的權限 D.緩解中央與地方的對立 解析:選B。三司直屬六部,地方辦事效率不高。明中葉以后,巡撫逐漸成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長官,直接管理地方事務,并對皇帝負責,這有利于提高地方行政效率,故答案為B項。這一變化使地方行政權力遭到削弱,排除A項。地方行政機構變遷不會削弱六部的權限,排除C項。材料中的變化加

22、劇了中央與地方的矛盾,排除D項。 4.(2017·高考全國卷Ⅱ·T27)明初朱元璋嚴禁宦官讀書識字,但中后期宦官讀書識字逐漸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針對性地編纂適合宦官學習的讀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 命題點:明朝中樞機構改革 A.中樞決策過程發(fā)生異變 B.皇帝權力日趨衰落 C.內閣議政功能已經喪失 D.宦官掌握決策權力 解析:選A。由所學知識可知,“宦官讀書識字逐漸制度化”是由于皇帝允許宦官參政,以牽制內閣,這使得識字成為宦官的必要素質,這是中樞決策程序發(fā)生異變的結果,A項正確。材料體現(xiàn)的是皇權專制的強化,而不是皇權衰落,B項錯誤;材料不涉及內閣,排除C項;

23、中國古代決策權力掌握在皇帝手中,D項錯誤。 5.(2015·高考海南卷·T7)儒家學說倡導“寬刑慎殺”,強調執(zhí)法有準、量刑有據(jù)。明初朱元璋說,“吾治亂世,刑不得不重”。這表明朱元璋(  ) 命題點:朱元璋的重刑治國思想 A.力圖為專制集權確定理論基礎 B.試圖以重刑迅速穩(wěn)定社會 C.放棄了儒家的治國理念 D.執(zhí)法無準、量刑無據(jù) 解析:選B。我國古代專制集權的理論基礎是法家思想,故A項錯誤;材料“吾治亂世,刑不得不重”說明朱元璋在明初通過重刑以治理“亂世”,故B項正確;中國封建社會一直以儒家思想中的“仁”為治國的根本,故C項錯誤;“執(zhí)法無準、量刑無據(jù)”在材料中未體現(xiàn),故D項錯誤

24、。 [練模擬·能力提升] 1.(命題點:明代加強君主專制)《明書》中記載:“獨至明祖,藉諸功臣以取天下;及天下既定,即盡取天下之人而盡殺之,其殘忍實千古未有。”明代與這一記載異曲同工的舉措是(  ) A.營建北京并遷都于此 B.廢丞相權力分于六部 C.設內閣輔助皇帝理政 D.令地方大臣密折奏事 解析:選B。根據(jù)材料可知,明太祖建國后殺戮功臣以強化皇權,維護統(tǒng)治,此舉措屬于強化君主專制的措施。遷都北京并非為了強化君主專制,故A項錯誤;明太祖廢丞相,強化君主專制,與材料中措施的目的和效果相同,故B項正確;明中后期出現(xiàn)了內閣首輔專權的情況,不利于鞏固統(tǒng)治,故C項錯誤;令地方大臣密折奏事,是

25、為了強化中央集權,且密折奏事制度是清朝的政策,故D項錯誤。 2.(命題點:明朝的內閣制)隨著內閣制度的形成,諸司在上疏之前,對重大問題的處理一般得與內閣商議,以達成諒解。同時,內閣與擁有執(zhí)行權的六部相互配合、制衡,提高了行政質量與效率。這反映了明朝(  ) A.內閣擁有一定議政權 B.削弱六部加強君權 C.創(chuàng)設了集體議事制度 D.分割事權相互牽制 解析:選A。材料“諸司在上疏之前,對重大問題的處理一般得與內閣商議”,說明內閣擁有一定議政權,故A項正確;由材料“內閣與擁有執(zhí)行權的六部相互配合、制衡,提高了行政質量與效率”,不能推斷出削弱六部、加強君權,故B項錯誤;C、D兩項材料沒有涉及。

26、 3.(命題點:明朝的監(jiān)察制度)據(jù)統(tǒng)計,明代監(jiān)察御史共209人,其中進士出身者180人,非進士出身者只有29人。實際充任給事中之職者,一般都是“在各衙門辦事進士及歷俸二年以上行人、博士并推官、知縣三年考滿都部者”。這表明當時(  ) A.科舉是選官的主要途徑 B.君主專制空前強化 C.注重考察監(jiān)察官員素質 D.監(jiān)察機構日益膨脹 解析:選C。材料反映出明代的監(jiān)察御史大多是進士出身,實際充任給事中之職者,一般都是“在各衙門……知縣三年考滿都部者”,這說明當時政府注重考察監(jiān)察官員的素質,故C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監(jiān)察御史的來源,不是突出科舉制的作用,排除A項;B項缺乏材料依據(jù),排除;材料并

27、未說明監(jiān)察機構的發(fā)展,僅反映了政府對監(jiān)察官員的考核和選拔,排除D項。 4.(命題點:清朝的政府統(tǒng)治)清代,皇權專制體現(xiàn)在政治統(tǒng)治的各方面,皇帝可隨意處分臣下,也會任意免除對官員的處分,雍正朝體現(xiàn)得尤為明顯,有關政策反復搖擺于實施與不實施之間。這一現(xiàn)象反映出清代(  ) A.雍正帝弱化法律作用 B.吏治逐漸走向了腐敗 C.朝廷公信力遭到破壞 D.君主專制達到了頂峰 解析:選C?;实蹖賳T處分的隨意性和政策實施的反復無常,會使朝廷的公信力遭到破壞,故C項正確;題干并沒有反映雍正帝對法律的弱化,故A項錯誤;材料強調的是清朝皇帝在決策方面更具隨意性,而沒有反映吏治腐敗,故B項錯誤;軍機處的設立

28、使君主專制達到頂峰,而材料沒有涉及軍機處,故D項錯誤。 5.(命題點:清朝加強思想控制)史載,清乾隆皇帝推崇兩漢經學,多次在經筵講學(大臣為皇帝講解儒家經典的活動)中對程朱理學提出質疑;在刊印儒學經典時,更重視“五經”而冷落宋儒推崇的“四書”。這反映出乾隆時期(  ) A.皇帝推動儒學復興 B.經世致用思潮興起 C.思想領域漸趨保守 D.君主意圖控制思想 解析:選D。乾隆皇帝推崇兩漢經學質疑并冷落程朱理學,意在樹立一種新的思想權威,即意圖控制思想,與儒學復興無關,故D項正確,A項錯誤;兩漢經學更注重訓詁考據(jù),不注重經世致用,故B項錯誤;由材料信息無法得出乾隆時期思想領域漸趨保守的結論,

29、故C項錯誤。 6.(命題點:清朝軍機處的特點)《清史稿》載:“世謂(內閣)大學士非兼軍機處,不得為真宰相。勝此任者,非以其慎密,則以其通敏。慎密則不泄,通敏則不滯,不滯不泄,樞機之責盡矣?!痹撚涊d(  ) A.體現(xiàn)軍國大權盡歸內閣 B.顯示經世致用思想的發(fā)展 C.證實清朝中央集權強化 D.說明軍機大臣需敏銳嚴謹 解析:選D。材料反映的是軍機處大臣應具備的素質,故A項錯誤;材料與經世致用思想無關,故B項錯誤;清代軍機處反映的是專制皇權的強化,故C項錯誤;根據(jù)材料“勝此任者,非以其慎密,則以其通敏”可知,軍機大臣需要敏銳嚴謹,故D項正確。 (建議用時:45分鐘) 一、選擇題

30、1.(2020·福建泉州二模)明朝前期,內閣成員大多是資歷淺、品階低的官員,對皇帝的旨意絕對服從。明朝中后期內閣成員中有不少資歷深、品階高的元老,對皇帝的決策形成嚴重制約。不少皇帝采取“打老提新”的手段,頻繁更換內閣成員,卻始終無法改變這種局面。這說明了明朝(  ) A.君權與相權矛盾不斷激化 B.君主專制程度不斷強化 C.中央集權制度進一步完善 D.專制皇權不斷受到挑戰(zhàn) 解析:選D。題干“明朝中后期內閣成員中有不少資歷深、品階高的元老,對皇帝的決策形成嚴重制約。不少皇帝采取‘打老提新’的手段,頻繁更換內閣成員,卻始終無法改變這種局面”說明皇權受到牽制,故選D項;明太祖朱元璋已經廢除

31、宰相,排除A項;題干意旨與B項剛好相反,排除B項;題干強調的君主專制演進的情況,而中央集權反映的是中央與地方的關系,排除C項。 2.《清會典》記載:“每日欽奉上諭,由軍機處承旨,其應發(fā)鈔者,皆下于閣。內外陳奏事件有折奏,有題本,折奏或奉朱筆,或由軍機處擬寫隨旨題本,或票擬欽定,或奉旨改簽,下閣后,諭旨及折奏則傳知各衙門抄錄遵行?!边@說明(  ) A.軍機大臣參與決策 B.內閣變成軍機處下屬機構 C.軍機處、內閣的相互制約 D.內閣變?yōu)閭鬟f文件的機關 解析:選D。從材料可以看出,雍正帝設立軍機處后,內閣的實權逐漸轉移到軍機處,軍機處上傳下達,其奉旨或擬寫隨旨后,傳到內閣,再由內閣傳到

32、各衙門,由此可見,內閣的權力被軍機處架空,其變成一個承遞文件的機關,故選D項。 3.(2020·福建廈門二模)洪武元年頒布的《大明令》申明,“不許乞養(yǎng)異姓為嗣,以亂宗族”。明朝后期修訂的《問刑條例》則規(guī)定,“其財買義男,如恩養(yǎng)年久,配有室家者,照例同子孫論”。這一變化可以說明當時(  ) A.綱常倫理受到嚴重沖擊 B.宗法關系漸趨松弛 C.異姓承繼取代嫡子繼承 D.社會風俗急劇轉變 解析:選B。明初《大明令》規(guī)定“不許乞養(yǎng)異姓為嗣,以亂宗族”,到了明朝后期,“義男”可以“照例同子孫論”,由此可知義男地位有所提高,這說明在明朝后期,宗法關系較前有所松弛,故選B項;材料反映的是國家規(guī)

33、范收養(yǎng),不會沖擊綱常倫理,排除A項;“義男”繼承權是“嫡子”繼承權的一種補充,不會取代嫡子繼承,排除C項;“義男”的地位由不被國家承認到“照例同子孫論”,順應了社會的需要,并不會導致社會風俗的急劇轉變,排除D項。 4.下表反映的是明代內閣大臣在閣年限統(tǒng)計情況。這種狀況(  ) 年限 1年以下 1~2年 2~5年 5~10年 10~15年 15~20年 20年以上 閣臣數(shù)(人) 30 37 42 25 12 11 4 占比(%) 18.63 22.98 26.09 15.53 7.45 6.83 2.49 A.促進了官吏隊伍的年輕化 B.反映

34、了明朝官僚機構膨脹 C.說明了內閣輔助作用不大 D.削弱了國家政策的穩(wěn)定性 解析:選D。由材料可知內閣大臣在職多為5年以下,其中1年以下也有較大比例,頻繁更換內閣大臣不利于國家政策的穩(wěn)定,故選D項;材料強調的是內閣大臣在職年限,而非官吏年齡,排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內閣大臣在職年限,而非整個官僚機構隊伍,排除B項;從材料看不出內閣的輔助作用不大,排除C項。 5.(2020·湖南省四校聯(lián)考)明代中后期地方上設立巡撫30余處,但設置尚未完全固定,轄區(qū)大小不均,如內地巡撫通常兼治一省之事,而邊地巡撫轄區(qū)卻小于一省,“三司”則處于巡撫下屬地位。上述舉措有助于(  ) A.統(tǒng)一協(xié)調地方權力 B

35、.緩解中央與地方的對立 C.削弱地方行政權力 D.完善中央和地方的官制 解析:選A。巡撫最初是臨時差遣機構,屬于中央派遣到地方的督察機構,由材料中巡撫掌管的權力可以看出,巡撫的設置有助于統(tǒng)一協(xié)調地方權力,故A項正確;巡撫的設置有助于統(tǒng)一協(xié)調地方權力,不是緩解中央和地方的對立,也不是削弱地方行政權力,故B、C兩項錯誤;巡撫完善的是地方官制,而不是中央官制,故D項錯誤。 6.(2020·山東濟寧二模)明太祖強調:“蓋蠻夷非威不畏,非惠不懷,然一于威則不能感其心,一于惠則不能懾其暴?!泵鞒勺嬉舱J為:“馭夷狄有道,謹邊備是也……其來侵犯,則有以御之;其來歸服,則有以處之?!边@反映出明初統(tǒng)治者(

36、  ) A.認識到必須改變傳統(tǒng)“華夷”觀念 B.強調完善民族地區(qū)的行政機構 C.意識到尊重民族風俗習慣的重要性 D.注重穩(wěn)定邊疆秩序以鞏固統(tǒng)一 解析:選D。題干中提及明太祖認為對于“蠻夷”即少數(shù)民族或鄰國要威惠并施,明成祖認為對于“蠻夷”要抵御與歸服并用,這說明明初統(tǒng)治者注重穩(wěn)定邊疆秩序以鞏固統(tǒng)一,故選D項;近代以來“華夷觀念”才逐漸改變,排除A項;題干未提及行政機構,排除B項;題干未提及尊重民族的風俗習慣,排除C項。 7.清朝入關以后,基于統(tǒng)治全國的需要,設置律例館,進行全面的立法活動。主要有《大清律例》《欽定六部則例》《理藩院則例》及以行政法為主要內容的《大清會典》等。清政府在

37、制定法規(guī)章程方面的這些努力(  ) A.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B.完成了國家法律法規(guī)構建 C.使處理行政事務有章可循 D.通過立法強化對漢人統(tǒng)治 解析:選C。材料“基于統(tǒng)治全國的需要”表明不僅是對地方的控制,故A項錯誤;據(jù)材料“主要有《大清律例》《欽定六部則例》《理藩院則例》及以行政法為主要內容的《大清會典》”可知主要涉及行政法,因此不能說明完成國家法律法規(guī)的構建,故B項錯誤;由材料“《欽定六部則例》《理藩院則例》及以行政法為主要內容的《大清會典》”可知主要制定的是與行政相關的法規(guī),這有利于行政事務的處理,故C項正確;材料主要涉及行政法,不是為了強化對漢人的統(tǒng)治,故D項錯誤。 8.明朝

38、訴訟回避制度對御史出行有嚴格規(guī)定,明太祖時“其分巡地面果系原籍及按臨之人設有仇隙,并宜回避,毋得沽恩報仇,朦朧舉問”;明英宗時“一所至之處,須用防閑、未行事之先,不得接見雜人”。這些做法(  ) A.推進了國家監(jiān)察制度發(fā)展 B.消除了吏治腐敗 C.維護社會秩序穩(wěn)定 D.客觀上有利于社會公平公正 解析:選D。由材料“其分巡地面果系原籍及按臨之人設有仇隙,并宜回避”“須用防閑、未行事之先,不得接見雜人”可知,明朝完善了司法制度,客觀上有利于社會公平公正的實現(xiàn),故選D項。 9.美國史學家羅威廉在《最后的中華帝國:大清》一書中認為清朝有三個機構創(chuàng)新,三個創(chuàng)新指向了清王朝統(tǒng)治最重要的三個方面

39、。具體情況如表所示: 機構 職能 主要表現(xiàn) 理藩院 管理 對漢族中國本部十八行省之外的管理(大清帝國的多民族與大疆域) 內務府 保護 對皇帝個人及其有關家族的保護 軍機處 控制 滿洲統(tǒng)治者對核心包括軍事權力和行政權力的高度控制 這說明清朝(  ) A.傾向于推行滿漢民族分治政策 B.構建了較獨特的帝國管控體系 C.實行家國同構的國家管理模式 D.對邊疆地區(qū)控制相對比較松散 解析:選B。據(jù)材料可知,理藩院管理多民族與大疆域,內務府保護皇帝及其家族,軍機處控制軍事、行政等核心權力,這說明清王朝構建了較獨特的帝國管控體系,君主專制制度空前加強,故選B項;材料的三個

40、機構沒有體現(xiàn)滿漢民族分治政策,排除A項;家國同構早在西周就已出現(xiàn),體現(xiàn)不出“創(chuàng)新”,排除C項;理藩院的專門設置體現(xiàn)的是對邊疆地區(qū)控制的嚴格,排除D項。 10.雍正七年(1729年)因用兵西北而設立軍機處;雍正十年(1732年),改稱“辦理軍機處”;1735年乾隆帝繼位罷軍機處;乾隆二年(1737年)重新恢復軍機處,并在原來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大了權力。這一演變主要反映了(  ) A.清朝中央集權統(tǒng)治不斷加強 B.軍機處逐漸成為強化君權的工具 C.中央權力機構的進一步完善 D.軍機處成為清朝最高中樞權力機關 解析:選B。無論是雍正設立軍機處,還是乾隆對軍機處先廢后立,其出發(fā)點都是加強皇權

41、,由此可見軍機處成為清廷強化皇權的工具,故選B項。 11.清代司法實踐中經常起作用的是例,而不是律,因時所需,皇帝諭旨、內外條奏,均可定為條例,三到五年修例一次,因而舊例不斷修改,新例不斷增加。清代司法實踐(  ) A.形成完整的法律體系 B.具有與時俱進的精神 C.缺少嚴格的司法程序 D.違背以人為本的精神 解析:選B。材料“清代司法實踐中經常起作用的是例……三到五年修例一次,因而舊例不斷修改,新例不斷增加”,說明清代司法實踐中的例是不斷更新的,這體現(xiàn)了清代司法實踐與時俱進的精神,故選B項;材料僅體現(xiàn)清代司法實踐中的例不斷更新,這是司法問題,非立法問題,因而無法從中得出清代法律體系完

42、整,排除A項;材料僅體現(xiàn)清代司法實踐中依據(jù)的例不斷更新,無關司法程序的問題,排除C項;清代司法實踐中的例不斷更新,是為了司法更公平公正,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排除D項。 12.(2020·廣東肇慶三模)1776年,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寫道:“馬可·波羅在500多年前游歷該國,盛稱其耕種、勤勞與人口眾多的情形,和今日旅行該國者所說幾乎一模一樣。可能遠在今日之前,這個國家法律與組織系統(tǒng)所能容許它聚集的財富已經達到最高程度?!睂Υ私庾x最合理的是(  ) A.馬可·波羅的敘述并不真實 B.宋元時期經濟與清朝相當 C.清朝的社會經濟停滯不前 D.封建專制制度阻礙了經濟轉型 解析:選D。據(jù)材料“

43、1776年”和“這個國家法律與組織系統(tǒng)所能容許它聚集的財富已經達到最高程度”并結合所學清朝的君主專制達到頂峰的相關知識可知,材料中的現(xiàn)象說明封建專制制度阻礙了經濟轉型,故選D項;據(jù)材料“和今日旅行該國者所說幾乎一模一樣”說明馬可·波羅的敘述有其真實一面,排除A項;B、C兩項不是材料反映的本質問題,均排除。 二、非選擇題 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代地方州縣是上層政權機構或正規(guī)官僚行政機構的最低一級,州縣官因之稱為“親民之官”??h以下為基層社會,清代基層社會主要的構成要素有三大系列社會組織:一是官方出面組織、作為上層統(tǒng)治伸向基層統(tǒng)治觸角的里社保甲坊廂系列;二是聚族而居、自然

44、形成的家族宗族鄉(xiāng)族系列;三是同樣自然形成、互動共生的經濟型鄉(xiāng)族組織及行業(yè)組織系列。這三大系列社會組織或平行,或重疊,或交錯,其所處位置及相互關聯(lián)的方式,反映了清朝基層社會組織結構及發(fā)展態(tài)勢。 ——摘編自張研等著《清史十五講》 材料二 17世紀英國的基層社會管理尚未形成完善的管理機制,他們主要通過民眾選舉推選出合適的民警人員,與當?shù)氐慕虝芾硐嗷ソ豢?。地方政府與居民的關系并非完全的“按章辦事”,而是時刻地變換著的。換言之,在教區(qū)的社會管理中,他們的裁決大多是依照約定俗成的習慣來進行的,教區(qū)民警和地方官吏都受到傳統(tǒng)文化習俗和行為規(guī)范的約束。在這個地方共同體中,最有效的約束并非來自帝國的條文章

45、程,而是“睦鄰關系”的傳統(tǒng),法律相比而言屈服于這種觀念,而不是凌駕(這種觀念)之上。這種管理機制能夠充分地體現(xiàn)人性,而不是冰冷的事實。這種閃爍著自由的管理機制,雖然在處理問題方面沒有嚴格的刻度作為標準,但是它在英國17世紀的基層管理上面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直到后來英國建立起規(guī)范化的近代的官僚體制,才逐漸取代這種“鄉(xiāng)紳自治”的管理體制。 ——摘編自許潔明《十七世紀的英國社會》 (1)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清代基層社會組織的主要特點及其積極作用。 (2)根據(jù)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比較17世紀英國與清代基層社會管理的不同之處并分析其原因。 解析:(1)第一小問特點,從其所處的地

46、位、當時基層組織的發(fā)展及三大系列社會組織之間的關系方面概括;第二小問積極作用,從其對基層的社會政治秩序、經濟發(fā)展的影響等方面分析。(2)第一小問不同之處,從二者的特點看,清政府主要是靠宗法關系,而英國靠社會習俗;從管理看,清代政府對地方管理靠三大系列社會組織,而英國則是以教會管理為主。第二小問原因,要承接第一小問的不同進行說明,從清代宗法觀念的影響和政府維護統(tǒng)治的需要以及英國教會發(fā)達及民主思想的角度回答。 答案:(1)主要特點:不是國家正式官僚機構;三大系列社會組織并存;彼此之間相互關聯(lián)。 積極作用:對基層社會實施了有效管理;維持了基層社會的統(tǒng)治秩序;推動了基層社會的發(fā)展;等等。 (

47、2)不同之處:清代宗法關系在基層社會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17世紀英國社會習俗及睦鄰關系在基層社會中影響較大;清代基層有代表官方的社會組織參與管理,而17世紀英國基層主要是選舉產生的民警與教會管理結合。 原因:清代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體制向地方延伸,宗法觀念影響深遠;英國民主思想產生較早,且宗教對社會影響較大。 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代中國政治制度一覽表 中央官制 地方管理 選官制度 秦朝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 郡縣制 軍功授爵制 漢朝 中外朝制度 郡國并行制、推恩令 察舉制 唐朝 三省六部制 藩鎮(zhèn)割據(jù) 科舉制 宋朝 二府三司制 集中軍

48、、政、財權,設通判、轉運使 科舉制 元朝 中書省 行省制度 — 明朝 廢丞相,設內閣 — 八股取士 清朝 南書房、軍機處 — 八股取士 從表中提取相關信息,從一個角度自擬題目,并結合所學知識予以闡述。(要求:寫明論題,史論結合) 解析:根據(jù)材料可知,表格從“中央官制”“地方管理”“選官制度”三個方面敘述了從秦朝到清朝的發(fā)展變化。從這個發(fā)展變化過程中可以看出一個明顯的規(guī)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的不斷加強,君主專制不斷強化,到明清時期達到頂峰。在敘述過程中,只要把每一個時期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如何強化的史實說清楚即可,也可選取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內容重點闡述,如漢武帝強化中央集權的措施,明清加強君主專制的措施,等等。 答案:示例 題目:中央集權逐步強化。 闡述:古代中國政治制度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中央集權制度。自秦朝全面推行郡縣制,開始形成中央對地方的管理體系,到元朝設置行省制,中央對地方的管理日益強化。其間,西漢初期的郡國并行引發(fā)“七國之亂”,唐中期設立節(jié)度使造成“藩鎮(zhèn)割據(jù)”,出現(xiàn)了地方對抗中央的局面。但經過漢武帝實行“推恩令”以及北宋初年“盡收錢、權、兵”,極大地削弱了地方權力。因此,中央集權制經歷了逐步強化的過程,為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持續(xù)發(fā)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21

展開閱讀全文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相關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關于我們 - 網(wǎng)站聲明 - 網(wǎng)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wǎng)站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wǎng)版權所有   聯(lián)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wǎng)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wǎng),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