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語文二輪復(fù)習(xí) 精準(zhǔn)對練二十三 賞析散文的表達技巧(含解析)》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2020版高考語文二輪復(fù)習(xí) 精準(zhǔn)對練二十三 賞析散文的表達技巧(含解析)(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精準(zhǔn)對練二十三 賞析散文的表達技巧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很亮的秋天
王清銘
南方的季節(jié)分野不是很明顯,還穿短袖的時候,秋季就在不知不覺中來臨了。葉子還是那么綠,偶爾飄落幾片黃葉,但這還不是秋天??慈f山紅遍,層林盡染,在南方往往也要等到冬天。郁達夫曾感慨南國的秋色彩不濃,回味不永。如果不是肌膚偶爾感覺有點涼意,看到那輪月比夜色還早升上有些黯淡的天空,我還真的感覺不到秋季的足跡正從遠處逶迤而來。
我很少仰望天空,也極少出門。剛讀過兩句古詩:“人行秋色里,雁落客愁邊。”我只是用肌膚感覺到一點很淡的秋意,而大雁好像有很多年不見了,這些舊時相識大概也忘了混跡于普通市民的我了吧。
2、如果我也能夠長出翅膀,大概也很能飛離這復(fù)制一般的日子。站在樓的最高層,我在高處,但天空在更高的地方,秋高氣爽,秋天的高度不是任何人可以觸摸到的。
但秋天畢竟到來了,盡管不像故都的秋那樣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前天中午出門,天氣還很熱,抬頭,天似乎顯得高了,應(yīng)該是逐漸枯落的河水給天空騰出一些位置了吧。立秋以來,有幾個陰天,太陽似乎在夏天把自己的能量揮灑殆盡,顯得有點有氣無力的。不過這一天還好,在很高的天空中太陽依舊熾熱,陽光很亮。秋天不是詩人所感慨的那樣愁云慘霧、落木蕭蕭,秋天也是很亮的。
夏天是在炎熱的極致中自己化掉的,那么,很亮的秋天是怎么到來的?秋在心上,就是愁。年輕的時候,我面對悄
3、然侵襲而來的秋天總有一種詩人般的感傷,現(xiàn)在沒有了,或許是心靈鈍化了吧。但有一點,我是明確的,秋天從心境開始,也在心境中延伸。我所要做的就是,在自己的心境中醞釀一個屬于自己的秋天。
走在很亮的秋天里,我們也沒有蕭瑟的感受,南方的秋天更適宜心靈的遠行。我很自然地默念幾句前人寫秋的詩句。比如劉禹錫的“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空中有沒有鶴不要緊,重要的是我讓自己的思緒翱翔起來了;再比如毛澤東的“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魚在清淺的水底也能夠飛翔,真的有點佩服詩人的想象了。魚沒有天空,沒有翅膀,但照樣可以飛翔。環(huán)境只能限制身體,但不能束縛人的心靈。昂揚向上的人,在秋天,或無暇感傷
4、,或超越了悲傷。
人生也有四季,秋季是人的壯年時期。讀蔣捷的《虞美人·聽雨》詞,詞人感慨壯年的羈旅漂泊生活:“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fēng)。”其實在秋雨中聽雨滴落在心上,偶爾感傷一下,說明內(nèi)心的詩意并沒有隨流水消逝,隨黃葉飄零。晴朗的時候,也不妨讓這只斷雁引詩情到碧霄。壯年漂泊的生活足夠讓自己的人生也波瀾壯闊。換一個角度看秋天,我們或許能夠從中看出秋天的繽紛、高遠和壯闊。說過“人生即痛苦”的叔本華也說過這么一句話:“事物的本身并不影響人,人們只受對事物看法的影響?!鼻镌谛纳希梢允浅?,也可以是無邊的詩意。
秋天是在心境里展開的,也是在心境中醞釀的。秋天是收獲的季節(jié),猶如醞釀果實,我
5、們也為自己的秋天灌漿,著色。“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我想我的秋天應(yīng)該會有自己的收獲的,最少,秋天來過我的心靈,在我的心內(nèi)停留了一段,我的秋天就在心境中鋪展開去。
或許秋意漸濃的時候,我也會有點感傷。我不喜歡張愛玲,但她寫的一段話我喜歡:“有一天我們的文明,不論是升華還是浮華,都要成為過去。然而現(xiàn)在還是清如水明如鏡的秋天,我應(yīng)當(dāng)是快樂的?!?
走在很亮的秋天里,我應(yīng)當(dāng)也是快樂的。
(有刪改)
1.下列對文本相關(guān)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作者在第一段中引用郁達夫在《故都的秋》中的感慨,表達了對南國的秋天與之類似的感受,作者在本文中對秋的體驗和郁達夫在
6、文中對故都之秋的體驗完全相同。
B.“秋天是在心境里展開的,也是在心境中醞釀的”一句強調(diào)了人自身對于環(huán)境的體驗的重要性:不同的季節(jié)和境遇盡管會給人不同的感受,但人生的心態(tài)最終要靠自己去調(diào)適。
C.第四段中“秋在心上,就是愁”一句,恰當(dāng)?shù)剡\用了雙關(guān)手法,還巧妙地結(jié)合了漢字的構(gòu)成,表現(xiàn)了秋天常常帶給人的一種感受。
D.本文多處引用古典詩詞,除了幫助表達豐富的意蘊外,也增添了文章的文化色彩,使之呈現(xiàn)出濃厚的文學(xué)味,也呈現(xiàn)出作者對“秋天”的思考的更深層內(nèi)蘊。
解析:A項,“對秋的體驗……完全相同”不太恰當(dāng),郁達夫在《故都的秋》中對北國之秋的體驗是“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這與本文作者在文中
7、表達的“很亮”(積極、昂揚)的體驗是不同的。
答案:A
2.賞析文中畫線的兩個句子。
(1)如果我也能夠長出翅膀,大概也很能飛離這復(fù)制一般的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所要做的就是,在自己的心境中醞釀一個屬于自己的秋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所謂“重要句子”往往是表達段落和篇章中心主旨的句子,或結(jié)構(gòu)上有起承轉(zhuǎn)合作用的句子,或運用修辭手法表意含蓄的句子。解題時,我們的任務(wù)是解說其含蓄的部分,還原這些句子的本
8、來的意義。如果它有比較明顯的表現(xiàn)手法(主要是修辭手法),我們也應(yīng)指出來,然后分析其刻畫的形象、表達的情感等。
答案:(1)想象奇妙獨特,又合情合理,表達了作者對于當(dāng)前單調(diào)重復(fù)、遠離自然、令人疲乏的生活狀態(tài)的解脫的渴望。
(2)運用象征的手法,形象地表達了作者對過去“感傷”心境的超越,以及對人生的積極的成熟的感悟。
3.請結(jié)合本文以及你所讀過的文學(xué)作品,說說“秋天”這個意象在中國傳統(tǒng)文學(xué)中所包含的意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秋天”這個意象對于中學(xué)生來說并不陌生,在語文學(xué)習(xí)的過程中多有接觸,所以考生
9、如能積極調(diào)動積累,深入思考,是有話說的。況且,本文也已從一些方面解說了傳統(tǒng)文學(xué)中的“秋天”意象的內(nèi)涵。
答案:①秋天在中國傳統(tǒng)文學(xué)中,作為一種“悲涼、感傷”(尤其是在承載著離別、思鄉(xiāng)懷人、悼念逝者、感嘆年華等情感時)的意象而存在。如杜甫《登高》中“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再如柳永《雨霖鈴》中“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②秋天在中國傳統(tǒng)文學(xué)中,作為一種“豪放、曠達”(一些詩人一反傳統(tǒng)“悲秋”色彩)的意象而存在。如本文中所引劉禹錫的“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再如毛澤東《采桑子·重陽》中的“一年一度秋風(fēng)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觀點正確,能結(jié)合文學(xué)作品分析即可)
10、
二、閱讀下面文字,完成4~6題。
窗子以外
林徽因
話從哪里說起?等到你要說話,什么話都是那樣渺茫地找不到個源頭。
此刻,就在我眼簾底下坐著,是四個鄉(xiāng)下人的背影:一個頭上包著黯黑的白布,兩個褪色的藍布,又一個光頭。他們支起膝蓋,半蹲半坐的,在溪沿的短墻上休息。每人手里一件簡單的東西:一個是白木棒,一個籃子,那兩個在樹蔭底下我看不清楚。無疑地他們已經(jīng)走了許多路,再過一刻,抽完一筒旱煙以后,是還要走許多路的。蘭花煙的香味頻頻隨著微風(fēng),襲到我官覺上來,模糊中還有幾段山西梆子的聲調(diào),雖然他們坐的地方是在我廊子的鐵紗窗以外。
永遠是窗子以外,不是鐵紗窗就是玻璃窗,總而言之,窗子以外!
所有
11、的活動的顏色、聲音、生的滋味,全在那里的,你并不是不能看到,只不過是永遠地在你窗子以外罷了。多少百里的平原土地,多少區(qū)域的起伏的山巒,昨天由窗子外映進你的眼簾,那是多少生命日夜在活動著的所在;每一根青的什么麥?zhǔn)?,都有人流過汗;每一粒黃的什么米粟,都有人吃去;其間還有的是周折,是熱鬧,是緊張!可是你則并不一定能看見,因為那所有的周折,熱鬧,緊張,全都在你窗子以外展演著。
在家里罷,你坐在書房里,窗子以外的景物本就有限。那里兩樹馬纓,幾棵丁香;榆葉梅橫出瘋杈的一大枝;海棠因為缺乏陽光,每年只開個兩三朵——葉子上滿是蟲蟻吃的創(chuàng)痕,還卷著一點焦黃的邊;廊子幽秀地開著扇子式,六邊形的格子窗,透過外院的
12、日光,外院的雜音。什么送煤的來了,偶然你看到一個兩個被煤炭染成黔黑的臉;什么米送到了,一個人掮著一大口袋在背上,慢慢踱過屏門;還有自來水,電燈、電話公司來收賬的,胸口斜掛著皮口袋,手里推著一輛自行車;更有時廚子來個朋友了,滿臉的笑容,“好呀,好呀,”地走進門房;什么趙媽的丈夫來拿錢了,那是每月一號一點都不差的,早來了你就聽到兩個人唧唧噥噥爭吵的聲浪。那里不是沒有顏色、聲音、生的一切活動,只是他們和你總隔個窗子,——扇子式的,六邊形的,紗的,玻璃的!
你氣悶了,把筆一擱說,這叫做什么生活!檢點行裝說,走了,走了,這沉悶沒有生氣的生活,實在受不了,我要換個樣子過活去。健康的旅行既可以看看山水古剎
13、的名勝,又可以知道點內(nèi)地純樸的人情風(fēng)俗。走了,走了,天氣還不算太壞,就是走他一個月六禮拜也是值得的。
沒想到不管你走到哪里,你永遠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內(nèi)的。不錯,許多時髦的學(xué)者常常驕傲地帶上“考察”的神氣,架上科學(xué)的眼鏡,偶然走到哪里一個陌生的地方瞭望,但那無形中的窗子是仍然存在的。不信,你檢查他們的行李,有誰不帶著罐頭食品,帆布床,以及別的證明你還在你窗子以內(nèi)的種種零星用品,你再摸一摸他們的皮包,那里短不了有些鈔票;一到一個地方,你有的是一個提梁的小小世界。不管你的窗子朝向哪里望,所看到的多半則仍是在你窗子以外,隔層玻璃,或是鐵紗!隱隱約約你看到一些顏色,聽到一些聲音,如果你私下滿足了,那也沒
14、有什么,只是千萬別高興起來說什么接觸了,認(rèn)識了若干事物人情,天知道那是罪過!
(有刪改)
4.下列對文本相關(guān)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第二段描寫窗外四個鄉(xiāng)下人的背影,筆觸細致,表露出觀看者對他們的陌生與好奇,并引發(fā)下文關(guān)于窗子內(nèi)外的感嘆。
B.既然所有活動的顏色、聲音、生的滋味,永遠都只在窗子之外,那么通過健康的旅行,領(lǐng)略了名勝古跡和風(fēng)土人情,就會獲得深刻的認(rèn)識。
C.本文寫“時髦的學(xué)者”架上“科學(xué)的眼鏡”,到陌生的地方“瞭望”,是以調(diào)侃的方式來譏刺他們的“考察”不過是浮光掠影罷了。
D.開頭的“話從哪里說起”一句看似多余而突兀,但讀完全文之后,就會明白
15、作者正是從那種渺茫之感開始梳理自己思路的。
解析:B項,“通過健康的旅行,領(lǐng)略了名勝古跡和風(fēng)土人情,就會獲得深刻的認(rèn)識”不對,由最后一段中的“沒想到不管你走到哪里,你永遠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內(nèi)的”“所看到的多半則仍是在你窗子以外,隔層玻璃,或是鐵紗……只是千萬別高興起來說什么接觸了,認(rèn)識了若干事物人情,天知道那是罪過”等表述可知,“窗子”一直存在,通過健康的旅行,獲得深刻的認(rèn)識的想法并不能實現(xiàn)。
答案:B
5.結(jié)合全文,說明文中“窗子”的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窗子是文章的重要物象,回答本題要答出
16、“窗子”的表層含意和深層含意(象征意義)。
要理解“窗子”的意思,需仔細閱讀原文,找出關(guān)于“窗子”的描寫,對其進行分析歸納。閱讀原文可以發(fā)現(xiàn),第二、三、四、五、七段都寫到了窗子。第二段寫“我”看到鐵紗窗外面四個鄉(xiāng)下人的背影,第三段提到鐵紗窗、玻璃窗,第四段寫“所有的活動的顏色、聲音、生的滋味”全都在窗子以外,第五段寫書房窗外的情形:這幾段提到的窗子都是具體的。第七段寫即便是出門旅行,也“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內(nèi)”,“無形中的窗子是仍然存在的”,這里說的就是心理上的“窗子”,結(jié)合全文來看,這心理上的“窗子”就是人的內(nèi)心與外在世界的隔膜。文章始終流露出窗子以內(nèi)的知識分子對窗外真正生活的陌生與隔閡,造成
17、這種隔閡的是觀念的差異。
答案:①指具體的窗子,如鐵紗窗、玻璃窗,分隔了不同的生活場景;②指“無形的窗子”,即心態(tài)與觀念的限制,造成了自我與外部世界的隔膜。
6.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兩個不同的人稱,其中蘊涵著怎樣的態(tài)度?請結(jié)合全文進行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回答此題離不開對文章主旨的把握。題目要求回答“我”“你”兩個人稱交替使用蘊含的作者的態(tài)度,就要分析使用“我”“你”兩個人稱時寫的具體內(nèi)容。文章所表現(xiàn)的是窗子內(nèi)的“我”及“學(xué)者”對窗子外的凡俗生活、世態(tài)人情的陌生和隔閡,包括“我”在內(nèi)的學(xué)
18、者厭煩這種沉悶的生活,試圖通過旅行去看更好的風(fēng)景、了解風(fēng)俗人情,實際上仍然保持著自己的“學(xué)者”習(xí)慣,與真正生活依然存在隔閡。那么“我”和“你”的轉(zhuǎn)換,是在揭露一類人,也是在批評自己。“你”是拉開距離的客觀描寫,“我”是在反思自己。使用“我”時,描寫的是自己看到的世界和內(nèi)心的感受;當(dāng)“我”轉(zhuǎn)為“你”時,“你”成為了描寫的對象,“我”以一個局外人的身份來描寫。從這個角度看,這種轉(zhuǎn)變說明作者的態(tài)度是冷靜和客觀的。當(dāng)“我”和“你”兩個人稱同時使用時,人稱轉(zhuǎn)換靈活,“我”和“你”可以彼此審視,帶有反思意味。
答案:①轉(zhuǎn)“我”為“你”,“你”成為自我觀察與描寫的對象,蘊含著作者冷靜審視的態(tài)度;②使用“你”的同時,又使用了“我”,蘊含著作者的自嘲與反思。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