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數(shù)學(xué)一輪復(fù)習(xí) 第7章 立體幾何 第4節(jié) 垂直關(guān)系教學(xué)案 理(含解析)北師大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2020版高考數(shù)學(xué)一輪復(fù)習(xí) 第7章 立體幾何 第4節(jié) 垂直關(guān)系教學(xué)案 理(含解析)北師大版(10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第四節(jié) 垂直關(guān)系
[考綱傳真] 1.以立體幾何的定義、公理和定理為出發(fā)點,認(rèn)識和理解空間中線面垂直的有關(guān)性質(zhì)與判定定理.2.能運用公理、定理和已獲得的結(jié)論證明一些空間圖形的垂直關(guān)系的簡單命題.
1.直線與平面垂直
(1)定義:如果直線l與平面α內(nèi)的任意一條直線都垂直,則直線l與平面α垂直.
(2)判定定理與性質(zhì)定理
文字語言
圖形語言
符號語言
判
定
定
理
一條直線與一個平面內(nèi)的兩條相交直線都垂直,則該直線與此平面垂直
?l⊥α
性
質(zhì)
定
理
垂直于同一個平面的兩條直線平行
?a∥b
2.二面角的有關(guān)概念
(1)二面角:從一條直線
2、出發(fā)的兩個半平面所組成的圖形叫做二面角.
(2)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任一點為端點,在兩個半平面內(nèi)分別作垂直于棱的兩條射線,這兩條射線所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
(3)范圍:[0,π].
3.平面與平面垂直
(1)定義:如果兩個平面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就說這兩個平面互相垂直.
(2)判定定理與性質(zhì)定理
文字語言
圖形語言
符號語言
判
定
定
理
如果一個平面經(jīng)過另一個平面的一條垂線,則這兩個平面垂直
?α⊥β
性
質(zhì)
定
理
如果兩個平面互相垂直,那么一個平面內(nèi)垂直于它們交線的直線垂直于另一個平面
?l⊥α
1.直線與平
3、面垂直的五個結(jié)論
(1)若一條直線垂直于一個平面,則這條直線垂直于這個平面內(nèi)的任意直線.
(2)若兩條平行線中的一條垂直于一個平面,則另一條也垂直于這個平面.
(3)垂直于同一條直線的兩個平面平行.
(4)一條直線垂直于兩平行平面中的一個,則這條直線與另一個平面也垂直.
(5)兩個相交平面同時垂直于第三個平面,它們的交線也垂直于第三個平面.
2.三種垂直關(guān)系的轉(zhuǎn)化
[基礎(chǔ)自測]
1.(思考辨析)判斷下列結(jié)論的正誤.(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1)直線l與平面α內(nèi)的無數(shù)條直線都垂直,則l⊥α. ( )
(2)垂直于同一個平面的兩平面平行. ( )
4、(3)直線a⊥α,b⊥α,則a∥ B. ( )
(4)若α⊥β,a⊥β?a∥α. ( )
[答案] (1)× (2)× (3)√ (4)×
2.設(shè)l,m,n均為直線,其中m,n在平面α內(nèi),則“l(fā)⊥α”是“l(fā)⊥m且l⊥n”的( )
A.充分不必要條件
B.必要不充分條件
C.充要條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條件
A [l⊥α?l⊥m,l⊥n;反之,不一定成立,因為m,n不一定相交,故選A.]
3.(教材改編)下列命題中不正確的是( )
A.如果平面α⊥平面β,且直線l∥平面α,則直線l⊥平面β
B.如果平面α⊥平面β,那么平面α內(nèi)一定存在直線平行于平面β
C.如果
5、平面α不垂直于平面β,那么平面α內(nèi)一定不存在直線垂直于平面β
D.如果平面α⊥平面γ,平面β⊥平面γ,α∩β=l,那么l⊥γ
A [A錯誤,l與β可能平行或相交,其余選項均正確.]
4.(教材改編)如圖所示,已知PA⊥平面ABC,BC⊥AC,則圖中直角
三角形的個數(shù)為________.
4 [∵PA⊥平面ABC,
∴PA⊥AB,PA⊥AC,PA⊥BC,
則△PAB,△PAC為直角三角形.
由BC⊥AC,且AC∩PA=A,
∴BC⊥平面PAC,從而BC⊥PC.
因此△ABC,△PBC也是直角三角形.]
5.(教材改編)在三棱錐P-ABC中,點P在平面ABC中的射影為點O.
6、
(1)若PA=PB=PC,則點O是△ABC的________心;
(2)若PA⊥PB,PB⊥PC,PC⊥PA,則點O是△ABC的________心.
(1)外 (2)垂 [(1)如圖,∵PO⊥平面ABC,連接OA,OB,OC,在Rt△POA中,OA2=PA2-PO2,
同理OB2=PB2-PO2,
OC2=PC2-PO2.
又PA=PB=PC,故OA=OB=OC,∴O是△ABC的外心.
(2)由PA⊥PB,PA⊥PC可知PA⊥平面PBC,
∴PA⊥BC,
又PO⊥BC,
∴BC⊥平面PAO,
∴AO⊥BC,
同理BO⊥AC,CO⊥AB.
故O是△ABC的垂心.]
7、
直線與平面垂直的判定與性質(zhì)
【例1】 如圖所示,在四棱錐P-ABCD中,PA⊥底面ABCD,AB⊥AD,AC⊥CD,∠ABC=60°,PA=AB=BC,E是PC的中點.
證明:(1)CD⊥AE;
(2)PD⊥平面ABE.
[證明] (1)在四棱錐P-ABCD中,
∵PA⊥底面ABCD,CD平面ABCD,
∴PA⊥CD.
又∵AC⊥CD,PA∩AC=A,
PA,AC平面PAC,
∴CD⊥平面PAC.
而AE平面PAC,∴CD⊥AE.
(2)由PA=AB=BC,∠ABC=60°,可得AC=PA.
∵E是PC的中點,∴AE⊥PC.
由(1)知AE⊥CD,且PC∩
8、CD=C,
PC,CD平面PCD,
∴AE⊥平面PCD,
而PD平面PCD,∴AE⊥PD.
∵PA⊥底面ABCD,AB平面ABCD,
∴PA⊥AB.
又∵AB⊥AD,且PA∩AD=A,
∴AB⊥平面PAD,而PD平面PAD,
∴AB⊥PD.又∵AB∩AE=A,
AB,AE平面ABE,
∴PD⊥平面ABE.
[規(guī)律方法] 證明直線和平面垂直的常用方法
(1)利用判定定理.
(2)利用判定定理的推論(a∥b,a⊥α?b⊥α).
(3)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質(zhì)(a⊥α,α∥β?a⊥β).
(4)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質(zhì).
當(dāng)兩個平面垂直時,在一個平面內(nèi)垂直于交線的直線垂
9、直于另一個平面.
(5)重視平面幾何知識,特別是勾股定理的應(yīng)用.
如圖所示,已知AB為圓O的直徑,點D為線段AB上一點,且AD=DB,點C為圓O上一點,且BC=AC,PD⊥平面ABC,PD=DB.
求證:PA⊥CD.
[證明] 因為AB為圓O的直徑,所以AC⊥CB,在Rt△ACB中,由AC=BC,得∠ABC=30°.
設(shè)AD=1,由3AD=DB,得DB=3,BC=2,由余弦定理得CD2=DB2+BC2-2DB·BCcos 30°=3,
所以CD2+DB2=BC2,即CD⊥AB.
因為PD⊥平面ABC,CD平面ABC,
所以PD⊥CD,由PD∩AB=D,得CD⊥平面PAB,又
10、PA平面PAB,所以PA⊥CD.
平面與平面垂直的判定與性質(zhì)
【例2】 (2018·北京高考節(jié)選)
如圖,在四棱錐P-ABCD中,底面ABCD為矩形,平面PAD⊥平面ABCD,PA⊥PD,PA=PD,E是AD的中點.求證:
(1)PE⊥BC;
(2)平面PAB⊥平面PCD.
[證明] (1)∵PA=PD,E是AD的中點,
∴PE⊥AD.
又ABCD為矩形,∴AD∥BC,
∴PE⊥BC.
(2)因為ABCD為矩形,所以AB⊥AD.
又平面PAD⊥平面ABCD,所以AB⊥平面PAD,
所以AB⊥PD.
又PA⊥PD,所以PD⊥平面PA B.
又PD平面PCD,
11、
所以平面PAB⊥平面PCD.
[規(guī)律方法] 1.判定面面垂直的方法
(1)面面垂直的定義;
(2)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a⊥β,aα?α⊥β).
2.在已知平面垂直時,一般要用性質(zhì)定理進行轉(zhuǎn)化.在一個平面內(nèi)作交線的垂線,轉(zhuǎn)化為線面垂直,然后進一步轉(zhuǎn)化為線線垂直.
(2015·全國卷Ⅰ)
如圖,四邊形ABCD為菱形,G為AC與BD的交點,BE⊥平面ABCD.
(1)證明:平面AEC⊥平面BED;
(2)若∠ABC=120°,AE⊥EC,三棱錐E-ACD的體積為,求該三棱錐的側(cè)面積.
[解] (1)證明:因為四邊形ABCD為菱形,所以AC⊥BD.
因為BE⊥平面ABCD,所
12、以AC⊥BE.
故AC⊥平面BED.
又AC平面AEC,
所以平面AEC⊥平面BED.
(2)設(shè)AB=x,在菱形ABCD中,由∠ABC=120°,可得AG=GC=x,GB=GD=.
因為AE⊥EC,所以在Rt△AEC中,可得EG=x.
由BE⊥平面ABCD,知△EBG為直角三角形,可得BE=x.
由已知得,三棱錐E-ACD的體積VE-ACD=×AC·GD·BE=x3=,故x=2.
從而可得AE=EC=ED=.
所以△EAC的面積為3,△EAD的面積與△ECD的面積均為.
故三棱錐E-ACD的側(cè)面積為3+2.
平行與垂直的綜合問題
【例3】 如圖1,在直角梯形ABC
13、D中,AB∥CD,AB⊥BC,AB=2CD,DE⊥AB,沿DE將△AED折起到△A1ED的位置,連接A1B,A1C,M,N分別為A1C,BE的中點,如圖2.
圖1 圖2
(1)求證:DE⊥A1B;
(2)求證:MN∥平面A1ED;
(3)在棱A1B上是否存在一點G,使得EG⊥平面A1BC?若存在,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說明理由.
[解] (1)證明:∵在直角梯形ABCD中,AB∥CD,AB⊥BC,AB=2CD,DE⊥AB,
沿DE將△AED折起到△A1ED的位置,∴DE⊥A1E,DE⊥BE,
∵A1E∩BE=E,∴DE⊥平面A1BE,
14、
∵A1B平面A1BE,∴DE⊥A1 B.
(2)證明:取CD中點F,連接NF,MF,
∵M,N分別為A1C,BE的中點,
∴MF∥A1D,NF∥DE,
又DE∩A1D=D,NF∩MF=F,DE平面A1DE,A1D平面A1DE,NF平面MNF,MF平面MNF.
∴平面A1DE∥平面MNF,
∴MN∥平面A1ED.
(3)取A1B的中點G,連接EG,
∵A1E=BE,
∴EG⊥A1B,
由(1)知DE⊥平面A1BE,
∵DE∥BC,
∴BC⊥平面A1BE,
∴EG⊥BC,
又A1B∩BC=B,
∴EG⊥平面A1BC.
故棱A1B上存在中點G,使得EG⊥
15、平面A1BC,此時=1.
[規(guī)律方法] 證明折疊問題中的平行與垂直,關(guān)鍵是分清折疊前后圖形的位置和數(shù)量關(guān)系的變與不變.一般地,折疊前位于“折痕”同側(cè)的點、線間的位置和數(shù)量關(guān)系折疊后不變,而折疊前位于“折痕”兩側(cè)的點、線間的位置關(guān)系折疊后會發(fā)生變化.對于不變的關(guān)系可在平面圖形中處理,而對于變化的關(guān)系則要在立體圖形中解決.
如圖1所示,在Rt△ABC中,∠ABC=90°,D為AC的中點,AE⊥BD于點E(不同于點D),延長AE交BC于點F,將△ABD沿BD折起,得到三棱錐A1-BCD,如圖2所示.
V 圖1 圖2
(1)若M是FC的中點,求證:直線DM∥平面A1E
16、F;
(2)求證:BD⊥A1F;
(3)若平面A1BD⊥平面BCD,試判斷直線A1B與直線CD能否垂直?請說明理由.
[解] (1)證明:因為D,M分別為AC,F(xiàn)C的中點,所以DM∥EF.
又EF平面A1EF,DM平面A1EF,
所以DM∥平面A1EF.
(2)證明:因為A1E⊥BD,EF⊥BD,且A1E∩EF=E,
所以BD⊥平面A1EF.
又A1F平面A1EF,
故BD⊥A1F.
(3)A1B與CD不能垂直.
因為平面A1BD⊥平面BCD,平面A1BD∩平面BCD=BD,EF⊥BD,EF平面BCD,
∴EF⊥平面A1BD.
∴EF⊥A1B,又EF∥DM,∴A
17、1B⊥DM.
若A1B⊥CD,則A1B⊥平面BC D.
所以A1B⊥BD,這與∠A1BD為銳角矛盾.
所以A1B與CD不能垂直.
1.(2016·全國卷Ⅱ)α,β是兩個平面,m,n是兩條直線,有下列四個命題:
①如果m⊥n,m⊥α,n∥β,那么α⊥β.
②如果m⊥α,n∥α,那么m⊥n.
③如果α∥β,mα,那么m∥β.
④如果m∥n,α∥β,那么m與α所成的角和n與β所成的角相等.
其中正確的命題有________.(填寫所有正確命題的編號)
②③④ [根據(jù)相關(guān)知識,對四個命題逐個判斷.
對于①,α,β可以平行,可以相交也可以垂直,故錯誤.
對于②,由線面平行的
18、性質(zhì)定理知存在直線lα,n∥l,又m⊥α,所以m⊥l,所以m⊥n,故正確.
對于③,因為α∥β,所以α,β沒有公共點.又mα,所以m,β沒有公共點,由線面平行的定義可知m∥β,故正確.
對于④,因為m∥n,所以m與α所成的角和n與α所成的角相等.因為α∥β,所以n與α所成的角和n與β所成的角相等,所以m與α所成的角和n與β所成的角相等,故正確.]
2.(2018·全國卷Ⅲ)如圖,邊長為2的正方形ABCD所在的平面與半圓弧所在平面垂直,M是上異于C,D的點.
(1)證明:平面AMD⊥平面BMC;
(2)當(dāng)三棱錐M-ABC體積最大時,求面MAB與面MCD所成二面角的正弦值.
[解]
19、 (1)證明:由題設(shè)知,平面CMD⊥平面ABCD,交線為CD.
因為BC⊥CD,BC平面ABCD,所以BC⊥平面CMD,所以BC⊥DM.
因為M為上異于C,D的點,且DC為直徑,所以DM⊥CM.
又BC∩CM=C,所以DM⊥平面BMC.
而DM平面AMD,故平面AMD⊥平面BMC.
(2)以D為坐標(biāo)原點,的方向為x軸正方向,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D-xyz.
當(dāng)三棱錐M-ABC體積最大時,M為的中點.
由題設(shè)得D(0,0,0),A(2,0,0),B(2,2,0),C(0,2,0),M(0,1,1),
=(-2,1,1),=(0,2,0),=(2,0,0).
設(shè)n=(x,y,z)是平面MAB的法向量,則即
可取n=(1,0,2).
是平面MCD的法向量,
因此cos〈n,〉==,
sin〈n,〉=.
所以面MAB與面MCD所成二面角的正弦值是.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