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上冊 第三單元 第14課《應有格物致知精神》課件 魯教版五四制》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八年級語文上冊 第三單元 第14課《應有格物致知精神》課件 魯教版五四制(4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每個年度的諾貝爾獎,生理醫(yī)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文學獎、和平獎和經濟學獎,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然而,不同的人中鮮見中國人的身影,似乎遠在瑞典的全球精英盛會與中國人無緣,中國人“光明正大”的獲獎如同中國與瑞典的地理位置一樣遙遠。導入新課 中國人與諾貝爾獎不是沒有過親密接觸,只中國人與諾貝爾獎不是沒有過親密接觸,只是這些獲獎人要么是在建國前或國外接受教育成是這些獲獎人要么是在建國前或國外接受教育成長起來,要么是一些不光彩人士。至今,建國后長起來,要么是一些不光彩人士。至今,建國后在中國大陸接受教育并成長起來的人中沒有一個在中國大陸接受教育并成長起來的人中沒有一個“光明正大光明正大”
2、的獲得過諾貝爾獎,這與中國占世的獲得過諾貝爾獎,這與中國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形成強烈對比。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形成強烈對比。 如果說意識形態(tài)濃厚的文學獎、和平獎排斥如果說意識形態(tài)濃厚的文學獎、和平獎排斥“正統(tǒng)正統(tǒng)”的中國人外,那么不具有意識形態(tài)色彩的中國人外,那么不具有意識形態(tài)色彩的生理醫(yī)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一塊也沒有的生理醫(yī)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一塊也沒有拿到,這就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深刻反省:為什么拿到,這就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深刻反?。簽槭裁磿@樣?會這樣? 李政道、楊振寧、崔琦、李遠哲這些華裔獲李政道、楊振寧、崔琦、李遠哲這些華裔獲獎者證明了中國人并不笨,因此肯定是智商以外獎者證明了中國人并不笨
3、,因此肯定是智商以外的其他因素成了中國人攀登科學高峰的障礙。的其他因素成了中國人攀登科學高峰的障礙。 問題出在哪里呢?丁肇中教授的文章會給我問題出在哪里呢?丁肇中教授的文章會給我們極大的啟發(fā)。們極大的啟發(fā)。學習目標n 知識與能力目標:找到并理解作者觀點和“格物致知”的含義。n 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習本文“舉例子、講道理” 的論證方法。n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聯(lián)系學習實際,培養(yǎng)科學實驗精神。 1、理解本文運用擺事實、講道理的論證方法論證理解本文運用擺事實、講道理的論證方法論證中心論點。中心論點。 2、正確理解正確理解“格物致知格物致知”的真正含義。的真正含義。 學習重難點 丁肇中(丁肇中(19
4、361936)美籍華裔物理學家。美籍華裔物理學家。19361936年年1 1月月2727日出生于日出生于美國。三個月后隨父母回美國。三個月后隨父母回到中國。到中國。19561956年到美國年到美國密執(zhí)安大學學習,密執(zhí)安大學學習,19601960年獲得科學碩士學位,年獲得科學碩士學位,19621962年獲得(物理學)年獲得(物理學)哲學博士學位。哲學博士學位。作者簡介 1963年以福特基金研究生的身份到瑞士日年以福特基金研究生的身份到瑞士日內瓦歐州核研究中心從事原子彈的研究工作,內瓦歐州核研究中心從事原子彈的研究工作,1964年回到美國,擔任紐約哥倫比亞大學講師,年回到美國,擔任紐約哥倫比亞大學
5、講師,第二年提升為助理教授。第二年提升為助理教授。1969年提升為物理學教年提升為物理學教授。授。1976年因在電磁力探索上發(fā)現(xiàn)年因在電磁力探索上發(fā)現(xiàn)J/4 粒子獲諾粒子獲諾貝爾物理學獎金。目前,丁肇中教授仍在美國麻貝爾物理學獎金。目前,丁肇中教授仍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任職。他曾多次回國探親,對祖國的省理工學院任職。他曾多次回國探親,對祖國的科學事業(yè)極為關心。他是中國科技大學客座教授??茖W事業(yè)極為關心。他是中國科技大學客座教授。 儒家經典儒家經典“四書五經四書五經”: “四書五經四書五經”是儒家的主要經典。是儒家的主要經典。“四書四書”是指是指大學大學中庸中庸論語論語孟子孟子“五經五經”是指是指
6、詩經詩經尚書尚書禮記禮記易經易經春秋春秋。 資料鏈接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 12312 13提出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解決問題。 中國學生應該怎樣了解自然科學:要格物中國學生應該怎樣了解自然科學:要格物致知。致知。 分析中國教育不重視格物致知的社會根源。分析中國教育不重視格物致知的社會根源。 強調我們需要培養(yǎng)實驗的精神的意義并對我強調我們需要培養(yǎng)實驗的精神的意義并對我們這一代提出希望。們這一代提出希望。整體感知肇肇( ) ) 彷徨彷徨( )( )讀準字音zhozhopngpng huhungng 格物
7、:格物: 致知:致知: 正心:正心: 修身:修身: 齊家:齊家: 抽象:抽象:袖手旁觀:袖手旁觀:一帆風順:一帆風順:推究事物的道理推究事物的道理求知,得到知識。求知,得到知識。端正心思。端正心思。就是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yǎng)。就是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yǎng)。整齊家政。整齊家政。不能具體經驗到的,籠統(tǒng)的;空洞的。不能具體經驗到的,籠統(tǒng)的;空洞的。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協(xié)調別人。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協(xié)調別人。比喻非常順利,毫無挫折。比喻非常順利,毫無挫折。詞語解釋課文講解 1、丁肇中教授在文章中指出中國學生應該怎樣了解自然科學? 要有格物致知精神。 2、“格物致知”出自哪里,它的意思是什么? “格物致知”出
8、至四書大學原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 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薄拔锔穸笾粒炼笠庹\,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齊家,齊家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丁教授引用“格物致知”的意思是從探察物體而得到知識,也就是通過實驗得到知識。 3、傳統(tǒng)的中國教育并不重視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的原因是什么? 可能是因為傳統(tǒng)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尋求新知識,而是適應一個固定的社會制度。 4、大學里講的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是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5、這個目的與丁教授講的格
9、物致知的目的是否一樣? 不一樣。丁教授講的目的是通過實驗得到新知識。 這才是格物致知的真正意義。 6、第4段舉王陽明“格物”失敗的例子證明了什么? 王陽明的“格物”實是“格己”,而不是研究萬物的道理,這是無用的,不能適用于現(xiàn)在的世界的。證明傳統(tǒng)的中國教育的目的是不正確的。 7、丁教授認為四書中格物致知真正的意義是什么? 第一,尋求真理的堆一途徑是對事物客觀的探索;第二,探索的過程不是消極的袖手旁觀,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計劃的探索。 8、本文主要探討的是什么問題?作者的結論是什么? 主要探討中國學生應該怎樣學習自然科學。 作者的結論是:希望我們這一代人對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認識和思考,使得實驗精神真正
10、地變成中國文化的一部分。 能力拓展 士雖有學而行為本士雖有學而行為本焉。焉。墨子墨子耳聞之不如目見之,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劉向劉向 紙上得來終覺淺,紙上得來終覺淺, 絕知此事要躬行。絕知此事要躬行。 陸游陸游 除了實驗之外,沒有別的辦法可除了實驗之外,沒有別的辦法可以識別錯誤。以識別錯誤。狄德羅狄德羅 一切推理都必須從觀察與實驗中一切推理都必須從觀察與實驗中來。來。 伽利略伽利略課堂小結 本文作者從關注祖國科學事業(yè)的發(fā)展,關心祖國青年一代尤其是從事科學研究的青年一代的成長的高度,選擇典型事例,特別是選取自己的生活經歷,極有說服力地闡述了不光在研究學術而且在應付
11、今天的世界環(huán)境上都需要有格物致知精神的道理。1、“在中國傳統(tǒng)教育里,最重要的書是在中國傳統(tǒng)教育里,最重要的書是四四書書”,這,這“四書四書”指的是指的是_、_、_、_。2、“應有格物致知精神應有格物致知精神”中中“格物格物”一詞的含義一詞的含義是(是( ) A合格的事物合格的事物 B推究事物的道理推究事物的道理 C探討自己探討自己 D追求最高理想追求最高理想大學大學論語論語中庸中庸孟子孟子B課堂練習3從課文中找出與下列意思相一致的詞語,寫在后面括從課文中找出與下列意思相一致的詞語,寫在后面括號里。號里。(1)船掛滿帆,一路順風行駛。船掛滿帆,一路順風行駛。( )(2)把手籠在袖子里,在一旁觀看
12、。把手籠在袖子里,在一旁觀看。( )一帆風順一帆風順袖手旁觀袖手旁觀拓展閱讀 樹高千丈,落葉歸根樹高千丈,落葉歸根科學是沒有國界的,而科學家總屬于他自己的祖國。2005年6月18日,蜚聲中外的物理學大師丁肇中攜妻將子回到故鄉(xiāng)山東日照尋根祭祖,實現(xiàn)了一個海外游子多年的夙愿。 在故鄉(xiāng)濤雒鎮(zhèn)南門里,面對上千名久久迎候的父老鄉(xiāng)親,丁肇中難以掩飾激動的心情。種德堂西廂房是丁肇中父親丁觀海和母親王雋英曾經住過的屋子,參觀完西廂房,大家邀請丁肇中題字留念,丁肇中請妻子蘇姍先題。蘇姍會意一笑,這位金發(fā)碧眼的美國女士坐到古色古香的八仙桌前,在白紙上用英文深情寫道:“今天對丁氏家族來說,是一個特殊的日子:樹高千尺
13、,葉落歸根。蘇姍。2005年6月18日?!倍≌刂袕姆蛉耸掷锝舆^筆,讓兒子克里斯托弗簽上自己的名字,最后,在題字下面,又一筆一劃地簽上了自己的名字:丁肇中。 丁氏家族是日照的名門望族,祖上屢出進士、舉人,書香濃郁。丁肇中的祖父丁履巽肄業(yè)于上海復旦大學,父親丁觀海早年就讀于山東大學,是一位土木工程學家。抗戰(zhàn)初期,幼小的丁肇中曾在故鄉(xiāng)度過無邪的童年。 跟隨父親回鄉(xiāng)的克里斯托弗丁是丁肇中惟一的兒子,這位19歲、身材高大的小伙子正在父親母校美國密歇根大學念二年級。爺爺丁觀海專為心愛的孫子起了一個中文名字:丁明童。老人還為丁肇中的另外兩個孩子分別起了中文名字,叫丁明美、丁明雋。 丁明童對父輩家鄉(xiāng)的一切充滿
14、了好奇。每到一處,丁肇中都不厭其煩地用英語向兒子解說。他告訴兒子:“美國人喜歡去歐洲,那是去找他們的祖先;而你來中國,也是找自己的祖先?!痹诙≌刂行睦铮嵌嗝纯释麅鹤雍退粯恿私夂蜔釔圩约旱墓蕠亦l(xiāng)! 佇立在祖父丁履巽的墓前,丁肇中表情沉重的臉上有了一絲寬慰。回憶1985年,少小離家的丁肇中首次回到闊別40多年的家鄉(xiāng)探親。2002年6月14日,丁肇中在第二次回鄉(xiāng)祭掃祖墓后說:“真應該帶兒子回來,讓他看看,讓他知道他的根在這里?!比缃?,鬢毛已衰的丁肇中終于帶著兒子回來了。整理一下花圈上的挽聯(lián),丁肇中牽著夫人蘇姍的手,凝視著兒子,緩緩地用英語說:“Your root is here.(你的根在這
15、兒。)”黑色的墓碑上鐫刻著丁肇中親擬的碑文:懷念我的祖父,一位鼓勵家人為世界做貢獻的人。 短暫的故鄉(xiāng)之旅即將結束時,丁明童感慨地說:“這一次我回到了父親和爺爺?shù)募亦l(xiāng),參觀了故居,了解了幾代人在這兒生活的情景,這將是我一生中最難忘的經歷?!?研討與練習答案 一、有些同學之所以高分低能,是由于在傳統(tǒng)教育的背景下,加上應試教育的影響,“偏向于理論而輕視實驗,偏向于抽象的思維而不愿動手”,因此考試得高分,一開始搞研究或者需要動手時,就不知所措了。 我們只有轉變觀念,對格物致知有新的認識和思考,使實驗精神真正變?yōu)橹袊幕囊徊糠?,在具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還要培養(yǎng)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 二、第一問。讓學生隨意說他們各自有趣的經歷,可以互相交流,彼此啟發(fā)。 第二問。格物致知的真正意義是:第一,尋求真理的惟一途徑是對事物客觀的探索;第二,探索應該有想像力、有計劃,不能消極地袖手旁觀。 三、“研究人文科學”也要重視實驗精神。因為人文科學思想也是從實踐中產生的。毛澤東同志早就說過,人的正確思想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頭腦里固有的,而是從實踐中來的。 “在個人行動上”為什么也要重視實驗精神呢?個人行動不是盲目的行動,總要有一定的思想、一定的理念指導。這思想、這理念,也“不能盲目地接受過去認定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學術權威的指示”,那就要在實踐中培養(yǎng)自己的判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