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氣象》教學案例【技巧類別】》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盛唐氣象》教學案例【技巧類別】(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盛唐氣象教學案例一、案例分析1.教材分析:本課承接上一課帝國新政,繼唐太宗之后,大唐帝國繼續(xù)發(fā)展,逐漸走向鼎盛。因此,本課闡述的就是在“開元盛世”時期的唐朝。本課總體框架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唐朝的發(fā)展,從武則天的“貞觀遺風”到唐玄宗的“開元盛世”,唐朝進入全盛時期。第二部分,社會發(fā)展的表現(xiàn)。分別從農業(yè)經濟、手工業(yè)與商業(yè)的發(fā)展、社會生活等四方面闡述。第三部分,盛世由盛轉衰,始于“安史之亂”。在內容敘述上,本課的詳略分配為詳細闡述社會發(fā)展的表現(xiàn),略談唐朝的發(fā)展過程。本課標題“盛唐氣象”,從氣象就可以得知細講盛唐社會情況。2.學生分析:我面對的是初二學生,經過大半學期的社會學習,我個人認為學生的歷史
2、觀分析問題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同時,初二上學期的社會有涉及古代史,因此材料分析題多以文言文形式出現(xiàn)。但是,我認為我面對的學生古文分析能力不錯,可以加深分析難度。另外,結合本課的內容多以材料出現(xiàn),對學生的歸納能力較多而理解的成相對較少。所以,我以為學生的把握程度很大。3.教學目標:知識教學點:(1).了解“貞觀遺風”、“開元盛世”的概況。(2).了解唐朝經濟發(fā)展的具體表現(xiàn)。(3).理解“安史之亂”爆發(fā)的原因及產生的影響。方法切入點:(1).能簡要敘述唐朝歷史從唐太宗的“貞觀之治”、武則天的“貞觀遺風”、唐玄宗前期的“開元盛世”及后期的“安史之亂”的大致歷史走向。(2).通過曲轅犁和筒車的學習,理
3、解科技推動人類進步的道理。(3).通過思考和討論:“你認為出現(xiàn)盛唐氣象的原因有哪些?”的問題,初步培養(yǎng)運用客觀、辯證的方法分析人物和歷史現(xiàn)象的能力。 德育滲透點:了解盛唐在農業(yè)、手工業(yè)、商業(yè)、對外交流、社會生活方面的具體表現(xiàn)。體會和認識唐朝經濟居當時世界的先進地位。體會祖國的偉大,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責任感。4.課前準備:課前,我布置學生先預習這一課,方法為翻書完成作業(yè)本的填空題、選擇題;翻譯杜甫的憶昔詞句。5.教學思路:我分為創(chuàng)設情境、合作互動、鞏固練習三部分。其中,創(chuàng)設情境部分為導入夢回大唐視頻。目的一方面先在課前吸引學生注意力,另外則是感受大唐,這一個千古傳頌的朝代。合作互動共分為四
4、部分。第一部分,導入以及農業(yè)的發(fā)展。通過杜甫的憶昔反映開元盛世人口眾多,糧食豐盈,國庫充實,百姓富足,整個社會呈現(xiàn)出欣欣向榮的景象。設計意圖是通過詩句分析,提高學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其次使學生從整體了解唐朝盛世的社會。第二部分,手工業(yè)的發(fā)展。直接請學生從課文中歸納,鍛煉學生的概括能力。第三部分,是商業(yè)的發(fā)展。這一部分是通過讀圖來完成,學生通過分析圖片來得出盛唐商業(yè)經濟的繁榮。第四部分,社會生活的特點。讓學生細讀“閱讀卡”,從中歸納出社會風氣的特點。同樣是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鞏固部分,先總結盛唐的社會表現(xiàn)(農業(yè)、手工業(yè)、商業(yè)、社會生活四方面),再略講“安史之亂”的起因、影響。最后通過當堂完成選擇題
5、作為鞏固聯(lián)系。以便學生查漏補缺。6.教學手段:1.朗讀教學法,讓學生齊讀杜甫的憶昔。這是一首詩,音律平仄規(guī)范,加深印象。2.材料分析,課文中大量運用材料出示,通過讓學生歸納中心意思,來鍛煉學生的歸納分析能力。3圖示法,出示盛唐商業(yè)繁榮的圖片,增進學生對盛唐氣象的直觀認識。4.對比分析,出示唐代之前在農業(yè)科技上的工具與曲轅犁、筒車做對比,使學生得出科技發(fā)展是第一生產力的結論。7.教學工具:多媒體、板書、教科書、課件。二、教學過程:1.創(chuàng)設情境:師:(運用5分鐘時間完成)播放夢回大唐,提問(1)這段視頻反映的是哪一段歷史時期?(2)談談你對于這個朝代的感受?生:自主回答。(此環(huán)節(jié)中第一個問題都能回
6、答,但是第二個問題,對于大唐的感受,我發(fā)現(xiàn)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需要進一步鍛煉。)2.合作互動:(1)“貞觀遺風”。師:出示問題,為什么將武則天的統(tǒng)治時期稱為“貞觀遺風”?生:看書回答。(在回答此問題時,我發(fā)現(xiàn)學生不能抓住關鍵字“遺風”,導致回答問題不夠精煉。)(2)“開元盛世”。師:出示問題,唐玄宗維護統(tǒng)治采取的措施?“開元盛世”反映在哪些方面?生:看書回答。(此問題難度不大,學生大都能概況。)(3)唐朝經濟發(fā)展的表現(xiàn)。師:出示杜甫的憶昔,請學生齊聲朗讀。分別請三位學生分析后三句反映了當時怎樣的社會現(xiàn)實?生:“小邑猶藏萬家室”人口眾多;“稻米流脂粟米白”糧食豐盈;“公私倉廩俱豐實”國庫充實。師:
7、請同學們想一下這種局面的出現(xiàn)與什么關系密切?生:自主回答。(此過程注重學生對古文的分析能力,通過找關鍵字來解析。第二個問題設問在于學生能與唐玄宗的措施相聯(lián)系。)農業(yè):勞動工具的改進曲轅犁和筒車。討論:唐朝曲轅犁和筒車的先進性。師:出示唐代以前的農業(yè)工具與曲轅犁、筒車的對比圖,請學生指出筒車與曲轅犁相對于前代有哪些進步性。生:分析兩組圖片的不同,來歸納出筒車的優(yōu)點在于節(jié)省人力,曲轅犁的優(yōu)點在于輕便靈活。此環(huán)節(jié)在設計時,并不打算花太多時間,但是,在實際過程中,卻發(fā)現(xiàn)學生的對比能力并沒有體現(xiàn)出來。如曲轅犁與漢代兩牛一耕做對比,我請了班上成績不錯的學生。出乎意料的是,他的回答并不能師我滿意。分析圖片時
8、,不能抓住關鍵點,語言也不能流暢地組織起來。最后我只能一點一點引導他的回答向答案靠近。因此花費了不少時間。手工業(yè)的發(fā)達。師:閱讀課文P94、95兩段材料,分析歸納出唐朝手工業(yè)的表現(xiàn)?生:抓住關鍵詞歸納,第一段關鍵詞“絲織技巧”、“高超”。第二段關鍵詞“陶瓷制造業(yè)”、“青瓷”“白瓷”、“唐三彩”。(這一環(huán)節(jié)對于學生是比較容易,因此兩位同學都能歸納。)商業(yè)。師:(承接上文)唐代農業(yè)發(fā)達、手工業(yè)興盛,這極大地促進了商業(yè)的繁榮,尤其是都城長安,是繁華的商業(yè)區(qū)。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它的繁榮景象吧。請學生朗讀都城長安片段,要求把你認為是關鍵的詞語劃出來歸納。生:找出關鍵詞“許多”、“國際性的大都市”、“波
9、斯商人”、“第三大行業(yè)”。由此歸納出:a.外來商人多;b.長安成為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此過程難度不大,學生都能夠準確的找出并歸納。我在一旁引導即可完成。)由于在分析筒車、曲轅犁部分所花時間太長,導致本堂課的內容不能完成。下面的“唐代的社會生活”、“安史之亂”以及鞏固練習等內容沒有時間實施。三、案例反思:1.對本節(jié)課教學過程的反思。本堂課時間為40分鐘。起初的設計時間安排為:(1)視頻導入為5分鐘;(2)合作探究部分:“貞觀遺風”、 “開元盛世”內容花5分鐘;杜甫憶昔分析為5分鐘;唐朝農業(yè)、手工業(yè)、商業(yè)、社會生活各花5分鐘,共20分鐘;課堂鞏固為5分鐘。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在“合作探究
10、”部分,尤其是對于唐代的筒車、曲轅犁分析過程中,由于出現(xiàn)意外,所花時間遠遠超過預算。因此導致本節(jié)課是不完整的一次教學過程。我認真分析了一下,發(fā)現(xiàn)在教學設計這一塊就有欠缺。我應該有預留時間作為課堂教學意外處理,這樣做即使發(fā)生變化也有調整的時間。同時,在講授過程中,對于時間的把握不夠也是很大的因素。2.對教學過程意外的反思。此事件發(fā)生在“合作探究”部分,具體講述“唐代曲轅犁與筒車相對與前代有什么優(yōu)點?”這一問題時,學生不能完整地回答,故所花時間較多。課后,我就這問題向我的老師虞老師請教。他告訴我在教學設計這一塊就發(fā)生了錯誤。因為分析曲轅犁與筒車的目的是為了引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結論,重點應
11、該在這兩項農業(yè)發(fā)明對農業(yè)經濟的影響上,而不他們各自的優(yōu)點。第二,讓學生明白優(yōu)點在哪里,直接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出即可。因為教科書已經幫學生歸納出來了。第三,我選擇了兩張學生并不了解的圖片做對比,學生不能很好的分析時,教師應該在一旁加以解釋。所以,發(fā)生此次意外。我認為最大的原因是對于教材內容的安排不合理,將教材內容分成幾部分,但是部分與部分之間銜接不能做好,詳略安排不當。3.對學生回答的評價反思。教育學中,提倡教師多采用鼓勵性的評價語反饋給學生,多讓學生在鼓勵中成長。但是,在本次教學中。我對于學生的回答只是簡單的評價,沒有做進一步分析。即“這位學生回答的很好”,但是不能指出“這位學生好在哪里”。學生
12、對于教師的反饋通常很重視,回答完問題都迫切想知道自己的回答符合題意么,自己的回答不足在哪里,等等。這些都要教師去關注的問題。4.對教師語言的反思。在授課中,我多次發(fā)現(xiàn)自己的話有重復。這樣導致的后果是學生沒有興趣,缺少激情。我覺得教師的語言對于學生感染力比較強,言簡意賅,一針見血,點明中心。一方面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效率,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覺得厭煩。5.對教學過程中成功部分的反思。當然,本節(jié)課我自認為還是有一些可取之處。首先,我在讓學生分析問題時,通常會先讓學生找到關鍵字,將關鍵字拼湊起來,以此來鍛煉歸納能力。第二,在分析杜甫憶昔時,我課前安排學生先去預習,嘗試翻譯詩句。通過翻譯
13、,比較容易得出這首詩反映的社會現(xiàn)實。四、今后發(fā)展的方向:從本節(jié)課中我認識到自己作為新教師有許多方面有欠缺。但是同時我努力的道路有了目標、方向。第一,繼續(xù)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我的師父虞老師是社政的教研組長,有許多專研性的理論和實踐知識,這對我研究教材幫助很大。第二,在學習的過程中注重方法。我聽過幾位教師的新課,我覺得應當注重有經驗教師的教法、教學設計、處理教學意外的手段等這幾方面。認真結合自身的實際,有選擇的借鑒。第三,注重自身特點的培養(yǎng)。學生有自己獨特的方面,教師也一樣。每一位教師都有自己的教學風格,我在學習的過程中,多以自己的角度出發(fā),兩者進行對比,取長補短。 盧海華 2013.1.126三類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