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科學 (1)
《五年級科學 (1)》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五年級科學 (1)(1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第一單元 白天和黑夜本單元包含五個方面的內容:第一部分:從引導孩子們觀測太陽和影子開始通過探究影子產生的原因,影子變化的長短人手,進而組織孩子用一天的時間去觀測太陽及陽光下物體的影子的變化。 第二部分:在發(fā)現了影子變化的規(guī)律的基礎上讓孩子們使用這個規(guī)律制作太陽鐘,這既是對原理的使用,也能夠讓孩子投身到實際的天文觀測中。 第三部分:晝夜交替現象曾引起很多人的注重,從古代的埃及人到中國的神話傳說,從托勒密到哥白尼都為此做出很多的探索。 第四部分:在夜晚,如果孩子們能夠堅持看月亮,并給月亮記下日記,就能發(fā)現月相的變化規(guī)律。而在白天組織學生觀察記錄太陽的影子;在夜晚組織學生看月亮、研究月相變化的規(guī)律,
2、這都不是短時間內能完成的,這需要經過一整天、一個月或者更長時間的連續(xù)觀察記錄,才能得出科學的結論。 第五部分:第五課是綜合地去研究因為晝夜現象而引起的一系列的生生物變化和反應。 第1課、太陽和影子教學目標:(一)過程與方法: 1、能夠通過辨認影子了解物體和影子的關系。2、能夠通過玩影子游戲感受陽光和影子的關系。 (二)知識與技能: 1、理解到影子的方向和長度隨時間變化而變化;2、知道這種變化是太陽(視)運動造成的。(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1、體驗到平常事物的變化中包含著科學的規(guī)律。2、有意識地注重身邊的科學。 教學準備:教師準備:標桿、粉筆 學生準備:卡紙、鉛筆等記錄材料 第一課時教學過程:
3、一、導入新課 1、 猜謎語:你走它也走,你停它也停,白天跟著你,晚上離開你。(影子) 2、 你知道影子和什么相關嗎?3、 今天我們來研究這些問題。(板書課題)4、 室外活動:在有陽光的地方放上標桿,畫上它的影子,進入教室。二、自主學習 1、 這是誰的影子? (1) 小組討論:你認為這是誰的影子? (2) 匯報。(3) 在活動記錄卡上畫出樹和電桿的影子。 2、 理解影子是怎么形成的(1) 小組交流:影子是怎么形成的? (2) 匯報。 (3) 小結:物體擋住光形成影子。3、 觀察陽光下物體影子的變化規(guī)律 (1) 室外活動:再次畫出標桿的影子。(2) 觀察:你發(fā)現影子變化有什么規(guī)律嗎?(3) 小組交
4、流。匯報。(4) 小結:陽光下,物體影子的長短和方向在發(fā)生變化。三、鞏固應用 1、 影子是怎么形成的。2、 影子的變化規(guī)律是什么。 3、 課后繼續(xù)研究影子,你還能發(fā)現什么? 第二課時教學過程:一、模擬太陽運動的實驗學生分組用手電筒和竹蔑模擬太陽的運動。二、組織討論,總結影子變化規(guī)律在組織學生討論教材提出的問題時,先讓學生展示自己的記錄,然后描出影子頂端的連線,用箭頭表示移動的方向。在此基礎上,通過模擬實驗,總結出影子變化的規(guī)律:西 東;長 短 長;太陽的規(guī)律東 西;低 高 低。第2課 太陽鐘教學目標: (一)過程與方法:1、設計、制作太陽鐘,并用它計時。2、嘗試做一個沙漏。(二)知識與技能:1
5、、知道太陽鐘的計時原理。 2、理解多種多樣的古代計時工具。(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1、意識到掌握和使用自然規(guī)律,能夠為人類和社會發(fā)展帶來好處 2、體會到科學技術是持續(xù)發(fā)展的。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相關日晷和其他計時工具的圖片或音像資料。學生準備:制作日晷模型的材料(學具袋中有備)、手表。 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 1、有經驗的老農會根據天上的太陽來判斷時間,這是怎么回事呢? 2、太陽的確能夠當作一個鐘來計算時間。今天我們來學習太陽鐘。(板書課題)二、學習新課1、理解太陽鐘及各種各樣的計時器 (1) 太陽鐘又叫日晷,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的。(2) 理解地平日晷、赤道日晷。 (3) 理解各種各
6、樣的古代計時器。 2、 看手掌日晷 (1) 到陽光下看手掌日晷,注意要面向正南方。(2) 學生室外活動,看手掌日晷,方法按照書上的樣子。3、 做太陽鐘(1) 你在不同時間里畫過物體的影子嗎?你發(fā)現了什么? (2) 我們來做在個太陽鐘。(3) 學生室外活動,畫不同時間里物體的影子,在每條影子旁標上時間。三、總結應用 1、 小結課文。 2、課后利用星期六時間,按照這種方法做一個整點時間的太陽鐘 第3課 晝夜的交替教學目標:(一)過程與方法:1、會做地球形成晝夜現象模擬實驗。2、收集資料了解人類對晝夜現象理解的歷程。(二)知識與技能:1、知道晝夜的成因。2、知道哥白尼和托勒密的主要觀點。(三)情感、
7、態(tài)度與價值觀:意識到科學是在持續(xù)發(fā)展的,人類對自然的理解也是在持續(xù)進步的。教學過程:一、教學手段實驗多媒體課件、動畫片斷、演示二、知識目標1、地球的自轉 地球自轉的中心 地球自轉的方向(包括從北極俯視) 地球自轉的周期 地球自轉產生的星空現象2、晝夜交替的成因 產生晝夜的原因 產生晝夜交替的原因 白天中日影的變化3、計時工具. 日的定義 古代計時工具. 現代計時工具4、中國古代著名天文學家(生平與杰出貢獻). 張衡 祖沖之 一行 郭守敬第4課、看月亮一、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1、模擬月相變化的實驗。2、連續(xù)一個月觀察月亮,給月亮記日記。3、觀察一天中的月亮移動,并且給月亮的移動作記錄。 知識與
8、技能:1、了解月相的變化規(guī)律。 2、知道月亮在天空的運行模式。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能夠堅持做長期觀察。 2、能夠克服恐懼感。3、能夠實事求是地觀察。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通過觀察記錄總結月相變化的規(guī)律。難點: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連續(xù)觀察1個月以上的月相變化。三、教學準備 : 學生準備:月相觀察記錄本,月相觀察紙若干張。 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 1、 前一個月我們用了一個月的時間觀察月球的,你的觀察怎樣? 2、 今天我們來學習整理下我們的觀察記錄。二、學習新課1、 畫出你記憶中月亮的形狀。 (1) 你看過月亮嗎?你還記得它是什么樣子的嗎? (2) 畫出你記憶中月亮的形狀。(3) 月球
9、明亮部分的形象叫月相。2、 觀察模擬的月相變化。(1) 裝實驗裝置,分小組實驗。 (2) 觀察模擬的月相變化。 (3) 小組交流、描述實驗現象。 3、 整理我們的觀察記錄 (1) 把我們的觀察記錄資料整理一下,你發(fā)現了什么? (2) 分享交流我們的記錄,比一比誰記的最好、最準確。(3) 小結:月相在不斷地發(fā)生變化,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也在發(fā)生變化,包括同一天中和一個月中月球的位置變化兩種情況。4、 閱讀:月球相對于太陽的位置變化,形成不同的月相。三、總結應用(1)小結課文。 第5課 晝夜對動植物的影響教學目標:過程與方法:1、能提出并識別晝夜對郁金香、合歡樹等的影響以及時差對人的影響,并設法這些
10、問題可能的答案和解決方法;2、能用圖表記錄晝夜交替對動植物的影響,如用圖表記錄蒲公英的變化;3、 能設計一些調查活動,回答和解決哪些動物適合晝間活動,哪些動物適合夜間活動;4、會描述生物每天在行為或特征方面的變化,如夜行性動物的行為、某種植物和花的變化。知識與技能1、知道有的動物適合晝間生活,如蜜蜂、蜻蜓等;2、知道有的動物適合夜間生活,如蝙蝠、貓頭鷹等;3、建立事物之間存在普遍的聯系的初步認識。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會到晝夜交替對生物的奇妙影響,并以一定的方式贊美,如美文等。教學準備:有關晝夜對動植物產生影響的圖片或影像資料,明暗對比明顯的紙盒。教學過程設計一、導入1、生活中有些現象很奇特
11、,比如:我們到了晚上想睡覺,早上沒人叫卻也會按時醒來,夜來香傍晚時花朵才會綻放,發(fā)出陣陣香氣,這一切都與什么有關呢?到底是什么在影響動物和植物的生活呢?2、學生發(fā)表各自意見。3、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研究晝夜對動植物的影響。二、探究晝夜對植物的影響。1、觀察郁金香、合歡樹、酢槳樹、牽?;?、夜來香等植物在一天中不同時段的圖片(媒體出示)。思考:這些植物在一天中在什么變化?是什么在影響著它們發(fā)生變化?2、學生討論并交流。3、從這些植物的變化中可以發(fā)現什么規(guī)律嗎?4、學生討論并交流。5、小結:每種植物的生活習性都是受著節(jié)律的支配,這種節(jié)律有時按24小時變化著,和鐘的周期一樣。這種影響植物的節(jié)律我們也稱作生
12、物鐘。6、正因為晝夜對植物的影響,有位科學家就利用不同植物開花時間的不同做了一個花鐘。(多媒體展示有關花鐘的詳細內容)7、我們能不能利用晝夜對植物的影響規(guī)律來改造植物,比如,讓郁金香在晚上也能開花。8、學生討論并交流。三、探究晝夜對動物的影響。1、既然晝夜對植物有影響,那么對動物也有影響嗎?能不能舉例說明。2、學生交流各自解釋。3、多媒體展示:獾、蜻蜓、壁虎、貓頭鷹、刺猬、狐貍,這些動物哪些在晝間活動?哪些在夜間活動?4、學生交流各自見解。5、我們可以通過什么途徑了解答案?6、學生討論、交流各自的研究方法。7、師生共同確定研究方法并進行調查訪問。8、交流調查訪問結果。四、探究蝸牛、螞蟻等動物哪
13、些是在白天活動,哪些是在夜間活動。1、蝸牛、螞蟻等動物哪些是在白天活動,哪些是在夜間活動。2、我們可以采用什么樣的方法進行研究?3、學生討論并交流研究方法。4、學生探究。5、 交流各自研究發(fā)現。作業(yè):選擇一種夜間活動的動物,查資料了解它為什么喜歡在夜間活動,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下來。第二單元 光與色彩本單元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部分:光的直線傳播現象。引領學生通過推測、實驗,了解光的直線傳播現象,并通過制作小孔成像盒、模擬并解釋小孔成像等探究活動,對光的直線傳播規(guī)律有更深切的認識。第二部分:光的反射現象。引領學生通過照鏡子、玩日光打靶游戲、制作潛望鏡等活動認識光的反射現象。 第三
14、部分:研究透鏡。通過研究比較凸透鏡和凹透鏡,進一步了解透鏡對光的折射現象。并知道把凸透鏡與凹透鏡組合在一起就是望遠鏡。 第四部分:日光的色散。引領學生通過光的分解、合成實驗知道光是有顏色的;通過在色光下觀察物體的實驗,認識光與色彩的關系;通過閱讀牛頓的故事意識到科學需要證據,堅持真理需要勇氣 1光的行進一、教學目標:過程與方法1、能夠根據常見的光傳播現象對光怎樣行進作出合理的假設;2、能夠想辦法證明自己的假設;3、能夠聯系生活實際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知識與技能1、知道發(fā)光的物體叫做光源,會區(qū)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2、知道光是沿著直線行進的;3、會制作簡易的小孔成像儀。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1、在研
15、究光怎樣行進的過程中體驗到科學探究的樂趣;2、體會到科學就在我們身邊;3、通過制作小孔成像儀,形成認真細致的科學態(tài)度。二、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認識光的直線傳播規(guī)律。難點:畫圖解釋小孔成像的原理。三、教學準備:常見光源的圖片。教學過程設計第一課時一、朗讀科學小詩,渲染學習氣氛1談話:同學們,讓我們先來朗讀黑板上的這首小詩: 是誰,為花兒披上斑斕的舞衣? 是誰,把山林點染得青蔥翠綠? 是誰,將七彩虹橋架上藍天? 是誰,讓我們的世界如此繽紛絢麗?2猜一猜:是誰,讓我們的世界如此繽紛絢麗?3談話:每當我們朗讀這些科學小詩的時候,大家就想接著寫下去,做一回小詩人。下面就讓我們接著寫下去,每小組選出你們
16、認為寫得最好的,一會兒全班交流。4小結:今天就讓我們進入色彩斑斕的光的世界吧! 二、認識光源1、教師出示各種光源的圖像資料。2、提問:這些畫面漂亮嗎?它們有什么共同的地方?3、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觀點。4、談話:我們把這些發(fā)光的物體叫做光源。5、提問:你還能說出哪些光源呢?6、判斷:月亮、鏡子是不是光源?7、討論:你們能按照一定的方法給這些光源分類嗎?8、學生交流:是怎么分類的?9、談話:我們也能把光源分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那么哪些是自然光源,哪些是人造光源呢?10、談話:對于光你有什么想研究的問題嗎?11、揭題:你知道,光是怎樣行進的嗎?三、探究光是怎樣行進的1談話:請大家根據自己的經驗猜測一下
17、,光可能是怎樣行進的。2學生交流,說自己猜測的理由。3教師出示各種光直線行進現象的圖像。4談話:這些光現象的圖像對你有什么啟發(fā)嗎?5談話:剛才大家對光是怎樣行進的進行了猜測,你的猜測對嗎?怎樣證明?6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觀點。7討論:如果要使手電筒的光穿過所有紙板中間的孔照到墻上,該怎么辦?8學生小組活動。9學生小組交流:你們是怎么做的?發(fā)現了什么?實驗說明了什么?10討論:假如光會轉彎,可能會出現哪些奇怪的現象?第二課時一、引導學生了解“小孔成像”1教師演示“小孔成像”實驗,在屏幕上投射出蠟燭火焰的倒像。2提問:你有什么發(fā)現?3學生回答。4談話:其實,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國古代的學者墨子就曾發(fā)現了這
18、個有趣的現象光線從窗戶上的小孔射進來,會在對面的墻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這個現象被稱為“小孔成像”。二、總結全課,學習制作小孔成像盒。1.談話:原來光線通過小孔還能成像,讓我們也來試一試做個小孔成像儀,好嗎?2教師介紹小孔成像儀的制作方法、步驟。(課本P16)3.學生制作小孔成像儀,并玩一玩,試一試怎樣在屏幕上呈現一個的清晰的像。4提問:你們在玩小孔成像盒的時候有什么發(fā)現?透過小孔所成的像上下顛倒,那么左右是不是也相反呢?5、學生交流本課的學習體會、感想。 本單元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部分:光的直線傳播現象。引領學生通過推測、實驗,了解光的直線傳播現象,并通過制作小孔成像盒、模擬并
19、解釋小孔成像等探究活動,對光的直線傳播規(guī)律有更深切的認識。第二部分:光的反射現象。引領學生通過照鏡子、玩日光打靶游戲、制作潛望鏡等活動認識光的反射現象。 第三部分:研究透鏡。通過研究比較凸透鏡和凹透鏡,進一步了解透鏡對光的折射現象。并知道把凸透鏡與凹透鏡組合在一起就是望遠鏡。 第四部分:日光的色散。引領學生通過光的分解、合成實驗知道光是有顏色的;通過在色光下觀察物體的實驗,認識光與色彩的關系;通過閱讀牛頓的故事意識到科學需要證據,堅持真理需要勇氣 1光的行進一、教學目標:過程與方法1、能夠根據常見的光傳播現象對光怎樣行進作出合理的假設;2、能夠想辦法證明自己的假設;3、能夠聯系生活實際發(fā)現問題
20、、解決問題。知識與技能1、知道發(fā)光的物體叫做光源,會區(qū)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2、知道光是沿著直線行進的;3、會制作簡易的小孔成像儀。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1、在研究光怎樣行進的過程中體驗到科學探究的樂趣;2、體會到科學就在我們身邊;3、通過制作小孔成像儀,形成認真細致的科學態(tài)度。二、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認識光的直線傳播規(guī)律。難點:畫圖解釋小孔成像的原理。三、教學準備:常見光源的圖片。教學過程設計第一課時一、朗讀科學小詩,渲染學習氣氛1談話:同學們,讓我們先來朗讀黑板上的這首小詩: 是誰,為花兒披上斑斕的舞衣? 是誰,把山林點染得青蔥翠綠? 是誰,將七彩虹橋架上藍天? 是誰,讓我們的世界如此繽紛絢
21、麗?2猜一猜:是誰,讓我們的世界如此繽紛絢麗?3談話:每當我們朗讀這些科學小詩的時候,大家就想接著寫下去,做一回小詩人。下面就讓我們接著寫下去,每小組選出你們認為寫得最好的,一會兒全班交流。4小結:今天就讓我們進入色彩斑斕的光的世界吧!二、認識光源1、教師出示各種光源的圖像資料。2、提問:這些畫面漂亮嗎?它們有什么共同的地方?3、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觀點。4、談話:我們把這些發(fā)光的物體叫做光源。5、提問:你還能說出哪些光源呢?6、判斷:月亮、鏡子是不是光源?7、討論:你們能按照一定的方法給這些光源分類嗎?8、學生交流:是怎么分類的?9、談話:我們也能把光源分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那么哪些是自然光源,
22、哪些是人造光源呢?10、談話:對于光你有什么想研究的問題嗎?11、揭題:你知道,光是怎樣行進的嗎?三、探究光是怎樣行進的1談話:請大家根據自己的經驗猜測一下,光可能是怎樣行進的。2學生交流,說自己猜測的理由。3教師出示各種光直線行進現象的圖像。4談話:這些光現象的圖像對你有什么啟發(fā)嗎?5談話:剛才大家對光是怎樣行進的進行了猜測,你的猜測對嗎?怎樣證明?6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觀點。7討論:如果要使手電筒的光穿過所有紙板中間的孔照到墻上,該怎么辦?8學生小組活動。9學生小組交流:你們是怎么做的?發(fā)現了什么?實驗說明了什么?10討論:假如光會轉彎,可能會出現哪些奇怪的現象?第二課時一、引導學生了解“小孔成
23、像”1教師演示“小孔成像”實驗,在屏幕上投射出蠟燭火焰的倒像。2提問:你有什么發(fā)現?3學生回答。4談話:其實,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國古代的學者墨子就曾發(fā)現了這個有趣的現象光線從窗戶上的小孔射進來,會在對面的墻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這個現象被稱為“小孔成像”。二、總結全課,學習制作小孔成像盒。1.談話:原來光線通過小孔還能成像,讓我們也來試一試做個小孔成像儀,好嗎?2教師介紹小孔成像儀的制作方法、步驟。(課本P16)3.學生制作小孔成像儀,并玩一玩,試一試怎樣在屏幕上呈現一個的清晰的像。4提問:你們在玩小孔成像盒的時候有什么發(fā)現?透過小孔所成的像上下顛倒,那么左右是不是也相反呢?5、學生交流本課的
24、學習體會、感想2照鏡子一、教學目標:過程與方法1、能從照鏡子的游戲中知道鏡子的作用;2、能用自己最擅長的方式表達自己的研究過程和發(fā)現,并進行交流;3、能聯系生活說說能照出影像的物體有什么共同特征;4、能在游戲中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5、能描述探究過程中觀察到的現象。知識與技能1、了解鏡子可以改變光的傳播路線;2、認識各種各樣的鏡子并了解鏡子的用途;3、能動手制作簡易的萬花筒或潛望鏡。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1、愿意合作與交流,分享合作游戲的快樂;體會探究的樂趣;2、意識到生活中處處有科學和科學知識給人類與社會發(fā)展帶來的好處,樂于用學到的科學知識改善生活,提高生活的質量。二、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認識光
25、的反射現象。難點:制作潛望鏡或萬花筒三、教學準備:平面鏡、潛望鏡。教學過程設計:第一課時一、導入新課提問(出示鏡子):這是什么?你用它做過游戲嗎?怎么做的?二、師生共同游戲,了解鏡子的作用1、談話:我們一起再來玩照鏡子的游戲,好嗎?2、游戲一:(玩一面鏡子)照鏡子。3、提問:通過照鏡子,你在鏡子中還看到了什么?仔細看一看,比一比,誰的發(fā)現多?4、游戲二:(玩兩面鏡子)改變兩面鏡子的角度,觀察鏡中物體的變化。5、談話:說說有什么新發(fā)現。6、游戲三:(玩多面鏡子)日光接力打靶游戲。(注意:選幾組學生上去,一位學生站在陽光下,另一位站在陰影里,讓學生想辦法怎樣使陰影里的同學也有陽光射到桌肚里,比一比
26、哪一組最快想出辦法,最后全班分組玩這個游戲。)三、動手制作萬花筒和潛望鏡1、教師出示萬花筒和潛望鏡,問學生想不想制作。2、教師介紹制作萬花筒和潛望鏡的方法和步驟。3、學生選擇一種最想做的進行制作,并玩一玩。4、小組活動:用語言或圖畫解釋用潛望鏡看到物體的原理。第二課時一、導入新課1、談話:上堂課我們玩了照鏡子的游戲,生活中你還見過比較特別的鏡子嗎?2、學生思考并回答問題。二、玩凹面鏡和凸面鏡1、教師講述:鏡面彎曲,就是凹面鏡或者凸面鏡。2、小組活動:玩凹面鏡和凸面鏡,你們有什么發(fā)現?并把你們的發(fā)現記在記錄紙上。玩凹面鏡和凸面鏡記錄表玩凹面鏡 玩凸面鏡我們發(fā)現了: 我們發(fā)現了:3、學生匯報研究結
27、果。4、談話:生活中哪些地方看到過這樣的鏡子?哪些地方用到了這樣的鏡子?三、找出身邊能照出影像的物體1、提問:生活中除了鏡子外還有哪些物體能照出物體的影像?它們有什么相同的特點呢?2、教師出示一些能照出影像的物體的圖像。四、本課小結(略)3研究透鏡一、教學目標:過程與方法1、學會做凸透鏡成像的實驗;2、嘗試制作望遠鏡。知識與技能1、了解凸透鏡和凹透鏡可以改變光的傳播路線;2、了解凸透鏡的應用;3、初步了解望遠鏡的構造。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1、體驗到人類對光學規(guī)律的認識與利用會為我們帶來許多方便;2、樂于用所學的知識改善生活;3、意識到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會給人類和社會發(fā)展帶來好處。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28、重點:認識光的折射現象。難點:制作簡易望遠鏡。三、教學準備:放大鏡、老花眼鏡、一套透鏡教學過程設計一、玩水游戲,激趣導入1談話:同學們,喜歡玩水嗎?我們來玩幾種新的關于水的游戲,好嗎?2講解玩水游戲方法(實物投影):用滴管滴一滴水在畫報紙的一個字上,透過水滴看字有什么變化?透過盛水的玻璃杯看畫報紙上的字有什么變化?把裝水的玻璃透明碟放在有字的畫報紙上,觀察紙上的字有什么變化?3學生進行玩水游戲。4學生交流在游戲過程中的發(fā)現及問題。5提問:在生活中,你還見過類似的現象嗎?二、親密接觸,認識凸透鏡1談話:大家都見過放大鏡嗎?你知道它是什么樣的嗎?2學生描述自己所知道的放大鏡。3學生觀察各種凸透鏡片
29、:用看、摸等多種方法。4學生匯報觀察結果。5認識凸透鏡:這樣中間厚、邊緣薄的透明鏡片叫放大鏡。三、親手實踐,認識凸透鏡的作用1提問:你們知道凸透鏡有什么作用嗎?2學生討論、匯報。3學生分組實驗:凸透鏡成像實驗。4學生匯報交流實驗結果:凸透鏡既可形成放大的像,又可形成縮小的像。5提問:現在,你知道凸透鏡有哪些作用?6討論:凸透鏡為什么會有這樣神奇的作用呢?7小結:光線射入凸透鏡時,方向發(fā)生了偏折。四、聯系生活,認識凸透鏡的用途1談話:小小凸透鏡真神奇,那在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到它呢?2學生討論交流。3出示圖象資料:凸透鏡的應用。4出示照相機實物,重點介紹凸透鏡成像作用在照相機中的應用。五、制作望
30、遠鏡,拓展延伸1談話:剛才,我們觀察研究了凸透鏡,認識了它的外形特點和作用,那大家再來看看這個透鏡(出示凹透鏡),比較一下,它與凸透鏡有什么不同?你能給它起個名字嗎?2學生觀察、比較。3學生匯報、起名。4學生活動:透鏡組合看事物。5匯報、交流活動結果。6結合望遠鏡實物,小組討論、制作一架望遠鏡。4七色光一、 教學目標:過程與方法1、學會做日光的色散與合成實驗;2、嘗試做在單色光下觀察物體顏色的實驗;3、能夠對所觀察的現象作出合理的解釋。知識與技能:1、知道光是有顏色的,了解陽光的色散現象;2、初步了解光與色彩的關系。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受光學世界的無限奧妙,欣賞大自然的繽紛色彩。二、教學重點
31、與難點:重點:日光由七種單色光構成。難點:解釋為什么透過不同顏色的玻璃紙,看到的圖案顏色是不同的。教學過程設計一、制造彩虹,激趣導入1出示圖像資料:夏天雷雨過后,天空出現了一條七色的彩虹。2談話:請學生談談彩虹是怎樣形成的?它有哪幾種顏色組成?3討論:你們想不想自己制造彩虹?4帶領孩子們制造彩虹。二、分解陽光,研究色散的原理1討論:我們還可以怎樣制造彩虹?(學生小組討論后交流)2講述關于牛頓發(fā)現七色光的故事。3組內交換意見并動手實驗: 利用三棱鏡利用平面鏡和水利用光盤4提問:剛才研究的時候有沒有碰到什么要注意的問題呀?如果有的可以提出來大家一起交流。三、混合色光,研究逆色散原理1出示圖像資料:
32、牛頓把七色光合成白光2討論:怎樣證明日光是由七色光組成的?3游戲:玩七色陀螺4解釋現象。5提問:那我們能不能想出更多的方法來證明日光是由七色光組成的?四、初步了解光與色彩的關系(一)色彩的形成(出示錄像資料:繽紛絢麗的自然界)1談話:自然界中繽紛絢麗的色彩又是怎樣形成的?2學生組內討論并請他們上來交流。3教師演示:為什么該物體呈現紅色?把紅、橙、黃、綠、藍、靛、紫、黑、白這幾種顏色的紙分別放在七色光下,孩子們將看到當七色光投到紅紙上,光譜中只剩下了紅光,而其他色光不見了。4學生實驗:綠色物體、黑色物體和白色物體。5學生交流心得體會。(二)“透過彩色玻璃紙看物體”游戲1玩“透過彩色玻璃紙看物體”游戲。2玩戴各色太陽鏡游戲。3學生解釋原理。五、課內總結,課外延伸1教師出示事先準備好的末端分別貼有紅、綠、藍三色玻璃紙的長紙筒。2教師演示:實驗時先混合其中兩種色光,然后再把三種色光混合起來。3講述:紅、綠、藍就是光的三原色。4課后延伸:繼續(xù)探究光的三原色和色彩的三原色是不是一回事。
-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