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 第2單元 古代中國的科技與文化 課時分層作業(yè)7 魅力獨特的書畫 北師大版必修3》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中歷史 第2單元 古代中國的科技與文化 課時分層作業(yè)7 魅力獨特的書畫 北師大版必修3(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課時分層作業(yè)(七) 魅力獨特的書畫
(建議用時:30分鐘)
[學業(yè)達標練]
1.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曾親臨泰山封禪,并命丞相李斯刻石以紀功。如果讓你從書法的角度來評價李斯所刻的銘文,你認為下列哪一說法最準確( )
A.圓潤纖細,布局均勻,畫如鐵石,字若飛動
B.起筆、運筆、轉折、收筆,都能曲盡其妙
C.注重規(guī)范法度,端莊渾厚,雍容大度
D.追求個性而忽略法度,有意無法
A [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把小篆作為全國統(tǒng)一的標準文字。泰山封禪的銘文應為小篆,A項正確;B項體現(xiàn)出書法的意境,為晉人書法的特點,B項錯誤;C項是楷書的特點,D項為草書的特點,均錯誤。]
2.下圖為三國曹魏《
2、三體石經(jīng)》的殘片,經(jīng)文中的每個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種字體刻寫。這三種字體反映了( )
A.當時統(tǒng)一文字的努力
B.漢字演變的歷史過程
C.當時字體流行的實際狀況
D.漢字尚未形成完整的體系
B [題干中的時間是曹魏時期,內容是《三體石經(jīng)》,它由先秦古文、小篆、隸書三體書寫。三體皆工整精能,絲絲入扣,書法清新挺秀,成為習作者之范本,于此亦可見漢字書法嬗遞演變的痕跡,故選B項;A項說法錯誤,秦始皇時統(tǒng)一了文字,故排除;小篆流行于秦朝,隸書流行于漢朝,排除C項;商朝時,漢字已形成完整的體系,D項與史實不符,排除。]
3.“對文錢”為宋太宗首創(chuàng),是指同一年號錢,大小、重量、形制和
3、幣文內容完全相同,但幣文的書法則不同。下圖為宋太宗手書“淳化元寶”真行草三枚。這三種字體反映了( )
【導學號:14322106】
A.當時政府對書法書寫的重視
B.漢字尚未形成完整的體系
C.當時社會流行字體的多元化
D.漢字應用已深入社會各領域
C [材料反映的是宋太宗個人行為,不能反映出政府對書法書寫的重視,故A項錯誤;中國漢字源遠流長,甲骨文標志著漢字的成熟,故B項錯誤;從宋太宗手書三種字體,可知當時字體多樣性,故C項正確;材料中不能體現(xiàn)漢字深入社會各領域,故D項錯誤。]
4.有學者認為:“宋元以后,中華文明開始呈現(xiàn)出復雜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經(jīng)濟發(fā)展所帶來的文化世俗
4、化傾向;二是理學和文化專制強化以后表現(xiàn)出的高雅文化傾向。”他最可能選擇的依據(jù)分別是( )
【導學號:14322107】
A.風俗畫和文人畫 B.話本和小說
C.漢賦和唐詩 D.元曲和儺戲
A [風俗畫反映的是市民生活,是商品經(jīng)濟發(fā)展所帶來的文化世俗化,文人畫則是很高雅的文化,A項符合題意;話本和小說只能體現(xiàn)出文化世俗化傾向,B項不符合題意;漢賦和唐詩是宋元以前而非宋元以后,C項不符合題意;元曲和儺戲只能體現(xiàn)出文化世俗化傾向,D項不符合題意。]
5.古代文人畫,又稱“士大夫畫”,作為一種藝術形式或文化現(xiàn)象,在中國繪畫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文人畫( )
A.在理學影響下興
5、起
B.反映了市民階層的文化需求
C.強調個性、追求寫實
D.將詩、書、畫、印融為一體
D [唐朝時詩人王維以詩入畫,被后世奉為文人畫的鼻祖,理學還未興起,故A項錯誤;文人畫反映了士大夫階層的文化需求,故B項錯誤;文人畫強調個性,追求的是抒情寫意,故C項錯誤;文人畫融文學、書法、繪畫、篆刻等多種藝術為一體,集中體現(xiàn)出畫家多方面的文化素養(yǎng),故D項正確。]
6.有人稱: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風雅”的貴族文化之外,一種新文化形態(tài)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業(yè)生活、人頭攢動的瓦舍勾欄中的市民文化。下列不屬于“市民文化”形態(tài)的有( )
【導學號:14322108】
①《清明上河圖》?、诔?/p>
6、朱理學
③元曲 ④小說?、轁h賦
A.①⑤ B.②③
C.③⑤ D.②⑤
D [程朱理學是官方的哲學,漢賦大氣、華麗,二者均不是“市民文化”,而①③④均屬于“市民文化”形態(tài),D項符合題意;選項A錯在含①,不符合題意,排除;選項B錯在含③,不符合題意,排除;選項C錯在含③,不符合題意,排除。]
7.王國維說過:“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之文學,而后世莫能繼焉者也。獨元人之曲,為時既近,托體稍卑,故兩朝史志與《四庫》集部,均不著于錄;后世儒碩,皆鄙棄不復道?!边@反映了( )
A.元代文學不為后世所重視
B.厚古薄今的觀念影響深刻
C.士大夫對市
7、民文化的排斥
D.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學形式
C [“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均屬于市民文化,“世儒碩,皆鄙棄不復道”是強調士大夫對這些市民文化是排斥的,C項符合題意;A項說法錯誤;從材料的具體內容來看材料不涉及厚古薄今的觀念,選項B不符合題意,排除;選項D在材料中無從體現(xiàn),不符合題意,排除。]
8.明清時期,以“風流文采磨不盡,水墨自與詩爭妍”為特征的文人畫興盛。對此類作品的認識正確的是( )
A.《清明上河圖》是其佳作
B.適應了市民階層的需要
C.畫風題材生活化、寫實化
D.多種藝術形式完美結合
D [《清明上河圖》是風俗畫的代表,A項錯誤。文人畫主要體現(xiàn)知識分子的需求,無
8、法適應市民階層的需要,B項錯誤;文人畫大都是寫意畫,強調作者思想感情的表達,不注重生活和寫實,C項錯誤;文人畫是一種綜合型藝術,集文學、書法、繪畫及篆刻藝術為一體,是畫家多方面文化素養(yǎng)的集中體現(xiàn),D項正確。]
[沖A挑戰(zhàn)練]
9.下圖是西周與戰(zhàn)國兩個時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寫法,反映出字形發(fā)生了變化,促成這一變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文字的頻繁使用 B.書寫材料的不同
C.各國變法的實施 D.“書同文”的推行
A [A項正確:文字的發(fā)展演變受到社會發(fā)展的影響。春秋戰(zhàn)國處于社會大變革時期,漢字的使用更為廣泛和頻繁。為了書寫方便,人們對文字的豐富、發(fā)展做了有益的嘗試,使文字由繁到簡
9、。
B項錯誤:西周時期的文字書寫載體以龜甲、獸骨以及青銅器為主,竹片也有少量使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竹簡開始大規(guī)模使用。雖然書寫材料不同,但這不是造成文字筆畫發(fā)生由繁到簡變化的主要因素。
C項錯誤:字形的變化是為了書寫方便,戰(zhàn)國時期各國變法的主要目的是實現(xiàn)富國強兵,故戰(zhàn)國時期的變法與字形的變化沒有直接聯(lián)系。
D項錯誤:“書同文”是在秦統(tǒng)一全國后推行的,與題干中的時間不符。]
10.唐太宗對南朝后期競相模仿蕭子云書法的風氣表示不屑,認為其“僅得成書,無丈夫之氣”,只有王羲之的書法才“盡善盡美”,于是連西州(今吐魯番)幼童習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書帖。王羲之在中國書法史上地位的確立,是因為( )
10、
【導學號:14322109】
A.皇帝好惡決定社會對藝術的評判
B.王羲之的藝術成就不可超越
C.藝術水平與時代選擇的共同作用
D.朝代更替影響藝術評判標準
C [解答本題的關鍵在于準確把握文學藝術與社會環(huán)境的關系?;实酆脨汉统娑际怯绊懮鐣λ囆g評判的因素,但不是主要因素,故排除A、D兩項;王羲之的藝術成就不可超越說法過于絕對,故排除B項;王羲之在中國書法史上地位的確立,既與王羲之的藝術成就有關,也與社會環(huán)境和時代選擇分不開,故C項符合題意。]
1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導學號:14322110】
材料一 王羲之書字勢雄逸,如龍?zhí)扉T,虎臥鳳闕,故歷代寶之
11、,永以為訓。
材料二 風格是書法藝術的靈魂。有無個人風格,是書法技術與藝術的分水嶺。書法技術目的在于制造出“書法產(chǎn)品”,合乎標準,達到最有效的使用目的。而書法藝術是書法家所洞察到的事物美的本質和獨特的表達方式。不同的書法家有不同的風格,不同的時代也有不同的風格,甚至同一書法家不同時代也表現(xiàn)出不同風格。
(1)根據(jù)材料一及所學知識,分析王羲之的書法有何藝術特點。
(2)根據(jù)材料二,舉例說明“風格是書法藝術的靈魂”。(至少兩例)
[解析] 第(1)問根據(jù)材料一對王羲之書法特點的描寫,進行歸納概括。第(2)問依據(jù)材料二的信息,根據(jù)題目要求舉例說明即可。
[答案] (1)行書工整清晰,飛灑活
12、潑;草書變化豐富,奔放躍動。
(2)顏真卿的楷書端莊渾厚、筆勢開張、雍容大度;柳公權的楷書遒勁森嚴,人稱“顏筋柳骨”。(任意兩例均可,但要求都屬于同一書體)
12.文學藝術是反映現(xiàn)實生活的一面鏡子。觀察下列圖片,回答問題。
圖一 顏真卿書法 圖二 張旭《古詩四帖》
圖三 明清時期深受人們喜愛的通俗小說《三言二拍》和《水滸傳》
(1)圖一、圖二兩位書法家的作品各有何特點?它們共同反映的時代特征是什么?
(2)根據(jù)圖三,說明明清時期我國文學的主流形式。簡要說明出現(xiàn)的原因。
[解析] 第(1)問明確圖一、圖二分別是顏真卿的楷書、張旭的草書,根據(jù)所學知識歸納其特點和時代特征。第(2)問說明明清時期我國文學的主流形式是小說,其出現(xiàn)原因在于商品經(jīng)濟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發(fā)展,市民階層壯大,要求文學作品進一步平民化。
[答案] (1)圖一:注重規(guī)范法度;圖二:狂放不羈。時代特征:國家統(tǒng)一和繁盛。
(2)主流形式:小說。原因:商品經(jīng)濟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發(fā)展,市民階層壯大,要求文學作品進一步平民化。
我國經(jīng)濟發(fā)展進入新常態(tài),需要轉變經(jīng)濟發(fā)展方式,改變粗放式增長模式,不斷優(yōu)化經(jīng)濟結構,實現(xiàn)經(jīng)濟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進區(qū)域協(xié)調發(fā)展,推進新型城鎮(zhèn)化,推動城鄉(xiāng)發(fā)展一體化因:我國經(jīng)濟發(fā)展還面臨區(qū)域發(fā)展不平衡、城鎮(zhèn)化水平不高、城鄉(xiāng)發(fā)展不平衡不協(xié)調等現(xiàn)實挑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