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上冊 第5單元 第20課《傷仲永》課件 語文版.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七年級語文上冊 第5單元 第20課《傷仲永》課件 語文版.ppt(2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王安石 品味文中精當的語言。 理解作者闡述的觀點。 學習本文詳略得當的寫 法。 王安石:字介甫,號 半山,世稱王荊公 ,江西 臨川人,北宋政治家、 文學家。是唐宋八大散 文家之一。 本文選自 臨川先生 文集 。 隨筆 即隨手筆錄,不 拘一格。是散文的一種。 古代隨筆常借一件事來 抒發(fā)作者的情感或闡述 某種觀點。短小活潑, 意境雋永。 題解 本文用 “ 傷 ” 字點出作者的 寫作意圖。 “ 傷 ” 是 為 感 到 哀傷,痛惜 的意思。 仲永何許人也? 民 世隸耕 “世隸耕”:三字交代了方仲 永的身份、家庭環(huán)境,既襯托 了非凡天資,又暗示了造
2、成他 命運的家庭背景。 讀準下列字的字音: 隸 扳 環(huán)謁 邑 稱 泯然 l pn y y chn mn 金溪 民 /方仲永,世 隸 耕。仲永 /生 五 年,未 嘗 /識書具,忽 啼 求之。父 異焉 , 借旁近 /與之,即 /書 詩四句,并 /自 為 其 名。其詩 /以 養(yǎng) 父母、收族為 意 ,傳 一 鄉(xiāng) 秀才 /觀之。 自是 /指物作詩立 就 ,其 文理 /皆有 /可觀者。邑人 奇 之, 稍稍 /賓客 其 父, 或 以錢幣 /乞之。父 利 其 然 也, 日扳 / 仲永 /環(huán)謁 于 邑人 ,不使學。 余聞之也 /久。明道中, 從 先人 /還家, 于舅家 /見之,十二三矣
3、。令作詩,不能 / 稱 前時之 聞 。又七年,還 /自揚州,復到 舅家 /問焉。曰: 泯然 眾人矣。 補充課文注釋 1、 “ 世 隸 耕 ” 2、 “ 未 嘗 識書具 ” 3、 “ 父異 焉 ” 4、 “ 即 書 詩四句 ” 屬于。 曾經。 語氣代詞,代這件事。 動詞,寫。 5、 “ 并 自 為其 名 ” 6、 “ 自是 指物作詩立 就 ” 7、 “ 稍稍 賓客 其父 ” 動詞,題上 。 自己 從 這 完成 名詞用作動詞,意思是 以賓客之禮相待。 8、 “ 或 以錢幣乞丐 ” 9、 “ 父 利 其 然 也 ” 10、 “ 從 先人還家 ”
4、 11、 “ 還 自揚州 ” : 有的人。 這樣 從揚州回家。 跟從。 以 為利 (一)理解幾個用法特殊的詞 1、 “ 即 書 詩四句 ” 名詞活用為動詞,寫。 2、 “ 日 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 人 ” 名詞活用為狀語,每天。 3、 “ 邑人 奇 之 ” 形容詞活用為動詞,對 感 到驚奇。 4、 “ 稍稍 賓客 其父 ” 名詞活用為動詞,把 當賓 客招待。 5、 “ 父 利 其然也 ” 名詞活用為動詞,認為有利。 譯文 方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種田為業(yè)。仲永 長到五歲,不曾認識筆、墨、紙、硯,(有一 天)忽然放聲哭著要這些東西。父親對此感到 驚異,
5、從鄰近人家借來給他,(仲永)當即寫 了四句詩,并且題上自己的名字。這首詩以贍 養(yǎng)父母、團結同宗族的人為內容,傳送給全鄉(xiāng) 的秀才觀賞。從此,指定物品讓他作詩,(他 能)立即寫好,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 地方。同縣的人對他感到驚奇,漸漸地請他的 父親去做客,有的人還花錢求仲永題詩。他的 父親認為這樣有利可圖,每天牽著仲永四處拜 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 我聽到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間,我 隨先父回到家鄉(xiāng),在舅舅家里見到他, (他已經)十二三歲了。讓(他)作詩, (寫出來的詩已經)不能與從前的名聲 相稱。又過了七年,(我)從揚州回來, 再次到舅舅家,問起方仲永的情況,回 答說:
6、“(他已經)才能完全消失,成 為普通人了?!? 為何要傷仲永 ? 一傷 仲永 5歲到 20歲從一位神童淪 為平庸百姓的遭遇 ,流露出 惋惜 之 情。 童年時 才思敏捷 忽啼 即書 自為其名 立就 正面描寫 父異 秀才觀 邑人奇 賓客其父 乞之 側面描寫 少年時 才思衰退 不能稱前時之聞 青年時 平庸無奇 泯然眾人 原因一:不學 原因二:“父利其然 不使學” 分析“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huán) 謁邑人,不使學”一句。 本句用極其凝煉的筆墨,揭示了仲 永才能衰竭,天資盡喪的原因。 “利” :表現了其父貪求錢財、鼠目寸光的性 格特
7、點。 “環(huán)謁” :概括了其父求財的可鄙行為。 “不使學” :暗示了仲永“泯然眾人”的必然結 果。 王子曰: 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賢于材人遠矣。卒 之為眾人,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 受之人,且為眾人;今夫不受之 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 眾人而已耶? 王先生說:仲永的通曉、領悟能力是天 賦的。他的天資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 多。他最終成為一個平凡的人,是因為 他沒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像他那樣天生 聰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沒有受到后天 的教育,尚且要成為平凡的人;那么, 現在那些不是天生聰明,本來就平凡的 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
8、,想成為一個 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夠吧 ? 這一段中, “ 受于天 ” 指什么? “ 受于人 ” 又指什么? “受于天” 是指人的先天條件好,即有天賦。 “受于人” 是指人的后天學習和所受到的教 育。 二傷 仲永具有“受之天”的天賦, 而遭遇“受于人者不至”的 哀傷 之 情。 感慨他沒有遇上有利于他成長 的環(huán)境。 對“其父”和“邑人”的 描寫就是作者對泯滅人才的環(huán)境的 批評。 這三個階段的敘述,有見有聞, 有詳有略,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1、寫仲永少時天資聰明,是以“ 聞 ”的形 式。 3、寫仲永最終淪為平庸,又是以“ 聞 ”的形式。 見聞結合,使敘事顯得真實可信。 1、課文
9、 詳 寫第一階段。鋪陳仲永才能初露的 情形,暗示其前途無量,而其父貪利導致 他才能衰退。 2、后兩個階段 略 寫,幾筆點出其淪為平庸的 原因,引人深思。 2、寫仲永十二三歲才思“不能稱前時之聞”, 是以“ 見 ”的形式。 這樣詳略處理,有力地突出了“傷”這一 主題。 我們可以從仲永身上吸取哪些教訓? 人的智力發(fā)展存在著某些差異, 但這不是起決定作用的因素,起決定 作用的因素是后天的教育和學習。青 少年應正確認識自己:天資好的,加 上勤奮學習,可能成為棟梁之材;反 之,即使天資再好,如不學習,同樣 會碌碌無為。另一方面,即使天資差 的人,如勤奮學習,也可以成為有用 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