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化學 第一單元第三節(jié)怎樣學習和研究化學名師導航 滬教版(通用)》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九年級化學 第一單元第三節(jié)怎樣學習和研究化學名師導航 滬教版(通用)(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第三節(jié) 怎樣學習和研究化學
名師導航
知識梳理
一、學習化學需要進行化學實驗
1.化學是一門以________為基礎的科學。學習化學的一個重要途徑是實驗,通過實驗以及對________的觀察、記錄和分析等,可以驗證________,________學習的方法并獲得化學知識。
在進行化學實驗時,我們要關注以下幾個方面的內(nèi)容:
答案:實驗 實驗現(xiàn)象 化學原理 科學分析
(1)關注物質________的,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理性質以及________等等。
答案:性質 顏色
2、 狀態(tài) 氣味 硬度 密度 熔點 沸點 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xiàn)出的化學性質
(2)關注物質的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等等。
答案:變化 物理變化 化學變化
(3)關注物質的________,而不是孤立地關注物質的某一種性質或變化。
答案:變化過程及其現(xiàn)象
2.“銅綠”中加入少量________,銅綠不斷________并有________,生成________溶液;另取一點銅綠在酒精燈上加熱,銅綠由________色變成________色,試管壁上有________色液體生成,產(chǎn)生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產(chǎn)生白色沉淀。
答案:稀鹽酸 溶解 氣泡放出 藍 綠
3、黑 無
二、學習化學需要進行科學探究
1.提出問題 →________→ 收集證據(jù)(實驗方案設計)→________ →________ →交流評價 → 進行反思。
答案:作出假設 驗證假設方案 證實假設
2.鎂是________色________,在空氣中可以________,在食醋中________(填現(xiàn)象),照明彈中含有________,利用鎂粉________性質。
答案:銀白 固體 與氧氣反應生成氧化膜 溶解 鎂粉 燃燒放出耀眼白光
三、學習化學要使用化學符號
利用化學符號,包括元素符號、分子式(化學式)和化學方程式等,能夠更為直觀便捷地表示物質的組成和變
4、化過程,且便于國際交流。
疑難突破
1.如何進行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
剖析:觀察實驗現(xiàn)象主要是指用眼睛看、鼻子聞、耳朵聽、手觸摸等方式得到實驗的現(xiàn)象。記憶實驗現(xiàn)象是不容易的,但若能找到實驗現(xiàn)象存在的規(guī)律,則可變難為易。我們可以根據(jù)反應條件的不同將化學實驗大致分為三種類型:第一種是物質燃燒實驗;第二種是加熱固體物質實驗;第三種是在溶液中進行的化學實驗。
2.如何取用藥品?
剖析:藥品的取用方法:
①固體藥品的取用:
a.塊狀:裝入試管時應做到“一橫二放三滑”。密度大的金屬顆粒,容易打破玻璃容器的底部。取用時應該特別注意。
b.粉末:取用時應注意“一斜二送三直
5、立”。
②液體藥品的取用:
液體藥品的讀數(shù),讀數(shù)時視線一定要與凹液面的最低點相平。仰視或俯視都不能準確讀數(shù),造成誤差。
標簽向著手心,以免流出的藥液腐蝕標簽;瓶塞要倒放到桌面上,防止受到污染而污染藥品。
問題探究
問題:試設計實驗探究蠟燭的組成成分及其燃燒產(chǎn)物。
探究:(1)蠟燭是由石蠟和棉線燭芯組成的,普通蠟燭的外觀為圓柱形固體,乳白色,手感滑膩。從蠟燭上切下一塊石蠟,把它放在水中,可以觀察到漂浮在水中,這說明石蠟密度比水小。本題考查蠟燭的結構、組成成分。
(2)蠟燭燃燒時,用一干冷的燒杯罩在火焰上方,發(fā)現(xiàn)燒杯內(nèi)壁有水珠生成,片刻后取下燒
6、杯,迅速向燒杯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蕩,發(fā)現(xiàn)澄清石灰水變渾濁,這說明蠟燭燃燒后生成了二氧化碳。
典題精講
例1::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
圖1-2
思路解析
本題結合基本實驗操作示意圖,考查對基本實驗操作的掌握。絕對禁止用酒精燈去引燃另一盞酒精燈;托盤天平的感量為0.1 g,無法準確稱量至0.05 g;液體體積不要超過試管容積的1/3,試管夾應夾在試管口1/3處,試管要傾斜與桌面成45°角,管口不準對著有人的地方,要先預熱再集中加熱;量取9.5毫升的藥品,不能使用100毫升量筒,因為會產(chǎn)生太大誤差。
答案:C
例2:現(xiàn)有下列一些數(shù)據(jù),將正確
7、的序號填入下列空格中。
A.45° B.90° C.2/3 D.1/3 E.0.1 g F.0.01 g
(1)在初中化學實驗中所用的托盤天平一般準確到_________。
(2)向酒精燈里添加酒精,不可超過酒精燈容積的_________。
(3)給試管里的液體加熱時,應使用試管夾,試管夾應在距試管口大約________,試管里液體體積不超過試管容積_________的,試管要與桌面成________的角,試管口不要對著自己或旁人。
思路解析
化學實驗基本操作的一些數(shù)據(jù)易記混,所以要注意:一是大容積(如酒精燈、燒杯、燒瓶等)盛液體一般不超過容積
8、的2/3,小容積(如試管)盛放液體一般不超過容積的1/3;二是使用鐵夾、試管夾時應夾在離試管口大約1/3處(或夾在試管的中上部)。
答案:(1)E (2)C?。?)D D A
例3:小英同學用量筒量取液體,將量筒放好后,俯視量筒內(nèi)液體凹液面的最低處,讀數(shù)為20 mL;倒出部分液體后,仰視凹液面最低處,讀數(shù)為5 mL。則該同學實際倒出液體的體積( )
A.等于15 mL B.大于15 mL
C.小于15 mL D.無法確定
思路解析
本題所述的兩種讀數(shù)方法均是錯誤的。俯視時,讀數(shù)與實際體積相比偏大,即量筒內(nèi)實際體積小于20 mL,仰視時,讀數(shù)
9、比實際體積小,即量筒內(nèi)液體實際體積大于5 mL。故倒出的液體實際體積小于15 mL。
答案:C
知識導學
物質在化學實驗中發(fā)生了各種變化,這些變化體現(xiàn)了物質的性質和規(guī)律,也可以測定物質的組成。
物質在變化過程中體現(xiàn)物質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并且體現(xiàn)出物質的各種規(guī)律。
加熱固體物質的實驗現(xiàn)象主要是狀態(tài)、顏色、質量的變化及是否有水和氣體產(chǎn)生。
實驗是學習和研究化學規(guī)律和變化的基礎。在實驗觀察中,通過對各種現(xiàn)象的描述、總結,得到相應的結論。從而獲得化學知識和規(guī)律。
物質的顏色、狀態(tài)、氣味、硬度、密度、熔點、沸點等物理性質和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xiàn)出的
10、化學性質,是我們關注的主要內(nèi)容。
探究問題的過程:首先提出問題,作出假設(推測),然后制定方案,進行化學實驗,查閱資料,進行證據(jù)的收集和占有,然后進行分析、歸納和論證。
鎂是銀白色的金屬,在食醋中溶解并產(chǎn)生無色無味的氣體,在空氣中就可以劇烈燃燒,產(chǎn)生耀眼的白光。
利用元素符號,包括括元素符號、分子式(化學式)和化學方程式等,能夠更為直觀便捷地表示物質的組成和變化過程,且便于國際交流。
疑難導析
實驗觀察是我們的一項基本素質。物質的顏色、狀態(tài)、氣味等性質是觀察的重點。特別是在化學變化的過程中產(chǎn)生的各種現(xiàn)象,更是我們研究物質規(guī)律的基本依據(jù)。
取藥品的方法
11、主要依據(jù)藥品的狀態(tài)。
根據(jù)藥品的狀態(tài),分成固體藥品和液體藥品兩類藥品描述。
對于固體藥品的取用方法,要說明密度大的金屬顆粒固體藥品和粉末固體藥品的取用。
對于液體藥品的取用方法,要先說明液體藥品,的讀數(shù)方法,然后說明刮目相看傾倒液體藥品,注意什么等。
問題導思
探究蠟燭的組成成分,要觀察普通蠟燭的外觀是什么形狀、顏色、手感如何;然后切下一塊石蠟,放在水中,觀察石蠟的溶解性、密度大小。
探究蠟燭燃燒產(chǎn)物,要用一干冷的燒杯檢查是否有水生成;觀察澄清石灰水是否變渾濁,說明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
典題導考
綠色通道
牢牢掌握基本實驗操作,正確運用基本實驗知
12、識解決這類基本問題。
典題變式
下列儀器中,能夠在酒精燈火焰上直接加熱的玻璃儀器是( )
A.量筒 B.燃燒匙
C.試管 D.燒杯
答案:C
典題變式
(2020天津中考)下列儀器中不能用作化學反應容器的是( )
A.燒杯 B.試管
C.量筒 D.集氣瓶
答案:C
綠色通道
酒精燈是我們最常用的加熱儀器。如何正確使用酒精燈,關系到實驗安全。準確把握使用酒精燈的基本使用方法,是解決這類問題的基礎。
典題變式
為了探究給物質加熱方法,某同學做如下實驗:取三支試管,各加入3 mL水。1號試管的底部放在酒精燈上方約3 cm處加熱;2號試管的底部與酒精燈燈芯接觸加熱;3號試管的底部放在酒精燈外焰部分加熱。你認為給物質加熱時應該用酒精燈哪一層火焰?為什么?
答案:外焰部分,因為用外焰加熱同樣多的水至沸騰所用時間最短,說明外焰溫度最高。
黑色陷阱
量取液體藥品的常見讀數(shù)情況是仰視或俯視。仰視時,視線與凹液面的最低點和刻度線相交,交點位置比平視時讀數(shù)位置更低;俯視則相反。
典題變式
若用量筒量取5毫升稀鹽酸,若開始仰視刻度線,后來俯視刻度線,則測量的結果________5毫升。
答案:大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