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設計請充值后下載,,資源目錄下的文件所見即所得,都可以點開預覽,,資料完整,充值下載就能得到。。?!咀ⅰ浚篸wg后綴為CAD圖,doc,docx為WORD文檔,【有不明白之處,可咨詢QQ:1304139763】
湖南省湖南大學衡陽分校 2003 級畢業(yè)設計級畢業(yè)設計級畢業(yè)設計 系別 機械工程系 專業(yè) 模具設計與制造 學號 2003103225 設計 鄒來平 指導 張蓉 目 錄 前 言 1 緒 論 4 一 零 件 的 工 藝 分 析 10 二 模 具 設 計 計 算 過 程 25 三 模 具 零 件 的 加 工 及 制 造 要 求 31 四 參 考 文 獻 32 五 心 得 體 會 34 前 言 畢業(yè)設計是在修完所有大學課程之后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 本次設計的 課題是連接套筒的雙型腔注射模設計 它是對以前所學課程的一個 總結 在現(xiàn)代工業(yè)發(fā)展的進程中 模具的地位及其重要性日益被人們所認 識 模具工業(yè)作為進入富裕社會的原動力之一 正推動著整個工業(yè) 技術向前邁進 模具就是 高效益 模具就是 現(xiàn)代化 之深刻含 意 也正在為人們所理解和掌握 當塑料品種入其成型加工設備被 確定之后 塑料制品質量的優(yōu)劣及生產效率的高低 模具因素約占 80 由此可知 推動模具技術的進步應刻不容緩 塑料模具設計 技術與制造水平 常標志一個國家工業(yè)化發(fā)展的程度 由此可知 塑料模具設計 對于產品質量與產量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對于一個模具專業(yè)的畢業(yè)生來說 對塑料模的設計已經有了一個大 概的了解 此次畢業(yè)設計 培養(yǎng)了我綜合運用多學科理論 知識和 技能 以解決較復雜的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 主要包括設計 實驗 研究方案的分析論證 原理綜述 方案方法的擬定及依據材料的確 定等 它培養(yǎng)了我樹立正確的設計思想 勇于實踐 勇于探索和開 拓創(chuàng)新的精神 掌握現(xiàn)代設計方法 適應社會對人才培養(yǎng)的需要 畢業(yè)設計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使我獨立承擔實際任務的全面訓練 通過獨 立完成畢業(yè)設計任務的全過程 培養(yǎng)了我的實踐工作能力 另外 本次畢業(yè)設計還必須具備一定的計算機應用的能力 在畢業(yè)設計過 程中都應結合畢業(yè)設計課題利用計算機編制相應的工程計算 分析 和優(yōu)化的程序 如利用 Pro ENGINEER 2001 軟件進行塑件的 3D 造 型 塑件的分模等 同時還具備必要的計算機繪圖能力 如利用 AutoCAD 2000 軟件進行二維圖的繪制 此次畢業(yè)設計除了對知識和能力培養(yǎng)的收獲感受外 還得到思想道 德方面的鍛煉 通過這次畢業(yè)設計 讓我感受到了作為一名高級工 程技術人員應該具備的基本精神 需要強化的工程實踐意識 以及 對設計工作的質量要負責 具有高度的責任感 樹立實事求是的科 學作風 并嚴格遵守規(guī)章制度 本次畢業(yè)設計得到了廣大老師和同學的幫助 在此一一表示感謝 由于實踐經驗的缺少 設計過程中的錯誤在所難免 望老師和同學 們批評指正 緒 論 我國模具技術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 一 現(xiàn)狀 改革開放以來 隨著國民經濟的高速發(fā)展 市場對模具的需求 量不斷增長 近年來 模具工業(yè)一直以 15 左右的增長速度快速發(fā) 展 模具工業(yè)企業(yè)的所有制成分也發(fā)生了巨大變化 除了國有專業(yè) 模具廠外 集體 合資 獨資和私營也得到了快速發(fā)展 浙江寧波 和黃巖地區(qū)的 模具之鄉(xiāng) 廣東一些大集團公司和迅速崛起的鄉(xiāng)鎮(zhèn) 企業(yè) 科龍 美的 康佳等集團紛紛建立了自己的模具制造中心 中外合資和外商獨資的模具企業(yè)現(xiàn)已有幾千家 隨著與國際接軌的腳步不斷加快 市場競爭的日益加劇 人們 已經越來越認識到產品質量 成本和新產品的開發(fā)能力的重要性 而模具制造是整個鏈條中最基礎的要素之一 模具制造技術現(xiàn)已成 為衡量一個國家制造業(yè)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 并在很大程度上決定 企業(yè)的生存空間 近年來許多模具企業(yè)加大了用于技術進步的投資 力度 將技術進步視為企業(yè)發(fā)展的重要動力 一些國內模具企業(yè)已 普及了二維 CAD 并陸續(xù)開始使用 UG Pro Engineer I DEAS Euclid IS 等國際通用軟件 個別廠家還引進了 Moldflow C Flow DYNAFORM Optris 和 MAGMASOFT 等 CAE 軟件 雖然中國模具工業(yè)在過去十多年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發(fā)展 但許多 方面與工業(yè)發(fā)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的差距 例如 精密加工設備在 模具加工設備中的比重比較低 CAD CAE CAM 技術的普及率不高 許多先進的模具技術應用不夠廣泛等 二 模具的未來發(fā)展趨勢 模具技術的發(fā)展應該為適應模具產品 交貨期短 精度高 質 量好 價格低 的要求服務 達到這一要求急需發(fā)展如下幾項 1 全面推廣 CAD CAM CAE 技術 模具 CAD CAM CAE 技術是模具設計制造的發(fā)展方向 隨著微機軟件 的發(fā)展和進步 普及 CAD CAM CAE 技術的條件已基本成熟 各企業(yè) 將加大 CAD CAM 技術培訓和技術服務的力度 進一步擴大 CAE 技術 的應用范圍 計算機和網絡的發(fā)展正使 CAD CAM CAE 技術跨地區(qū) 跨企業(yè) 跨院所地在整個行業(yè)中推廣成為可能 實現(xiàn)技術資源的重 新整合 使虛擬制造成為可能 2 模具掃描及數(shù)字化系統(tǒng) 高速掃描機和模具掃描系統(tǒng)提供了從模型或實物掃描到加工出 期望的模型所需的諸多功能 大大縮短了模具的在研制制造周期 有些快速掃描系統(tǒng) 可快速安裝在已有的數(shù)控銑床及加工中心上 實現(xiàn)快速數(shù)據采集 自動生成各種不同數(shù)控系統(tǒng)的加工程序 不同 格式的 CAD 數(shù)據 用于模具制造業(yè)的 逆向工程 模具掃描系統(tǒng)已 在汽車 摩托車 家電等行業(yè)得到成功應用 相信在 十五 期間 將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3 提高模具標準化程度 我國模具標準化程度正在不斷提高 估計目前我國模具標準件 使用覆蓋率已達到 30 左右 國外發(fā)達國家一般為 80 左右 4 優(yōu)質材料及先進表面處理技術 選用優(yōu)質鋼材和應用相應的表面處理技術來提高模具的壽命就 顯得十分必要 模具熱處理和表面處理是否能充分發(fā)揮模具鋼材料 性能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模具熱處理的發(fā)展方向是采用真空熱處理 模具 表面處理除完善應發(fā)展工藝先進的氣相沉積 TiN TiC 等 等離子 噴涂等技術 加入世貿組織后 我國將獲得一個更加穩(wěn)定的國際經貿環(huán)境 從而 有利于我國的改革開放 有利于我國與各國 各地區(qū)的經濟貿易合 作 有利于世界經濟的穩(wěn)定發(fā)展 我國在制定法律法規(guī)時要遵守 WTO 的規(guī)則 增加透明度 減少行政干預等 在市場開放方面 需 要逐步降低關稅 取消非關稅措施 開放服務業(yè)市場等 這無論在 觀念上還是在體制上都會帶來一定的變化 我國加入 WTO 同時也將 為各國 各地區(qū)的貿易伙伴提供更好 更穩(wěn)定的市場進入機會 使 我國的投資環(huán)境將更為寬松 透明 穩(wěn)定 我國的利用外資領域將 進一步擴大 我國的市場體系將更加完善和發(fā)達 國內和國外模具 企業(yè)都可以從中得到更多的機會和收益 由于國內某些模具在技術上和質量上與國外先進水平存在著較大的 差距 使短期內國內模具難以與國外先進模具的抗衡 這對我國模 具產業(yè)將產生一定的沖擊 另一方面也促進國內行業(yè)優(yōu)化資源配置 調整經濟結構 提高社會勞動效率 促使企業(yè)苦練內功 提高管理 水平 應該清醒地認識到競爭才會帶來更快的發(fā)展 只要發(fā)揮自身 優(yōu)勢 減少技術差距 我國的模具必將逐步占領國內市場 并拓展 國際空間 儀器連接板 1 工藝性分析 材料 ABS 塑料 基本特性 ABS 是由丙烯腈 丁二烯 苯乙烯共聚而成的 這三種 組分的各自特性 使 ABS 具有良好的綜合力學性能 丙烯腈使 ABS 有良好的耐化學腐蝕性及表面硬度 丁二烯使 ABS 堅韌 苯乙烯使 它有良好的加工性和染色性能 ABS 無毒 無味 呈微黃色 成形 的塑料件有較好的光澤 密度為 1 02 1 05g cm ABS 有極好的抗沖壓強度 且在低溫下也不迅速下降 有良好的機 械強度和一定的耐磨性 耐油性 耐水性 化學穩(wěn)定性和電氣性能 ABS 有一定的硬度和尺寸穩(wěn)定性 易于成型加工 經過調色可配成 任何顏色 其缺點是耐熱性不高 連續(xù)工作溫度為 70 C 左右 熱 變形溫度為 93 C 左右 耐氣候性差 在紫外線作用下變硬變脆 主要用途 ABS 廣泛用于水表殼 紡織器材 電器零件 文教體育 用品 玩具等 成型特點 ABS 在升溫時粘度增高 所以成型壓力比較高 塑料上 的脫模斜度宜稍大 ABS 易吸水 成型加工前應進行干燥處理 易 產生熔接痕 模具設計時應注意盡量減少澆口對流道的阻力 在正 常的成型條件下 壁厚 熔料溫度及收縮率影響極小 要求塑件精 度高時 模具溫度可控制在 50 60 C 要求塑件光澤和耐用時 應控制在 60 80 C 具體參數(shù)見下頁 3 產品工藝性與結構分析 1 尺寸的精度 塑件的尺寸公差推薦值參考 模具設計與制造手冊 的 2 17 塑件的精度等級參考表 2 18 表二 建議采用的精度 作為一個鼠標的一個外殼 其精度不必太高 故選用一般精度 IT4 塑料制件公差參考教材 塑料成型工藝與模具設計 表 3 8 SJ1372 78 具有韌 硬 剛相均衡的優(yōu)良力學性能 絕緣性能好 耐化學腐蝕 性 尺寸穩(wěn)定性 表面光澤性好 易涂裝和著色 但耐熱性不好 耐候性較差 密度 1 02 1 05 3 gcm 收縮率 ABS 抗沖 0 3 0 8 耐熱 0 3 0 8 30 玻璃纖維 0 3 0 6 成型溫度和模溫 成型溫度 模溫 20 7 40 8 ABS 的注射工藝參數(shù) 注射類型 螺桿式 螺桿轉速 r min 30 60 噴嘴形式 直通式 溫度 190 200 前段 200 210 料筒溫度 中段 210 230 材料 高精度 一般精度 低精度 ABS 3 4 5 后段 180 200 模具溫度 50 80 注射壓力 MPa 70 120 保壓力 MPa 50 70 注射時間 S 3 5 保壓時間 S 15 30 冷卻時間 S 15 30 成型周期 S 40 70 該塑件的尺寸較小 一般精度等級 為降低成型費用 采用一模多 腔 并不對制品進行后加工 為滿足制品的要求與提高成型效率采用潛伏式澆口 為了方便加工和熱處理 型腔與型芯部分采用并鑲結構 2 確定型腔數(shù)目 1 型腔數(shù)量的確定 要點 既要保證最佳的生產經濟性 技術 上又要充分保證產品的質量 也就是應保證塑料件最佳的技術經濟 性 1 塑料制作的批量和交貨周期方面 該塑件 鼠標底蓋 是大批量 生產的產品 交貨周期要短 使用多型腔模具可提供獨特的優(yōu)越條 件 2 質量控制要求方面 該塑件不屬于高精度生產要求的產品 精度 要求不高采用多型腔有較高的生產效率 3 塑料品種和其他方面 該塑件所用塑料為 ABS 工程塑料 流動性 能好 澆口位置在靠近塑件邊緣上 另外塑料尺寸小 形狀簡單 經過以上分析所得 總結出 采用一模兩腔是最佳形式 具有最佳 的經濟性 2 型腔的布局 要點 型腔的排布與澆注系統(tǒng)布置密切相關 型腔排布應使每個型 腔都通過澆注系統(tǒng)從總壓力中均等地分得所需的足夠壓力 以保證 塑料熔體同時均勻地充滿每個型腔 使各型腔的塑件內在質量均一 穩(wěn)定 這就要求型腔與主流道之間的距離盡可能最短 盡可能地采 用平衡的流道和合理的澆口尺寸以及均勻的冷卻等 經分析確定的型腔布局為平衡式型腔布局 根據塑件的生產批量及尺寸精度要求采用一摸八腔 按照圖塑料圖所示尺寸 小狗 槽等部位簡化 近似計算 塑件體積 16SV3cm 查表塑料 ABS 的密度為 注射級密度為 1 05 3 gcm 單件塑件重量 16 1 05 16 8gs 3 型腔 型心工作部位尺寸的確定 查表 ABS 塑料的收縮率是 0 3 0 800 平均收縮率 S 0 3 0 8 2 0 550 型腔工作部位尺寸 型腔徑向尺寸 0 0 1 zsmLx A 型腔深度尺寸 0zsH 型心徑向尺寸 0 z zsmllx 型心高度尺寸 01z zshh A 中心距尺寸 2 2zmSZCC 式中 塑件外型徑向基本尺寸的最大尺寸sL 塑件內型徑向基本尺寸的最小尺寸sl 塑件外型高度基本尺寸的最大尺寸sH 塑件內型深度基本尺寸的最小尺寸sh 塑件中心距離基本尺寸的平均尺寸sC 修正系數(shù) 取 0 5 0 75x 塑件公差 mm A 模具制造公差 取 1 3 1 4 z 各工作部位尺寸計算結果如圖所示 通常 制品中 1mm 和小于 1mm 并帶有大于 0 05mm 公差的部位以及 2mm 和小于 2mm 并帶有大于 0 1mm 公差的部位不需要進行收縮率計 算 4 澆注系統(tǒng)的設計 1 確定分型面位置 該塑件的結構如圖所示 在雙點劃線所示區(qū)域以外表面有一處高為 5mm 斜度為 的外表面 根據起特點及表面質量要求 采用階級分型3 面 在發(fā)生變化的部位要制成一定的角度 以免合摸時發(fā)生碰傷 可以 利用制品中的 角度作為分型面發(fā)生變化的部位 如圖所示 2 確定澆口形式及位置 為了提高成型效率 采用側式澆口 并避開了制品高光亮區(qū)域 澆口 尺寸與位置 澆口直徑可以根據經驗公式計算 24 0 1 dA 式中 d 澆口直徑 塑件在澆口處的壁厚 A 型腔表面積 24 0 1 516dm 澆口直徑也可根據經驗直取 d 1mm 澆口錐角取 澆口傾斜角取 45 3 型腔位置的排部 該件采用一摸四腔的結構形式 那么澆注系統(tǒng)的設計應盡量采用從主 流到各個型腔分流道的形狀及尺寸相同的設計 即型腔平衡式不止的 形式 4 選用模架 1 型腔強度和剛度的計算 為了方便加工和熱處理 其型腔鑲件可分為三部分 如圖 從圖可以看出 型腔為整體式 因此 型腔的強度和剛度按型腔為整體 式進行計算 由于型腔壁厚計算比較麻煩 也可以參考經驗推薦數(shù)據 查本書表型腔側壁厚 S 25mm 5 初選注射機 1 注射量 該塑料制件單件重 3mg 澆注系統(tǒng)重量的計算可根據圖澆注系統(tǒng)尺寸先計算澆注系統(tǒng)的體積 3 061jVc 粗略計算澆注系統(tǒng)重量 3 5jmVg 總體積 42 83 061489c 塑 件 總重量 14 89051 64Mg 聚苯乙烯的密度為 ABS 塑料密度為 1 02 1 05 3 gcm 滿足注射量 0 80V機 塑 件 式中 額定注射量V機 塑件與澆注系統(tǒng)凝料體積和 塑 件 0 80 14 89 0 80 18 62塑 件 3cm 或滿足注射量 0 8 M 塑 件機 2 1 式中 額定注射量M機 塑件與澆注系統(tǒng)凝料的重量和塑 件 聚苯乙烯的密度1 塑件采用塑料的密度2 2 注射壓力P 注 成 型 查表 ABS 塑料成型時的注射壓力 70 90MPaP成 型 3 鎖模力 pFP 鎖 模 力 式中 P 塑料成型時型腔壓力 ABS 塑料的型腔壓力 F 澆注系統(tǒng)和塑件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積和 2m 各型腔及澆注系統(tǒng)及各部分型腔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積 F 1600 2m pF 30 1600 48000kN 根據以上分析 計算 查表 初選注射機型號為 XS Z 30 注射機有關技術參數(shù)如下 最大開合模行程 S 160m 模具最大厚度 180 模具最小厚度 60 噴嘴圓弧半徑 12 m 噴嘴孔直徑 2 動 定模板尺寸 250 280 m 拉桿空間 235 3 選標準模架 根據以上分析 計算以及型腔尺寸及位置尺寸可確定模架的結構形式 和規(guī)格 查表選用 160160 27 Z2 GB T 12556 1 19901A 定模板厚度 A 30mm 動模板厚度 B 37mm 墊塊厚度 C 130mm 模具厚度 40 A B C 237mmH模 模具外形尺寸 250 240 225 6 校核注射機 1 注射量 鎖模力 注射壓力 模具厚度的校核 由于在初選注射機和 選用標準模架時是根據以上四個技術參數(shù)及計算壁厚等因素選用的 所以注射量 鎖模力 注射壓力 模具厚度不必進行校核 已符合所選 注射機要求 2 開模行程的校核 注射機最大開模行程 S 25 10h 件 澆 式中 塑料制品高度h件 澆注系統(tǒng)高度澆 主流道和分流道位于件的下方 所以 56mm25 10h 件 澆 故滿足要求 3 模具在注射機上的安裝 從標準模架外型尺寸看小于注射機拉桿空間 并采用壓板固定模具 所以所選注射機規(guī)格滿足要求 分型面 分型面是決定模具結構形式的重要應素 它與模具的整體結構和模 具的制造工藝有密切的關系 并且直接影響到塑料熔體的流動充填 特性及塑件的脫模 因此 分型面的選擇是注塑模具設計中的一個 關鍵 選擇分型面時一般應尊循以下幾項基本原則 分型面應選在塑件外形最大輪廓處 確定有利的留模方式 便于塑件順利脫模 保證塑件的精度要求 滿足塑件外觀質量的要求 便于模具的加工與制造 對成型面積的影響 排氣的效果的考慮 對側向抽芯的影響 根據分型面選擇的原則 通過綜合分析比較 確定以下的兩個方 案 單分型面和雙分型面 選用單分型面的優(yōu)點 使模具的結構簡單化 減小模具的厚度 也 節(jié)省了模具材料 且在脫模后塑料制件的外表面無澆口的痕跡 進 料的距離也大大的縮短了 經查該塑件用單分型面 從給出的塑料制件看 既要保證塑件的外觀要求 又要考慮澆注 系統(tǒng)設計的幾項原則 因此 1 主流道和澆口套的設計 主流道設計成圓錐型 其錐角為 內壁粗糙度 Ra 取 0 4um2 6 分流道截面設計成圓形截面 加工較容易 且熱量損失與壓力損失不 大 為常用模式 圓形截面分流道的直徑可根據塑料的流動性等因素 確定 該塑料件采用 ABS 塑料 流動性為中等 所以選圓形截面 根據 經驗分流道的直徑可取 5 6mm 根據型腔在分型面上的排布情況可分為一次分流道和二次分流道 設 計參數(shù) 根據以上設計參數(shù)校核流動比 iLt 試中 流動距離比 模具中各段料流通道及各段模腔的長度 mm iL 模具中各段料流通道及各段模腔的截面厚度 mm it 42 13 因為影響流動比的因素主要是塑料的流動性 ABS 塑料與聚甲醛的流 動性均為中等 查表可參考聚甲醛的允許流動比 所以 210 為了便于凝料從主流道中拔出 主流道設計成圓錐形 內壁必須光 滑 表面粗糙度應為 Ra0 4 由于主流道要與高溫塑料及噴嘴接觸 和碰撞 所有模具的主流道部分通常設計成可拆卸更換的主流道襯 套 簡稱澆口套 以便選用優(yōu)質鋼材 如 T8A 等 單獨加工和熱處 理 硬度為 HRC53 57 由于在澆口套的小端設計有分流道 必須 要止轉 所有澆口套設計成整體嵌入式 大端用螺絲堅固在定模固 定板上 d 注射機噴嘴直徑 1 3 mm SR 噴嘴球面半徑 2 14 mm h 球面配合高度 5 mm D 取 6 mm 2 分流道的設計 分流道的設計應能滿足良好的壓力傳遞和保持理想的填充狀態(tài) 使 塑料熔體盡快地流經分流道充滿型腔 并且流動過程中壓力損失盡 可能小 能使塑料熔體均衡地分配到各個型腔 在設計時考慮到以上的原則有兩種設計形式 圓形截面分流道 和梯形截面分流道 下面是這兩種形式的比較 圓形截面分流道的優(yōu)點 在相同截面積的情況下 其比面積最小 它的流動性和傳熱性都好 圓形截面分流道的缺點 其的加工要以分型面為界分成兩半進行 加工才利于凝料脫出 這種加工的工藝性不佳 其模具閉合后難以 保證兩半圓對準 梯形截面分流道的優(yōu)點 容易加工 且塑料熔體熱量散失及流動 阻力均不大 比較以上的兩種形式 再考慮加工的經濟性 采用梯形截面分流道 更符合設計的要求 故本模具的分流道設計形式采用了梯形截面分 流道的形式 查 模具設計與制造手冊 P401 表 2 49 常用分流道 的尺寸推薦值 8 0 過度圓角 R 1 B 6 H 4 選用圓形截面的流道 雖工藝性不佳 但流動性 傳熱性等方面都 好 流道也盡量做到最短 以減少熱量和壓力的損失 經產品的精度得澆口用 7 推出結構的設計 1 推件力的計算 Ap cos sin qtF 1A 式中 A 塑件包羅型心的面積 P 塑件對型心單位面積上的包緊力 脫模斜度 q 大氣壓力 塑件對鋼的摩擦系數(shù) 制件垂直于脫模方向的投影面積1A A 1143 48 2m 3970 8NtF 2 確定頂出方式及頂干位置 根據制品結構特點 確定在只哦的四個角上設置四根普通的圓頂干 并在制品圖中的 6mm 內孔 4mm 圓住處采用頂管頂出的方法如圖 對于流道的固化塑料也設置拉料干和頂出干 如圖 普通的圓形稈按選用 3mm 125mm 均可滿足頂干剛度要求 查表 選用型號的圓形頂桿 16 根 選用 6mm 100mm 型號的圓形頂桿 4 根 由于件較小 推出裝置可不設導向裝置 7 冷卻系統(tǒng)的設計 由于制品平均壁厚為 2mm 制品尺寸又較小 確定水孔直徑為 8mm 由于冷卻水道的位置 結構形式 孔徑 表面狀態(tài) 水的流速 模具材料 等等很多因素都會影響模具的熱量向冷卻水傳遞 精度計算比較困難 實 際生產中 通常都是模具的結構確定冷卻水路 通過調節(jié)水速來滿足 要求 由于動摸 定摸均為鑲并式 受結構限制 冷卻水路布置 8 排氣系統(tǒng)的設計 由于制品尺寸較小 利用分型面和推桿 推管的配合間隙排氣即可 9 按要求繪制裝配圖 模具零件的加工 1 塑料模具制造技術要求 模具精度是影響塑料成型件精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為了保證模 具精度 制造時應達到以下技術要求 1 組成塑料模具的所有零件 在材料加工精度和熱處理質量 等方面均應符合相應圖樣的要求 2 組成模架的零件應達到規(guī)定的加工要求 裝配成套的模架 應活動自如 并達到規(guī)定的平行度和垂直度要求 3 模具的功能必須達到設計要求 4 為了鑒別塑料成型件的質量 裝配好的模具必須在生產條 件下試模 并根據試模存在問題進行修整 直至試出合格的成型件 為止 2 加工要求 1 模具分型面及組合件的結合面應很好貼合 局部間隙不大 于 0 02mm 2 模具成型表面的內外銳角 尖邊 圖樣上未注明圓角時允 許不大于 0 3mm 圓角 分型面及結合面除外 當不允許有圓角時 應在圖樣上注明 3 圖樣中未注明公差的一般尺寸其極限偏差按 GB1804 其孔 按 H13 軸按 h13 長度按 J14 4 模具中各承壓板 模板 的兩承壓面的平行度公差按 GB1184 附錄一的 5 級 5 導柱 導套孔對模板平面的垂直度公差按 GB1184 附錄一的 4 級 導柱 導套之間的配合按 H8 f8 6 模具中安裝鏍釘 鏍栓 之螺紋孔及其通孔的位置公差不 大于 2mm 或相應各孔配作 7 導柱 直導柱 臺肩導柱 其配合部位的大徑與小徑的同軸 度公差 t 按 GB1184 附錄一的 5 級 8 導套 直導套 帶頭導套 外圓與內孔的同軸度公差 t 按 GB1184 附錄一的 5 級 9 主流道襯套的中心錐孔應研磨拋光 不得有影響脫澆口的 各種缺陷 3 裝配要求 1 頂出制品的推桿的端面與所在的相應型面保持齊平 允許 推桿端面高出型面不大于 0 1mm 2 注射模的復位桿 其端面應與模具分型面齊平 允許低于 分型面不大于 0 03mm 3 型芯 凸模 鑲件等 其尾部高度尺寸未注明公差時 其 端面應在裝配后與其配合的零件齊平 4 制品同一表面的成型腔分布在上 下?;騼赡r 裝配后 沿分型面的錯邊不大于 0 05mm 并其組合尺寸不超過型腔允許的極 限尺寸 5 凸模與凹模裝配后的配合間隙 應保持周圍均勻 6 需保持同軸的兩個以上零件 其同軸度必須保證裝配要求 使各配合零件能順利裝卸 活動自如 7 模具導向件的導向部分 裝配后保證滑動靈活 無卡滯現(xiàn) 象 8 模具中供兩次分型用的拉桿 拉板裝配后 各工作面應在 同一平面內 允許其極限偏差為 0 1mm 9 模具裝配后 兩安裝平面應保持平 其平行度公差按按 GB1184 附錄一的 6 級 4 綜合要求 1 模具 模架及其零件的工件表面 不應有碰傷 凹痕 裂 紋 毛刺 銹蝕等缺陷 2 經熱處理后的零件 硬度應均勻 不允許有脫碳 軟點 氧化斑點及裂紋等缺陷 熱處理后應清除氧化皮 臟物油污 3 配通用模架模具 裝配后兩側面應進行同時磨削加工 以 保證模具能順利裝入模架 4 模具的冷卻水道應保證暢通 5 零件加工 成型零部件 為了保證導向作用 動 定模的導柱 導套孔的 孔距精度應控制在 0 01mm 以內 因此 必須用坐標鏜床對動 定模 鏜孔 在缺少坐標鏜床的情況下 較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將動 定模 合在一起 在車床 銑床或鏜床上進行鏜孔 成型零部件采用優(yōu)質 碳素工具 T8A 鋼 強度高 耐磨性好 熱處理變形小 有時還要求 耐腐蝕 調質淬火低溫回火 55HRC 型芯的加工 把成型面的曲面圖通過計算機產生刀具加工路徑 進行數(shù)控銑外形加工 再銑小型芯孔和凹臺 鉆推桿孔 加工澆口 型腔的加工 把成型面的曲面圖通過計算機產生刀具加工路徑 留余量在數(shù)控銑上加工成型 再用電火花加工成型 導柱導套加工 孔徑與導柱相配 一般采用 H7 m6 為了保證 導向作用 要求導柱 導套的配合間隙小于凸 凹模之間的間隙 外徑與上模座相配 采用 H r 過盈配合 另一端則與導套滑動配合 為了保證導向精度 加工時除了使導柱 導套的配合符合尺寸精度 要求外 還應滿足配合表面間的同軸度 即導柱兩個外圓表面間的 同軸度以及導套外圓與內孔表面的同軸度要求 為了使導柱 導套 的配合表面硬而耐磨而中心部分具有良好韌性 用 T8A 表面耐磨 有韌性 抗彎曲 不易折斷 熱處理 表面淬火 低溫回火 55HRC 導柱在熱處理后修復中心孔 最后進行磨削時 可利用兩 端中心孔進行裝夾 并應在一次裝夾中將導柱的兩個外圓磨出 以 保證兩表面間的同軸度 導套磨削加工時 可夾持非配合部分 在 萬能磨床上將內外圓配合面一次裝夾磨出 以達到同軸度要求 用 這方法加工時 夾持力不宜過大 以免內孔變形 或者是先磨內圓 再以內圓定位 用頂尖頂頂住芯軸磨外圓 這種加工方法不僅可以 保證同軸度 且能防止內孔的微量變形 導柱 導套端部轉彎處必 須圓滑 以防止在運動中將配合面劃傷 因此 全部精磨后 必須 用油石將圓弧處磨圓滑 消除磨削后在圓弧處出現(xiàn)的棱帶 6 零件工藝路線 1 導柱加工工藝路線 毛坯 棒料 車削加工 外圓配合部分留磨量 0 2 0 3mm 熱處理 淬火或滲碳淬火 外圓磨削 精 磨至要求尺寸 T8A 鋼淬火處理 硬度 HRC55 2 導套加工工藝路線 毛坯 棒料 球化退火 車削加工 內圓配合部分留磨 量 0 1 0 15mm 熱處理 淬火或滲碳淬火 內圓磨削 精磨至要求尺寸 T8A 鋼淬火處理 硬度 HRC55 3 座板的加工工藝路線 毛坯在銑 或刨 床上粗加工上 下兩平面 留精加工余量 熱處理 最后在平面磨床上精磨到符合圖紙要求 45 鋼 熱處理 調質 200HBS 4 動 定模板加工工藝路線 毛坯 銑床加工 熱處理 精磨到要求 動模板用 45 鋼 熱處理硬度 40 45HRC 定模板用 45 鋼 熱處理硬度 50 55HRC 5 支承板加工工藝路線 毛坯 銑床加工 熱處理 精磨到要求 45 鋼 熱處理硬度 40 45HRC 6 推桿固定板加工工藝路線 毛坯 球化退火 銑床加工 熱處理 精磨到要求 45 鋼 一定的強度和剛度 熱處理 調質 200HBS 7 推板加工工藝路線 毛坯 銑床加工 熱處理 精磨到要求 45 鋼 熱處理硬度 40 45HRC 8 墊塊加工工藝路線 毛坯 銑床加工 熱處理 精磨到要求 45 鋼 一定的強度和剛度 熱處理 調質 200HBS 9 澆口套加工工藝路線 毛坯 車床加工 鉆孔 鉸孔 保證主流道表面粗糙度 R 0 8 m T8A 熱處理硬度 53 57HRC 參考文獻 書名 作者 出版社 塑料成型工藝與模具設計 屈華昌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機械設計手冊 徐灝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模具制造 黃健求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塑料注射模具設計實用手 冊 宋玉恒 航空工業(yè)出版社 模具設計與制造簡明手冊 馮炳堯 韓泰榮 上??茖W技術出版社 塑料模具設計與制造教程 陳萬林 北京希望電子出版社 心得體會 我即將踏入工作的崗位 回想三年的大學生涯 可謂艱辛 但我 覺得收獲是豐盛的 通過長時間的努力 畢業(yè)設計終于可算是劃上一個句號了 本次 設計是一個全面性的設計 是對塑料模課程的一個總結一次回顧 本次畢業(yè)設計翻閱了大量的參考書 使我對 塑料成型工藝與模具 設計 及相關知識又進行一次從新的整理 理論聯(lián)系實際 為我以 后搞模具做了一個很好的準備 更重要的是 通過本次設計對我所 掌握的塑料模模具知識實際應用能力起到了檢驗的作用 通過系統(tǒng) 設計 知道自己的不足和缺陷 在設計過程中我們始終結合計算機進行設計 提高了我們對 Pro E AutoCAD 等軟件的應用能力 通過了本次設計我們已初步掌 握了工程技術人員的設計思想 掌握了模具的相關知識 以基本能 獨立完成一套塑料模模具設計與制造 在設計中 通過查閱資料 向同學和老師請教 最大可能地了解 注塑模具的實際設計和制造情況 在設計中廣泛采用標準件 設計 參數(shù)的選擇不僅來自課本和資料 還根據實際情況來選擇和使用 在設計中得到最大的收獲是 1 提高查閱參考資料的能力 能在不通的參數(shù)推薦值中選擇適 合本設計的最佳方法 2 繼續(xù)鞏固各種基礎知識 通過設計 也發(fā)現(xiàn)自己的很多不足和有待提高的知識 主要有 1 各門基礎課知識掌握的不夠扎實 運用起來不夠熟練 2 實際工作能力還有待提高 設計與社會上的實際生產還有很 大差距 3 專業(yè)軟件的使用能力 包括熟練度和使用的廣度 還需要再 提高一個層次 通過運用 CAD CAM 軟件來更好的完成和優(yōu)化設計 總之 我認為 這次畢業(yè)設計雖然還存在這樣那樣的錯誤和缺陷 但通過這次設計我又學到了很多的知識 把自己的工作能力提高到 一個更高的層次 這次畢業(yè)設計是自己邁向機械工程師很重要的第 一步 設計中存在的問題請老師批評指正 湖南省湖南大學衡陽分校 2003 級畢業(yè)設計級畢業(yè)設計級畢業(yè)設計 系別 機械工程系 專業(yè) 模具設計與制造 學號 2003103225 設計 鄒來平 指導 張蓉 目 錄 前 言 1 緒 論 4 一 零 件 的 工 藝 分 析 10 二 模 具 設 計 計 算 過 程 25 三 模 具 零 件 的 加 工 及 制 造 要 求 31 四 參 考 文 獻 32 五 心 得 體 會 34 前 言 畢業(yè)設計是在修完所有大學課程之后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 本次設計的 課題是連接套筒的雙型腔注射模設計 它是對以前所學課程的一個 總結 在現(xiàn)代工業(yè)發(fā)展的進程中 模具的地位及其重要性日益被人們所認 識 模具工業(yè)作為進入富裕社會的原動力之一 正推動著整個工業(yè) 技術向前邁進 模具就是 高效益 模具就是 現(xiàn)代化 之深刻含 意 也正在為人們所理解和掌握 當塑料品種入其成型加工設備被 確定之后 塑料制品質量的優(yōu)劣及生產效率的高低 模具因素約占 80 由此可知 推動模具技術的進步應刻不容緩 塑料模具設計 技術與制造水平 常標志一個國家工業(yè)化發(fā)展的程度 由此可知 塑料模具設計 對于產品質量與產量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對于一個模具專業(yè)的畢業(yè)生來說 對塑料模的設計已經有了一個大 概的了解 此次畢業(yè)設計 培養(yǎng)了我綜合運用多學科理論 知識和 技能 以解決較復雜的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 主要包括設計 實驗 研究方案的分析論證 原理綜述 方案方法的擬定及依據材料的確 定等 它培養(yǎng)了我樹立正確的設計思想 勇于實踐 勇于探索和開 拓創(chuàng)新的精神 掌握現(xiàn)代設計方法 適應社會對人才培養(yǎng)的需要 畢業(yè)設計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使我獨立承擔實際任務的全面訓練 通過獨 立完成畢業(yè)設計任務的全過程 培養(yǎng)了我的實踐工作能力 另外 本次畢業(yè)設計還必須具備一定的計算機應用的能力 在畢業(yè)設計過 程中都應結合畢業(yè)設計課題利用計算機編制相應的工程計算 分析 和優(yōu)化的程序 如利用 Pro ENGINEER 2001 軟件進行塑件的 3D 造 型 塑件的分模等 同時還具備必要的計算機繪圖能力 如利用 AutoCAD 2000 軟件進行二維圖的繪制 此次畢業(yè)設計除了對知識和能力培養(yǎng)的收獲感受外 還得到思想道 德方面的鍛煉 通過這次畢業(yè)設計 讓我感受到了作為一名高級工 程技術人員應該具備的基本精神 需要強化的工程實踐意識 以及 對設計工作的質量要負責 具有高度的責任感 樹立實事求是的科 學作風 并嚴格遵守規(guī)章制度 本次畢業(yè)設計得到了廣大老師和同學的幫助 在此一一表示感謝 由于實踐經驗的缺少 設計過程中的錯誤在所難免 望老師和同學 們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