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 第五單元 散而不亂 氣脈中貫 六國論課時作業(yè) 新人教版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
《高中語文 第五單元 散而不亂 氣脈中貫 六國論課時作業(yè) 新人教版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中語文 第五單元 散而不亂 氣脈中貫 六國論課時作業(yè) 新人教版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第五單元 六國論 一、基礎鞏固 1.下列各組詞語中加點字的讀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弊在賂秦(lu) 思厥先祖父(ju) 抱薪救火(xīn) B.暴霜露(bo) 如棄草芥(ji) 勝負之數(shù)(sh) C.燕趙之君(yān) 洎牧以讒誅(j) 倘與秦相較(tǎnɡ) D.為國者(wi) 革滅殆盡(di) 日削月割(xuē) 解析: A.賂讀“l(fā)”;B.暴讀“p”;D.為讀“wi”。 答案: C 2.下列各句中加點字的意義與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不賂者以賂者喪 秦以攻取之外 B.奉之彌繁,侵之愈急 是故燕雖小國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C.小則獲邑,大則得城 則勝負之數(shù),存亡之理 D.與嬴而不助五國也 惜其用武而不能終 解析: D.兩個“而”都是連詞,表轉折,卻。A.以:因為,介詞/憑,用,介詞。B.之:代詞,指土地/助詞,的。C.則:副詞,就/連詞,那么。 答案: D 3.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活用類型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 A.蓋失強援,不能獨完 B.能守其土,義不賂秦 C.并力西向,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D.日削月割,以趨于亡 解析: B項與例句都是名詞作動詞,A項為形容詞作動詞,C、D兩項為名詞作狀語。 答案: B 4.下列各句的句式與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項是( ) A.趙嘗五戰(zhàn)于秦,二敗而三勝 B.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 C.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不拘于時 D.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解析: A項為狀語后置句,B、C、D三項均為被動句。 答案: A 5.下列加點字的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組是( ) ①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谥T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矍曳蛱煜路切∪跻病、軆攘⒎ǘ龋瑒崭棥、萸匾怨ト≈猓t獲邑,大則得城 ⑥失時不雨,民且狼顧?、呶髋e巴蜀,東割膏腴之地?、嗤潭芏鲋T侯?、峤駳穸鴼w之農 ⑩而秦兵已西矣 A.①⑥⑦⑩ B.③④⑧⑨ C.①④⑦ D.③⑤ 解析:?、佗堍呙~作狀語,②⑧⑨為使動用法,③形容詞作動詞,⑤形容詞作名詞,⑥名詞作動詞,⑩名詞作動詞。 答案: C 二、閱讀鑒賞 六國論(節(jié)選) □ 蘇 轍 嘗讀六國世家,竊怪天下之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眾,發(fā)憤向西,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滅亡。常為之深思遠慮,以為必有可以自安之計。蓋未嘗不咎其當時之士,慮患之疏,而見利之淺,且不知天下之勢也。 夫韓、魏不能獨當秦,而天下之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韓親魏以擯秦,秦人不敢逾韓、魏以窺齊、楚、燕、趙之國,而齊、楚、燕、趙之國因得以自完于其間矣。 以四無事之國,佐當寇之韓、魏,使韓、魏無東顧之憂,而為天下出身以當秦兵。以二國委秦,而四國休息于內,以陰助其急。若此,可以應夫無窮,彼秦者將何為哉?不知出此,而乃貪疆場尺寸之利,背盟敗約,以自相屠滅。秦兵未出,而天下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國,可不悲哉? 六國論(節(jié)選) □ 李 楨 以余觀之,彼六國者皆欲為秦所為,未可專以罪秦也。當是時,東諸侯六國也,未有能愈于秦也;其溺于攻伐,習于虞詐,強食而弱肉者,視秦無異也。兵連禍結,曾無虛歲。向使有擅(據(jù)有)形便(地理形勢有利)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復增一秦也,惟其終不克為秦所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滅。 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竊怪天下之諸侯 竊:私下 B.蓋未嘗不咎其當時之士 咎:過失 C.故莫如厚韓親魏以擯秦 擯:排斥,抵御 D.而天下諸侯已自困矣 困:困窘 解析: B.咎:責怪。 答案: B 7.下列句中加點的虛詞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 A. B. C. D. 解析: A.連詞,卻,但,表轉折。B項,動詞,作為/動詞,成了,作為;C項,連詞,來/介詞,因為;D項,助詞,的/代詞,它。 答案: A 8.下列各組句子中,分別表明蘇轍和李楨認為六國滅亡原因的是( ) A. B. C. D. 解析: A項②沒有寫明具體原因,只是說六國都想做秦國所做之事。B項①是結果,并非原因。C項①和②都是六國滅亡的原因。D項①寫的是秦國,②是假設的情況,亦非六國滅亡原因。 答案: C 9.下列說法不符合原文內容的一項是( ) A.蘇轍認為“使韓、魏無東顧之憂,而為天下出身以當秦兵”的條件是“秦人不敢逾韓、魏以窺齊、楚、燕、趙之國”。 B.李楨認為六國在“溺于攻伐,習于虞詐,強食而弱肉”等方面與秦國是沒有什么區(qū)別的。 C.蘇轍認為六國滅亡的原因在于不知佐韓、魏以擯秦,“而乃貪疆場尺寸之利,背盟敗約,以自相屠滅”。 D.李楨認為六國滅亡是由于未占據(jù)有利地勢,又未得天助,否則,其中的任何一個國家也可以像秦國一樣一統(tǒng)天下。 解析: A.條件應為:以四無事之國,佐當寇之韓、魏。 答案: A 10.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1)以二國委秦,而四國休息于內。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彼秦者將何為哉?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惟其終不克為秦所為。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是以卒自弱,而取夷滅。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由韓、魏兩國對付秦國,而齊、楚、燕、趙四國在自己境內休養(yǎng)生息。 (2)那秦國還能有什么作為呢? (3)只是他們最終沒有能夠做秦國所做的事。 (4)所以終于自己的力量逐步削弱,而走向滅亡。 參考譯文: 六國論(節(jié)選) □ 蘇 轍 我讀過《史記》中六國世家的故事,內心感到奇怪:全天下的諸侯,憑著比秦國大五倍的土地,多十倍的軍隊,全心全力向西攻打崤山西邊面積千里的秦國,卻免不了滅亡。我常為這件事作深遠的思考,認為一定有能夠用來自求安定的計策。因此我總是怪罪那時候的一些謀臣,在考慮憂患時是這般的粗略,圖謀利益時又是那么的膚淺,而且不了解天下的情勢??! 韓、魏是不能單獨抵擋秦國的,可是全天下的諸侯,卻必須靠著他們去隔開西邊的秦國,所以不如親近韓、魏來抵御秦國。秦國人就不敢跨越韓、魏,來圖謀齊、楚、燕、趙四國,然后齊、楚、燕、趙四國,也就因此可以在他們的領域內安定自己的國家了。憑著四個沒有戰(zhàn)事的國家,協(xié)助面臨敵寇威脅的韓、魏兩國,讓韓、魏沒有防備東邊各國的憂慮,替全天下挺身而出來抵擋秦國軍隊。由韓、魏兩國對付秦國,而齊、楚、燕、趙四國在自己境內休養(yǎng)生息,來暗中援助他們的急難。像這樣就可以源源不絕地應付了,那秦國還能有什么作為呢?諸侯們不知道要采用這種策略,卻只貪圖邊境上些微土地的利益,違背盟誓、毀棄約定,來互相殘殺同陣營的人。秦國的軍隊還沒出動,天下的諸侯各國就已經(jīng)困住自己了。直到讓秦國人能夠乘虛而入來吞并了他們的國家,怎不令人悲哀? 六國論(節(jié)選) □ 李 楨 據(jù)我看來,那六國都想做秦國所做的事,不能一味責怪秦國。在這個時候,山東諸侯六國中,沒有一個(諸侯國的實力)能超過秦國的啊,他們沉溺于武力攻打,習慣于爾虞我詐,弱肉強食,(這)與秦國相比沒有什么不同。戰(zhàn)爭連續(xù)不斷,戰(zhàn)禍連年不絕。假使據(jù)有的地理形勢有利,如秦國,并且得到上天的幫助,那么六國當中的任意一國也可以像秦國一樣統(tǒng)一中國。只是他們最終沒有能夠做秦國所做的事,所以終于自己的力量逐步削弱,而走向滅亡。-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 高中語文 第五單元 散而不亂 氣脈中貫 六國論課時作業(yè) 新人教版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 第五 單元 氣脈 六國論 課時 作業(yè) 新人 選修 中國古代 詩歌散文 欣賞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appdesigncorp.com/p-13094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