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歷史新探究大一輪復習 第一單元 1 第1講 夏商制度與西周封建課后達標檢測(含2019屆新題含解析)岳麓版.doc
《2020版高考歷史新探究大一輪復習 第一單元 1 第1講 夏商制度與西周封建課后達標檢測(含2019屆新題含解析)岳麓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0版高考歷史新探究大一輪復習 第一單元 1 第1講 夏商制度與西周封建課后達標檢測(含2019屆新題含解析)岳麓版.doc(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夏商制度與西周封建 (建議用時:45分鐘) 一、選擇題 1.“上古三代時期,商朝人將統御天下的權力看作是天帝的眷顧,并且這種眷顧是持久存在的。而當周人取代了商人成為華夏共主之后,周人首次提出了天命的遷徙,統治者有可能因為失德而被天命所拋棄,取而代之者則會成為新的寵兒?!辈牧媳砻?,上古三代時期( ) A.政治制度帶有神權與王權結合的特點 B.權力的傳承必須憑借個人德行 C.最高執(zhí)政集團實現了權力的高度集中 D.血緣關系成為王朝更迭的依據 解析:選A。根據材料可知周人的天命遷徙理論已經具有較強的“王權神授”色彩,而神權與王權的緊密結合正是古代中國早期的政治制度的特點之一,故A項正確。 2.(2019汕頭模擬)一般認為,殷墟卜辭中的“東土”是指以今山東省為中心,包括蘇北、河北的部分地區(qū)。根據考古發(fā)現,商代晚期“東土”地區(qū)商文化聚落逐漸增多。這說明當時( ) A.海外貿易逐漸興盛 B.商受到周威脅被迫東遷 C.中央集權進一步強化 D.區(qū)域文化融合趨勢加強 解析:選D。材料“‘東土’是指以今山東省為中心,包括蘇北、河北的部分地區(qū)”說明“東土”沒有涉及海外,故A項錯誤;材料沒有涉及商受到周的威脅,故B項錯誤;結合所學可知,秦朝以后才出現中央集權,故C項錯誤;據材料“商代晚期‘東土’地區(qū)商文化聚落逐漸增多”可知,當時越來越多的地區(qū)受商文化影響,說明區(qū)域文化融合的趨勢加強,故D項正確。 3.(2019湖南、江西十四校模擬)周朝建立,大肆分封。如封功臣姜尚于齊,都臨淄(今山東臨淄);封顓頊后代熊繹于楚,都丹陽(今河南淅川縣);封召公奭于燕,都薊(今北京)。分封( ) A.推動了西周政治的穩(wěn)定與鞏固 B.強化了君主專制權力 C.實現了王室對地方的直接控制 D.確立了貴族世襲特權 解析:選A。分封制有利于加強周王室對地方的統治,周形成了眾星捧月般的局面,西周成為綿延數百年的強國,故A項正確;分封制下的周天子沒有形成專制權力,還是與貴族共治天下,故B項錯誤;分封制雖然加強了西周對地方的統治, 但周王室對地方只能進行間接統治,故C項錯誤;宗法制保證了各級貴族在政治上的壟斷和特權地位,故D項錯誤。 4.(2019武安高三質檢)周朝封建衛(wèi)、魯時,命二國“皆啟以商政,疆以周索”,封建晉國時,命晉國“啟以夏政,疆以戎索”。據查,商政、夏政是商、夏兩朝對統治民族因其故俗制定的統治制度。這說明周初( ) A.被分封地都沿用商夏的舊制 B.分封制達到“以藩屏周”的目的 C.放松了對分封地的管控力度 D.對分封地采取了靈活的民族政策 解析:選D。由材料信息“商政、夏政是商、夏兩朝對統治民族因其故俗制定的統治制度”可知,被分封地沿用的是商、夏民族政策。A項表述絕對化,故A項錯誤;材料沒有體現出分封制的目的,故B項錯誤;C項不符合材料信息;材料體現了西周靈活的民族政策,故D項正確。 5.《禮記》記載:“殷人稱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禮。”周人則提出“天命靡(無)常,惟德是輔”;周公曾說:“民之所欲,天必從之”。和殷商時期相比,西周統治者的治國理念是( ) A.突出人的作用 B.強化神權色彩 C.注重道德治理 D.依賴血緣紐帶 解析:選A。材料“天命靡(無)常,惟德是輔”“民之所欲,天必從之”反映了惟德惟民的治國思想,突出了人的作用,故A項正確;材料未涉及西周統治者強化神權色彩及依賴血緣紐帶的理念,故B、D項錯誤;“注重道德治理”說法過于片面,故C項錯誤。 6.(2019湖南六校聯考)西周時分封設爵位五等,分為公、侯、伯、子、男五級,爵位等級依次遞減。戰(zhàn)國時秦國則設爵位二十等,平民也可因軍功封爵,有爵位者按等級享受不同待遇。這一變化說明秦國( ) A.分封制進一步發(fā)展和細化 B.平民可因軍功而成為世襲貴族 C.封爵制有助于分封制瓦解 D.社會等級日益固化且層次復雜 解析:選C。戰(zhàn)國時期的秦國,“平民也可因軍功封爵,有爵位者按等級享受不同待遇”,說明分封制在戰(zhàn)國時期的秦國已經趨于瓦解,故C項正確。 7.(2019陜西黃陵調研)下圖是西周青銅器《史墻盤》的銘文拓片,銘文前半部分追頌了歷代周王的文治武功,后半部分頌揚了作器者祖先的功德。這表明西周時( ) A.成熟的文字體系開始形成 B.青銅器的功用有重大改變 C.尊祖敬宗的意識已經形成 D.“家國同構”的色彩較濃厚 解析:選C。銘文既追頌了歷代周王的文治武功又頌揚了作器者祖先的功德,體現了尊祖敬宗的意識,故C項正確。成熟的文字體系開始形成于商朝而非西周,A項錯誤;材料沒有體現青銅器的功用有重大改變,B項不符合題意;材料不涉及“家國同構”方面的信息,D項不符合題意。 8.《周禮》載:“以本俗六,安萬民,一曰美宮室,二曰族墳墓……”對“族墳墓”,鄭玄注:“族猶類也。同宗者生相近,死相追?!辈牧现刑岬降摹白鍓災埂? ) A.維護了貴族間血緣宗法關系 B.實現了周朝王權的高度集中 C.反映了分封制度的全面推行 D.體現了周人生活的迷信色彩 解析:選A。材料中“同宗者生相近,死相追”體現了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宗法關系,因此“族墳墓”的做法維護了貴族間血緣宗法關系,故選A項。 9.(2019安陽模擬)西周宗法制規(guī)定了分封制的一些繼承和傳承方式,在所有的等級之中宗法制以嫡長子的利益為主要利益。據此可知,在宗法分封制下( ) A.諸子權爭禍亂四起 B.君主權力相脫節(jié) C.禮樂征伐自長子出 D.立子以長不以貴 解析:選B。材料中強調“以嫡長子的利益為主要利益”,表明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君主權力,故B項正確;嫡長子繼承制有利于防止諸子權爭,故A項錯誤;C項說法本身錯誤,故C項錯誤;“立子以長不以貴”與材料中“以嫡長子的利益為主要利益”不符,故D項錯誤。 10.(2019淄博模擬)下圖是西周時期魯國的世系圖,其中橫線表示傳子,豎線表示傳弟,箭頭表示弒殺爭位,數字表示嗣位順序。這表明當時的魯國( ) A.未遵循周代繼承原則 B.實行了王位世襲制度 C.存在違背宗法制的現象 D.統治集團內部等級森嚴 解析:選C。材料中的多種繼承現象的出現,說明當時并非完全按照血緣繼承,出現了違背宗法制的現象,故C項正確;題目中“橫線表示傳子”說明仍是以傳子為主,因此仍遵循周代繼承原則,故A項錯誤;材料中兄終弟及、弒殺爭位現象,并非是王位世襲制度,故B項錯誤;D項材料未涉及。 11.(2019昆明模擬)西周時期中國人形成了親戚觀念。父母,祖父母,叔伯、嬸嬸,姑姑是血緣關系中最近的親人;外祖父母,舅舅、舅媽,姨媽是血緣關系第二重要的親人。材料反映了( ) A.宗法制影響了親戚觀念 B.西周親戚體系較為龐大 C.男尊女卑觀念開始形成 D.宗族凝聚力在逐漸加強 解析:選A。材料反映了宗法制影響了對血緣關系的判定和劃分,故A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西周親戚體系龐大,故B項錯誤;材料主旨不是反映男尊女卑,故C項錯誤;材料沒有體現宗族凝聚力,故D項錯誤。 12.(2019滄州模擬)《禮記》說:“樂者為同,禮者為異。同則相親,異則相敬”“樂至則無怨,禮至則不爭”。這表明禮樂制度( ) A.具有和諧社會關系的作用 B.利于分封制的確立和完善 C.使封建等級觀念趨向弱化 D.導致官僚政治制度的形成 解析:選A。根據材料“相親……相敬……無怨……不爭”可知,禮樂制度具有調息爭怨、相親相敬的作用,故A項正確;禮樂制度是宗法分封的工具,故B項錯誤;禮樂制度使宗法分封所確立的等級秩序得以生活化,故C項錯誤;官僚政治的一大特點就是職務憑資格,與禮樂制度無關,故D項錯誤。 二、非選擇題 1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除了軍事與經濟資源的互為挹注,這些封君與周王室之間,也依仗宗族紐帶,用祖先崇拜的繁縟禮儀,以朝貢、覲見、饋贈、通婚、封賞……不斷加強親戚之間的關系……親緣網絡的倫理要求,是敦睦親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統治的機制,取得了道德的意義。 ——摘編自許倬云《萬古江河: 中國歷史文化的轉折與開展》 材料二 我將我享(祭獻),維羊維牛,維天其右(保佑)之。儀式刑(效法)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嘏(偉大)文王,既右饗(祭獻)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時保之。 ——《詩經周頌我將》 (1)閱讀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周人統治的機制”。概括這種機制在當時的積極作用。 (2)結合所學,概括材料二《詩經周頌我將》所蘊含的主要意義。綜合指出材料一、二所反映的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 解析:(1)第一小問機制,結合所學知識得出周人統治的機制是分封制和宗法制;第二小問積極作用,結合所學知識得出宗法制和分封制的積極作用是穩(wěn)定統治秩序,維護政治聯系。(2)第一小問意義,據材料二“伊嘏(偉大)文王,既右饗(祭獻)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時保之”得出歌頌了文王的功德;第二小問特點,結合材料一、二,得出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是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神權與王權相結合。 答案:(1)機制:分封制和宗法制。積極作用:穩(wěn)定政治秩序,維護政治聯系。 (2)主要意義:以樂歌形式歌頌周文王的功德。特點:以血緣關系為紐帶形成國家政治結構,神權與王權相結合。 1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與各諸侯國都是作為相對獨立的國際政治行為體并列存在,使得該時期的大一統主要體現在土地、民心層面,而秦統一六國則最終實現了制度層面的天下大一統。在此過程中,盡管歷次朝代更迭都會出現土地及民心層面的天下分裂,但伴隨著民族文化的碰撞與融合,也使得土地范圍從中原地區(qū)不斷向四方擴展,民心也更加凝聚到對共主的認同上,并在最終經歷過春秋戰(zhàn)國的重重洗禮之后實現了制度層面上從統一禮儀向建立秦朝中央集權體制的飛躍。 ——王宣華《先秦中原文化區(qū)域“大一統” 秩序觀及當代價值探析》 根據材料,指出中國先秦至秦朝時期“大一統”內涵的變化,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導致此變化的原因。 解析:第一小問,可由材料“該時期的大一統主要體現在土地、民心層面,而秦統一六國則最終實現了制度層面的天下大一統”得出從土地和心理層面到制度層面的統一,由材料“伴隨著民族文化的碰撞與融合,也使得土地范圍從中原地區(qū)不斷向四方擴展,民心也更加凝聚到對共主的認同上……向建立秦朝中央集權體制的飛躍”可得出從天下共主到中央集權;第二小問,可聯系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社會經濟、民族融合、中原文化的影響、法家思想在統一中的貢獻等方面敘述。 答案:變化:由土地和心理層面的統一到制度層面的統一;從天下共主到中央集權。(言之成理即可) 原因:封建經濟的發(fā)展,各地區(qū)經濟聯系加強;民族融合推動了國家認同感的增強;中原文化傳播的影響;法家思想的影響;中央集權體制建立的推動。(言之成理即可)-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20版高考歷史新探究大一輪復習 第一單元 第1講 夏商制度與西周封建課后達標檢測含2019屆新題,含解析岳麓版 2020 高考 歷史 探究 一輪 復習 第一 單元 制度 西周 封建 課后 達標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appdesigncorp.com/p-6351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