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總復習教師用資料第十三單元種群與群落

上傳人:努力****83 文檔編號:61156973 上傳時間:2022-03-10 格式:DOC 頁數:32 大?。?.07MB
收藏 版權申訴 舉報 下載
高考生物總復習教師用資料第十三單元種群與群落_第1頁
第1頁 / 共32頁
高考生物總復習教師用資料第十三單元種群與群落_第2頁
第2頁 / 共32頁
高考生物總復習教師用資料第十三單元種群與群落_第3頁
第3頁 / 共32頁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30 積分

下載資源

還剩頁未讀,繼續(xù)閱讀

資源描述:

《高考生物總復習教師用資料第十三單元種群與群落》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考生物總復習教師用資料第十三單元種群與群落(3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第十三單元 種群與群落 [知考綱·明考情] 知識內容 考試 要求 考情統計 2018·11 2018·4 2017·11 2017·4 2016·10 2016·4 2015·10 種群的概念和特征 a 第13題 第15題 第8題 第25題 第19題 第27題 第14題 標志重捕法 a 第29題 第29題 種群的分布型和存活曲線 a 第27題 種群指數增長和邏輯斯諦增長 b 第18題 第29題 第15題 第8題 第33題 第21題 環(huán)境容納量 a

2、 第29題 第15題 第19題 活動:探究培養(yǎng)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動態(tài)變化 c 第33題 第33題 種群數量的非周期性波動和周期性波動 a 第27題 種群數量波動的調節(jié)因素 a 第27題 群落的概念和結構 a 第4題 第29題 第2題 第29題 主要的陸地生物群落類型 a 群落演替的概念、類型和過程 a 第2題 第29題 第9題 頂極群落的概念 a 第27題 第1講 種 群

3、 考點(一) 種群的數量特征及其關系 1.種群的概念 種群是指占有一定空間和時間的同一物種個體的集合體。種群是物種的具體存在單位、繁殖單位和進化單位。 2.出生率和死亡率 (1)概念 ①出生率是指單位時間出生個體數占種群總個體數的百分數或千分數。 ②死亡率是指單位時間死亡個體數占種群總個體數的百分數或千分數。 (2)地位及作用:決定種群大??;是決定種群興衰的晴雨表。 (3)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3.年齡結構及性比率 (1)年齡結構 ①概念:各個年齡組個體數量在種群中所占的比例關系。 ②種群的年齡組:生殖前期、生殖期、生殖后期。 ③表示方法——年齡金字塔:

4、 ④研究意義:預測種群未來數量的變化趨勢。 (2)性比率:種群內兩性個體數量的相對比例。 4.種群密度 (1)概念:某個種群在單位空間或面積內的個體數量。 (2)研究意義:反映種群大小,是種群最重要的數量特征。 (3)種群密度的調查常采用標志重捕法,另外還常用樣方法調查。 5.分布型 概念 是指種群中個體的空間配置格局 常見類型 ①均勻分布型:如稻田中水稻的空間分布 ②隨機分布型:如田野中某種雜草的空間分布 ③集群分布型:如瓢蟲的空間分布 6.種群的存活曲線 (1)概念:表示種群中全部個體死亡過程和死亡情況的曲線。 (2)圖示:存活曲線圖的橫坐標是年齡(

5、或年齡百分數),自左至右年齡增加,縱坐標是存活個體數的對數值(或個體數),自上而下逐漸減少。 (3)存活曲線類型:不同種群的存活曲線具有不同的特點,目前已發(fā)現有三種不同類型的存活曲線(如圖)。 ①類型Ⅰ(凸形):大多數個體都能活到平均生理年齡,但達到這一年齡后,短期內幾乎全部死亡。 ②類型Ⅱ(對角線):各年齡組死亡率相同。 ③類型Ⅲ(凹形)低齡死亡率極高,但是一旦活到某一年齡,死亡率就變得很低而且穩(wěn)定。 7.分析種群的數量特征 觀察下圖中種群各特征的關系,回答相關問題。 (1)種群密度是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征。 (2)出生率和死亡率及遷入率和遷出率是決定種群大小和種群密度

6、的直接因素。 (3)影響出生率大小的因素有:性成熟早晚、每次產仔數和每年生殖次數。 (4)死亡的意義:使種群保持遺傳多樣性,使種群不斷適應變化著的環(huán)境。 (5)除以上條件外,氣候、食物、天敵、傳染病等都影響種群密度的變化。 1.掌握種群年齡結構的類型及判斷方法 (1)類型圖示 ①模式圖 ②統計圖 ③曲線圖 ④柱形圖 (2)判斷方法 無論何種圖形,均應注意各年齡段個體的比例。增長型中的生殖前期個體多、生殖后期個體少,穩(wěn)定型中的各年齡段個體比例適中,衰退型中的生殖前期個體少、生殖后期個體多。 2.掌握種群密度的調查方法  種類 項目  樣方法

7、標志重捕法 調查對象 植物或活動范圍小的動物 活動范圍大的動物 調查程序 注意事項 ①隨機取樣 ②樣方大小適中 ③樣方數量不宜太少 ④宜選用雙子葉植物 ①調查時沒有遷入和遷出、出生和死亡 ②標記物不能過于醒目,不能影響標記對象正常的生命活動 1.(2018·浙江 11 月選考)下列關于種群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種群密度越大種群數量增加越快 B.性比率對種群密度的影響在生殖前期最大 C.自然增長率小于1時種群的數量即開始減少 D.年齡金字塔表示取樣期間各年齡組個體數在種群中的比例 解析:選D 種群密度較小時,種群數量增長較快,當種群密

8、度達到一定程度(K值)后,種群數量保持相對穩(wěn)定;性別比例通過影響出生率來影響種群密度,在生殖期的影響最大;自然增長率只要大于0,種群的數量就會增加;年齡金字塔表示取樣期間各個年齡組個體數量在種群中所占的比例關系。 2.(2016·浙江4月選考)下列關于種群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種群密度的變動受性比率的影響 B.環(huán)境容納量代表種群的最大密度 C.年齡結構可預測種群未來數量的變化 D.出生率受種群的遺傳特性和環(huán)境的影響 解析:選B 環(huán)境容納量(K值)是指在長時期內環(huán)境所能維持的種群最大數量。由于種群數量高于K值時便下降,低于K值便上升,所以K值就是種群在該環(huán)境中的穩(wěn)定平衡密度,

9、而不是最大密度。 3.某研究機構對某區(qū)域的一種田鼠進行了調查,所調查樣方的總面積為2 hm2(1 hm2=10 000 m2),統計所捕獲的鼠數量、性別等,進行標記后放歸,3日后進行重捕與調查。所得到的調查數據如下表: 捕獲數(只) 標記數(只) 雌性個體數(只) 雄性個體數(只) 初捕 50 50 28 22 重捕 50 10 32 18 以下是某同學對數據的分析結果,你認為正確的是(  ) A.此調查方法可以用來調查土壤中小動物的物種豐度 B.若田鼠在被捕捉過一次后更難捕捉,統計的種群密度比實際低 C.綜合兩次捕獲情況,該田鼠種群的性比率(♀/

10、♂)約為7∶2 D.該地區(qū)田鼠的平均種群密度約為125只/hm2 解析:選D 因土壤中小動物具有較強的活動能力,且身體微小,因而對其物種豐度的調查一般采用取樣器取樣法;標志重捕法理論計算公式N=M×,田鼠在被捕捉過一次后更難捕捉,即m值減小,N值會增大;通過兩次捕獲情況,不能確定該田鼠種群的性比率(捕獲次數過少,偶然性較大);該地區(qū)田鼠的平均種群密度約為125 只/hm2。 關注與種群特征有關的兩個易失分點 (1)性比率并不改變種群死亡率 ①性比率是生物經歷長期的自然選擇而形成的,是種群的特征之一。性比率并不總是1∶1。 ②性比率并不是通過改變種群死亡率而影響種群數目的。種

11、群的性比率改變或失調會引起部分雌性個體不能完成交配,導致種群出生率下降而引起種群數目改變。 (2)標志重捕法的注意事項 ①標記物不能過分醒目,以防改變與捕食者之間的關系。 ②標記物和標記方法不能對動物產生影響和傷害。 ③標記物不易脫落。 ④調查期間沒有大規(guī)模的遷入、遷出以及沒有后代大量出生,沒有外界強烈的干擾。 考點(二) 種群數量的變化及調節(jié) 1.種群的增長方式 (1)指數增長 ①理想條件是指資源無限、空間無限和不受其他生物制約。 ②特點:起始增長很慢,但隨著種群基數的增大,增長會越來越快,每單位時間都按種群的一定百分數或倍數增長,其增長勢頭強大,又稱“”形增長曲線

12、。 (2)邏輯斯諦增長 ①概念:在資源有限、空間有限和受到其他生物制約條件下的種群增長方式,又稱為“”形增長曲線。種群的邏輯斯諦增長總是會受到環(huán)境容納量(K)的限制。 ②特點:種群起始呈加速增長,K/2時增長最快,此后便開始減速增長,到K值時便停止增長或在K值上下波動。 ③K值(環(huán)境容納量)含義:是指在長時期內環(huán)境所能維持的種群最大數量。也就是種群在該環(huán)境中的穩(wěn)定平衡密度。若下圖表示“1928~1977年歐洲灰鷺種群的數量波動”曲線,則該種群在該環(huán)境中的K值約為3_000對。 2.種群的數量波動及調節(jié) (1)種群數量波動類型及變化原因 ①非周期波動(大多數種群的數量波動),變

13、化原因一般為氣候變化。 ②周期波動。雪兔和猞猁周期波動的原因涉及食料植物、植食動物和肉食動物三者之間的數量互動關系。 (2)對種群數量波動起調節(jié)作用的因素 ①外源性調節(jié)因素:主要指氣候、食物、疾病、寄生和捕食等。 ②內源性調節(jié)因素:主要有領域行為和內分泌調節(jié)。 3.觀察種群數量增長的兩種模型,完成表格內容 項目 “J”形曲線 “S”形曲線 增長模型 前提條件 理想狀態(tài):資源無限、空間無限、不受其他生物制約 現實狀態(tài):資源有限、空間有限、受其他生物制約 K值有無 無K值 有K值 增長率和增長速率 曲線形成原因 無種內斗爭,缺少天敵 種內斗爭加

14、劇,天敵數量增多 聯系 兩種增長曲線的差異主要是環(huán)境阻力大小不同,對種群數量增長的影響不同。因而有:“J”形曲線因環(huán)境阻力存在而呈“S”形曲線 1.必明種群增長的兩種曲線 陰影部分代表環(huán)境阻力,也可表示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中被淘汰的個體數。 2.理解K值變化的原因 (1)同一種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變的,會受到環(huán)境的影響。在環(huán)境不遭受破壞的情況下,K值會在平均值附近上下波動;當種群偏離平均值的時候,會通過負反饋調節(jié)機制使種群密度回到一定范圍內。 (2)環(huán)境遭受破壞,K值會下降;當生物生存的環(huán)境改善,K值會上升。 3.掌握表示K值的四種方法 圖中A、B、C、D時

15、間所對應的種群數量為K值,A′、C′、D′時間所對應的種群數量為K/2值。 1.(2017·浙江4月選考)下列關于環(huán)境容納量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環(huán)境容納量是種群在該環(huán)境中的最大數量 B.環(huán)境容納量會隨著環(huán)境條件的改變而變化 C.環(huán)境容納量由種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決定 D.種群的指數增長會受到環(huán)境容納量的限制 解析:選B 環(huán)境容納量是指在長時期內環(huán)境所能維持的種群最大數量,這個數量是由環(huán)境所決定的,會隨著環(huán)境條件的改變而變化。種群的指數增長不存在環(huán)境容納量。 2.(2018·浙江4月選考)在對某自然保護區(qū)內甲、乙兩個不同物種的種群數量進行了調查之后,又開展了連續(xù)

16、4年的跟蹤調查,計算其L值(L=當年末種群個體數量/前一年末種群個體數量),結果如圖所示。下列關于這4年調查期間的種群數量變化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第1年末甲乙兩種群的增長速度不一定相等 B.第2年末乙種群數量不一定大于甲 C.第3年末乙種群數量達到了最大值 D.這4年中甲種群每年增加的數量是相等的 解析:選D 由于兩個種群初始數量未知,第一年末甲種群L=1.5,乙的L值稍大于1.0,兩個種群具體增加的個體數量無法得知,故兩個種群的增長速度不一定相等;由于甲、乙兩個種群初始數量未知,第二年末乙種群數量不一定大于甲;第3年末乙種群L=1.0,且在接下來的時間內L值小于1.0,即

17、種群數量在減少,故第3年末是乙種群數量的最大值;這4年中,甲種群L值均為1.5,每年增加的數量都較前一年多。 3.(2016·浙江4月選考)蒲公英為一年生植物,每個成熟植株能產生許多種子。自然狀況下,其種子隨風飄落到某草地上萌發(fā)生長,形成一個新的種群。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蒲公英的種群數量呈非周期波動 B.蒲公英在第一個生長期呈集群分布 C.該種群的存活曲線符合對角線形特征 D.動物取食蒲公英不能將蒲公英的種群密度壓制在低水平 解析:選D 因為蒲公英為一年生植物,所以蒲公英的種群數量呈周期性波動;由于蒲公英種子是隨風飄落的,因此是隨機分布的;由于對角線形存活曲線中,各年齡組

18、死亡率相同,所以蒲公英的存活曲線不符合對角線形特征;動物取食蒲公英是調節(jié)蒲公英的外源性調節(jié)因素,其使蒲公英種群數量在K值上下波動,并不能將蒲公英的種群密度壓制在低水平。 考點(三) 探究培養(yǎng)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動態(tài)變化(活動) 1.探究目的 (1)探究酵母菌種群數量隨時間發(fā)生的變化,了解在封閉環(huán)境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動態(tài)變化規(guī)律。 (2)學習使用血細胞計數板。 (3)初步嘗試建立數學模型。 2.探究過程 (1)提出問題:培養(yǎng)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變化是如何隨時間變化的 ↓ (2)作出假設:提出合理的假設 ↓ (3)設計實驗(參見教材P72表格) ↓ (4)抽

19、樣檢測:采用血細胞計數板計數、渾濁度測量 ↓ (5)處理結果 ①菌體數量與渾濁度標準曲線繪制(見下圖1)         圖1         圖2 ②設計數據記錄表格 時間(天) 第0天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 數量(個) ③在坐標紙上畫出酵母菌數量與時間的關系曲線。(見上圖2) 1.某小組進行“探究培養(yǎng)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動態(tài)變化”實驗時,同樣實驗條件下分別在4支試管中進行培養(yǎng)(見下表),均獲得了“S”形增長曲線。根據實驗結果判斷,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試管號 Ⅰ

20、 Ⅱ Ⅲ Ⅳ 培養(yǎng)液體積(mL) 10 5 10 5 起始酵母菌數(103個) 10 5 5 10 A.4個試管內的種群在K/2時增長最快 B.4個試管內的種群達到K值的時間Ⅳ=Ⅰ>Ⅱ=Ⅲ  C.試管Ⅲ內種群的K值與試管Ⅱ不同 D.試管Ⅳ內的種群數量先于試管Ⅱ開始下降 解析:選B 當種群遷入一個新環(huán)境時,若環(huán)境條件適宜生存,由于起初種群數量不多,環(huán)境條件(食物、空間)優(yōu)越,天敵少,環(huán)境阻力小,種群表現出增長速率加快。一段時間后,種群數量增多,環(huán)境阻力使種群增長速率減緩,種群表現為邏輯斯諦增長,在K/2時4個試管內的種群數量增長最快。K值指的是環(huán)境容納量,到達K

21、值的時間與環(huán)境阻力的大小呈正相關,因此4個試管內的種群達到K值的時間不同,Ⅳ號試管內的環(huán)境阻力最大,因此最先達到K值并積累有毒物質,導致種群數量最先開始下降,所以4個試管內的種群達到K值所用的時間Ⅲ>Ⅰ=Ⅱ>Ⅳ。  2.依據“探究培養(yǎng)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動態(tài)變化”的實驗過程和要求,回答下列問題: (1)某學生的部分實驗操作過程如下: ①從靜置試管中吸取酵母菌培養(yǎng)液進行計數,記錄數據; ②把酵母菌培養(yǎng)液放置在冰箱中培養(yǎng); ③第七天再取樣計數,記錄數據,統計分析繪成曲線。 請糾正該同學在實驗操作過程中的三個錯誤之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血細胞計數板可在顯微鏡下對微生物細胞進行直接計數。血細胞計數板是一個特制的可在顯微鏡下觀察的玻片,樣品就滴在計數室內。每個計數室由25×16=

23、400個小室組成,容納液體的總體積為0.1 mm3。現將1 mL酵母菌樣品加99 mL無菌水稀釋,用無菌吸管吸取少許滴在蓋玻片邊緣,使其自行滲入計數室,并用濾紙吸去多余菌液。 現觀察到圖中該計數室所示a、b、c、d、e 5個中方格80個小室內共有酵母菌44個,則上述1 mL酵母菌樣品中約有菌體________個。為獲得較為準確的數值,減少誤差,你認為采取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在實驗過程中,對酵母菌的總數進行計算是很難的,所以要采用抽樣檢測法,每次從試管中吸出培養(yǎng)液時都要進行振

24、蕩,目的是讓酵母菌在培養(yǎng)液中分布均勻,減少計數的誤差;培養(yǎng)酵母菌時,要提供酵母菌生活的最適條件,包括溫度、無菌條件等,不應該放在冰箱里進行培養(yǎng);7天中,酵母菌種群數量是不斷變化的,所以連續(xù)7天每天都要進行取樣、觀察、計數,而不是僅在第7天進行計數。在顯微鏡下觀察時,要注意多取樣取平均值,盡量減少誤差。計算酵母菌總數時,要先計算出每個計數室中酵母菌的數量,然后乘以酵母菌液總體積。所以上述1 mL酵母菌樣品中的總數為44÷80×400×100×1 000÷0.1=2.2×108個。 答案:(1)③應將試管輕輕振蕩幾次再吸取酵母菌培養(yǎng)液進行計數;應將酵母菌培養(yǎng)液放置在適宜溫度下培養(yǎng);應連續(xù)七天,每

25、天觀察、取樣、計數并記錄數據 (2)2.2×108 多取樣、取平均值 1.關注與酵母菌計數有關的五個易失分點 (1)方格內細胞的計數順序為左上→右上→右下→左下。 (2)壓在方格線上的細胞只計左線和上線上的細胞數。 (3)酵母細胞若有粘連,要數出團塊中的每一個細胞。 (4)出芽酵母菌的芽體體積若超過細胞體積的1/2,則算獨立個體。 (5)計數總數不少于300個細胞。 2.必記與實驗操作有關的四個注意點 (1)從試管中吸出培養(yǎng)液進行計數前,需擰緊試管蓋將試管倒轉幾次,目的是使培養(yǎng)液中的酵母菌均勻分布,減少誤差。 (2)使用血細胞計數板要注意,先蓋上蓋玻片,再從側面向計數區(qū)

26、滴加培養(yǎng)液。 (3)每天計數酵母菌數量的時間要固定。 (4)培養(yǎng)和記錄過程要尊重事實,不能主觀臆造。 第2講 群 落 考點(一) 群落的結構與類型 1.群落的概念 2.群落的結構 (1)空間結構 (2)時間結構 概念 是指群落的組成和外貌隨時間而發(fā)生有規(guī)律的變化 類型 群落物種組成的晝夜變化 群落的季節(jié)變化 特性 周期性、季節(jié)性 群落結構的意義:充分利用環(huán)境資源,減弱相互之間的競爭。 3.群落的主要類型 (1)森林:北方針葉林、溫帶落葉闊葉林、熱帶雨林。 (2)草原 (3)荒漠 (4)苔原 4.觀察下列圖示,完成群落的空間結

27、構的相關問題 (1)寫出圖中群落空間結構的類型: A圖:垂直結構;B圖:水平結構。 (2)根據上圖分析決定群落空間結構的主要因素: A圖:①植物分層:光照;②動物分層:棲息場所和食物。 B圖:小地形、土壤、風和火等環(huán)境條件,生物的集群分布以及人與動物的影響等,使生物在水平方向上表現出斑塊性和鑲嵌性。 1.(2016·浙江4月選考)地球上具有最豐富生物基因庫的是(  ) A.水稻田        B.草原 C.荒漠 D.熱帶雨林 解析:選D 生物種類越多,所含的基因種類就越復雜,熱帶雨林具有最豐富的生物基因庫。 2.(2017·浙江4月選考)冬候鳥秋天飛到南方越冬

28、,使群落的組成發(fā)生了變化。這體現了群落的(  ) A.時間結構 B.水平結構 C.垂直結構 D.分層現象 解析:選A 冬候鳥秋天飛到南方越冬而引起群落組成的變化,屬于群落的時間結構。 3.(2019·“超級全能生”聯考)下列關于群落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決定陸地和水生群落垂直結構的因素不完全相同 B.四季不分明地區(qū)的群落中無時間結構 C.由于次生演替發(fā)生在原有空間,因此其演替過程中空間異質性保持不變 D.生物的多樣性與群落結構的復雜程度無關 解析:選A 由于陸地和水域中的環(huán)境條件不同,所以決定陸地和水生群落垂直結構的因素不完全相同;四季不分明地區(qū)也會有降水、物種

29、等的變化,群落中也有時間結構; 次生演替發(fā)生在原有空間,其演替過程中空間異質性可以發(fā)生改變; 生物的多樣性與群落結構的復雜程度有關,一般呈正相關。 1.必明群落的三種結構  類型 項目  垂直結構 水平結構 時間結構 含義 生物群落的垂直方向上具有明顯的分層現象 群落中的生物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狀況 群落的組成和外貌隨時間而發(fā)生有規(guī)律的變化 影響因素 陸地:光照、溫度;水生:光、溫度、O2 水分、土壤、地形、風和火等 光、溫度等周期變化 表現 植物配置在不同高度上,動物也隨之具有層次性 大多群落生物呈集群分布或表現為斑塊性和鑲嵌性 物種組成的晝夜變化和外

30、貌的季節(jié)變化 2.與群落結構有關的兩個易錯點 (1)山上山下植被差異是群落水平結構而不是垂直結構,不同地區(qū)植被差異不是群落結構。 (2)時間結構與群落演替不同,時間結構的變化是周期性變化的;群落演替沒有周期性,是不斷向一個方向連續(xù)變化的過程。 考點(二) 群落演替 1.群落演替的概念、過程和類型 (1)概念:一些物種取代另一些物種、一個群落類型取代另一個群落類型的過程,這個過程直到出現一個穩(wěn)定的群落才終止。 (2)實例(以湖泊演替過程為例):裸底階段→沉水植物階段→浮葉根生植物階段→挺水植物和沼澤植物階段→森林群落階段。 (3)類型   類型 項目

31、原生演替 次生演替 含義 在從未有任何生物定居過的裸巖、沙丘和湖底開始的演替 在被毀滅群落基質上所進行的演替 特點 經歷時間比較長 基質和環(huán)境條件比較好,經歷的時間比較短 實例 在沙丘、火山巖、冰川泥上發(fā)生的演替 在火災過后的草原、棄耕農田上發(fā)生的演替 2.群落演替的原因 (1)群落內部由于生物的生命活動造成生境發(fā)生改變,改變的生境又反作用于群落本身,如此相互作用,不斷發(fā)展。 (2)生物本身不斷進行繁殖、遷徙和散播。 (3)種內和種間關系不斷發(fā)生變化。 (4)人類活動的干擾。 3.群落演替的方向 (1)自然條件下,群落的演替一般朝著物種多樣化、群落結構復雜

32、化、生態(tài)功能完善化的方向發(fā)展。 (2)人為因素可能影響群落的演替速度和方向。 4.頂極群落 (1)含義:一個群落經過長期的演替,最終達到的與當地的氣候和土壤條件處于平衡的狀態(tài)。 (2)決定因素:氣候和土壤條件,其中氣候起到決定作用,它主要由平均溫度和年降雨量決定。 (3)地球上現存的群落大都處于頂極狀態(tài)。 1.必明群落演替的七項特征 演替方向 演替是群落組成向著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規(guī)律、隨時間而變化的有序過程,因而它往往是能預見的或可測的,一般都可以演替到森林這一最高階段 總初級生產量(GP) 總初級生產量不斷增加,直到穩(wěn)定 凈初級生產量(NP) 凈初級生產量先不

33、斷增加,后下降至低水平 次級生產量 次級生產量先不斷增加,達到一定數值后穩(wěn)定 生物量 生物量不斷增加,直到穩(wěn)定 結構 生物種類越來越多,群落的結構越來越復雜 穩(wěn)定性 演替是生物和環(huán)境反復相互作用,發(fā)生在時間和空間上的不可逆變化,穩(wěn)定性越來越高 2.掌握區(qū)分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兩個方法 1.(2018 ·浙江 11 月選考)某森林曾被開墾用于種植農作物,后因產量不高而棄耕,若干年后又恢復到森林。下列關于該演替的敘述,錯誤的是(  ) A.該演替屬于次生演替  B.演替過程中群落結構不變 C.人為因素引發(fā)了該演替 D.棄耕地中有種子等繁殖體 解析:選B 棄

34、耕地中保留了土壤基質和有生存力的孢子和種子等繁殖體,在此基礎進行的演替屬于次生演替;棄耕地演替為森林的過程中,群落的物種多樣性會增加,群落中的食物鏈增加,群落的結構逐漸復雜;由“某森林曾被開墾用于種植農作物,后因產量不高而棄耕,若干年后又恢復到森林。”可知,該演替是人為因素引發(fā)的。 2.如圖表示某地云杉林的形成過程。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該群落的演替屬于原生演替,群落結構越來越復雜 B.在人為干擾下,可能發(fā)生⑤→①的動態(tài)變化,但不屬于群落演替 C.該群落演替是群落內部因素和外界環(huán)境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D.在⑤云杉林群落中有明顯的垂直結構,沒有水平結構 解析:選C 

35、由圖示可以看出,該演替的起點是采伐后的土地,原有土壤條件還保存,屬于次生演替。⑤→①的動態(tài)變化也屬于群落的演替,只是人為活動改變了演替的方向和速度。⑤云杉林群落中有明顯的垂直結構,同時也有水平結構。 3.南方某農田棄耕后,很快就會長滿一年生的雜草,后來又出現灌木。圖中曲線b、c表示該群落中植物物種數或個體數的變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曲線a表示該群落所含能量的變化,曲線b表示植物物種數 B.從草本階段演替到灌木階段,食物鏈基本不會發(fā)生變化 C.在人為干擾情況下,將來不可能演替至森林階段 D.草本階段最易遭受外來物種的入侵而使占優(yōu)勢的物種發(fā)生變化 解析:選D 從草本階段演替

36、到灌木階段,植物物種數(曲線c)及群落所含能量(曲線a)增多,但個體數(曲線b)減少。演替過程中植物種類發(fā)生變化,會使相應的食物鏈發(fā)生改變。如果人為地植樹造林,可能會加快群落的演替,更早地演替至森林階段。草本階段抵抗力較弱,容易受到外來物種的入侵。 關注與群落演替有關的兩個易失分點 (1)演替不是一個無休止的過程:任何環(huán)境下的演替都要最終達到一個成熟階段,這時候群落和周圍環(huán)境處于相對平衡的穩(wěn)定狀態(tài)。此時物種與環(huán)境之間高度協調,能量和物質的利用率高,生態(tài)系統穩(wěn)定性也高。 (2)演替并不是“取而代之”:演替過程中一些種群取代另一些種群,是一種“優(yōu)勢取代”而非“取而代之”,如形成森林后,喬

37、木占據優(yōu)勢地位,但森林中仍有灌木、草本植物、苔蘚等。 A卷——基礎題目滿分練 一、選擇題 1.(2015·浙江10月選考)下列關于種群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年齡結構不影響種群密度 B.不同種群的種群密度沒有差異 C.性比率的改變不影響種群密度 D.出生率減去死亡率等于自然增長率 解析:選D 年齡結構通過影響出生率和死亡率影響種群密度的變化;不同種群的種群密度有較大的差異,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性比率通過影響出生率間接影響種群密度的變化;出生率減去死亡率等于自然增長率。 2.(2016·浙江10月選考)下列關于種群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種群的性比率都為1∶

38、1 B.種群內的個體都能互配繁殖 C.種群在理想環(huán)境下呈“S”形增長 D.種群的老齡個體比例過大,預示種群密度將下降 解析:選D 當構成種群的物種有性別差異時,種群才有性比率,并且性比率也有不是1∶1的種群。種群內個體屬同一物種,相互間能交配產生可育后代,但是在大種群兩端的個體實際上是彼此隔離的,沒有機會互配繁殖。種群在理想條件下呈“J”形增長。種群老年個體比例過大,說明該種群的年齡結構是衰退型,種群密度將下降。 3.下列關于種群的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種群的年齡結構是進行害蟲預測預報及研究種群動態(tài)的基礎 B.只有少數物種的種群,其性比率基本保持1∶1 C.對動植物

39、種群密度的調查常采用標志重捕法 D.出生率和死亡率是決定種群興衰的晴雨表 解析:選D 種群密度是進行害蟲預測預報及研究種群動態(tài)的基礎,年齡結構可以預測種群未來的動態(tài)。大多數物種的種群,其性比率基本保持1∶1。標志重捕法一般用于運動能力較強動物的種群密度調查,植物通常不能用此法調查種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是決定種群大小變化,只要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種群數量增加,反之,則減少。 4.下列圖示表示4種生物種群的年齡結構調查結果,其中種群密度將增大的是(  ) 解析:選A A圖所示種群生殖前期的個體數量多,生殖后期的個體數量少,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其種群密度將增大,屬于增長型;B圖各年齡期的個

40、體數目比例適中,出生率基本等于死亡率,種群密度基本不變,屬于穩(wěn)定型;C圖和D圖生殖前期的個體數量少,生殖后期的個體數多,使得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種群密度減少,屬于衰退型。 5.(2019·杭州教學質量檢測)下列有關種群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自然增長率是決定種群興衰的晴雨表 B.個體數量多的種群,其種群密度也大 C.死亡率越高的種群,其種群數量衰退的也越快 D.處于生殖前期的個體數量越多,其種群增長越快 解析:選A 自然增長率=種群的出生率-死亡率,它是直接決定種群數量變化因素,所以說自然增長率是決定種群興衰的晴雨表;個體數量多的種群,如果分布的面積或者體積巨大,其種群密度

41、并不一定大;死亡率越高的種群,如果其出生率也越高,可能會導致種群數量趨于穩(wěn)定;處于生殖前期的個體數量越多,只能用于預測未來一段時間其種群數量會增長,種群數量增長的快慢還受多種內外因素的影響。 6.下列有關種群特征和種群數量變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年齡結構呈增長型的種群其數量將呈“J”形增長 B.遷入大量同種個體會使該種群的K值增大 C.處于生殖期的個體雌雄比例越接近1∶1,則種群出生率越高 D.穩(wěn)定型的年齡結構,預示著只要保持替補出生率,人口基本穩(wěn)定 解析:選D 年齡結構呈增長型的種群其數量將會出現增長,但只有在理想環(huán)境中的種群才會呈“J”形增長。K值是環(huán)境容納量,其大小

42、與資源和空間大小以及種群對資源利用情況有關,而與種群數量大小無關,因此遷入大量同種個體只會使斗爭更加激烈,不會影響K值大小。不同動物的性比率是不相同的,維持動物正常性比率,可以提高出生率,有些動物種群的正常性比率不是1∶1。穩(wěn)定型的年齡結構,預示著只要保持替補出生率,人口基本穩(wěn)定。 7.(2019·“超級全能生”聯考)在某種人工控制的種群中,其增長速率v=(第N+1年的種群數量-第N年的種群數量)/年,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總體上來說,該種群的數量先增加后減少 B.O~t4范圍內該種群呈邏輯斯諦增長 C.t1與t3時年增加的個體數量基本相等 D.t2與t5時種群數量的差值

43、等于t4與t6時的差值 解析:選D 分析題圖可知,總體上來說,該種群的數量先增加后減少;O~t4范圍內該種群呈邏輯斯諦增長; t1與t3時年增加的個體數量基本相等; t2與t5時種群數量的差值與t4與t6時的差值不相等。 8.(2018·桐鄉(xiāng)模擬)如圖是某藻類在不同環(huán)境溫度下的種群增長曲線,下列有關判斷錯誤的是(  ) A.環(huán)境容納量隨環(huán)境溫度改變而改變 B.19.8 ℃時該種群的穩(wěn)定平衡密度約為200個/mL C.24.8 ℃條件下第5天左右的種群增長速率最大 D.33.6 ℃條件下五天后該種群數量維持不變 解析:選D 環(huán)境容納量是環(huán)境因素的綜合體現,當環(huán)境因素發(fā)生改變時,

44、環(huán)境容納量也往往發(fā)生改變。穩(wěn)定平衡密度即環(huán)境容納量,由圖中曲線可以確定,19.8 ℃時該種群的環(huán)境容納量約為200個/mL。由圖中24.8 ℃曲線可知,第5天左右的曲線斜率最大,即種群增長速率最大。由圖中33.6 ℃曲線可知,五天后沒有相應數據,不能得出數量維持不變的判斷。 9.在一段時間內,某生態(tài)系統中甲種群的增長速率變化、乙種群的數量變化如圖所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t1~t2,甲種群的增長速率大于乙種群 B.t2時,甲種群的環(huán)境容納量最大 C.t2~t3,甲種群的年齡結構為增長型 D.t4之后,乙種群的數量將無限增長 解析:選C 如圖甲種群曲線表示其增長速率的變化,

45、據此判斷甲種群增長方式是“S”形增長,而乙種群曲線表示其數量變化,該種群增長是近似“J”形增長。由圖中信息不能判斷t1~t2時增長速率甲種群是否大于乙種群。t2時,甲種群的增長速率最大,環(huán)境容納量與環(huán)境資源狀況有關,與種群現有數量大小無關。雖然圖中t2~t3時甲種群的曲線下降,但只是增長速率下降,其數量仍在增長,所以推測其年齡結構為增長型。由于在有限空間中種群的增長不可能是真正的“J”形增長,所以乙不可能無限增長。 10.如圖為植物群落生長的分層現象,對此現象解釋不合理的是(  ) A.分層現象是植物群落與環(huán)境條件相互聯系的一種形式 B.決定這種現象的環(huán)境因素除光照外,還有溫度和濕度

46、等 C.種植玉米時,因植物群落分層現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 D.在農業(yè)生產上,可以充分利用這一現象,合理搭配種植的品種 解析:選C 森林群落中植物的分層主要與光照有關,動物的分層主要取決于植物的分層,與動物的食物條件和棲息環(huán)境有關;在農業(yè)生產上要合理搭配種植作物品種,從而提高光能利用率,屬于植物垂直結構上的分層現象,但合理密植反映同一植物的種群密度,不屬于群落的空間結構。 11.(2019·紹興一中檢測)大多數群落中的生物都是集群分布或表現為斑塊狀鑲嵌,這種現象體現了群落的(  ) A.垂直結構         B.水平結構 C.時間結構 D.營養(yǎng)結構 解析:選B 群落中的

47、生物集群分布或表現為斑塊狀鑲嵌,體現了群落的水平結構。 12.某島嶼由海底火山噴發(fā)形成,現已成為旅游勝地,島上植被茂盛,風景優(yōu)美。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該島嶼不同地段物種組成上的差異是群落水平結構的體現 B.該島嶼形成后最初進行的群落演替屬于次生演替 C.旅游可能使島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進行 D.該島嶼一定發(fā)生過漫長的群落演替過程 解析:選B 由題干可知,該島嶼由海底火山噴發(fā)形成,最初無植被覆蓋,故在該島上發(fā)生的群落演替是原生演替,而不是次生演替。原生演替的時間較長。人類的參與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進行。該島嶼不同地段物種組成上的差異(即物

48、種的鑲嵌式分布)是群落水平結構的體現。 13.下列群落演替的方式為原生演替的是(  ) A.棄耕后農田的恢復    B.森林火災后的恢復 C.原冰川移開后的演替 D.草原放牧后的演替 解析:選C 原生演替是由沒有生物生長過的地方開始的演替,如由裸巖、沙丘、冰川泥、湖底開始的演替。 14.地球上現存的群落大都處于頂極狀態(tài),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演替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它不是一個永恒延續(xù)的過程 B.氣候是影響沙漠中仙人掌種群數量波動的主要外源性調節(jié)因素 C.中溫中濕條件下演替形成的頂極群落是苔原 D.沒有外力干擾,頂極群落將永遠保持原狀 解析:選C 演替是一個漫長

49、的過程,當一個群落演替到與當地的氣候和土壤條件處于平衡狀態(tài)的時候,演替就不再進行,并形成頂極群落;氣候是影響沙漠中仙人掌種群數量波動的主要外源性調節(jié)因素;中溫中濕條件下演替形成的頂極群落是溫帶草原;頂極群落是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沒有外力干擾,頂極群落將永遠保持原狀,當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時,還會發(fā)生演替。 15.(2019·紹興一中檢測)下列關于群落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熱帶雨林是地球上最大的森林帶 B.樹冠層對森林群落的影響最大 C.草原植物幾乎完全依靠營養(yǎng)繁殖 D.水生群落的分層現象由溫度的垂直分布決定 解析:選B 北方針葉林是地球上最大的森林帶,是世界木材的主要產地。樹冠層位

50、于森林群落的最上層,其結構稀疏還是緊密明顯影響群落下層的光照,對森林群落的影響最大。苔原地處嚴寒,植物生長期短,幾乎完全依靠營養(yǎng)繁殖。水生群落的分層現象由光的穿透性、溫度和氧的垂直分布決定。 16.如圖表示某棄耕農田植物種類隨時間變化的情況。有關該地群落變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在硬木林階段仍可找到生活在草地階段的植物,此類演替隸屬原生演替 B.在演替過程中,植物種類發(fā)生變化,動物種類也會隨之改變 C.在演替過程中,群落的垂直結構發(fā)生了變化,而水平結構未變 D.在演替過程中,物種豐度增加,穩(wěn)定性都有所降低 解析:選B 在硬木林階段仍可找到生活在草地階段的植物,該演替類型

51、屬于次生演替。在演替過程中,植物種類發(fā)生變化,提供給動物的食物也會發(fā)生改變,導致動物的種類隨之改變。在演替過程中,群落的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都將發(fā)生變化。在演替過程中,物種豐度增加,穩(wěn)定性增強。 17.(2019·杭州名校聯盟聯考)海洋魚類在不同季節(jié)種類組成有著顯著性的差異,這體現了群落的(  ) A.垂直結構 B.水平結構 C.演替現象 D.時間結構 解析:選D 魚類在不同季節(jié)種類組成有著顯著性的差異,這體現了群落的時間結構,屬于季相。 18.某農田生態(tài)系統中害蟲種群密度的變化情況如圖,其中A、B、C、D、E點時進行了農藥防治或引入天敵進行生物防治。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52、 ) A.E點引入天敵進行生物防治后害蟲種群的K值變小 B.害蟲種群的年齡結構為衰退型 C.在農藥的作用下害蟲發(fā)生了抗藥性的變異 D.從B點到E點害蟲的抗藥性增強是人工選擇的結果 解析:選A 由于E點時引入了害蟲天敵,對害蟲而言環(huán)境條件變得惡劣,不利于其生存繁衍,相比以前環(huán)境容納量變小了。從圖中可以發(fā)現,害蟲種群的數量一直處于波動中,總體處于增長或穩(wěn)定狀態(tài),只是在短時間的下降的情況,其年齡結構不一定是衰退型的。害蟲種群的抗藥性變異的產生與是否使用農藥無關,在沒有使用農藥時,抗藥性變異也產生,只是在這種情況下,抗藥性變異不是有利變異。由于農藥防治使得害蟲抗藥性增強,仍屬于自然選擇,因為

53、起作用的是農藥,不是人工選擇。 二、非選擇題 19.(2017·浙江11月選考)某湖泊生活著金魚藻、浮萍、蘆葦等生物,并長期養(yǎng)殖鯽魚。 回答下列問題: (1)從湖岸到湖心依次生長著蘆葦、浮萍和金魚藻等生物,這體現了群落的________結構。動、植物殘體主要在________層發(fā)生腐敗和分解。若從湖底裸地開始逐漸演替為陸生群落,這種演替屬于________演替。 (2)用標志重捕法調查鯽魚種群密度,若調查期間有些個體身上的標志丟失,則該種群密度的估測數值會________。當鯽魚被大量捕撈后,其K值將________。 (3)在保證食物充足、環(huán)境適宜的條件下,該湖泊中鯽魚種群的增長

54、方式為______________。 解析:(1)從湖岸到湖心依次生長著挺水植物蘆葦、浮萍和沉水植物金魚藻,強調的是湖岸到湖心的植被組成,構建了植物群落的水平結構;動植物殘體的腐敗和分解過程主要發(fā)生在底泥層;從湖底裸地開始的演替,屬于原生演替過程。(2)標志重捕法調查種群密度計算公式:N=M·n/m;M表示第一次捕獲并標記量;n表示第二次捕獲量;m表示第二次捕獲個體中的標記量;標志丟失,即m值變小,則估測值N偏大;大量捕撈并不影響環(huán)境容納量大小,因此K值不變。(3)鯽魚種群的增長除了受到食物和環(huán)境的影響,還會受天敵等生物因素的制約,因而增長方式為邏輯斯諦(“S”形)增長。 答案:(1)水平

55、 底泥 原生 (2)偏大 基本不變 (3)邏輯斯諦增長 B卷——中檔題目保分練 一、選擇題 1.(2016·浙江10月選考)圖中甲、乙為同一群落中的兩個種群,曲線表示δ(δ=出生率/死亡率)隨時間的變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t1和t4時刻乙種群的種群密度相同 B.t2時刻甲、乙種群的自然增長率一定相同 C.t2和t3時刻乙種群的自然增長率一定相同 D.t2→t4甲種群密度先上升后下降 解析:選D δ=出生率/死亡率,當δ大于1時,種群數量增長,種群密度上升;當δ小于1時,種群數量減少,種群密度下降。雖然t1和t4時刻乙種群的δ都為1,但從t1→t4,乙種群的δ都大

56、于1,表明乙種群數量在這期間一直在增長。t2時刻,甲、乙種群的δ都等于1.5,甲、乙種群都增長,但是甲種群的δ正在下降中,甲種群的增長勢頭在下降,而乙種群的δ正在上升中,乙種群增長勢頭在上升,說明此時乙種群自然增長率大于甲種群。同理可分析t2時刻乙種群的增長率大于t3時刻。分析甲種群δ的大小變化,可以推斷t2→t4甲種群密度先上升后下降。 2.(2019·“七彩陽光”高三聯考)下列關于環(huán)境容納量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是種群的最大數量 B.是種群在該環(huán)境的穩(wěn)定平衡密度 C.是限制指數增長的一個重要因素 D.若某種群的死亡率增加,則該種群的環(huán)境容納量減小 解析:選B 環(huán)境容納量

57、是一定環(huán)境條件下種群數量達到相對穩(wěn)定時的波動值,不是種群的最大數量;環(huán)境容納量是種群在該環(huán)境的穩(wěn)定平衡密度;環(huán)境條件是限制指數增長的一個重要因素,而不是環(huán)境容納量;影響環(huán)境容納量的因素有環(huán)境條件、出生率與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等多種因素,若某種群的死亡率增加,該種群的環(huán)境容納量不一定減小。 3.如圖表示將綿羊引入某個島嶼后的數量變化情況,對此敘述正確的是(  ) A.綿羊種群的數量增長到一定程度,就保持恒定不變 B.綿羊數量達到K/2值時,綿羊的出生率最大,增長率最大 C.種群數量不可能無限增長,這是生態(tài)系統具有一定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的體現 D.綿羊數量達到K值時,種群的年齡結構為衰

58、退型 解析:選C 種群的數量達到K值后,即在一定范圍內上下波動;增長率的大小取決于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綿羊數量達到K值時,種群的年齡結構為穩(wěn)定型。 4.在一定量的酵母菌培養(yǎng)液中放入活酵母菌若干,抽樣鏡檢,視野如圖甲所示(圖中小點代表酵母菌)。將容器放在適宜溫度下恒溫培養(yǎng)5 h后,稀釋100倍,再抽樣鏡檢,視野如圖乙所示。根據實驗結果判斷,以下敘述正確的是 (  ) A.培養(yǎng)5 h后,酵母菌種群密度增加200倍左右 B.探究酵母菌的種群數量變化可以用標志重捕法 C.用血細胞計數板計數酵母菌數量時只統計方格內菌體 D.培養(yǎng)5 h后,酵母菌種群數量一定已經達到K值 解析:選A 如圖所

59、示,培養(yǎng)5 h后,稀釋100倍,視野中酵母菌種群數量是培養(yǎng)前的2倍,即培養(yǎng)5 h后,酵母菌種群密度增加200倍左右;探究酵母菌的種群數量變化的方法是抽樣檢測法;用血細胞計數板計數酵母菌數量時應統計方格內以及上邊和左邊方格線上和其頂角的菌體;該實驗不能得出酵母菌種群數量的K值。 5.下列關于生物群落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北方針葉林是地球上最大的森林帶 B.植物的垂直分層主要與光照強度有關 C.毀林開荒、囤湖造田可以改變群落演替的方向 D.群落演替中新出現的物種都是生物進化的結果 解析:選D 北方針葉林是地球上最大的森林帶,也是世界木材的主要產地。陸地群落植物的垂直分層主要與光

60、照強度有關。毀林開荒、囤湖造田等人類活動可以改變群落演替的方向。群落演替中新出現的物種,是適應環(huán)境而入侵該群落的生物,不是進化產生的新物種。 6.研究人員對某獼猴種群的調查結果如下表。相關分析正確的是(獼猴營群居生活,雄性中只有猴王才具有交配權)(  ) 性比率(♀∶) 占種群比例(%) 生殖前期 1∶1.07 47.5% 生殖期 1∶0.82 38.0% 生殖后期 1∶0.93 14.5% A.獼猴種群的數量已接近其環(huán)境容納量 B.生殖期性比率的改變不會影響出生率 C.性比率的大小可預測獼猴種群未來數量的變化 D.領域行為是調節(jié)獼猴種群數量的重要外源性

61、因素 解析:選B 獼猴種群的年齡結構說明其數量還會增加。由于獼猴種群中只有猴王才有交配權,所以生殖期性比率的改變不會影響出生率。年齡結構可預測獼猴種群未來數量的變化。領域行為是調節(jié)獼猴種群數量的內源性因素之一。 7.(2019·麗水、衢州、湖州質檢)隨著“二胎”政策的放開,有專家預測,我國人口數量在以后幾年將出現明顯增長,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幾年后,仍保持男、女相當的性別比例 B.人口自然增長率由出生率和死亡率決定 C.每個家庭生兩個孩子能保持替補出生率 D.“二胎”政策放開后,我國人口的年齡結構將保持穩(wěn)定型 解析:選D “二胎”政策不影響出生時的性別比例;人口的自然增

62、長率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決定的,是二者的差值;每個家庭生兩個孩子能保持替補出生率;該政策提高了出生率,會使人口的年齡結構成為增長型。 8.某地森林在火災后發(fā)生的群落演替過程中,甲、乙兩個種群的個體數量變化情況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該群落演替過程屬于原生演替 B.乙種群數量變化只存在正反饋調節(jié) C.生態(tài)系統抗干擾能力隨著群落演替而增強 D.生態(tài)系統的能量流動從甲種群開始 解析:選C 火災后發(fā)生的群落演替屬于次生演替。從乙種群數量變化來看,其數量逐漸趨于平衡,說明其種群數量變化調節(jié)中存在負反饋調節(jié)。隨著群落演替的進行,群落的結構越來越復雜,所以生態(tài)系統抗干擾能力越來

63、越強。從題中信息不能判斷甲種群的營養(yǎng)級。 9.江蘇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qū)從英國重新引入在我國已經滅絕的麋鹿39只(其中雄性13只、雌性26只)。麋鹿在接下來幾年中的數量變化如表所示,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年份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出生率(%) 17.9 27.3 29.6 22.7 24.9 30.2 存活數(只) 44 54 66 78 96 122 A.1988年麋鹿種群的死亡率約為4.5% B.保護區(qū)進行麋鹿野生放歸,有助于提高麋鹿的遺傳多樣性 C.1987年到1992年麋鹿的性比率保持相對穩(wěn)定

64、 D.麋鹿引入保護區(qū)后,種群數量增加的原因是食物空間充足、氣候適宜、天敵少 解析:選C 由于1988年出生率為27.3%,44×127.3%≈56,死亡率為(56-54)/44×100%≈4.5%。保護區(qū)進行麋鹿野生放歸,有助于自然種群中新個體加入,避免近親繁殖,從而有助于提高麋鹿種群的遺傳多樣性。1986年麋鹿39只(其中雄性13只、雌性26只),隨著時間延長,種群不斷繁衍,性別比例已經趨向于1∶1。麋鹿引入保護區(qū)后,種群數量增加的原因是,與外界環(huán)境相比,保護區(qū)內食物空間充足、氣候適宜、天敵少。 10.現有一未受人類干擾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組考察了該湖泊中處于食物鏈最高營養(yǎng)級的某魚種群

65、的年齡組成,結果如圖(注:表中“1+”表示魚的年齡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類推)。研究表明:該魚在3+時進入成年,9+時進入老年。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圖中的數據常采用標志重捕法的調查結果處理獲得 B.可推測該魚種群數量的變化趨勢是保持穩(wěn)定 C.種群的年齡金字塔中有一條中線,該線代表每一個年齡組中間年齡的個體數 D.根據圖中數據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個年齡組成個體數的比例約為1∶1∶1 解析:選C 圖中的數據常采用標志重捕法的調查結果處理獲得。分析圖中數據可知,幼年個體數為92+187+121=400,成年個體數為70+69+62+63+72+64=400,老年個體數

66、為55+42+39+264=400,3個年齡組成個體數的比例約為1∶1∶1,其年齡結構屬于穩(wěn)定型。種群的年齡金字塔中有一條中線,它把每一個年齡組都分為左右兩半,左邊代表雄性,右邊代表雌性,因此可以知道在每個年齡組中雌雄個體各占多少。 11.通過對笠螺多個種群的調查,發(fā)現其體長、種群生物量與種群密度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a點個體平均生物量比b點少 B.隨著種群密度增加,笠螺體長逐漸減小 C.種群密度低于a點時,個體間的斗爭最激烈 D.笠螺種群生物量和體長呈正相關 解析:選B 生物量指種群中所有個體含有的有機物質量,a點時個體較少,故a點個體平均生物量比b點多;種群密度最大時,個體間的斗爭最激烈;由圖可知,笠螺種群生物量和體長并不呈正相關。 12.(2019·杭州教學質量檢測)甲和乙是兩個種群的生物,它們侵入某相對穩(wěn)定且氣候沒有劇烈變化的一個自然生態(tài)系統中。下圖顯示的是它們在增長過程中Ⅰ、Ⅱ兩個時期的自然增長率的值(a>0)。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圖中a的值小于或等于1 B.時期Ⅰ甲種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等于乙 C.時期Ⅱ甲種群增長

展開閱讀全文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相關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關于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站客服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版權所有   聯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