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與藝術》教案教案-科學與藝術教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科學與藝術》教案教案-科學與藝術教案(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科學與藝術》教案教案:科學與藝術教案
一、教學目標
1.學會用研究、討論的方法就科學與藝術的關系,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力等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與探討。
2.理解“科學”“藝術”“創(chuàng)造力”“真理”這些標志人類文明進步的最重要的概念及其相互間的關系。
二、教學設想
1.講讀本文,可以和前面的兩篇文章結合起來研究、討論,就科學與藝術的關系、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力等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與探討。重點從創(chuàng)新精神的角度,研究科學與藝術的關系。
2.安排二課時。
三、教學內容與步驟
第一課時
(一)詞語解釋:
楔____iē:即楔子,比喻插進去的人或物;也指舊小說的引子,通常放在小說故事開始之前
2、,起引出或補充正文的作用。
共鳴:①物體因共振而發(fā)聲的現(xiàn)象②思想上或感情上的相互感染而產生的情緒
反響:回聲;反應。
植根:栽種,根著。
鑒賞:對文物、藝術品等的鑒定和欣賞。
意境:文藝作品借助形象傳達出的意蘊和境界。
(二)作者簡介:
李政道,世界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1926年11月25日出生于上海。1943年畢業(yè)于嘉興秀州中學,在抗戰(zhàn)時期內遷江西贛縣組建的贛縣聯(lián)合中學(簡稱贛州聯(lián)中),酷愛物理。1943年秋到1946年先后就讀于浙江大學、西南聯(lián)合大學,后赴美國芝加哥大學物理學研究院,1950年獲博士學位。他先后在美國普林斯頓高級學術研究所任物理學教授、哥倫比亞大
3、學首任費密物理學教授。1964年被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1986年成為意大利國家科學院(林契)院士。1994年6月8日,在中國科學院第七次院士大會上,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首批外籍院士。1997年5月30日,經(jīng)國際小行星中心和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準,中國科學院將南京紫金山天文臺發(fā)現(xiàn)的(3443)號小行星命名為“李政道星”。從此,李政道的名字鑲上了太空星辰,伴隨著(3443)號星遨游和閃耀在宇宙星河。
李政道在粒子物理學、統(tǒng)計物理學和離散力學等許多領域做出了許多具有里程碑的貢獻。1956年和楊振寧合作,提出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恒的新理論,榮獲1957年諾貝爾物理獎。此后,李政道繼續(xù)和楊振寧、m?瑙
4、恩伯合作,在玻色氣體的分子運動論、高能中微子的作用以及帶電矢量介子電磁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中取得了許多突破性的進展。60年代末以來,李政道提出了場代數(shù)理論、強子結構的孤立子袋模型理論,建立了非拓撲孤立子場,發(fā)現(xiàn)了被稱為”孤立子星”的一大類新的廣義相對論的天文學解。他還先后獲得愛因斯坦科學獎、法國布德埃獎章、意大利最高騎士勛章等多種榮譽。
李政道教授熱愛祖國,非常關心祖國科技的發(fā)展。1972年以來,多次回國訪問和講學,協(xié)助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建造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bepo)和同步輻射的設備,促進基礎理論和應用科學的結合。倡議并創(chuàng)立了中美聯(lián)合招考物理研究生計劃,倡導成立了中國博士后流動站和中國博士后基金會,創(chuàng)立了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并擔任主任,在北京大學建立了北京現(xiàn)代物理中心,在浙江大學建立了浙江近代物理中心,在復旦大學建立了李政道實驗物理中心。并受聘任中國科技大學、復旦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等十余所大學的名譽教授。1985年7月18日,李政道為秀州中學題詞“故校舊事憶當年,近代新人看將來”,表達了他對母校師生的殷切期望。
第 4 頁 共 4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