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數(shù)學大二輪總復習與增分策略 專題五 立體幾何 第2講 空間中的平行與垂直練習 文
《高考數(shù)學大二輪總復習與增分策略 專題五 立體幾何 第2講 空間中的平行與垂直練習 文》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考數(shù)學大二輪總復習與增分策略 專題五 立體幾何 第2講 空間中的平行與垂直練習 文(1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第2講 空間中的平行與垂直 1.(2016課標全國甲)α,β是兩個平面,m,n是兩條直線,有下列四個命題: ①如果m⊥n,m⊥α,n∥β,那么α⊥β. ②如果m⊥α,n∥α,那么m⊥n. ③如果α∥β,m?α,那么m∥β. ④如果m∥n,α∥β,那么m與α所成的角和n與β所成的角相等. 其中正確的命題有________.(填寫所有正確命題的編號) 答案?、冖邰? 解析 當m⊥n,m⊥α,n∥β時,兩個平面的位置關系不確定,故①錯誤,經(jīng)判斷知②③④均正確,故正確答案為②③④. 2.(2016江蘇)如圖,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D,E分別為AB,BC的中點,點F在側棱B1B上,且B1D⊥A1F,A1C1⊥A1B1. 求證:(1)直線DE∥平面A1C1F; (2)平面B1DE⊥平面A1C1F. 證明 (1)由已知,DE為△ABC的中位線, ∴DE∥AC,又由三棱柱的性質(zhì)可得AC∥A1C1, ∴DE∥A1C1, 且DE?平面A1C1F,A1C1?平面A1C1F, ∴DE∥平面A1C1F. (2)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A1⊥平面A1B1C1, ∴AA1⊥A1C1, 又∵A1B1⊥A1C1,且A1B1∩AA1=A1, ∴A1C1⊥平面ABB1A1,∵B1D?平面ABB1A1, ∴A1C1⊥B1D, 又∵A1F⊥B1D,且A1F∩A1C1=A1, ∴B1D⊥平面A1C1F,又∵B1D?平面B1DE, ∴平面B1DE⊥平面A1C1F. 1.以填空題的形式考查,主要利用平面的基本性質(zhì)及線線、線面和面面的判定與性質(zhì)定理對命題的真假進行判斷,屬基礎題.2.以解答題的形式考查,主要是對線線、線面與面面平行和垂直關系交匯綜合命題,且多以棱柱、棱錐、棱臺或其簡單組合體為載體進行考查,難度中等. 熱點一 空間線面位置關系的判定 空間線面位置關系判斷的常用方法 (1)根據(jù)空間線面平行、垂直關系的判定定理和性質(zhì)定理逐項判斷來解決問題; (2)必要時可以借助空間幾何模型,如從長方體、四面體等模型中觀察線面位置關系,并結合有關定理來進行判斷. 例1 (1)已知l是直線,α、β是兩個不同的平面,下列命題中的真命題是________.(填所有真命題的序號) ①若l∥α,l∥β,則α∥β; ②若α⊥β,l∥α,則l⊥β; ③若l∥α,α∥β,則l∥β; ④若l⊥α,l∥β,則 α⊥β. (2)關于空間兩條直線a、b和平面α,給出以下四個命題,其中正確的是________. ①若a∥b,b?α,則a∥α; ②若a∥α,b?α,則a∥b; ③若a∥α,b∥α,則a∥b; ④若a⊥α,b⊥α,則a∥b. 答案 (1)④ (2)④ 解析 (1)①若l∥α,l∥β,則l可平行兩平面的交線,所以為假命題;②若α⊥β,l∥α,則l可平行兩平面的交線,所以為假命題;③若l∥α,α∥β,則l可在平面β內(nèi),所以為假命題;④若l⊥α,l∥β,則l必平行平面β內(nèi)一直線m,所以m⊥α,因而α⊥β為真命題. (2)線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中的條件要求a?α,故①錯;對于線面平行,這條直線與面內(nèi)的直線的位置關系可以平行,也可以異面,故②錯;平行于同一個平面的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平行、相交、異面都有可能,故③錯;垂直于同一個平面的兩條直線是平行的,故④正確. 思維升華 解決空間點、線、面位置關系的組合判斷題,主要是根據(jù)平面的基本性質(zhì)、空間位置關系的各種情況,以及空間線面垂直、平行關系的判定定理和性質(zhì)定理進行判斷,必要時可以利用正方體、長方體、棱錐等幾何模型輔助判斷,同時要注意平面幾何中的結論不能完全引用到立體幾何中. 跟蹤演練1 設m,n是兩條不同的直線,α,β是兩個不同的平面,給出下列四個命題: ①若m∥n,m⊥β,則n⊥β;②若m∥α,m∥β,則α∥β; ③若m∥n,m∥β,則n∥β;④若m∥α,m⊥β,則α⊥β. 其中真命題的個數(shù)為________. 答案?、? 解析?、僖驗椤叭绻麅蓷l平行線中的一條垂直于一個平面,那么另一條也垂直于這個平面”,所以①正確;②當m平行于兩個相交平面α,β的交線l時,也有m∥α,m∥β,所以②錯誤;③若m∥n,m∥β,則n∥β或n?β,所以③錯誤;④平面α,β與直線m的關系如圖所示,必有α⊥β,故④正確. 熱點二 空間平行、垂直關系的證明 空間平行、垂直關系證明的主要思想是轉化,即通過判定、性質(zhì)定理將線線、線面、面面之間的平行、垂直關系相互轉化. 面面平行的判定 例2 如圖,已知PA⊥⊙O所在的平面,AB是⊙O的直徑,AB=2,點C是⊙O上一點,且AC=BC,∠PCA=45,點E是PC的中點,點F是PB的中點,點G為線段PA上(除點P外)的一個動點. (1)求證:BC∥平面GEF; (2)求證:BC⊥GE; (3)求三棱錐B—PAC的體積. (1)證明 ∵點E是PC的中點,點F是PB的中點, ∴EF∥CB. ∵EF?平面GEF,點G不與點P重合, CB?平面GEF,∴BC∥平面GEF. (2)證明 ∵PA⊥⊙O所在的平面,BC?⊙O所在的平面,∴BC⊥PA. 又∵AB是⊙O的直徑,∴BC⊥AC. ∵PA∩AC=A,AC?面PAC,PA?面PAC, ∴BC⊥平面PAC. ∵GE?平面PAC,∴BC⊥GE. (3)解 在Rt△ABC中,AB=2,AC=BC, ∴AC=BC=,∴S△ABC==1. ∵PA⊥平面ABC,AC?平面ABC,∴PA⊥AC. ∵∠PCA=45,∴PA=. ∴VB—PAC=VP—ABC=S△ABCPA=. 思維升華 垂直、平行關系的基礎是線線垂直和線線平行,常用方法如下: (1)證明線線平行常用的方法:一是利用平行公理,即證兩直線同時和第三條直線平行;二是利用平行四邊形進行平行轉換;三是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線定理證線線平行;四是利用線面平行、面面平行的性質(zhì)定理進行平行轉換. (2)證明線線垂直常用的方法:①利用等腰三角形底邊中線即高線的性質(zhì);②勾股定理;③線面垂直的性質(zhì):即要證兩線垂直,只需證明一線垂直于另一線所在的平面即可,l⊥α,a?α?l⊥a. 跟蹤演練2 如圖,在四棱錐P—ABCD中,AD∥BC,且BC=2AD,AD⊥CD,PB⊥CD,點E在棱PD上,且PE=2ED. (1)求證:平面PCD⊥平面PBC; (2)求證:PB∥平面AEC. 證明 (1)因為AD⊥CD,AD∥BC, 所以CD⊥BC,又PB⊥CD,PB∩BC=B, PB?平面PBC,BC?平面PBC, 所以CD⊥平面PBC,又CD?平面PCD, 所以平面PCD⊥平面PBC. (2)連結BD交AC于點O,連結OE. 因為AD∥BC,所以△ADO∽△CBO, 所以DO∶OB=AD∶BC=1∶2,又PE=2ED, 所以OE∥PB,又OE?平面AEC,PB?平面AEC, 所以PB∥平面AEC. 熱點三 平面圖形的折疊問題 平面圖形經(jīng)過翻折成為空間圖形后,原有的性質(zhì)有的發(fā)生變化、有的沒有發(fā)生變化,這些發(fā)生變化和沒有發(fā)生變化的性質(zhì)是解決問題的關鍵.一般地,在翻折后還在一個平面上的性質(zhì)不發(fā)生變化,不在同一個平面上的性質(zhì)發(fā)生變化,解決這類問題就是要根據(jù)這些變與不變,去研究翻折以后的空間圖形中的線面關系和各類幾何量的度量值,這是化解翻折問題的主要方法. 例3 如圖,在邊長為4的菱形ABCD中,∠DAB=60,點E,F(xiàn)分別是邊CD,CB的中點,AC∩EF=O,沿EF將△CEF翻折到△PEF,連結PA,PB,PD,得到如圖的五棱錐P—ABFED,且PB=. (1)求證:BD⊥PA; (2)求四棱錐P—BFED的體積. (1)證明 ∵點E,F(xiàn)分別是邊CD,CE的中點, ∴BD∥EF. ∵菱形ABCD的對角線互相垂直,∴BD⊥AC. ∴EF⊥AC.∴EF⊥AO,EF⊥PO, ∵AO?平面POA,PO?平面POA,AO∩PO=O, ∴EF⊥平面POA,∴BD⊥平面POA, 又PA?平面POA,∴BD⊥PA. (2)解 設AO∩BD=H.連結BO,∵∠DAB=60, ∴△ABD為等邊三角形, ∴BD=4,BH=2,HA=2,HO=PO=, 在Rt△BHO中,BO==, 在△PBO中,BO2+PO2=10=PB2,∴PO⊥BO. ∵PO⊥EF,EF∩BO=O,EF?平面BFED,BO?平面BFED,∴PO⊥平面BFED, 梯形BFED的面積S=(EF+BD)HO=3, ∴四棱錐P—BFED的體積 V=SPO=3=3. 思維升華 (1)折疊問題中不變的數(shù)量和位置關系是解題的突破口;(2)存在探索性問題可先假設存在,然后在此前提下進行邏輯推理,得出矛盾或肯定結論. 跟蹤演練3 如圖(1),四邊形ABCD為矩形,PD⊥平面ABCD,AB=1,BC=PC=2,作如圖(2)折疊,折痕EF∥DC.其中點E,F(xiàn)分別在線段PD,PC上,沿EF折疊后點P疊在線段AD上的點記為M,并且MF⊥CF. (1)證明:CF⊥平面MDF; (2)求三棱錐M-CDE的體積. (1)證明 因為PD⊥平面ABCD,AD?平面ABCD, 所以PD⊥AD. 又因為ABCD是矩形,CD⊥AD,PD與CD交于點D, 所以AD⊥平面PCD.又CF?平面PCD, 所以AD⊥CF,即MD⊥CF. 又MF⊥CF,MD∩MF=M,所以CF⊥平面MDF. (2)解 因為PD⊥DC,BC=2,CD=1,∠PCD=60, 所以PD=,由(1)知FD⊥CF, 在直角三角形DCF中,CF=CD=. 過點F作FG⊥CD交CD于點G, 得FG=FCsin 60==, 所以DE=FG=, 故ME=PE=-=, 所以MD== =. S△CDE=DEDC=1=. 故VM-CDE=MDS△CDE==. 1.不重合的兩條直線m,n分別在不重合的兩個平面α,β內(nèi),給出以下四個命題,其中正確的是________. ①m⊥n?m⊥β ②m⊥n?α⊥β ③α∥β?m∥β ④m∥n?α∥β 押題依據(jù) 空間兩條直線、兩個平面之間的平行與垂直的判定是立體幾何的重點內(nèi)容,也是高考命題的熱點.此類題常與命題的真假性、充分條件和必要條件等知識相交匯,意在考查考生的空間想象能力、邏輯推理能力. 答案?、? 解析 構造長方體,如圖所示. 因為A1C1⊥AA1,A1C1?平面AA1C1C,AA1?平面AA1B1B,但A1C1與平面AA1B1B不垂直,平面AA1C1C與平面AA1B1B不垂直.所以①,②都是假命題. CC1∥AA1,但平面AA1C1C與平面AA1B1B相交而不平行,所以④為假命題. “若兩平面平行,則一個平面內(nèi)任何一條直線必平行于另一個平面”是真命題. 2.如圖,在直四棱柱ABCD-A1B1C1D1中,已知DC=DD1=2AD=2AB,AD⊥DC,AB∥DC. (1)求證:D1C⊥AC1; (2)問在棱CD上是否存在點E,使D1E∥平面A1BD.若存在,確定點E位置;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押題依據(jù) 空間直線和平面的平行、垂直關系是立體幾何的重點內(nèi)容,也是高考解答題的熱點,結合探索性問題考查考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推理論證能力,是命題的常見形式. (1)證明 在直四棱柱ABCD-A1B1C1D1中,連結C1D, ∵DC=DD1,∴四邊形DCC1D1是正方形, ∴DC1⊥D1C. 又AD⊥DC,AD⊥DD1,DC∩DD1=D, ∴AD⊥平面DCC1D1, 又D1C?平面DCC1D1, ∴AD⊥D1C. ∵AD?平面ADC1,DC1?平面ADC1,且AD∩DC1=D,∴D1C⊥平面ADC1, 又AC1?平面ADC1,∴D1C⊥AC1. (2)解 假設存在點E,使D1E∥平面A1BD. 連結AD1,AE,D1E, 設AD1∩A1D=M, BD∩AE=N,連結MN, ∵平面AD1E∩平面A1BD=MN, 要使D1E∥平面A1BD, 可使MN∥D1E, 又M是AD1的中點,則N是AE的中點. 又易知△ABN≌△EDN,∴AB=DE. 即E是DC的中點. 綜上所述,當E是DC的中點時,可使D1E∥平面A1BD. A組 專題通關 1.如圖是正方形的平面展開圖,在這個正方體中: ①BM與DE平行; ②CN與BE是異面直線; ③BM與CN成60角; ④DM與BN是異面直線. 以上四個命題中,正確命題的序號是_________. 答案?、邰? 解析 展開圖復原的正方體如圖,不難看出: ①BM與ED平行;錯誤的,是異面直線; ②CN與BE是異面直線,錯誤,是平行線; ③CN與BM成60角;正確; ④DM與BN是異面直線.正確. 判斷正確的答案為③④. 2.設a,b是平面α內(nèi)兩條不同的直線,l是平面α外的一條直線,則“l(fā)⊥a,l⊥b”是“l(fā)⊥α”的______________條件.(填“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充要”或“既不充分也不必要”) 答案 必要不充分 解析 若a,b是平面α內(nèi)兩條不同的直線,l是平面α外的一條直線,l⊥a,l⊥b,a∥b,則l可以與平面α斜交,推不出l⊥α.若l⊥α,a,b是平面α內(nèi)兩條不同的直線,l是平面α外的一條直線,則l⊥a,l⊥b.∴“l(fā)⊥a,l⊥b”是“l(fā)⊥α”的必要不充分條件. 3.已知α,β是兩個不同的平面,l,m是兩條不同直線,l⊥α,m?β.給出下列命題: ①α∥β?l⊥m; ②α⊥β?l∥m; ③m∥α?l⊥β; ④l⊥β?m∥α. 其中正確的命題是________. (填寫所有正確命題的序號). 答案 ①④ 解析?、佴痢桅?,l⊥α?l⊥β?l⊥m,命題正確;②α⊥β,l⊥α?l、m可平行,可相交,可異面,命題錯誤; ③m∥α,l⊥α?l⊥m?l與β可平行,l可在β內(nèi),l可與β相交,命題錯誤;④ l⊥β、l⊥α?β∥α?m∥α,命題正確. 4.已知立方體ABCD-A′B′C′D′,E,F(xiàn),G,H分別是棱AD,BB′,B′C′,DD′的中點,從中任取兩點確定的直線中,與平面AB′D′平行的有________條. 答案 6 解析 連結EG,EH,F(xiàn)G,∵EH綊FG, ∴EFGH四點共面,由EG∥AB′,EH∥AD′,EG∩EH=E,AB′∩AD′=A,可得平面EFGH與平面AB′D′平行,∴符合條件的共6條. 5.在正方體上任意選擇4個頂點,由這4個頂點可能構成如下幾何體: ①有三個面為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有一個面為等邊三角形的四面體; ②每個面都是等邊三角形的四面體; ③每個面都是直角三角形的四面體; ④有三個面為不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有一個面為等邊三角形的四面體. 以上結論其中正確的是________(寫出所有正確結論的編號). 答案 ①②③④ 解析 在正方體上任意選擇4個頂點,由這4個頂點可能構成如下幾何體:①有三個面為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有一個面為等邊三角形的四面體,去掉4個角的正四面體即可,正確;②每個面都是等邊三角形的四面體,去掉4個角的正四面體即可,正確;③每個面都是直角三角形的四面體,側棱垂直底面直角三角形的銳角的四面體即可,正確;④有三個面為不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有一個面為等邊三角形的四面體,如圖中ABCD即可,正確.故答案為①②③④. 6.如圖,在空間四邊形ABCD中,點M∈AB,點N∈AD,若=,則直線MN與平面BDC的位置關系是________. 答案 平行 解析 由=,得MN∥BD. 而BD?平面BDC,MN?平面BDC, 所以MN∥平面BDC. 7.正方體ABCD-A1B1C1D1中,E為線段B1D1上的一個動點,則下列結論中正確的是________.(填序號) ①AC⊥BE; ②B1E∥平面ABCD; ③三棱錐E-ABC的體積為定值; ④直線B1E⊥直線BC1. 答案 ①②③ 解析 因AC⊥平面BDD1B1,故①正確;因B1D1∥平面ABCD,故②正確;記正方體的體積為V,則VE-ABC=V,為定值,故③正確;B1E與BC1不垂直,故④錯誤. 8.如圖所示,ABCD—A1B1C1D1是棱長為a的正方體,M、N分別是下底面的棱A1B1、B1C1的中點,P是上底面的棱AD上的一點,AP=,過P、M、N的平面交上底面于PQ,Q在CD上,則PQ=______. 答案 a 解析 ∵平面ABCD∥平面A1B1C1D1,∴MN∥PQ. ∵M、N分別是A1B1、B1C1的中點,AP=, ∴CQ=,從而DP=DQ=,∴PQ=a. 9.如圖,在正方體ABCD—A1B1C1D1中,點M,N,P分別為棱AB,BC,C1D1的中點. 求證:(1)AP∥平面C1MN; (2)平面B1BDD1⊥平面C1MN. 證明 (1)在正方體ABCD—A1B1C1D1中, 因為點M,P分別為棱AB,C1D1的中點, 所以AM=PC1. 又AM∥CD,PC1∥CD,故AM∥PC1, 所以四邊形AMC1P為平行四邊形.從而AP∥C1M, 又AP?平面C1MN,C1M?平面C1MN, 所以AP∥平面C1MN. (2)連結AC,在正方形ABCD中,AC⊥BD. 又點M,N分別為棱AB,BC的中點,故MN∥AC. 所以MN⊥BD. 在正方體ABCD—A1B1C1D1中,DD1⊥平面ABCD, 又MN?平面ABCD, 所以DD1⊥MN, 而DD1∩DB=D, DD1,DB?平面B1BDD1, 所以MN⊥平面B1BDD1, 又MN?平面C1MN, 所以平面B1BDD1⊥平面C1MN. 10.如圖,三棱柱ABC-A1B1C1中,BB1C1C為菱形,B1C的中點為O,且AO⊥平面BB1C1C. (1)證明:B1C⊥AB; (2)若AC⊥AB1,∠CBB1=60,BC=1,求三棱柱ABC-A1B1C1的高. (1)證明 如圖,連結BC1,則O為B1C與BC1的交點. 因為四邊形BB1C1C為菱形,所以B1C⊥BC1. 又AO⊥平面BB1C1C, 所以B1C⊥AO,又AO∩BC1=O, 故B1C⊥平面ABO. 由于AB?平面ABO, 故B1C⊥AB. (2)解 如圖,在平面BB1C1C內(nèi)作OD⊥BC,垂足為D,連結AD.在平面AOD內(nèi)作OH⊥AD,垂足為H. 由于BC⊥AO,BC⊥OD,AO∩OD=D, 故BC⊥平面AOD, 又OH?平面AOD,所以OH⊥BC. 又OH⊥AD,AD∩BC=D, 所以OH⊥平面ABC. 因為∠CBB1=60,所以△CBB1為等邊三角形. 又BC=1,可得OD=. 由于AC⊥AB1,所以OA=B1C=. 由OHAD=ODOA, 且AD==,得OH=. 又O為B1C的中點, 所以點B1到平面ABC的距離為, 故三棱柱ABC-A1B1C1的高為. B組 能力提高 11.α,β是兩平面,AB,CD是兩條線段,已知α∩β=EF,AB⊥α于B,CD⊥α于D,若增加一個條件,就能得出BD⊥EF,現(xiàn)有下列條件:①AC⊥β;②AC與CD在β內(nèi)的射影在同一條直線上;③AC∥EF.其中能成為增加條件的序號是________. 答案?、佗? 解析 由題意得,AB∥CD,∴A,B,C,D四點共面, ①:∵AC⊥β,EF?β, ∴AC⊥EF,又∵AB⊥α,EF?α,∴AB⊥EF,∵AB∩AC=A,∴EF⊥面ABCD, 又∵BD?面ABCD,∴BD⊥EF,故①正確;②:由AC與CD在β內(nèi)的射影在同一條直線上可知面EF⊥AC,由①可知②正確;③錯誤,故填:①②. 12.如圖,在棱長為1的正四面體A—BCD中,平面α與棱AB,AD,CD,BC分別交于點E,F(xiàn),G,H,則四邊形EFGH周長的最小值為________. 答案 2 解析 把面ADC沿著AD翻折到與面ADB共面上來,此時C的位置為C1,G的位置為G1,再把面DCB沿著BC翻折到面ABC中,再把這個面沿著AB翻折到面ADB中來(其實就是得到四面體的展開圖),這樣,EFGH的周長為圖中線段的和,然后根據(jù)三角形的邊長關系得到最小值為2. 13.如圖,在三棱柱ABC-A1B1C1中,側棱AA1⊥底面ABC,底面是以∠ABC為直角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C=2a,BB1=3a,點D是A1C1的中點,點F在線段AA1上,當AF=________時,CF⊥平面B1DF. 答案 a或2a 解析 由題意易知,B1D⊥平面ACC1A1,所以B1D⊥CF. 要使CF⊥平面B1DF,只需CF⊥DF即可. 令CF⊥DF,設AF=x,則A1F=3a-x. 易知Rt△CAF∽Rt△FA1D, 得=,即=, 整理得x2-3ax+2a2=0, 解得x=a或x=2a. 14.如圖,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BC=90,AB=BC=BB1,點D,E分別為BC,CC1的中點. (1)求證:B1D⊥平面ABE; (2)若點P是線段B1D上一點且滿足=,求證:A1P∥平面ADE. 證明 (1)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 BB1⊥平面ABC,AB?平面ABC,所以BB1⊥AB, 因為∠ABC=90,所以BC⊥AB, 又BC∩BB1=B,所以AB⊥平面BCC1B1, 因為DB1?平面BCC1B1,所以AB⊥DB1, 因為在平面BCC1B1中,BC=BB1, 所以四邊形BCC1B1為正方形, 因為點D,E分別為BC,CC1的中點, 所以△BCE∽△B1BD,所以∠CBE=∠BB1D, 所以∠CBE+∠B1DB=90,即B1D⊥BE, 又因為BA∩BE=B,所以B1D⊥面ABE. (2)連結PC交DE于點F,連結A1C交AE于點G,連結FG, 在正方形BCC1B1中利用=及平面幾何知識可得=2,在正方形ACC1A1中利用CE∥AA1且CE=AA1可得=2,所以在△CA1P中,==2,所以A1P∥GF,又A1P?平面ADE,GF?平面ADE,所以A1P∥平面ADE.-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高考數(shù)學大二輪總復習與增分策略 專題五 立體幾何 第2講 空間中的平行與垂直練習 高考 數(shù)學 二輪 復習 策略 專題 空間 中的 平行 垂直 練習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appdesigncorp.com/p-11850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