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2020版高考物理二輪復習 專題八 第1講 力學和光學實驗精練(含解析)》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新課標)2020版高考物理二輪復習 專題八 第1講 力學和光學實驗精練(含解析)(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力學和光學實驗
(45分鐘)
1.用螺旋測微器測圓柱體的直徑時,示數如圖甲所示,此示數為______ mm,用20分度的游標卡尺測量某物體的厚度時,示數如圖乙所示,此示數為____ mm.
解析:螺旋測微器的固定刻度讀數為6 mm,可動刻度讀數為0.01 mm×12.5=0.125 mm,所以最終讀數為6 mm+0.125 mm=6.125 mm;游標卡尺的主尺讀數為6.3 cm=63 mm,游標尺上第12個刻度與主尺上某一刻度對齊,因此游標讀數為0.05 mm×12=0.60 mm,所以最終讀數為63 mm+0.60 mm=63.60 mm.
答案:6.125(±0.002均可
2、) 63.60
2.某同學利用單擺測定當地重力加速度,發(fā)現單擺靜止時擺球重心在球心的正下方,他仍將從懸點到球心的距離當作擺長L,通過改變擺線的長度,測得6組L和對應的周期T,畫出L-T2圖線,然后在圖線上選取A、B兩個點,坐標如圖所示.他采用恰當的數據處理方法,則計算重力加速度的表達式應為g=________(用圖中標注字母表示).請你判斷該同學得到的實驗結果與擺球重心在球心處的情況相比,將________(選填“偏大”“偏小”或“相同”).
解析:由單擺的周期公式T=2π,得T2=4π2,則T=4π2,T=4π2,可得g=,由此式可知測得的g值與某一次實驗時的擺長無關,與兩次實驗中的擺長
3、差有關,所以g值與擺球重心在不在球心處無關.
答案: 相同
3.(2017·高考全國卷Ⅱ)某同學研究在固定斜面上運動物體的平均速度、瞬時速度和加速度之間的關系.使用的器材有:斜面、滑塊、長度不同的矩形擋光片、光電計時器.
實驗步驟如下:
①如圖(a),將光電門固定在斜面下端附近;將一擋光片安裝在滑塊上,記下?lián)豕馄岸讼鄬τ谛泵娴奈恢?,令滑塊從斜面上方由靜止開始下滑;
②當滑塊上的擋光片經過光電門時,用光電計時器測得光線被擋光片遮住的時間Δt;
③用Δs表示擋光片沿運動方向的長度[如圖(b)所示],表示滑塊在擋光片遮住光線的Δt時間內的平均速度大小,求出;
④將另一擋光片換到滑
4、塊上,使滑塊上的擋光片前端與①中位置相同,令滑塊由靜止開始下滑,重復步驟②③;
⑤多次重復步驟④;
⑥利用實驗中得到的數據作出 -Δt圖,如圖(c)所示.
完成下列填空:
(1)用a表示滑塊下滑的加速度大小,用vA表示擋光片前端到達光電門時滑塊的瞬時速度大小,則與vA、a和Δt的關系式為=________.
(2)由圖(c)可求得,vA=________ cm/s,a=________ cm/s2.(結果保留3位有效數字)
解析:(1)由于滑塊做勻變速運動,在擋光片通過光電門的過程中,由運動學公式得Δt=vAΔt+a(Δt)2,則=vA+aΔt.(2)由=vA+aΔt結合題圖(
5、c)可知,圖線與縱軸的交點的縱坐標即為vA,將圖線延長與縱軸相交,得vA=52.1 cm/s,圖線的斜率等于a,即a= cm/s2,求得a≈16.4 cm/s2.
答案:(1)vA+Δt (2)52.1 16.4
4.(2019·河南三門峽高三期末)用圖甲所示裝置探究物體的加速度與力的關系.實驗時保持小車(含車中重物)的質量M不變,細線下端懸掛鉤碼的總重力作為小車受到的合力F,用打點計時器測出小車運動的加速度a.
(1)關于實驗操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
A.實驗前應調節(jié)滑輪高度,使滑輪和小車間的細線與木板平行
B.平衡摩擦力時,在細線的下端懸掛鉤碼,使小車在線
6、的拉力作用下能勻速下滑
C.每次改變小車所受的拉力后都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D.實驗時應先接通打點計時器電源,后釋放小車
(2)圖乙為實驗中打出紙帶的一部分,從比較清晰的點跡起,在紙帶上標出連續(xù)的5個計數點A、B、C、D 、E,相鄰兩個計數點之間都有4個點跡未標出,測出各計數點到A點間的距離.已知所用電源的頻率為50 Hz,打B點時小車的速度vB=________ m/s,小車的加速度a=______ m/s2.
(3)改變細線下端鉤碼的個數,得到a-F圖象如圖丙所示,造成圖線上端彎曲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解析:(1)調節(jié)滑輪的高度,使牽引小車的細繩與長木板保持平行,否則
7、拉力不會等于合力,故A正確;在調節(jié)木板傾斜度平衡小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時,不應懸掛鉤碼,故B錯誤;由于平衡摩擦力之后有Mgsin θ=μMgcos θ,故tan θ=μ,所以無論小車的質量是否改變,小車所受的滑動摩擦力都等于小車的重力沿斜面的分力,改變小車所受的拉力,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故C錯誤;打點計時器要“早來晚走”,即實驗開始時先接通打點計時器的電源待其平穩(wěn)工作后再釋放小車,而當實驗結束時應先控制小車停下再停止打點計時器,故D正確.
(2)已知打點計時器電源頻率為50 Hz,則紙帶上相鄰計數點間的時間間隔為T=5×0.02 s=0.1 s.
B點對應的速度vB== m/s=0.316
8、 m/s.
根據Δx=aT2可得xCE -xAC=a(2T)2,
小車運動的加速度為a=
= m/s2
=0.93 m/s2.
(3)隨著力F的增大,即隨所掛鉤碼質量m的增大,不能滿足M?m,因此圖線上端出現彎曲現象.
答案:(1)AD (2)0.316 0.93 (3)隨所掛鉤碼質量m的增大,不能滿足M?m
5.在“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實驗中,需要將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兩根細繩套,如圖甲所示,實驗中先用兩個彈簧測力計分別勾住繩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條,把橡皮條的一端拉到O點,用鉛筆描下O點位置和兩個細繩套的方向,并記錄彈簧測力計的讀數,然后只用一個彈簧測
9、力計,通過細繩套再次把橡皮條的一端拉到O點,記下彈簧測力計的讀數F′和細繩的方向,作出三個力的圖示,如圖乙所示.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
A.實驗中兩個細繩套應適當長一些,可以減小實驗誤差
B.在用力拉彈簧測力計時,拉力應沿彈簧測力計的軸線方向
C.在作力F1、F2的圖示時,必須選取同樣的標度,而作F′的圖示時,可以選取不同的標度
D.連接F1、F2和F′三個力的圖示箭頭的末端,驗證所得圖形是不是平行四邊形
(2)甲同學在做這個實驗時,兩個彈簧測力計的量程都是10 N,他把彈簧測力計校準零點之后,先測量一個質量為1 kg的物體的重力,發(fā)現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8.2
10、 N,換用另外一個彈簧測力計測量這個物體的重力,發(fā)現示數還是8.2 N,測量重力的操作都是正確的,如果用這兩個彈簧測力計進行實驗,對實驗結果有影響嗎?________(選填“有”或“沒有”).
乙同學實驗后才發(fā)現忘記對這兩個彈簧測力計校準零點,他把兩個彈簧測力計平放在實驗臺上,發(fā)現兩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都是0.3 N,乙同學的彈簧測力計對實驗結果有影響嗎?________(選填“有”或“沒有”).
解析:(1)拉橡皮條的細繩套適當長一些,以方便畫出力的方向,可以減小誤差,故A正確;在用力拉彈簧測力計時,拉力應沿彈簧測力計的軸線方向,否則會影響拉力大小,故B正確;在作力F1、F2的圖示時,必須
11、選取同樣的標度,而作F′的圖示時,也必須選取相同的標度,故C錯誤;根據F1、F2作出平行四邊形,比較對角線和F′的關系,故D錯誤.
(2)用兩個校準零點后的彈簧測力計測量同一個物體發(fā)現示數相等,則這兩個彈簧測力計的勁度系數相等,用這兩個彈簧測力計進行實驗,拉力和伸長量成正比,對實驗結果沒有影響;若兩個彈簧測力計測量前都沒有校零,且沒有拉力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都是0.3 N,則用此彈簧測力計測量時,彈力大小的實際值應等于測量值減去0.3 N,根據測量值作平行四邊形時,誤差較大,對實驗有影響.
答案:(1)AB (2)沒有 有
6.用圓弧狀玻璃磚做測定玻璃折射率的實驗時,先在白紙上放好圓弧狀玻
12、璃磚,在玻璃磚的一側豎直插上兩枚大頭針P1、P2,然后在玻璃磚的另一側觀察,調整視線使P1的像被P2擋住,接著在眼睛所在的一側插兩枚大頭針P3和P4,使P3擋住P1和P2的像,P4擋住P3以及P1和P2的像,在紙上標出大頭針位置和圓弧狀玻璃磚輪廓,如圖甲所示,其中O為兩圓弧圓心,圖中已畫出經過P1、P2點的入射光線.
(1)在圖上補畫出所需的光路.
(2)為了測出玻璃的折射率,需要測量入射角和折射角,請在圖中的AB分界面上畫出這兩個角.
(3)用所測物理量計算折射率的公式為n=________.
(4)為了保證在得到出射光線,實驗過程中,光線在的入射角應適當________(選填“
13、小一些”“無所謂”或“大一些”).
(5)多次改變入射角,測得幾組入射角和折射角,根據測得的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值,畫出了如圖乙所示的圖象,由圖象可知該玻璃的折射率n=________.
解析:(1)連接P3、P4與交于一點,此交點即為光線從玻璃磚中射出的位置,由于P1、P2的連線與的交點即為光線進入玻璃磚的位置,連接兩交點即可作出玻璃磚中的光路,如圖所示.
(2)連接O點與光線在上的入射點即為法線,作出入射角和折射角如圖中i、r所示.
(3)由折射定律可得n=.
(4)為了保證能在上有出射光線,實驗過程中,光線在上的入射角應適當小一些,才不會使光線在上發(fā)生全反射.
(5)圖象的斜
14、率k==n,由題圖乙可知斜率為1.5,即該玻璃的折射率為1.5.
答案:(1)(2)圖見解析 (3) (4)小一些 (5)1.5
7.利用氣墊導軌驗證動能定理,實驗裝置示意圖如圖所示.
實驗主要步驟如下:
①在水平桌面上放置氣墊導軌,將它調至水平;
②用游標卡尺測量遮光條的寬度d;
③由導軌標尺讀出兩光電門中心之間的距離L;
④將滑塊移至光電門1左側某處,待托盤靜止不動時,釋放滑塊,從固定在滑塊上的拉力傳感器讀出細線拉力的大小F,從數字計時器讀出遮光條通過光電門1的時間Δt1,通過光電門2的時間Δt2;
⑤用天平稱出滑塊、遮光條和拉力傳感器的總質量M.
回答下列問題:
15、(1)以滑塊(包含遮光條和拉力傳感器)為研究對象,在實驗誤差允許的范圍內,若滿足關系式__________(用測量的物理量的字母表示),則可認為驗證了動能定理;
(2)關于本實驗,某同學提出如下觀點,其中正確的是________;
A.理論上,遮光條的寬度越窄,遮光條通過光電門的平均速度越接近瞬時速度
B.牽引滑塊的細繩應與導軌平行
C.需要考慮托盤和砝碼受到的空氣阻力對實驗結果產生的影響
D.托盤和砝碼的總質量m必須遠小于滑塊、遮光條和拉力傳感器的總質量M
(3)不計空氣阻力,已知重力加速度g和實驗測得的物理量,根據“mg-F=ma”,可以計算托盤和砝碼的總質量m.若不考慮遮光條
16、寬度的影響,計算出托盤和砝碼的總質量為m1;若考慮遮光條寬度的影響,計算出托盤和砝碼的總質量為m2,則m1________m2(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解析:(1)滑塊經過兩光電門的速度分別為v1=、v2=,對滑塊運用動能定理有FL=M()2-M()2.
(2)理論上,遮光條的寬度越窄,通過光電門的時間越短,遮光條通過光電門的平均速度越接近瞬時速度,故A正確;牽引滑塊的細繩應與導軌平行,若不平行,則細繩對滑塊拉力方向就在不停變化,其做功變?yōu)樽兞ψ龉?,導致計算結果不準確,故B正確;本實驗的研究對象是滑塊,故不需要考慮托盤和砝碼受到的空氣阻力做功,故C錯誤;該實驗細繩拉力直接可以用傳感器測量,故托盤和砝碼的總質量m不用必須遠小于滑塊、遮光條和拉力傳感器的總質量M,故D錯誤.
(3)不考慮遮光條寬度的影響,設滑塊的加速度為a1,則()2-()2=2a1L
考慮遮光條寬度的影響,設滑塊的加速度為a2,則
=v1+a2,=v2+a2,
2a2L=v-v
聯(lián)立以上幾式得
2a2L=()2-()2-a[(Δt1)2-(Δt2)2]
故2a1L>2a2L,a1>a2,由m=,得m1>m2.
答案:(1)FL=M()2-M()2 (2)AB
(3)大于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