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二 知識點整理

上傳人:痛*** 文檔編號:74106848 上傳時間:2022-04-13 格式:DOC 頁數:15 大?。?.13MB
收藏 版權申訴 舉報 下載
生物必修二 知識點整理_第1頁
第1頁 / 共15頁
生物必修二 知識點整理_第2頁
第2頁 / 共15頁
生物必修二 知識點整理_第3頁
第3頁 / 共15頁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積分

下載資源

還剩頁未讀,繼續(xù)閱讀

資源描述:

《生物必修二 知識點整理》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生物必修二 知識點整理(1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生物必修二 知識點整理 第一章 孟德爾定律 第一節(jié) 分離定律 【性狀】:生物的形態(tài)、結構和生理生化等特征的表現(xiàn)形式 【相對性狀】:每種性狀的不同表現(xiàn)形式 【顯性性狀】:F1能表現(xiàn)出來的親本性狀 【隱性性狀】:F1未能表現(xiàn)的另一親本的性狀 性狀分離:在雜交后代中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同時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 【正交】:用性狀A做母本 【反交】:用性狀A的相對性狀a做母本 (豌豆正、反交的結果總是相同的:F1只表現(xiàn)顯性性狀;F2出現(xiàn)性狀分離現(xiàn)象,并且顯性性狀與隱性性狀的數目比例大致是3:1) (注:正反交的結果一般不同,因為受精卵核內的DNA雖然由父本和母本共同決定,但受精卵細胞質

2、內的DNA是由母本決定的) 【雜交】:具有相對性狀的純種個體間的交配(如:AA與aa交配)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雌雄個體間的交配(如:Aa與Aa交配)(表現(xiàn)隱性性狀的個體自交一定不會發(fā)生性狀分離) (右圖為雜交與自交的遺傳圖解標準格式) 遺傳圖解書寫要點: ① 左側要寫P(親本)、F1(子一代)、F2(子二代)、配子 ② 親本基因型上方和子代基因型下方要寫表現(xiàn)型 ③ 親本基因型左側或右側要寫♂和♀(此圖沒有) ④ 要寫出所有配子的基因型 ⑤ 雜交符號為“′”,自交符號為“?” ⑥ 若產生多種表現(xiàn)型的子代,應在表現(xiàn)型下方寫上比例。 【測交】:F1與隱性純合子間的交

3、配(如:Aa與aa交配) (F1可產生兩種不同類型的配子,一種帶有A,一種帶有a。兩種配子數目相等,比例必為1:1) 【人工去雄】:在花粉尚未成熟時將花瓣掰開,用鑷子除去全部雄蕊 【等位基因】:控制一對相對性狀的兩種不同形式的基因(如:A與a互為等位基因) 【配子】:生殖細胞(每個配子只含有一對等位基因中的一個基因)(如:AB、Ab、aB、ab) (孟德爾定律只適用于真核生物,不適用于原核生物,因為原核生物不產生配子) 【純合子】:由兩個基因型相同的配子結合而成的個體(如:AA、aa) ??几拍睿悍€(wěn)定遺傳——純合子(不需顯性) 【雜合子】:由兩個基因型不同的配子結合而成的

4、個體(如:Aa) 【基因型】:控制性狀的基因組合類型(如:AABb、Aabb)(基因在體細胞內是成對的,一個來自母本,一個來自父本) 【表現(xiàn)型】:具有特定基因型的個體所表現(xiàn)出來的性狀(如:基因型是Cc或CC的個體開紫花,基因型是cc的個體開白花) 【分離定律】:控制一對相對性狀的兩個不同的等位基因互相獨立、互不沾染,在形成配子時彼此分離,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結果是一半的配子帶有一種等位基因,另一半的配子帶有另一種等位基因。 顯性的相對性 【完全顯性】:具有相對性狀的兩個親本雜交,所得的F1與顯性親本的表現(xiàn)完全一致(生物界中完全顯性的現(xiàn)象比較普遍) 【不完全顯性】:具有相對

5、性狀的兩個親本雜交,所得的F1表現(xiàn)為雙親的中間類型(特點:表現(xiàn)性直接反映基因型,F(xiàn)2的表現(xiàn)型比例與其基因型比例完全一致) 【共顯性】:具有相對性狀的兩個親本雜交,所得的F1個體同時表現(xiàn)出雙親的性狀(兩個基因間不存在顯隱性關系,兩者互不遮蓋,各自發(fā)揮作用。如:人的ABO血型中,IA與IB為共顯性,但IA、IB對i為完全顯性) 經典例子:白牛和紅牛交配,幼牛的毛若是粉褐色的,則為不完全顯性;若既有紅色的毛,又有白色的毛,則為共顯性。 影響生物體表現(xiàn)型的因素:1、基因型(決定性因素)2、環(huán)境條件(分為生物體內在環(huán)境和外界環(huán)境) 表現(xiàn)型是基因型與環(huán)境條件共同作用的結果?;虻娘@隱性關系不

6、是絕對的,顯性性狀的表現(xiàn)既是等位基因相互作用的結果,又是基因與內外環(huán)境條件共同作用的結果。 ??寂袛啵夯蛐拖嗤?,表現(xiàn)型不一定相同。 第二節(jié) 自由組合定律 雙因子雜交試驗的分析 1/4YR 1/4Yr 1/4yR 1/4yr 1/4YR YYRR(黃圓) YYRr(黃圓) YyRR(黃圓) YyRr(黃圓) 1/4Yr YYRr(黃圓) YYrr(黃皺) YyRr(黃圓) Yyrr(黃皺) 1/4yR YyRR(黃圓) YyRr(黃圓) yyRR(綠圓) yyRr(綠圓) 1/4yr YyRr(黃圓) Yyrr(黃皺) yyRr(綠圓

7、) yyrr(綠皺) (共出現(xiàn)4種表現(xiàn)型,9(=3*3)種基因型) 概率角度分析: 黃圓出現(xiàn)的概率:3/4*3/4=9/16 黃皺出現(xiàn)的概率:3/4*1/4=3/16 綠圓出現(xiàn)的概率:1/4*3/4=3/16 綠皺出現(xiàn)的概率:1/4*1/4=1/16 自由組合定律:控制兩對相對性狀的兩隊等位基因形成配子時,每對等位基因彼此分離,同時非等位基因之間自由組合,兩個事件彼此獨立、互不干擾。 第二章 染色體與遺傳 第一節(jié) 減數分裂中的染色體行為 【染色體行為】:細胞周期中染色體在形態(tài)、結構和數目方面所表現(xiàn)出的一系列有規(guī)律的變化。 【染色體】:細胞處于分裂期時,細胞核內

8、的染色質經高度螺旋化和反復折疊,形成的線狀或棒狀的小體。一條染色體只包含一條DNA。 (染色質和染色體是細胞中的同一物質在不同時期的兩種形態(tài)) (大多數生物的體細胞中,染色體是成對存在的;生殖細胞中,染色體是成單存在的。體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是生殖細胞的兩倍,如人的體細胞有44+XX或XY條染色體,而生殖細胞有22+X或Y條染色體) 【減數分裂】:有性生殖生物的原始生殖細胞成為成熟生殖細胞所經歷的特殊的有絲分裂形式。包含兩次連續(xù)的分裂(減一、減二),但染色體只復制一次(減一間期),因此生殖細胞內的染色體數目為體細胞的一半。 細胞脫離細胞周期后開始減數分裂 減數分裂全過程(以

9、精子的形成為例) 減數第一次分裂 減數第二次分裂 間期 精原細胞 蛋白質合成,染色體復制(一條染色體變?yōu)閮蓷l姐妹染色單體,但染色體數目沒有增多) DNA:2c→4c 染色體:2n 姐妹染色單體:4n 次級精母細胞 染色體不再復制 DNA:2c 染色體:n 姐妹染色單體:2n 前期 初級精母細胞 ①同源染色體相互配對(聯(lián)會),形成四分體(包含兩對姐妹染色單體)。②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發(fā)生染色體片段的交叉互換。 DNA:4c 染色體:2n 姐妹染色單體:4n 兩極發(fā)出紡錘絲,形成紡錘體。

10、(無同源染色體,只有姐妹染色單體) DNA:2c 染色體:n 姐妹染色單體:2n 中期 兩極發(fā)出紡錘絲,形成紡錘體。四分體(每對同源染色體)排列在赤道板上 DNA:4c 染色體:2n 姐妹染色單體:4n 染色體的著絲點排列在赤道板上 DNA:2c 染色體:n 姐妹染色單體:2n 后期 ①同源染色體彼此分開,向兩極移動,同時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 ②細胞的兩極各得到各對同源染色體中的一條染色體。 DNA:4c 染色體:2n 姐妹染色單體:4n 著絲點一分為二,姐妹染色單體分開向兩極移動。兩極各得到一個染色體組。 DNA:2c 染色體

11、:2n 姐妹染色單體:0 末期 次級精母細胞 ①縊裂形成兩個子細胞 ②子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只有母細胞的一半,并且每個染色體具有兩條姐妹染色單體。 DNA:2c 染色體:n 姐妹染色單體:2n 精細胞 紡錘體消失,兩個次級精母細胞分裂成四個精細胞。(實際產生兩種精細胞,但可能產生四種精細胞) DNA:c 染色體:n 姐妹染色單體:0 圖像辨析: 1、 看奇偶。若為奇數條染色體,則為減二的某時。 2、 看有無同源染色體。若沒有,則為減二的某時。 易錯點:四分體論“個”?!耙粋€四分體”即兩條聯(lián)會的同源染色體。 【性原細胞】:原始生殖細胞,存在于

12、生物體性腺中。包括雄性的精原細胞與雌性的卵原細胞。性原細胞的染色體數目與一般的體細胞相同。經多次有絲分裂后,染色體復制,體積變大,成為初級生殖母細胞(初級精母細胞和初級卵母細胞) 精子和卵細胞的產生 性原細胞 卵原細胞 精原細胞 染色體復制,體積變大 初級生殖母細胞 (染色體數:2n) 初級卵母細胞 初級精母細胞 減數第一次分裂(基因重組,染色體數量減半) 次級生殖母細胞(染色體數:n) 次級卵母細胞 第一極體 次級精母細胞 次級精母細胞 減數第二次分裂(基因型不變,染色體數量不變) 生殖細胞 (染色體數:n) 卵細胞 (大) 第二極體 第二

13、極體 第二極體 精細胞 精細胞 精細胞 精細胞 若一種生物含2N條染色體: 一個初級精母細胞產生四個精細胞,其中有兩種基因型,但可能產生2的N次方種基因型。精細胞經過形態(tài)變化形成精子。 一個初級卵母細胞產生一個卵細胞(較大),可能產生2的N次方種基因型。三個第二極(較?。w都退化消失。 【受精】精子和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的過程。受精卵內精核與卵核融合,染色體數目等于體細胞的染色體數目。 受精卵核中的全部遺傳物質來自父母雙方各一半。 受精卵細胞質中的遺傳物質與母方相同。 減數分裂的意義: 1、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可以保持生物不同代間染色體數目的恒定和遺傳性狀的相對穩(wěn)定

14、 2、減數分裂為生物的變異提供了重要的物質基礎,有利于生物對化境的適應和進化。 第三節(jié) 性染色體與伴性遺傳 【染色體組型】:將某種生物體細胞內的全部染色體,按大小和形態(tài)特征進行配對、分組和排列所構成的圖像。又稱染色體核型。 細胞中的染色體可分為兩類: 【性染色體】:與性別決定有直接關系的染色體。(主要有XY型和ZW型兩種,ZW型性別決定與XY型性別決定相反。ZZ:雌;ZW:雄。) Y染色體上的基因很少,一般位于X染色體上的基因在Y染色體上沒有等位基因。 性反轉:染色體不變。 【常染色體】:除性染色體外的其他染色體。雌雄個體的常染色體是相同的。 【伴性遺傳】:位于性

15、染色體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狀表現(xiàn)出的與性別相聯(lián)系的遺傳方式 伴X隱:男性更容易患病。(血友病、紅綠色盲) 伴X顯:女性更容易患病。(抗維生素D佝僂病) 伴Y:所有患者都是男性(外耳道多毛癥) 若色盲在男性中的發(fā)病率為R,則理論上色盲在女性中的發(fā)病率為R2 第三章 遺傳的分子基礎 第一節(jié) 核酸是遺傳物質的證據 染色體 DNA RNA 蛋白質 組蛋白 非組蛋白 染色體的主要成分 》》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 【T2噬菌體】:一種專門寄生在細菌體內的病毒,頭部和尾部的外殼是由蛋白質構成的,頭部內含有一個DNA分子。 實驗目的:研究DNA和

16、蛋白質是否是遺傳物質 實驗思路:S幾乎都存在于蛋白質中,P幾乎都存在于DNA分子中。可以用放射性同位素35S和32P分別標記蛋白質和DNA,便于單獨觀察其行為。 實驗步驟: 1、培養(yǎng)含放射性同位素的細菌。 含35S的培養(yǎng)基+細菌→含35S的細菌 含32P的培養(yǎng)基+細菌→含32P的細菌 2、 標記噬菌體 用噬菌體分別侵染含35S和含32P的細菌,一部分噬菌體的蛋白質被35S標記,另一部分噬菌體的DNA被32P標記。 不能用培養(yǎng)基直接培養(yǎng)噬菌體。 3、 混合。用被標記的噬菌體與細菌混合,侵染(未被標記的)細菌。 4、 攪拌。在攪拌器中攪拌,使細菌外的噬菌體蛋白質外殼與細菌分

17、離,保證離心效果。 5、 離心,檢測懸浮液和沉淀中的放射性同位素。以確定DNA和蛋白質的位置。沉淀是細胞,懸浮液是未進入細胞的物質。 實驗結果:沉淀中含有32P,為含噬菌體DNA的細胞;懸浮液中含有35S,為噬菌體的蛋白質外殼。噬菌體侵染細菌時,只有DNA進入細菌細胞,蛋白質沒有進入。 實驗結論:DNA為遺傳物質,蛋白質不是遺傳物質。(不能證明DNA是主要遺傳物質) 》》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 【肺炎雙球菌】:人類肺炎和小鼠敗血癥的病原體。 實驗目的:證明DNA是遺傳物質。 實驗思路:光滑型(S)菌株能夠引起肺炎或敗血癥。粗糙性(R)型菌株不致病。 實驗步驟: 一、 活體

18、細菌轉化實驗 死的S型菌+活的R型菌→注入小鼠體內→小鼠患病致死→血液中含有活的S型菌 死的S型菌→注入小鼠體內→小鼠不患病 活的R型菌→注入小鼠體內→小鼠不患病 結論:S型菌中的“轉化因子”進入R型菌內,引起R型菌穩(wěn)定的遺傳變異。 二、 離體細菌轉化實驗 S型菌的DNA+活的R型菌→活的S型菌 S型菌的蛋白質+活的R型菌→活的R型菌(不轉化) S型菌的莢膜+活的R型菌→活的R型菌(不轉化) 結論:“轉化因子是”DNA 實驗結論:DNA是遺傳物質,DNA賦予了生物的遺傳特性。 》》煙草花葉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實驗 【煙草花葉病毒】:由一條RNA鏈和蛋白質外殼組成

19、實驗目的:證明在只有RNA而沒有DNA的病毒中,RNA是遺傳物質。 實驗步驟: 從病毒中提取RNA→用RNA感染煙草→煙草感染病毒 從病毒中提取蛋白質→用蛋白質感染煙草→煙草不感染病毒 用RNA酶處理RNA→用RNA感染煙草→煙草不感染病毒 來自A病毒株系的RNA+來自B病毒株系的蛋白質→感染煙草→煙草感染A病毒 實驗結論:在只有RNA而沒有DNA的病毒中,RNA是遺傳物質。 【基因】:遺傳的基本功能單位,是一段有功能的核酸,在大多數生物中是一段DNA,在RNA病毒中是一段RNA. 第二節(jié) DNA分子的結構和特點 鳥嘌呤 G 脫氧核苷酸 磷酸基團 脫氧

20、核苷 脫氧核糖(五碳糖) 堿基 腺嘌呤 A 胞嘧啶 C 胸腺嘧啶 T DNA分子是脫氧核苷酸的多聚體,脫氧核苷酸是DNA分子的基本組成單位。 2:核酸種類有兩種(脫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 4:每種核酸有4中核苷酸 每種核酸中各有4種堿基(ATCG或AUCG) 5:核酸中共有5種堿基(ATUCG) 8:核酸中共有8種核苷酸 DNA分子的結構特點:兩條長鏈反向平行,盤旋成雙螺旋結構。脫氧核糖與磷酸基團交替結合,形成主鏈的基本骨架,排列在外側。兩鏈堿基按照堿基互補配對原則相連,位于內側。 【堿基互補配對原則】兩條鏈上的堿基互補配對,

21、由氫鍵連接。A與T通過兩個氫鍵相連,C與G通過三個氫鍵相連。(所以CG比AT更穩(wěn)定。一條DNA分子中CG含量越多,此DNA分子越穩(wěn)定) 【卡伽夫法則】:DNA分子中,A與T數量相等,C與G數量相等。但A+T不一定等于C+G。 第三節(jié) 遺傳信息的傳遞 【DNA復制】產生兩個跟親代DNA完全相同的新DNA分子的過程。(作用:使得遺傳信息在傳遞過程中保持不變)DNA復制階段可能發(fā)生基因突變,不論是有絲分裂還是減數分裂。 復制時間:有絲分裂間期/減一間期 復制場所:細胞核(主要)、線粒體、葉綠體 特點:邊解旋邊復制,半保留復制 復制條件:①模板:DNA的兩條鏈(轉錄的模板

22、是一條鏈) ②原料:4種脫氧核苷酸 ③催化劑:DNA解旋酶、DNA聚合酶 (此處答題要答全)④能量:ATP 》》DNA合成的同位素示蹤實驗 實驗目的:研究DNA的復制過程 實驗思路:含15N的雙鏈DNA密度 > 兩鏈分別含15N和14N的雙鏈DNA密度 > 含14N的雙鏈DNA密度 實驗步驟: 1、 用15N標記大腸桿菌:將大腸桿菌放入一15NH4CL為唯一氮源的培養(yǎng)液中培養(yǎng)若干代,以保證大腸桿菌的DNA都被放射性同位素15N標記。 2、 用14N培養(yǎng)大腸桿菌:將標記后的大腸桿菌轉入以14NH4CL為唯一氮源的培養(yǎng)液中培養(yǎng) 3、 取完成一次細胞分裂的細菌(判斷標準:細

23、胞數增加一倍) 4、 取完成兩次細胞分裂的細菌 5、 分離細胞中的DNA,做密度梯度超速離心和分析。 實驗結果: 完成一次分裂的細菌的DNA:位于中部,證明第二代均為15N-14N-DNA 完成兩次分裂的細菌的DNA:位于中部和上部,證明第三代一半為15N-14N-DNA,一半為14N-14N-DNA。 實驗結論:新合成的雙鏈DNA中,有一條鏈來自親代的DNA,另一條鏈是新合成的。 【半保留復制】:DNA復制是以親代的一條DNA鏈為模板,按照堿基互補配對原則,合成另一條具有互補堿基的新鏈。復制出的DNA分子與親代DNA分子完全相同。 堿基互補配對原則 聚合酶作用

24、 解旋酶作用 氫鍵斷開,堿基暴露 親代DNA分子 兩條模板鏈 兩條新DNA分子 兩個新形成的DNA分子間彼此相同,并且與親代DNA分子相同。 第四節(jié) 遺傳信息的表達——RNA和蛋白質的合成 DNA的雙重功能:①攜帶遺傳信息(以自身為模板半保留復制,保持遺傳信息的穩(wěn)定性)、②表達遺傳信息(根據所儲存的信息決定蛋白質的結構) 【轉錄】:遺傳信息由DNA傳遞到RNA上的過程。(結果:形成RNA) 【RNA】:多核酸大分子,通常為單鏈。核苷酸:核糖核苷酸;堿基:AUGC 【信

25、使RNA】:mRNA,傳達DNA的遺傳信息。(單鏈結構,由DNA轉錄而來) 【轉運RNA】:tRNA,運送氨基酸到核糖體,使之按照mRNA的指令連接形成蛋白質。(三葉草結構,一端特定的三個堿基是反密碼子,另一端連接氨基酸) 【核糖體RNA】:rRNA,核糖體的重要成分 【密碼子】:信使RNA上決定一個氨基酸的三個相鄰的堿基。(大多數氨基酸有兩個以上的遺傳密碼,但每種密碼子只對應一種氨基酸。起始密碼子有對應的氨基酸,終止密碼子不編碼氨基酸。) DNA上遺傳信息的表達過程: (轉錄:①~③,在細胞核中進行 翻譯:④~⑥,在細胞質中進行) ① RNA聚合酶與DNA上某啟動部

26、位結合,此處DNA片段解旋 ② 游離的核苷酸以其中一條鏈為模板,按照堿基配對原則聚合成RNA分子(被用來復制的DNA鏈是模板鏈,另一條DNA鏈是編碼鏈。除了T被替代為U外,合成的RNA與編碼鏈的堿基序列一致) ③ RNA加工,成為mRNA,并通過核孔轉移到細胞質中(不穿過膜) ④ 核糖體與mRNA結合,沿著mRNA運行,依次認讀mRNA上的密碼子,選擇相應的氨基酸(一個mRNA上同時有多個核糖體運行,增加了翻譯效率) ⑤ tRNA轉運氨基酸,氨基酸脫水縮合,加到延伸中的肽鏈上 ⑥ 核糖體到達mRNA的終止密碼子,多肽合成結束,核糖體脫離mRNA DNA →轉錄(RNA聚合酶)→ m

27、RNA →翻譯(核糖體)→ 蛋白質 【基因表達】:基因形成RNA產物 & mRNA被翻譯為基因的蛋白質產物的過程 (DNA被轉錄為RNA,mRNA被翻譯為蛋白質) 【中心法則】:DNA(復制) 轉錄/逆轉錄 RNA(復制) 翻譯 蛋白質 自然狀態(tài)下逆轉錄過程發(fā)生在被病毒感染的細胞中 第四章 生物的變異 第一節(jié) 生物變異的來源 【變異】:親代與子代間或子代個體間存在差異的現(xiàn)象。分為不遺傳的變異和可遺傳的變異。 引起生物變異的主要原因: 1、 環(huán)境條件的改變。不遺傳變異。不涉及遺傳物質的變化,只限當代的表現(xiàn)型改變。 2、 強烈物理、化學因素??蛇z傳變異。發(fā)生基因突變

28、和染色體畸變。 3、 形成配子時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和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間的片段交換??蛇z傳變異。發(fā)生基因重組。 只有后兩種變異可成為生物進化和培育新品種的材料 【基因重組】 具有不同遺傳性狀的雌、雄個體進行有性生殖時,控制不同性狀的基因重新組合,導致后代不同于親本類型的現(xiàn)象或過程。 (不產生新基因,只產生新基因型,使不同性狀重新組合) 注:通過有絲分裂生殖的生物不會發(fā)生基因重組 時間:減一后期、減一前期 意義:生物變異來源之一,形成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原因。為動植物育種和生物進化提供豐富的物質基礎。 類型: ①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

29、體分開向兩極移動時) ②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發(fā)生染色體片段的互換(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體聯(lián)會形成四分體時) (AB,AB)(ab,ab)→交叉互換→(AB,Ab)(aB,ab) 【基因突變】 基因內部核酸分子上特定的核酸序列發(fā)生改變的現(xiàn)象或過程。 (DNA分子結構改變,產生新基因) 時間:細胞分裂間期DNA分子復制時 意義: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生物進化的原材料。 類型: ① 形態(tài)突變:影響生物體的表現(xiàn)型(果蠅的紅眼突變?yōu)榘籽郏? ② 生化突變:影響生物的代謝過程,導致某個生化功能的改變或喪失(人的苯丙酮尿癥) ③ 致死突變:導致個體活力下降,甚至死亡(

30、人類的鐮刀形細胞貧血癥,圖在下方) 機理:堿基對缺失、增加或替換→DNA分子中的核苷酸順序改變→合成的mRNA堿基順序改變→mRNA翻譯的蛋白質出現(xiàn)異?!z傳性狀改變 特點: ① 普遍性:所有生物、所有發(fā)育階段、所有細胞均可以發(fā)生基因突變(家畜中出現(xiàn)無角品種、玉米的黃粒變?yōu)榘琢#? ② 多方向性:基因可以向不同方向突變成它的等位基因(A突變?yōu)閍1、a2、a3等) ③ 稀有性:自然狀態(tài)下,基因突變的頻率很低。 ④ 可逆性:顯性基因可以突變?yōu)殡[性基因,隱性基因可以突變?yōu)轱@性基因(果蠅的紅眼基因可以突變?yōu)榘籽刍颍? ⑤ 有害性:大多數基因突變會給生物帶來不利的影響。 誘發(fā)因素: ①

31、物理因素:各種射線(X射線、紫外線)的照射、溫度劇變等 ② 化學因素:能改變DNA分子中堿基排列順序的化合物 ③ 生物因素:毒素或代謝產物對DNA分子有誘變作用的病毒等 【自發(fā)誘變】:自然狀態(tài)下發(fā)生的基因突變 【人工誘變】:人工條件下誘發(fā)的基因突變 【染色體畸變】 生物細胞中染色體在數目和結構上發(fā)生的變化。可在光學顯微鏡下檢查出。 類型: 1、 染色體結構變異:染色體發(fā)生斷裂后,在斷裂處發(fā)生錯誤連接而導致染色體結構不正常的變異。 (1) 缺失:染色體片段的缺失 (2) 重復:增加了某個相同片段 (3) 倒位:某個片段的正常排列順序發(fā)生了180°顛倒的現(xiàn)象 (4)

32、 易位:某一片斷移接到另一非同源染色體上。 大多數的結構變異是不利的。 第五條染色體部分缺失:貓叫綜合癥 2、 染色體數目變異:生物細胞中染色體數目增加或減少 (1) 整倍體變異:體細胞的染色體數目以染色體組的形式成倍增加或減少(如:單倍體、多倍體) (2) 非整倍體變異:體細胞中個別染色體增加或減少 數目變異在生物界較為普遍,對育種有重要意義 【染色體組】:二倍體生物的一個配子中的全部染色體。包含了該種生物的一整套遺傳物質。形態(tài)結構、功能各不同。 【一倍體】只有一個染色體組的細胞或體細胞中含單個染色體組的個體。 【單倍體】體細胞中含有本物種配子染色體數目的個體稱為單倍體

33、。對于二倍體生物,其單倍體的體細胞中含有一個染色體組;對于多倍體生物,其單倍體的體細胞中含有多于一個的染色體組。 【二倍體】具有兩個染色體組的細胞或體細胞中含有兩個染色體組的個體稱為二倍體。自然界中,絕大多數的動物和半數以上的高等植物都是二倍體。 【多倍體】體細胞中所含染色體組數超過兩個的生物稱為多倍體。多倍體普遍存在于植物界。多倍體的細胞通常比二倍體的細胞大,細胞內有機物含量高、抗逆性強。 第二節(jié) 生物變異在生產上的應用 【雜交育種】通過雜交、選擇、純合化(即連續(xù)自交)等手段,將兩個或多個品種的優(yōu)良性狀組合在一起,培育出更優(yōu)良的新品種。 原理:基因重組。 實例:抗倒伏抗病小麥

34、 【誘變育種】利用物理、化學因素誘導生物發(fā)生變異,并從變異后代中選育新品種。包括輻射誘變、化學誘變。 原理:基因突變。 實例:青霉菌高產菌株 【單倍體育種】利用單倍體作為中間環(huán)節(jié),產生具有優(yōu)良性狀的可育純合子。 原理:染色體數目變異 主要特點:縮短育種年限、能排除顯隱性干擾,提高效率。 育種程序: ① 將兩個純合親本進行雜交,得到F1。 ② 將F1的花藥離體培養(yǎng),得到單倍體幼苗。 ③ 用秋水仙素處理幼苗,染色體加倍后發(fā)育為可育的純合植株。 【多倍體育種】 原理:染色體數目變異 實例:三倍體無籽西瓜的培育 ① 在二倍體西瓜的幼苗期用秋水仙素處理,使染色體加倍,得到四倍體西瓜。 ② 以四倍體為母本,二倍體為父本雜交,在四倍體植株上會結出三倍體的種子。(此時果肉仍為四倍體) ③ 種下種子得到高度不育的三倍體植株。 ④ 在三倍體植株開花時用二倍體的花粉刺激,使子房發(fā)育成果實(即無籽西瓜)。 秋水仙素誘發(fā)基因突變,作用時間:有絲分裂間期。 秋水仙素誘導多倍體,作用時間:有絲分裂前期。 秋水仙素誘導多倍體形成的原因:抑制紡錘體的形成。 人工誘導多倍體的方法:①秋水仙素處理幼苗 ②低溫

展開閱讀全文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相關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關于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站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版權所有   聯(lián)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