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考高中語文 10 短新聞兩篇課件 新人教版必修1》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學考高中語文 10 短新聞兩篇課件 新人教版必修1(2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10短新聞兩篇短新聞兩篇資源助讀知識整合一、作品背景別了,“不列顛尼亞”是一篇報道香港回歸祖國的新聞,寫于1997年香港回歸之際。有關英國管治香港的歷史,情況大致如下:1842年,英國通過鴉片戰(zhàn)爭強占了香港島。資源助讀知識整合1860年英國又侵占了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的地方。1898年,英國又強行“租借”了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九龍半島北部的大片土地及其附近的島嶼。新中國成立后,中國政府莊嚴宣布廢除一切帝國主義強加給中國人民的不平等條約,堅持香港必須回歸祖國的立場。經(jīng)中英兩國多次談判,1984年12月19日,兩國政府簽署了關于香港問題的聯(lián)合聲明。之后,中國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基本
2、法。1997年7月1日,香港正式回歸祖國。本文就記錄了這一莊嚴而神圣的時刻。資源助讀知識整合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是美國記者羅森塔爾戰(zhàn)后訪問奧斯維辛集中營博物館之后寫的一篇通訊。這篇新聞報道獲得了美國普利策新聞獎,成了新聞史上的佳作。資源助讀知識整合奧斯維辛集中營是德軍于1939年在波蘭布熱金卡附近建立的一所關押和處死猶太人的監(jiān)獄,也是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修建的1 000多座集中營中最大的一座,到蘇軍解放時為止,有400萬人在這里慘遭殺害,因此它又被稱為“死亡工廠”。1945年1月27日,蘇聯(lián)紅軍發(fā)現(xiàn)了一座用鐵絲網(wǎng)圍起的集中營,當時在押人員有7 000多人。奧斯維辛集中營就此為外人所知。
3、1947年7月2日,波蘭議會通過一項法案,將集中營原址辟為殉難者紀念館,并在其周圍劃定一個默哀區(qū)。1979年,奧斯維辛集中營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資源助讀知識整合二、相關常識新聞: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新聞是指新聞機構采寫的向社會公眾發(fā)布的消息、通訊、特寫等新聞體裁的總稱;狹義的新聞是指消息。消息又稱簡訊、短訊或快訊。消息一般由標題、導語、主體、背景、結尾五部分組成。構成消息的要素一般概括為“5個W加1個H”,即誰(Who)、何時(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為何(Why)以及結果如何(How)。結構形式是以“倒金字塔式”為主,即把重要的、急于向讀者告
4、知的內容放在前面的導語和主體部分中。資源助讀知識整合一、讀準字音 資源助讀知識整合二、寫對字形 三、掌握詞語1.易幟:國家或軍隊更換旗幟,指政權性質發(fā)生變化或投向敵方。文中指更換國旗。2.舉世矚目:全世界的人都注視著。3.婆娑:盤旋舞動的樣子;枝葉扶疏的樣子;眼淚下滴的樣子。4.撰寫:寫作。5.窒息:因外界氧氣不足或呼吸系統(tǒng)發(fā)生障礙而呼吸困難甚至停止呼吸。資源助讀知識整合四、辨析詞義1.標記標志辨析:“標記”和“標志”意思相近,都有動詞詞性和名詞詞性。標記:動詞,標注上記號;做出標志;名詞,標志,記號?!皹酥尽庇謱懽鳌皹俗R”:名詞,表明特征的記號或事物;動詞,表明某種特征。兩者的區(qū)別在于“標志
5、”更突出事物的“特征”。例句:為了減少盲目性,他在地圖上標記了旅游路線。這條生產(chǎn)線的建成投產(chǎn),標志著工廠的生產(chǎn)能力提高到了一個新的水平。2.心智心志辨析:“心智”,思考能力,智慧;“心志”,意志品質。例句:一些幸存者撰寫的回憶錄中談到的情況,是任何心智健全的人所無法想象的。球隊雖然已經(jīng)具備了應戰(zhàn)的技術,但還需要磨煉一下心志。整體感知細節(jié)揣摩重難探究一、理理文章思路 整體感知細節(jié)揣摩重難探究整體感知細節(jié)揣摩重難探究二、說說文章主旨別了,“不列顛尼亞”通過對港督降旗儀式、添馬艦附近的告別儀式、凌晨的易幟儀式和“不列顛尼亞”號離開香港等場景的描述,真實地再現(xiàn)了香港回歸祖國的懷抱這一莊嚴的歷史時刻,表
6、達了對香港回歸祖國的喜悅心情。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被譽為“美國新聞寫作中不朽的名篇”。它跳出了傳統(tǒng)新聞“客觀報道”“零度寫作”的窠臼,大膽地在反映客觀事實的基礎上,著力表現(xiàn)作為一名有使命感的記者的在場的主觀印象,抒發(fā)了對法西斯暴行的深惡痛疾,對自由、解放、新生的無比珍惜之情。整體感知細節(jié)揣摩重難探究【任務一】【任務一】 把握新聞的內容與特征把握新聞的內容與特征1.新聞的標題一般是對新聞內容的簡要概括,“別了,不列顛尼亞”這個標題符合這一特點嗎?為什么?參考答案符合。只是更形象生動,更能顯示中國人民的自豪感。表面上寫英國皇家游輪“不列顛尼亞”號離開香港,實際上象征了英國管治在香港的終結。2.別了
7、,“不列顛尼亞”一文的主體部分,是按照怎樣的行文順序展開的?參考答案是按照時間順序展開的,從6月30日下午4時30分寫到7月1日0時40分。在介紹每一儀式時又適當?shù)夭迦胄侣劚尘安牧稀Uw感知細節(jié)揣摩重難探究3.以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為標題,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寫作意圖?參考答案新穎而有吸引力,能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對法西斯罪惡行徑的痛恨和反諷;表達了作者不愿看到歷史重演的美好愿望。4.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一文,有沒有寫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新的事件?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參考答案沒有??蓮念}目及文中“今天,在奧斯維辛,并沒有可供報道的新聞”“在奧斯維辛,沒有新鮮東西可供報道”等看出。5.奧斯維辛沒有
8、什么新聞一文的主體部分主要寫了什么?是按照怎樣的行文順序展開的?參考答案主要寫了人們參觀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感受。按照參觀者的游蹤依次寫了毒氣室焚尸爐女牢房試驗室紀念墻絞刑室里陳列的情況和納粹的罪行。整體感知細節(jié)揣摩重難探究【任務二】【任務二】 體會新聞的語言與手法體會新聞的語言與手法1.為什么說英國的告別儀式是“日落儀式”?參考答案英國曾被稱為“日不落帝國”,香港的回歸,宣告的是英國管治的終結,所以把英國告別的儀式稱為“日落儀式”。2.別了,“不列顛尼亞”一文中,現(xiàn)實的場景和背景材料是如何有機地融合在一起的?參考答案現(xiàn)實的場景是文章的主要內容,是文章的綱,每一則背景材料的引入都對應于一個現(xiàn)實的場
9、景,依靠一些關鍵詞銜接在一起,并與之融為一體。另外,背景材料的引入也使得現(xiàn)實的場景有了歷史的縱深感,讓人更加體會出儀式本身的現(xiàn)實意義和歷史內涵。整體感知細節(jié)揣摩重難探究3.“大英帝國從海上來,又從海上去”一句意味深長,該怎樣理解其內涵?參考答案大英帝國從海上乘船登陸香港,開始了長達156年的管治;1997年7月1日凌晨,香港順利回歸祖國,參加儀式的英國官員乘坐“不列顛尼亞”號離開了香港,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這是現(xiàn)實的場景,也是一句概括性很強的話,把香港百年歷史的滄桑巨變凝聚其中,暗含著歷史和現(xiàn)實的對比。4.為什么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并沒有寫下什么新聞卻獲得美國“普利策新聞獎”,并成為新聞史上的
10、佳作?參考答案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突破了“客觀報道”“零度寫作”的框框,作者把自己和其他參觀者在奧斯維辛訪問時的感受當作主要內容來寫,字里行間灌注著個人的情感,作者無一句正面控訴,卻強烈表達出自己的憤懣,字字句句敲打著讀者的心,讓讀者感到一種莫名的壓抑。整體感知細節(jié)揣摩重難探究5.“對另外一些人來說,這樣一個事實使他們終生難忘:在德國人撤退時炸毀的布熱金卡毒氣室和焚尸爐廢墟上,雛菊花在怒放?!边@樣的細節(jié)描寫有什么作用?參考答案一邊是戕害生命的毒氣室和焚尸爐,一邊是生機勃勃的生命,兩種反差極大的事物擺在一起,這樣的景象的確讓人難忘。也許是諷刺,任納粹刑罰多么殘暴,終歸阻止不了生命的進程;也許是控
11、訴,生命的綻放是人世間最美好的事情,對生命的戕害是最惡劣的罪行。整體感知細節(jié)揣摩重難探究6.別了,“不列顛尼亞”一文選取的角度與其他報道香港回歸的新聞有什么不同?參考答案作者沒有寫交接儀式現(xiàn)場多么莊嚴,也沒有寫歡慶回歸的人們多么激動,更沒有對這一事件進行政治性的分析,而是選擇了英方撤離這樣一個角度,顯得比較新穎。更重要的是,作者并沒有寫成英軍撤離大事記的形式,而是在簡略介紹英國人降旗、參加交接儀式、登上“不列顛尼亞”號回國這一系列事件的過程中,穿插了對英國人踏上香港、開始管治的歷史的回顧,兩相對照,現(xiàn)實的事件放在了一個歷史的背景中,這就更加突出了事件的歷史意義。整體感知細節(jié)揣摩重難探究這兩篇新
12、聞的標題與一般的新聞標題不同,其特點和作用各是什么?請加以對比探究。提示別了,“不列顛尼亞”仿用了毛澤東的別了,司徒雷登,兩者手法和目的相似;“沒有什么新聞”的“新聞”則設置懸念,引人思考。參考答案一、課內精讀閱讀下面節(jié)選的文字,完成第13題。別了,“不列顛尼亞”在香港飄揚了150多年的英國米字旗最后一次在這里降落后,接載查爾斯王子和離任港督彭定康回國的英國皇家游輪“不列顛尼亞”號駛離維多利亞港灣這是英國撤離香港的最后時刻。英國的告別儀式是30日下午在港島半山上的港督府拉開序幕的。在蒙蒙細雨中,末任港督告別了這個曾居住過25任港督的庭院。4時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視著港督旗幟在日落余音的號
13、角聲中降下旗桿。根據(jù)傳統(tǒng),每一位港督離任時,都舉行降旗儀式。但這一次不同:永遠都不會有另一面港督旗幟從這里升起。4時40分,代表英國女王統(tǒng)治了香港5年的彭定康登上帶有皇家標記的黑色“勞斯萊斯”,最后一次離開了港督府。掩映在綠樹叢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一個多世紀中,包括彭定康在內的許多港督曾對其進行過大規(guī)模改建、擴建和裝修。隨著末代港督的離去,這座古典風格的白色建筑成為歷史的陳跡。晚6時15分,象征英國管治結束的告別儀式在距離駐港英軍總部不遠的添馬艦東面舉行。停泊在港灣中的皇家游輪“不列顛尼亞”號和鄰近大廈上懸掛的巨幅紫荊花圖案,恰好構成這個“日落儀式”的背景。此時,雨越下越大。查
14、爾斯王子在雨中宣讀英國女王贈言說:“英國國旗就要降下,中國國旗將飄揚于香港上空。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國管治即將告終?!?.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A.第一段是新聞的導語部分,交代了這篇新聞的主要內容英國撤離香港的最后時刻。B.英國占據(jù)香港150多年,先后有25任港督,彭定康是英國在香港的最后一任港督。C.英國告別香港的儀式是從30日下午4時30分在港島港督府的降旗儀式拉開序幕的。D.6時15分在添馬艦上舉行的象征英國管治結束的告別儀式恰在“日落”時分,耐人尋味。解析D項,理解錯誤,告別儀式是在“添馬艦東面舉行”,而不是在“添馬艦上”。答案D2.下列對文章內容與表達技巧的鑒賞和分析,不
15、恰當?shù)膬身検?)A.文章第一段是新聞背景,激發(fā)讀者閱讀興趣。B.彭定康“面色凝重”地注視著港督旗幟在“日落余音”的號角聲中降下旗桿,是典型的細節(jié)描寫。C.節(jié)選部分,多次寫雨,“蒙蒙細雨”“雨越下越大”“在雨中宣讀”,雨情烘托這一莊嚴神圣的時刻。D.第四段屬于新聞背景,作者在此插入港督府建造的時間和有關情況介紹的內容,使新聞的內容更詳明、準確。E.節(jié)選部分,主要從英國的角度,按時間順序,寫了香港回歸儀式開始前的片段,新聞現(xiàn)場感很強。解析A項,文章第一段是導語部分,主要概括新聞要點。D項,“應為顯示了新聞的歷史縱深感”。答案AD3.“別了,不列顛尼亞”這個標題在句式上有什么特點?作者采用這樣的句式
16、作為文章的標題,具有什么作用?解析從句式看,“別了”是謂語,“不列顛尼亞”是主語,這是一個倒裝句式,倒裝的作用為了強調。據(jù)此分析即可。參考答案標題是倒裝句式,將“別了”提前。這樣用能引人注意,有突出和強調作用,詞語“別了”表明英國在香港管治的結束。二、語言運用4.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字。中國人的思維方式非常注重整體關聯(lián)。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關聯(lián)在一起的。任何一個部分,更不能用它來說明整體的問題。只有把部分放到整體里面去,才能正確認識它。部分在整體里面的任何變化,都會直接影響到整體,同樣地,。同時,中國的思維方式
17、也不是簡單的非此即彼,而是強調此離不開彼,彼離不開此,強調此中有彼,彼中有此,強調此會轉變?yōu)楸?彼會轉變?yōu)榇?總之,。 解析此題考查語言表達的準確、連貫。從第處前后的語句看,應表明“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聯(lián)關系;第處要注意橫線前“同樣地”的提示,從和前文的關系入手。第處要注意對“彼”與“此”關聯(lián)關系的總結。參考答案都不能孤立到整體之外去整體的變化也會影響部分的變化彼此是一個整體5.下圖是市民申請公開政府信息工作的流程,請根據(jù)示意圖寫一段文字,簡要說明申請信息公開的過程,要求內容完整,表述準確,語言連貫,不超過100字。解析此題考查流程圖。解答時,注意箭頭的指向,以及各個部分的邏輯關系,表述時思路要清晰,語言要簡潔流暢。答案示例申請人提出信息公開申請,相關部門根據(jù)保密原則決定是否當場給予答復,如不違反保密原則就給予當場答復,如不能當場答復,則給予收件回執(zhí),在1至5個工作日內回復。兩種情況都要向申請人提供相關信息,由申請人簽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