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么而活著》教學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我為什么而活著》教學案(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課題
《我為什么而活著》
課型
新 授
教學
目標
1.了解羅素的生平及其積極、崇高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2.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感情;了解文章的結構及揣摩文章的語言。?
3.啟迪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重點
難點
1.教學重點:總體把握作者的思想傾向,引導學生對“我為什么而活著”進行探討。?
2.教學難點:揣摩語言及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教學
過程
主 要 內 容
(教師填教法或點撥的方法,
學生填知識要點或反思)
一.
二.
三.
2、
3、
四.
五.
六.
【預習導引】
“我為什么而活著?”古往今來,人們何止千百次地這樣追問過自己。我們究竟為什么而活著,這個問題太簡單又太復雜。有人碌碌一生,未及思考就已經(jīng)成為人間的匆匆過客;有人搜古尋今,苦思冥想,終其一生也未能參透其中玄機。同學們,你們是否考慮過這個問題呢?(可讓
4、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
我們今天來看看羅素是怎么回答這個問題的……
【創(chuàng)設情景】
伯特蘭·羅素(1872—1970),出生于英國,他2歲喪母,4歲喪父,由他的祖父把他撫養(yǎng)成人。他一生坎坷,命運多舛,但他始終堅強地生活。他后來成為一位集眾家于一身的偉人。他被稱為“20世紀最知名、最有影響力的哲學家”之一,還被無數(shù)人視為是“未來時代的先知”;他還是著名的數(shù)學家、邏輯學家,社會活動家,又被公認為“富有鼓動天才的辯論家”。 20世紀初,取得了現(xiàn)代數(shù)學基礎研究的重大成果“羅素悖論”及解決這一悖論的“類型論”。在1950年他又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被稱為“百科全書式文學家”,95歲高齡完成《羅素自傳》的
5、寫作。
《我為什么而活著》一文是他為晚年自傳作的前言,以其飽含情愫的如椽巨筆精要地概述了支配他一生的三種強烈的感情:對愛情與知識的執(zhí)著追求,以及對人類和平與安寧的莫大關心。
【學生活動】
一.初讀課文
“閱讀羅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愉快的事件之一。”
——愛因斯坦?
指一名學生朗讀課文,教師做朗讀指導:
朗讀時要注意體味本文優(yōu)美流暢的文筆、凝練生動的語言、獨特而又細膩的情感,應讀出他的從容、激昂和無奈,讀出他對愛情與知識的執(zhí)著追求,讀出他對人類苦難者的莫大關心,讀出一個哲學家的大度來。
二.理清結構
總--分--總。作者在這篇短文中,開門見山回答作為文章標題提出的問題,他活
6、著的三個理由或三個目標是:第一,對愛情的渴望;第二,對知識的追求;第三,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心。作者用“純潔”,“強烈”兩個詞來形容這三種感情,它們是作者在漫長一生中奮斗不息的強大精神動力。
三.整體感知
1.概括說出作者渴望愛情的原因。
我為什么而活著
渴望愛情
帶來狂喜
擺脫孤寂
體會美好人生境界
作者說,追求愛情,有三方面的原因:1.愛情可以帶來狂喜;2.愛情可以擺脫孤獨;3.愛的結合可以使人看到夢想的天堂的縮影。總之,愛情使人生活得更加美好;追求愛情,則是追求人生的境界。在這里,作者把愛情描寫得極其美好,閃耀著人性的光輝。
7、
欣賞羅素的詩:
致 伊 迪 絲
經(jīng)歷漫長的歲月,
我尋求安寧,
我找到狂喜,
我找到煩惱,
我找到瘋狂,
我找到孤獨,
我找到孤寂的痛苦,
它嚙噬著我的心,
但安寧我從未得到!
到了垂暮之年,
行將就木,
我認識了你!
認識了你,
我找到了狂歡和安寧,
我得到了平靜的休憩。
多年孤獨的歲月之后,
我懂得了什么是愛、
什么是生命
現(xiàn)在,如果我長眠不醒,
我會心滿意足地離去。
2.作者尋求知識體現(xiàn)在對哪些領域的追求?
我為什么而活著
追求知識
了解人類的心靈(人)
知道星星為何發(fā)光(自然)
理解畢達哥拉斯的力量(社會)
8、
這里寫了追求知識的三個方面:1.了解人類心靈;2.了解星星為什么發(fā)光;3.理解畢達哥拉斯的力量。這三方面實際上包含了人類知識的幾個重要方面:人、自然、社會。
主要體現(xiàn):
◆羅素一生著書71種,著述涉及哲學、數(shù)學、政治、倫理、教育、文學、社會學。
◆ 20世紀初,取得了現(xiàn)代數(shù)學基礎研究的重大成果“羅素悖論” 及解決這一悖論的“類型論”。
◆羅素于1950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95歲高齡完成《羅素自傳》。
3.指出作者同情人類苦難的具體內涵。?
我為什么而活著
同情苦難
饑餓中的孩子
被壓迫被折磨者
全球性的孤獨、貧窮和痛苦
9、
愛情和知識把人引向美好的理想境界,對于人類苦難的同情讓人把目光投向現(xiàn)實世界。于是,作者耳邊經(jīng)常回響起痛苦的呼喚,眼前浮現(xiàn)的是饑餓中的孩子、被壓迫者和孤苦無依的老人。在這里,體現(xiàn)了一個偉大思想家拯救人類苦難的良知。但作者同時也不得不承認,他對苦難的拯救往往失敗,這就使人更加痛苦。
主要體現(xiàn):
◆他2歲喪母,4歲喪父,由他的祖父把他撫養(yǎng)成人。他一生坎坷,命運多舛,但他始終堅強地生活。
◆羅素一生積極參加社會政治活動,為維護世界和平,多次發(fā)表聲明和演講,反對侵略戰(zhàn)爭。二戰(zhàn)期間,還因反戰(zhàn)坐了六個月牢。
◆1955年初,羅素、愛因斯坦和各國科學家發(fā)起了禁核簽名運
10、動。
◆1961年,89歲高齡的羅素和夫人到英國國防部門前靜坐示威,被判兩個月監(jiān)禁。
◆1964年創(chuàng)立羅素和平基金會。
4.最后一段,作者說:“這就是我的一生,我覺得值得為它活著”。
明確:愛情、知識、同情,寫在了羅素生活的旗幟上,高高飄揚。他追求激情,追求知識,關愛人類,它們從不同角度塑造了偉人羅素。?
羅素覺得他的人生追求是正確而崇高的,回顧一生,問心無愧,并且不無欣慰。可以說,這篇文章,是羅素生活的宣言書,其實也是古今中外許多偉大人物生活的共同準則,它具有普遍意義,所以能引起人們的共鳴。
5.作者的這三種激情有沒有內在的邏輯順序?
明確:這三種激情是按照境界、感情的
11、由淺入深的邏輯順序排列的。對愛情的追求是人最本能的追求,對知識的渴望則進了一層,而對人類苦難的同情則升華到了博愛的境界。
四.精讀課文,品析語句。
再次默讀課文布置學生畫出自己難以理解句子。?然后采取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方式探討解答。
▲難以理解的句子可能包括以下一些:
1.這三種激情,就像颶風一樣,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來吹去,吹到瀕臨絕望的邊緣。
明確:實際上告訴我們,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這三種感情是作者在漫長一生中奮斗不息的強大精神動力。
這個句子運用比喻修辭手法形象地說明了這三種激情強烈地支配著我的一生,在我漫漫的人生路中,我都
12、活在這三個理由之間,我得到了愛情,但我獲得的知識“并不多”,并且為了拯救人類自己也深受其害,所以這三個理由把我吹到了絕望的邊緣。
羅素生于1872年,死于1970年,期間別的不說,單說兩次世界大戰(zhàn),就可以想見他的生涯是怎樣的動蕩不定了。在這樣的生涯中,羅素有過深沉的痛苦,也曾陷入絕望,但是,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對人類苦難的同情,這三種感情是如此強烈,猶如颶風一樣,給他擺脫痛苦的希望和力量,讓他從絕望中奮起,從愛情中發(fā)現(xiàn)美好,從知識中獲取力量,對人類苦難的同情又使他意識到人生的責任,總之,這句話的含義是說,這三種強烈的感情,是鼓舞人生的強大動力。?
2.其次是因為愛情可以解除孤寂——
13、那是一顆震顫的心,在世界的邊緣,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測的深淵。
明確:句中破折號表示解釋說明,后邊的語句解釋前邊的“孤寂”的感覺。其意是說,沒有愛情滋潤的感覺就像親身經(jīng)歷過可怕孤寂而產生的戰(zhàn)栗的感覺,處于這種可怕孤寂中的人,有時會感覺到除了自己,這世界好像再也沒有其他生命,自己也似乎走到了生命的盡頭,沉在沒有情感、沒有溫暖的無底深淵之中。這孤寂之苦,反襯愛情的給人的充實、喜悅。這個句子運用比喻修辭手法描繪出了沒有愛情的生活是孤寂的,在深不可測的,令人膽顫心驚的無底深淵中,我完全不能自拔,我?guī)缀鯐适Щ畹南M?,這樣就從反面襯托出愛情的美好。
3.在愛的結合中,我看到了古今圣賢以及詩人們所
14、夢想的天堂的縮影……
明確:告訴我們愛情給人類生活帶來的美好體驗。
4.愛情與知識可能領域,總是引領我到天堂的境界。
明確:愛情和知識把羅索引向美好的理想境界,而對于人類苦難的同情又使他把目光投向了現(xiàn)實世界,這體現(xiàn)了一個偉大思想家拯救人類苦難的良知。
???(?注:這些句子,教師與同學共同探討如何理解。不求統(tǒng)一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
五.合作研討
作者的三種激情哪一種最能引起你的共鳴?你最(是否)贊同作者的哪一觀點?
1.(渴望)愛情(至高無上、純潔無瑕之愛情的力量是巨大的)
2.(追求)知識-----人類(了解苦樂);自然科學(科技的威力,現(xiàn)代武器基因工程航天技術;社會
15、科學(三大宗教、馬列主義)
3.(同情)苦難者-----戰(zhàn)爭不幸者、天災受害者、人禍帶難者、貧困無助者、衰老無養(yǎng)者……
六.板書設計
我為什么而活著
渴望愛情
追求知識
同情苦難
崇高而偉大的情懷
【建構新知】
談談古今中外的名人的生存觀,正反面人物都行。
(1)名言: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司馬遷)?
“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保ɡ钋逭眨?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保ㄎ奶煜椋?
(2)俗語:“人生在世,吃穿二事。”
(3)名人:
◇觀音愿承擔世上所有的痛苦和罪孽,耶穌為解救整個人類而被釘死在十字架。
◇毛澤東、周恩來、
16、孫中山為實現(xiàn)民族解放、中華復興而活著。
◇馬丁路德金、林肯為實現(xiàn)黑人的解放而活著。
◇馬克思為替工人階級謀福利,實現(xiàn)共產主義社會而活著。
◇艾伯特?史懷哲:人不能只為他自己而活,我們必須認知所有的生命都是珍貴的,而我們和所有的生命是結合在一起的。這種認知指引了我們心靈和宇宙的關系。
◇阿拉法特:“我?guī)е蠙熘妥杂蓱?zhàn)士的槍來到這里,請不要讓橄欖枝從我手中落下。”
◇希特勒宣揚諾爾曼民族是最高貴的民族,以此發(fā)動戰(zhàn)爭,給其他民族、人民帶來痛苦的傷害;
◇和紳須溜拍馬,為謀取自身的更大私利而活著。?
有的人流芳百世,有的人卻遺臭萬年,這是為什么呢??
其實,活著有N種可能
改變社
17、會——追求目標(偉大的先驅、革命者)
適應社會——物質生活(凡人)
逃避社會——精神家園(陶淵明為代表的隱士)?
【知識運用】
以“我應當怎么活著”為主題,師生共同探討這一重大的人生問題,通過學習這篇課文,學生深入思考人生觀和價值觀。(提示:可以用一句簡要的話或名人名言來概括,也可以用一兩句歌詞來表達)
過渡:作為我們平凡的人們,我們應當怎么活著呢?
學生自由發(fā)言。
教師小結:
不同性格、不同文化修養(yǎng)、不同境遇的人都有不同的生存觀,不同的人生追求,從而也就有了不同的結果,或成功,或失敗,或碌碌無為,平平淡淡。希望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討論,都能夠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做一
18、個對他人、對社會有用的人。
? 人不會因為獲得許多愛而覺得人生有意義,卻會因為付出許多愛而肯定生命的價值。
【課堂訓練】
字詞:給畫橫線字注音。
è j ì lì kàn
遏制 孤寂 戰(zhàn)栗 俯 瞰
yuán bó cì bīn
邊緣 微薄 賜予 瀕臨
【課后作業(yè)】
學習了這一課文?我們了解了作者的人生追求。其實每個人的人生追求大多是有區(qū)別的,即使人生的每一階段也有所不同。請試著設計一下你的人生旅途,以“我少年時期的追求是什么?中年時期的追求是什么?老年時候的追求有是什么?”為題,寫一篇想象性隨筆。
教學反思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