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與貞觀之治》教案04》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唐太宗與貞觀之治》教案04(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第 2 課 唐太宗與貞觀之治
一、課前準備
通過閱讀課文以及上網搜索,讓學生列舉“貞觀之治”的主要內容及如何評價唐太宗
讓學生在互聯(lián)網上搜集唐太宗李世民的個人資料
二、教學課題
《唐太宗與貞觀之治》
使學生了解唐王朝建立的過程和建立之后是采取哪些措施治理國家
1、通過層層分析,使學生了解唐朝建立的基本事實
2、通過互聯(lián)網的搜索引導學生對唐太宗進行簡單的評價,培養(yǎng)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
觀點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3、把閱讀、感悟、想象結合起來,了解唐王朝的建立過程和唐太宗的用人與納諫的過
2、程。
三、教材分析
四、教學方法
多媒體輔助教學—增加課堂容量
故事導入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視頻理解法—使學生更好理解教學內容
懸念設置—解決法—優(yōu)化學生理解教學內容
五、教學過程
唐太宗李世民
利用互聯(lián)網搜索李世民即位前的事跡。
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淵的次子, 智勇兼?zhèn)?,文武雙全, 在唐王朝的建立和統(tǒng)一戰(zhàn)爭中功勛卓著。為奪取皇位繼承權, 他發(fā)動政變, 殺死太子李建成和三弟李元吉。 不久,他又迫使李淵退位,
于 626 年即皇位。 通過這段材料, 教師引導學生認識當今社會應該樹立公平競爭、
共同進步
3、
意識,然而從“骨肉相殘”我們又認識唐太宗的缺點,但比起他后來的政績是微不足道。
知人善任
課件展示:在君民關系問題上,唐太宗有一句很形象的比喻“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請大
家思考:
①唐太宗把“水”和“舟”分別比喻誰?
1
②隋朝屬于“水” “載舟”還是“覆舟”?
③唐太宗從隋朝滅亡的事實中總結了什么教訓?
④從這一教訓出發(fā),唐太宗采取了什么措施?
⑤這些措施的實施有什么作用?
學生一一思考并且回答。
問題:為什么唐太宗能做到從諫如流?(演示魏征像)這是誰?
唐太宗以史為鑒
4、、善于納諫、知錯就改的風范
(設計意圖:以談話法的形式,師生共同探討,符合學生思維邏輯,培養(yǎng)學生分析、解決問
題的能力。)
討論:唐太宗為什么認為治理好國家的關鍵是選賢任能?你同意他的看法嗎?我國的封建制
度能否保證每個皇帝都能任用賢臣呢?你有沒有更好的辦法使國家一直保持政治清明, 選賢
任能呢?(分小組集體討論,最后請各組代表發(fā)言)
教師總結, 指出專制制度下權力過于集中無法保證政治清明, 因此,只有實行民主制度,使
國家權力得到有效的監(jiān)督才能真正保證官員得力, 政治清明。 這也是我們國家政治改革的努
力方向。
(
5、設計意圖:通過討論分析,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
虛心納諫
師: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段錄像, 希望大家用火眼金睛去發(fā)現唐太宗采取的治國新政有哪些。
唐太宗時期為什么會被譽為“貞觀之治”呢?
學生回答:唐太宗統(tǒng)治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經濟得到恢復和發(fā)展,國力增強,被譽為“貞
觀之治”。
提問:唐太宗晚年的政局大不如前的原因是什么?它說明了什么問題?
學生閱讀課文并回答。
討論:結合史實,談談你如何看待唐太宗。
學生:討論并總結回答。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辯證地分析歷史人物的能力,掌握學習方法。 )
6、
課堂小結
(視頻播放音樂)課件展示文字:歷史盡頭的回眸,是一串奔流不息的軌跡,伴著絲綢古路
2
悠揚駝鈴, 尋覓長安古城的雄風。 我們看到了歷史豐碑, 鐫刻出的輝煌畫卷, 那是武功赫赫,
文采風流的盛世王朝,及那位知人善任,克己納諫,以民為本,文德治國,以誠相待,對外
友好, 安世濟民的唐太宗。 在他統(tǒng)治時期形成的令后人津津樂道的 " 貞觀之治 " ,為唐朝歷史
奠定了堅實的經濟、政治基礎。他的為君之道與治國思想對后來的統(tǒng)治者產生了重大影響。
他的納諫和用人方面的優(yōu)點, 特別是清醒的反思能
7、力和自我批評精神, 更成為古代封建君王
的楷模和典范。唐太宗以自己的才能、智謀和決斷有力促進了中國歷史的發(fā)展。
(設計意圖:不僅總結本課內容,加深印象,而且為后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
教學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情景體驗、引導啟發(fā)、問題討論等方式,以多媒體課件輔助,激起學生
的情感體驗,激活學生的思維,由淺入深,層層深入,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主動去發(fā)現、
獲得知識,促進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形成,增強教學效果。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