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專用版)高考語文二輪復習 第二部分 專題一 古詩鑒賞 單詩精練三 戲馬臺(含解析)-人教版高三語文試題》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江蘇專用版)高考語文二輪復習 第二部分 專題一 古詩鑒賞 單詩精練三 戲馬臺(含解析)-人教版高三語文試題(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單詩精練三 戲馬臺
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11分)
1.請根據(jù)具體詩句,分別概括這首詩的前兩聯(lián)和后兩聯(lián)的內(nèi)容。(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詩的前兩聯(lián),寫項羽起兵江東,鏖戰(zhàn)滅秦,最后兵敗烏江的歷史;詩的后兩聯(lián),寫眼前所見的草掩空臺、云遮青山、水繞彭城的畫面。(前兩聯(lián)2分,后兩聯(lián)3分,要結合具體詩句)
解析 這首詩是懷古詩,分為懷古與寫今兩部分。前兩聯(lián)懷古,后兩聯(lián)傷今。依據(jù)詩句內(nèi)容概括即可。不可寫成翻譯。
2.這首詩的敘述與對比手法
2、特色鮮明,試作賞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敘述:①首聯(lián)敘述項羽當年橫刀勒馬指揮著八千江東子弟兵,在中原一帶經(jīng)歷的一次又一次戰(zhàn)爭。②第三句敘述項羽指揮反抗秦朝的一次大規(guī)模的戰(zhàn)爭,使秦朝政權土崩瓦解的歷史功績。③第四句敘述項羽兵敗垓下,四面楚歌,與虞姬訣別后自刎的結局。
對比:①第三句項羽在巨鹿之戰(zhàn)中取得大捷和第四句兵敗垓下、烏江自刎對比鮮明。②前四句項羽生前驚天動地的事業(yè)與后兩句項羽死后冷落寂寞的慘狀對比鮮明,著重突出“英雄身后寂寞”,表達了詩人的
3、感傷情緒。③前六句人事的變化很快,而自然界的變化極為緩慢,往事已越千年,而青山如故,黃河依然,物是人非之情躍然紙上。
解析 這類題目的答題思路是:第一步,明手法;第二步,闡運用,結合詩句闡釋這種手法在詩文中是如何運用的;第三步,析效果,指出此種手法有何效果,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賞析本詩敘述的手法時,可從詩句的大意入手,答出所敘述的事件或情節(jié);賞析對比的手法時,可從項羽人生的起伏和歷史與個人兩種角度進行分析。
1.結合全詩內(nèi)容,簡要賞析尾聯(lián)“以景結情”的妙處。(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俳杈笆闱?。尾聯(lián)寫山自青,水自流之景,與前面項羽的由勝轉敗,戲馬臺上荒草自生相呼應,抒發(fā)一種物是人非的感嘆。(2分)②反襯。尾聯(lián)字面寫景,其實是“以景結情”寫法。山青水流的自然無情運行之態(tài)將成敗變異、人事易非的痛感襯托得更加深沉。(3分)
解析 答詩歌的表現(xiàn)手法時,先指出手法,然后結合詩句內(nèi)容具體分析手法的運用,最后點明效果及情感。題目已經(jīng)指明手法,答題的關鍵是分析景和情,用景來反襯情,抒發(fā)物是人非之感。
2.本詩與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都描寫了非凡人物,但抒發(fā)的情感有所不同,請指出二者的不同之處。(6分)
答: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本詩寫了項羽當年叱咤風云、揮師八千、大敗秦軍,但最終失敗的悲劇英雄形象,詩人懷古傷今,表達了對項羽的懷念之情,抒發(fā)了物是人非的慨嘆,寄寓了無限悲涼與感慨。②蘇詞描寫了周瑜雄姿英發(fā)、風流俊雅的英雄形象,蘇軾把少年得志、建功立業(yè)的周瑜與自己相對比,抒發(fā)了“人生如夢”的感慨。(每點3分)
解析 情感分析的題目存在的問題主要是不知道答題的突破口,答題時要注意結合詩的標題、注釋和詩中表情達意的重點句子作答,重點是自己的答案中要包含詩歌中的重點詞語,這樣就能和給的答案無限接
6、近,還要注意一般詩歌的情感都要求結合詩句分析,答題時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棄詩句?!坝⑿凼峦撕卧冢考拍_空草自生”“黃流依舊繞彭城”,抒發(fā)的是物是人非之感;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抒發(fā)的是“人生如夢”的感慨。
鑒賞 這是一首懷古詩,詩人有感而發(fā),寓意深長。前四句概述了項羽悲壯的一生,后四句含蓄地點明在歷史的長河面前,個人的能力是多么渺小。呂定生活在南宋中期,歷任武職。多少英雄豪杰如岳飛、韓世忠、辛棄疾,都沒有實現(xiàn)收復中原的雄心壯志,詩人自然也很難脫穎而出,扭轉乾坤。因此,面對叱咤風云的英雄人物項羽的遺跡,詩人將滿腹感慨都融進了最后四句。英雄的往事不復存在,英雄的遺跡也空自留存,英雄的才略終于沒有扭轉歷史的方向。詩人以云龍山青青,黃河水悠悠作結,以自然界的永恒與人生的短暫相映照,寄寓了無限的悲涼與感慨,使這首憑吊古跡的詩歌給當時人和后人更多哲理的啟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