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科學 地球的內部教案 湘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五年級科學 地球的內部教案 湘教版(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五年級科學 地球的內部教案 湘教版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1.能根據火山、地震等自然現象傳遞出的信息,對地球內部的情況做出自己的猜想。2.能用資料來驗證自己關于地球內部的猜想。3.能制作出地球內部結構的模型。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能對地球內部的探索、開發(fā)利用進行大膽的想象??茖W知識1知道地球內部是一個運動著的高溫、高壓的環(huán)境,地球內部有熾熱的巖漿。2知道地球的內部結構是由地殼、地幔、地核三個部分組成。教學重點:了解地球內部的結構教學難點:根據自然現象做出有關地球內部結構的猜想教學準備:有火山、地震、地熱等自然現象的視頻課件,不同顏色的橡皮泥、小刀、煮熟的雞蛋。教學過程:一、游戲導入:談話:在教學之前我們
2、先來做一個小游戲,我手上有一個密封的膠卷盒,在不打開蓋子的條件下,你們能想辦法知道盒子里裝的是什么嗎? 學生匯報方法,教師按照學生的想法進行實驗,然后依據所得的信息進行判斷:盒子里可能是什么?二、了解地球內部構造。1.師:盡管我們看不到膠卷盒里到底是什么,但是我們還是有辦法獲得它的一些特征,并且根據這些特征作出猜測、判斷。其實地球也象一個無法打開的膠卷盒,那么關于地球內部的信息我們可以通過哪些現象去猜測呢? 2.師:我們先來看一組有關地表現象的圖片、視頻。(課件出示火山、地震、地熱、海嘯等圖片和視頻,讓學生進行觀看。)3.你能根據這些現象作出有關地球內部的猜想嗎?說說猜想的依據。(讓學生進行充
3、分交流,注意讓學生說出一些現象和判斷。)4.師:科學家們又是通過哪些途徑來收集并了解有關地球內部的信息的呢?可以通過發(fā)射地震波來進行檢驗,我們具體來了解一下,閱讀書上49頁相關內容。說說地球的結構并說說這些部分分別在地球的什么位置?5.師:看到這個地球內部的構造示意圖(課件展示),你覺得像什么?我這有一個切開的熟雞蛋,對照一下這張地球內部的構造圖,確實類似,請你們在記錄本上畫一幅切開的雞蛋圖,并標出地殼、地幔、地核。(學生看大屏幕了解地球內部結構,再看剖開的雞蛋,畫圖。)6.談話:對于探究地球的內部構造,科學家們還采用了很多先進的技術,請同學們閱讀49頁伸入地球深處的“望遠鏡”。7.說說看,我
4、們的猜想和科學家的發(fā)現有相同的地方嗎?三、制作地球構造模型。1.師:同學們現在對地球的內部構造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來我們用橡皮泥做一個地球構造模型。2.師:那先說說你的制作步驟,準備用什么辦法來區(qū)分地球的三個部分呢?3.學生交流自己想好的制作步驟,教師注意及時進行歸納。4.學生動手做地球模型。5.制作完成后,讓學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地球構造模型,并說說自己是怎樣做的以及制作時的一些想法和感受。四、課堂教師小結。師:對于地球內部的構造,現在仍然是一個迷團,科學家也僅僅是一種預測。你有什么更好的辦法探索開發(fā)地球內部嗎?展開你的想象,將設計畫在記錄本上附送:2019-2020年五年級科學 地球的故事教案
5、 湘教版教學目標 1.能用簡單實驗來驗證前人的猜想并做出結論。進一步學習搜集與整理資料的方法。2.知道科學探究活動的長期性與艱苦性,逐步培養(yǎng)學生堅忍不拔的科學精神。3.知道地球是一個巨大的球狀星體。4.了解人類對地球形狀認識的歷史。教學準備籃球、橡皮泥、火柴、課件(與地球形狀、“神舟5號”、“神舟6號”等有關的資料) 。教學重點:體驗科學探究中運用想象建立假設及解釋的重要性。教學難點:知道人類探索地球形狀經歷了漫長而曲折的過程。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教學導入提問:我們大家有一個共同的家園地球,而作為這個大家庭中的一員,你是否知道自己的“家”是什么形狀呢?你是怎么知道的?談話:我們現在通過上網、
6、看書、詢問,也許1分鐘就可以輕松知道答案,可你們是否知道在這個答案的背后,人們經歷了一個多么復雜、辛苦的探究過程。二、探討人類認識地球的過程活動1 關于地球形狀的猜想與探索談話:首先讓我們走入遠古時代,了解最初人們把地球想象成什么樣的?(課件展示)提問:“天圓地方”的這種說法在現在看來也許有幾分可笑,但是,我們想想當時的條件,人們?yōu)槭裁磿纬蛇@種認識呢?學生交流,評價。 小結:那時候受客觀條件的限制,人們只能憑自己的直覺光靠自己的眼睛來判斷,盡管結論是錯誤的,但他們畢竟也是在仔細觀察之后作出猜測的,并不是憑空捏造。講解:慢慢地人們對自己的這種想法產生了懷疑(課件展示)。 希臘人通過觀察船只進港
7、和出港提出了假設:大地不是平的,可能是一個大圓球。活動2 觀察進港的帆船談話:接下來我們做一次模擬實驗,看看是否也能觀察到古希臘人看到的現象。 (課件展示實驗步驟和注意事項)學生實驗,交流發(fā)現。我們再把船放在桌面上航行,用同一方法觀察,看看和剛才有什么不同。從這兩個實驗中說明了什么?古希臘人的猜想成立嗎?生活中見到過類似的現象嗎?講解:這是人們對地球形狀認識的一個重大轉折,接著,在公元前350年前后,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觀看月食時,發(fā)現月亮上地球的影子是圓弧形的,因此他推測地球是個球體。三、全課總結:這時候人們已經推測出地球是個球體,可認識事物光靠猜想和假設行不行呢?接下來人們用什么方法來驗
8、證這一猜想呢?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來學習。第二課時教學過程:一、導入:講解: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人們對地球形狀作出了什么猜想?。拷裉爝@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人們是怎樣來驗證這一猜想的。二、活動三:驗證地球是個球體麥哲倫的環(huán)球航行 講解:首先我們來認識一位非常勇敢的航海家:麥哲倫(課件展示他的畫像)。有同學了解有關他的故事嗎?布置任務:閱讀書上42頁的相關圖片和文字資料。學生閱讀、交流。提問: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之前作出了什么假設? 麥哲倫為這次航行付出了什么代價?有收獲嗎?是什么? 讀完這則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小結:根據學生的回答適當歸納總結,讓學生明白1、在探究的過程中懂得利用科學技術。2、對待心中的疑問,要大膽去
9、猜測,更要想辦法去證明。3、科學探究是一個長期、復雜的過程,我們也要學習麥哲倫的堅持不懈的吃苦精神。在太空中看地球講解:隨著科學和技術的發(fā)展,現在人們能夠在太空中觀察地球了。課件展示(太空中拍攝到的地球圖片)提問:你知道這是什么方法拍到的地球照片嗎?最早給地球拍照是什么時候?哪個國家呢?(學生回答后,課件揭示相關資料)提問:最近幾年,我們國家在這方面也有了重大突破,令世界都對我們刮目相看,你們知道中國飛天第一人嗎?了解有關他的故事嗎?學生回答。課件展示楊利偉的圖片和相關資料。講解:太空是神奇而美妙的,但是對宇航員來說是殘酷的,因為那里既沒有氧氣、沒有水也沒有重力,是對人生存極限的一種挑戰(zhàn),如果你也希望有一天能到太空遨游一翻,那么現在必須把身體鍛煉好。提問:通過各種實踐,人們已經發(fā)現地球是一個巨大的球體,到底有多大?你知道飛機、人繞地球一圈需要多長的時間嗎?學生回答課件展示相關資料。三、作業(yè)布置任務:通過這兩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人類認識地球的艱辛旅程,我們應該把這些都牢牢記住,因此我提議每個人利用課余時間搜集資料,制作一張有關地球故事的科學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