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20版高考生物一輪復習 課下達標檢測(一)走近細胞(含解析)》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通用版)2020版高考生物一輪復習 課下達標檢測(一)走近細胞(含解析)(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課下達標檢測(一) 走近細胞
一、選擇題
1.(2019·衡陽模擬)下列事實中,不支持“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觀點的是( )
A.HIV由蛋白質和核酸組成
B.乙肝病毒依賴人體肝細胞生活
C.草履蟲是單細胞動物,它有纖毛可以運動
D.父母通過精子和卵細胞把遺傳物質傳給下一代
解析:選A 蛋白質和核酸是病毒的化學組成成分,但并不能說明“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病毒沒有細胞結構,只能在宿主細胞中代謝和繁殖,如乙肝病毒依賴人體肝細胞生活,因此可說明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草履蟲是單細胞生物,可以逃避有害刺激,能說明單細胞生物的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人通過生殖細胞把遺傳物質傳給下一代支持多細胞
2、生物的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
2.下列有關酵母菌、藍藻、小球藻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都具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
B.都以DNA作為細胞的遺傳物質
C.都只能通過有氧呼吸獲得能量
D.都能通過有絲分裂增加細胞數量
解析:選B 藍藻沒有核膜包被的細胞核;酵母菌、藍藻、小球藻都具有細胞結構,都以DNA為遺傳物質;酵母菌屬于兼性厭氧型,也可通過無氧呼吸獲得能量;酵母菌和小球藻可通過有絲分裂增加細胞數量,而藍藻屬于原核生物,只能進行二分裂。
3.南京古生物所等在甕安生物群動物胚胎化石的細胞中發(fā)現“核狀”結構,下列研究結果中最能支持該生物群是真核生物的證據是( )
A.多數細胞中只
3、有一個核狀結構
B.未分裂母細胞中有兩個核狀結構
C.核狀結構位于細胞中央
D.核狀結構具有膜
解析:選D 由題意知:該動物胚胎化石的細胞中發(fā)現“核狀”結構,說明存在核膜,而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最大的區(qū)別就在于原核生物無核膜。
4.(2019·淄博模擬)支原體是目前人類發(fā)現的細胞最小、結構最簡單的原核生物,下列關于支原體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無染色體,只能通過無絲分裂進行增殖
B.有核糖體,基因的轉錄和翻譯可同時進行
C.有細胞膜,沒有復雜的生物膜系統(tǒng)
D.無細胞核,核區(qū)DNA能復制并可產生基因突變
解析:選A 支原體是原核生物,沒有染色體,而無絲分裂是真核細胞的分裂方
4、式;原核細胞沒有核膜包被的細胞核,有核糖體,其轉錄和翻譯可以同時進行;原核細胞只有細胞膜一種生物膜,沒有復雜的生物膜系統(tǒng);原核細胞沒有細胞核,其遺傳物質DNA可以復制并可以發(fā)生基因突變。
5.如圖所示生物或細胞的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a、b、c、d的遺傳物質在各自體內表達的途徑相同
B.b、c、d均能進行有氧呼吸,b、d在光照下合成ATP的場所相同
C.b、c、d均有細胞壁,但都不是細胞的邊界且成分也不完全相同
D.在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成分中,b、d為生產者,a、c為分解者
解析:選C T2噬菌體屬于病毒,病毒的遺傳物質只能在宿主細胞內表達;藍藻和葉肉細胞都能通過光合作用
5、和細胞呼吸產生ATP,但二者產生ATP的場所不同,藍藻產生ATP的場所為細胞質基質,葉肉細胞在光下產生ATP的場所為細胞質基質、線粒體和葉綠體;b、c、d均有細胞壁,但是細胞的邊界不是細胞壁,而是細胞膜,藍藻細胞壁的成分主要是肽聚糖,酵母菌細胞壁的成分主要是幾丁質等,葉肉細胞細胞壁的主要成分為纖維素和果膠;在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成分中,b、d為生產者,a為消費者,c為分解者。
6.(2019·長春實驗中學模擬) 科學家從礦區(qū)硫化礦酸性坑水中分離出一種嗜酸細菌,該菌在有機物充足時,可利用現成的有機物生長,在缺乏有機物時,可利用單質硫氧化產生的能量將CO2固定成自身的有機物,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6、
A.該細菌吸收現成有機物的過程需要線粒體提供能量
B.在富含有機物的酸性廢水中該菌屬于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分解者
C.該細菌能將CO2轉化為有機物是由于細胞中含有某些光合色素
D.礦區(qū)中的化學誘變因子可導致該菌發(fā)生基因突變或染色體變異
解析:選B 細菌屬于原核生物,沒有線粒體;該菌在有機物充足時,可利用現成的有機物生長,屬于分解者;該細菌利用單質硫氧化產生的能量將CO2固定成自身的有機物,其體內沒有光合色素;細菌沒有染色體,不會發(fā)生染色體變異。
7.下列關于細胞學說及其建立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細胞學說主要是由施萊登和施旺提出的
B.細胞學說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動物和植物都是由細胞發(fā)
7、育而來的
C.細胞學說認為細胞分為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
D.細胞學說闡明了細胞的統(tǒng)一性和生物體結構的統(tǒng)一性
解析:選C 細胞學說主要是由德國科學家施萊登和施旺提出的;細胞學說認為一切動物和植物都由細胞發(fā)育而來,并由細胞和細胞產物所構成;細胞分為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不是細胞學說的內容,原核細胞是在細胞學說創(chuàng)立之后才發(fā)現的;細胞學說揭示了細胞的統(tǒng)一性和生物體結構的統(tǒng)一性。
8.據圖分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a中生物所含核酸,都由5種堿基和8種核苷酸組成
B.藍藻和金魚藻都能進行光合作用,藍藻雖然沒有葉綠體,但所含光合色素與金魚藻相同
C.b中生物的遺傳物質都存在于擬核中
D.
8、c中生物都有核糖體,都能合成蛋白質
解析:選D 圖中衣藻和金魚藻屬于真核生物,細菌和藍藻屬于原核生物,煙草花葉病毒是病毒,沒有細胞結構。煙草花葉病毒只有RNA一種核酸,由4種堿基和4種核苷酸組成;藍藻和金魚藻都能進行光合作用,藍藻不含葉綠體,所含光合色素中有藻藍素,但金魚藻不含藻藍素;b中生物有原核生物和病毒,擬核是原核生物的結構,病毒中不存在;c中生物都有細胞結構,都有能合成蛋白質的核糖體。
9.某同學在電子顯微鏡下看到如圖所示的細胞結構,他所觀察的細胞最有可能所屬的生物是( )
A.顫藻 B.大腸桿菌
C.人 D.菠菜
解析:選D 圖示結構分別為線粒體和葉綠
9、體。顫藻、大腸桿菌屬于原核生物,其細胞中只有核糖體一種細胞器;人是高等動物,其細胞中不含葉綠體;菠菜是植物,其細胞中可以含有葉綠體和線粒體。
10.研究人員對分別取自4種不同生物的部分細胞進行分析,獲得的結果如下(“+”表示有,“-”表示無):
核仁
葉綠素
葉綠體
線粒體
中心體
核糖體
纖維素酶處理
甲
-
+
-
-
-
+
無變化
乙
+
-
-
-
+
+
無變化
丙
+
-
-
+
-
+
外層破壞
丁
+
+
+
+
+
+
外層破壞
據表判斷甲、乙、丙、丁4種細胞最可能分別取自下列哪種生物(
10、 )
A.乳酸菌、蛔蟲、水稻、衣藻
B.硝化細菌、蛔蟲、水稻、衣藻
C.乳酸菌、光合細菌、蛔蟲、水稻
D.光合細菌、蛔蟲、水稻、衣藻
解析:選D 甲細胞無核仁,可能是原核生物,且其含有葉綠素,能進行光合作用,可能是光合細菌;乙細胞有核仁,可能是真核生物,且該細胞有中心體,無細胞壁和線粒體,應該為厭氧型動物,如蛔蟲;丙細胞有核仁,可能是真核生物,且該細胞無中心體,有細胞壁,應為高等植物細胞,如水稻;丁細胞有核仁,可能是真核生物,且該細胞含有葉綠體、中心體和細胞壁,應為低等植物細胞,如衣藻。
11.下列關于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和病毒的敘述,錯誤的是( )
A.葡萄球菌、青霉菌、破傷風
11、桿菌都屬于原核生物
B.硝化細菌、酵母菌、藍藻、綠藻都含有核糖體和 DNA
C.煙草花葉病毒的遺傳物質徹底水解將得到6種物質
D.細菌的遺傳物質是DNA
解析:選A 青霉菌是一種真菌,屬于真核生物;硝化細菌和藍藻屬于原核生物,酵母菌和綠藻屬于真核生物,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都含有核糖體和 DNA;煙草花葉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其徹底水解將得到6種物質,即核糖、磷酸和4種含氮堿基;細菌屬于原核生物,其遺傳物質是DNA。
12.下列選項能體現人體細胞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是( )
細胞種類
形態(tài)結構
功能
A
漿細胞
細胞膜面積增大
有利于識別抗原、發(fā)揮作用
B
成熟的
12、紅細胞
兩面凹的圓餅狀
有利于攜帶O2進行有氧呼吸
C
神經細胞
樹突多
有利于興奮傳遞到下一個神經元
D
心肌細胞
線粒體多
有利于節(jié)律性的收縮活動
解析:選D 漿細胞不能識別抗原;人體成熟的紅細胞沒有線粒體,不能進行有氧呼吸;神經細胞樹突多,有利于興奮從上一個神經元傳遞過來;心肌細胞線粒體多,能提供較多的能量,有利于節(jié)律性的收縮活動。
13.下列有關細胞共性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細胞壁的主要成分都是纖維素
B.細胞都具有細胞核但遺傳物質不一定是DNA
C.細胞在產生蛋白質的過程中不一定需要內質網和高爾基體的參與
D.細胞一般都能合成蛋白質但合成場所不
13、一定是核糖體
解析:選C 植物細胞的細胞壁的主要成分為纖維素,原核細胞的細胞壁成分主要為肽聚糖,而真菌細胞壁的主要成分為幾丁質;原核細胞沒有細胞核,但細胞生物的遺傳物質都是DNA;細胞在產生蛋白質的過程中不一定需要內質網和高爾基體的參與,如呼吸酶、DNA聚合酶等一些胞內蛋白;蛋白質的合成場所均為核糖體。
14.(2019·太原聯(lián)考)如圖所示:甲圖中①②表示目鏡,③④表示物鏡,⑤⑥表示物鏡與蓋玻片之間的距離,乙和丙分別表示不同放大倍數下觀察到的圖像。下面敘述正確的是( )
A.①比②的放大倍數大,③比④的放大倍數小
B.把視野里的標本從圖中的乙轉為丙,應選用②③
C.從圖中的乙轉
14、為丙,正確的調節(jié)順序為:轉動轉換器→調節(jié)光圈→移動標本→調節(jié)細準焦螺旋
D.若使物像放大倍數最大,甲圖中的組合一般是②④⑥
解析:選B?、佗谥孝诘姆糯蟊稊荡?,③④中③的放大倍數大,⑤⑥中⑤的放大倍數大,若使放大倍數最大,應是②③⑤的組合。乙圖細胞小、數目多,應是低倍鏡下觀察到的圖像,乙轉為丙(高倍鏡下圖像)時調節(jié)順序為:移動標本→轉動轉換器→調節(jié)光圈→調節(jié)細準焦螺旋。
二、非選擇題
15.光學顯微鏡是中學階段最常用的實驗儀器之一,下圖中7 mm、0.5 mm表示觀察清楚時物鏡與觀察物之間的距離。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圖1表示顯微鏡的______鏡,在觀察花生子葉細胞中的脂肪
15、實驗中,應先用圖中______(填“甲”或“乙”)鏡觀察。
(2)圖2表示光學顯微鏡的一組鏡頭,目鏡標有5×和15×字樣,物鏡標有10×和40×字樣。圖3表示鏡頭與蓋玻片之間的距離。請看圖回答:
①要仔細觀察葉綠體的形態(tài)時,顯微鏡的目鏡、物鏡及其與蓋玻片間的距離組合為________________(填圖示字母標號),此時放大倍數為________倍。
②顯微鏡目鏡為10×、物鏡為10×時,視野被相連的96個分生組織細胞所充滿,若物鏡轉換為40×后,則視野中可觀察到的細胞數為________個。
③在觀察中,c與d的顯微視野中比較明亮的是________。
④若在低倍鏡下發(fā)現有一異物
16、,當移動裝片時,異物不動,轉換高倍鏡后,異物仍可觀察到,此異物可能存在于________。(填選項編號)
A.物鏡上 B.目鏡上
C.裝片上 D.反光鏡上
(3)用顯微鏡觀察標本時,一位同學在觀察酵母菌細胞時發(fā)現視野右上方有一中間亮的黑邊圓圈,于是想將它移到視野中央仔細觀察,請根據以上敘述回答:
①中間亮的黑邊圓圈是________。
②換高倍鏡觀察前,要將黑邊圓圈移動到視野中央,應將標本向________移動,這樣做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圖1中的鏡頭有螺紋,表示顯微鏡的物鏡;物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大;在使用顯微鏡時,應先用低倍鏡觀察
17、。(2)①要仔細觀察葉綠體的形態(tài)時,應使用高倍鏡,所以顯微鏡的目鏡、物鏡及其與蓋玻片間的距離組合為b、c、A,此時放大倍數為15×40=600。②物鏡轉換為40×后,則物體的長度和寬度在原來的基礎上各放大4倍,因此視野中可觀察到的細胞數為96÷4÷4=6(個)。③放大倍數越大,視野越暗,因此c與d的顯微視野中比較明亮的是d。④當移動裝片時,異物不動,轉換高倍鏡后,異物仍可觀察到,說明異物存在于目鏡上。(3)①用顯微鏡觀察標本時,視野中的黑邊圓圈是制作裝片時產生的氣泡。②由于顯微鏡下觀察到的是倒像,而氣泡位于視野右上方,所以換高倍鏡觀察前,應將標本移到視野的中央,即應向右上方移動。
答案:(1
18、)物 甲 (2)①b、c、A 600?、??、踕 ④B (3)①氣泡?、谟疑戏健∮蔑@微鏡觀察到的是倒像
16.連續(xù)內共生理論以一個全新的視角詮釋了細胞進化的歷程,認為細菌被吞噬到宿主細胞的細胞質,經過長時間的演變,成為宿主細胞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解釋了線粒體和葉綠體的起源。
(1)與需氧細菌比較,原始真核細胞的表面積與體積比________。
(2)真核細胞與原核細胞核糖體沉降系數顯著不同,表現在前者是80S,后者是70S;真核細胞與原核細胞遺傳物質的存在方式顯著不同,表現在前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者是環(huán)狀裸露的DNA??茖W實驗證明線粒體和葉綠體中的核糖體
19、和遺傳物質印證了連續(xù)內共生假說,但基因結構有無內含子沒有能印證該假說。據此推測線粒體和葉綠體中的核糖體的沉降系數為________S;線粒體基因表達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對DNA轉錄出的前體mRNA進行剪切與拼接。
(3)據圖示“連續(xù)內共生”學說,光合作用真核生物比需氧真核生物出現得________。
解析:(1)由示意圖可以看出,原始真核細胞的體積比需氧細菌的體積大,所以原始真核細胞的相對表面積即表面積與體積比小。(2)真核生物的遺傳物質是DNA,為規(guī)則的雙螺旋鏈狀結構,并且與蛋白質結合形成染色質,原核生物的遺傳物質是裸露的環(huán)狀DNA分子,沒有與蛋白質結合形成染色質??茖W實驗證明線粒體和葉綠體中的核糖體和遺傳物質印證了連續(xù)內共生假說,即葉綠體和線粒體內的核糖體和原核生物相似,沉降系數應該為70S;基因結構有無內含子沒有能印證連續(xù)內共生假說,說明線粒體和葉綠體的基因結構和真核細胞類似,所以線粒體基因表達需要對DNA轉錄出的前體mRNA進行剪切與拼接。(3)根據圖示,光合作用真核生物是由需氧真核生物與光合作用藍細菌進化而來的,所以光合作用真核生物比需氧真核生物出現的晚。
答案:(1)小 (2)鏈狀DNA與蛋白質結合成染色體(染色質) 70 需要 (3)晚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