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學年高中歷史 重要微知識點 第4課 2 全面認識重農抑商政策測試題 新人教版必修2》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8-2019學年高中歷史 重要微知識點 第4課 2 全面認識重農抑商政策測試題 新人教版必修2(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第4課 2 全面認識重農抑商政策
1.關于我國古代“重農抑商”政策的說法正確的是( )
①商鞅變法明確規(guī)定了“重農抑商”的原則
②“重農抑商”即“重本抑末”或“強本弱末”
③這一政策的目的是維護專制主義的國家政權
④這一政策中斷了我國古代商品經濟的發(fā)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A。我國古代的“重農抑商”政策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商品經濟的發(fā)展,但并沒有中斷其發(fā)展,④應排除。①②③說法均正確。
2.明太祖告諭戶部大臣,理財之術在于“使農不廢耕,女不廢織,厚本抑末”。這反映了明初實行的經濟政策是( )
A.工商皆本
2、 B.重農抑商
C.輕徭薄賦 D.重商賤農
解析:B。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能力?!安粡U耕”、“不廢織”、“厚本抑末”說明明初實行重農抑商政策。
3.重農抑商政策是中國歷代封建王朝采用的最基本的經濟政策,其主張是重視農業(yè),以農為本,限制工商業(yè)的發(fā)展。中國封建社會采取這種政策,歸根到底取決于它的( )
A.專制主義中央集權 B.經濟基礎
C.主流價值觀 D.傳統(tǒng)思想
解析:B。本題考查學生對規(guī)律性問題的認識。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重農抑商政策作為上層建筑,必然受當時小農經濟的影響。
4.馬克思說:“資本在它的萌芽時期,不能單靠經濟關
3、系的力量,還要依靠國家政權的幫助才能確保自己的權利。”明清政府的做法( )
A.與馬克思的觀點基本一致
B.與馬克思的觀點基本相反
C.促進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fā)展
D.導致了農耕經濟的瓦解
解析:B。明清政府對資本主義萌芽采取壓制的態(tài)度,而馬克思則認為經濟的發(fā)展要依靠國家政權的扶持。
5.話說明朝有個叫陸二的商人,他從蘇州販了一船燈草運往南京,燈草總共只值八兩銀子,但過了幾個稅關,商稅就繳了四兩,還沒到南京,又遇上了稅關,陸二無奈之下只好一把火燒了燈草。這個故事的主題表明當時實行( )
A.重商政策 B.抑商政策
C.海禁政策 D.鎖國政策
解析:B。材料主要說明明
4、代設立眾多關卡,高額的商稅嚴重抑制了商業(yè)的發(fā)展,故答案為B項。
6.(2018·北京西城區(qū)高一下學期期中)雍正帝認為:“農為天下之本務,而工賈皆其末也。”因此,他實行的政策是( )
A.重農抑商 B.鹽鐵專營
C.鼓勵工商 D.閉關鎖國
解析:A。材料反映的是雍正帝把農業(yè)作為本業(yè),工商業(yè)作為末業(yè),是重農抑商政策的體現(xiàn),故A項正確。
7.《漢書·食貨志》記載:“賈人有市籍,及家屬,皆無得名田,以便農。敢犯令,沒入田貨?!痹摻畹闹饕康氖? )
A.限制商人經營范圍 B.增加賦稅收入
C.加強商人戶籍管理 D.保護小農經濟
解析:D。材料反映漢朝時期的商人有專門的戶籍
5、,并且還不能擁有田地,否則沒收。該禁令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商人占有田地,以免影響小農經濟的正常發(fā)展,是從保護小農經濟正常發(fā)展的角度去頒布該禁令的,故選D項。
8.(2018·河南平頂山高一下學期期中)北宋允許商人中“奇才異行者”應試,南宋以后商人及其子弟可以參加各級考試,還有“榜下捉婿”的風習,每當張榜公布進士考試結果時,富商大賈爭相挑選新科進士做女婿。這說明( )
A.統(tǒng)治者鼓勵商業(yè)發(fā)展
B.商人政治地位提高
C.重農抑商政策有所松動
D.商品經濟空前活躍
解析:C。北宋允許商人及其子弟參加考試及“榜下捉婿”現(xiàn)象是政府重農抑商政策有所松動的結果,故C項正確。
9.明朝后期,嘉善陳
6、氏告誡族人:“宗族傳習不齊,耕讀之外,工商經紀,悉從便業(yè)。”這反映出當時( )
A.宗族血緣觀念的加強 B.儒家重義輕利的理念
C.賤商觀念有所改變 D.商人政治地位提高
解析:C。材料沒有體現(xiàn)宗族血緣觀念的加強,故A項錯誤;儒家重義輕利的理念也無從體現(xiàn),故B項錯誤;根據材料“耕讀之外,工商經紀,悉從便業(yè)”得出賤商觀念有所改變,故C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商人政治地位,故D項錯誤。
10.秦漢至明代,商人長期處于社會底層,一個重要原因是統(tǒng)治階層認為商人( )
A.不事生產 B.不尊儒術
C.不敬祖宗 D.不納租稅
解析:A。重農是為了保護小農,保證封建政府的賦役收入;抑商
7、是為了穩(wěn)定社會秩序,防止社會風氣的腐化。古代的統(tǒng)治者認為農業(yè)生產糧食布帛,是本業(yè);脫離農業(yè)生產的工商業(yè),是末業(yè),工商業(yè)者進行的是經營活動,不是直接從事生產。這種認識是古代中國推行“重農抑商”政策的思想基礎。
11.明太祖告諭戶部大臣,理財之術在于“使農不廢耕,女不廢織。厚本抑末,使游惰皆盡力田畝”。這反映了明初實行的經濟政策是( )
A.工商皆本 B.重農抑商
C.輕徭薄賦 D.重商賤農
解析:B。題干材料反映了明太祖要求大臣高度重視農業(yè)的發(fā)展,以農為本,限制工商業(yè)的發(fā)展,即“重農抑商”政策。故選B項。
12.美國史學家杰里·本特利認為,明清時期的中國“想要組建像英國東印度公司那樣
8、的大型貿易公司……是不可能的”。他這樣認為的主要依據是( )
A.中國政府推行“重農抑商”的經濟政策
B.明清時期的商品生產發(fā)展程度較低
C.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的發(fā)展十分緩慢
D.地域性商人群體反對建立新型公司
解析:A?!坝鴸|印度公司那樣的大型貿易公司”是英國在新航路開辟后,設立的發(fā)展海外貿易和進行殖民擴張的機構;而中國政府推行“重農抑商”的經濟政策,不重視海外貿易,因此不可能建立那樣的“貿易公司”。故選A項。
13.“商藉農而立,農賴商而行,求以相補,而非求以相病……通其有無,官民農商,各安其所而樂其生,夫是以為至治之極?!迸c此觀點相似的是( )
A.“黃金珠玉,饑不可食
9、,寒不可衣”
B.“生民在勤,所寶惟谷”
C.“工農商虞本為一體,皆富民之政”
D.“國以人為本,人以衣食為本”
解析:C。題干材料中作者反對重農抑商,認為農商都很重要,故C項與題干相符;A、B兩項反映的是重視農業(yè),暗含重農抑商之意,故排除;D項意為“人民是國家的根本,衣食是人民的根本”,與題意不符,故排除。
14.漢高祖“令賈人不得衣絲乘車,重租稅以困辱之”;到漢文帝時,“法律賤商人,商人已富貴矣”,百姓“皆背本趨末”。這說明( )
A.抑商政策并不能完全遏制商業(yè)發(fā)展
B.漢文帝放棄了重農抑商的錯誤政策
C.漢朝政府抑商的法律就是一紙空文
D.封建統(tǒng)治者并不真正實行抑商政
10、策
解析:A。漢高祖時期,抑制商業(yè)的發(fā)展,但到漢文帝時,百姓“皆背本趨末”,這說明政府雖然抑商,但商業(yè)仍有發(fā)展,故A項正確;材料中未提及漢文帝對待商業(yè)的態(tài)度,故B項錯誤;漢高祖“令賈人不得衣絲乘車,重租稅以困辱之”,說明漢高祖實行抑商政策,故C、D兩項錯誤。
15.北宋首創(chuàng)“鈔鹽法”,商人用現(xiàn)錢向政府部門“榷貨務”購置通行證,然后憑證至產鹽地支鹽,運至規(guī)定地區(qū)銷售。這表明北宋( )
A.政府直接從事食鹽產銷
B.民營商業(yè)遭到政府打擊
C.抑商政策的執(zhí)行有所松動
D.政府放棄鹽業(yè)專賣制度
解析:C。從材料看出,在北宋時商人從政府部門購置通行證,憑證支鹽、銷售,由此可直接排除A項;
11、B項表述與材料信息相反;材料反映鹽業(yè)專賣必須征得政府同意,可排除D項。
16.“至宋代,國家對商人的政策也有了明顯的變化,許多立法保護商人的合法經營和合法收入,商人的子弟品行才能出眾的可以參加科舉考試……”下列對此材料的理解有誤的是( )
A.商人的地位有了明顯提高
B.政府采取一定措施保護商人利益
C.國家徹底放棄重農抑商的政策
D.說明當時商品經濟相當發(fā)達
解析:C。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古代中國經濟政策相關知識的把握。根據題干材料可知考查的是重農抑商政策。從材料中可知此時因為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商人地位有所提高,國家也通過立法維護商人的利益,所以A、B、D皆正確,可排除。而國家直至
12、清末甲午戰(zhàn)爭后才開始放寬對民間辦廠限制,重農抑商政策才開始有所動搖。綜上,本題選C。
17.縱觀古代中國的經濟政策,“重農抑商”一直是傳統(tǒng)主流經濟政策。但隨著農業(yè)、手工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商業(yè)也在打壓中“自強不息”發(fā)展起來,一方面不斷沖擊著統(tǒng)治者的固有經濟政策;另一方面,統(tǒng)治者也逐漸主動給予“寬容對待”。以下對統(tǒng)治者“寬容對待”的認識和理解,解讀最為準確的是( )
A.事實上是重農抑商經濟政策破產的鮮明體現(xiàn)
B.是古代中國社會生產力發(fā)展必然結果之要求
C.是商業(yè)發(fā)展、商人地位不斷提高沖擊的結果
D.是古代中國統(tǒng)治不力,統(tǒng)治者不得已而為之
解析:B。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解讀材料,獲取有效
13、信息,認識歷史事物本質和規(guī)律,比較、分析,并作出正確認知和準確判斷的能力。根據題干材料關鍵信息“重農抑商”、“寬容對待”等,結合所學知識,本題實際上考查古代中國經濟政策調整相關內容——經濟政策調整的深層次原因。據此分析、判斷選項,可知:A項的表述具有片面性,“破產”一詞有嚴重問題,而是傳統(tǒng)經濟政策下的政策調整,不正確;C項表述本身具有一定道理,但與B項相比,不能夠體現(xiàn)題干要求“最為準確”,從而排除C項;D項表述本身錯誤,是對題干材料的曲解和誤讀,不符合史實,不正確。綜上,故本題正確答案選B。
18.清朝實行重農抑商和閉關鎖國政策產生的影響是( )
①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fā)展?、趶娀俗越o
14、自足的自然經濟 ③造成了中國的日益落后?、芗铀倭诵∞r經濟的解體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解析:D。本題考查學生閱讀和獲取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調動和運用所學知識。依據所學知識可知,重農抑商和閉關鎖國政策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fā)展,強化了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造成了中國的日益落后。④敘述錯誤。所以本題正確答案為D項。
19.明清(鴉片戰(zhàn)爭前)時期,中國農業(yè)文明發(fā)展到一個新的高峰。與此同時,傳統(tǒng)經濟政策卻出現(xiàn)了背離世界發(fā)展大勢的趨向。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戮力本業(yè),耕織致粟帛多者復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貧者,舉以為收孥。
——《史記·商君列
15、傳》
材料二 凡士工商賈,皆賴食于農,以故農為天下之本務,而工賈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畝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大清會典事例》
材料三 1757年,清政府關閉廈門、寧波等港口,只留廣州一地與外國進行貿易,并規(guī)定不許中國官吏與外商直接貿易,由十三行辦理一切進出口貿易。
——冷鵬飛《中國古代社會商品經濟形態(tài)研究》
(1)材料一中的“本”“末”各指什么?
(2)根據材料二、三,概括清政府奉行的經濟政策。
(3)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上述政策給中國社會造成的嚴重后果。
解析:第(1)問“本”指的是農業(yè),“末”指的是商業(yè)。第(2)問材料二中的“故農為天下之本務,而工賈皆其末也”體現(xiàn)了重農抑商的經濟政策,材料三中“不許中國官吏與外商直接貿易,由十三行辦理一切進出口貿易”體現(xiàn)的是“閉關鎖國”政策。第(3)問結合所學回答即可。
答案:(1)“本”指農業(yè);“末”指工商業(yè)(商業(yè))。
(2)政策:重農抑商;閉關鎖國政策(海禁政策)。
(3)后果:抑制工商業(yè)發(fā)展;阻礙新經濟因素(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限制海外貿易發(fā)展;阻礙中外經濟文化交流;中國落后于世界發(fā)展潮流。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