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四年級科學下冊 茁壯成長教案 大象版.doc
《2019年四年級科學下冊 茁壯成長教案 大象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年四年級科學下冊 茁壯成長教案 大象版.doc(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年四年級科學下冊 茁壯成長教案 大象版 【目標】 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能指認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器官的作用,探究根莖的作用,理解空氣、陽光對植物生長的作用;觀察、探究、記錄并描述事物發(fā)展變化的過程。 【怎樣進行】 (1)觀察、記錄、分析種植苗的生長發(fā)育情況 觀察、記錄小苗的生長發(fā)育由學生小組或個人利用課余時間完成。教材上的“黃瓜種植日記”提供的只是其中的一個范例。 教師組織各組整理種植日記,并進行綜合分析,做成不同形式的記錄本或統(tǒng)計圖,形象、具體地表示小苗的生長發(fā)育情況。 “記錄表”要表現(xiàn)出觀察日期、小苗高度、樣本序號等項目,以便于不同植物間的比較。 “統(tǒng)計圖”可以統(tǒng)計葉片生長情況,也可以統(tǒng)計一定時間內開放的花朵、結出果實的數(shù)目,還可以較為準確地統(tǒng)計出一個果實的生長速度。 (2)認識一株植物的組成部分 學生經(jīng)過了課余時間的觀察與研究,課堂上最好能用掛圖檢驗學生對這部分內容掌握的程度。 (3)有趣的傳輸 這是在課堂上開展的活動。學生經(jīng)過了長期的實驗、觀察和記錄之后,各組種下的種子已經(jīng)長成了根、莖、葉、花、果實比較齊全的幼苗。植物體是怎樣長大的?植物生長需要的營養(yǎng)物質來自何處?這些物質是在植物的各個器官之間是怎樣運輸?shù)模俊@是一個個十分復雜的問題。按照《課程標準》中規(guī)定的內容,教材中設計了一個實驗:《有趣的運輸》,即莖的運輸作用??紤]到學生的認知能力,選取了一個簡單而直觀的實驗,用意是讓學生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 課前教師要準備好相關的材料與工具。 按照教材上的三個步驟依次進行。在溫度較低時,這個實驗可能需要30分鐘左右的時間。在等待的過程中,可安排其他教學活動。 注意:刀片很鋒利,一定要提示學生安全使用。 (4)觀察、解剖花朵,比較雌雄花的不同 指導學生認識花的形態(tài)。不同的植物,花的形態(tài)有很大的差別。為什么有的花謝之后能結出果實?而有的花則不能結出果實?這是學生很容易提出的問題。由此引出解剖花的結構。 美麗的鮮花都有艷麗的花瓣,除此之外,雌雄花還有很大的差別,如黃瓜,雌花內有雌蕊,雄花內有雄蕊。更多的花朵內則是雌雄蕊的統(tǒng)一體,如桃花。 需要注意的是,解剖花朵是一項很細致的工作,要非常細心。 教學反思: 附送: 2019年四年級科學下冊 蠟燭會熄滅嗎教案 大象版 【要點】利用控制變量的實驗設計,了解蠟燭燃燒與空氣的關系。 【目標】 (1)初步學習并設計簡單的控制變量的探究性實驗,學會記錄。 (2)利用控制變量的實驗設計,認識空氣的氣體形態(tài)及成分,了解人類對空氣性質的利用。 (3)培養(yǎng)學生耐心、細致,尊重證據(jù),善于反思的科學態(tài)度。 【怎樣進行】 (1)猜想與實驗引入。為了更好地突出事實與證據(jù)這個一級目標的訓練,激發(fā)學生研究的興趣,課文的開始就安排了 “幾個杯中的蠟燭會熄滅嗎?”的猜想環(huán)節(jié),將其作為探究活動的引子,旨在根據(jù)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進行大膽的猜想,并加以記錄,然后驗證自己的猜想。文中安排了幾種不同情況,首先出示了形狀、高度都相同的兩個杯子,但1號杯子無底,2號杯子有底。用兩個杯子同時扣住高度相同的正在燃燒的蠟燭,結果會怎樣?接著出示3號杯,杯子下墊1個棋子,猜想里面的蠟燭會熄滅嗎?記錄下猜想的結果。然后又出示了在3號杯口墊2個棋子、3個棋子,里面的蠟燭又會怎樣的情況,這個環(huán)節(jié)的安排,既滲透了變量控制的實驗主旨,又為引出“蠟燭燃燒時間的長短可能與什么有關?”的問題研究做了鋪墊。 教學中,宜采用分組實驗,具體的分工由學生自定。實驗時,盡量選取透明度較好的玻璃杯,易于觀察蠟燭燃燒的時間。由于1號杯無底,蠟燭不會熄滅,只有將燃燒物(蠟燭)本身燃盡時才會熄滅,而2號杯中有底倒扣,杯中存有一定量的空氣,因此蠟燭也不會立即熄滅,待燃盡杯中的氧氣后蠟燭才會熄滅。做完驗證后,出示3號杯,在杯子口墊一枚棋子兒,會怎樣呢?在學生猜想記錄的前提下,動手一試,獲得證據(jù)。至于杯子口下墊2枚、3枚甚至更多枚棋子會怎樣,此刻只進行猜測即可,因為它只是問題的引子,后面控制變量實驗的設計還要具體地研究。(實驗時,3號杯會有少量的空氣從杯底補充進去,因此,蠟燭燃燒的時間比2號杯子要長些,同樣杯口墊棋子的多少會與燃燒的時間成正比)。在這種猜測的基礎上,自然引出對“蠟燭燃燒時間的長短可能與什么有關?”的進一步猜想,從而進行控制變量實驗的教學與設計。 應注意:1、先讓學生大膽猜想各種情況的結果,然后在實驗中取證,驗證自己的猜想;2、教師在課前對實驗多做幾次,掌握一定的數(shù)據(jù);3、蠟燭的高度一般在5 --8厘米比較適宜。杯口下的棋子宜選取長方體形狀便于墊放,而且棋子應有一定的厚度(學生們玩的陸戰(zhàn)棋子即可)。否則,墊一枚與墊兩枚、三枚的燃燒時間沒有明顯變化(普通硬幣的厚度不夠,若用硬幣則采取2、4、6枚進行)。 (2)變量控制的實驗設計與記錄。為了引導學生學習設計控制自變量的簡單實驗,并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課文安排了實驗與記錄環(huán)節(jié),研究蠟燭燃燒的時間與杯口墊棋子的多少是否有關,從而較好地理解實驗的本質。文中出示的3號、4號、5號杯子相同,蠟燭的高度也相同,為保證實驗的準確,需要控制的是:同時點燃蠟燭,同時扣下杯子,記錄燃燒的時間,在此實驗中,只有杯口墊的棋子數(shù)量這個唯一的條件不同。 教學時,這部分是教學的重點,需教師引導學生設計并分析這個實驗。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認為三個杯子同時實驗有一定的難度(分組實驗時,需三人同時點燃蠟燭,同時扣下杯子,如果動作不在同一時間則影響準確度),可選擇兩兩杯子進行,如3號杯和4號杯,或3號杯與5號杯,或4號杯與5號杯,這樣便于操作,可比度極強。 教學時應注意:1、實驗幾遍后,隨蠟燭高度的變化,實驗的數(shù)據(jù)將有變化,所以提醒學生,對比中的兩個蠟燭或三個蠟燭的高度應保持一致,必要時用尺子量一量,用剪子剪一剪;2、分組實驗前,讓學生充分討論,分工合作等操作要領。因這個分組實驗關系到下邊的自行設計實驗質量的高低。3、實驗后的對比實驗條件的分析很重要,不可忽視。4、每次實驗后,提醒學生將杯口提起晃動,放出杯口處沉積的二氧化碳,以免影響實驗效果。5、提醒學生注意安全。 (3)學生自行設計實驗,研究蠟燭燃燒時間的長短還與哪些因素有關。待教師引領學生學習了變量控制的實驗操作后,要求學生獨立設計實驗,自行利用柱形記錄表的形式記錄。文中先給予了“蠟燭高度不同”這個自變量,要求學生試一試,然后進一步提出了‘蠟燭燃燒時間的長短還與哪些因素有關”的研究問題,再次讓學生獨立設計控制變量的實驗。 教學時,教師應采取開放的教學形式,讓學生自由選取相同條件,自由組合實驗小組,進行分工與合作。教師應適當點撥學生先進行實驗前的組內討論,方案制定后再進一步實施,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待全班實驗完畢,再進行大型的匯報。匯報組需闡述本實驗的相同條件和不同條件分別是什么,其它組可以進行合理的提問和補充。 需要注意的是:1、由于蠟燭高度不同,其他條件都相同,所以學生設計的實驗可能方法較多。如同時扣下相同的兩個大杯子,或同時扣下相同的兩個小杯子,或同時在兩個杯子口下墊一個棋子,或同時在兩個杯子口下墊兩個棋子等,教師應注意把握。2、時刻提醒學生注意安全。 (4)討論:蠟燭熄滅的原因。蠟燭為什么會熄滅的討論,實質在于引導學生理解蠟燭燃燒與空氣的關系。 教學中,教師應讓學生結合具體實驗進行討論。由于學生參與了實驗,已了解到所扣杯子的不同,因而產生的結果不同,所以他們對此討論會有一定的把握,也會有一定的興趣。只要他們談論到燃燒與空氣的多少有關就可以。至于燃燒與空氣中氧氣的關系,文中沒做重要的實驗,教師可以補充,也可以將此環(huán)節(jié)與第五部分的閱讀有機整合在一起。 (5)補充閱讀??諝獾某煞?、性質以及人們對空氣的利用等有關知識,是借助閱讀資料來介紹的。在文字介紹的基礎上,安排了學生動手涂一涂的活動,便于進一步了解空氣中各種成分的比例。文中的卡通圖,介紹了空氣與二氧化碳,由于二氧化碳比空氣重,所以它處在杯中的底部。 教學時,可以結合第四部分內容進行。教師應讓學生讀一讀,說一說,涂一涂,以加深對空氣的認識。如果教師認為有必要用實驗加深對文字的理解,可以安排一些有興趣的氧氣支持燃燒、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21%、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燒、溶于水、比空氣重等小實驗,這些實驗的選擇應考慮為第三課探究燃燒之謎作鋪墊。 【應變參考】 (1)應根據(jù)教學的實際情況,確定將杯口墊棋子的研究放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一或二中,因為它是問題研究 的過渡環(huán)節(jié),是為引出下面的對比實驗做鋪墊的。 (2)教學時應注意,實驗的現(xiàn)象和結果會各種各樣。因為杯中蠟燭燃燒的時間與蠟燭本身的高度和 杯中空氣的多少(杯子大,空氣多)有關。也就是說,在材料準備時,若組與組之間準備的杯子大小不相同(或蠟燭高度不同),則燃燒時間的長短也會不同;但相對于同一組來說,蠟燭燃燒時間的長短是顯而易見的,因此教師要充分考慮到材料與實驗結果的關系。 (3)用相同杯子同時扣住兩個高度不同的正在燃燒的蠟燭,為什么高的先滅?因為二氧化碳具有滅火的性質,而蠟燭燃燒新產生的二氧化碳溫度較高,密度低于空氣,所以在上層,這樣造成上層氧氣較早地不足。當上層氧氣不足時,較高的蠟燭就先滅了。 (4)提醒學生耐心、細致地觀察,獲取真實的數(shù)據(jù)。 教學反思:-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年四年級科學下冊 茁壯成長教案 大象版 2019 四年級 科學 下冊 茁壯成長 教案 大象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appdesigncorp.com/p-5673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