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級化學 第三單元 課題1 水的組成.doc
《2019-2020年九年級化學 第三單元 課題1 水的組成.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九年級化學 第三單元 課題1 水的組成.doc(1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2020年九年級化學 第三單元 課題1 水的組成 目標要求 1、知識與技能:認識水的組成。了解單質、化合物的區(qū)別; 2、過程與方法:學習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分析、歸納、總結,體會科學研究和思維方法,認識實驗研究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重要性。 3、情感與價值觀:通過電解水的實驗對學生進行物質無限可分性教育,培養(yǎng)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 重點:電解水的實驗,確定水的組成 難點: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以及歸納總結能力。 方法:實驗探究 手段:多媒體 課時:一課時 實驗準備:直流電源、水電解器,試管、酒精燈、火柴 教學過程: 1、復習舊知 空氣的組成如何? 2、情景導入: 我們學習了一種重要的自然資源——空氣,自然界中還有什么物質與人類活動、生產密切相關呢?俗話說“不吃一月,無水一周”,今天開始學習自然界中的水。 3、講授新課: 討論:地球上哪里有水?水有什么用途? 存在:江河、湖、海占地球表面積的3/4;各種生物體內都含有水;地層、大氣中也含有水; 總量很大(14億立方千米,21018噸) 分布很廣,但不均勻。 用途:孕育和維系生命;水是生命之源,農業(yè)之本; 水力發(fā)電;水運航道和宜人的環(huán)境 想一想:1、水是純凈物還是混合物? 2、留意過我們身邊的天然水都是純凈物嗎? 3、水究竟是由哪些元素組成? [實驗3-1]:水的電解 現象: 1、兩極都產生無色的氣體 2、與電源正負極相連的電極上產生的氣體體積比約為1:2 3、與是源正極相連的電極上產生的氣體能使帶火星的木條 復燃 ——氧氣 4、與電源負極相連的電極上產生的氣體能燃燒產生淡藍色火焰——氫氣 討論:在電解水的實驗中,有新物質生成嗎?水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結論::有氫氣和氧氣生成,說明電解水發(fā)生了化學變化。 H2O H2?。玂2 分解反應 介紹氫氣: 物理性質:無色、無臭、難溶于水的氣體 化學性質:可燃性(產生淡藍色火焰) 驗純方法:如圖所示 討論:氫氣H2 氧氣 O2 水H2O在組成上有什么不同?(啟發(fā)學生從元素種類的角度去考慮) 元素 種類 化合物: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 單質: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 組 成 純凈物 混合物 物質 種類 物質 總結:略 練習:課后習題 作業(yè):新學案 教后 課題二 分子和原子 目標要求: 1、知識與技能:認識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構成;認識分子、原子的概念和特性。 2、過程與方法: (1) 學習運用日常生活現象與課本理論相結合的方式,用課本理論來解釋日?,F象。 (2) 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3) 學習運用比較、分析、歸納等方法對實驗所得信息進行加工 3、情感與價值觀:對學生進行科學態(tài)度教育和辯證地看問題的思想方法教育。 重點: 1、分子和原子概念的形成。 2、理解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構成的。 難點: 1、建立微觀粒子運動的想象表象,并初步體會它與宏觀物體運動的不同點。 2、如何理解原子是化學變化中最小粒子。 3、分子和原子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方法:實驗探究 手段:多媒體教學 實驗準備:燒杯、量筒、水、品紅、濃氨水、酒精 課時: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1、情景導入: 請學生根據日常生活經驗思考以下問題: (1) 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在常溫下會減少,如果受熱減少得更快,為什么? (2) 為什么走到花園或酒店的附近,往往會聞到花或酒的香氣? (3) 濕衣服為什么經太陽曬后會變干? (4) 糖塊放在水里,會逐漸消失,而水卻有甜味,這是什么原因? (5) 中國古代認為事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行構成?你是認為怎樣認為的? 2、講授新課: [實驗3-2] 品紅溶于水 現象:品紅逐漸向水中擴散。但時間較長后才擴散均勻。 提問:為什么品紅能在水中擴散? 明確:學者經過反復的實驗和探究,提出了物質都是由不連續(xù)的微小粒子組成的設想。這些微小的粒子是什么呢?科學事實證明:這些微小的粒子就是我們本課題將要學的分子和原子。 一、分子和原子的存在和基本性質(板書) 出示:圖3-6和圖3-7 說明:這兩幅圖都證明了分子和原子的真實存在,從而也證實了科學家的設想。 板書:1、分子是真實存在的。 2、分子的特性 提問:我們能用肉眼或普通的顯微鏡看到分子嗎?那怎樣才能看到分子呢? 講解:用肉眼或普通的顯微鏡都不能觀察到分子,必須用比較先進的電子顯微鏡才能觀察到,可見分子是一種非常小的粒子,如果拿水分子與乒乓球相比,就好像拿乒乓球與地球相比。分子雖然很小但有一定的質量和體積。 結論1:分子質量很小,體積很小。 探究活動1: 操作:1、在試管中加入蒸鎦水,再加入酚酞試液 現象:溶液仍為無色 操作:2、在試管中加入濃氨水,再加入酚酞試液 現象:溶液變?yōu)榧t色 操作:3、將酚酞溶液分別倒入A、B兩個小燒杯中,另取一個小燒杯C,加入濃氨水,用一個大燒杯罩住A、C兩個小燒杯,燒杯B置于大燒杯外,觀察12分鐘。 現象:燒杯A中的酚酞溶液由無色變?yōu)榧t色,而燒杯B中的酚酞溶液仍為無色。 結論2、分子在做不停的運動。處于永恒的運動中,溫度越高,運動的速度越快。 解釋:(1)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在常溫下會減少,如果受熱減少得更快,為什么? (2)走到花園或酒店的附近,往往會聞到花或酒的香氣? (3)濕衣服為什么經太陽曬后會變干? (4)糖塊放在水里,會逐漸消失,而水卻有甜味,這是什么原因? 活動探究2、酒精與水混合 操作:用100毫升的量筒分別量取100毫升水和酒精,相混合后,觀察所得溶液體積是否等于200毫升? 現象:100毫升酒精與100毫升水混合后,所得溶液體積小于200毫升。 討論:為什么會有這種現象? 結論3:分子之間有間隔。 解釋:(1)為什么物質存在固、液、氣三種狀態(tài)? (2)為什么物質都有熱脹冷縮的現象? (3)夏天自行車的氣為什么不能打得太足? (4)鐵路上的鐵軌之間為什么留些空隙? 總結:略 作業(yè):新學案,課后習題。 第二課時: 1、復習舊識: 氨氣、水、糖等物質都是由什么微粒構成? 2、情景引入: 提問:分子是不是構成物質的最小粒子?它能不能再分割?如果能分割,那分子又是由什么構成的呢? 回答:分子不是最小的粒子,分子由原子構成的。 展示:水分子、氧氣分子,氫氣分子的模型。 3、講授新課: 二、用分子、原子的觀點解釋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板書) 討論:1、從分子的角度看,水的蒸發(fā)與水的分解兩種變化有什么不同? 2、氫氣在氧氣中燃燒生成水,試分析在這個反應中。分子和原子的變化情況,推論在化學變化中,發(fā)生變化的是分子還是原子? [學生討論,選擇學生代表來陳述討論結果] 講解:1、分子的觀點(板書) 提問:物理變化的實質是什么? 回答:物理變化的實質是沒有新物質產生,發(fā)生變化的只是物質的狀態(tài)和形狀。 追問:這變化中分子本身有沒有變化? 回答:物理變化中分子本身沒有變化。 小結:可見,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在發(fā)生物理變化時,物質的分子本身沒有變化。(板書) 提問:化學變化的本質是什么?在這些變化中分子本身有沒有變化? 回答:略 小結: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在發(fā)生化學變化時,分子本身發(fā)生了變化,變成了其他的物質的分子。(板書) 討論:那么,根據分子在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中的特征,我們應如何給分子下一個定義? 小結:由此可見,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 板書:分子的概念 2、原子的觀點(板書) 展示:水分子分解的微觀實質。 提問:這說明了什么? 說明: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發(fā)生變化,只是重新組合。 展示:氧化汞分解示意圖。 結論1:在化學變化中,發(fā)生變化的是分子,而原子沒有發(fā)生變化。 結論2:原子:化學變化中最小的微粒。 結論3:化學變化的實質: 重新組合 分裂 分子 原子 新分子 思考: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那分子是不是一定比原子大? 講解:盡管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但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只有分子與構成這種分子的原子相比,分子才比原子大。但毫無關系的分子和原子,則無法說誰大誰小。 總結:略 練習:課后習題 作業(yè):新學案 教后: 課題三:水的凈化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純水與自然水,硬水與軟水的區(qū)別。 (2)了解吸附、沉淀、過濾和蒸餾等凈水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 (1) 學習運用觀察和實驗等方法得到信息。 (2) 學習運用比較,歸納,總結等方法對實驗獲得的信息進行加工 3、情感與價值觀: (1)保持對生活中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fā)展學習化學的興趣。 (1) 把學到的知識用以解決生活中一些問題,縮短理論與實踐之間的距離。 (3)樹立為社會進步和生活水平提高而努力學習化學的志向。 重點: 1、純水與自然水,硬水與軟水的區(qū)別。 2、吸附、沉淀、過濾和蒸餾等凈水的方法 難點: 1、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驗的能力。 2、引導學生正確的做好實驗。 教學方法:實驗探究 多媒體 課時:二課時 實驗準備: 藥品:河水,井水、雨水、自來水,純凈水,蒸餾水,明礬 肥皂水,活性炭, 儀器:燒杯、漏斗,玻棒,濾紙、鐵架臺,鐵圈,燒瓶,酒精燈,冷凝管。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1、 情景導入 展示:河水,井水、雨水、自來水,純凈水,蒸餾水 討論:它們的區(qū)別是什么? 回答:A:河水較渾濁,而其他水較澄清。 B:自來水與純凈水比較,純凈水更澄清。 說明:純凈水雖然比較澄清,但純凈水不等于純水。 過渡:自然水怎樣才能變成比較澄清的自來水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水的凈化。 2、講授新課 多媒體展示:自來水廠凈化水的過程。 講解:通過自來水廠凈化的過程,我們知道水中的雜質分為可溶性和不溶性兩大類。 一、除不溶性雜質的方法(板書) 1、靜置(板書) [演示實驗1] 將一杯泥水靜置一段時間 現象:水中雜質沉到水杯底部,上層水較澄清。 提問:經靜置后,水中的雜質能全部沉到水杯底部而水特別澄清嗎? 回答:不一定,這與時間長短有關,與雜質種類有關。 [演示實驗2] 在泥水中加入明礬,攪拌后靜置。 現象:靜置的時間更短,上層水更澄清。 說明:明礬有吸附作用,明礬溶于水后產生的膠狀物對雜質進行吸附,使雜質沉降,從而達到凈化水的目的。 2、過濾(板書) 多媒體展示:過濾的操作過程和注意事項。 總結:過濾的注意事項是:一貼二低三靠。 學生活動:活動與探究 [多媒體展示探究內容] 教師活動:巡視學生活動情況,適時糾正學生操作中的一些錯誤,力爭使每個小組都達到預期的效果。 學生活動:各組派代表陳述實驗結果。(略) 思考:可以利用什么物品代替實驗室中的濾紙和漏斗? 第二課時: 二、除可溶性雜質(板書) 1、吸附(板書) 回憶:在自來水廠凈化過程中,曾說到“活性炭吸附池“,這個池是做什么的?它起到什么作用? [演示實驗3] 往一杯帶有紅顏色的水中加入少量活性炭。 現象:紅顏色褪去。 講解:活性炭吸附池也起到除雜質的作用,因為活性炭有吸附性,它可以除去一些可溶性的雜質,如帶顏色的小顆粒、氣味等。 提問:經過靜置、過濾、吸附等凈化處理后的水變得相當澄清,所得的水是純水嗎? 講解:經過靜置、過濾、吸附等凈化處理后的水變得相當澄清,但所得的水不是純水。經過這些手段后只除去了水中的不溶性雜質和異味,但水中還有許多溶解的雜質。 介紹:硬水和軟水(板書) 定義:硬水:含有較多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的水叫硬水。 軟水:不含或含較少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的水 提問:硬水和軟水有何區(qū)別? [演示實驗4]:取兩只燒杯,分別盛有硬水和軟水,把肥皂水分別加入這兩只燒杯中,攪拌,觀察現象 現象及結論:盛軟水的燒杯出現了非常豐富的泡沫,而盛硬水的燒杯中則沒有泡沫出現,所以我們可以用這種方法來檢驗硬水和軟水。 提問:硬水有哪些危害? 回答:略 提問:如何才能降低水的硬度,讓它變成可供我們使用的軟水呢? 講解:除去硬水中的可溶性鈣、鎂化合物,這樣就可以使硬水變軟水。 思考:軟化水的方法有哪些呢? 講解:工業(yè)上和科學實驗中軟化硬水的方法很多,生活中可通過煮沸水也可降低水的硬度,達到軟化水的目的。 設問:有沒有一種方法,既可以除去水中的不溶性雜質,又能夠降低水的硬度呢? 2、蒸餾 (板書) [演示實驗5] 蒸餾硬水,并檢驗蒸餾后水的硬度。 現象:實驗后得到的蒸餾水硬度較低。 總結:可見通過蒸餾,,既可以除去水中的不溶性雜質,又能夠降低水的硬度。 思考:通過學完本節(jié)以后,你想到了什么?請談談 回答:略 總結:略 練習:課后習題 作業(yè):1、新學案 2、自制簡易凈水器 3、除去家里荼壺、熱水瓶、燒開水的壺等底部的水垢。 教后: 課題四 愛護水資源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 了解世界和我國水資源狀況,學習用辯證的方法看待水資源的豐富和有限。 (2) 培養(yǎng)學生關心社會,為社會作貢獻的社會責任感 2、方法與過程 (1) 學習利用身邊的報刊、網絡等資源獲取信息。 (2) 學習利用數字和圖表來獲取信息,并對信息進行加工、整理 3、情感與價值觀 (1) 培養(yǎng)學生辯證思維的能力,學習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問題。 (2) 強化學生愛水、節(jié)水意識。 教學重點: 1、用辯證的方法看待水資源的豐富和有限。 2、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教學難點: 1、水資源和水污染的相關資料的收集。 2、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教學方法: 討論探究 多媒體教學 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1、課前預習: A、收集我國水資源的狀況,水污染的情況。 B、調查你自己家的用水情況。 2、情景導入 提問:我們每天都要用水,喝水,你能說出水對于我們人類有哪些用途嗎? 回答:略 引入:既然水對于我們如此重要,那么你了解我們的水資源 狀況嗎?知道如何保護我們的水資源。 3、講授新課: 一、人類擁有的水資源(板書) 存在:江河、湖、海占地球表面積的3/4; 總量很大(14億立方千米,21018噸) 展示:全球海水、陸地水儲量比 (餅圖) 討論:地球上70%覆蓋著水,為什么世界上還有許多 國家和地區(qū)面臨缺水的危機? 原因:1、淡水資源比較少(能直接飲用的僅占水資源的0.769%); 2、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用水量增多; 3、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水資源被污染。 4、淡水資源分布不均勻(20多個國家缺水) 展示:部分國家的人均水量圖 我國各地區(qū)(未包括香港、澳門、臺灣)人均水量圖 講解:從上圖可以看出,我國屬于嚴重缺水的國家。(用具體數字說明) 展示:我國因缺水而造成的各類損失的資料 講解:從種種的表格、數學、資料都向我們訴說著淡水資源的短缺,21世紀,水資源將成為全世界關注的首要問題。 二、愛護水資源(板書) 1、節(jié)約用水(板書) 展示:自己家的用水情況,并根據課本第62頁調查項目打分標準進行打分。 提問:生活用水節(jié)約和浪費相比較有什么差距? 展示:生活用水節(jié)約與浪費方式比較 用水方式 浪費方式用水量 節(jié)約方式用水量 刷牙 不間斷放水,30S約6L 口杯接水,3杯約0.6L 沖廁所 舊式馬桶,13L/次 節(jié)水型馬桶 6L/次—9L/次 小結:一種生活習慣和用水方式的改變,就可以節(jié)約很多水,所以希望大家要注意節(jié)約用水,并把這種風尚不斷地講述給別人,使越來越多的人行動起來,共同來愛護我們的水資源。 介紹:《水法》和節(jié)水徽記。 2、防止水體污染(板書) 1)水體污染:指大量污染物質排入水體,超過水體的自凈能力使水質惡化,水體和周圍的生態(tài)平衡遭到破壞,對人體健康、生活和生產活動造成損失和威脅的情況。 2)污染的途徑(板書) (A)工業(yè)生產各種廢水、廢物等未達標排放; (B)農業(yè)上化肥、農藥不合理使用; (C)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提問:水污染給我們帶來了哪些危害?造成了什么嚴重后果? 展示:污染造成的危害的圖片、資料。 3)預防和消除水體污染的措施: (1)減少污染物的產生; (2)對工業(yè)污水進行處理,使其符合排放標準; (3)農業(yè)合理使用化肥農藥; (4)生活污水集中處理后再排放。 總結:略 練習:課后習題 作業(yè):新學案 教后;-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2020年九年級化學 第三單元 課題1 水的組成 2019 2020 九年級 化學 第三 單元 課題 組成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appdesigncorp.com/p-3323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