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級語文下冊 5.19《魚我所欲也》教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年九年級語文下冊 5.19《魚我所欲也》教案 新人教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九年級語文下冊 5.19《魚我所欲也》教案 新人教版.doc(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2020年九年級語文下冊 5.19《魚我所欲也》教案 新人教版 學 科 語文 課 題 19、魚我所欲也 課 型 新授 教 學 目 標 知識 能力 1、學習本文的論證方法。 2、品味《孟子》散文的語言藝術。 過程 方法 1.以學生自學為主,自己解決課文的翻譯,大體理解文章的意思。 2.在誦讀中探究作者怎樣提出論點展開論證的。 情感 態(tài)度 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學會取舍,明辨是非,做一個有“大義”的人。 教學重點 在誦讀中品味《孟子》散文的語言藝術。理解作者的觀點,學習作者的論證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孟子所提倡的舍生取義的現(xiàn)實內(nèi)涵。 教學媒體 多媒體 教 學 過 程 設 計 教 學 內(nèi) 容 及 問 題 情 境 學 生 活 動 設 計 意 圖 一、導語設計 中央電視臺的《藝術人生》欄目,近期專訪了知名主持人倪萍,主持人讓倪萍選取了她主持生涯的幾個關鍵詞,她選中了“選擇”這個詞。倪萍說,她喜歡選擇,也害怕選擇,因為所有的選擇都是你必須付出的,你想得到“東”的時候可能“西”就隨著失去,都擁有是比較困難的,所以在選擇的時候,就得想好了要放棄,而放棄又是痛苦的。人生常常會面臨各種各樣的選擇,在關鍵時刻我們該如何作出正確的選擇呢? 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進《魚我所欲也》尋找答案吧。 二、自由朗讀,初步感知“義” 1、教師示范。 2、學生自讀課文,教師出示朗讀標準:(字音規(guī)范,語氣適中,節(jié)奏準確,重音恰當。) 3.師生補充介紹孟子的生平、政治主張、生活的時代背景。 三、細讀課文、疏通積累“義” 1、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疏通文意,將交流過程中不能解決的字、詞或句記錄在本子上,準備在全班交流中提出來。 2、小組交流互相指正,不能解決的向教師質疑。 3、教師點撥 學生聆聽教師講故事,初步感知文章內(nèi)容 聽教師范讀課文 學生自讀課文 介紹自己積累相關資料 整理積累筆記 分組疏通文意 對不懂得地方質疑 、記錄 交流 釋疑 這個導語的設計更加接近生活,符合學生信息接受需求大的特點,有助于引起學生的興趣 文言文教學應重視積累、感悟和熏陶。要達到這一目的,最有效的手段是誦讀。為進一步理解課文奠定良好的基礎。 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讓學生自主合作掃清字詞障礙,培養(yǎng)學生依據(jù)文脈推斷詞義的能力 四、研讀課文,探究“義”的論證 (一)探究論點: 1、文章用哪一句話提出論點? 2、關于本文的論點,有的說是“舍生取義”;有的說是人在任何時候都不要違背“義”,“舍生取義”是最高境界。你同意哪個觀點? (二)探究論證過程: 1、文章的論點是怎樣提出來的?為什么不直接提出來? 明確: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边@個論點是由“魚”和“熊掌”的比喻引出來的。先設比喻而后提出論點,這是因為“魚”與“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邏輯 - 2、孟子為了闡明自己的觀點,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逐層展開? 明確: 比喻論證,正反對比論證,道理論證,舉例論證。用魚與熊掌的比喻引出生與義不可得兼時應當舍生而取義的道理,接著從正反兩個方面對論點進行理論論述,最后進一步指出人人都有向善之心;第二段結合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從正反兩個方面舉例論證保持本心的重要性。 3你能夠從所了解的詩句或事例中找出能證明文章論點的詩句或事例嗎? (三)探究重難點句子含義: 1、“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所惡有甚于死者”,“所惡”可以指哪些事情? 明確: 這里的“所欲”應指正義的事業(yè),如:為人民大眾作有利之事,為國家建設做事,為了別人安危挺身而出等;這里的所惡”應指不正義的事。不合法不道德的事情,如:叛變國家,貪污受賄,濫用職權,殺人放火等危害國家危害人民的事。 2、“本心”具體指什么?這與“舍生取義”有何聯(lián)系? 明確: “本心”具體指“羞惡之心”,“義”產(chǎn)生于“羞惡之心”,有“羞惡之心”,才會按“義”的原則行事,才有可能在關鍵時刻舍生取義。 五.精美朗讀,品讀“義”的語言 在《〈孟子〉二章》里同學們已經(jīng)領會到了孟子散文的語言特色:語言自然流暢,節(jié)奏感強,富有文采和氣勢。在課文中找出能夠 體現(xiàn)這些特點的句子品讀。 集體探究論點 回答教師提問,闡述自己觀點并說明理由 課堂上座位相鄰的學生自由組合,四人一組,探究論點的提出方式,并闡述理由。 同桌探究,從課文中找出不同論證方法的句段,加以說明。最后集體整理。 學生發(fā)表看法,集體交流、理解 多名學生闡述自己的理解,整理記憶 找出語句并朗讀 賞析品味 明確論點,把握議論文的靈魂 引導學生明確比喻的妙用,就更好的理解了論點的提出。設計由此及彼,由淺入深,引出“生”與“義”的論題來,自然,易懂。 理解論證方法,進一步理清文章論證思路。 豐富積累 通過重點詞句的理解,猶如一個投入湖面的石子,從而濺起文章這池湖水的漣漪,突破重難點。 在誦讀中欣賞品味,學生的感受會更深刻。 教 學 內(nèi) 容 及 問 題 情 境 學 生 活 動 設 計 意 圖 六、領悟思想,拓展延伸“義” 時空連線,設置情境.從下面的問題中任選一個回答,假若我是節(jié)目主持人,同學們是孟子,穿越二千多年的時空隧道,請回答我的問題: 1.社會,面對越來越多的誘惑,面對人生的各種考驗,你該如何舍生取義? 梳理: 把“道德”、“正義”放在首位,勇于識別真、善、美、假、惡、丑,堅定自己的政治立場,不受各種各樣變相的“利”的誘惑,不去做不道德、不正義、不合法的事,做一個正直的人,品德高尚的人,一個對國家、對集體、對社會、對他人有用的人。 2.講述一個體現(xiàn)“義”的故事,用一句話概括你所理解的“義”。 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總結回顧: 同學們,孟子以自己的行為實踐著自己的人生主張,孱弱的身軀擔負著民族的大義。面對散發(fā)著孟子生命氣息的文字,我們的心中充滿了崇敬,但卻不要認為高不可及。舍生取義,是這樣的崇高與豁達,是這樣的平凡與偉大;這是男兒舍身報國的壯志雄心,這是中華兒女報效母親的赤膽忠心,更是我們建設和諧社會的行為準則。讓我們高吟《魚我所欲也》,保持自己固有的本心,譜寫現(xiàn)實生活的舍生取義的壯麗篇章。 學生結合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講述體現(xiàn)“義”的故事,進行說話練習 體會教師的總結語,接受情感教育。 教師通過兩個活動設計,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再度理解文本內(nèi)涵,根據(jù)自己的閱讀體驗和生活體驗,讓學生發(fā)表自己見解,補充事例對課文主旨進行拓展,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口語表達能力。 教師慷慨的總結語,讓學生在此感受文本主旨,接受情感教育 作 業(yè) 設 計 現(xiàn)實生活中,面對著義和利,你一定也作過許多次選擇,其中哪一次對你的影響最大,給你的印象最深?請以“選擇”為話題寫一篇小作文。 板 書 設 計 教 學 反 思 相 關 鏈 接 相 關 鏈 接 和孟子學生活:孟子的“浩然之氣” 何謂“浩然之氣”?孟子說:“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yǎng)而無害,則塞于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 孟子聲稱,“吾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 何謂“浩然之氣”?孟子說:“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yǎng)而無害,則塞于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行有不謙于心,則餒也。我故曰,告子未嘗知義,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也……”(《孟子?公孫丑上》) 這段話的意思是:“那一種氣,最偉大,最剛強。用正義去培養(yǎng)它,一點不加傷害,就會充滿上下四方,無所不在。那種氣,必須與義和道配合;缺乏它,就沒有力量了。那一種氣,是由正義的經(jīng)常積累所產(chǎn)生的,不是偶然的正義行為所能取得的。只要做一件于心有愧的事,那種氣就會疲軟了。所以我說,告子不曾懂得義,因為他把義看成心外之物。(我們必須把義看成心內(nèi)之物),一定要培養(yǎng)它,但不要有特定的目的;時時刻刻地記住它,但是不能違背規(guī)律地幫助它生長。” 孟子說:“不得于心,勿求于氣,可?!薄胺蛑?,氣之帥也;氣,體之充也,夫志至焉;故曰:‘持其志,無暴其氣’。”我們可以這樣理解,“浩然之氣”是一種合于自然,通于宇宙的具有某種實體意味的感性力量。這種感性力量的形成有一個內(nèi)在的源泉,那就是人的心志,人的道德心靈。故“浩然之氣”是既感性又超感性。這種“超”是內(nèi)在的超越而非向外馳騖的超越。“浩然之氣”的形成是一種道德人格的精誠的修煉過程,這一修煉過程具有一種無目的的目的性,并從而化成“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同一,理性與感性同一)的境界??梢哉f,“浩然之氣”其實就是“善”達到極境時所放射的“美”的光輝。它是善的巨大力量與美的強烈感染力的內(nèi)在統(tǒng)一,是一種崇高美。 宋人文天祥《正氣歌》撼人心魄地呈示了“浩然之氣”所具的崇高美——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 下則為河岳,上則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 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 時窮節(jié)乃見。一一垂丹青。 在齊太史簡,在晉董孤筆。 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jié)。 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 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 或為遼東帽,清操萬冰雪。 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 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 是氣所磅礴,凜冽萬古存。 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 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 三綱實系命,道義為之根。 孟子的“浩然正氣”就是他一貫表白的:“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說不能。”“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說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這是兩千年來始終激勵人心,傳頌不絕的偉詞名句。它似乎是中華民族特別是知識分子的人格理想。很明顯,這種理想的道德人格并不是宗教性的精神,而是具有審美性灼灼光華的感性現(xiàn)實品格;它不是上帝的忠誠的仆人,而勿寧是道德意志的獨立自足的主體?!? 從孟子到文天祥,再到近代以來的無數(shù)仁人志士,正是以那種驚天地泣鬼神,輝映千古的“浩然正氣”鑄就了我們民族的脊梁,開拓著中國的希望。 孟子故事 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儒家大師.我游說各國君王,對天下施行仁政.君輕,社稷次之,民為貴.是孟子很有名的儒家思想 有個小故事,明太祖看過孟子這本書后,嚇了一跳,這思想可不利于我統(tǒng)治啊.馬上下命令把孟子從孔子身邊拉下來.這遭到無數(shù)讀書人的誓死抵抗. 西方的一位學者讀到孟子的時候.也嚇了一跳,天哪,沒想到中國幾千年前就有這么民主的思想 1,始作俑者 這句成語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無后乎!為其象人而用之也。” 戰(zhàn)國時,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談論治國之道。孟子問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殺死人,有什么不同嗎?” 梁惠王回答說:“沒有什么不同的?!? 孟子又問:“用刀子殺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 梁惠王說:“也沒有什么不同。” 孟子接著說:“現(xiàn)在大王的廚房里有的是肥肉,馬廄里有的是壯馬,可老百姓面有饑色,野外躺著餓死的人。這是當權者在帶領著野獸來吃人??!大王想想,野獸相食,尚且使人厭惡,那么當權者帶著野獸來吃人,怎么能當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曾經(jīng)說過,首先開始用俑(古時陪同死人下葬的木偶或土偶)的人,他是斷子絕孫、沒有后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來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讓老百姓活活地餓死呢?” 根據(jù)孔子“始作俑者,其無后乎”這句話,后人將“始作俑者”引為成語,比喻第一個做某項壞事的人或某種惡劣風氣的創(chuàng)始人。 2,五十步笑百步 戰(zhàn)國時代,諸侯王國都采取合縱連橫之計,遠交近攻。 戰(zhàn)爭連年不斷,可苦了各國的老百姓。孟子看了,決定周游列國,去勸說那些好戰(zhàn)的君主。孟子來到梁國,去見了好戰(zhàn)的梁惠王。梁惠王對孟子說:“我費心盡力治國,又愛護百姓,卻不見百姓增多,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說:“讓我拿打仗作個比喻吧!雙方軍隊在戰(zhàn)場上相遇,免不了要進行一場廝殺。廝殺結果,打敗的一方免不了會棄盔丟甲,飛奔逃命。假如一個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卻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貪生怕死’?!? 孟子講完故事,問梁惠王:“這對不對?”梁惠王立即說:“當然不對!”孟子說:“你雖然愛百姓,可你喜歡打仗,百姓就要遭殃。這與五十步同樣道理?!? 成語比喻那些以小敗嘲笑大敗的人。又以“五十步笑百步”來比喻程度不同,但本質相同的做法。-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魚我所欲也 2019-2020年九年級語文下冊 5.19魚我所欲也教案 新人教版 2019 2020 九年級 語文 下冊 5.19 教案 新人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appdesigncorp.com/p-3314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