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物理上冊第十一章《簡單機械和功》一、杠桿教案蘇科版.doc
《九年級物理上冊第十一章《簡單機械和功》一、杠桿教案蘇科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九年級物理上冊第十一章《簡單機械和功》一、杠桿教案蘇科版.doc(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教學資料參考范本 九年級物理上冊 第十一章《簡單機械和功》一、杠桿教案 蘇科版 撰寫人:__________________ 時 間:__________________ [設計思想] 從學科的角度而言,杠桿是一種簡單機械。從認知的角度而言,杠桿是一種模型。遵循“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設計理念并考慮學生對模型的認知規(guī)律。本課在設計時首先通過實物創(chuàng)設認知表象,通過對表象的歸納建立認知圖式,建構杠桿模型。再利用生活中杠桿的應用實例,引入杠桿平衡條件研究的必要性,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進行杠桿平衡條件的研究并得出杠桿平衡條件。最后結合杠桿平衡條件探討杠桿的分類及科學使用問題。通過上述教學安排,以期學生達成如下學習目標。 1、能在實際場景中識別杠桿、能說出與杠桿有關的名詞。 2、會畫出杠桿中的力和力臂的圖示。 3、經(jīng)歷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過程并得到杠桿的平衡條件。 4、能用杠桿的平衡條件對杠桿進行分類并描述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釘有圖釘?shù)哪緣K、螺絲刀、墊木、老虎鉗、羊角錘、杠桿、鉤碼、彈簧測力計、鐵架臺等。 [教學過程] 教學流程 主講教師活動 現(xiàn)場教師活動 學生 活動 備注 課題引入 (講)人有一雙靈巧的手,但是人力是有限的。 (出示)釘有圖釘?shù)哪緣K。請學生嘗試用手拔出圖釘。 (講)如果我們有一些工具可能操作起來就比較方便了。 (出示)螺絲刀、墊木、老虎鉗、羊角錘。讓學生選擇器材嘗試操作。 組織學生選擇器材拔圖釘。 用手不能拔出。 用螺絲刀將圖釘“撬”出。 “從生活走向物理”,引語隱含機械的作用。 認識杠桿 (問題1)螺絲刀在撬圖釘時做何種運動? (問題2)生活中還有類似的工具嗎? (PPT演示)用撬棒撬石頭、蹺蹺板、壓水井。 (講)在物理學中,將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以繞一固定點轉動的硬棒稱作杠桿。這個固定點叫做杠桿的支點。 (問題3)作用在杠桿上的力的作用效果是使杠桿發(fā)生轉動。這種效果可能同哪些因素有關呢? (出示)撬棒撬石頭。 (講)以撬石頭為例,石頭對杠桿產(chǎn)生的阻礙杠桿轉動的力阻力F2的大小;人對杠桿施加的使杠桿轉動的力動力F1的大小。 (問題4)還有什么因素會影響撬棒轉動效果呢 ? (實驗)圖中F1 、F2均能使杠桿處 于平衡狀態(tài), 老虎鉗剪鋼絲;羊角錘拔鐵釘?shù)妊菔緦嶒? 組織學生思考 實驗 演示 在老師的引導下歸納:螺絲刀在力的作用下圍繞固定的點轉動。 參與分析并討論。 突出“轉動”和圍繞“固定的點” 通過列舉實物構建認知圖式,逐步構建杠桿模型。 教學流程 主講教師活動 現(xiàn)場教師活動 學生 活動 備注 認識杠桿 (問題5)仔細尋找一下,它們有什么共同點呢? (歸納)支點O到F1和F2的垂直距離相等。在物理學中把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垂直距離叫做力臂。 (問題6)請畫出蹺蹺板、壓水井中力臂圖示 (問題7)壓水井中動力F1的大小由什么決定? 猜想:動力臂L1;阻力F2,阻力臂L2。 (講)使用機械時,我們往往需要定量的計算。 為了便于獲得定量的規(guī)律,我們讓杠桿處于靜止狀時進行研究。當杠桿處于靜止狀態(tài)時,我們就說杠桿處于平衡狀態(tài)。 組織學生思考 書本相關內容 組織學生作圖并糾錯 討論分析 學生作圖 通過探究,了解決定轉動效果的另外一種重要因素:力臂,從而突破難點。加深對杠桿要素的理解。 探究杠桿 平衡條件 (出示)實驗器材。鉤碼、杠桿、彈簧測力計、鐵架臺。如圖。 思考題:為了便于讀取力臂,圖中杠桿應該在 位置平衡 (講)實驗中,我們在杠桿的左端掛上鉤碼,在杠桿的右端用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下拉動,使杠桿維持水平平衡;實驗中將鉤碼施加的力定為阻力,將彈簧測力計施加的力定為動力。 實驗步驟 步驟一:調節(jié)平衡螺母,使杠桿處于水平平衡狀態(tài)。 (注意:實驗過程中不再調節(jié)平衡螺母) 步驟二:選定鉤碼和彈簧測力計的位置,改變鉤碼的數(shù)目,觀察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變化。讀出一組數(shù)據(jù)記入表格中。 實驗小結1:動力臂、阻力臂不變,增大阻力,則動力 。 步驟三:保證鉤碼的數(shù)量和位置不變,改變彈簧測力計的位置,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有何種變化?讀出一組數(shù)據(jù)記入表格中。 實驗小結2:阻力及阻力臂不變,動力臂增長,則動力 。 步驟四:鉤碼數(shù)量和彈簧測力計的位置保持不變,改變鉤碼的位置,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有何變化?讀出一組數(shù)據(jù)記入表格中。 實驗小結3:阻力及動力臂不變,阻力臂越短。則動力 參考數(shù)據(jù): 測量 序號 F1/N L1/cm F2/N L1/cm F1 L1 /Ncm F2L2 /Ncm ① 4 10 2 20 ② 2 20 2 20 ③ 1 20 2 10 (問題8)分析比較表中的數(shù)據(jù),你能發(fā)現(xiàn)杠桿平衡時,動力 指導學生安裝實驗器材 按照步驟說明進行同步演示,并組織學生進行實驗。 指導學生讀數(shù)并填表并進行實驗小結。 討論并在教師的指導下得出:應該保持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實驗操作并根據(jù)實驗結果進行實驗小結。 小結1:增大; 小結2:減?。? 小結3:減小。 探究主要由學生完成。 為提高探究的效度教師在探究方法及探究內容上給予針對性的指導。 探究中以杠桿的有關名詞來闡述探究的結果,一是強化杠桿模型,另一方面引導學生應用物理語言。 教學流程 主講教師活動 現(xiàn)場教師活動 學生 活動 備注 探究杠桿 平衡條件 F1、、動力臂L1、阻力F2、阻力臂L2之間有何關系嗎? (問題9)結合實驗數(shù)據(jù),我們能對杠桿的使用進行簡單的分類嗎?它們各自的特點是什么? 小結:杠桿可以分為三類: 附: 杠桿分類表 力臂關系 力的大小 特 點 應用舉例 L1 <L1 F1 >F2 省力杠桿 老虎鉗 L1 =L1 F1 =F2 等臂杠桿 蹺蹺板 L1 >L1 F1 <F2 費力杠桿 食物夾 其中費力杠桿可以減少動力點移動的距離。 (講)杠桿的平衡條件也被稱為杠桿原理。它揭示了我們在使用杠桿類機械時所用到的力學規(guī)律。(講2)這是一條古老的定律,這條物理規(guī)律最早是由古西臘的學者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前212)總結出的。為了形象地說明它的價值,阿基米德曾說“只要給我一個支點,我就可以移動地球”。 組織學生討論。 指導學生比較力臂的長度和力的大小 歸納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F1 L1= F2L2 在老師的引導下比較得出杠桿分類和特點。 通過歸納、比較和對杠桿進行分類,更好地理解杠桿的平衡條件。 杠桿平衡條件的應用 (問題1)你能對下列杠桿進行分類嗎?見書本第5頁圖11-6。 (問題2)探討生活中的剪刀。 (問題3)彈簧測力計能測大像的重嗎? 播放:杠桿 組織學生討論 學生討論做答,教師點評。 強化對杠桿平衡條件的理解、拓寬知識視野 本課 小節(jié) (出示)本節(jié)概念圖 課后作業(yè):1、閱讀書本第7頁內容,找出三處人體中的杠桿,并說明種類。。 指導學生做概念圖并闡述概念內容 批閱作業(yè),矯正作業(yè)中的錯誤 構圖并回答圖中的內容 系統(tǒng)疏理知識并進行相關應用鞏固,構建知識體系。 5 / 5-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簡單機械和功 九年級 物理 上冊 第十一 簡單機械 杠桿 教案 蘇科版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appdesigncorp.com/p-3089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