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二模文綜歷史試題 含解析.doc
《2019-2020年高三二模文綜歷史試題 含解析.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三二模文綜歷史試題 含解析.doc(1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三二模文綜歷史試題 含解析 每小題4分,共14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24.中國古代刑法起初并無公開條文,只是由判決者臨事決定懲罰標準,貴族階層以此擁有 家長式的生殺予奪權力。但到春秋后期,鄭國“鑄刑書”,晉國“鑄刑鼎”,都是將成文刑法 鑄在銅器上公諸于眾。這反映了統(tǒng)治者 A.出于形勢所迫實行依法治國 B.非常注重尋找權力合法的依據 C.適應現(xiàn)實需要調整統(tǒng)治方式 D.接受注重道德規(guī)范的儒家思想 【知識點】夏商周時期的政治制度 【試題解析】古代中國也有刑法,只是并未成文,故A項錯誤;將成文刑法鑄在銅器上公諸于眾并非為了尋找權力合法的依據,故B項錯誤;刑法從“并無公開條文”到“將成文刑法鑄在銅器上公諸于眾”反映了刑法由不成文到成文的演變,這是適應地主階級興起、貴族逐漸衰落的需要,故C項正確;材料強調刑法,未體現(xiàn)注重道德規(guī)范的儒家思想,故D項錯誤。 【答案】C 25.《漢書循吏傳>記載:“景帝末,(文翁)為蜀郡守……修起學官于成都市中,招下縣子弟 以為學官弟子……每出行縣,益從學官諸生明經飭行者與俱,使傳教令……由是大化,蜀 地學于京師者比齊魯焉。至武帝時,乃令天下郡國皆立學校官,自文翁為之始云。”該史 料反映了 A.蜀地私學迅速發(fā)展 B.蜀地的文化素質得到提高 C.學官主教儒家經典 D.文翁推廣了蜀地教育經驗 【知識點】漢代儒學成為正統(tǒng)思想 【試題解析】學宮由官府修建,是公立學校,而非私學,故A項錯誤;根據“由是大化,蜀地學于京師者比齊魯焉”可知蜀地到京城學習的人能夠與齊魯相提并論,說明蜀地的文化素質得到提高,故B項正確;材料未涉及學官教授的內容,故C項錯誤;材料未體現(xiàn)文翁推廣蜀地教育經驗,故D項錯誤。 【答案】B 26.唐代科舉出身的宰相占全部宰相的50%左右。宰相中多有累世而屢顯的家族,400余任 宰輔中,崔氏一姓即占32人,楊、杜二姓各占11人,盧氏、鄭氏分別占10人和8人。這 反映出當時 A.科舉制度不能選拔優(yōu)秀人才 B.世家大族壟斷官員選拔 C.門閥士族仍然具有較大影響 D.世卿世祿制度再度實施 【知識點】漢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變;漢至元中央與地方的斗爭 【試題解析】科舉制是封建選官制度的一大進步,有利于提高官員的文化素質,能夠選拔優(yōu)秀的人才,故A項錯誤;世家大族出身的宰相不到宰輔總人數(shù)的五分之一,因此不能說明世家大族壟斷官員選拔,故B項錯誤;世家大族出身的宰相數(shù)量眾多,反映出門閥士族仍然具有較大影響,故C項正確;宰相中雖多有累世而屢顯的家族,但卻并非職位承襲,而是科舉出身,故D項錯誤。 【答案】C 27.宋代歐陽修詩句“南方精飲食,菌筍鄙羔羊。飯以玉粒粳,調之甘露漿。一饌費千金,百 品羅成行”描繪了當時人們對口腹之欲、享樂意識的追求。這反映了當時 A.理學喪失了社會影響力 B.商品經濟影響人們意識 C.政府鼓勵人們擴大消費 D.經濟重心南移趨勢明顯 【知識點】古代中國商業(yè)的發(fā)展 【試題解析】歐陽修為北宋人,詩中描繪的人們追求正當?shù)某院认硎埽鴮ⅰ疤炖怼焙汀叭擞睂α⑵饋淼氖悄纤蔚闹祆?,因此這種現(xiàn)象并不能表明理學喪失了社會影響力,故A項錯誤;宋代商品經濟發(fā)達,于是便有了“人們對口腹之欲、享樂意識的追求”,可見商品經濟影響了人們的意識,故B項正確;詩句中描繪的現(xiàn)象不能反映出政府的態(tài)度,故C項錯誤;材料未體現(xiàn)經濟重心南移,故D項錯誤。 【答案】B 28.(在元朝統(tǒng)治期間)推翻蒙古統(tǒng)治的,只有民變而沒有政變和兵變,反映了蒙古帝國的 A.民族矛盾特別突出 B.中央集權的有效 C.行省制度行之有效 D.君主專制的弱化 【知識點】漢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變;漢至元中央與地方的斗爭 【試題解析】結合所學可知元代實行種族歧視政策,民族矛盾尖銳,因而推翻蒙古統(tǒng)治的“只有民變”,故A項正確;“沒有政變和兵變”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中央集權的有效,但這并非材料強調的重點,故B項錯誤;材料未涉及行省制度,故C項錯誤;材料不能反映出君主專制的弱化,故D項錯誤。 【答案】A 29.清政府于1909年和1910年分別頒布了《城鎮(zhèn)鄉(xiāng)地方自治章程》、《府廳州鄉(xiāng)地方自治章 程》等地方自治章程,規(guī)定地方自治機關具有相對獨立的權限,可以行使一定程度上的立 法權和行政權。這反映了 A.專制皇權體制走向崩潰 B.對地方制度改革的嘗試 C.地方實力派的離心傾向 D.地方自治改革成效顯著 【知識點】辛亥革命 【試題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地方自治,未涉及專制皇權體制,故A項錯誤;從封建的中央集權到具有近代色彩的地方自治,反映出清政府對地方制度進行了改革,故B項正確;實行地方自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拉攏地方實力派,故C項錯誤;材料所反映的僅僅是清政府頒布的地方自治章程,實施效果如何不得而知,故D項錯誤。 【答案】B 30.以下為1893-1930年出口原料按經濟類別分類比重(百分比),從表中可以看出 A.傳統(tǒng)工礦業(yè)不斷萎縮 B.近代工礦業(yè)基礎薄弱 C.中國農產品在世界市場所占份額不斷上升 D.世界經濟危機已經嚴重影響中國原料出口 【知識點】晚清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與洋務運動 【試題解析】1903-1930年手工礦產品的出口比重逐漸增加,表明這一時期傳統(tǒng)手工業(yè)有所發(fā)展,故A項錯誤;機采礦產品出口比重雖在不斷增加,但比重遠遠低于農產品,這表明中國近代工礦業(yè)基礎薄弱,故B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中國原料出口比重,并非在世界市場的份額,故C項錯誤;1930年出口原料按經濟類別分類比重高于其他階段,表明經濟危機并未嚴重影響中國原料出口,故D項錯誤。 【答案】B 31.國民黨參謀本部1937年3月定稿的《民國二十六年度國防作戰(zhàn)計劃》中,曾明文規(guī)定: “作戰(zhàn)時間,應有專門機關指導民眾,組織義勇軍并別動隊,采游擊戰(zhàn)術,以牽制敵軍,并 擾亂其后方”。這反映了國民黨當時 A.集中力量圍剿中共紅軍勢力 B.單純依賴政府正規(guī)軍作戰(zhàn) C.應對全面抗戰(zhàn)作出戰(zhàn)略調整 D.對開展敵后游擊戰(zhàn)有所關注 【知識點】抗日戰(zhàn)爭 【試題解析】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使得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初步形成,面對日本的進一步侵略,國民黨不可能在此時集中力量圍剿中共紅軍勢力,故A項錯誤;根據“組織義勇軍并別動隊,采游擊戰(zhàn)術”可知國民黨利用游擊戰(zhàn)術,并非單純依賴政府正規(guī)軍作戰(zhàn),故B項錯誤;全面抗戰(zhàn)尚未開始,故C項錯誤;根據“組織義勇軍并別動隊,采游擊戰(zhàn)術,以牽制敵軍,并擾亂其后方”可知國民黨已經注意到敵后游擊戰(zhàn),故D項正確。 【答案】D 32.1980年,中共中央“75號文件”指出,在邊遠山區(qū)和貧困落后地區(qū),可以包產到戶。在一 般地區(qū),集體經濟比較穩(wěn)定,就不要搞包產到戶。在生產隊領導下實行的包產到戶是依 存于社會主義經濟,不會脫離社會主義軌道,沒有復辟資本主義的危險。據此判斷當時 A.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全面展開 B.中央經濟政策難以落實到地方 C.經濟改革仍然面臨著較大阻力 D.突破了“姓社姓資”思想束縛 【知識點】十一屆三中全會與經濟體制改革 【試題解析】根據“在一般地區(qū),集體經濟比較穩(wěn)定,就不要搞包產到戶”可知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并未全面展開,故A項錯誤;材料無法體現(xiàn)中央經濟政策難以落實到地方,故B項錯誤;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只是在邊遠山區(qū)和貧困落后地區(qū)實行,“75號文件”特別強調包產到戶“不會脫離社會主義軌道,沒有復辟資本主義的危險”反映出仍有部分人對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存有疑慮,這些表明改革仍然面臨著阻力,故C項正確;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 突破了“姓社姓資”思想束縛,故D項錯誤。 【答案】C 33.古希臘喜劇多取材現(xiàn)實的政治和社會問題,悲劇雖然大多取材于神話和英雄傳說,但是 劇情、對白、唱詞往往借古喻今,激發(fā)公民對城邦現(xiàn)實問題的關注和思考。這說明當時 A.社會矛盾日趨尖銳 B.戲劇題材豐富多樣 C.民主政治推動文化發(fā)展 D.戲劇創(chuàng)作注重教化功能 【知識點】雅典民主政治 【試題解析】古希臘喜劇和悲劇都關注現(xiàn)實,但不能體現(xiàn)社會矛盾日趨尖銳,故A項錯誤;喜劇取材現(xiàn)實問題,悲劇多取材神話和英雄傳說,戲劇題材較為單一,故B項錯誤;材料反映的是文化發(fā)展推動人們關注現(xiàn)實,故C項錯誤;喜劇和悲劇都注重現(xiàn)實問題,對公民參與城邦社會政治生活有教化作用,故D項正確。 【答案】D 34. 18 71年《德意志帝國憲法》規(guī)定,德意志皇帝在國際上代表帝國,以帝國名義宣戰(zhàn)、媾和、 同外國締結同盟或條約,首相主持帝國政府,不對議會負責,可以解散議會;聯(lián)邦議會和 帝國國會行使立法權;帝國司法機關為帝國法院,地方法院則是各邦法院。這反映出當 時德國 A.有明顯的專制主義色彩 B.政體體現(xiàn)出分權的思想 C.建立起了責任內閣制度 D.國王處于統(tǒng)而不治地位 【知識點】德意志帝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 【試題解析】材料未突出德國的專制主義色彩,故A項錯誤;根據材料可以看出皇帝、宰相行使行政權,議會行使立法權,法院享有司法權,體現(xiàn)出明顯的分權色彩,故B項正確;依據憲法“首相主持帝國政府,不對議會負責,可以解散議會”,表明尚未形成責任內閣,故C項錯誤;德意志皇帝掌握國家大權,故D項錯誤。 【答案】B 35.赫魯曉夫時期,蘇聯(lián)取消農產品義務交售制.改為農產品采購制。將原來280多項生產 計劃指標縮減為只下達國家收購各類農畜產品的數(shù)量指標,農莊有權自行安排生產。這 些做法 A.是回歸到蘇俄新經濟政策 B.提高了農莊的生產積極性 C.嚴重脫離了蘇聯(lián)社會現(xiàn)實 D.形成了合理的工農業(yè)比例 【知識點】赫魯曉夫改革 【試題解析】材料中的改革是在農業(yè)集體化的基礎上做出的小修小補,與新經濟政策利用國家資本主義完全不同,故A項錯誤;農產品采購,農莊有權自行安排生產,有利于調動農民和農莊的生產積極性,故B項正確;改革是在農業(yè)集體化出現(xiàn)嚴重弊端的情況下進行的,符合蘇聯(lián)社會現(xiàn)實,故C項錯誤;材料無法體現(xiàn)形成了合理的工農業(yè)比例,故D項錯誤。 【答案】B 第Ⅱ卷(必考135分+ 選考25分,共1 60分) 本卷包括必考題和選考題,第36題~第41題為必考題每個試題考生都必須作答,第 42題~第47題為選考題,考生根據要求作答。 【必考部分】 40.(25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從核心到邊緣-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世界經濟體系 ——根據(英)J.M.羅伯茨<全球史》繪制 材料二二戰(zhàn)期間,英國和美國都在醞釀戰(zhàn)后經濟秩序的方案。1943-1944年,英、美 經過多次談判,商定了以美國《懷特計劃》為基礎的妥協(xié)方案。1944年7月,英、美等44個 國家的代表通過了以英美妥協(xié)方案為基礎的《國際貨幣基金協(xié)定》和《國際復興開發(fā)銀行協(xié)定》。 ……二戰(zhàn)后重建國際經濟秩序的另一舉措,是《關稅與貿易總協(xié)定》的簽訂和談判。1947年 4月,美、英、中、法等23個國家進行關稅減讓的談判,雙邊關稅談判共進行了123項,涉及 大約5萬種商品。10月,23國簽訂了《關貿總協(xié)定》。關貿總協(xié)定除每年召開大會外,主要 活動是主持減稅談判,從1947年起,關貿總協(xié)定成員國進行了多次多邊談判,重要的有“狄 龍回合”、“肯尼迪回合”、“東京回合”等,有力地推動了全球貿易的自由化進程。 ——高德步、王玨《世界經濟史》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經濟體系中①、②與③、 ④類國家(地區(qū))之間的地位關系,并分析這一關系的成因。(10分) (2)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材料中兩個國際經濟體系(秩序)建立方式的不同之處,并概括 二戰(zhàn)后國際經濟秩序的特點。(8分) (3)有研究者認為,盡管二戰(zhàn)后國際經濟秩序有諸多弊端,但仍有明顯的合理性。你是 否同意?說明理由。(7分) 【知識點】戰(zhàn)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形成 【試題解析】(1)第一小問關系,①、②代表歐美國家,位于核心地區(qū),處于主導、支配地位;③、④代表廣大亞非拉地區(qū),位于邊緣地區(qū),處于從屬、附庸地位。第二小問成因,從歐美和亞非拉兩方面來分析,歐美通過工業(yè)革命和代議制確立經濟政治優(yōu)勢,然后通過殖民擴張將亞非拉地區(qū)納入資本主義世界體系;而亞非拉地區(qū)技術水平和生產方式落后。 (2)第一小問不同,結合所學可知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世界經濟體系主要是通過殖民擴張確立的;根據“英、美經過多次談判”、“美、英、中、法等23個國家進行關稅減讓的談判”得出二戰(zhàn)后的世界經濟體系主要是通過協(xié)商談判建立。第二小問特點,結合所學可知二戰(zhàn)后的世界經濟體系是由美國主導的,并且日益朝著制度化、體系化方向發(fā)展。 (3)此小題為開放性試題,第一小問,回答同意或者不同意均可;第二小問理由,根據所學指出二戰(zhàn)后國際經濟秩序的積極影響或者消極影響即可。 【答案】(1)關系:①、②類同家(地區(qū))處于主導、支配地位,③、④類同家(地區(qū))處于從屬、附庸地位。(4分) 成因:近代以來,歐美通過工業(yè)革命和資產階級代議制的建立確立了在經濟和政治上的領先地位;并通過殖民擴張將亞、非、拉美地區(qū)卷入世界市場,最終確立了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亞、非、拉美地區(qū)則普遍科技水平低,生產方式落后,經濟發(fā)展整體水平較低。(6分) (2)不同:19世紀術20世紀初:主要是通過殖民擴張(或武力威逼);二戰(zhàn)后:主要通過協(xié)商談判。(4分) 特點:美國主導;制度化、體系化。(4分) (3)同意。理由:二戰(zhàn)后國際經濟秩序是建立在當時主要國家經濟力量對比基礎之上的,是當時世界經濟格局的反映;這一秩序順應了歷史發(fā)展趨勢,其制度化、體系化的特點適應了世界經濟的發(fā)展要求;在這一體系之下,戰(zhàn)后世界經濟得以恢復和發(fā)展,資本主義國家出現(xiàn)了經濟繁榮的“黃金時期”,世界貿易增長。(7分) 不同意。這一體系存在明顯的不合理性。二戰(zhàn)后國際經濟秩序仍然是大國強權政治的產物,美國等西方國家居于主導地位;這一體系忽視了廣大新興國家的利益,隨著新興國家經濟發(fā)展,這一體系已經不適應新的世界經濟格局;在這一體系下,發(fā)展中國家與發(fā)達國家間的經濟差距進一步拉大。(7分)(學生同意或反對均可,但只答“同意”(或反對)不得分。其他答案,若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41.(1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人類肯定想象不出一個比這更好的政府:一切都由一級從屬一級的衙門來裁 決,官員必須經過好幾次嚴格的考試才被錄用。……如果說曾經有過一個國家,在那里人們 的生命、名譽和財產受到法律保護,那就是中華帝國。 中國人最深刻了解、最精心培育、最致力完善的東西是道德和法律。 我們有時不恰當?shù)匕阉膶W說稱為“儒教”,其實他并沒有宗教,……孔子只是以道德諄 諄告誡人,而不宣揚什么奧義。 一摘編自伏爾泰《風俗論》 材料二 1894年,赫胥黎發(fā)表《進化論與倫理學》,對進化論的原理作了哲學上的闡釋。 他認為社會倫理關系不同于自然法則,因為人類具有高于動物的先天“本性”,人類社會的 進展不應該模仿宇宙過程,而應當在同它斗爭中不斷走向完善。嚴復選譯了其中的導言和 第一部分,命名為《天演論》,內容上加以增減、改造,又以“按語”的形式借題發(fā)揮。他認為進 化是生物界和人類社會的客觀規(guī)律,“進者存而傳焉,不進者病而亡焉”(嚴復:《<天演論 導言十五>按語》) ——摘編自張昭軍、孫燕京《中國近代文化史》 在中西文化交流中,伏爾泰對中國文化、嚴復對西方文化有著各自的認識和理解。結合 材料及所學知識,對此進行解讀。(要求:解讀合理、史實準確、邏輯清晰。) 【知識點】啟蒙運動;維新思想 【試題解析】首先陳述伏爾泰、嚴復的觀點;其次運用所學知識對觀點進行解讀,是否符合實際,在此基礎上結合伏爾泰、嚴復所處時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等角度對觀點進行原因分析;最后對兩者的觀點作出評價。 【答案】 示例:伏爾泰推崇中國制度和文化,認為中國官僚選拔制度完善,各級政府和君主開明,社會和睦,道德、法律完善,尊崇儒家思想,沒有宗教狂熱。這些描述并不完傘符合當時中同實際,有美化的成分。赫胥黎的著作強調生物界的物競天擇,認為其并不適于人類社會,嚴復的翻譯刪改原著,宣揚社會進化論,違背了原著思想。 伏爾泰、嚴復認識的形成,有各白的歷史背景和現(xiàn)實需要。18世紀的法國,資本主義經濟不斷發(fā)展,資產階級進行反對專制統(tǒng)治和教權主義的斗爭。作為啟蒙運動的領袖,伏爾泰出于反封建斗爭的需要,對巾國制度和文化做了理想化的描述。19世紀末的中國,隨著資本主義列強的侵略,民族危機日益深重。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資產階級力量不斷壯大。作為維新思想的代表人物,嚴復“曲解”原著,宣揚社會進化論,其目的是宣傳變法革新,挽救民族危亡。 伏爾泰、嚴復對東西方制度、文化的介紹有個人的發(fā)揮乃至想象,雖然不夠客觀,有失嚴謹,有悖真實,但是在當時都產生了重大而積極的影響。二者都促進了民眾思想的覺醒,為革命或改革做了深刻的輿論準備和思想動員。 【選考部分】 請考生在第44、45、46、47四道歷史題中任選一題作答,如果多做,則按所做的第一題計 分,并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把所選題目題號后的方框涂黑。 44.(15分)【歷史一歷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曹操于建安九年(204年),頒布《收田租令》,其中規(guī)定“收田租畝四升,戶出絹 二匹、綿二斤而已,他不得擅興發(fā)”。 材料二 (西晉太康元年)又制戶調之式:丁男(男、女16歲以上至60歲為正?。┲畱?, 歲輸(交納)絹三匹,綿三斤,女及次丁男(男女15歲以下至13,61歲以上至65為次丁)為戶 者半輸。其諸邊郡或三分之二。遠者三分之一。夷人輸賓布,戶一匹,遠者或一丈。男子一 人占田七十畝,女子三十畝。其外,丁男課田(征收田賦)五十畝,丁女二十畝,次丁男半之, 女則不課?!h夷不課田者輸義米,戶三斛,遠者五斗,極遠者輸算錢,人二十八文。 一《晉書》卷二六《食貨志》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西晉賦稅制度改革的特點。(6分) (2)根據以上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賦稅制度改革的意義。(9分) 【知識點】曹操改革;魏晉南北朝經濟改革 【試題解析】(1)根據“收田租畝四升,戶出絹二匹、綿二斤而已”和“歲輸(交納)絹三匹,綿三斤”得出戶調數(shù)額有所提高;根據戶調中對年齡、男女的不同規(guī)定得出照顧老幼;根據對“遠人”、“夷人”的規(guī)定得出照顧少數(shù)民族;根據不同對象作出不同的規(guī)定,反映出西晉賦稅制度改革具有一定的靈活性。 (2)戶調征收絹、綿,有利于家庭手工業(yè)的發(fā)展,從而強化了自然經濟;明確規(guī)定征收額度,有利于減少統(tǒng)治者的苛捐雜稅;對老幼和少數(shù)民族的照顧,有利于緩和社會矛盾和階級矛盾; 實行課田制,有利于抑制土地兼并,保護自耕農,增加國家財政收入等等。 【答案】(1)特點:戶調數(shù)額有所提高;對貧弱農戶和少數(shù)民族有所照顧;政策執(zhí)行上具有一定的靈活性。(6分) (2)意義:征收絹、綿,給以家庭手工業(yè)與農業(yè)相結合為特征的廣大小農家庭帶來了好處,也促進了小農經濟的發(fā)展;減少統(tǒng)治者的額外剝削;對貧弱農戶和少數(shù)民族的照顧,有利于緩和階級矛盾與民族矛盾;有利于限制土地兼并,增加同家的賦稅收入并增強同家實力。(9分) 45. (15分)【歷史一近代社會的民主思想與實踐】 材料 泰西不立史館,蓋報館即其史館也。凡遇開議院時,君主臨焉,王公大臣暨各議 員臨焉,無論事之大小,各伸其說,以剖判是非,報館即書之以傳諸一國,布諸五洲。記有之, 史載筆,士載言,其遺意歟!故語無忌諱,言多實錄,視中國之史書為尤足信。況其推廣新聞 紙之多,雖至酒樓茶肆,往往而有。是史館為一國公有之權,史學乃四民與知之業(yè)……蓋今 日之報章,即異日之史料,政治家、格致家、律法家,胥權衡如此,一舉而三善備焉。故西國之 有君史又有民史者,誠重之也,誠慎之也。 ——唐才常(1867年-1900年)《史學略論》 (1)材料體現(xiàn)了唐才常怎樣的史學思想?(9分) (2)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唐才常史學思想的主要影響。(6分) 【知識點】近代中國的民主思想與反對專制的斗爭 【試題解析】(1)根據“報館即其史館也”得出報館應該發(fā)揮史館的作用;根據“蓋今日之報章,即異日之史料”得出新聞即史;根據“有君史又有民史”得出“君史”與“民史”并重。 (2)唐才常的史學思想首先對史學發(fā)展做出了貢獻;根據“開議院時,君主臨焉,王公大臣暨各議員臨焉,無論事之大小,各伸其說,以剖判是非”“史館為一國公有之權”可知唐才常借此宣傳君主立憲,宣傳維新變法,有利于維新變法的發(fā)展,同時促進了思想解放。 【答案】(1)思想:報館應該發(fā)揮史館的作用;新聞即史(西方今日之報紙,就是他日之史料);“君史”與“民史”并重。(9分) (2)影響:對史學發(fā)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借助史學宣傳了維新思想,推動了維新變法運動的發(fā)展;倡導人們學習西方,促進了思想解放。(6分) 46. (15分)【歷史-20世紀的戰(zhàn)爭與和平】 材料 1939年,德國科學家哈恩和斯特拉斯曼發(fā)表了鈾原子核裂變現(xiàn)象的論文,丹麥 物理學家玻爾和惠勒從理論上闡述了核裂變反應過程。匈牙利物理學家齊拉德萊奧考慮 到,一旦法西斯德國掌握原子彈技術可能帶來嚴重后果。經他和另幾位從歐洲移居美國的 科學家推動,1939年由愛因斯坦寫信給美國總統(tǒng),建議研制原子彈。1941年美國開始實施 研制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1945年8月美國在廣島和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 1945年,杜魯門在國會演說,提出“引導和鼓勵把原子能及未來的一切科學知識用于和 平的和合乎人道精神的目的”。但杜魯門又明確提出,成為一個軍事大國是充當世界領袖的 基本條件,因為美國對外政策的基礎是它的軍事實力。1945年7月,波茨坦會議期間,杜魯 門曾試探斯大林:“美國已經擁有了一種威力巨大的新炸彈?!彼勾罅直砻嫔戏磻降?,但之 后馬上指示加緊推進原子彈的研制工作。1949年,蘇聯(lián)成功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而在 1948,美國儲存的原子彈已經由13枚增加到50枚,極大地保持著對蘇優(yōu)勢。 ——劉金質《冷戰(zhàn)史(1945-1991)》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美國實施曼哈頓計劃的背景。(6分)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原子彈研制成功帶來的歷史影響。(9分) 【知識點】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 【試題解析】(1)根據“1939年,德國科學家哈恩和斯特拉斯曼發(fā)表了鈾原子核裂變現(xiàn)象的論文,丹麥物理學家玻爾和惠勒從理論上闡述了核裂變反應過程”得出自然科學的發(fā)展;根據“匈牙利物理學家齊拉德萊奧考慮到,一旦法西斯德國掌握原子彈技術可能帶來嚴重后果”得出法西斯德國研制原子彈的威脅;根據“經他和另幾位從歐洲移居美國的科學家推動”得出歐洲科學家移居美國,美國擁有較多科技人才。 (2)根據“1945年8月美國在廣島和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得出加速了世界反法兩斯戰(zhàn)爭的勝利;根據“成為一個軍事大國是充當世界領袖的基本條件”得出增強了美國的軍事力量,成為其推行霸權的工具;根據“加緊推進原子彈的研制工作”“美國儲存的原子彈已經由13枚增加到50枚,極大地保持著對蘇優(yōu)勢”得出推動了美蘇的軍備競賽;結合所學可知冷戰(zhàn)期間,美蘇以核戰(zhàn)爭相威脅,嚴重影響了世界和平;為二戰(zhàn)后和平利用核能奠定了基礎。 【答案】(1)背景:自然科學的發(fā)展;二戰(zhàn)時,歐洲科學家移居美國,美國擁有較多科技人才;法西斯德國研制原子彈的威脅。(6分) (2)影響:原子彈投放日本,加速了世界反法兩斯戰(zhàn)爭的勝利;增強了美國的軍事力量,成為其推行霸權的工具;推動了美蘇的軍備競賽;冷戰(zhàn)期間,美蘇以核戰(zhàn)爭相威脅,嚴重影響了世界和平;為二戰(zhàn)后和平利用核能奠定了基礎。(9分) 47. (15分)【歷史一中外歷史人物評說】 材料 利瑪竇(15 52-1610),出生于意大利馬切拉塔城,在羅馬學習法律,并加入耶穌 會。萬歷10年(15 82年)來到廣東肇慶傳教。1583,建立第一所天主教堂。他修改教規(guī),默 認中國人對祖先的崇拜,以圣經附會四書五經。他在廣東端州、韶州先后滯留15年,埋首鉆 研儒家經典,乃至過目不忘,令士予們大為驚訝,稱他為“西儒利氏”。在士大夫慫恿下,利瑪 竇從廣東經江西到南京,萬歷二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一日(1601年1月24日)到達北京,通過 太監(jiān)把圣經、圣像、十字架、自鳴鐘(時鐘)、《坤輿萬國全圖》送給明神宗……其教徒隊伍迅速 擴大,1603年500人,1608年xx人,其中包括了當時有名的開明人士徐光啟、李之藻、楊 廷鈞、翟太素。 ——摘編自樊樹志《國史概要》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利瑪竇到中國傳教并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9分)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利瑪竇傳教的歷史貢獻。(6分) 【知識點】近代世界的思想家 【試題解析】(1)根據“加入耶穌會”得出宗教改革的影響;根據“以圣經附會四書五經”得出傳教與儒學相結合;根據“埋首鉆研儒家經典,乃至過目不忘”得出利瑪竇聰穎好學;根據“在士大夫慫恿下”得出士大夫的支持;根據“把……自鳴鐘(時鐘)、《坤輿萬國全圖》送給明神宗”得出傳教與傳播西方科技相結合。 (2)結合所學從傳播西方文化、促進東西文化交流、推動中國科技文化發(fā)展等方面進行分析。 【答案】(1)原因:歐洲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興起;(3分)傳教與儒學相結合;士大夫的支持;利瑪竇聰穎好學;傳教與傳播西方科技相結合。(6分) (2)貢獻:傳播了西方文藝復興的自然科學;推動了儒學的發(fā)展,推動了中國古代科技的發(fā)展;促進了中外文化的交流。(6分)-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2020年高三二模文綜歷史試題 含解析 2019 2020 年高 三二模文綜 歷史試題 解析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appdesigncorp.com/p-2921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