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總復(fù)習(xí) 第2章 光的直線傳播 光的反射課件 新人教版.ppt
《中考物理總復(fù)習(xí) 第2章 光的直線傳播 光的反射課件 新人教版.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中考物理總復(fù)習(xí) 第2章 光的直線傳播 光的反射課件 新人教版.ppt(2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物理,第2講 光的直線傳播 光的反射,【特別提醒】 (1)月亮不是光源。 (2)小孔成像時像的形狀與成像物體相似,與小孔的形狀無關(guān)。 (3)光年是長度(距離)單位。,【特別提醒】 (1)平面鏡成像時,物體和像關(guān)于平面鏡成軸對稱圖形。 (2)當我們靠近平面鏡時,會感覺到自己在平面鏡中的像越來越大,這是由于這一過程中人的視角變大的緣故,實際上像的大小并沒有發(fā)生變化。,【例1】(2016,威海)如圖所示,屬于光的反射現(xiàn)象的是( ),【點撥】“手影”是光沿直線傳播被不透明物體擋住形成的;“水中倒影”是平面鏡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鉛筆“折斷”是光的折射形成的;“雨后彩虹”屬于光的色散現(xiàn)象,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答案】B 【方法歸納】辨別生活中光現(xiàn)象類型時,應(yīng)抓住“介質(zhì)”和“方向”兩個關(guān)鍵點,若光從一種介質(zhì)進入另一種介質(zhì),則為折射;若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zhì)中傳播,方向不變,則為直線傳播;若光在同一種不均勻介質(zhì)中傳播,方向會改變,則為折射;若光射到兩種物質(zhì)介面上,且在同一種介質(zhì)中傳播但傳播方向發(fā)生變化,則為反射。,【例2】(2016,達州)身高1.70 m的李洋同學(xué)面向穿衣鏡站在鏡前1 m處,鏡中的像與他相距______ m,若他遠離平面鏡后退0.5 m,則鏡中像高為________ m。 【點撥】因為李洋同學(xué)距平面鏡的距離是1 m,像與他之間的距離是1 m×2= 2 m;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體是等大的,當人遠離平面鏡時,視覺上感覺像在變小,但實際上像的大小并沒有變。所以若他遠離平面鏡后退0.5 m,他在平面鏡中像的大小不變,像高仍為1.70 m。 【答案】2 1.70 【方法歸納】平面鏡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成像特點:虛像、等大、等距、對稱。,【例3】(2015,泰安)如圖所示,A、B是鏡前一點光源S發(fā)出的光線經(jīng)平面鏡M反射后的兩條反射光線,請在圖中標出點光源S和像點S′的位置,并完成反射光路圖。 【點撥】該題有兩種作圖方法,方法一:利用平面鏡成像特點畫圖。步驟:①作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確定虛像點S′;②作虛像點S′的對稱點S,確定發(fā)光點S;③過發(fā)光點S作入射光線。方法二:利用反射規(guī)律畫圖。步驟:①過入射點作法線;②根據(jù)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畫出入射光線,其交點為發(fā)光點S;③根據(jù)平面鏡成像特點確定虛像點S′。,【答案】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歸納】方法一作圖比方法二更準確、簡便、快捷,建議用方法一作此類光學(xué)圖。注意:實際光線(入射光線)、反射光線、折射光線要畫實線,用箭頭表示傳播方向,不是實際光線(法線、虛像、反向延長線等輔助線)用虛線,且法線與界面垂直,要標垂直符號,為表示實像和虛像是對稱點,實像、虛像要標上字母或箭頭。,【易錯易混】 1.不能忽視光沿直線傳播的條件(同種均勻介質(zhì))。 2.畫光線時不能忘記帶箭頭或箭頭方向(光的傳播方向用箭頭表示;同時還要注意實線與虛線的區(qū)別:實像光線畫實線,法線、光的反向延長線畫虛線)。 3.不會作物體經(jīng)平面鏡所成像(作圖時利用像和物體關(guān)于鏡面對稱,注意實線和虛線)。 4.誤認為平面鏡成像遠小近大(平面鏡成像大小不變,只是視角遠小近大)。,【例4】關(guān)于光現(xiàn)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小孔所成的像是倒立、縮小的虛像 B.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規(guī)律 C.當人走近平面鏡時,鏡中的像變大 D.平面鏡所成的像不能用光屏承接,D,【圖片與命題】,命題點 1.選用的實驗器材有:_______、量角器、硬紙板2塊、激光筆、_______。 2.實驗中,紙板的作用是_________。 3.紙板與鏡面的放置要求:紙板和鏡面______,否則,紙板上不能顯示反射光線。 4.光線位置的確定:在紙板上的光線上描兩點,連接并標上方向。 5.“三線共面”的判斷方法:把一邊紙板向前或向后偏折,觀察紙板上面是否顯示光線。 6.光路可逆的探究:將光線逆著反射光線射出,觀察光的傳播路徑是否重合。 7.多次測量的目的:使實驗結(jié)論具有普遍性。,平面鏡,刻度尺,顯示光路,垂直,命題點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的原因:玻璃板既能反射光、又能透過光,這樣既可以成像,又可以透過玻璃板看到另一側(cè)的蠟燭,_______________。 2.用兩支完全相同蠟燭的原因:方便比較像和物體的______關(guān)系。 3.讓未點燃的蠟燭與虛像完全重合的原因:用未點燃的蠟燭替代虛像。 4.未點燃的蠟燭不能與虛像完全重合的原因:玻璃板與桌面_______。 5.用燭焰作為研究對象的原因:燭焰明亮,成像清晰,易于觀察。,確定像的位置,大小,不垂直,6.在暗室中進行實驗的原因:環(huán)境較暗,像相對就明亮些,實驗效果更明顯。 7.在虛像處放置光屏的原因:判斷成像的______。 8.方格紙(或直尺)的用途:更好地比較像和虛像到平面鏡的______。 9.觀察像時,眼睛與蠟燭位于平板玻璃的同側(cè)。 10.觀察到玻璃板另一側(cè)有兩個距離很近的虛像的原因:玻璃板前后兩個側(cè)面各成了一個像。 11.用薄玻璃板進行實驗的原因:蠟燭通過玻璃板前后兩個面成的像距離近,看起來幾乎是一個像。 12.多次重復(fù)實驗的目的:更好地發(fā)現(xiàn)普遍性規(guī)律。 13.實驗方法:觀察比較法、等效替代法。,虛實,距離,【例】(2015,萊蕪)(1)小剛在實驗室里做光的反射規(guī)律實驗:他把一張白紙平鋪在木板上,把一個小平面鏡豎直立在白紙上。在白紙上畫出一條垂直于鏡面的直線ON,作為研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的參考直線。用激光筆沿著白紙的表面,讓光斜射到平面鏡上,觀察反射光。然后用筆描出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徑跡,如圖甲所示。,①小剛讓光沿著白紙的表面照射,這樣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②小剛讓光沿AO方向照射在平面鏡的O點,他在ON的另一側(cè)觀察到了反射光OB。接著他將白紙沿ON折疊90°,這時他只觀察到了入射光,而反射光在紙上看不到了,這樣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顯示光傳播的路徑,探究反射光線、法線、,入射光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nèi),(2)小明對平面鏡成像的特點進行探究,他在水平桌面上放一玻璃板按如圖乙所示進行實驗。 ①實驗中他發(fā)現(xiàn)無論怎樣移動玻璃板后面的蠟燭,都不能與放在玻璃板前的蠟燭的像完全重合,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上述問題解決后,小明也順利完成了實驗。在這個實驗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主要是利用玻璃透光的特點,便于________________。 ③細心的小明透過玻璃觀察蠟燭的像時,看到像的后面還有一個較模糊、與像有部分重疊的像,出現(xiàn)兩個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玻璃板與紙面不垂直,確定像的位置,玻璃板太厚,【拓展設(shè)問】 (3)小剛在做乙圖實驗時,為了使像更明亮,實驗環(huán)境的光線應(yīng)相對較____(填“亮”或“暗”)。,暗,(4)小剛用一張白屏代替蠟燭B放在b′位置時,白屏______(填“能”或“不能”)承接蠟燭的像。此時小剛應(yīng)在_____(填“A”或“B”)側(cè)觀察白屏。 (5)如圖白紙上是小剛?cè)螌嶒炗涗浀南衽c物的位置,接下來他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不能,B,分別連接a、a′,b、b′,c、c′,比較a、b、c三點到玻璃板的,距離與a′、b′、c′到玻璃板的距離是否相等,它們的連線與玻璃板,是否垂直,- 1.請仔細閱讀文檔,確保文檔完整性,對于不預(yù)覽、不比對內(nèi)容而直接下載帶來的問題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載的文檔,不會出現(xiàn)我們的網(wǎng)址水印。
- 3、該文檔所得收入(下載+內(nèi)容+預(yù)覽)歸上傳者、原創(chuàng)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檔原作者,請點此認領(lǐng)!既往收益都歸您。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9.9 積分
下載 |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shè)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guān) 鍵 詞:
- 中考物理總復(fù)習(xí) 第2章 光的直線傳播 光的反射課件 新人教版 中考 物理 復(fù)習(xí) 直線 傳播 反射 課件 新人
鏈接地址:http://m.appdesigncorp.com/p-1802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