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標人教版四年級科學下冊全冊教案.doc
《新標人教版四年級科學下冊全冊教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新標人教版四年級科學下冊全冊教案.doc(3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 第一單元 植物與土壤 單元分析: 土壤是學生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物質(zhì)之一。以土壤為話題,把土壤當成一個認識的材料,目的是運用多種方法和多種感官去認識植物與土壤的關系。 本單元共分為四部分《土壤里有什么》、《土壤的種類》、《植物與土壤》、〈保護土壤〉。 學生認識土壤不是一種單純的物體而是由砂、粘土、水、空氣、腐殖質(zhì)等成分構成的,讓學生把知道關于土壤的事情、觀察土壤的結果、想知道的問題都記錄下來,認識土壤的種類及性質(zhì)與植物的關。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和比較能力,引導學生將進一步研究土壤和人類的關系,了解土壤為人類提供了什么,為生命提供了什么,了解人類的行為對土壤造成了什么危害。 1 土壤里有什么 認知目標: 1、使學生知道土壤不是一種單純的物體,它是由砂、粘土、水、空氣和腐殖質(zhì)。 2、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和分析綜合能力。 3、從小使學生樹立愛科學、用科學的思想感情。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和分析綜合能力。 拓展性目標: 搜集、查閱關于土壤形成的資料,自制一份資料卡。 教學準備: 分組實驗材料——燒杯、干土塊、水、筷子。 演示實驗材料——酒精燈、鐵架臺、鐵罐頭盒、干土塊、火柴。 學生采集的土壤樣品。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檢查學生采集的土壤樣品。問:你是從哪里采集的土塊?土塊是什么樣的?一般學生答,我們這節(jié)課就來學習土壤的知識。 二、新授 1、認識什么是土壤 (1)我們對土壤知道些什么?把我們知道的關于土壤的事情寫在活動記錄上。 (2)學生暢談。 (3)學生交流后寫活動記錄。 (4)講解:土壤分布在大地表層的土,比較疏松,含有養(yǎng)料,能夠生長植物。簡單說,地面上能夠生長植物的土叫土壤。從這句話我們可以知道,土壤有兩個基本特征,一是分布在大地表層,二是能生長植物。埋在地下很深的土,海灘上,沙漠中不能生長植物的沙子,都不能叫土壤。 2、挖點土來,觀察一下土壤里有什么,認識土壤的成分 (1)學生觀察土壤。 (2)學生匯報。 (3)對于土壤你還想知道些什么? A土壤中含有水分 實驗名稱:土壤成分的構成(水) 實驗器材:燒杯、玻璃棒、鐵罐頭盒、方座支架、石棉網(wǎng)、酒精燈、火柴、土塊、水。 實驗目的:使學生通過實驗了解土壤的成分。 實驗方法和步驟: 實驗一: 1、將燒杯中加入五分之三容積的水。 2、把干土塊放進燒杯中。 3、觀察燒杯中發(fā)生的現(xiàn)象。 實驗結果:水中不斷有氣泡冒出來。 分組觀察:用手摸有什么感覺?說明土壤含有什么? 學生匯報觀察結果。 教師小結:土壤潮濕說明含有水分。不同環(huán)境中的土壤中潮濕程度不同,同一地區(qū)的土壤干濕程度也不相同。雨后土壤比較濕,長期干旱土壤就比較干。 B土壤中含有空氣。 把干土塊放進盛有水的燒杯中。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說明了什么? 分組實驗討論。 學生匯報觀察結果。 C土壤中含有砂和粘土。 實驗二: 1、用筷子把燒杯中的土塊攪散,直到與水混合均勻為止。 2、把燒杯放在桌子上靜置,讓水中的土慢慢沉降。 3、待土沉淀后,從燒杯外仔細觀察。 提出問題: 用筷子把燒杯中的土塊攪拌,再用勁攪一攪,然后把燒杯放在桌上,讓水中的土慢慢沉降。當大部分土沉下來之后,仔細觀察沉下來的土是不是分層?分幾層?不同層的土粒大小是不是相同? 學生實驗匯報結果。 實驗結果:水中的土沉淀后大致分為兩層。下層的、顆粒比較大的是沙子,上層的、顆粒比較小的是粘土。 討論:下層顆粒比較大的是什么?上層顆粒比較小的是什么? 匯報結果。 教師小結:在土壤中有大小不同的土粒,顆粒比較大的是砂,顆粒比較小的是粘土。不同的土壤,含有砂和粘土的多少是不同的。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復習上節(jié)課的內(nèi)容。 二、 新授 D土壤中含有腐殖質(zhì)。 教師演示講解:用酒精燈加熱土壤。提問看到了什么現(xiàn)象?聞到了什么氣味?這說明了什么? 實驗三: 1、安裝好方座支架,然后放上一片石棉網(wǎng)。 1、 取少量土壤搗碎后放在鐵罐頭盒內(nèi),將盒放在石棉網(wǎng)上。 2、 點燃酒精燈,給盒內(nèi)的土壤加熱。 3、 觀察加熱后土壤發(fā)生的現(xiàn)象。 實驗結果:土壤加熱后會冒煙,有燒糊的氣味。這是因為土壤中有腐殖質(zhì)。學生實驗、討論。 講解:土壤加熱后冒煙,有燒糊的氣味,這說明了土壤里含有一些可以燃燒的東西,這些東西主要是土壤里動物殘體腐爛以后變成的物質(zhì),叫做腐殖質(zhì)。板書,腐殖質(zhì)是黑褐色的,土壤中含的腐殖質(zhì)越多,顏色就越黑。 E提問:誰能說一說,從以上的實驗,你知道土壤是由哪些成分構成的呢? 分組討論。 匯報討論結果。 結論:通過以上三個實驗說明:土壤不是一種單純的物體,它是由空氣、砂、粘土、水、腐殖質(zhì)等成分構成的。 教師小結:土壤不是一種單純的物體,它是由水、空氣、砂、粘土和腐殖質(zhì)等成分構成的。這些成分都與植物的生長有關系,水、空氣是植物生長發(fā)育必須具備的條件,腐殖質(zhì)含有植物生長發(fā)育所需的養(yǎng)料,砂和粘土是植物生長、固定的地方,水、空氣、腐殖質(zhì)都要貯存在砂和粘土中。土壤的這些成分搭配得合適,土壤才能肥沃,植物才能長得好。 學生填寫書上的結論。 三、評價 這一課你有哪些收獲?互相評一評。 四、小結 我們這節(jié)課通過實驗認識了土壤不是一種單純的物質(zhì),它含有水、空氣、砂、粘土和腐殖質(zhì)等物質(zhì)。 拓展活動: 從不同地方取些土壤,用實驗的方法比較它們含有砂和粘土的量是不是相同。 2 土壤的種類 認知目標: 1、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知道土壤可以分為砂質(zhì)土、粘質(zhì)土、壤土三類,并知道這三類土壤的性質(zhì)。 2、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和比較能力。 拓展性目標: 調(diào)查農(nóng)田的土壤種類,寫出調(diào)查報告。 教學重、難點: 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和比較能力,知道土壤分為砂質(zhì)土、粘質(zhì)土、壤土三大類。 教學準備: 分組實驗器材:去底瓶(3個,用布蒙住瓶口,扎好)、支架(3個)、杯子(3個)、三類土壤、水,圖表。 教學時間: 2 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把土塊放入水中,攪動后靜置一段時間,你看到了什么? (2)學生動手。 (3)觀察,匯報。 二、學習新課 1、認識土壤的種類 (1)觀察比較沙、黏土、腐殖土的特征。 ①分組觀察桌上三個紙包里的土壤,用手捻一捻,感覺是不是不同? ②用放大鏡看一看? ③用手握一握? ④在紙上涂一涂? (2)學生實驗。 (3)學生匯報。 (4)在各組的實驗桌上有三個去底瓶子,瓶口用布蒙住,把這三個倒立在支架上,在每個瓶口下面放一個杯子,往三個瓶內(nèi)分別裝進同樣多的砂質(zhì)土、粘質(zhì)土和壤土,然后往瓶內(nèi)倒進同樣多的水。 觀察比較:三類土壤滲水快慢有什么不同?三類土壤都停止?jié)B水的時候,三個杯子的水量有什么不同?三類土壤的積水情況有什么不同?分組實驗匯報觀察結果。 (5)討論:為什么它們滲出的水的多少不一樣呢? (6)學生討論。 學生討論后,匯報討論結果。 (7)是否還有其他的辦法來認識它們的特征? 2、把我們觀察比較的結果記在或畫在活動記錄上。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復習 二、 新授 1、實物展示三類不同的土壤。 土壤有不同的分類方法。根據(jù)砂和粘土的多少,可以把土壤分為三類:含砂多的叫砂質(zhì)土,含粘土多的叫做粘質(zhì)土,砂和粘土的含量差不多叫壤土。 我們知道砂質(zhì)土滲水快,粘質(zhì)土滲水慢,壤土居中。砂質(zhì)土積水少,說明它保水性能差,粘質(zhì)土積水少,說明它保水性能好,壤土積水比砂質(zhì)土多,比粘質(zhì)土少,說明它保水性能居中。 板書。 2,調(diào)查我們家鄉(xiāng)的土壤。 先制定出研究的計劃,然后再做實驗。 用圖表來展示我們調(diào)查的結果。 觀察方法 : 用放大鏡看 用手捻 在紙上涂抹 放進水里攪動后 匯報觀察的結果。 三、練習: 提問:土壤分為哪三種?它們有什么性質(zhì)? 四、教師小結: 我們這節(jié)課學習了土壤的種類,還了解了不同種類土壤的性質(zhì)。 五、評價 自評或學生之間互評。 拓展性活動: 1.查閱資料,了解我國不同種類土壤的分布情況。 2、調(diào)查紅薯、花生、水稻分別適合種植在哪種土壤里? 3.我們家鄉(xiāng)的土壤適合種植哪些農(nóng)作物? 3 植物與土壤 認知目標: 1、 能應用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對各種土壤對植物生長的影響作假設性解釋。能提出進行探究活動的大致思路。并作書面計劃,會查閱書刊及其他信息源。 2、 大膽想象,愿意合作與交流,能從自然中獲得美的體驗。 3、 能設計研究不同土壤對植物生長影響的實驗。 拓展性目標: 繼續(xù)完成“不同土壤對植物生長影響”的實驗,認真觀察,做好記錄。 教學準備:植物與土壤的圖片和資料。 三株生長情況大致相同的同一中植物。 三種不同類型的土壤。 搜集贊美土壤的詩歌。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活動一: 1、學生互相交流搜集的土壤對植物生長作用的有關圖文資料。 2、教師出示自己搜集的資料卡。 大量的有關土壤的信息即被充分地展示在學生面前。 4、 提出問題: 土壤對植物的生長有什么作用? 分組討論: 提出猜想與假設,并做好記錄。應用各種方法來證明自己的猜想與假設。 匯報討論結果。 小結學生探究過程與結果。 活動二: 土壤對植物的生長有什么影響? 1、 生交流搜集的有關不同土壤對植物生長的影響的資料 。 2、 組選擇和確定研究主題,設計實驗方案,將預測結果記錄下來,并討論方案的可行性。 無論學生提出的實驗方案是否可行,教師都應給予肯定,鼓勵學生動腦思考,讓學生選擇自己可以驗證的方案,預測實驗結果,以備與實際實驗結果相對照,長時間觀察。 3、學生試著匯報科學推斷。 小結:這個實驗需要較長時間來觀察,要堅持不懈。 4、展示教材上的資料卡。 讓學生開闊視野、增加信息量。 自由活動: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贊美土壤。 如,詩歌、手抄報、唱歌、演講、繪畫等等。也可以合作進行。 2 2、評價活動 自評與互評來進行評價,主要從搜集資料 ,方案設計、猜想與預測、表達與交流等方面進行。 拓展活動:繼續(xù)觀察、記錄實驗情況。 4 保護土壤 認知目標: 1、知道土壤為人類所作的貢獻;了解我國的土壤資源;知道人類的許多行為是破壞土壤的;知道垃圾等對土壤的危害。 2、意識到土壤的重要,能夠感激土壤;能夠在自己的行動上為保護土壤做出一份努力。 3、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環(huán)境意識。 拓展性目標: 利用學到的知識,試制一些綠肥,撒在學校的植物園里。 教學準備: 有關土壤的資料,記錄表格。 收集自己進行土壤研究的所有資料和卡片。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來學習土壤和我們的關系。(板書課題) (二)自主學習 1、了解土壤為人們做了什么 (1)小組交流:你認為土壤能為人們提供什么? (2)學生拿出自己準備的資料,分小組交流、討論 (3)把你知道的填寫在書上。 (4)小結:土壤是植物的母親,植物又為食草動物提供了食物,食草動物又為食肉動物提供 了食物。動植物死后,土壤中的微生物又將它們的尸體還原成土壤中的養(yǎng)料,土壤就這樣周而 復始地為生命提供著無盡的營養(yǎng),正是有了土壤,才有這美麗可愛的世界。 2、討論人類的哪些活動破壞了土壤 (1)小組交流:你認為人類的哪些活動破壞了土壤? (2)學生分小組交流、討論 3、討論假如地球上沒有土壤會怎么樣 (1)小組交流:你認為假如地球上沒有土壤會怎么樣? (2)學生分小組交流、討論 4、討論我們能為保護土壤做什么 (1)小組交流:你認為我們能為保護土壤做什么? (2)學生分小組交流、討論 (3)小結:我們小學生能做的就是搞好宣傳工作。 (4)指導學生自辦土壤小報,搞好宣傳工作。 (三)鞏固應用 總結課文,引導學生寫出或畫出他們的建議,指導學生辦好土壤小報。 拓展活動: 1、利用學到的知識,試制一些綠肥,撒在學校的植物園里。 2、以小組為單位,辦一份《土壤小報》。 第二單元 春天來了 本單元安排了《春天里的動植物》、《種子發(fā)芽了》、《春季星空》三課內(nèi)容。在知識安排上,這三課內(nèi)容存在著密切的聯(lián)系。引導形式進一步了解季節(jié)的變換對動物、植物生長的影響,認識星空變化的規(guī)律。是約定學生“參與中長期科學探究活動”的延續(xù),后面的《夏天來了》單元構成了系列性的、持續(xù)一年時間的觀察活動,體現(xiàn)學生親歷中長期科學探究活動的過程 。在編排特點上,從學生的日常生活經(jīng)驗入手,逐漸把學生帶入了一個廣闊的生命世界。在科學探究上,伴隨學生探究領域的不斷擴展和深入,帶領學生經(jīng)歷了一個從一般的觀察到多種方法綜合運用的探究過程,起到了總結、歸納和不斷豐富、發(fā)展自己探究方法的作用。 1、春天里的動植物 認知目標: 1.能依據(jù)觀察重點選擇合適的觀察方法;能利用各種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學會利用簡單的工具進行定量觀察;親歷科學觀察的一般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2.意識到人與自然應和諧相處,注意保護植物,懂得珍愛生命,產(chǎn)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體會到與人合作的愉快和科學觀察的樂趣;產(chǎn)生愿意合作交流和樂于從事科學探究活動的愿望。 3.能指認植物的六大器官,并能用語言或圖畫描述所觀察植物的形態(tài)特征,學會記觀察記錄。 拓展性目標: 讓學生進一步觀察、體驗大自然的奇妙與美麗。 活動準備: 教科書將活動準備融入一幅學生野外觀察的場景圖中,借助“到野外觀察植物需要準備什么呢?”引領學生進行課前思考、討論,做好觀察前的準備。目的一是引起學生野外觀察的興趣,產(chǎn)生外出觀察的欲望;二是引發(fā)學生的思考,確定探究的主要方向。 活動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 活動過程: 包括三個活動: 活動一: 1、提問:東去春來,校園里發(fā)生了什么樣的變化? 2、過交流,學生說說“動植物在從到冬天到春天發(fā)生的變化?!? 3、根據(jù)學生日常的觀察及生活經(jīng)驗進行交流和猜想。 4、設計觀察方案 方案要設計具體,如使用的工具要寫上、怎樣進行測量、觀察,并設計上要觀察注意的事項。 第二課時 活動二:出去觀察。 提出觀察要求: 觀察前,教師還要組織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觀察興趣,自由組成觀察小組,教師也可和學生共同組成觀察小組。每個觀察小組要事先做好分工,并依據(jù)不同分工,攜帶好相應的觀察用具,以便野外觀察時使用。同時要教育學生在野外觀察時注意保護好植物,懂得要珍愛生命。 1、觀察前,教師要慎重選擇好觀察地點,保證不同觀察目的的學生找到合適的觀察目標。2、觀察過程中,當學生的觀察興趣發(fā)生變化時,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 3、教師要適時的給予有困難的小組以幫助,。 4、教師要督促每個小組做好分工,記好觀察記錄。 5、觀察過程中,注意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體會到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能自覺保護植物。 第三課時 活動三: 交流一下,看看我們有什么收獲。 交流形式:觀察日記、生長、對比圖。 學生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交流觀察結果。 1、 學生先在小組內(nèi)進行交流。 2、 各組推選一名學生在班上進行匯報。 最后,結合搜集的圖片和資料進行介紹與展示,使學生感受到直接的實際觀察與間接的借鑒他人的經(jīng)驗都是獲得知識的有效的途徑。 自由活動: 1、 讓學生自由地選擇贊美春天的方式進行小組內(nèi)的交流。 2、 評價:學生根據(jù)自己課堂內(nèi)外的實際表現(xiàn)進行評價。 自我評價中設計的四項評價內(nèi)容,可以結合課堂實際,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使學生對自己的表現(xiàn)有一個客觀的認識。 拓展活動: 讓學生依據(jù)自己的興趣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種動植物進行長期觀察,還可以選擇校園里的一株植物進行觀察,重點記錄下它身體各部分的變化情況,養(yǎng)成對自然事物進行中、長期觀察的習慣。 2、種子發(fā)芽了 認知目標: 1.能進行種子發(fā)芽的對比實驗;能設計簡單的二維圖表記錄實驗現(xiàn)象和結果;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述研究成果。 2.在探究過程中能大膽猜想,養(yǎng)成認真細致、尊重證據(jù)的科學態(tài)度;愿意合作交流,體驗到合作交流的樂趣。 3.知道種子萌發(fā)需要水、空氣、營養(yǎng)等條件。了解影響種子萌發(fā)的主要因素。 拓展性目標: 記錄種子發(fā)芽及生長過程,仔細觀察自己種植的植物,并對這一過程進行記錄。 活動準備: 用水浸泡一天以后的植物種子、放大鏡、刀片、鑷子、瓷盤、紗布等。觀察現(xiàn)象,做好觀察記錄。 讓學生自己確定要準備的材料。相關的音像資料、多媒體課件等。 活動過程: 包括三個活動: 活動一: 認識種子的結構 1、 提出問題:種子什么會發(fā)芽?它有哪些結構特點? 2、 組織學生觀察、討論、運用工具進行研究。 在觀察中,引導學生提出問題;也可以在教室里利用音像資料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做出猜想。提出問題:“春天來了,種子落在土壤里開始發(fā)芽,說明什么?”只是對探究方向的一種提示。組織活動是教師要以開放的心態(tài),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和諧、民主、融洽的學習環(huán)境,啟發(fā)學生積極動腦,通過觀察提出自己的問題,進行大膽猜想,并積極闡述自己的觀點。 3、畫出種子的結構,猜測種子哪一部分能發(fā)芽? 活動二:依據(jù)猜想制定實驗方案。 1、 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猜想提出問題:你們的猜想對不對呢?下一步我們應該怎么辦? 2、 引導學生在上一個環(huán)節(jié)的基礎上自己提出問題:種子在什么條件下容易發(fā)芽? 3、 定研究計劃,展開探究。 第二課時 活動過程: 活動三:實驗驗證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研究,設計對比實驗,觀察現(xiàn)象,并分析種子的結構與功能的關系。 2、指導學生掌握切割的方法,并提醒學生使用小刀時要注意安全。 3、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可以先在小組內(nèi)交流,然后組織全班交流,從而充分展示學生的不同認識,讓學生在充分自由的交流中,豐富自己的認識。 自由活動: 評價時,從“我對研究活動的興趣”“我提出的研究問題”“我的觀察、實驗”三方面的內(nèi)容反思自己的表現(xiàn),正確的進行自我評價,并講出評價的理由。 拓展活動: 記錄種子發(fā)芽及生長過程,仔細觀察自己種植的植物,并對這一過程進行記錄。 7、春季星空 認知目標: 1、 能用圖畫描述出北斗七星的形態(tài)特征;能應用已有經(jīng)驗對星座變化規(guī)律進行預測;在長期的觀察活動中培養(yǎng)記錄、分析資料并對科學現(xiàn)象進行科學解釋的能力。 2、 能參與探究四季星空的中長期科學探究活動;體驗與他人合作的樂趣;善于聽取他人的意見;做到尊重科學、尊重證據(jù)。 3、 了解春季星空的代表星座北斗星、獵戶座的具體位置及變化規(guī)律;了解不同季節(jié)、不同時刻星座變化是有規(guī)律的。 拓展性目標: 使學生能持之以恒地進行觀察星座。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 觀星記錄表、搜集有關星空的文字及圖片資料。 教師準備 有關四季星空的音像資料、圖片。 活動時間: 1課時 活動過程: 談話引出問題:四季星空中閃爍的星星有沒有變化? 活動一: 1、 學生交流各自的觀察記錄,談談自己觀察中遇到的問題與困難。 2、 引導學生將北斗七星的樣子畫下來。 要求:在畫圖的時候要注意用方向標進行標示。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或者自由組合成合作學習小組進行整理。 3、 觀察結果進行初步整理。 4、 對觀察記錄進行分析:從東到春,星座在“一天之內(nèi)”和“從東到春”是怎樣變化的? 5、 學生交流、表達。形式可以多樣。 活動二: 1、 提出問題:無限的宇宙蘊藏著無數(shù)的奧妙,讓我們繼續(xù)將觀察活動進行下去。在繼續(xù)觀察中,你有什么問題嗎? 2、 引導學生匯報實際情況。 3、 問題:你有興趣研究一下別的星星嗎?讓我們選定新目標進行探索好嗎? 請同學們預測:從春天到夏天,北斗七星會發(fā)生什么變化?春季其他星座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將預測的結果畫出來。 展示學生畫的預測圖案。 自由活動: 1、 讓學生進行尋找北極星的活動 。不管學生用什么方法,只要找到就可以。 2、 評價:讓學生對自己的 一系列探索活動進行評價。 拓展活動: 用激勵性語言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使學生能持之以恒地進行觀察。 第三單元 光與鏡子 單元分析: 本單元由《認識光》、《奇妙的鏡子》兩課組成,主要了解光的直線傳播及光的反射等方面的相關內(nèi)容。本單元以“光”為主線,主要探究光的直線的傳播、各種鏡子的反光特點,《認識光》以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作引領,認識光是沿著直線傳播的;《奇妙的鏡子》在了解光的傳播路線后,進一步認識光的反射,各種鏡子反光的特點。 8、認識光 認知目標: 1、能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對光的傳播路線做出假設性解釋;會做光的直線傳播的探究實驗;能嘗試用不同的方式和解讀光的直線傳播現(xiàn)象。 2、認識到科學是不斷發(fā)展的。 3、 了解光的直線傳播現(xiàn)象;了解光在生活中的應用。了解人類對光速的探究歷程。 拓展性目標: 了解光速的知識,設計實驗比較光和聲音傳播的速度。 活動準備: 學生準備:蠟燭、激光器、硬紙板等。 活動過程: 一、 導入 1、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單元小詩 2、 讓學生猜想:是誰讓我們的世界變的這樣絢麗多彩? 3、 學生交流 二、 活動一: 三、 提出問題:哪些地方有光? 1、 引導學生交流活動。 2、對光的分類:自然光 人造光 生物光 …… 提出問題:請同學們想一想:為什么選了這六種光?它們有什么代表性? 3、理解光源的概念 在我們周圍有很多物體能發(fā)光,同學們剛才的舉例很好。我們可以歸納出這樣幾類能發(fā)光的物體:天體發(fā)光,如太陽、星球;生物體發(fā)光,如螢火蟲;還有靠電能發(fā)光的,如電燈等。我們將發(fā)光的物體叫做光源。 小結:使學生知道自然光源、人造光源的區(qū)別;了解生物光源、熱光源、冷光源的概念。 活動二:哪些地方用到光 1、 學生交流哪些地方用到光 2、 引導學生把交流的內(nèi)容、歸類、整理。 小結:燈光不僅僅能照明,還具有裝飾、美化的作用。根據(jù)不同的需要,要使用不同的光源。有的地方適合熱的光源;有的地方需要采用冷光源等等。 活動三:光沿著什么路線傳播 1、談話:請大家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猜測一下,光可能是怎樣行進的。 2、學生交流,說自己猜測的理由。 3、教師出示各種光直線行進現(xiàn)象的圖像。 4、談話:這些光現(xiàn)象的圖像對你有什么啟發(fā)嗎? 5、談話:剛才大家對光是沿著什么路線傳播的進行了猜測,你的猜測對嗎?怎樣證明? 6、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觀點。 7、討論:如果要使手蠟燭的光穿過三塊紙板中間的孔照到墻上,該怎么辦? 8、學生小組探究實驗。 9、實驗說明了什么?各小組匯報實驗結果。 10.討論:假如光會轉彎,可能會出現(xiàn)哪些奇怪的現(xiàn)象? 自由活動: 1、 做手影游戲。或觀察一個物體的影子。提問: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光是沿直線傳播的。 2、評價 引導學生自主對本課的探究活動進行評價。 拓展活動: 通過資料卡了解光速的知識,設計實驗比較光和聲音傳播的速度。 9、奇妙的鏡子 認知目標: 1、 能夠用圖畫、語言對不同種類鏡子的成像現(xiàn)象做出合理的解釋;通過制作活動,了解鏡子的應用。 2、 認識到科學是不斷發(fā)展的。意識到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給人類和社會發(fā)展帶來好處。 3、 知道平面鏡等可以改變光的傳播路線;知道多個平面鏡會聚太陽光后,會使聚光出溫度升高。 拓展性目標: 研究鏡子在生活的物品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活動準備: 搜集相關的事物和圖文資料。不銹剛勺子、凸透鏡、凹透鏡、平面鏡。 活動時間:2課時 相關的音像資料。 活動過程: 導入:生活中哪些物品中有鏡子?你搜集了哪些與本課探究有關的材料? 學生交流、回答。 小結: 活動一:玩各種各樣的鏡子 講述:鏡面彎曲,就是凹面鏡或者凸面鏡。 1、 交流, 觀察凸透鏡、凹透鏡、平面鏡成像的特點你們有什么發(fā)現(xiàn),設計觀察方案。 2、 開展觀察活動 以表格為引導觀察三種鏡子的成像的現(xiàn)象,并做好記錄。 3、 交流、整理 在觀察記錄的基礎上,通過交流,形成統(tǒng)一的認識。 結論: 凸透鏡中的影像是正立的。 凹透鏡中的影像是上下顛倒的。 三種鏡子所反射景物的范圍不同,凸透鏡反射的范圍最大;凹透鏡反射的范圍最??;平面鏡反射的范圍居于凸透鏡和凹透鏡之間;三種鏡子所成的像與實際物體相比有較大變化。 活動二:我們一起做游戲 1、 提出問題:鏡子反射的太陽會聚到一點,溫度會怎樣變化? 2、 分組活動 (1) 學生進行假設與預測。 (2) 實踐活動進行探究,填實驗表格。 (3) 討論交流結果 。 (4) 學生匯報實驗結果。 3、小組比賽,分別將陽光反射到各自的溫度計上,一段時間后,看哪組溫度計升溫的快。 結論:鏡子反射的光會聚到一塊后,溫度會升高。 閱讀P39的資料卡 第二課時 活動過程: 一、 溫習上節(jié)課內(nèi)容 二、 授新的活動內(nèi)容 活動三: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鏡子 鏡子的用途很廣, 你能說一說它有什么用途嗎? 1、 學生討論交流。 2、 每組推選一名在班上說說。 小結:彎道反光鏡、汽車后視鏡起到了觀察擴大范圍的作用;平面鏡具有可以成像的作用;室內(nèi)裝飾鏡具有可以成像的特點,使室內(nèi)景物成像后,可以使人產(chǎn)生室內(nèi)空間擴大的感覺;太陽灶說明鏡子反射的太陽光會聚到一點,所產(chǎn)生的高溫可以用來燒水、做飯。 自由活動: 1、 出示萬花筒,讓學生觀察,引起學生的興趣。 2、 學生模仿制作萬花筒。 評價: 根據(jù)課堂上的實際情況,可以敘述方式評價,也可以采用星級評價。 拓展活動:研究生活中更多的用到鏡子的物品,了解鏡子起到的作用。 第四單元 材料與生活 單元分析: 本單元由《木頭》、《陶瓷》《金屬》、《玻璃與 塑料》、《材料的分類》等五個課題組琛,主要研究常見的性能及其用途,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社會責任感。 本單元課與課之間有較密切的關系?!赌绢^》體現(xiàn)了完整的探究過程;《陶瓷》是在引導學生運用新的研究方法的同時遷移引用研究木頭的方法;《金屬》的 探究方法呈開放性,是錢糧可她牛方法的運用與再提高;《玻璃與塑料》不僅遷移運用了以上即可的探究方法,還滲透了對比試驗的方法;《材料的分類》是對前即可學習的匯總。本單元的每一課都滲透材料與環(huán)境的教育,注重了開發(fā)學生的想象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10、木頭 認知目標: 1、 能正對探究木頭的特點提出觀察試驗的大致思路,并能更具自己的設計進行觀察試驗;知道探究不同的問題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能區(qū)分什么是假設,什么是事實;能對研究過程的結果進行評議。 2、 在探究木頭特點的觀察試驗活動中體驗合作,尊重他人的觀察試驗結果;意識到不合理使用木頭彩繪給人類與社會發(fā)展帶來負面影響。 3、 知道木頭是天然材料,了解木頭的性能及用途。 拓展性目標 : 調(diào)查:一天中,一個中等大小飯店共用掉多少雙一次性木筷子。 活動準備: 學生準備 各種木頭、放大鏡、酒精燈、導線、電池、小刀、錘子等。 教師準備 多樣木頭、關于木頭應用的課件及資料。 活動時間:一課時 活動過程: 導入:同學們,那么觀察過家里有哪些家具?使用什么材料做的嗎?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 活動一:木頭有什么特點? 1、學生提出要研究的問題 講: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研究興趣,選擇你感興趣的內(nèi)容進行研究。也可以合作共同研究你們感興趣的問題。 2、制定研究方案 小組分工,合作配合,制定研究方案,準備研究材料,發(fā)記錄表格等。 3、各組匯報研究方案 說說要研究的問題,該采取哪些研究方法。 講:你們可以按照方案進行研究,在探究過程中,一定要一邊研究,一邊做好記錄。 4、 學生進行實驗研究 5、 匯報實驗結果 請各組來展示一下你們的研究成果。有不同意見可以補充。 小結:木頭有哪些特點呢?有沉浮,輕的浮,重的沉;木頭上有一圈一圈的年輪;干木頭不導電;木頭有軟、硬程度;木頭的花紋也不一樣;…… 活動二:木頭是天然材料;木頭的用途 木頭是天然材料,在生活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我們要節(jié)約木材。請同學們討論交流,談談木頭有哪些作用? 1、 小組討論、交流 2、 小組代表說說木頭的作用。 小結:木頭真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天然材料,而且在其它地方用途很廣。 講:你們知道木頭是怎么來得嗎?一棵樹要經(jīng)過很多年才能長成材。所以我們有珍惜木材。你認為我們應該怎樣珍惜木材呢? 3、 學生討論、交流上述問題。 匯報討論結果。 4、 提出問題:哪些木制品可以選用其他材料來代替? 學生進行討論。 小結:木材廣泛應用于生活中,給社會生活帶來繁榮,木材的過量使用對環(huán)境造成的破壞,不合理使用木材造成的后果是難以彌補的。因此,有些木制品現(xiàn)在已用其他人造材料來代替。 自由活動: 1、 辯論會分甲、乙兩組,就“使用一次性木筷是利是弊”展開辯論。通過辯論使學生明確“使用一次性木筷”帶來的危害。 2、 評價:學生互相評價,取對方的長處。 拓展活動: 調(diào)查:一天中,一個中等大小飯店共用掉多少雙一次性木筷子。寫出調(diào)查報告。 11、陶瓷 認知目標: 1、能針對研究陶瓷的 特點提出觀察試驗的大致思路,能對自己或小組提出的探究問題做出書面計劃,并能根據(jù)自己的計劃進行觀察實驗;能對研究過程的結果進行評議,并與他人交換意見。 2、在探究陶瓷特點的觀察實驗活動中體驗合作與交流,尊重他人的觀察實驗結果;意識到科學技術會給人類與社會發(fā)展帶來好處。 3、 知道陶瓷是人造材料,了解陶瓷的性能及用途。 拓展性目標: 查閱有關資料,進一步了解陶瓷的歷史。 活動準備: 學生準備:有關陶瓷的資料、陶瓷物品碎瓷片、木錘、小刀等。 教師準備:關于陶瓷的錄像片段及陶瓷物品、陶瓷資料。 活動時間: 一課時 活動過程: 活動一:我們一起來欣賞陶瓷物品 1、 學生說一說自己帶來的陶瓷,介紹本物品的特征、來歷。 2、 將學生自己帶來的陶瓷分組擺放在桌子上,進行參觀活動。 3、 學生進行交流,認識到陶瓷在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 小結:同學們通過參觀、交流認識到陶瓷在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它除了具有使用價值外,還具有鑒賞價值、藝術價值。 活動二:陶瓷有哪些特點?我們想辦法來研究。 1、 提出問題:陶瓷有哪些特點呢? 同學們帶著這個問題設計觀察實驗方案,尋找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同學們設計方案要考慮到方案的可操作性,方案中應注意的問題和需要的材料。要記錄下觀察實驗中的發(fā)現(xiàn),比比那些同學的方法多、發(fā)現(xiàn)的問題多。 2、 學生分組制定實驗方案。 3、 學生匯報實驗方案,其他可以補充。 4、 學生進行實驗 。 5、 各組匯報觀察實驗結果。 小結:在同學實驗中發(fā)現(xiàn)陶瓷有很多特點,如,耐高溫、耐腐蝕、不怕水、較堅硬,易損壞等。陶瓷是利用天然材料經(jīng)過人工合成的人造材料。課下同學們繼續(xù)進行研究陶瓷。 活動三: 根據(jù)陶瓷特點,說一說怎樣利用陶瓷材料? 1、 學生談一談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陶瓷材料? 2、 放有關陶瓷錄像資料,向學生展示陶瓷在生活中的大量應用。 3、 提出設想:根據(jù)陶瓷材料的特點,利用陶瓷材料來做那些物品比較合適? 4、 學生進行猜想或設計 ,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活動四:講一個陶瓷的故事。 讓學生通過講故事,了解關于陶瓷的趣事以及陶瓷的發(fā)展史,感受中華民族的智慧,激發(fā)民族自豪感,樹立科學應為社會服務的信念。 自由活動: 1、 根據(jù)自己的愛好選擇活動,也可以選擇教科書中提示的集中活動。 2、 評價:從:“我的發(fā)現(xiàn)、我采用的研究方法、我對陶瓷的認識”這幾方面來評價。 拓展活動: “對陶瓷還項研究哪些?”查閱有關資料,進一步了解陶瓷的歷史。 12 金屬 認知目標: 1.能針對探究金屬的特點提出觀察實驗的大致思路,能對自己或小組提出的問題做出書面計劃,并能根據(jù)自己的設計進行觀察實驗;知道探究不同的問題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能區(qū)分什么是實施;能對研究過程的結果進行評議,并與他人交換意見. 2.在探究金屬特點的觀察實驗活動中體驗合作與交流,意識到科學技術會給人類與社會發(fā)展帶來好處,尊敬他人的觀察實驗的結果 . 3.知道金屬使人造材料,是可以再生的材料;了解金屬的性能及用途. 拓展性目標: 課下繼續(xù)進行探究活動:在教室里準備一個收集筒,會收集廢舊金屬物品. 活動準備: 金屬 材料 課前完成部分實驗方法的設計. 活動時間: 一課時 活動過程: 導入: 前兩節(jié)課我們研究了“木頭”“陶瓷”,這節(jié)課我們在上兩節(jié)課的基礎上,來研究金屬. 活動一 : 1.提出問題:金屬有什么特點? (1) 學生匯報自己的猜想和假設. (2) 說一說:如何驗證自己的猜想和假設. (3) 說一說:觀察實驗方法. 2.提出觀察實驗要求 (1) 實驗中注意安全. (2) 比一比誰的方法多.發(fā)現(xiàn)得多,而且科學. 3.學生進行觀察實驗 放手讓學生進行觀察實驗,老師參與學生探究活動,隨時處理一些問題. 4.引導學生金農(nóng)分得表達與交流 (1) 學生匯報自己的發(fā)現(xiàn) (2) 讓學生對全班同學的發(fā)現(xiàn)進行歸納總結. (3) 學生整理最后的發(fā)現(xiàn),形成對金屬特點的共識. 活動二: 1.學生談一談”金屬從哪里來” (1) 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獲得的信息說出自己的觀點. (2) 猜想用金屬制成金屬物品的過程. (3) 播放錄像片,介紹獲取金屬的兩種途徑: 一種是對金屬的提取冶煉制作過程,讓學生明白金屬首先來自于金屬礦,然后對金屬礦進行開采冶煉,獲得金屬,再對金屬進行加工,最后得到金屬物品。 另一種是將回收來的廢舊金屬物品進行冶煉加工,獲得金屬物品。 2.使學生認識到金屬是人造材料,是可以再生的. 自由活動: 學生進行交流: 哪些地方用到金屬? 將學生引入到生活實際中,學生采用多種方式進行交流.從而發(fā)現(xiàn)新的研究方法. 拓展活動: 在教室里準備一個收集筒,會收集廢舊金屬物品. 13 玻璃與塑料 認知目標: 1、能利用對比實驗的方法研究玻璃與塑料的特性;知道探究不同的問題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能區(qū)分什么是假設,什么是事實;能對研究過程的結果進行評議,并與他人交換意見。 2、知道材料的使用可以為人類發(fā)展帶來好處,也可能產(chǎn)生負面影響;樂于用學到的知識改善生活;喜歡大膽想象。 3、 了解玻璃與塑料的特點。 拓展性目標: 調(diào)查一次性方便袋給我們帶來了什么? 活動準備: 玻璃片、塑料片、玻璃塑料制品、電池、導線、鑷子、木錘。 玻璃塑料有關資料。 錄像圖片資料。 活動時間:一課時 活動過程: 導入: 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研究材料——玻璃與塑料。 活動一: 1、列舉事例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玻璃與塑料 學生結合自己常用的物品說一說:哪些物品是玻璃的?哪些是塑料做的? 2、交流:如果沒有玻璃、塑料制品,生活會怎么樣? 3、出示 :玻璃、塑料制品,讓學生鑒別“哪些是玻璃做的?哪些是塑料做的?” 小結:通過上述活動,使同學們對玻璃與塑料的用途有更深刻的了解,并發(fā)現(xiàn)玻璃與塑料有許多相同之處,它們各有什么特點呢?下面我們觀察實驗。 活動二: 1、猜想 玻璃與塑料可能各有什么樣的特點,各有什么不同? 2、交流猜想的結果。 3、進行對比實驗 (1) 設計實驗方案 (2) 匯報實驗方法 (3) 進行實驗活動 整個實驗活動老師注意調(diào)控課堂氣氛,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靈活地處理,確保學生觀察實驗的進行。 4、 引導學生根據(jù)搜集的資料,再進行對比。 5、 學生匯報 通過實驗,你發(fā)現(xiàn)玻璃與塑料分別有哪些優(yōu)點與缺點? 6、 出示:資料卡,讓學生閱讀 討論交流:社會面臨著“白色污染”的威脅,應該對材料進行怎樣的改進? 小結:通過同學們觀察實驗、討論角落,認識到玻璃與塑料的使用給人民及社會帶來了方便,但是塑料廢棄物品嚴重污染自然環(huán)境,反過來又對人類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危害。使用材料具有兩面性:既有正面的作用,同時也會產(chǎn)生負面影響。所以我們要發(fā)明新材料來代替塑料。 自由活動: 1、討論交流:玻璃與塑料的未來。 學生充分進行創(chuàng)新、想象,先分組進行討論,然后推選代表在班上交流想法。 2、評價:根據(jù)“對材料的研究、發(fā)現(xiàn)的問題、大膽想像”學生進行互評。 拓展活動: 調(diào)查一次性方便袋給我們帶來了什么? 14 材料的分類 認知目標: 1、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創(chuàng)新設計,會查查閱書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對分類后的結果進行分析、解釋。 2、通過設計房屋的活動進行大膽想象;意識到使用材料會給人類帶來好處,也可能產(chǎn)生負面的影響。 3、能區(qū)分常見的天然材料與人造材料;能根據(jù)材料的不同對人類進行分類。 拓展性目標: 查閱資料:材料的使用對我們的生活有哪些影響? 活動準備: 觀察:社會中的物品各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查閱資料:了解關于材料的知識。 活動時間:一課時 活動過程: 導入: 提出問題:誰來說一說,我們都學過了哪些材料? 講:我們學習了這么多的材料,在生活中你能給材料分類嗎?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這方面的知識。 活動一:生活中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1、學生互相交流自己帶來了哪些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材料來自于哪里? 學生講,老師適當?shù)剡M行糾正。 2、學生進行分析、討論: 自帶的物品及所用的材料是天然材料還是人造材料? 3、學生匯報分析、討論結果。 小結:同學們通過分析、對比,能區(qū)分自帶的物品什么是人造材料和天然材料。 介紹材料:P58 活動二:學生進行分類活動 1、學生分組將自帶的物品合在一起。 2、學生進行簡單的分類。 3、提出分類標準:按材料的不同的物體進行分類。 (1) 是否是天然材料;將由人造材料制成的物品分為另一類。 (2) 是否是再生材料;將不可再生材料制成的物品分為另一類。 啟發(fā)學生還可以用你自己想的辦法分。 4、學生匯報分類結果,并說出分類的理由。 引導學生對他們的分類活動進行評價。 活動三:設計一間自己喜歡的房間 1、提出活動建議 2活動三: 1、 提出活動建議 設計一間自己喜歡房子、自己喜歡的車或其他物品,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想象進行創(chuàng)新設計。設計中說出各部分應該用什么材料,為什么? 設計時,同學們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借鑒、互相提示,提倡合作。 2、 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設計 3、 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說一說:各部分用的是什么材料,說明使用本材料的理由。 教師及時給予評價。 自由活動: 教師展示利用廢舊材料制成的物品,然后讓學生利用所帶來的廢舊材料開展一些制作活動。(在課下制作) 拓展活動: 查閱資料“材料的使用對我們的生活有哪些影響?” 第五單元 夏天來了 單元分析: 本單元由《夏天里的動植物》和《夏季星空》兩課組成,主要讓學生通過長期的觀察活動,了解四季變化對動植物的影響,知道環(huán)境對生物生長、生活習性等多方面的影響,知道夏季的代表星座,初步發(fā)現(xiàn)星空變化的規(guī)律,讓學生參與中長期科學探究活動,經(jīng)歷科學探究的過程。 本單元的兩課之間從知識上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但在觀察方法上卻具有共同之處。首先都是進行長期觀察活動的階段終結,擔負著一年來對四季動植物、星空觀察、探究活動進行整理、匯總的任務,因此如何科學地、系統(tǒng)地對獲得的數(shù)據(jù)、信息加以整理,從而獲得結論和規(guī)律就成為本單元兩節(jié)課的重點。 15夏天里的動植物 認知目標: 1.能夠觀察、探究夏天里動植有哪些變化,并與其他同學交流;能提出自己感興趣的探究四季動植物變化的問題,做出科學的方案和計劃,并能參與探究季節(jié)變化對動植物影響的活動。 2.自主選擇感興趣的問題,經(jīng)歷科學的探究過程;在小組合作中體會分享信息、觀念、思考和相互啟發(fā)的意義,獲得交流合作的經(jīng)驗和能力。 3.認識夏天里動植物生活習性特點及動植物在四季里發(fā)生變化的規(guī)律。 拓展性目標: 精心管理移栽的西紅柿,做好觀察記錄。 活動準備: 學生準備:在自己家周圍和到大自然中去觀察、探究動植物在夏天發(fā)生了哪些變化;搜集相關的文字資料、圖片或者是實物,為課堂上交流做好準備。 教師準備:教師主要對學生的課前觀察提供一定的觀察指向,提醒學生要進行一些細致觀察并認真做好記錄,還需要提示學生搜集相關的圖片及文字資料;準備一些音像資料或者課件;課前應把前期培育好小西紅柿苗準備好,以備上課時可以進行移栽。 活動時間: 一課時 活動過程: 導入: 談話:同學們,炎熱而多彩的夏天來了,大自然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你所觀察到的動植物有哪些變化呢?我們來交流一下吧!如果準備了有關夏季動植物的課件或錄像資料,可先播放,讓學生感知夏季動植物的特點,使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探究欲。 探究過程: 活動一:夏天,動物和植物有哪些變化? 1、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匯報交流各自在課前所觀察和發(fā)現(xiàn)動植物的變化,把他們討論的結果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下來,并選出小組代表準備在全班交流。(要求學生匯報自己的觀察方法、觀察時間和地點等。) 2、小組代表再將各小組的發(fā)現(xiàn)在全班進行交流,其他同學討論、思考。 3、教師適時進行鼓勵、評價,并把交流過程中學生在觀察方法及發(fā)現(xiàn)等方面較典型內(nèi)容板書在黑板上,把一些有代表性的圖片張貼、展示。 4、談話:同學們剛才交流了動植物在夏天中的變化,同學們觀察地非常認真、投入,老師也很受啟發(fā),誰愿意給大家展示一下? 5、多媒體展示:動植物在夏天中變化的一些典型圖片和音像資料。 活動二:觀察我們校園里的動植物。 談話:剛才同學們交流了動植物在自己家周圍和大自然中的變化,其實,我們校園中的一些動植物也在悄悄地發(fā)生著變化。下面我們就分組進行觀察一下,比一比哪個小組的同學發(fā)現(xiàn)多,能發(fā)現(xiàn)有價值的東西。商量一下怎么辦? 1、引導學生在小組內(nèi)先制定一個觀察探究的計劃,做好分工。 2、小組同學到校園內(nèi)觀察動植物,找出它們的變化,并做好記錄。(教師參與其中,與孩子們快快樂樂地觀察、交流。) 3、小組代表交流小組同學的發(fā)現(xiàn),展示自己的觀察記錄。 4、教師對小組同學的發(fā)現(xiàn)進行點評、補充。 活動三:探究四季動植物變化的規(guī)律。 談話:剛才我們觀察、交流了動植物在夏天中的變化,以上我們還觀察、探究了動植物在其他季節(jié)中的變化。許多同學的表現(xiàn)非常棒,收獲也非常多,一定還有許多問題沒有弄明白,想不想選擇一個自己最感興趣的問題繼續(xù)觀察、探究下去?! 1、小組同學充分討論、交流自己所感興趣的觀察、探究的問題, (問題是促進發(fā)展的主要前提,給學生的思維以方向和動力。找出學生感興趣的、有價值的、有條件可研究的問題,安排學生進行發(fā)散性提問,可以使學生在比較短的時間內(nèi)把集體所要探究的問題和方向確定下來。) 2、個人或小組同學自己選擇一二個較喜歡的問題。(提示學生以自己周圍的動植物為主要對象,問題不應過多。) 講述:現(xiàn)在每個小組都選擇了自己想研究的問題,為了使我們的研究能成功,希望大家在行動之前先制定一個周密的計劃,怎么樣? 3、小組同學根據(jù)問題制定本組的探究方案。(教師深入小組,傾聽學生的心聲,解答他們提出的疑問,讓每個小組都制定出一份科學、可行的計劃。) 實物投影活動方案。 在整個觀察活動中,教師要時刻提醒學生認真細致地觀察,并對觀察結果進行詳細地記錄,同時要注意愛護動物與植物。還要對學生的觀察進行及時、必要的指導與幫助。 3、小組代表交流小組同學的發(fā)現(xiàn),展示自己的觀察記錄。 4、教師對小組同學的發(fā)現(xiàn)進行點評、補充。 活動三:探究四季動植物變化的規(guī)律。 談話:剛才我們觀察、交流了動植物在夏天中的變化,以上我們還觀察、探究了動植物在其他季節(jié)中的變化。許多同學的表現(xiàn)非常棒,收獲也非常多,一定還有許多問題沒有弄明白,想不想選擇一個自己最感興趣的問題繼續(xù)觀察、探究下去?! 1、小組同學充分討論、交流自己所感興趣的觀察、探究的問題, (問題是促進發(fā)展的主要前提,給學生的思維以方向和動力。找出學生感興趣的、有價值的、有條件可研究的問題,安排學生進行發(fā)散性提問,可以使學生在比較短的時間內(nèi)把集體所要探究的問題和方向確定下來。) 2、個人或小組同學自己選擇一二個較喜歡的問題。(提示學生以自己周圍的動植物為主要對象,問題不應過多。) 講述:現(xiàn)在每個小組都選擇了自己想研究的問題,為了使我們的研究能成功,希望大家在行動之前先制定一個周密的計劃,怎么樣? 3、小組同學根據(jù)問題制定本組的探究方案。(教師深入小組,傾聽學生的心聲,解答他們提出的疑問,讓每個小組都制定出一份科學、可行的計劃。) 實物投影活動方案: 我們的研究方案 我們想研究的問題:小西紅柿的移栽與養(yǎng)植 活動目的:探究小西紅柿的生長規(guī)律 要選擇的材料:小西紅柿苗、花盆、培養(yǎng)土、噴壺等。 活動地點:教室及家中的陽臺。 活動的方法、步驟: 我們的發(fā)現(xiàn): 第二小組 2005、4 4、談話:剛才每個組都選擇了問題,并且都制定了行動方案?,F(xiàn)在讓大家來交流一下自己的計劃,其他同學認真聽,聽一聽他們的方案是否合理。如果你覺得不合理,我們可以幫他們來完善一下,好嗎? 5、小組代表交流、展示本組的探究方案,其他同學一邊聆聽,一邊思考,自由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其他組同學給予補充,完善自己的探究方案,力爭修改、制定出一份科學可行的探究方案。 6、教師鼓勵學生根據(jù)探究方案,持之以恒地開展探究活動。 自由活動: 移栽小西紅柿。 向學生介紹、演示小西紅柿移栽的方法,并說明注意的事項和問題。 如:1、找一個大小適中的花盆,放入適量的土;2、把小西紅柿苗完整地從土壤中挖出來,盡可能多地帶一些根部的土,不要損傷到它的根;3、埋入準備好的花盆中,并澆上適量的水;4、剛開始,小西紅柿不能放在陽光下直曬,應放在背陰、通風處,并適量灑水。-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新標人教版 四年級 科學 下冊 教案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appdesigncorp.com/p-1203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