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八年級(jí)下冊語文第21課《莊子二則》同步練習(xí)卷A卷
《部編版八年級(jí)下冊語文第21課《莊子二則》同步練習(xí)卷A卷》由會(huì)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部編版八年級(jí)下冊語文第21課《莊子二則》同步練習(xí)卷A卷(8頁珍藏版)》請?jiān)谘b配圖網(wǎng)上搜索。
部編版八年級(jí)下冊語文第21課《莊子二則》同步練習(xí)卷A卷 姓名:________ 班級(jí):________ 成績:________ 一、 選擇題 (共4題;共8分) 1. (2分)下面句子中的“而”字與“潭西南而望”一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項(xiàng)是( ) A . 化而為鳥 B . 其遠(yuǎn)而無所至極邪 C . 怒而飛 D . 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 2. (2分)下列句子的朗讀節(jié)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A . 鵬/之徙于南冥也 B .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C . 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D . 去/以六月息者也 3. (2分)下列詞語中劃線字的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A . 鯤鵬(kūn) 摶扶搖而上(zhuān) 塵埃(āi) B . 北冥(mng) 游于濠梁(ho) 汝安知魚樂(r) C . 鰷魚(tio) 徙于南冥(xī) 請循其本(xn) D . 齊諧(xi) 其正色邪(y) 逍遙游(xiāo) 4. (2分)下列對句子特殊句式的判斷,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A . 南冥者,天池也。(判斷句) B . 去以六月息者也。(判斷句) C .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倒裝句) D . 是魚之樂也。(判斷句) 二、 綜合性學(xué)習(xí) (共2題;共10分) 5. (5分)填空。 (1)本文選自《莊子集釋》。作者莊子,名________,(朝代)________時(shí)期哲學(xué)家,道家學(xué)派的代表人物。 (2)《莊子》一書是莊子及其后學(xué)的著作,現(xiàn)存33篇,包括內(nèi)篇7篇、外篇15篇、雜篇11篇?!侗壁び恤~》節(jié)選自內(nèi)篇中的《________》。題目是編者加的。 (3)出自本課的成語有:________、________。 6. (5分)學(xué)習(xí)了《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一文,你認(rèn)為在莊子和惠子的辯論中誰是勝者?用200字左右的文字。說出自己的理由。 三、 文言文閱讀 (共4題;共60分) 7. (11分)借助注釋、手頭工具書,并結(jié)合上下文語境解釋劃線字詞: ①北冥________有魚,其名曰鯤。 ②怒________而飛,其翼若垂________天之云。 ③是鳥也,海運(yùn)________則將徙于南冥。 ④齊諧者,志怪者_(dá)_______也。 ⑤摶扶搖________而上者九萬里 ⑥去________以六月息者也。 ⑦野馬________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⑧天之蒼蒼________,其正色邪?其遠(yuǎn)而無所至極________邪? ⑨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________矣 8. (18分)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秋水時(shí)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溪渚崖之間,不辯牛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日:“孕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莊子秋水》) (1)解釋下列劃線的詞語。 ①秋水時(shí)至 ________ ②以天卡之美為盡在己 ________ ③東面而視 ________ ④而輕伯夷之義者 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的“于”與“至于北?!敝械摹坝凇币馑枷嗤囊豁?xiàng)是( ) A .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B . 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C . 善非至于子之門 D . 生于憂患 (3)翻譯下面的句子。 我之謂也。 (4)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一個(gè)什么道理? (5)下列對這篇文章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A . 這篇文章先寫黃河的壯麗和河伯的驕傲自滿。 B . 文章接著寫河伯見到大海后自嘆不如。 C . 文中的河伯十分謙虛,具有勇于進(jìn)取和自我批評的精神。 D . 在寫法上,文章用河伯見海神的寓言故事說明哲理,通篇都在設(shè)喻。 9. (10分)閱讀文言文,回答問題 惠子相梁 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或謂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庇谑腔葑涌郑迅蓢腥杖?。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為鹓雛,子知之乎?夫鹓雛發(fā)于南海,而飛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shí)不食,非醴泉不飲。于是鴟得腐鼠,鹓雛過之,仰而視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 (1)這一則故事中,莊子用了精彩的比喻來表達(dá)自己的觀點(diǎn)。請指出下面各詞的比喻意義。 ①鹓:________。 ②鴟:________。 ③功名利祿:________。 (2)在這則故事里,莊子把自己比做________,把惠子比做________。 (3)莊子講鹓雛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10. (21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甲】 至于負(fù)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yīng),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cuò),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節(jié)選自《歐陽文忠公文集》) 【乙】 世之人有喜作肥字者,正如厚皮饅頭,食之未必不佳,而視其為狀,已可知其俗物。字法中絕將五十年,近日稍稍知以字書為貴,而追蹤前賢者未有三四人。古之人豈皆能書,獨(dú)其人之賢乾傳遂遠(yuǎn)。然后世不推此,但務(wù)于書,不知前日工書者隨紙與墨泯棄者不可勝數(shù)也。使顏公書雖不佳,后世見者未必不寶也。楊凝式以直言諫其父,其節(jié)見于艱危。李建中清慎溫雅,愛其書者兼取其為人也。豈有其實(shí),然后存之久耶?非自古賢哲必能書也,惟賢者能存爾,其馀泯泯不復(fù)見爾。 (選自《書學(xué)集成漢宋卷》,有刪節(jié)) (1)解釋下列語句中的意思。 ①傴僂提攜提 攜:________ ②宴醋之樂 酣:________ ③字法中絕將五十年 絕:________ ④后世見者未必不寶也 寶:________ (2)下列各組句中劃線詞的意思相同的一組是( ) A . ①至于負(fù)者歌于途;②其節(jié)見于艱危 B . ①醒能述以文;②近日稍稍知以字書為貴 C . ①禽鳥知山林之樂;②食之未必不佳 D . ①泉香而酒洌;②而追蹤前賢未有三四人 (3)用“/”給下面的語句斷句,斷兩處。 不知前日工書者隨紙與墨泯棄者不可勝數(shù)也。 (4)翻譯下面的句子。 ①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②非自古賢哲必能書也,惟賢者能存爾 (5)歐陽修的“為人”之道,既體現(xiàn)在為官之時(shí),又體現(xiàn)于書法之論中,請根據(jù)兩個(gè)文段內(nèi)容,簡要分析。 四、 小作文 (共1題;共5分) 11. (5分)下面是兩個(gè)寓理于物的例句,請你另選一件物品(例如“鏡子”“風(fēng)箏”……),寫一個(gè)既符合物品特點(diǎn),又飽含生活道理的句子。 例句:①蠟燭:站得不端正的,必然淚多命短。②月亮:正因?yàn)橛袌A有缺,才使人不感到乏味。 第 8 頁 共 8 頁 參考答案 一、 選擇題 (共4題;共8分) 1-1、 2-1、 3-1、 4-1、 二、 綜合性學(xué)習(xí) (共2題;共10分) 5-1、 5-2、 5-3、 6-1、 三、 文言文閱讀 (共4題;共60分) 7-1、 8-1、 8-2、 8-3、 8-4、 8-5、 9-1、 9-2、 9-3、 10-1、 10-2、 10-3、 10-4、 10-5、 四、 小作文 (共1題;共5分) 11-1、- 1.請仔細(xì)閱讀文檔,確保文檔完整性,對于不預(yù)覽、不比對內(nèi)容而直接下載帶來的問題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載的文檔,不會(huì)出現(xiàn)我們的網(wǎng)址水印。
- 3、該文檔所得收入(下載+內(nèi)容+預(yù)覽)歸上傳者、原創(chuàng)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檔原作者,請點(diǎn)此認(rèn)領(lǐng)!既往收益都?xì)w您。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9.9 積分
下載 |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biāo),表示該P(yáng)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biāo)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shè)計(jì)者僅對作品中獨(dú)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guān) 鍵 詞:
- 莊子二則 部編版八 年級(jí) 下冊 語文 21 莊子 同步 練習(xí)
鏈接地址:http://m.appdesigncorp.com/p-10785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