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夜宿古寺》第二課時-學案設計[1]
《《李時珍夜宿古寺》第二課時-學案設計[1]》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李時珍夜宿古寺》第二課時-學案設計[1](1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李時珍夜宿古寺》第二課時學案設計 介休市城關鄉(xiāng)西關小學教師 邢峰梅 教學分析: 《李時珍夜宿古寺》這篇課文描寫的是我國古代偉大的醫(yī)學家和藥物學家李時珍因為趕路錯過了客店,與弟子龐憲住破廟,吃干糧,以及在月光下認真記載尋訪所得,冒險品嘗草藥的事跡,表現(xiàn)了李時珍不辭辛勞的可貴精神和嚴謹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文章故事內(nèi)容樸素直白,故事情節(jié)淺顯易懂,但細細品讀,不難發(fā)現(xiàn),直白中有含蓄,淺顯中藏深意,文中感人的話語,感人的段落,感人的場景值得推敲品味,值得深入揣摩,是進行情感熏陶、價值觀引領的好教材。但由于李時珍所處的時代、所經(jīng)歷的生活,甚至他的人生信仰與現(xiàn)今學生的生活、思想、觀念相去甚遠。怎樣讓學生深刻了解和認識到李時珍的艱苦和他的傾心事業(yè),情系萬民的高尚情操,教師必須從細節(jié)處、從感人處,從字里行間入手,引導學生去感知、去品味,去挖掘,去深刻地感受和體會,繼而在心目中樹立起李時珍的高大形象。 設計思想: 《李時珍夜宿古寺》全文貫穿一個“苦”字,這個“苦”是本篇課文的“神”之所在,是本文的核心;透過文字表面的“苦”進行深讀細品,字里行間透露出的是李時珍“不怕吃苦”;探尋“不怕吃苦”的背后,觸摸到的又是李時珍“為使萬民得福,心甘情愿,無怨無悔吃苦”的精神品質。扣住了這一文脈,可使全文神聚,也使得這樣一篇篇幅較長,內(nèi)容較分散的課文有了向心力,達到了長文短教的目的。為此,我圍繞“談苦”、“論笑”、“議值得”、“話《本草》”四個環(huán)節(jié),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展開教學,從字詞到句,從句子到段落,從段落到全篇,多角度感知李時珍的“苦”,繼而引導學生在此基礎上一起探討李時珍“不怕吃苦”的精神,感受李時珍三十年的艱辛及由此反映出來的堅定信念。主問題式的教學設計,涵蓋了一個個子問題,環(huán)環(huán)相扣,步步深入,由表及里,使學生真正走近文本,走進人物內(nèi)心深處,剖析人物形象。小組合作的學習方法,也激發(fā)和鼓勵學生自主地發(fā)現(xiàn)問題,合作探究問題,交流解決問題。學生在互動中求知,在合作中探索,在發(fā)現(xiàn)中辯論,體現(xiàn)了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課前自學 自學目標: 1、朗讀課文三遍,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查詞典并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按事情發(fā)展順序給文章分段,并概括段意。 3、寫兩處以上旁注,寫出讀完全文后的感受。 4、有疑問處能做記號,并嘗試解決。 自學過程: 1、朗讀課文三遍,讀正確,讀通順。 2、查詞典并試著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斷垣殘壁: 長年累月: 曉行夜宿: 若有所悟: 端詳: 饑餐渴飲: 5、搜集一下李時珍和《本草綱目》的資料,把你了解到的寫下來: 6、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把課文分成三段,并寫出段落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概括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找出李時珍對龐憲“談苦”的一番話,想想李時珍吃了那些苦?選擇幾處寫寫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前自學設計思考: 根據(jù)新課程標準三維目標的要求,要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能力,情感與態(tài)度幾個方面的發(fā)展。所以,提前自學設計應該是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這樣才能引發(fā)學生興趣。為此,我一開始明確朗讀要求,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理解詞語的方法和朗讀習慣。接著,進行文章結構的分析,理清文章的線索,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內(nèi)容,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李時珍夜宿古寺”這件事,相對于李時珍修訂《本草》來說,只是其中的一個小故事??墒蔷褪窃谶@個小故事中,可以看到李時珍為實現(xiàn)人生目標,造福人民的高大形象。所以,在教學時,把這個“小故事”與修《本草》這個“大背景”結合起來進行教學,從而為理解文中李時珍“修好本草,萬民得福”打下了基礎。因此,在提前自學中,我設計了這樣一個題目:搜集一下李時珍和《本草綱目》的資料,把你了解到的寫下來。這種類型的題目既培養(yǎng)了學生搜集整合資料的能力,也使學生對李時珍其人其事產(chǎn)生了初步的印象,激發(fā)了探究的欲望。 文章是從李時珍的“行、宿、食及月下記載”來反映李時珍生活辛苦及工作一絲不茍,這是課文的重點所在。提前自學中的“找出李時珍對龐憲談苦的一番話,選擇感受深刻的地方寫寫你的感受?!币活}引導學生找準文章的切入點,培養(yǎng)學生感悟語言文字的方法,讓學生按自己的思考去理解文章內(nèi)容,感受人物形象。課前個性化的理解與感悟,必將使課堂上學生的思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閃現(xiàn)思辨的靈性。 合作研討 合作研討目標: 1、學習本課的生字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復述課文。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 2、由淺入深地感受“我們修訂好《本草》,萬民得福,吃點苦也是值得的?!钡膬?nèi)涵。 3、細讀課文,通過重要段落,從不同角度突感受李時珍不怕吃苦的可貴精神和嚴謹認真的踏實作風,體會人物形象感知人物精神。 合作研討過程: 一、直入主題 上一節(jié)課我們給課文分了段,概括了段意,將長文章讀成了短文章,那么你還能將全文讀成一句話嗎?找一找,文中哪一句話最能體現(xiàn)全文? 1、交流出示: “嗯,長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廟里過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們修訂好《本草綱目》,萬民得福,吃點苦也是值得的?!? 2、齊讀這段話。 (設計意圖:于漪說“課的第一錘一定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fā)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本文篇幅較長,但文中有畫龍點睛之句,這個句子與全文各個部分都有內(nèi)在聯(lián)系,起到了提綱挈領的作用。通過抓住這句中心句,順藤摸瓜,追因求果,起到了“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效果。同時,在“吃苦”與“值得”這一對矛盾之間引發(fā)沖突,引發(fā)懸念,形成學生的學習期待,也很自然地找到了師生與文本對話的話題。) 二、談“苦” 1、為了修訂《本草》,李時珍長年累月饑餐渴飲曉行夜宿,這種“艱苦”流露在課文的字里行間。你是從課文哪些地方感受到了這種“苦”呢?請你輕聲讀讀課文,邊讀邊圈畫出表現(xiàn)“苦”的詞句,在旁邊簡單寫寫你的感受。 2、學習小組交流。 交流形式:讀讀你圈劃的語句,說說你的體會和感受。 3、以小組匯報的形式進行全班交流,教師相應出示。 A、曉行 出示:李時珍領著弟子龐憲饑餐渴飲,曉行夜宿,在安徽、湖北、河南等地察訪藥材,已經(jīng)走了好幾個月了。 (1)學生匯報交流 (2)教師點撥:安徽,河南,湖北,還有江蘇、江西河北,一萬余里路哪,全靠兩條腿走呀!同學們想一想,為了察訪藥材,他會去哪些地方?會走哪些路? (3)小結:珍貴的藥材常常生長在人跡罕至的山林之中,幾千里路,走的都是荊棘遍布的——小路,走的都是無人問津的——荒野,虎狼出沒的——山林.多么危險,多么艱苦,但為了察訪藥材,為了修訂《本草》,他必須長途跋涉,日夜奔走!齊讀這句話。 B、夜宿 出示:近前一看,原來是一座破敗的古寺。李時珍輕輕推開門,只見里面到處是灰塵,斷垣殘壁上長滿了青苔,中間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網(wǎng)。 (1)學生交流談體會。 (2)學生交流,教師適時點撥。 讀著這段話,你的腦海里浮現(xiàn)出怎樣的一幅畫面? 到處是灰塵——很臟; 長滿了青苔——陰暗潮濕; 厚厚的蜘蛛網(wǎng)——很久沒有人住了,荒涼偏僻; 斷垣殘壁——年代久遠,房屋倒塌殘破,危險; (3)白天四處奔波,察訪藥材,晚上就在破廟里過夜, 這就是李時珍的“夜宿”!多么辛苦!指名有感情朗讀。 C、饑餐渴飲 出示:夜幕漸漸降臨了,師徒倆找來些枯枝雜草,生起火來。龐憲用陶碗舀來泉水,煮沸后,兩人便坐在火邊,一邊喝水一邊啃干糧。 (1)學生交流感受。 (2)師:“啃干糧”的“啃”是什么意思?(用力咬、使勁咬)做動作模仿“啃” ?!翱小闭f明什么?(干糧已經(jīng)——干了,硬了,放的時間長了。) (3)師補充:同學們,李時珍外出察訪藥材前,曾是太醫(yī)院的御醫(yī)。在家時,他吃的美味佳肴,喝的是瓊漿玉汁。而現(xiàn)在他渴了就喝一點山泉水,餓了就啃一點干糧,有時候,為了趕路,就邊走邊吃,甚至兩頓并作一頓。這就是——饑餐渴飲。 D、工作 出示:皎潔的月光透過露天的屋頂,照進房子里。李時珍說:“龐憲,趁著大好月色,我們把今天尋訪所得記下來吧。” 龐憲從行囊里拿出筆墨硯臺,又搬來幾塊磚壘成桌子。 (1)學生交流。 (2)教師小結:以月為燈,以磚為桌,李時珍就這樣開始了修訂《本草》的漫漫征程。 出示:“雞腸草……龐憲,你把藥包拿來?!崩顣r珍拿過藥包,從里面翻出兩種草來。這兩種草葉子十分相似,但是藥性不同。怎樣區(qū)別它們呢?李時珍先端詳了一陣,各扯下一點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他接著往下寫:“雞腸草,生嚼涎滑,鵝腸草,生嚼無涎……” (1)學生談體會。 (2)其實,要想編好《本草》,除了要承受著各種生活之苦,還要承擔更為繁重復雜甚至危及生命的編寫工作。 補充:李時珍不僅品嘗雞腸草,鵝腸草,還長期吃生姜,為的是檢驗長食生姜是否有損視力。為了證實曼佗羅的藥性,他喝下了浸泡曼佗羅花的毒酒.他曾經(jīng)這樣對兒子說:“不通過親自嘗試,怎么能驗證藥性?你爹冒了一回險,就可以免去許多病人再冒一回險。”聽到這兒,你對李時珍又有哪些新的認識? (3)指導朗讀。 4、師補充:李時珍從34歲開始修訂《本草綱目》,當他最終完稿時,已從生機勃勃的青年,變成61歲白發(fā)蒼蒼的老人了。這“長年累月地奔波”是整整27年哪!指導感情朗讀課文。 (設計意圖:通讀課文,不難發(fā)現(xiàn),文章寫李時珍夜宿古寺的原因——白天一直在察訪藥材,錯過了客店;寫古寺非常破敗;寫李時珍在古寺里吃得差;寫李時珍在月光下認真地記錄,親自嘗試藥性,都突出了一個“苦”,體現(xiàn)了李時珍為編好《本草》而不怕吃苦這個中心。這幾個部分是形散而神不散的。教學時,緊扣“苦”字,對課文進行有效地整合。首先出示課文的第七節(jié),讓學生朗讀體會李時珍所說的“苦”,再引導他們到課文中去找找描寫“苦”的段落或句子,反復朗讀感悟。最后,又回到第七節(jié),使學生體會到李時珍吃這么多苦是為了使萬民得福。這種教學,打亂了原來的課文順序,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了重新整合,把重點的、有語文價值的進行提煉,再加上課堂上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自主探究,學生學起來主動性很高,實現(xiàn)了有效教學。) 三、論“笑”議“值得” 1、師:住破廟,喝泉水,啃干糧,饑餐渴飲,曉行夜宿,甚至還要冒著生命的危險。面對這一切,李時珍是怎么說的? 2、出示:李時珍笑著問徒弟:“龐憲,你覺得苦嗎?” 饑餐渴飲、曉行夜宿,李時珍談笑自如,坦然面對。從“笑”字中你感受到什么? 3、簡單的一個笑字寫出了李時珍不怕辛苦,以苦為樂的精神。齊讀這句話。 4、為了編寫《本草綱目》,李時珍翻山越嶺,披荊斬棘。行程上萬里,拜訪千萬人。長年累月奔波在外!你覺得“值”嗎? 5、學生討論交流。 6、可是李時珍卻認為:(出示)我們修訂好《本草》,萬民得福,吃點苦也是值得的。”此時,你怎么理解這個詞“值得”? 7、師:萬民的幸福就是李時珍的幸福,他的心中始終裝著《本草綱目》,裝著萬民的幸福,所以,哪怕曉行夜宿,哪怕饑餐渴飲,哪怕皺紋滿額頭,哪怕風霜沾衣襟,哪怕青絲染白發(fā),他也心甘情愿,他也無怨無悔。讓我們再讀——“但我們修訂好《本草綱目》,萬民得福,吃點苦也是值得的?!? 8、正因此他心里裝著萬民的健康、萬民的幸福,所以他覺得—— 長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廟里過夜,是值得的。 請你接下去說: ____________,是值得的。 ____________,是值得的。 ____________,是值得的。 為了萬民得福,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設計意圖:讓孩子深入地讀書,這是語文教師的職責。在語文課堂上,教師應該善于抓住問題的“切入點”,提供給學生有意義的話題,讓學生帶著話題去讀書、去思考,去獲得收獲。由“談苦”到“論笑”,由“論笑”到“議值得”,老師與學生一起與文本進行一層層深入的對話,一次次與文本人物進行精神的靠近,使學生體會到了蘊含在文字背后的意蘊,體會受到了蘊藏在字里行間的情感因素與精神價值;由“苦”和“笑”的對比,由因“萬民得福”而“覺得值得”的體會,李時珍的形象便呼之欲出,深入學生的心靈了。此時,學生每一次的閱讀便都有了思考,有了感悟,有了意義,并且讀得深了,透了。) 四、歸理拓展:話《本草》 1、(音樂起)出示課文最后一段:寺外,山風呼嘯,貓頭鷹在尖叫著。圓盤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當空。 (1)帶著你的理解和感受讀讀這一段話。 (2)請你將這段話接著寫下去。 (3)交流所寫內(nèi)容。 (4)師:寺廟內(nèi),李時珍就著皎潔的月光記錄著白天的尋訪所得。山風透過露天的屋頂吹起了他花白的頭發(fā),夜越來越深了,弟子龐憲脫下衣服輕輕披在他身上,李時珍也渾然不覺,他忘記了白天奔波的辛勞,忘記了時間的流逝,依然思索著研究著記載著…… 2、出示《本草綱目》圖片及介紹: 《本草綱目》共計190萬字,收錄1892種藥材,醫(yī)方11096個,繪制1111幅精美插圖。內(nèi)容涉及藥物學、天文、地質、化學、植物學等多個方面,堪稱我國古代的百科全書,先后被譯成拉丁、法、英、等十多種文字,流傳全世界。 讀著這段話,讀著這些驚人的數(shù)字,你想說什么? 3、教師總結。 (設計意圖:課文的最后一段以環(huán)境描寫的手法,襯托了李時珍的高尚品格。這時我設置了想象,讓學生進行續(xù)寫,此時學生心中充滿著感慨與感動。這樣的環(huán)境描寫,這樣的情感訓練,無疑把學生的情感帶到了無限想象的空間。不僅如此,為了更加深刻體會李時珍的精神,我在學生想象完之后隨即出示《本草綱目》的圖文資料。學生在想象后再讀資料,之后談自己的感受,的確是情動于衷,有感而發(fā)。這樣,學生不僅走入了文本、而且超越了文本,從而在情感上達到了高潮。) 附:板書設計 李時珍夜宿古寺 苦 曉行夜宿 以苦為樂 饑餐渴飲 笑 工 作 嚴謹認真 萬民得福 一心為民 透視“傻”的背后… … ——《李時珍夜宿古寺》教學反思 教學《李時珍夜宿古寺》這一課時,一個學生突然冒出來一句:李時珍真傻!這個問題顯然是我在備課時所沒有考慮到的。雖然孩子的話語聽起來有些突兀,也和這篇文章的主旨相悖,但細細一想,學生的問題問得不無道理。況且,既然是學生提出來的問題,也一定是他的內(nèi)心真實想法的流露。 于是,我請他談談自己的想法。他侃侃而談:“課文中寫李時珍和他的弟子為察訪藥材,深入山林,錯過了客店,晚上只能在破廟里過夜,還要自己找柴草燒水,啃干糧充饑。你想,他們走了那么多的路,吃了那么多的苦,但李時珍依然笑著與徒弟談‘苦’,這不是傻,是什么?” 是啊,走的是山林荒野,喝的是山泉水,啃的是又硬又冷的干糧,住的是破敗危險的破廟,多么危險,多么艱苦,卻依然笑著。有道理!我肯定了他的想法。 李時珍傻嗎?我再次將這個問題拋給了學生。頓時,學生各抒己見開了,持肯定和否定意見的人各半。于是,我將他們分成了正方和反方。 正方認為:李時珍很傻。你看他在外出察訪藥材前,曾是太醫(yī)院的御醫(yī)。在家時,他吃的美味佳肴,喝的是瓊漿玉汁。而現(xiàn)在整天東奔西走,跋山涉水,渴了就喝一點山泉水,餓了就啃一點干糧,甚至夜晚還住在破敗危險的寺廟里。而且這樣風餐露宿、風塵仆仆的日子不是一天兩天,一年兩年,是整整27年哪!為了寫一本書,放棄了富貴安逸的日子,卻甘愿長年累月在外奔波,的確有些傻。 正方甚至還將課外書上閱讀到的資料也引用過來:李時珍原本可以做官,可他放棄了功名利祿,情愿做個平平淡淡的醫(yī)生,為老百姓治病,也很傻。 反方認為:的確,李時珍所做的這些事情在常人眼里看起來是有些傻,但李時珍認為值得。因為他的心里想的不是享受安逸的生活,也不是追求功名利祿,他這么辛苦辛苦忙碌,這么勞累奔波,為的是修訂好《本草綱目》,使萬民得福。他想的是辛苦我一個,幸福千萬人。這就是李時珍的精神和品質,這也是他能夠吃這么多的苦的信念所在,毅力所在。為了修好《本草綱目》,為了使萬民得福,他在所不辭。在他看來,吃一點苦算不了什么,吃所有的苦都是值得的。他的吃苦正是為了人民的不吃苦。這樣的品質和精神,何其崇高! 教師:通過辯論,同學們認識了真正的李時珍。他不為民,不為利,一心只為民。為使萬民得福,他長年累月地風餐露宿、櫛風沐雨、跋山涉水、風塵仆仆、東奔西走,在一般人的眼里,他的所作所為可能顯得“傻”,但李時珍卻認為“值得”!因為,他的心中裝的是人民的幸福!為使萬民得福,他心甘情愿,他無怨無悔!所以,我們崇敬李時珍敬仰李時珍,不僅因為他寫出了《本才綱目》,更因為他身上所折射出來的熠熠生輝的精神與品質。 這一段內(nèi)容,是沒有預設,課堂生成的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反思這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我覺得,“教學就是即席創(chuàng)作”。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tài)的不斷發(fā)展推進的過程。這個過程既有規(guī)律可循,又有靈活的生成性和不可預測性。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中抓住課堂中的生成性資源,運用適當?shù)脑u價進行引導、挖掘。一次精彩的即興發(fā)言,一個異于常規(guī)的舉動,甚至一次看似干擾教學的突發(fā)事件,只要我們注意挖掘,都有可能成為教學的資源。 介休市城關鄉(xiāng)西關小學教師 邢峰梅 13-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李時珍夜宿古寺 李時珍 夜宿 第二 課時 設計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appdesigncorp.com/p-10185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