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復雜的方程 教案優(yōu)質(zhì)公開課獲獎教案教學設計(人教新課標五年級上冊)》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稍復雜的方程 教案優(yōu)質(zhì)公開課獲獎教案教學設計(人教新課標五年級上冊)(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稍復雜的方程 教案優(yōu)質(zhì)公開課獲獎教案教學設計(人教新課標五年級上冊)
第六課時
教學內(nèi)容:教材第61頁例4,練習十一的第9-11題。
教學目標:
1、理解和掌握列方程解答問題的步驟和基本方法,能夠正確列出ax=b的方程解答比較容易的問題。
2、自主探究,正確地列出方程解答問題。
3、培養(yǎng)學生獨立探究的好習慣,并滲透環(huán)保教育。
教學重點:能夠正確列出ax=b的方程解答比較容易的問題。
教學難點:根據(jù)題意找到等量關系,列出方程。
教學準備:例題情境圖。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2、
1、你知道一個滴水的水龍頭每分鐘浪費多少水嗎?如果想要知道每分鐘浪費的水,你能想到什么辦法?
介紹教材中一位少先隊員的做法:拿桶接了一段時間,然后稱出其一共接了多少質(zhì)量的水。
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解方程]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第61頁例4的情境圖,組織學生審題,分析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
2、找出題目的等量關系。
提問:半小時的接水量表示什么?
每分鐘滴水量、30分鐘、半小時的滴水量三者之間有什么關系?
[板書:每分鐘滴水量×30=半小時滴水量
半小
3、時滴水量÷每分鐘滴水量=30
半小時滴水量÷30=每分鐘滴水量]
3、根據(jù)等量關系式,哪些量是已知的?哪些量是未知的?我們應該設哪個量為未知數(shù)?
[板書:設每分鐘滴水量為X克]
怎樣根據(jù)等量關系列出議程,與同位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提醒:設每分鐘滴水量為X克,與已知條件“共接水1.8千克”單位不一致,應該怎樣解決呢?
[板書:1.8kg=1800g]
組織學生列出方程,并在課本上完成解題過程的填空。提醒學生要驗算。指名學生回答,集體訂正。
[板書:解;設每分鐘滴水量為X克。
每分鐘滴的水×
4、30=半小時滴的水
1.8kg=1800g
30x=1800
30x÷30=1800÷30
x=600
與同位交流驗算的過程,集體核對。
三、鞏固練習
1、教材練習十一第6題。讓學生找出題目中的數(shù)量關系,指名口答。再根據(jù)數(shù)量關系列出方程解答。
2、實踐運用
學校買來20米長的布,準備做16件兒童表演服。每件兒童表演服用布多少米?
王老師買獎品,其中有42棵練習本,是日記本的3倍。日記本有多少本?
四、全課小結:說說你今天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解方程
5、 例4
解:設每分鐘滴水量為X克。
每分鐘滴的水×30=半小時滴的水
1.8kg=1800g
30x=1800
30x÷30=1800÷30
x=600
驗算(略)答(略)
課后小記:
校領導對本課教學設計提出以下意見和建議:
1、從課堂反饋來看,本課的導入問題設計不太合適。當問“想要知道每分鐘浪費的水,你能想到什么辦法”時,學生回答拿一個容器接水龍頭的滴水,1分鐘后用工具測量所接水的質(zhì)量。如果按學生的方法已經(jīng)能夠直接測量出結果,那還需要列方程解答嗎?所以建議先出示“一個
6、滴水的水龍頭浪費水,同學們拿桶接了半小時,共接了1.8千克水。”然后請同學們思考知道這兩個條件可以求出什么問題,如何用算術方法解答,并說明列式理由。這樣既能夠直奔主題,又能夠使學生主動思考三個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
2學生質(zhì)疑“我想知道這個水龍頭1小時共浪費多少水”,教師以這個問題不是咱們本節(jié)課研究的重點,只請一名學生口頭列式并計算出結果后即一筆帶過。其實,這里可適當拓展,讓學生也試著分析其數(shù)量關系式。
3學生在新授前通過預習共提出了以下五個想要了解的問題“我想知道這個水龍頭1小時共浪費多少水”、“怎樣求每分鐘滴水量為多少”、“為什么要將1.8千克要化成克”、“列的方程是不是
7、已經(jīng)學過的”“這題除書上的解法外還有沒有其他解法”5個問題。我在新授前解決了第1個問題,緊接著我將學生的問題按照教學的順序重新進行了編號,在教學中接號依次解決。校領導建議這些問題不必編號,當教師進行到某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時,適時指明所需要解決的相應問題即可。
4在評課時,校領導首先讓我自己談一談本課最成功與失敗之處。當時,我就談到學生質(zhì)疑的水平還有待提高,他們只重結果,卻沒有刨根問底的精神。大家普遍只關注到怎樣解決這一實際問題,卻少有人去關注為什么可以這樣列方程(算式)。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是在引導學生讀題后,要求學生去分析三種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再選擇其中最喜歡的一種列方程或算式解答。等量關系
8、的引入很被動,學生解決也很被動,此處他們的學習熱情較質(zhì)疑時明顯下降。如何調(diào)整教學,能夠使他們的情緒始終高昂呢?校領導建議: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再大膽些,放得更開些,由于有例3的學習作基礎,這里可以放手讓學生先嘗試解答例題,不會的學生可以建議他們翻開書本自學,其他學生則獨立完成。在全班交流時,通過追問的方式將三種數(shù)量關系式一一呈現(xiàn)出來。這樣的學習就是自主探究式的學習,這樣的學習,學生學得更積極主動。
5、當教學完三種不同解法后,我請學生對不同解法進行點評,他們補充并完善了板書中的設和答,我也就順手將答板書在黑板上,最后才對結果進行了驗算。其實這種做法不嚴謹,應該先引導學生驗算完后再寫答,
9、因為如果在難處中發(fā)現(xiàn)有錯可以修正,不能寫完答后再驗算。
再教改進設計:
補充復習環(huán)節(jié),請學生思考要求下列問題必須知道哪兩個條件:
還剩多少米布?
要求速度
平均每天跑多少米?
平均每分鐘浪費多少水?
由最后一個問題直接引入本課的學習。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分析數(shù)量關系的能力,同時能夠順暢地引入新課的學習。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教材第三5頁例1。練習十二的第1-6題。
教學目標:
1.學生能根據(jù)等式的基本性質(zhì)解形如ax±b=c的方程,初步學會列方程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10、。
2.培養(yǎng)學生抽象概括的能力,發(fā)展學生思維靈活性,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
3.學生感受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運用意識與規(guī)范書寫和自覺檢驗的習慣。
教學重點:掌握解形如ax±b=c方程的解法。
教學難點:正確找出數(shù)量間的相等關系,列出方程。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1、解方程。
X-2.5=10
0.4X=12
3.2+X=40
2、根據(jù)下列句子說出其數(shù)量間相等的關系。
1)女生比男生人數(shù)的3倍少10人。
2)這個月比
11、上個月水電費的2倍多200元。
二、情景導入:
1、同學們見過足球吧?(出示1個足球)那你們觀察過足球上的花紋有什么特點呢?
(出示例1)一起觀察掛圖,問:同學們能從圖中獲得什么信息?要求什么問題?
2、師:幾位同學的觀察能力都很強。老師還知道:那款黑白相間的足球是1970年墨西哥世界杯的比賽用球,此后的一系列世界杯用球都是在此基礎上加以改進的。
三、探究新知:
1、小組合作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
師:剛才有一位同學想知道黑色皮有多少塊,用我們學過的知識怎樣解決黑色皮有多少塊呢?
小組討論,合作交流:
12、
(一部分學生用算術的方法解答,在學生講解題思路時,老師可以用線路圖表示;另一部分學生找到題中的等量關系,并依據(jù)等量關系式列出方程;還有另外的學生找到另外的等量關系式,列方程。)
師:第一小組的同學用我們前面學過的知識成功的解決了這個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運用畫線段圖的方法,幫助分析,很善于動腦。其他同學依據(jù)不同的數(shù)據(jù)關系列出較復雜的方程,怎樣解答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稍復雜的方程”。(板書課題)
2、小組合作探究稍復雜方程的解法:
1)生:我們還可以用黑色皮的塊數(shù)×2=白色皮的塊數(shù)+4這個等量關系式列方程,最后求出X=12,還要檢驗12是
13、不是這個方程的解。(學生在黑板上展示解方程的步驟)
師:這位同學特別會想辦法,利用我們原來學過簡單方程的方法解決了這個問題,而且還有檢驗方程的好習慣。但像2X-20=4和2X-4=20這樣的方程能轉(zhuǎn)化成我們原來學過的簡單的方程再解答嗎?
2)(兩個學生在黑板上展示兩個不同方程的解法步驟,并檢驗)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這幾個小組解答較復雜的方程都是先轉(zhuǎn)化成簡單的方程,然后用學過的知識去解決。請同學們不要忘記,最后要檢驗結果是否正確。
大家在用方程解決問題的時候,有什么共同特點嗎?步驟是什么呢?
(生答完特點后,師生共同總結列方程解決問題
14、的步驟:
①弄清題意,找出未知數(shù)用X表示;
②分析、找出數(shù)量間的相等關系,列方程;
③解方程;
④檢驗并寫答語。)
四、鞏固拓展:
1、解下列方程
4X+13=365
8+4X=56
3X—2=28
2、說出數(shù)量間相等的關系。
故宮的面積比天安門廣場面積的2倍少16萬平方米。
獵豹的速度比大象的2倍還多30千米。
亞洲的面積比大洋洲面積的4倍還多812萬平方千米。
地球繞太陽一周的時間比水星繞太陽一周所用時間的4倍還多13天。
15、
3、P66第二題
五、全課總結:
本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作業(yè):P66-P67練習十二1、3、4
板書設計:稍復雜的方程
例1
解:設共有X塊黑色皮。
黑色皮的塊數(shù)×2-白色皮的塊數(shù)=4
2X-20=4
2X-20+20=4+20
2X=24
2X÷2=24÷2
X=12
驗算:方程左邊=2X—20=2×12—20=4
方程的右邊=4
左邊=右邊
所以X=12是方程的解
答:共有12
16、塊黑色皮。
課后小記:
本節(jié)課擔負著雙重任務,不僅要引導學生正確分析等量關系,學會列方程,同時還要教會他們解形如ax±b=c的方程,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注意節(jié)奏的調(diào)控,重難點處應把握好輕重緩急。
在嘗試用算術方法解答此題過程時,我班學生錯誤頻頻。有的用20÷2-4,還有的用(20—4)÷2……。當然,也正是由于有了這些錯誤才使得學生對方程充滿期待,正是因為這些錯誤才使學生倍感方程的“好”、“順”、“易”。所以,錯誤并不可怕,合理利用它可以成為課堂的“催化劑”、“助動器”。
在教學例題時,我根據(jù)學生思維特點將教材中介紹的方程“2X—20=4”改為了“2X—4=20”對學生進行重點指導。因為根據(jù)條件“白色皮比黑色皮的2倍少4塊”學生更容易分析得出“黑色皮的塊數(shù)×2—4=白色皮的塊數(shù)”的等量關系式。
教學困惑:當一題多解時,教材如果只呈現(xiàn)一種解法時,這種方法往往是其中最簡潔、最容易理解、更值得推薦的方法。可這一課為何會采用“黑色皮的塊數(shù)×2—白色皮的塊數(shù)=4”呢?難道這個關系式比其它兩種更好理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