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秋)四年級科學上冊 2.6《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鹽》教案 (新版)教科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2年(秋)四年級科學上冊 2.6《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鹽》教案 (新版)教科版(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2022年(秋)四年級科學上冊 2.6《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鹽》教案 (新版)教科版
設計意圖:
生本教育理念提倡發(fā)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這同時也給我們老師的課堂調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課的設計充分體現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注意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究。
本節(jié)課為《溶解》單元非常重要的一個課時,通過這一課時的教學,能使學生了解科學研究中,如何取得更接近于準確目標的數據。養(yǎng)成良好的實驗習慣,本課在教學設計中很注意這一點。本課時設計中最精彩的部分就是如何引導學生第一次放幾勺鹽,如何一次次地加鹽(從多到少),結果的預測和途中修正自己的猜測。這些都是非常值得推薦的設計。
引入部分讓孩子們
2、倒水為正確地提出一個科學的問題做了良好的鋪墊,起始部分讓孩子們把“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鹽”逐漸引導到科學問題“5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鹽”,非常有價值,設計非常有科學意義。
結尾部分把味精和糖送給學生能使學生激起課外探索的欲望,這就是吹響了新探索的號角,非常值得推薦。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在課堂上經歷一些有意義的科學探究活動。
2、指導學生把一個不完整的研究問題,轉化為可操作、可進行的研究問題。
3、鼓勵學生進行課外自主探究科學問題。
教學重點:研究5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鹽。
教學準備:每個實驗小組50毫升清水一杯,食鹽一小杯,小塑料匙一只,大塑料匙一只。
教學活動
3、過程:
1、食鹽在水里能無限溶解嗎?
(1)師問:把一小匙食鹽放入水中攪拌幾下,鹽溶解了,再加一小匙食鹽,攪拌幾下,鹽又溶解了,再加鹽,再攪拌……不斷地加鹽,鹽能不斷地溶解嗎?
(有意識的演示實驗,引導學生實驗時第一次加多少鹽,以及怎樣加鹽)
(2)學生討論,回答。(不能無限溶解)
2、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鹽?
(1)這節(jié)課,我們就重點來研究這個問題,出示研究的問題。(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鹽?)
(2)分組討論:怎樣來研究?
(3)師:關于這個問題,研究起來,你們覺得有沒有困難?
(4)學生回答。(如果學生認為沒有困難,教師提示如何來確定一杯水的多少?)師生共同討論決定,今天
4、暫時研究50毫升的一杯水。
(5)師:那么我們又如何來確定溶解多少鹽中的“多少”呢?有沒有統一的標準呢?
(6)師生共同討論決定為以克(平匙)來計算。
(7)那么,這節(jié)課,我們要研究的問題,要不要改一下,如何改?
(8)研究問題改成:50亳升的水能溶解多少平匙的鹽?
(9)小組討論研究計劃。
研究計劃
一、研究的問題
二、研究人員
三、研究的準備
四、研究方法和步驟
(10)交流,集體制定研究計劃。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制定科學的研究方案)
(11)第一次猜測。
(在觀察的基礎上做出科學的推測)
(12)分組進行溶解食鹽的研究實驗。
(13
5、)第二次猜測
(在實驗的基礎上做出科學的修正)
(14)實驗完畢,交流研究結果。
組號
1
2
3
4
5
6
7
8
……
猜測一
猜測二
結果
師:不能在溶解的溶液,我們叫飽和溶液,大家一起來看看這杯飽和溶液的結果。
(12)分別請溶解的最多和最少的小組說說實驗過程。
(13)討論分析:造成實驗結果不一樣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3、對于新的問題、想法,鼓勵學生課后自行研究。
(激起課外探索的欲望,吹響了新探索的號角)
設計分析
1
6、、教師的語言方面;科學教師的語言應該簡練,并且具有科學性。
2、環(huán)節(jié)設計;此次教研課課的教學設計,主要有學生取水(課前),設計研究方案 ,進行實驗,其間安排了兩次猜測,第一次是沒有經驗的預測,第二次是進行了一半時,學生在有一定經驗的基礎上的猜測,我認為,這樣的活動設計時有結構的,沿著學生的思路層層推進。
3、教學機智; 怎樣應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學生課堂上的提問 ,往往具有突發(fā)性和隨意性,對這一類問題的回答,往往最能夠體現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水平,也最能夠樹立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對于這一類問題的回答,不僅緊扣課堂教學中心環(huán)節(jié),不東拉西扯。更要尊重學生。
4、材料設計:充分利用科學工具箱的材料。課堂前,我將課堂要用的材料給學生準備好,并且放到實驗桌上,而沒有在課中發(fā),應為我覺得學生一次次在課堂中穿梭,會影響學生課堂上探究的情趣和專注率,其結果是影響了整個學生探究活動的順利進行??雌饋碚n堂上熱熱鬧鬧,學生參與熱情高漲,而實際上學生課堂上真正獲取的,或者說學生真正需要的東西,教師卻沒有真正引導。
5學生與老師的互動 ;注重經歷,體現自主、合作與探究對于學生來說,自己發(fā)現的東西才是最有價值的,這將讓學生體驗到些許成功,并最終促進其科學素養(yǎng)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