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欣賞 民族管弦樂曲《翻身的日子》 教學設計教案
《小學音樂欣賞 民族管弦樂曲《翻身的日子》 教學設計教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小學音樂欣賞 民族管弦樂曲《翻身的日子》 教學設計教案(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欣賞 民族管弦樂曲《翻身的日子》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感受作品歡快喜慶的情緒,了解作品風格。 2、認識板胡、管子并能聽辨其音色。 3、熟記對答樂段主題旋律并了解其創(chuàng)作手法。 學情分析 歷史題材的音樂作品,由于年代久遠的原因,遠離學生生活經(jīng)歷和文化視野,很難與其產(chǎn)生共鳴、引起興趣,尤其是高年級學生,年齡階段的心理特征決定了他們對課堂反應的被動。因此,既能調(diào)動學生興趣,又能達成教學目標是我備課時把握的主要原則。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感受作品歡快喜慶的情緒,了解作品風格。 [教學難點] 1、聽辨板胡、管子音色 2、熟記并表現(xiàn)對答主題旋律 教學過程 活動1【講授】《翻身的日子》 一、節(jié)奏導入: 1、師出示打擊樂器——鈸,并播放引子音樂,師隨音樂打出節(jié)奏。 2、請學生模仿老師的節(jié)奏。 3、學生說說聽完這段音樂的感受? [設計意圖:從情緒入手,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下對本課產(chǎn)生興趣,為接下來的學習主動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新授: 完整播放《翻身的日子》,學生聽完說出自己想了解的問題關(guān)鍵詞(曲名、作者、速度、演奏形式、情緒、旋律、樂器等等。) [設計意圖:指導并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積累欣賞的方法。] (二)分段欣賞 1、欣賞作品第一主題 (1)聽辨是什么樂器演奏的?(板胡); (2)認識板胡,找出二胡和板胡的異同。 (3)出示板胡旋律譜(第一主題),邊聽音樂邊在標有節(jié)奏的地方拍一拍。 (4)欣賞演奏家演奏板胡的視頻。 (5)隨主題音樂,模仿演奏家拉一拉板胡。 (6)從三個音樂小片段中,分辨板胡音色。 [設計意圖:帶著不同的要求完成一次次的欣賞活動,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熟悉板胡主題旋律,在對比中鞏固板胡音色,潛移默化中感受樂曲風格,達到將復雜的內(nèi)容簡單化的目的。] 2、欣賞作品第二主題 (1)播放音樂,學生說說演奏的樂器。 (2)出示管子及演奏姿勢圖片,欣賞管子獨奏音樂,感知管子音色。 (3)哼唱管子演奏的第二主題旋律片段; (4)欣賞吹管樂合奏片段。 [設計意圖:對管子的認識采取視聽結(jié)合,學生在參與中獲得了體驗、獲得了知識。] (5)風格歸納: ①為什么作品中用到板胡和管子這兩種北方民族樂器? ②梳理民族管弦樂隊的組成,板書:民樂合奏。 3、欣賞作品第三主題 (1)師生用拍手做對答游戲,在欣賞第三主題中找出相似之處。 (2)簡介螺絲結(jié)頂?shù)膭?chuàng)作手法; (3)學生用各種形式表現(xiàn)對答段落; (4)師講解樂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 [設計意圖:在參與中理解音樂、發(fā)現(xiàn)音樂的規(guī)律,從而更好地表現(xiàn)音樂,達到熟記音樂主題的目的。在學習方式上再一次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理念;通過背景的講解,加深學生對作品喜悅情緒的理解。] (三)再次完整欣賞全曲。 (1)播放全曲,提示學生邊聽邊跟音樂作出相應的動作。 (2)解決欣賞前學生提出的問題。 [設計意圖:從部分再次回到到整體,給學生重新進行一次知識的梳理,鞏固達成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也是對學習效果的檢驗。] 三、創(chuàng)編表演 (1)教師出示紅綢,讓學生想一想:如何在音樂的結(jié)尾部分(再次出現(xiàn)引子的旋律時)加入舞動的紅綢? (2)再次播放全曲,讓學生用各種喜愛的方式表現(xiàn)樂曲。 [設計意圖:進一步感受作品給我們傳遞的喜悅之情,再次激發(fā)學生對民族音樂的情感。并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編與合作能力。]-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guān) 鍵 詞:
- 翻身的日子 小學音樂欣賞 民族管弦樂曲翻身的日子 教學設計教案 小學 音樂 欣賞 民族 管弦 樂曲 翻身 日子 教學 設計 教案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quán),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appdesigncorp.com/p-8869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