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數(shù)學一輪復習 第一部分 基礎與考點過關 第九章 平面解析幾何學案.doc
《2019版高考數(shù)學一輪復習 第一部分 基礎與考點過關 第九章 平面解析幾何學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版高考數(shù)學一輪復習 第一部分 基礎與考點過關 第九章 平面解析幾何學案.doc(110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第九章 平面解析幾何 第1課時 直線的傾斜角與斜率 了解確定直線位置的幾何要素(兩個定點、一個定點和斜率).對直線的傾斜角、斜率的概念要理解,能牢記過兩點的斜率公式并掌握斜率公式的推導,了解直線的傾斜角的范圍.理解直線的斜率和傾斜角之間的關系,能根據直線的傾斜角求出直線的斜率. ① 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結合具體圖形,確定直線位置的幾何要素.② 理解直線的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過兩點的直線斜率的計算公式. 1. (原創(chuàng))設m為常數(shù),則過點A(2,-1),B(2,m)的直線的傾斜角是 W. 答案:90 解析:因為過點A(2,-1),B(2,m)的直線x=2垂直于x軸,故其傾斜角為90. 2. (必修2P80練習1改編)若過點M(-2,m),N(m,4)的直線的斜率等于1,則m的值為 W. 答案:1 解析:由1=,得m+2=4-m,解得m=1. 3. (原創(chuàng))若直線l的斜率k的變化范圍是[-1,],則它的傾斜角的變化范圍是 ?。? 答案:∪ 解析:由-1≤k≤,即-1≤tan α≤, ∴ α∈∪. 4. (必修2P80練習6改編)已知兩點A(4,0),B(0,3),點C(8,a)在直線AB上,則a= ?。? 答案:-3 解析:由kAB=kBC得=,解得a=-3. 5. (必修2P80練習4改編)若直線l沿x軸的負方向平移2個單位,再沿y軸的正方向平移3個單位后,又回到原來的位置,則直線l的斜率為 W. 答案:- 解析:設直線上任一點為(x,y),平移后的點為(x-2,y+3),利用斜率公式得直線l的斜率為-. 1. 直線傾斜角的定義 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對于一條與x軸相交的直線,如果把x軸所在的直線繞著交點按逆時針方向旋轉至和直線重合時所轉的最小正角記為α,那么α就叫做直線的傾斜角,并規(guī)定:與x軸平行或重合的直線的傾斜角為0;直線的傾斜角α的取值范圍是[0,π)W. 2. 直線斜率的定義 傾斜角不是90的直線,它的傾斜角的正切值叫做這條直線的斜率.直線的斜率常用k表示,即k=tan α.由正切函數(shù)的單調性可知,傾斜角不同的直線其斜率也不同. 3. 過兩點的斜率公式 過兩點P1(x1,y1),P2(x2,y2)的直線,當x1≠x2時,斜率公式為k=tan α=,該公式與兩點的順序無關;當x1=x2時,直線的斜率不存在,此時直線的傾斜角為90W.[備課札記] , 1 直線的傾斜角和斜率之間的關系) , 1) 如果三條直線l1,l2,l3的傾斜角分別為α1,α2,α3,其中l(wèi)1:x-y=0,l2:x+2y=0,l3:x+3y=0,則α1,α2,α3從小到大的排列順序為 ?。? 答案:α1<α2<α3 解析:由tan α1=k1=1>0,所以α1∈.tan α2=k2=-<0,所以α2∈,α2>α1.tan α3=k3=-<0, 所以α3∈,α3>α1,而-<-,正切函數(shù)在上單調遞增,所以α3>α2. 綜上,α1<α2<α3. 變式訓練 已知經過兩點A(4,2y+1),B(2,-3)的直線的傾斜角為,則y的值為 ?。? 答案:-3 解析:由==y(tǒng)+2=tan ,得y+2=-1,所以y=-3. , 2 求直線的傾斜角和斜率) , 2) 已知兩點A(-1,-5),B(3,-2),直線l的傾斜角是直線AB傾斜角的一半,求直線l的斜率. 解:設直線l的傾斜角為α,則直線AB的傾斜角為2α, 由題意可知tan 2α=,∴ =. 整理得3tan2α+8tan α-3=0, 解得tan α=或tan α=-3. ∵ tan 2α=>0, ∴ 0<2α<90,∴ 0<α<45,∴ tan α>0, 故直線l的斜率為. 變式訓練 如圖,已知直線l1的傾斜角α1=30,直線l1⊥l2,求直線l1,l2的斜率. 解:直線l1的斜率k1=tan α1=tan 30=. ∵ 直線l2的傾斜角α2=90+30=120, ∴ 直線l2的斜率k2=tan 120=tan(180-60)=-tan 60=-. , 3 求直線的傾斜角和斜率的取值范圍) , 3) 已知兩點A(-3,4),B(3,2),過點P(1,0)的直線l與線段AB有公共點. (1) 求直線l的斜率k的取值范圍; (2) 求直線l的傾斜角α的取值范圍. 解:如圖, 由題意可知,kPA==-1,kPB==1. (1) 要使直線l與線段AB有公共點,則直線l的斜率k的取值范圍是(-∞,-1]∪[1,+∞). (2) 由題意可知,直線l的傾斜角介于直線PB與PA的傾斜角之間. 又PB的傾斜角是45,PA的傾斜角是135, 所以α的取值范圍是[45,135]. 變式訓練 若直線mx+y+1=0與連結點A (-3,2),B (2,3)的線段相交,求實數(shù)m的取值范圍. 解:直線的斜率為k=-m,且直線經過定點P(0,-1),因為直線PA,PB的斜率分別為-1,2,所以斜率k的取值范圍是(-∞,-1]∪[2,+∞),即實數(shù)m的取值范圍是(-∞,-2]∪[1,+∞). 1. 已知A(-1,2),B(0,a),C(a,0)三點共線,則此三點所在直線的傾斜角α的大小是 ?。? 答案:120 解析:若a=0,則點B,C重合,不合題意.由A,B,C三點共線得kAB=kBC,即=,解得a=1,所以B(0,).此三點所在直線的斜率kAB==-,即tan α=-.又0≤α<180,所以α=120. 2. 直線xcos α+y+2=0的傾斜角的取值范圍是 . 答案:∪ 解析:由直線的方程可知其斜率k=-∈.設直線的傾斜角為θ,則tan θ∈,且θ∈[0,π),所以θ∈∪. 3. 已知實數(shù)x,y滿足y=-2x+8,且2≤x≤3,求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解:如圖, 由于點(x,y)滿足關系式2x+y=8,且2≤x≤3可知,點P(x,y)在線段AB上移動,并且A,B兩點的坐標可分別為A(2,4),B(3,2). 由于的幾何意義是直線OP的斜率,且kOA=2,kOB=, 所以的最大值為2,最小值為. 4. 已知直線kx+y-k=0與射線3x-4y+5=0(x≥-1)有交點,求實數(shù)k的取值范圍. 解:kx+y-k=0?k(x-1)+y=0,直線過定點(1,0)?由題意作圖可得: 由題意可看出: k∈∪.(或者由兩直線方程聯(lián)立,消去y得x=≥-1,即≥0?k≥或k<-) 1. 已知x軸上的點P與點Q(-,1)連線所成直線的傾斜角為30,則點P的坐標為 W. 答案:(-2,0) 解析:設P(x,0),由題意得kPQ=tan 30=,即=,解得x=-2,故點P的坐標為(-2,0). 2. 如圖,直線l1,l2,l3的斜率分別為k1,k2,k3,則它們的大小關系為 ?。? 答案:k1<k3<k2 解析:直線l1的傾斜角α1是鈍角,故k1<0,直線l2與l3的傾斜角α2與α3均為銳角,且α2>α3,所以0<k3<k2,因此k1<k3<k2. 3. 已知函數(shù)f(x)=asin x-bcos x.若f=f,則直線ax-by+c=0的傾斜角為 ?。? 答案: 解析:由f=f知,函數(shù)f(x)的圖象關于直線x=對稱,所以f(0)=f,所以-b=a,所以直線ax-by+c=0的斜率為=-1.設直線ax-by+c=0的傾斜角為α,則tan α=-1,因為α∈[0,π),所以α=,即直線ax-by+c=0的傾斜角為. 4. 若直線l:y=kx-與直線2x+3y-6=0的交點位于第一象限,則直線l的傾斜角的取值范圍是 ?。? 答案: 解析:如圖,直線l:y=kx-過定點P(0,-).又A(3,0),所以kPA==,所以直線l的斜率范圍為,由于直線的傾斜角的取值范圍為[0,π),所以滿足條件的直線l的傾斜角的范圍是. 1. 求斜率要熟記斜率公式:k=,該公式與兩點順序無關,已知兩點坐標(x1≠x2)時,根據該公式可求出經過兩點的直線的斜率.當x1=x2,y1≠y2時,直線的斜率不存在,此時直線的傾斜角為90. 2. 要正確理解傾斜角的定義,明確傾斜角的取值范圍,傾斜角與斜率的關系是k=tan α(α≠90),其中α為傾斜角,因此求傾斜角的取值范圍通常需從斜率的范圍入手,而求斜率的范圍則常需考慮傾斜角的取值范圍,但都需要利用正切函數(shù)的性質,借助圖象或單位圓數(shù)形結合,注意直線傾斜角的范圍是[0,π),而這個區(qū)間不是正切函數(shù)的單調區(qū)間,因此根據斜率求傾斜角的范圍時,要分與兩種情況討論.由正切函數(shù)圖象可以看出當α∈時,斜率k∈[0,+∞);當α=時,斜率不存在;當α∈時,斜率k∈(-∞,0). 第2課時 直線的方程(對應學生用書(文)123~124頁、(理)128~129頁) 掌握直線方程的幾種形式(點斜式、斜截式、兩點式、截距式及一般式)的特點與適用范圍;能根據問題的具體條件選擇恰當?shù)男问角笾本€的方程;了解直線方程的斜截式與一次函數(shù)的關系. ① 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結合具體圖形,確定直線位置的幾何要素.② 掌握確定直線位置的幾何要素,掌握直線方程的幾種形式(點斜式、斜截式、兩點式、截距式及一般式),了解斜截式與一次函數(shù)的關系. 1. (必修2P82練習1(1)~(4)改編)過點P(-2,0),且斜率為3的直線的方程是 ?。? 答案:y=3x+6 解析:設所求直線方程為y=3x+b,由題意可知3(-2)+b=0,∴ b=6,故y=3x+6. 2. (必修2P87練習4改編)如果ax+by+c=0表示的直線是y軸,則系數(shù)a,b,c滿足條件 W. 答案:a≠0且b=c=0 解析:ax+by+c=0表示的直線是y軸,即x=0,∴ b=c=0,a≠0. 3. (必修2P87練習1改編)直線-=1在兩坐標軸上的截距之和為 ?。? 答案:-1 解析:令x=0,得y=-4;令y=0,得x=3. 故直線在兩坐標軸上的截距之和為-4+3=-1. 4. (必修2P85練習4改編)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W.(填序號) ① 經過定點P0(x0,y0)的直線都可以用方程y-y0=k(x-x0)表示; ② 經過定點A(0,b)的直線都可以用方程y=kx+b表示; ③ 不經過原點的直線都可以用方程+=1表示; ④ 經過任意兩個不同的點P1(x1,y1),P2(x2,y2)的直線都可以用方程(y-y1)(x2-x1)=(x-x1)(y2-y1)表示. 答案:④ 解析:對于①②,斜率有可能不存在,對于③,截距也有可能為0. 5. (必修2P85練習2(2)(3)改編)若一直線經過點P(1,2),且在y軸上的截距與直線2x+y+1=0在y軸上的截距相等,則該直線的方程是 ?。? 答案:3x-y-1=0 解析:直線2x+y+1=0在y軸上的截距為-1,由題意,所求直線過點(0,-1),又所求直線過點P(1,2),故由兩點式得直線方程為=,即3x-y-1=0. 1. 直線方程的五種形式 名稱 方程 適用范圍 點斜式 y-y1=k(x-x1) 不含直線x=x1 斜截式 y=kx+b 不含垂直于x軸的直線 兩點式 = 不含直線x=x1(x1=x2)和直線y=y(tǒng)1(y1=y(tǒng)2) 截距式 +=1 不含垂直于坐標軸和過原點的直線 一般式 Ax+By+C=0(A,B不全為0) 平面直角坐標系內的直線都適用 2. 過P1(x1,y1),P2(x2,y2)的直線方程 (1) 當x1=x2,且y1≠y2時,直線垂直于x軸,方程為x=x1W. (2) 當x1≠x2,且y1=y(tǒng)2時,直線垂直于y軸,方程為y=y(tǒng)1W. (3) 當x1=x2=0,且y1≠y2時,直線即為y軸,方程為x=0W. (4) 當x1≠x2,且y1=y(tǒng)2=0時,直線即為x軸,方程為y=0W. (5) 直線的斜率k與傾斜角α之間的關系如下表: α 0 (0,90) 90 (90,180) k 0 (0,+∞) 不存在 (-∞,0) 3. 線段的中點坐標公式 若點P1,P2的坐標分別為(x1,y1),(x2,y2),且線段P1P2的中點M的坐標為(x,y),則 此公式為線段P1P2的中點坐標公式. , 1 求直線方程) , 1) 已知直線l過點P(5,2),分別求滿足下列條件的直線方程. (1) 直線l在x軸上的截距是在y軸上的截距的2倍; (2) 直線l與兩坐標軸圍成的三角形面積為. 解:(1) 當直線l過原點時,直線l的斜率為,∴ 直線方程為y=x,即2x-5y=0; 當直線l不過原點時,設直線方程為+=1,將x=5,y=2代入得a=,∴ 直線方程為x+2y-9=0. 綜上,直線l的方程為2x-5y=0或x+2y-9=0. (2) 顯然直線與坐標軸不垂直. ∵ 直線l經過點P(5,2),且能與坐標軸圍成三角形,∴ 可設直線l的方程為y-2=k(x-5)(k≠0),則直線在x軸上的截距為5-,在y軸上的截距為2-5k, 由題意,得|5-||2-5k|=,即(5k-2)2=5|k|. 當k>0時,原方程可化為(5k-2)2=5k,解得k=或k=; 當k<0時,原方程可化為(5k-2)2=-5k,此方程無實數(shù)解; 故直線l的方程為y-2=(x-5)或y-2=(x-5),即x-5y+5=0或4x-5y-10=0. 變式訓練 求過點(-3,4),且在兩坐標軸上的截距之和為12的直線方程. 解:由題設知截距不為0,設直線方程為+=1,又直線過點(-3,4),從而+=1,解得a=-4或a=9.故所求直線方程為4x-y+16=0或x+3y-9=0. , 2 含參直線方程問題) , 2) 已知直線l:kx-y+1+2k=0 (k∈R). (1) 求證:直線l過定點; (2) 若直線不經過第四象限,求k的取值范圍; (3) 若直線l交x軸負半軸于點A,交y軸正半軸于點B,△AOB的面積為S,求S的最小值并求此時直線l的方程. (1) 證明:直線l的方程是k(x+2)+(1-y)=0, 令解得 ∴ 無論k取何值,直線l總經過定點(-2,1). (2) 解:由方程知,當k≠0時直線在x軸上的截距為-,在y軸上的截距為1+2k,要使直線不經過第四象限,則必須有解得k>0;當k=0時,直線為y=1,符合題意,故k≥0. (3) 解:由l的方程,得A,B(0,1+2k). 依題意得解得k>0. ∵ S=OAOB=|1+2k|= =≥(22+4)=4, “=”成立的條件是k>0且4k=,即k=, ∴ Smin=4,此時l:x-2y+4=0. 變式訓練 已知直線l的方程為(m2-2m-3)x+(2m2+m-1)y+6-2m=0. (1) 求實數(shù)m的取值范圍; (2) 若直線l的斜率不存在,求實數(shù)m的值; (3) 若直線l在x軸上的截距為-3,求實數(shù)m的值; (4) 若直線l的傾斜角是45,求實數(shù)m的值. 解:(1) 當x,y的系數(shù)不同時為零時,方程表示一條直線, 令m2-2m-3=0,解得m=-1或m=3; 令2m2+m-1=0解得m=-1或m=. 所以實數(shù)m的取值范圍是(-∞,-1)∪(-1,+∞). (2) 由(1)易知,當m=時,方程表示的直線的斜率不存在. (3) 依題意,有=-3,所以3m2-4m-15=0, 所以m=3或m=-,由(1)知所求m=-. (4) 因為直線l的傾斜角是45,所以斜率為1. 由-=1,解得m=或m=-1(舍去). 所以當直線l的傾斜角為45時,m=. , 3 直線方程的綜合應用) , 3) 為了綠化城市,擬在矩形區(qū)域ABCD內建一個矩形草坪(如圖),另外△EFA內部有一文物保護區(qū)不能占用,經測量AB=100 m,BC=80 m,AE=30 m,AF=20 m,應如何設計才能使草坪面積最大? 解:如圖,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則E(30,0),F(xiàn)(0,20), ∴ 線段EF的方程為+=1(0≤x≤30). 在線段EF上取點P(m,n), 作PQ⊥BC于點Q,PR⊥CD于點R, 設矩形PQCR的面積為S, 則S=PQPR=(100-m)(80-n). 又+=1(0≤m≤30),∴ n=20. ∴ S=(100-m) =-(m-5)2+(0≤m≤30). ∴ 當m=5時,S有最大值, ∴ 當矩形草坪的兩邊在BC,CD上,一個頂點在線段EF上,且這個頂點距AD邊5 m時,草坪面積最大. 如圖,互相垂直的兩條道路l1,l2相交于點O,點P與l1,l2的距離分別為2千米、3千米,過點P建一條直線道路AB,與l1,l2分別交于A,B兩點. (1) 當∠BAO=45時,試求OA的長; (2) 若使△AOB的面積最小,試求OA,OB的長. 解:以l1為x軸,l2為y軸,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則O(0,0),P(3,2). (1) 由∠BAO=45知,OA=OB,可設A(a,0),B(0,a)(a>0), 直線l的方程為+=1.∵ 直線l過點P(3,2), ∴ +=1?a=5,即OA=5千米. (2) 設A(a,0),B(0,b)(a>0,b>0), 則直線l的方程為+=1. ∵ 直線l過點P(3,2),∴ +=1,b=(a>3).從而 S△ABO=ab=a=,令a-3=t,t>0,則a2=(t+3)2=t2+6t+9, 故有S△ABO==t++6(t>0). 設f(t)=t++6,可證f(t)在(0,3)上單調遞減,在(3,+∞)上單調遞增, ∴ 當t=3時,f(t)min=f(3)=12, 此時a=6,b=4,直線l的方程為+=1, 即OA=6千米,OB=4千米. 1. 若直線(2m2+m-3)x+(m2-m)y=4m-1 在x軸上的截距為1,則實數(shù)m的值是 W. 答案:2或- 解析:令y=0,則(2m2+m-3)x=4m-1, ∴ x==1,∴ m=2或-. 2. 若方程(a2-a-2)x+(a2+a-6)y+a+1=0表示垂直于y軸的直線,則a為 ?。? 答案:-1 解析:因為方程表示垂直于y軸的直線,所以a2-a-2=0且a2+a-6≠0,解得a=-1. 3. 已知直線l過點M(1,1),且與x軸,y軸的正半軸分別相交于A,B兩點,O為坐標原點.當OA+OB取得最小值時,直線l的方程是 ?。? 答案:x+y-2=0 解析:設A(a,0),B(0,b)(a>0,b>0),直線l的方程為+=1,已知直線l過點M(1,1),則OA+OB=a+b=(a+b)=2++≥2+2=4,當且僅當a=b=2時取等號,此時直線l的方程為x+y-2=0. 4. 已知直線l過點(0,5),且在兩坐標軸上的截距之和為2,則直線l的方程為 W. 答案:5x-3y+15=0 解析:∵ 直線過點(0,5),∴ 直線在y軸上的截距為5. ∵ 在兩坐標軸上的截距之和為2, ∴ 直線在x軸上的截距為-3. ∴ 直線l的方程為+=1,即5x-3y+15=0. 5. 已知在△ABC中,A(1,-4),B(6,6),C(-2,0). 求(1) △ABC中平行于BC邊的中位線所在直線的一般式方程和截距式方程; (2) BC邊的中線所在直線的一般式方程和截距式方程. 解:(1) 平行于BC邊的中位線就是AB,AC中點的連線.因為線段AB,AC中點坐標為,,所以這條直線的方程為=,整理得6x-8y-13=0, 化為截距式方程為-=1. (2) 因為BC邊上的中點為(2,3),所以BC邊上的中線所在直線的方程為=,即7x-y-11=0,化為截距式方程為-=1. 1. 若方程(2m2+m-3)x+(m2-m)y-4m+1=0表示一條直線,則實數(shù)m滿足條件 W. 答案:m≠1 解析:2m2+m-3,m2-m不能同時為0. 2. 若直線(2t-3)x+2y+t=0不經過第二象限,則t的取值范圍是 W. 答案: 解析:直線方程可化為y=x-,由題意得解得0≤t≤. 3. 不論m取何值,直線(m-1)x-y+2m+1=0恒過定點 . 答案:(-2,3) 解析:把直線方程(m-1)x-y+2m+1=0, 整理得(x+2)m-(x+y-1)=0, 則解得 4. 已知直線x+2y=2與x軸、y軸分別相交于A,B兩點.若動點P(a,b)在線段AB上,則ab的最大值為 ?。? 答案: 解析:由題意知A(2,0),B(0,1),所以線段AB的方程可表示為+y=1,x∈[0,2].又動點P(a,b)在線段AB上,所以+b=1,a∈[0,2].又+b≥2,所以1≥2,解得0≤ab≤,當且僅當=b=,即P時,ab取得最大值. 5. 已知兩直線a1x+b1y+1=0和a2x+b2y+1=0的交點為P(2,3),求過兩點Q1(a1,b1),Q2(a2,b2)(a1≠a2)的直線方程. 解:由題意,知P(2,3)在已知直線上, ∴ ∴ 2(a1-a2)+3(b1-b2)=0,即=-, ∴ 所求直線方程為y-b1=-(x-a1), ∴ 2x+3y-(2a1+3b1)=0,即2x+3y+1=0. 1. 在求直線方程時,應先選擇適當?shù)闹本€方程的形式,并注意各種形式的適用條件.用斜截式及點斜式時,直線的斜率必須存在,而兩點式不能表示與坐標軸垂直的直線,截距式不能表示與坐標軸垂直或經過原點的直線.故在解題時,若采用截距式,應注意分類討論,判斷截距是否為零;若采用點斜式,應先考慮斜率不存在的情況;而選用兩點式時不要忽視與坐標軸垂直的情況. 2. 解決直線方程的綜合問題時,除靈活選擇方程的形式外,還要注意題目中的隱含條件,若與最值或范圍相關的問題可考慮構建目標函數(shù)進行轉化求最值.[備課札記] 第3課時 直線與直線的位置關系(對應學生用書(文)125~126頁、(理)130~131頁) 能熟練掌握兩條直線平行和垂直的條件并靈活運用,把研究兩條直線的平行或垂直問題,轉化為研究兩條直線斜率的關系問題;能判斷兩條直線是否相交并求出交點坐標,體會兩條直線相交與二元一次方程組的關系;理解兩點間距離公式的推導,并能應用兩點間距離公式證明幾何問題;點到直線距離公式的理解與應用. 1 能根據兩條直線的斜率判斷這兩條直線平行或垂直. ② 能用解方程組的方法求兩條直線的交點坐標. ③ 掌握兩點間的距離公式,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會求兩條平行直線間的距離. 1. (原創(chuàng))“a=3”是“直線ax+3y=1與直線x+y=1平行”的 條件. 答案:充要 解析:若a=3,直線ax+3y=1與直線x+y=1顯然平行;若直線ax+3y=1與直線x+y=1平行,由= ≠ ,易得a=3. 2. (必修2P93練習6改編)過點P(-1,3)且垂直于直線x-2y+3=0的直線方程為 W. 答案:2x+y-1=0 解析:設直線方程為2x+y+c=0,又直線過點P(-1,3),則-2+3+c=0,c=-1,即所求直線方程為2x+y-1=0. 3. (必修2P95練習3改編)若三條直線2x+3y+8=0,x-y-1=0和x+ky=0相交于一點,則k= ?。? 答案:- 解析:由解得 ∴ 點(-1,-2)在x+ky=0上, 即-1-2k=0,∴ k=-. 4. (必修2P105練習1改編)已知點(a,2)(a>0)到直線l:x-y+3=0的距離為1,則a= ?。? 答案:-1 解析:由題意知=1,∴ |a+1|=.又∵ a>0,∴ a=-1. 5. (必修2P106習題10改編)與直線7x+24y=5平行,并且距離等于3的直線方程是 ?。? 答案:7x+24y+70=0或7x+24y-80=0 解析:設直線方程為7x+24y+c=0,則d==3,∴ c=70或-80. 1. 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 斜截式 一般式 方程 y=k1x+b1 y=k2x+b2 A1x+B1y+C1=0(A+B≠0) A2x+B2y+C2=0(A+B≠0) 相交 k1≠k2 A1B2-A2B1≠0(當A2B2≠0時,≠) 垂直 k1=-或k1k2=-1 A1A2+B1B2=0(當B1B2≠0時,=-1) 平行 k1=k2且b1≠b2 或(當A2B2C2≠0時,記為=≠) 重合 k1=k2且b1=b2 A1=λA2,B1=λB2,C1=λC2(λ≠0)(當A2B2C2≠0時,記為==) 2. 兩條直線的交點 設兩條直線的方程是l1:A1x+B1y+C1=0,l2:A2x+B2y+C2=0,兩條直線的交點坐標就是方程組的解.若方程組有惟一解,則兩條直線相交,此解就是交點坐標W.若方程組無解,則兩條直線無公共點,此時兩條直線平行;反之,亦成立.若方程組有無數(shù)組解,則兩條直線重合W. 3. 幾種距離 (1) 兩點間的距離: 平面上的兩點A(x1,y1),B(x2,y2)間的距離公式: d(A,B)=AB=. (2) 點到直線的距離: 點P(x1,y1)到直線l:Ax+By+C=0的距離d=. (3) 兩條平行線間的距離: 兩條平行線Ax+By+C1=0與Ax+By+C2=0間的距離d=. 4. 常見的三大直線系方程 (1) 與直線Ax+By+C=0平行的直線系方程是Ax+By+m=0(m∈R且m≠C). (2) 與直線Ax+By+C=0垂直的直線系方程是Bx-Ay+m=0(m∈R). (3) 過直線l1:A1x+B1y+C1=0與l2:A2x+B2y+C2=0的交點的直線系方程為A1x+B1y+C1+λ(A2x+B2y+C2)=0(λ∈R),但不包括l2. 5. 中心對稱 (1) 點關于點對稱:若點M(x1,y1)與N(x,y)關于P(a,b)對稱,則由中點坐標公式得進而求解. (2) 直線關于點對稱問題的主要解法:在已知直線上取兩點,利用中點坐標公式求出它們關于已知點對稱的兩點坐標,再由兩點式求出直線方程,或者求出一個對稱點,再利用l1∥l2,由點斜式得到所求的直線方程. 6. 軸對稱 (1) 點關于直線的對稱 若兩點P1(x1,y1)與P2(x2,y2)關于直線l:Ax+By+C=0對稱,則線段P1P2的中點在對稱軸l上,且連結P1P2的直線垂直于對稱軸l, 由方程組 可得到點P1關于l對稱的點P2的坐標(x2,y2)(其中A≠0,x1≠x2). 特別地,若直線l:Ax+By+C=0滿足|A|=|B|,則P1(x1,y1)與P2(x2,y2)坐標關系為 (2) 直線關于直線的對稱 此類問題一般轉化為點關于直線的對稱來解決,有兩種情況:一是已知直線與對稱軸相交;二是已知直線與對稱軸平行. [備課札記] , 1 兩直線的平行與垂直) , 1) 已知兩直線l1:ax-by+4=0和l2:(a-1)x+y+b=0,求滿足下列條件的a,b的值: (1) l1⊥l2,且直線l1過點(-3,-1); (2) l1∥l2,且坐標原點到這兩條直線的距離相等. 解:(1) ∵ l1⊥l2,∴ a(a-1)-b=0. ∵ 直線l1過點(-3,-1), ∴ -3a+b+4=0.故a=2,b=2. (2) ∵ 直線l2的斜率存在,l1∥l2, ∴ 直線l1的斜率存在.∴ k1=k2,即=1-a. ∵ 坐標原點到這兩條直線的距離相等, ∴ l1,l2在y軸上的截距互為相反數(shù),即=b. 故a=2,b=-2或a=,b=2. 變式訓練 已知直線l1經過點A(3,a),B(a-1,2),直線l2經過點C(1,2),D(-2,a+2),分別在下列條件下求a的值: (1) l1∥l2; (2) l1⊥l2. 解:設直線l2的斜率為k2,則k2==-. (1) 若l1∥l2,則直線l1的斜率k1=-. 又k1=,則=-,解得a=1或a=6. 經檢驗,當a=1或a=6時,l1∥l2. (2) 若l1⊥l2. ① 當k2=0時,此時a=0,k1=-,不符合題意. ② 當k2≠0時,直線l2的斜率存在,此時k1=. 由k2k1=-1,得-=-1,解得a=3或a=-4. 經檢驗,當a=3或a=-4時,l1⊥l2. , 2 兩直線的交點) , 2) 已知△ABC的頂點B(3,4),AB邊上的高CE所在直線方程為2x+3y-16=0,BC邊上的中線AD所在直線方程為2x-3y+1=0,求AC的長. 解:∵ kCE= -,AB⊥CE, ∴ kAB=, ∴ 直線AB的方程為3x-2y-1=0. 由解得A(1,1), 設C(a,b), 則D, ∵ C點在CE上,BC的中點D在AD上, ∴ 得C(5,2), 由兩點間距離公式得AC的長為. 變式訓練 已知△ABC的頂點A(5,1),AB邊上的中線CM所在直線方程為2x-y-5=0,AC邊上的高BH所在直線方程為x-2y-5=0,求直線BC的方程. 解:依題意知:kAC=-2,A(5,1),∴ lAC:2x+y-11=0. 聯(lián)立lAC,lCM得∴ C(4,3). 設B(x0,y0),則AB的中點M為, 代入2x-y-5=0,得2x0-y0-1=0, ∴ ∴ B(-1,-3), ∴ kBC=, ∴ 直線BC的方程為y-3=(x-4), 即6x-5y-9=0. , 3 點到直線及兩平行直線之間的距離) , 3) 已知點P(2,-1). (1) 求過P點且與原點距離為2的直線l的方程; (2) 求過P點且與原點距離最大的直線l的方程,最大距離是多少? (3) 是否存在過P點且與原點距離為6的直線?若存在,求出方程;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解:(1) 過P點的直線l與原點距離為2,而P點坐標為(2,-1), 可見,過P(2,-1)且垂直于x軸的直線滿足條件. 此時l的斜率不存在,其方程為x=2. 若斜率存在,設l的方程為y+1=k(x-2), 即kx-y-2k-1=0. 由已知,得=2,解得k=. 此時l的方程為3x-4y-10=0. 綜上,直線l的方程為x=2或3x-4y-10=0. (2) 過P點與原點O距離最大的直線是過P點且與OP垂直的直線, 由l⊥OP,得klkOP=-1,所以kl=-=2. 由直線方程的點斜式得y+1=2(x-2), 即2x-y-5=0. 即直線2x-y-5=0是過P點且與原點O距離最大的直線,最大距離為=. (3) 不存在.理由:由(2)可知,過P點不存在到原點距離大于的直線,因此不存在過P點且到原點距離為6的直線. 已知直線l經過直線l1:2x+y-5=0與l2:x-2y=0的交點. (1) 若點A(5,0)到l的距離為3,求直線l的方程; (2) 求點A(5,0)到直線l的距離的最大值. 解:(1) 由直線l經過直線l1與l2交點知,其直線系方程為(2x+y-5)+λ(x-2y)=0,即(2+λ)x+(1-2λ)y-5=0. ∵ 點A(5,0)到直線l的距離為3, ∴ =3, 即2λ2-5λ+2=0,∴ λ=2或λ=, ∴ 直線l的方程為x=2或4x-3y-5=0. (2) 設直線l1與l2的交為P,由解得P(2,1),如圖,過點P作任一直線l,設d為點A到l的距離, 則d≤PA(當l⊥PA時等號成立). ∴ dmax=PA==. , 4 對稱問題) , 4) 已知直線l:2x-3y+1=0,點A(-1,-2).求: (1) 點A關于直線l的對稱點A′的坐標; (2) 直線m:3x-2y-6=0關于直線l的對稱直線m′的方程; (3) 直線l關于點A(-1,-2)對稱的直線l′的方程. 解:(1) 設A′(x,y),由已知得 解得 ∴ A′. (2) 在直線m上任取一點,如M(2,0),則M(2,0)關于直線l的對稱點必在m′上.設對稱點為M′(a,b), 則 解得M′. 設m與l的交點為N,則由解得N(4,3). ∵ m′經過點N(4,3), ∴ 由兩點式得直線m′的方程為9x-46y+102=0. (3) 設P(x,y)為l′上任意一點,則P(x,y)關于點A(-1,-2)的對稱點為P′(-2-x,-4-y). ∵ P′在直線l上,∴ 2(-2-x)-3(-4-y)+1=0,即2x-3y-9=0. 光線通過點A(2,3),在直線l:x+y+1=0上反射,反射光線經過點B(1,1),試求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所在直線的方程. 解:設點A(2,3)關于直線l的對稱點為A′(x0,y0), 則解得A′(-4,-3). 由于反射光線經過點A′(-4,-3)和B(1,1), 所以反射光線所在直線的方程為=,即4x-5y+1=0. 解方程組得反射點P. 所以入射光線所在直線的方程為=,即5x-4y+2=0. 1. (2016上海卷文)已知平行直線l1:2x+y-1=0,l2:2x+y+1=0,則l1,l2的距離為 W. 答案: 解析:利用兩平行線間距離公式得d==. 2. 將一張坐標紙折疊一次,使點(0,2)與點(4,0)重合,且點(7,3)與點(m,n)重合,則m+n的值是 W. 答案: 解析:點(0,2)與點(4,0)關于y-1=2(x-2)對稱,則點(7,3)與點(m,n)也關于y-1=2(x-2)對稱,則 解得∴ m+n=. 3. 已知l1,l2是分別經過A(1,1),B(0,-1)兩點的兩條平行直線,當l1,l2間的距離最大時,直線l1的方程是 . 答案:x+2y-3=0 解析:當直線AB與l1,l2垂直時,l1,l2間的距離最大.因為A(1,1),B(0,-1),所以kAB==2,所以兩平行直線的斜率為k=-,所以直線l1的方程是y-1=-(x-1),即x+2y-3=0. 4. 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到點A(1,2),B(1,5),C(3,6),D(7,-1)的距離之和最小的點的坐標是 ?。? 答案:(2,4) 解析:設P為平面上一點,則由三角形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知PA+PC≥AC,PB+PD≥BD,所以四邊形ABCD對角線的交點到四點距離之和最小,直線AC的方程為y-2=2(x-1),直線BD的方程為y-5=-(x-1),由得交點坐標為(2,4). 5. △ABC的兩條高所在直線的方程分別為2x-3y+1=0和x+y=0,頂點A的坐標為(1,2),求BC邊所在直線的方程. 解:可以判斷A不在所給的兩條高所在的直線上,則可設AB,AC邊上的高所在直線的方程分別為2x-3y+1=0,x+y=0, 則可求得AB,AC邊所在直線的方程分別為 y-2=-(x-1),y-2=x-1, 即3x+2y-7=0,x-y+1=0. 由得B(7,-7), 由得C(-2,-1), 所以BC邊所在直線的方程為2x+3y+7=0. 1. 在平面直角坐標系xOy中,直線l:(2k-1)x+ky+1=0,則當實數(shù)k變化時,原點O到直線l的距離的最大值為 ?。? 答案: 解析:直線l過定點P(1,-2),原點O到直線l的距離的最大值即為OP==. 2. 若過點P(1,2)作一直線l,使點M(2,3)和點N(4,-1)到直線l的距離相等,則直線l的方程為 ?。? 答案:2x+y-4=0或x+2y-5=0 解析:當直線l經過MN的中點時,其方程為x+2y-5=0;當過M,N兩點的直線平行于直線l時,直線l的方程為2x+y-4=0. 3. 已知直線y=kx+2k+1與直線y=-x+2的交點位于第一象限,則實數(shù)k的取值范圍是 ?。? 答案: 解析:由方程組解得 (若2k+1=0,即k=-,則兩直線平行) ∴ 交點坐標為. ∵ 交點位于第一象限, ∴ 解得-<k<. ∴ 實數(shù)k的取值范圍是. 4. 已知直線l1:2x-y-2=0和直線l2:x+2y-1=0關于直線l對稱,則直線l的斜率為 ?。? 答案:-3或 解析:(解法1)在直線l上任取一點P(x,y),點P到直線l1和直線l2的距離相等.=,整理得,直線l的方程為3x+y-3=0或x-3y-1=0,所以直線l的斜率為-3或. (解法2)設l1的傾斜角為α.因為l1⊥l2,所以l的傾斜角為α, 所以直線l的斜率為tan. 因為tan α=2,所以tan==-3,tan==, 所以直線l的斜率為-3或. 1. 在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中,討論最多的還是平行與垂直,它們是兩條直線的特殊位置關系.解題時認真畫出圖形,有助于快速準確地解決問題.判斷兩直線平行與垂直時,不要忘記考慮斜率不存在的情形,利用一般式則可避免分類討論. 2. 運用公式d=求兩平行直線間的距離時,一定要把x,y項系數(shù)化為相等的系數(shù). 3. 對稱思想是高考熱點,主要分為中心對稱和軸對稱兩種,關鍵要把握對稱問題的本質,必要情況下可與函數(shù)的對稱軸建立聯(lián)系.[備課札記] 第4課時 圓 的 方 程(對應學生用書(文)127~128頁、(理)132~133頁) 了解確定圓的幾何要素(圓心、半徑、不在同一直線上的三個點等);掌握圓的標準方程與一般方程. 能根據問題的條件選擇恰當?shù)男问角髨A的方程;理解圓的標準方程與一般方程之間的關系并會進行互化. 1. (必修2P111練習4改編)圓x2+y2-4x+6y=0的圓心坐標是 ?。? 答案:(2,-3) 解析:由(x-2)2+(y+3)2=13知,圓心坐標為(2,-3). 2. (必修2P111習題7改編)已知圓C經過A(5,1),B(1,3)兩點,圓心在x軸上,則圓C的標準方程為 ?。? 答案:(x-2)2+y2=10 解析:設圓心坐標為(a,0),易知=,解得a=2,∴ 圓心為(2,0),半徑為,∴ 圓C的標準方程為(x-2)2+y2=10. 3. (必修2P111練習6改編)經過三點A(1,-1),B(1,4),C(4,-2)的圓的一般方程為 ?。? 答案:x2+y2-7x-3y+2=0 解析:設圓的一般方程為x2+y2+Dx+Ey+F=0.將A,B,C三點代入,整理得方程組 解得 ∴ 所求圓的一般方程為x2+y2-7x-3y+2=0. 4. 已知點P(1,1)在圓x2+y2-ax+2ay-4=0的內部,則a的取值范圍是 ?。? 答案:(-∞,2) 解析:由圓的一般方程知a∈R,因為點P在圓內,所以1+1-a+2a-4<0,解得a<2. 5. (原創(chuàng))已知實數(shù)x,y滿足x2+(y+3)2=4,則(x-3)2+(y-1)2的最大值為 W. 答案:49 解析:(x-3)2+(y-1)2表示圓x2+(y+3)2=4上一動點P(x,y)到點(3,1)的距離d的平方,因為圓心(0,-3)到點(3,1)的距離為5,所以d的最大值為5+2=7,所以d2的最大值為49. 1. 圓的定義 在平面內,到定點的距離等于定長的點的集合叫做圓.確定一個圓最基本的要素是圓心和半徑W. 2. 圓的標準方程 (1) 以(a,b)為圓心,r (r>0)為半徑的圓的標準方程為(x-a)2+(y-b)2=r2W. (2) 特殊的,x2+y2=r2(r>0)的圓心為(0,0),半徑為rW. 3. 圓的一般方程 方程x2+y2+Dx+Ey+F=0變形為 +=. (1) 當D2+E2-4F>0時,該方程表示以為圓心,為半徑的圓; (2) 當D2+E2-4F=0時,該方程表示一個點; (3) 當D2+E2-4F<0時,該方程不表示任何圖形. 4. 點與圓的位置關系 點M(x0,y0)與圓(x-a)2+(y-b)2=r2的位置關系: (1) 若M(x0,y0)在圓外,則(x0-a)2+(y0-b)2>r2W. (2) 若M(x0,y0)在圓上,則(x0-a)2+(y0-b)2=r2W. (3) 若M(x0,y0)在圓內,則(x0-a)2+(y0-b)2時,f′(q)>0,即f(q)在上單調遞增, ∴ f(q)在q=時取得最小值,故當公路PQ長最短時,OQ的長為百米. 答:當公路PQ長最短時, OQ的長為百米. 變式訓練 有一種大型商品,A,B兩地都有出售,且價格相同,某地居民從兩地之一購得商品后,運回的費用是:每單位距離A地的運費是B地運費的3倍.已知A,B兩地相距10 km,顧客選A或B地購買這件商品的標準:包括運費和價格的總費用較低.求A,B兩地的售貨區(qū)域的分界線的曲線形狀,并指出曲線上、曲線內、曲線外的居民應如何選擇購貨地點. 解:如圖,以A,B所確定的直線為x軸,線段AB的中點O為坐標原點,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則A(-5,0),B(5,0). 設某地P的坐標為(x,y),且P地居民選擇A地購買商品便宜, 并設A地運費為3a元/km,B地運費為a元/km, 價格+QA地運費≤價格+QB地運費, ∴ 3a≤a. ∵ a>0,∴ 3≤, 兩邊平方得9(x+5)2+9y2≤(x-5)2+y2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版高考數(shù)學一輪復習 第一部分 基礎與考點過關 第九章 平面解析幾何學案 2019 高考 數(shù)學 一輪 復習 第一 部分 基礎 考點 過關 第九 平面 解析 幾何學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appdesigncorp.com/p-6314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