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高中歷史 第五單元 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測評 新人教版必修2.doc
《2018年秋高中歷史 第五單元 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測評 新人教版必修2.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8年秋高中歷史 第五單元 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測評 新人教版必修2.doc(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第五單元 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 測評 (時間:60分鐘 滿分:100分)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個小題,每小題4分,共6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目要求) 1.太平天國認為當時人的發(fā)飾“壞先人之服冕,是使中國之人忘其根本也”,提倡“剪辮蓄發(fā)”。資產階級革命黨人認為“欲除滿清之藩籬,必先去滿清之形狀”,提倡“剪辮易服”。二者均希望通過發(fā)飾變革( ) A.把西方文明引入中國 B.推動反清斗爭 C.實現風俗的根本性變革 D.倡導民主自由 解析題干材料表明,太平天國和資產階級革命黨人都出于政治目的才提倡發(fā)飾變革,而其反對的共同對象是清政府。因此,B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正確答案。 答案B 2.清末的上海,“無論其為官為商為士為民,但稍有贏余,即莫不竟以衣服炫耀為務,即下至娼優(yōu)隸卒,就其外貌觀之,儼然望族之家?!泵駠跄?這種社會現象較之清末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這種現象表明近代( ) A.服飾變革沖擊等級觀念 B.服飾變革始于上海 C.服飾是社會地位的象征 D.社會風氣日益敗壞 解析題干中的材料表明在清末和民國初年的上海,從服飾上已看不出社會等級。因此,A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正確答案。 答案A 3.民國初年,鎮(zhèn)江、揚州等地舉行新式婚禮,有證婚人演說、新人行三鞠躬禮,圍觀者有上千人。時人有詩云:“無媒婚嫁始文明,莫雁牽羊禮早更。最愛萬人齊著眼,看儂親手挽郎行?!边@一社會景象說明( ) A.自由戀愛結婚之風盛行 B.國人普遍接受西方禮儀 C.傳統(tǒng)婚俗已經徹底廢除 D.辛亥革命推動移風易俗 解析題目提供的材料表明,民國初年,新式婚禮最突出的特點是“文明”,這說明辛亥革命推動了移風易俗,促進了新式婚禮的流行。 答案D 4.(2018河南八市聯考)清人在《清稗類鈔》中記載:廣州已有盛筵之時“間有客各肴饌一器者,俗呼之曰每人每,價甚昂?!辈牧媳砻髟诋敃r的中國( ) A.部分人已注意飲食衛(wèi)生方面的問題 B.各種特色菜肴深受食客歡迎 C.中國民眾已普遍接受分餐之習 D.清人的飲食習慣被西洋飲食風尚取代 解析根據題目中“間有客各肴饌一器者,俗呼之曰每人每”可知,清朝時期廣州出現每人用一套器具的現象,故A項正確;題目中并未提到各種特色菜肴,故B項錯誤;題目中體現的只是在清代的廣州出現這一現象,并非普遍接受,故C項錯誤;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西洋的飲食風尚并未普遍傳入中國,“取代”無從談起,故D項錯誤。 答案A 5.中華民國建立后,“中國共和立國,有志之士,群起相效仿”,“集合結社,猶如瘋狂,而政黨之名,如春草怒生,為數幾至近百”。這種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 ) A.革命派的力量迅速壯大 B.法制法規(guī)日益健全 C.民主政治日趨完善 D.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 解析材料表明,中華民國建立后,民主意識空前高漲,政黨政治得到發(fā)展,這一切均是以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為基礎。 答案D 6.下圖是1913年章太炎在報紙上刊登的征婚廣告,該材料反映出這一時期( ) A.受社會各種因素的制約,依舊帶有濃厚的保守思想 B.征婚成為當時社會主要的求偶方式,社會習俗發(fā)生重大變化 C.婚姻禮俗開始刪繁就簡,仿效西方的新式婚禮 D.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婚姻自主成為一種時尚 解析材料中“要不沾染學堂平等自由之惡習,有從夫之美德”體現了1913年章太炎仍然存在封建禮教的思想,希望女子有“從夫”的封建觀念,因此選A項。B、C、D三項均不符合題意。 答案A 7.光緒年間的《嘉善縣志風俗類》記載:“乾嘉時風尚敦樸,咸同而后漸染蘇滬風氣,城鎮(zhèn)尤甚,男女服飾厭故喜新。”這反映出當地( ) A.思想觀念完全西化 B.服飾等級之別消失 C.自然經濟開始瓦解 D.傳統(tǒng)習俗受到沖擊 解析A、B兩項表述過于絕對化,排除;題干材料主要反映了社會生活的變化,不能反映C項,排除;故選D項。 答案D 8.1933年廣州有報紙報道:漢口市上有三種女人,四寸斗高跟摩登女郎,三寸金蓮的鄉(xiāng)間小姐,還有截發(fā)而裝腳的改組派。第一種是闊人的姨太太,第二種是紗廠的女工,第三種是中等人家的管家婆。該材料說明了( ) A.西方風氣完全改變了中國的傳統(tǒng)陋習 B.新文化運動反封建不夠徹底 C.近代中國社會風俗呈現出多元化特征 D.民族工業(yè)發(fā)展徹底解放了婦女 解析根據材料中“四寸斗高跟”“三寸金蓮”“截發(fā)而裝腳”可以看出,當時社會風俗既受西方影響,也保留了中國舊的陋習,故C項符合題意。A、B、D三項均不符合題意。 答案C 9.導學號342240451912年6月1日《大公報》載:“革命巨子,多由海外歸來,草冠革履,呢服羽衣,已成慣常;喜用外貨,亦無足異。無如政界中人,互相效法,以為非此不能側身新人物之列?!边@從根本上說明了( ) A.盲目效法成為當時報界的笑話 B.辛亥革命推動了西裝革履的流行 C.政治運動推動了社會生活的變化 D.西裝革履成為革命與否的重要標志 解析“革命巨子”是辛亥革命的領袖們,他們“喜用外貨”“互相效法”,即政治運動推動了社會生活的變化,故C項正確;A、D兩項在題干中沒有體現,錯誤;B項僅提到西裝革履的流行,不能全面反映材料的內容,故B項錯誤。 答案C 10.1909年,《京華百二竹枝詞》曰:“報紙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漸開通。眼前報館如林立,不見‘中央’有‘大同’(‘中央’‘大同’均為當時報紙名稱)?!边@一描述表明 ( ) A.描述者肯定報紙的教化功能 B.描述者倡導報紙產業(yè)多元化 C.報紙宣傳成為變革的根本動力 D.報紙輿論受到專制政府控制 解析題目材料認為報紙的功效在于“教民智漸開通”,這反映出當時的人們已認識到報紙的教化功能。 答案A 11.(2018湖南衡陽十校聯考)“自有《申報》以來,市肆之傭伙,多于執(zhí)業(yè)之暇,手執(zhí)一紙讀之。……閱之者尚多,銷路至今未減?!边@可說明( ) A.《申報》在國內最暢銷 B.社會信息化的程度提高 C.報紙主要面對下層民眾 D.《申報》內容通俗易懂 解析材料沒有其他報紙與《申報》國內銷量的比較,無法得出《申報》在國內最暢銷的結論,故A項錯誤;材料僅體現《申報》的銷售情況,與整個社會的信息化無關,故B項錯誤;《申報》的發(fā)行是面對整個社會,不會特別面對下層民眾,故C項錯誤;材料“市肆之傭伙,多于執(zhí)業(yè)之暇,手執(zhí)一紙讀之”反映了下層民眾能閱讀《申報》,說明《申報》內容通俗易懂,故D項正確。 答案D 12.中文月刊《遐邇貫珍》在1854年第12號的開篇中說:“西方之國,狃賣招貼,商客及貨絲等皆藉此而白其貨物于眾,是以盡沾其益。茍中華能效此法,其獲益必矣?!逼湟庠谡f明報紙具有( ) A.信息速遞功能 B.娛樂教化價值 C.政府喉舌功能 D.商業(yè)廣告價值 解析根據材料信息可知,《遐邇貫珍》月刊的編者認為,西方商家借報紙向大眾宣傳其貨物,從中獲利,中國如果能仿效,也能夠從中受益。其意在說明報紙具有商業(yè)廣告價值,故選D項。 答案D 13.曹聚仁在《文壇五十年》中指出:“一部(中國)近代文化史,從側面看去,正是一部印刷機器發(fā)達史;而一部近代中國文學史,從側面看去,又正是一部新聞事業(yè)發(fā)展史?!睆纳鐣钍返慕嵌?得出這一結論的主要依據是( ) A.商業(yè)資本投資印刷業(yè)而獲利豐厚 B.廢除科舉制迫使讀書人投身實業(yè) C.技術革新擴大了大眾傳媒的影響 D.社會變革促進了閱讀習氣的變化 解析注意題干限定角度“社會生活史”,結合材料信息“印刷機器發(fā)達史”和“新聞事業(yè)發(fā)展史”可知C項為最佳答案;A、B、D三項的觀點材料中沒有體現,也沒有緊扣社會生活史的角度要求,故排除。 答案C 14.電影藝術是20世紀誕生的一種藝術形式,其以現代科技為手段,以畫面與聲音為媒介,在運動著的時間和空間里創(chuàng)造銀幕形象,反映并表現生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電影作品的制作周期短,具有很強的時效性 B.高投入、科技含量高的電影都擁有良好口碑 C.現代電影特別注重和觀眾的現場互動 D.廣泛的題材極大地豐富了民眾的精神生活 解析本題考查電影媒體的特點。電影作品的制作周期一般較長,在時效性方面不占優(yōu)勢,A項錯誤;B項的說法太絕對化,錯誤;電影和網絡媒體不同,觀看電影時基本沒有互動,C項錯誤;電影種類繁多,題材廣泛,內容涉及古今中外,能滿足不同層次觀眾的文化需求,極大地豐富了民眾的精神生活,因此選D項。 答案D 15.下列來源于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中國互聯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的數據,體現出來的社會變化不包括 ( ) A.中國與世界的聯系日益密切 B.信息技術在中國得到迅速發(fā)展 C.互聯網替代了其他媒介 D.高新技術的發(fā)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 解析題干材料反映了中國互聯網事業(yè)的快速發(fā)展狀況,B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A、D兩項分別反映了互聯網對我國社會發(fā)展和人民生活的影響,不符合題意?;ヂ摼W替代了其他媒介的說法不正確,故選 C項。 答案C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2小題,每小題20分,共40分) 1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上海幾個女學堂的女學生……一個個神清氣爽、磊落大方……身體沒有一點彎曲,好似春天的修竹一樣的細直。這一種文明的好看,真是如雪之潔,如水之清,比那種涂脂抹粉、一步三扭的小腳伶仃的樣子,真是天地了。 ——摘編自《女學報》 材料二 有勸人不要纏足,還有女史張靜嫻,說纏足是害天理、害人倫、害國事、害人命,一一把婦女纏足的弊,都道破了,真說的是,好得很。妹子從那兒起,這足總沒好生纏他。 ——摘編自《教育與女性》 材料三 五千余年兮,進化人群,育蠶始祖溯西陵。女子蠶業(yè)學校成,振興實業(yè)之先聲。利權外溢兮國民困,優(yōu)勝劣敗在競爭。衣被蒼生,組織交明,我曹責任非輕。 ——摘編自《女子世界》(1907年7月) (1)根據材料一,概括說明當時社會上出現了什么新氣象。依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分析這種新氣象的成因有哪些。(6分) (2)根據材料三中的歌詞,說明女子蠶業(yè)學校的辦學理念。(4分) (3)綜合三則材料概括,20世紀初婦女的觀念發(fā)生了哪些方面的變化?(10分) 參考答案(1)新氣象:婦女擺脫了纏足陋俗的束縛,接受新式教育。成因:報紙的宣傳,新式學堂的創(chuàng)辦;西方思想的傳播。 (2)倡導實業(yè),救國救民,注重社會責任感。 (3)經濟觀念:重視女子就業(yè)。教育觀念:重視女子教育。社會觀念:重視文明進步。審美觀念:提倡自然清純之美,反對矯揉造作。 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孫中山)剪去一生長成之辮發(fā),先不剃頭,又長起上唇之須。往衣服店買得一套最新日本裝穿好……日本自戰(zhàn)勝中國后,世人以禮待日人,我扮日人,亦出入相宜也。若無此舉,則不能逃脫數次之危險地位矣。 ——摘編自陸燦《逃亡之孫公》 材料二 12月13日,內閣總理袁世凱剪除發(fā)辮,以為各界之倡。 ——摘編自《大公報》(1911年12月17日) 材料三 辜鴻銘在北京大學任教時,梳著小辮走進課堂,學生們一片哄堂大笑,辜平靜地說:“我頭上的辮子是有形的,你們心中的辮子卻是無形的。” ——摘編自《經典悅讀志傳篇》 (1)根據材料一、材料二,說明孫中山、袁世凱剪辮子的直接目的,并由此概括近代中國剪辮運動的基本特征。(8分) (2)根據材料三,回答辜鴻銘為什么會被稱為“狂儒”。(4分) (3)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國人心中“無形的”“辮子”難以剪除的政治原因。(8分) 參考答案(1)直接目的:孫中山出于政治逃亡的需要;袁世凱美化自身形象,制造反對專制、擁護共和的假象。 基本特征:帶有明顯的反清政治色彩。 (2)原因:敢于在全新的政治時代仍堅持傳統(tǒng)的生活方式;敢于以別出心裁的形式來警示國人,喚醒國人。 (3)原因:辛亥革命不徹底;長期專制制度的影響和束縛;帝國主義的干涉和阻撓;頑固勢力的強大等。-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8年秋高中歷史 第五單元 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測評 新人教版必修2 2018 高中歷史 第五 單元 中國 現代 社會生活 變遷 測評 新人 必修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appdesigncorp.com/p-6249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