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三年級科學上冊 全一冊教案2 大象版.doc
《2019年(秋)三年級科學上冊 全一冊教案2 大象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年(秋)三年級科學上冊 全一冊教案2 大象版.doc(2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年(秋)三年級科學上冊 全一冊教案2 大象版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對自然的感知,尤其是使聽覺和觸覺變得靈敏。 2、在蒙眼活動中發(fā)展信任感和合作精神。 3、了解一片有草之處的植物和動物。 4、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 5、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使學生對自然的感知,尤其是使聽覺和觸覺變得靈敏。 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我們都非常依賴我們的眼睛,今天我們將用我們其他的感官探索自然!你們其他的感官是什么呢?(學生交流) 二、活動感知。 1、游戲:盲人火車 (1)把孩子們分成10~12人的小組。依次把一個小組帶到選好的地方。讓他們從低到高排成隊。閉上眼睛,讓他們每個人扶著前面人的肩組成一列火車的樣子。 (2)讓第一個學生扶著教師并開始慢慢地向前走。跟老師走的本身就很有意思,而此刻讓“火車”保持安靜,讓學生回答他的周圍都有什么聲音,并對每一個回答都要作出評價。詢問他們這些聲音是不是自然音或者是由人或機器、汽車等發(fā)出的聲音。如果他們聽到鳥叫聲的話就讓他們模仿。 (3)行程結(jié)束,看是否有人會猜出行走的路線。 2、一片草地 (1)帶孩子們到“研究”區(qū),導語:“看這片草地,你們認為這里有任何活的動物嗎?今天我們就弄明白這些問題!” (2)指導他們在各自周圍半徑一米的范圍之內(nèi),觀察并記錄盡量多的植物和動物。強調(diào)這不是比賽,而是一項觀察游戲。對于大孩子,讓他們做更詳細的記錄,如螞蟻、蜘蛛等的顏色、大小等。為他們做觀察和記錄定一時間限制(5~10分鐘),強調(diào)觀察期間保持安靜。 (3)限定時間到了之后,把學生召集到一起匯報,若能找塊木板列出全班綜合在一起的記錄單就更好了。 教師活動:對孩子們的熱心觀察進行評價。 (4)、師生互動:有無處歸屬的東西嗎?比如:垃圾、破爛玩具、廢舊電池等,這些屬于哪兒的? 三、總結(jié):正如他們通過他們的小研究中見到的那樣,在任何有草地區(qū)都有“大自然”——許多植物和動物生活在草叢中。同時還要對學生進行環(huán)保教育。 第二課時 一、談話導入: 最近一次你花時間觀云是什么時候?(師生交流互動) 二、活動感知: 1、如果孩子們愿意的話請他們坐下或躺下,大家都觀云并把他們的所見或感覺到的描述一下。給每人一次發(fā)言的機會,若有必要的話可以給他們提示一下。 (3)大家都有機會發(fā)言之后,進行詢問。 教師活動:鼓勵學生大膽想象。 三、拓展活動:我發(fā)現(xiàn)了……鳥 (1)班里誰喜歡鳥?鳥在什么地方生活?有人一直在觀察生活在我們周圍——在我們的花園、公園、路邊樹上等的鳥嗎? (2)學生說一說自己認識或見過的鳥。 燕子 麻雀 黃鸝 烏鴉 和平鴿…… (3)讓孩子觀察校園里的鳥。 教師活動:給學生提供一些有關鳥類的信息。 四、課外實踐: 讓學生在課外觀察鳥、認識鳥。 第二課 《我發(fā)現(xiàn)的環(huán)境問題》 教學目標: 1、學生初步了解一些污染環(huán)境的現(xiàn)象。 2、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境意識。 教學重點: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境意識。 教學難點: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境意識。 教學準備:橡皮、小刀、筆(或塑料小方塊)。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大家一定下過很多種棋吧,跳棋、軍棋、象棋,但是有誰下過環(huán)保棋嗎?今天我們就來比賽下環(huán)保棋。 二、活動感知。 1、下環(huán)保棋。 (1)分析棋圖:讓學生觀察“環(huán)保小蝸?!钡臍ど厦恳桓袷鞘裁础?人一組,每人或每組制作一個小骰子。方法:把橡皮(或肥皂、木塊等)切成一個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在六個面上分別寫上l、2、3、4、5、6幾個數(shù)字。教師要示范,并強調(diào)安全。 (2)游戲方法:從起點開始,每組同學輪流擲骰子,骰子的哪個數(shù)字朝上,就走幾步棋??凑l能最快得到小蝸牛頭上的王冠(即最快走完),就授予誰“環(huán)保小衛(wèi)士”的稱號。 棋圖說明: (1)浪費水,退到起點; (2)蛇; (3)不用塑料袋,提籃子買菜,進到4; (4)樹袋熊; (5)小松鼠; (6)排放廢氣,退到2; (7)給小鳥提供食物; (8)白天鵝; (9)使用無氟冰箱,進到12; (10)排放污水,退到5; (11)愛護花草,進到14; (12)白鰭豚; (13)傷害小鳥,退到8; (14)揚子鱷; (15)環(huán)境優(yōu)美; (16)垃圾分類回收,再擲一次; (17)小猴子; (18)亂吐瓜子皮,停擲一次; (19)小老虎; (20)掛人工鳥巢,進到22; (21)汽車鳴笛,排放尾氣,退到14; (22)大熊貓; (23)亂砍濫伐,退到12; 終點,獲得“環(huán)保小衛(wèi)士”稱號。 2、環(huán)境問題大搜索。 (1)對學?;蛏鐓^(qū)的對方位的觀察,找出環(huán)境問題。 (2)組織學生分組討論,把問題分類,如住房問題、水污染問題、農(nóng)業(yè)問題等。 (3)經(jīng)過一系列有趣的觀察活動,孩子們會有許多發(fā)現(xiàn)和感想,應及時安排他們進行交流討論,并鼓勵學生借助文字、圖畫、符號來表示自己的想法和記錄問題。 三、總結(jié)。 借身邊的環(huán)境問題引導學生養(yǎng)成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第三課 《問題銀行》 教學目標: 1、激發(fā)學生對提問的興趣,為下一個活動做好準備。 2、通過活動,鼓勵學生成為愛提問的孩子。 教學重點:激發(fā)學生對提問的興趣。 教學難點:激發(fā)學生對提問的興趣。 教學準備:幾組動物卡片,衣服夾子或別針,記錄紙,問題存折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活動導入 1、師生互動做游戲:我是誰 (1)教師根據(jù)班級人數(shù)選擇一些繪有動物圖像的卡片用衣服夾子夾到孩子們的后背上,孩子本人不能看到自己背后的動物卡片。 (2)提問的過程中逐漸知道自己背后的動物是什么。 (3)作為逐步探詢正確答案的要點,要從生活范圍,哺乳、鳥類、蟲等大范圍中考慮。實在找不到正確答案時,教師可以給予啟發(fā)暗示。如果知道自己后背上卡片的名稱,可以說“我是”然后把卡片挪到胸前來核實一下。 (4)孩子們對其他同學提出的問題,根據(jù)回答,猜自己后背上貼的是什么動物。例:“我有四只腳嗎?”回答僅限“是、不是、不知道”三種。 (5)如果有五六個人都猜不出,可以由一個人對這些人分別進行提示。 二、問題銀行開業(yè) 1、各小組的問題銀行開業(yè)。 2、教師激發(fā)學生提出自己從小到大心中所藏的問題。 3、將問題記錄在記錄紙上,并進行交流。 4、以小組為單位把問題卡分成生物類、地球與宇宙類和其他問題三大類,分類記錄在問題銀行存折上。 5、鼓勵學生提出更多的問題,成為問題銀行的百萬富翁。 第四課 《開發(fā)問題寶藏》 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發(fā)散性思維的能力。 2、學習用開放式概念圖的方法記錄問題并進行交流。 教學重點: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發(fā)散性思維的能力。 教學難點:學習用開放式概念圖的方法記錄問題并進行交流。 教學準備: 1、提供材料超市。 2、每組準備一張白紙。 3、學生每人準備一支彩筆。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想成為問題銀行的百萬富翁嗎?其實每一個物體里都蘊藏著許多的問題,就像一個個問題的寶藏,只要我們認真地觀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就能把其中的問題挖掘出來?!卑鍟n題:《開發(fā)問題寶藏》 二、學習活動 1、教師從超市中拿出一個吸鐵石,讓學生觀察提問,教師根據(jù)學提出的問題在黑板上繪制出關于吸鐵石的概念圖。 2、各小組到材料超市選購自己喜愛的物體。 3、小組同學認真觀察,從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問題。 4、每個小組用概念圖的方式表示出本小組提出的問題。 5、各小組選擇一個自己能夠研究的問題,進行自由研究。 第二單元 “五官兄弟” 第一課 《“五官兄弟”游樂場》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充分體驗各種感官的功能和局限性。感悟綜合運用各種感官進行觀察的重要性。 2、讓學生在一個開放、自主、充滿矛盾的環(huán)境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 3、培養(yǎng)學生的規(guī)則意識。 教學重點:體驗各種感官的功能和局限性。 教學難點:讓學生按游戲規(guī)則進行活動。 教學準備: 1、手區(qū):在紙箱上剪一個洞(只可以把胳膊伸進去),箱內(nèi)有:桔子、玻璃瓶(里面可以裝一些溫水) 2、眼區(qū):蘋果(有不同顏色)、桃酥餅(有香味,好吃的食品)、小摩托車(會動的東西) 3、耳區(qū):小鼓、琴、空瓶子、(能發(fā)出不同的聲音) 4、鼻區(qū):梨汁、醬油(有不同的氣味) 5、口區(qū):麻辣片、酸楂片、有花生味的點心、洋蔥(有不同的味道,有各自香味的東西) 教學過程: 一、活動導入 今天,我們來到多媒體教室上科學課。大家先觀察一下多媒體教室。說一說你觀察到了什么?(在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要說出:我叫 ,我在階梯教室里觀察到 ,我是通過 (感官)觀察的到的。) 今天,我們到一個非常有趣的地方——“五官兄弟”游樂場進行游玩,(出示課件:“五官兄弟”游樂場)在這里進一步體驗五種感官的作用。 二、學習游樂場的規(guī)則 既然是游樂場就有游樂場的規(guī)則,我們先來看一看游樂場有什么規(guī)則。(出示:游樂場的規(guī)則) 1、每個小組必須順著游樂路線行走,不能逆行。 眼睛區(qū) 手區(qū) 耳區(qū) 鼻區(qū) 舌區(qū) 2、游樂場內(nèi)要輕聲細語,互相合作,互相幫助。 3、每個游樂區(qū)活動時間為5分鐘。 4、游樂時必須及時把自己的收獲、提出問題填到記錄表上。 三、學生進行五官游樂活動 布置入場:下面,各組分開活動。第一組從眼區(qū)開始,第二組從手區(qū)開始,第三組從耳區(qū)開始,第四組從鼻區(qū)開始,第五組從舌區(qū)開始,各組長到講臺上來領記錄表。 學生在游樂區(qū)活動時,指名一個學生掌握時間,提醒學生交換場地。教師要巡回指導,解決學生活動中發(fā)生的問題,提醒學生遵守活動規(guī)則,提醒學生及時記錄收獲和問題。 四、討論和整理 分組討論在游樂場中的收獲,產(chǎn)生了什么問題。把活動中的感受整理一下。指名學生發(fā)言,教師及時對學生的發(fā)言進行評價。 五、課堂小結(jié) 這節(jié)課,大家都有很多收獲,體驗了 “五官”在科學觀察中起著不同的作用,一種感官只能觀察到物體的部分特征。只有綜合運用多種感官進行觀察,才能全面的認識一個事物。 所以,在以后的觀察活動中要綜合運用各種感官。 不過,我要強調(diào)一點,觀察時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安全,注意保護好自己的感覺器官,當對一個物體還不太了解的時候,不要輕易用嘴去嘗、用鼻子去聞,因為有些物體是有毒的,會對自己的身體造成傷害。 第二課 《瓜果交易會》 教學目標:讓學生綜合運用各種感官進行觀察,并做出判斷。 教學重點:讓學生綜合運用各種感官進行觀察,并做出判斷。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你曾經(jīng)和爸爸媽媽一起買過西瓜嗎?你知道怎樣挑選西瓜嗎?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一下挑選西瓜中的科學。 二、討論如何選購西瓜。 1、學習“交易會”活動規(guī)則 2、將全班分成6-8組,每小組分工合作,分別負責采購和推銷自己小組的瓜果。 3、負責推銷的同學要設法向別的小組的采購的同學介紹自己小組的瓜果的優(yōu)點,爭取以更高的價格成交。 4、負責采購的同學認真選購,爭取以合理的價格買進。 5、當小組內(nèi)認為購買的瓜果不滿意時,如時間允許,可以繼續(xù)賣出和重新買進,但小組成員必須協(xié)商進行。 6、小組共同參與,必須賣出和新買進水果,交易時,可以用支票的形式進行交易。 7、及時填寫“采購單”,記錄交易時的觀察收獲和發(fā)現(xiàn)的問題。 三、學生活動,教師一起參與。 四、活動總結(jié)。 第三單元 秋天,一幅美麗的圖畫 第一課 《尋找秋天》 教學目標: 1、激發(fā)學生探索大自然的好奇心和興趣,感受或體驗到秋天的自然美。 2、樂于對生活和學習中的各種現(xiàn)象提出問題。 3、向?qū)W生進行互相合作的教育。 4、知道溫度的單位,了解溫度計的構造和種類,會使用溫度計測量并記錄氣溫。 教學重點: 知道溫度的單位,了解溫度計的構造和種類,會使用溫度計測量并記錄氣溫。 教學難點: 激發(fā)學生探索大自然的好奇心和興趣,感受或體驗到秋天的自然美。 教學準備: 教師:溫度計,紙,透明膠帶,剪刀。 學生:筆,紙,樹葉,紅毛線,鐵錘,釘子。 教學課時: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放一放秋天景色的錄像,內(nèi)容是秋天里的植物和動物在秋天里的行為。 讓學生提出問題,然后告訴學生,今天我們的活動內(nèi)容就是來尋找秋天。 二、賽詩會:美麗的秋天。 讓學生看書。以書上“秋”、“秋天到”、“我眼中的秋天”的描述格式,說說“我”心中的秋天。 組織形式:(1)以小組為單位,先進行小組預賽,每個小組選出1名優(yōu)勝者; (2)班級賽詩會。賽詩會結(jié)束后,教師要把握好學生詩句中的亮點句子進行點評,引導到“收獲的季節(jié)”上來。 (3)秋天的景色確實與我們描述的景色是一樣的嗎?最后,借用妙妙的一句話“我們一起走進秋天,去感受秋天,探訪秋天吧!” 三、探訪秋天里的生物。 走出教室,行走在秋天的校園里。 引導學生注意樹葉的變化,什么樹的葉子變紅了?樹葉變黃的是什么樹?地上的落葉是什么樹的?并收集自己喜歡的樹葉。教師要適時進行評價。 仔細觀察動物,包括動物的名稱,活動方式,鳴叫聲等等。 四、討論與交流。 我們描述的秋天和看到的秋天是一樣的嗎?誰寫的詩更貼近真實的秋天?每個小組挑選1-2篇,自由組合完成一份“秋天的景色”的手抄報。 我們找到的秋天的一些事物,那么,秋天與夏天相比,主要特征是什么?是什么原因使樹葉變成了彩色? 第二課時 一、談話導入。 我們找到的秋天的一些事物,那么,秋天與夏天相比,主要特征是什么?是什么原因使樹葉變成了彩色?(學生說一說,師生評議,引出溫度) 二、測量氣溫 1、談話:樹葉是由氣溫染成五顏六色的。今天的氣溫是多少度?你們知道氣溫是用什么儀器測量出來的? 2、認識溫度計 (1)分組觀察溫度計。 (2)匯報觀察結(jié)果,提出自己發(fā)現(xiàn)的問題。 3、正確使用溫度計 (1)將溫度計掛歷在室外通風、不被陽光直射的地方; (2)溫度計離地面約1.5米左右; (3)分小組定時觀察,記錄溫度; (4)讀數(shù)時,一定要注意視線與溫度計的液柱頂端相平,如果個子矮,應站在凳子上看。 4、學習記錄溫度的方法 教師講解:用攝氏溫度計測量的溫度叫做攝氏溫度,單位是“攝氏度”,寫作“℃”,其中C表示攝氏,C左上角的小圈表示度。 0度以上的溫度叫做零上溫度,讀的時候先說數(shù)字,再說單位(攝氏度)。例如10℃,20℃,30℃。寫的時候也是這樣,先寫數(shù)字,再寫單位。零上溫度的刻度,從0開始,越往上數(shù)字越大,表示溫度越高。 0度以下的溫度叫做零下溫度,讀的時候要先說“零下”,然后說數(shù)字,再說單位。例如-10℃,-20℃,-30℃。寫的時候也按這種順序,用“-”表示零下。 在溫度計上讀溫度的時候,要看清從0—10分成幾格,每格是多少度。如果分成10格,每格是1度;如果分成5格,每格是2度,每半格是1度。 5、交流與分析 (1)整理測量數(shù)據(jù)。 (2)交流搜集到的有關氣溫資料。 (3)討論與分析:氣溫由22℃降至10℃的這段時間稱為秋天。 三、制作樹葉書簽 制作方法:(1)選擇自己喜歡的樹葉,用廢舊書報夾一個星期左右,使它們變得干燥、平整; (2)然后襯上卡紙,較大的樹葉可用剪刀剪出樹葉的形狀后再用透明膠帶固定;較小的樹葉可直接把樹葉固定好,再修剪卡紙的外形; (3)最后,在葉柄處系上紅毛線即可。 四、總結(jié)。 閱讀“秋天的樹葉為什么會五顏六色”,總結(jié)探究的內(nèi)容。 五、拓展:(1)下周上課時展示各自制作的樹葉書簽。 (2)下周上課時每人帶來一種果實。 第二課 《果實累累的季節(jié)》 教學目標: 1、根據(jù)物體特征進行簡單分類 2、對植物的果實進行分類 3、了解蟋蟀的生活習性,了解果實的種類 教學重點:通過學生全面的探究,知道什么是果實。 教學準備: 學生:果實,毛巾或餐巾紙。 教師:小刀,盤子。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教師引導學生評比上節(jié)課制作的樹葉書簽:小組內(nèi)評比,每個小組推薦2件好作品進行展示。 教師對優(yōu)秀作品進行點評,并在“學習園地”里展示一個星期。 提出問題:植物都長有形狀不同、顏色各異的葉子。除了葉子之外,樹上最常見的還有什么? 二、果實展示會。 1、大家拿出自己帶來的果實,開一個展示會。 (1)果實都有不同的形狀和顏色。看到的和觸摸到的果實形狀一樣嗎? (2)果實都有不同的味道,聞到的和吃到的味道一樣嗎? 學生小組內(nèi)進行觀察。邊觀察、邊討論、邊記錄。把觀察到的問題存入“問題銀行”。 三、趣味活動——找“星星” 選擇梨、蘋果等果實,指導學生從不同的方向用小刀切,看誰能找到“星星”,即種子的排列形式。 歸納果實的特征: 注意事項:(1)使用小刀時要注意安全,既不能傷害自己,更不能傷害到他人。(2)找到“星星”后,切開的果實、餐巾紙等要及時清理;小刀、盤子、毛巾要及時清洗干凈。 四、分類:找果實 ●把水果分一類,蔬菜分一類; ●把桔子分一類,蘋果分一類; ●根據(jù)能否生吃進行分類; ●按照果實的顏色分類; ………… 科學自助餐:馬鈴薯為什么不能參加果實大會。 五、拓展活動:采集植物的種子。 第四單元 有趣的動物 第一課 《尋訪螞蟻》 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態(tài)度 2、樂于對生物中的各種現(xiàn)象提出問題 3、歸納昆蟲的特征 4、認識動物運動方式的多樣性 教學重點:培養(yǎng)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態(tài)度 教學難點:樂于對生物中的各種現(xiàn)象提出問題 教學準備:放大鏡、昆蟲盒、橡皮泥、細木棍、飯粒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師生猜謎語導入新課。 二、觀察提問 1、學生看教材中的圖,并提出問題。 “螞蟻住在哪里?”“這些螞蟻排著隊干什么?” 三、動手操作。 1、做“螞蟻”。 學生根據(jù)經(jīng)驗動手制作螞蟻模型,可用橡皮泥代替黏土。 2、師生交流評議:螞蟻的身體是由頭、胸、腹三部分組成的。 四、觀察交流 教師引導學生到校園里觀察螞蟻,說一說:真正的螞蟻什么樣? 教師適當引導: “用樟腦球畫一個圈觀察螞蟻”,“用放大鏡觀察螞蟻”輔助觀察。 五、總結(jié) 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出“昆蟲”這一概念。 六、實踐活動 查找昆蟲準備過冬的資料,為后面的探究活動做好準備。 第二課 《動物怎樣過冬》 教學目標: 1、認識季節(jié)變化對動物的影響。 2、了解動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方式。 教學重點:了解動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方式。 教學難點:了解動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方式。 教學準備:學生提前觀察螞蟻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由上節(jié)課的探訪螞蟻導入。 二、初步感知。 1、閱讀“小螞蟻找朋友”。誰能說一說“這些動物是怎樣過冬的?” 三、探究活動。 1、在觀察的基礎上,提出更深層次的問題:“動物過冬的方式為什么不同?”、“其他動物是怎樣過冬的?” 2、通過查找資料的形式,調(diào)動學生腦海里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喚起對動物的家的回憶。 3、用什么方法搜集資料?讓學生通過查閱書籍,上網(wǎng)等方式進行搜集資料 4、更深層次的觀察與提問:給動物的過冬方式分類。教材中呈現(xiàn)的畫面是從同學們搜集到的資料中篩選出來的,有共性。 四、拓展活動。 卡片競答游戲我角色扮演,激發(fā)學生對已知事物的感受力,展示生命世界的豐富多彩,激發(fā)熱愛生命的情感,真正將能力內(nèi)化為知識。 第三課 《上夜班的動物》 教學目標: 1、探究晝夜變化對動物行為的影響。 2、認識動物運動方式的多樣性。 3、進一步理解動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 4、感受生命的豐富多彩,激發(fā)熱愛生命的情感和探索生命世界的興趣 教學重點: 探究晝夜變化對動物行為的影響。 教學難點: 進一步理解動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 教學準備: 搜集夜晚活動的動物的特點。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已經(jīng)了解了部分“上夜班”的動物,你還記得他們嗎? 學生說一說。 二、集體探究。 1、趣味閱讀。 學生閱讀教材中的趣味故事,對夜行性動物的生活習性有一個初步的了解,由此知道夜行性動物的一些特征,并通過搜集資料進行驗證。 2、小組交流。 貓有哪些適應夜行性的特點? 學生說一說,師生評議總結(jié)。(眼睛和爪子等,拓展夜行性動物的特征。) 3、觀察與討論:動物怎樣上夜班? 三、拓展活動。 給動物辦一張“動物夜間通行證”。師生交流展示,集體評議。 第五單元 蚯蚓小導游 第一課 《探訪蚯蚓的家》 教學目標: 1、知道土壤的構成; 2、能提出問題,初步選擇適合自己探究的問題; 3、能運用多種方法觀察; 4、愿意合作與交流,教育學生要珍愛生命。 教學重點: 知道土壤的構成;能運用多種方法觀察; 教學難點: 能提出問題,初步選擇適合自己探究的問題; 教學準備: 蚯蚓、學校附近的土壤、放大鏡、小鏟子、透明杯子、塑料袋或紙袋、水等。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教師課前捉幾條蚯蚓,上課時出示蚯蚓并提出問題:“認識這是什么嗎?”“蚯蚓的家在哪兒?”當學生回答出“土壤”之后,接著引導他們思考“關于土壤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些什么?”根據(jù)回答我們可以了解他們的生活經(jīng)驗,把握他們的學習起點,為后面的教學活動提供依據(jù)。 二、探究學習。 1、鼓勵學生提出自己想知道的問題。 學生交流,教師有選擇的板書學生提出的問題。 2、組織學生討論: “怎樣選擇適合自己研究的問題”,并指導學生根據(jù)自己具備的條件選擇研究問題。 3、觀察土壤。 教師組織學生來到室外,觀察土壤,要求學生要作好觀察記錄。 三、交流與總結(jié)。 1、學生將自己觀察的發(fā)現(xiàn)在小組內(nèi)進行交流。 2、學生代表匯報。 3、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出土壤的構成。 4、最后,進一步引導學生把在觀察活動中所發(fā)現(xiàn)的新問題存入“問題銀行”,并選擇適合自己研究的問題。這樣通過引導學生開展后續(xù)研究活動,不僅為下面的教學創(chuàng)造條件,而且能夠保護學生探究自然的興趣,增長才干。 第二課 《蚯蚓的房前屋后》 教學目標: 1、觀察三類土壤的不同特點。 2、了解常見的土壤的分類,自主探究沙和巖石的特點。 3、強化選擇適合自己探究的問題的訓練。 教學重點:了解常見的土壤的分類,自主探究沙和巖石的特點。 教學難點:強化選擇適合自己探究的問題的訓練。 教學準備:沙質(zhì)土、黏質(zhì)土、壤土、水;沙、各種石頭、錘子、放大鏡、鑰匙、刻刀、稀鹽酸等。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活動。 談話引入“玩過泥巴嗎?喜歡玩泥巴嗎?”學生的情緒被調(diào)動起來以后,教師提出要求:這節(jié)課玩泥巴和以往不同,我們要邊玩邊觀察自己玩的泥巴有什么特點,還要與同學交流觀察到的不同現(xiàn)象。 師生交流觀察到的現(xiàn)象。 二、探究活動。 1、認識三類土壤。 放手讓學生玩15至20分鐘以后,讓他們根據(jù)親身體驗集體交流“這些土壤各有哪些不同特點”,在此基礎上教師再介紹壤土、黏質(zhì)土和沙質(zhì)土三類土壤及其特點。由于時間的關系,學生可能會趣猶未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課后繼續(xù)玩土壤,看誰還有新的發(fā)現(xiàn)。 2、觀察沙和石頭各有哪些特點。 (1)課前組織學生采集各種各樣的石頭和沙。上課時,教師啟發(fā)談話“蚯蚓的房前屋后除了有各種各樣的土壤,還有沙和形態(tài)各異的石頭。針對沙和石頭我們能提出哪些問題?”在學生提出問題以后,再引導他們選擇適合自己研究的問題。 (2)選擇相同問題的學生可以結(jié)合成小組進行合作學習。教師可以適當為學生提供一些材料和工具,并參與研究活動,隨時了解他們的學習情況,適時適度地提供幫助。 (3)學生圍繞“沙和石頭各有哪些特點?它們有什么作用?”等問題交流各自的研究收獲。然后再引導學生說出“在觀察活動中,我們對沙和石頭又產(chǎn)生了哪些新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不斷發(fā)現(xiàn)和提出新的問題。 三、拓展延伸。 由于小學生探究科學的活動往往不是一節(jié)課所能完成的,本課我們設計了“奇石展覽會”拓展活動,旨在引導學生繼續(xù)關注石頭,發(fā)現(xiàn)出更多巖石的秘密,培養(yǎng)學生欣賞自然美的情感。 四、總結(jié)。 讓學生比較自己的發(fā)現(xiàn)與別人的發(fā)現(xiàn)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第三課 《蚯蚓的鄰居》 教學目標: 1、認識土壤對生物生長、生活習性等多方面都有影響。 2、引導學生關注與科學有關的社會問題,意識到人類要與自然和諧相處。 3、培養(yǎng)學生在科學學習過程中愛提問、愿意合作與交流、持之以恒等的科學態(tài)度。 教學重點:認識土壤對生物生長、生活習性等多方面都有影響。 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在科學學習過程中愛提問、愿意合作與交流、持之以恒等的科學態(tài)度。 教學準備:漏斗或紙袋、肥沃的土壤、臺燈;干濕不同的沙質(zhì)土、黏質(zhì)土和壤土、蚯蚓、蠶豆等。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教師談話:“我們已經(jīng)參觀了蚯蚓的家園,蚯蚓還有許多鄰居呢,讓我們一起去認識認識吧!” 二、探究活動。 1、觀察土壤里的動物。 教師將已經(jīng)準備好的肥沃的土壤,放入一個漏斗形的紙袋里(或漏斗里),在紙袋上方約20厘米處用燈光照射,等一會兒,讓學生觀察能發(fā)現(xiàn)什么。 觀察以后要教育學生把土壤和小動物送回原處。 2、探究土壤對動物、植物的影響。 提出問題:“蚯蚓喜歡什么樣的土壤?”“不同的土壤對植物的生長有什么影響?” 教師可以在“材料超市”里準備一些研究材料,供學生自主選擇。教師的責任是大膽讓學生動手嘗試。教材中的“活動提示”是為需要提供幫助的學生準備的。 蚯蚓與土壤的關系,學生可以在課堂上探究出來結(jié)果,而植物與土壤的關系不是當堂課所能發(fā)現(xiàn)的,教師要教育學生具有持之以恒的科學精神,并作好觀察記錄。 三、拓展活動。 調(diào)查“人類有哪些行為破壞了土壤?”并組織一次保護土壤的宣傳活動。讓學生了解人類利用土壤資源的現(xiàn)狀,提供情景讓他們感受人類對土壤的破壞,增強他們保護土壤資源、愛護環(huán)境的情感。 第四課 《落葉到哪里去了》 教學目標: 1、通過猜想和觀察落葉到哪里去了,使學生了解動物活動和細菌對土壤的影響。 2、引導學生關注土壤的改良方法,滲透人類要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思想。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關注土壤的改良方法,滲透人類要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思想。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關注土壤的改良方法,滲透人類要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思想。 教學準備:腐爛程度不同的落葉、動畫軟件;蚯蚓、樹葉、果皮、土壤;人類改良土壤的資料和書籍等。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猜想導入。 談話:“大樹下和田地里有許多落葉和枯草,它們都到哪里去了呢?”學生圍繞這個問題的結(jié)果進行猜想。師生交流導入。 二、初步感知。 學生來到校園中實地觀察,感知落葉和枯草的去向。 三、實驗探究。 1、學生擬定實驗方案。 2、學生分組進行實驗驗證。親眼目睹蚯蚓是怎樣為改良土壤默默工作的。不要局限在教材中的兩種設計方法,應該鼓勵學生開動腦筋去嘗試,教師要注意指導學生愛護蚯蚓。 3、學生自讀“科學自助餐”,了解“無土栽培”和“蚯蚓垃圾處理廠”的相關知識。 四、課堂練習。 完成“挑戰(zhàn)自我”。 五、拓展延伸。 讓學生通過采訪和查閱資料了解更多改良土壤的辦法,同時培養(yǎng)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和滲透用科學技術改善生活的科學思想。 第六單元 飄呀飄,飄下來 第一課 《自轉(zhuǎn)旋翼》 教學目標: 1、學生會制作“自轉(zhuǎn)旋翼”。 2、學生能通過實驗了解自轉(zhuǎn)旋翼的下降快慢與什么因素有關。 3、學生能正確使用各種測量工具。 4、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和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1、學生會制作“自轉(zhuǎn)旋翼”。 2、 學生能正確使用各種測量工具。 教學難點:學生能通過實驗了解自轉(zhuǎn)旋翼的下降快慢與什么因素有關。 教學準備:學生準備剪刀、10cm6cm的紙,回形針。教師準備彈簧秤、秒表、尺子、鋼卷尺。 教學課時: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教師演示自轉(zhuǎn)旋翼,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導入新課。 二、初步感知。 學生觀察自轉(zhuǎn)旋翼,說一說自轉(zhuǎn)旋翼的結(jié)構特點。 師生交流評議。教師講解自轉(zhuǎn)旋翼的特點。 三、探究活動。 1、學生自學教材中關于制作自轉(zhuǎn)旋翼方法的內(nèi)容,了解自轉(zhuǎn)旋翼的制作方法。 2、教師講解制作方法及要注意的地方。 (1)不能改變紙的大小。 (2)要能旋轉(zhuǎn)。 3、學生制作自轉(zhuǎn)旋翼。 可獨立制作,也可小組合作,教師巡視,對學生進行指導,參與到學生的活動中去。 4、制作好的學生可以試著玩一玩自己的自轉(zhuǎn)旋翼。 第二課時 一、談話導入。 師: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怎樣制作自轉(zhuǎn)旋翼,這節(jié)課我們接著來研究一些有趣的問題(板書課題)。 二、活動探究。 1、放飛自轉(zhuǎn)旋翼。 學生分組讓自己的自轉(zhuǎn)旋翼飛起來。 2、學生在觀察后說一說:剛才我們放飛的自轉(zhuǎn)旋翼在下降時有什么不同? 學生交流。 3、請兩名同學將自己的自轉(zhuǎn)旋翼給大家演示一下? 學生觀察后回答:哪個在空中停留的時間更長呢?(學生說)為什么這個旋翼會下降得慢一些呢?我們一起來觀察一下。 4、(把兩個旋翼擺放到展臺上)學生認真觀察兩個自轉(zhuǎn)旋翼,試著找出它們的不同。 學生說一說他們的不同。 5、討論:你們認為影響自轉(zhuǎn)旋翼下降快慢的因素有哪些呢? 師:這些是我們做出的猜想。我們怎樣才能知道這些猜想對不對呢?(驗證) 6、小組討論怎樣進行驗證。 代表匯報。 7、小組實驗驗證。(學生分組驗證,老師巡視指導) 8、驗證結(jié)束以后,請每個小組先在小組內(nèi)部交流,,然后派出兩個代表帶著制作的旋翼和研究的結(jié)果上臺演示交流。(學生交流的同時補充板書) 三、總結(jié)評價。 教師引導學生對各組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 第二課 《降 落 傘》 教學目標: 1、通過指導學生探究降落傘的實踐活動,使學生了解降落傘下落速度與降落傘的哪些因素有關系。培養(yǎng)學生善于提出問題、合理地選擇問題、積極地解決問題的科學探究能力。 2、開展學生獨立的探究活動,并養(yǎng)成合作學習的習慣 3、激發(fā)學生科學探究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認真細致、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教學重點: 在自主探究中發(fā)現(xiàn)降落傘的下落速度與傘面大小、傘繩長短、重物的輕重等諸多因素有關系。 教學準備: 大小不同、材料不同的傘面,長短、粗細不同的繩子,重量不同的配重,“神舟五號”返回艙的圖片,實驗記錄表、秒表。 教學課時: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1、教師出示降落傘,并告訴學生,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研究降落傘,板書“降落傘”。 2、觀察降落傘看看它由哪幾部分組成? 降落傘由傘面、傘繩、重物三部分組成。 二、初步感知。 1、學生自讀“做個降落傘”,了解降落傘的制作方法及過程。 教師講解要注意的方面。(傘繩的長短要一致,傘繩的系法要注意) 2、學生小組討論制作降落傘的方法。 三、動手實踐。 1學生小組合作制作降落傘,教師巡視指導,但不要包辦制作過程,要允許學生出錯。 2、制作好降落傘的同學可以試著玩一玩降落傘,體驗成功的樂趣。 四、課堂練習。 1、想一想:除了降落傘以外,還有什么物體也在空中飄?他們有什么共同特點? 學生交流,師生共同評議。 五、拓展延伸。 學生自讀“科學自助餐”,了解關于降落傘的故事。 第二課時 一、激趣導入。 1、猜想:根據(jù)自轉(zhuǎn)旋翼的知識,請同學們猜想一下,降落傘的下降速度可能與那些因素有關? 鼓勵學生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如可能與與傘面大小、傘面材料、傘繩長短、傘繩粗細、重物的輕重等因素有關。教師將學生的想法及時歸納并逐一板書到黑板上。 2、談話:哪些因素會影響降落傘的下降速度呢?同學們都做出了自己的猜想。那么怎樣才能知道你的猜想對不對? (親自動手做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想) 二、制定研究計劃、親自動手實驗研究問題。 1、討論:同學們的每一個猜想都值得去研究,你們可以自由地選擇。在動手之前是否先思考一下,你們打算選擇哪一個問題來研究,怎樣研究,在小組內(nèi)先初步制定一個計劃。 小組討論 交流:誰能把你們組的研究計劃和同學們說一說? 其他組的同學對這組的研究計劃有什么意見嗎? (教師在學生交流過程中強調(diào)對比實驗的基本要求:必須保證要研究的因素不同,其他條件相同。) 2:談話:看來各組已初步制定了計劃,在實驗之前還需要做好哪些準備工作呢?(學生交流如:準備實驗材料、小組同學合理分工、教師提醒學生還不要忘記由一名同學把你們組的實驗情況及時記錄到小科學家記錄本上。教師簡單解釋小科學家記錄本的使用。 3、學生獨立探究,教師巡視,并做適當?shù)闹笇А? 三、表達與交流。 1、學生交流:請學生交流研究的問題,研究的過程和自己的發(fā)現(xiàn)。 2、學生評價:對其他小組同學的研究有什么意見嗎?(鼓勵學生對別人的研究提出意見、質(zhì)疑或補充。) 四、小組競賽。 1、同學們通過自己的親自研究各有收獲、各有發(fā)現(xiàn),下面我們進行個小競賽,請同學們自選材料設計降落傘,從同一高度同時落下,咱們比一比看那組降落傘下降時又穩(wěn)又慢。 2、學生競賽 3、請優(yōu)勝組說一說,你們這樣設計降落傘的原因。 4、出示神州五號飛船返回艙(帶傘)返回地面的圖片。 ⑴學生交流:請學生講一講自己知道的神州五號飛船的一些故事。 ⑵為保證返回艙平穩(wěn)、安全地落地,降落傘起到了怎樣的作用?你知道重物有多重、傘有多大嗎? 五、拓展活動。 自選材料設計降落傘,下面栓上個雞蛋,比一比,看那組的降落傘下面的雞蛋從高空落下后不會摔碎。 第七單元 科學改變我們的生活 第一課 《科學,生活的朋友》 教學目標: 1、學生了解生活中的常見的科學現(xiàn)象。 2、學生能提出生活中的科學問題。 教學重點:學生能提出生活中的科學問題。 教學難點:學生能提出生活中的科學問題。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教師講述:科學是生活的親密伙伴,它一直伴隨在我們身邊,我們發(fā)現(xiàn)它了嗎? 板書課題《科學,生活的朋友》。 二、活動。 1、學生想一想,我們的生活中哪些地方有科學的蹤跡。 學生代表交流,師生共同評議。 2、學生針對自己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的一些現(xiàn)象提出自己的問題,寫到自己的資料本上。 3、學生對自己提出的問題進行梳理,加以歸類,講科學問題與其他問題區(qū)分開來。,填寫到問題銀行中。 4、學生交流。 學生將自己的科學問題提出來,師生共同評議。 三、總結(jié)。 學生集體評價,評出“最佳”問題。(如:最有深度的問題、最具研究價值的問題、最適合我們研究的問題……) 第二課 《科學怎樣改變我們的生活》 教學目標: 1、學生了解科學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方便和好處。 2、培養(yǎng)學生的調(diào)查能力。 教學重點:學生了解科學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方便和好處。 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的調(diào)查能力。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在前面的學習中,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科學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那它究竟再怎樣改變我們的生活呢? 二、初步感知。 1、學生觀察教材中的兩幅圖畫,認真進行對比,說一說這兩幅圖有什么不同,體會科學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變化。 學生說一說,師生共同評議。 三、調(diào)查活動。 1、扮演小記者,采訪周圍的人們,了解科學在哪些方面對我們的生活產(chǎn)生著巨大的影響? 2、填寫調(diào)查記錄。 我的調(diào)查記錄 調(diào)查對象 想了解的問題 調(diào)查的收獲 提出的新問題 3、表達與交流。 制作科普展板。(將自己采訪過程中感受最深的內(nèi)容用圖畫或文字的形式表達出來) 第三課 《展望美好的未來》 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的評價能力。 教學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 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的評價能力。 教學準備:科幻片片段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講述科幻片《瘋狂的兔子》片段,學生聽。 師生談話,激趣導入。 二、學生活動。 學生分組討論,想想未來的世界將會是什么樣子的。 教師參與學生的交流活動。 三、交流。 各組派學生代表交流對未來世界的想象,師生共同評議。 四、拓展。 1、學生自讀“科學自助餐”。 2、申請屬于自己的榮譽稱號。 第八單元 一次穿越時空的科學問題旅行 第一課 《一次穿越時空的科學問題旅行》 教學目標: 1、學生了解科學的發(fā)展簡史。 2、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意識和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學生了解科學的發(fā)展簡史。 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意識和科學精神。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師語:人類對世界的認識,經(jīng)歷了從無到有,從少到多的過程,這一切都與科學的發(fā)展分不開。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科學的發(fā)展歷程。 二、學生自學。 1、學生自讀教材中的案例,了解人類科學史上的大事。 2、填寫完成下表。 時間 國家 科學人物 發(fā)現(xiàn)(發(fā)明) 3、交流,師生評價。 4、教師總結(jié)。 第二課時 一、談話導入。 師生談話導入新課。 二、自主探究。 1、學生自讀教材,了解教材中提出的問題。 2、小組交流自己的對問題的思考。 三、拓展。 1、我的“觀察與提問”經(jīng)歷。 學生交流后完成“我的科學經(jīng)歷——觀察與提問篇”。 附送: 2019年(秋)三年級科學上冊 尋訪螞蟻教案 大象版 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態(tài)度。 2.樂于對生物中的各種現(xiàn)象提出問題。 3.歸納昆蟲的特征 。 4.認識動物運動方式的多樣性。 教學重點:培養(yǎng)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態(tài)度 。 教學難點:樂于對生物中的各種現(xiàn)象提出問題 。 教學準備:放大鏡、昆蟲盒、橡皮泥、細木棍、飯粒、昆蟲圖片課件。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師生猜謎語導入新課。 二、觀察提問 1.學生看教材中的圖,并提出問題。 “螞蟻住在哪里?”“這些螞蟻排著隊干什么?” 三、動手操作。 1.做“螞蟻”。 學生根據(jù)經(jīng)驗動手制作螞蟻模型,可用橡皮泥代替黏土。 2.師生交流評議:螞蟻的身體是由頭、胸、腹三部分組成的。 四、觀察交流 教師引導學生到校園里觀察螞蟻,說一說:真正的螞蟻什么樣? 教師適當引導: “用樟腦球畫一個圈觀察螞蟻”,“用放大鏡觀察螞蟻”輔助觀察。 五、總結(jié) 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出“昆蟲”這一概念。 六、實踐活動 查找昆蟲準備過冬的資料,為后面的探究活動做好準備。-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年秋三年級科學上冊 全一冊教案2 大象版 2019 三年級 科學 上冊 一冊 教案 大象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appdesigncorp.com/p-5621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