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蘇教版科學六上《地球的形狀》word教案.doc
-
資源ID:5597777
資源大小:69KB
全文頁數(shù):9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9.9積分
快捷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微信掃一掃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
2019-2020年蘇教版科學六上《地球的形狀》word教案.doc
2019-2020年蘇教版科學六上地球的形狀word教案教學內容地球的形狀(第一課時)執(zhí)教日期( )月( )日 星期( )三維目標科學概念:地球是球形的;人類探索地球形狀經歷了漫長而曲折的過程。過程與方法:收集有關的地球資料,提出關于地球形狀的一些問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驗科學探究中運用想象建立假設以及解釋的重要性。認識科學是不斷發(fā)展的。教學重、難點重點:知道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曲折過程。難點:1.比較觀察船體在球面和平面上航行的差異。 2.體驗科學探究中運用想象建立假設以及解釋的重要性。教學資源地球儀、用火柴梗做桅桿的玩具小船、探索宇宙光盤資料、相關圖片。學程設計導航策略調整反思一、 談話導入學生說說地球是什么形狀的,并說說是怎么知道的。同學們,你們每天生活在廣袤的大地上,有沒有想過地球的形狀呢?你怎么知道的?二、學習人類逐步認識地球形狀的科學史,建立科學的地球概念1學生自主提出關于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一些疑問。2學生自學書P14-15頁的內容,并完成自學記錄表。時間人物地球形狀證 據(jù)古印度古中國東漢古希臘近代1519年3討論與反饋小組成員用實驗法、講解法上臺介紹人類逐步認識地球形狀的科學史。4.學生交流與展示5學生一起做模擬實驗:進港的帆船。6各實驗小組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談自己的體會。7閱讀科學探究第11頁上的“麥哲倫和他的環(huán)球航行”資料,學生講述其中感受最深的一個小片段。1談話:人類肉眼所及,只能看到陸地或海洋的一部分,但是,人類在很早時候,就已經知道地球的形狀了,關于這,同學們覺得好奇嗎?有什么想問的?2.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地球的形狀”,請同學們自學書P14-15頁的內容,并完成自學記錄表。3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歷史進程是怎樣的?請小組來匯報,可以用上老師講臺上的地球儀、有桅桿的玩具小船;麥哲倫的頭像圖片、麥哲倫的船隊圖片等。4你對他們的介紹滿意嗎?有補充說明的嗎?5請各個小組一起來做一做“進港的帆船”,并根據(jù)現(xiàn)象談談自己的體會。6學生閱讀科學探究上的“麥哲倫和他的環(huán)球航行”,并選擇片段講述。三、本課小結1學生講述對地球形狀的認識2.學生談談通過對人類認識地球形狀歷程的學習后自己的收獲。1.通過對人類認識地球形狀歷程的研究和學習,現(xiàn)在你對地球的形狀有什么認識?2.同學們有什么感想呢?請談談你的想法或者收獲?四、課外拓展想出證明地球是球形的其他辦法。五、作業(yè)設計完成科學探究中的“智能聯(lián)網”中的“選擇題”。地球的形狀學案設計第二課時學校:東洲小學開發(fā)區(qū)校區(qū) 設計者:仇麗君教學內容地球的形狀(第二課時)執(zhí)教日期( )月( )日 星期( )三維目標科學知識:知道地球的大小。過程與方法:收集有關的地球資料,提出關于地球大小的一些問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認識科學是不斷發(fā)展的。教學重、難點重點:認識地球的大小教學資源探索宇宙光盤資料學程設計導航策略調整反思一、 課堂檢測導入學生回憶說說人類研究地球形狀的歷程。同學們,上一課我們研究了地球的形狀,誰來說說人們對地球形狀的研究經過了哪些歷程?二、觀看錄像,了解人類對宇宙的探索。1觀看錄像。2填寫學習記錄表:人類探索宇宙的“第一”事件時間國家人物3交流與討論(1)小組派代表到視頻儀上展示學習記錄表。(2)學生交流、暢談感想:這些“第一”帶來的啟示、感想。1談話:隨著科技的進步,人類終于可以沖出地球,飛向宇宙。請同學們觀看錄像,然后填寫學習記錄表人類探索宇宙的“第一”。2組織學生交流與討論。(1)人類探索宇宙的“第一”。(2)這些“第一”中帶給學生什么啟發(fā),什么感想。三、認識地球的大小1了解地球赤道周長、赤道半徑和地球表面積的相關數(shù)據(jù)。2.計算地球相當于多少個中國陸地面積。3.看中國地圖和世界地圖,用類比的方法認識地球的大小。4學生在地球儀上找出中國的位置,看一看中國在地球儀上有多大。5學生嘗試歸納人類認識地球的形狀和大小經歷了怎樣的過程?1用PPT向學生介紹地球赤道周長、赤道半徑和地球表面積。2根據(jù)這些數(shù)據(jù)同學們能想象出地球的大小嗎?我們中國的國土面積是960萬平方千米,算一算,地球相當于多少個中國陸地面積?3.指導學生通過觀察中國地圖和世界地圖來認識地球的大小。4.通過地球儀,了解中國在地球儀上的大小。5.小結與概括:人類認識地球的形狀和大小經歷了怎樣的過程?四、拓展活動學生在草稿紙上計算如果人以每小時4千米的速度,每天行走8小事,繞赤道一周后,年齡該有多大?指導學生計算:如果人以每小時4千米的速度,每天行走8小事,當你繞赤道一周后,你的年齡該有多大?(答案:在原來年齡上增加3歲多一些)五、作業(yè)設計完成科學探究中的“智能聯(lián)網”中的“填空題”和“課外拓展”。學生完成課時作業(yè)。附送:2019-2020年蘇教版科學六上地球的形狀學案設計教學內容地球的形狀(第一課時)執(zhí)教日期( )月( )日 星期( )三維目標科學概念:地球是球形的;人類探索地球形狀經歷了漫長而曲折的過程。過程與方法:收集有關的地球資料,提出關于地球形狀的一些問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驗科學探究中運用想象建立假設以及解釋的重要性。認識科學是不斷發(fā)展的。教學重、難點重點:知道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曲折過程。難點:1.比較觀察船體在球面和平面上航行的差異。 2.體驗科學探究中運用想象建立假設以及解釋的重要性。教學資源地球儀、用火柴梗做桅桿的玩具小船、探索宇宙光盤資料、相關圖片。學程設計導航策略調整反思一、 談話導入學生說說地球是什么形狀的,并說說是怎么知道的。同學們,你們每天生活在廣袤的大地上,有沒有想過地球的形狀呢?你怎么知道的?二、學習人類逐步認識地球形狀的科學史,建立科學的地球概念1學生自主提出關于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一些疑問。2學生自學書P14-15頁的內容,并完成自學記錄表。時間人物地球形狀證 據(jù)古印度古中國東漢古希臘近代1519年3討論與反饋小組成員用實驗法、講解法上臺介紹人類逐步認識地球形狀的科學史。4.學生交流與展示5學生一起做模擬實驗:進港的帆船。6各實驗小組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談自己的體會。7閱讀科學探究第11頁上的“麥哲倫和他的環(huán)球航行”資料,學生講述其中感受最深的一個小片段。1談話:人類肉眼所及,只能看到陸地或海洋的一部分,但是,人類在很早時候,就已經知道地球的形狀了,關于這,同學們覺得好奇嗎?有什么想問的?2.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地球的形狀”,請同學們自學書P14-15頁的內容,并完成自學記錄表。3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歷史進程是怎樣的?請小組來匯報,可以用上老師講臺上的地球儀、有桅桿的玩具小船;麥哲倫的頭像圖片、麥哲倫的船隊圖片等。4你對他們的介紹滿意嗎?有補充說明的嗎?5請各個小組一起來做一做“進港的帆船”,并根據(jù)現(xiàn)象談談自己的體會。6學生閱讀科學探究上的“麥哲倫和他的環(huán)球航行”,并選擇片段講述。三、本課小結1學生講述對地球形狀的認識2.學生談談通過對人類認識地球形狀歷程的學習后自己的收獲。1.通過對人類認識地球形狀歷程的研究和學習,現(xiàn)在你對地球的形狀有什么認識?2.同學們有什么感想呢?請談談你的想法或者收獲?四、課外拓展想出證明地球是球形的其他辦法。五、作業(yè)設計完成科學探究中的“智能聯(lián)網”中的“選擇題”。地球的形狀學案設計第二課時學校:東洲小學開發(fā)區(qū)校區(qū) 設計者:仇麗君教學內容地球的形狀(第二課時)執(zhí)教日期( )月( )日 星期( )三維目標科學知識:知道地球的大小。過程與方法:收集有關的地球資料,提出關于地球大小的一些問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認識科學是不斷發(fā)展的。教學重、難點重點:認識地球的大小教學資源探索宇宙光盤資料學程設計導航策略調整反思一、 課堂檢測導入學生回憶說說人類研究地球形狀的歷程。同學們,上一課我們研究了地球的形狀,誰來說說人們對地球形狀的研究經過了哪些歷程?二、觀看錄像,了解人類對宇宙的探索。1觀看錄像。2填寫學習記錄表:人類探索宇宙的“第一”事件時間國家人物3交流與討論(1)小組派代表到視頻儀上展示學習記錄表。(2)學生交流、暢談感想:這些“第一”帶來的啟示、感想。1談話:隨著科技的進步,人類終于可以沖出地球,飛向宇宙。請同學們觀看錄像,然后填寫學習記錄表人類探索宇宙的“第一”。2組織學生交流與討論。(1)人類探索宇宙的“第一”。(2)這些“第一”中帶給學生什么啟發(fā),什么感想。三、認識地球的大小1了解地球赤道周長、赤道半徑和地球表面積的相關數(shù)據(jù)。2.計算地球相當于多少個中國陸地面積。3.看中國地圖和世界地圖,用類比的方法認識地球的大小。4學生在地球儀上找出中國的位置,看一看中國在地球儀上有多大。5學生嘗試歸納人類認識地球的形狀和大小經歷了怎樣的過程?1用PPT向學生介紹地球赤道周長、赤道半徑和地球表面積。2根據(jù)這些數(shù)據(jù)同學們能想象出地球的大小嗎?我們中國的國土面積是960萬平方千米,算一算,地球相當于多少個中國陸地面積?3.指導學生通過觀察中國地圖和世界地圖來認識地球的大小。4.通過地球儀,了解中國在地球儀上的大小。5.小結與概括:人類認識地球的形狀和大小經歷了怎樣的過程?四、拓展活動學生在草稿紙上計算如果人以每小時4千米的速度,每天行走8小事,繞赤道一周后,年齡該有多大?指導學生計算:如果人以每小時4千米的速度,每天行走8小事,當你繞赤道一周后,你的年齡該有多大?(答案:在原來年齡上增加3歲多一些)五、作業(yè)設計完成科學探究中的“智能聯(lián)網”中的“填空題”和“課外拓展”。學生完成課時作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