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歷史 第5單元 第16課 大眾傳媒的變遷備課筆記 新人教版必修2.doc
《2019-2020年高中歷史 第5單元 第16課 大眾傳媒的變遷備課筆記 新人教版必修2.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中歷史 第5單元 第16課 大眾傳媒的變遷備課筆記 新人教版必修2.doc(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中歷史 第5單元 第16課 大眾傳媒的變遷備課筆記 新人教版必修2 什么是大眾傳媒。大眾傳媒就是傳播大眾信息的媒體,進入近代社會以來,人與人之間的聯(lián)系變得越來越密切,社會化程度大大加深,需要有一種大眾化、傳播速度快、傳播范圍廣的媒介作為人與人之間進行信息溝通的渠道,人類社會的傳媒手段應運而生,大眾媒體有哪些主要的方式。報刊、影視、廣播,這三種大眾傳播媒體的依次出現,給人們的生活方式帶來了巨大的變化,被稱為三大媒介。由于互聯(lián)網同報紙、廣播和電視三大媒介一樣,具有傳播信息的功能,所以被稱為“第四媒介”,即“網絡媒介”。 這兩份報刊是中國近代報刊業(yè)萌芽時期的報刊之最:1833年在廣州創(chuàng)辦的《東西洋考每月統(tǒng)記傳》,是中國境內創(chuàng)辦的第一份中文報刊;1872年在上海創(chuàng)辦的《申報》是中國近代歷時最長、影響最大的中文報刊。在世界上,從19世紀初到19世紀中葉,報刊這種大眾傳播媒介處于起步階段。 ①《中國叢報》是19世紀30年代在廣州出版的一份英文月刊,主要介紹中國社會的政治、經濟、語言、文字、風俗等方面情況,《萬國公報》原名《教會新報》,19世紀60年代由基督教會在上海創(chuàng)辦,主要登載時事和傳播西方宗教與文化等。 知識結構: 重點 報刊業(yè)走向繁榮和影視事業(yè)的發(fā)展。 難點 大眾媒體的發(fā)展對中國社會發(fā)展的影響。 ◎報刊業(yè)走向繁榮 本課介紹了哪幾種大眾媒體形式?(報刊、電影、互聯(lián)網);教材介紹了中國報刊業(yè)興起、發(fā)展、繁榮的過程及不同時期的作用,列舉了一些報刊名稱。 【起步階段】19世紀中期前后,外國人開始在華辦報,比較著名的有《中國叢報》和《萬國公報》①等。自19世紀70年代起,陸續(xù)出現一些中國人自己辦的報刊(《昭文新報》《循環(huán)日報》《匯報》),作用:這些報刊主要是介紹時事、發(fā)表評論或討論商情。 【發(fā)展階段】戊戌變法前后,中國人自己創(chuàng)辦的報刊越來越多(梁啟超在1896年創(chuàng)辦的《時務報》),作用:且多反映社會思潮。先是維新派在報上發(fā)表文章,作用:宣傳維新思想;后來,革命派創(chuàng)辦報刊,作用:同維新派展開論戰(zhàn)。新文化運動時期,先進知識分子利用報刊,作用:(1915陳獨秀在上海創(chuàng)辦《新青年》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大力宣傳民主科學思想。中國報刊業(yè)呈現出繁榮景象。 20世紀前期,中國共產黨先后創(chuàng)辦《共產黨》《紅色中華》《新華日報》《解放日報》等政論性報刊,作用:同國民黨控制的《中央日報》等報刊展開針鋒相對的斗爭,為奪取革命勝利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新華日報》是由周恩來等創(chuàng)辦,中國共產黨第一份在全國公開發(fā)行的報紙。《人民日報》既是廣大干部群眾了解中國共產黨中央精神的最主要的媒體,也是世界了解和觀察中國的重要窗口。 歷史縱橫 在中國報刊發(fā)展史上,早期的報刊實際上“報”“刊”不傘的,后來二者才逐漸分離。刊期短的成為報紙,以日報為主,主要刊載新聞報道和評論;刊期長的變成雜志,以月刊、周刊為主,主要刊載文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人民日報》《紅旗》等黨報黨刊成為宣傳黨的路線、政策和方針的主要輿論工具,而《光明日報》《文匯報》等其他類型的報刊,在介紹學術文化、社會生活方面,內容比較豐富。 【中國報刊業(yè)的繁榮階段】改革開放后,我國報刊業(yè)出現欣欣向榮的景象。除了黨報黨刊繼續(xù)發(fā)揮主導宣傳作用外,各種專業(yè)性、娛樂性報刊也如雨后春筍般創(chuàng)辦起來。各報刊把真實、及時、客觀和講求新聞價值作為自己的發(fā)展方向,普遍擴大信息含量,拓寬報道領域。 中國報刊業(yè)的發(fā)展對社會的影響:建議通過以上學習由學生進行闡述,注意充分利用史實作依托,論證自己的觀點,教師進行歸納總結和評價。如報刊具有報道新聞、傳遞信息、通達民情、傳播知識、開啟民智、立言議政和實行輿論監(jiān)督的功能,從總的趨勢來看,它對中國社會的發(fā)展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同時提醒注意,作為大眾傳媒的主要方式,更應注重其在社會輿論方面的導向性作用,把真實、客觀作為發(fā)展的方向,同時提高從業(yè)人員的職業(yè)素養(yǎng),避免假新聞和惡意炒作的出現。學會運用辯證的觀點看待問題。 19世紀末法國的盧米埃爾兄弟發(fā)明了電影。不久傳入了我國。在電影發(fā)明僅僅10年后,中國就有了自己攝制的第一部電影。 ◎影視事業(yè)的發(fā)展 19世紀末,西方出現了電影。不久,電影傳到中國。1905年,中國人自己攝制的電影《定軍山》①首映成功,中國電影事業(yè)開始起步。20世紀20年代以后,中國電影迅速發(fā)展,并走向成熟,在30—40年代,誕生了一批蜚聲海內外的進步影片。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工農生活和革命戰(zhàn)爭題材紛紛被搬上銀幕,成為電影主題。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后,中國電影走向輝煌,數量和質量都遠遠超過了以前,涌現出一批著名導演和演員,許多優(yōu)秀影片榮獲國際國內大獎。 1926年,美國華納兄弟影片公司在世界上首次嘗試拍攝有聲電影。 歷史縱橫 1931年,中國誕生了第一部有聲電影《歌女紅牡丹》,結束了中國電影無聲的歷史。20世紀三四十年代,以左翼思潮為主流的中國電影事業(yè)相當發(fā)達,涌現出一大批著名的電影工作者和影片。由蔡楚生導演、王人美主演的《漁光曲》,在1935年的莫斯科國際電影節(jié)上獲得榮譽獎,這是中國第一部獲得國際榮譽的影片。電影《風云兒女》的插曲,即由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義勇軍進行曲》,唱遍大江南北,后來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歷史縱橫 廣播是利用無線電波或導線傳送聲音信號的傳播媒介,按傳輸方式,可分為“有線廣播”和“無線廣播”兩種,20世紀早期,最先出現在美、英等西方國家。 中國的廣播出現在20世紀20年代,早期主要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設立廣播電臺。此后的半個多世紀中,廣播逐漸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電子媒介。改革開放后,隨著電視的普及,廣播的傳播媒介作用有所降低,但攜帶方便、覆蓋面廣等特點,使廣播在我國居民生活中依然占有一定地位。據統(tǒng)計,到xx年,我國城鄉(xiāng)有收音機五億臺,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3.56%,全國聽眾12億。 ①《定軍山》是第一部國產無聲京劇影片,1905年由北京豐泰照相館攝制,在北京首映時極為轟動。 電視的出現要比電影和廣播晚。1958年,北京電視臺①開始試播,標志中國電視業(yè)的誕生。最初,只有北京、上海等少數大城市建有電視臺。即使在這些大城市,受生活水平限制,也只有少數人擁有電視,電視節(jié)目也比較單調。 改革開放后,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電視逐漸普及。根據中央電視臺的調查顯示,到2003年,全國電視觀眾總人數達到10.7億。人們最早使用的黑白小電視,如今已被大屏幕高清晰度彩色電視以及液晶電視所取代。 隨著電視的普及,電視節(jié)目越來越豐富。各電視臺在節(jié)目上推陳出新,創(chuàng)辦了一批內容更加充實,質量大為提高的名牌欄目,豐富了人們的日常生活,開闊了人們的視野,增加了信息量,對社會產生很大影響。一些重大事件和體育比賽的現場直播,以及優(yōu)秀電視連續(xù)劇的播映,吸引了無數觀眾。在現代社會中,看電視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內容。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四大古典文學名著都被搬上熒屏。這是電視連續(xù)劇《紅樓夢》中的一個鏡頭。 學思之窗 科學技術的進步,是電視迅速普及的一個重要原因。衛(wèi)星傳送技術的應用,使電視臺的有效覆蓋范圍擴大到全國乃至全球。由于各電視臺普遍設立衛(wèi)星頻道,人們選臺的余地越來越大,由原來的幾個頻道增加到幾十個頻道。有線電視進入千家萬戶。 思考 ◎除技術因素外,你認為電視普及的因素還有哪些? 電視普及的因素,各抒己見,開拓思維。教師歸納總結:1.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電視成為家庭中的普通電器。2.是信息傳遞的主要方式,具有可視性、多角度、覆蓋面廣的優(yōu)勢。3.群眾精神生活的需要,電視節(jié)目專業(yè)性、知識性、娛樂性并存,適合不同年齡、不同階層的人群,易與觀眾形成互動。 ①中央電視臺前身。 “第四媒介”的概念,即網絡媒介。 ◎互聯(lián)網的興起 美國科學家米歇爾科茲曼對近現代歷史做的劃定:“19世紀是鐵路時代,20世紀是高速公路時代,21世紀將是寬帶網絡時代。” 互聯(lián)網誕生于20世紀60年代末,90年代以后隨著個人電腦的普及而風靡全球。1994年,中國正式接人互聯(lián)網。僅僅過了幾年,中國上網用戶急劇增加,據統(tǒng)計,到xx年6月底,中國網民人數已達1.23億①。 學生思考為什么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速度很快?主要得益于網絡的優(yōu)勢:(1)集報紙、廣播和電視的優(yōu)勢于一體;(2)費用低廉;(3)可以高度互動,雙向傳受;(4)可以更主動、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獲取信息。 互聯(lián)網對你的生活產生了哪些影響?如網上購物、網絡學習、電子信箱、個人博客、論壇、電子報刊、網絡游戲等。 網絡對生活影響的利與弊?利:為學習生活提供便利;為人民與社會之間構筑信息通道。弊:迷戀網絡,導致學業(yè)荒廢;網絡的虛擬性造成了人際關系日漸疏遠;網上的不良信息,毒害著廣大大學生的身心健康。 資料回放 互聯(lián)網是魔幻的第七大洲,在這里,每個人只需敲幾下鍵盤就可以了解到世界上的所有知識。 ——英特爾公司副總裁 肖恩馬洛尼 互聯(lián)網同報紙、廣播和電視等媒介一樣,具有迅速傳播信息的功能,因此,被稱為“第四媒介”。網絡媒介可以集文字、圖像、聲音于一體,還能模擬三維動態(tài)效果,具有很強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突出網絡媒介與其他媒介的不同點。 答案提示:網絡的優(yōu)勢:(1)集報紙、廣播和電視的優(yōu)勢于一體;(2)費用低廉;(3)可以高度互動,雙向傳受;(4)可以更主動、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獲取信息。 互聯(lián)網可以高度互動,雙向傳受,傳者與受者之間可以通過電子郵件、聊天室等方式及時溝通,人們還可以上網參與討論,隨時發(fā)表自己的意見?;ヂ?lián)網使人們的生活更加快捷與方便?;ヂ?lián)網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也改變著人們的生產、學習、娛樂方式,與日常生活的關系日益密切。 探究學習總結 一、本課測評 網絡媒介與其他大眾傳播媒介相比,有哪些優(yōu)勢? 二、學習延伸 做一次社會調查,看哪種媒體對我國高中生的生活影響最大。 本活動目的是通過學生親自的社會調查,切實感覺到在我們身邊、我們的家庭生活(用品等)的變化。由此引發(fā)學生思考,中國民生百年的變遷,是社會生產力發(fā)展的必然結果,它影響了人類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的變化,也使人類的社會生活和人的現代化向更高境界發(fā)展。學生會親身感受科技推動人類的進步和發(fā)展。-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2020年高中歷史 第5單元 第16課 大眾傳媒的變遷備課筆記 新人教版必修2 2019 2020 年高 歷史 單元 16 大眾傳媒 變遷 備課 筆記 新人 必修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appdesigncorp.com/p-5434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