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階段一 中華文明的起源與奠基——先秦時期 第3講 先秦時期的思想文化高效作業(yè) 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冊歷史試題
《(通史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階段一 中華文明的起源與奠基——先秦時期 第3講 先秦時期的思想文化高效作業(yè) 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冊歷史試題》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通史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階段一 中華文明的起源與奠基——先秦時期 第3講 先秦時期的思想文化高效作業(yè) 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冊歷史試題(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第3講 先秦時期的思想文化 (建議用時:45分鐘) 一、選擇題 1.(2020·湖南省長郡中學、雅禮中學質檢)有學者認為《夏小正》記載每月的物候、氣象、星象和有關重大政事,是夏代的天文歷法記錄。又有學者認為,《夏小正》是成書于戰(zhàn)國的農業(yè)著作,篇中涉及蠶桑、畜牧、漁獵、采集活動。對《夏小正》的認識說明( ) A.無考古資料佐證的認識不可信 B.年代久遠導致歷史認識模糊 C.學者爭論過大的史料沒有價值 D.研究角度影響歷史認識差異 解析:選D。材料中不同的學者對《夏小正》的記錄內容認識的角度不同,導致得出不同的結論,這說明研究角度影響歷史認識的差異,D項正確;A項說法過于絕對,
2、排除;“年代久遠導致歷史認識模糊”的說法與材料無關,B項錯誤;學者爭論過大的史料并非沒有價值,C項錯誤。 2.(2020·珠海開學考試)春秋時期祖先的歷史一般只追溯到黃帝和炎帝,這與中原各國多為夏商周后裔有關,但到戰(zhàn)國時期,人們對祖先的追溯已經超越了本族的局限,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等黃帝以前的傳說人物出現(xiàn)在戰(zhàn)國諸子的著作中。據(jù)此可知,戰(zhàn)國時期( ) A.統(tǒng)治者開始利用神權強化王權 B.已能準確了解遠古時期的歷史 C.諸子的歷史記述沒有史實背景 D.文化追根和文化認同意識增強 解析:選C。依據(jù)材料可知,春秋時期對于祖先的追溯并無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等黃帝以前的傳說人物,但戰(zhàn)國時
3、期的諸子著作中出現(xiàn)了這些傳說人物,這說明戰(zhàn)國時期諸子的歷史記敘沒有史實背景,故C項正確。 3.(2020·佛山模擬)周武王死后,周公旦攝政,平定三監(jiān),大行封建,建都洛邑,制作典章禮樂,七年歸政成王。自春秋以來,周公被歷代統(tǒng)治者和學者視為圣人。這主要反映了( ) A.周公為后世確立了道德規(guī)范 B.古人對周公維護社會穩(wěn)定的肯定 C.古人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珍視 D.中央政府政治上控制地方的需要 解析:選C。根據(jù)材料內容可知,春秋以來周公被歷代統(tǒng)治者和學者視為圣人的原因在于周公作禮,對后世的政治思想與傳統(tǒng)文化產生一定的影響,由此反映了古人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珍視,故選C項。 4.(2020·
4、黃岡質檢)殷人凡遇征戰(zhàn)、田獵、疾病、行止等等,都要求于神,以測吉兇禍福。周人認為天之好惡與人之好惡一致,天命與人事息息相通。春秋時期,“天”已經開始從超驗的神的地位下降到了現(xiàn)實世界。這些變化表明春秋時期( ) A.政治制度中的神權色彩消失 B.儒家天命觀思想影響很深遠 C.天人關系的重心發(fā)生了變化 D.出現(xiàn)貴賤、主從的人倫關系 解析:選C。商朝重視“神”,人要屈從于神,周人則認為天人相通,到春秋時期,更加重視“人”,這些變化表明天人關系發(fā)生重大轉移,故C項正確;根據(jù)材料可知,春秋時期神權色彩并未消失,故A項錯誤;題干并未涉及儒家的“天命觀”,故B項錯誤;題干沒有涉及貴賤、主從等人倫
5、關系,故D項錯誤。 5.(2020·洛陽期中)《史記》記載,戰(zhàn)國時期齊國貴族孟嘗君田文親與舍人共飲食,“傾天下之士,食客數(shù)千人”;魏國貴族信陵君魏無忌“為人仁而下士,士無賢不肖皆謙而禮交之,致食客三千人”。據(jù)此可知,這一時期( ) A.貴族勢力影響諸侯爭霸的結局 B.社會階層的分化明顯加劇 C.權力下移成為諸侯的無奈抉擇 D.對士階層的倚重之風盛行 解析:選D。材料論述的是戰(zhàn)國時期貴族對士階層的重視,由此可知這一時期對士階層的倚重之風盛行,故D項正確。材料反映出戰(zhàn)國時期貴族對士階層的重視,但沒有體現(xiàn)貴族勢力影響諸侯爭霸的結局,故A項錯誤;士仍然屬于統(tǒng)治階層,士階層的崛起與社會階層
6、的分化無關,故B項錯誤;貴族利用士階層鞏固統(tǒng)治,權力沒有下移,故C項錯誤。 6.(2020·莆田二模)《荀子·君道》記載:有亂君,無亂國;有治人,無治法。羿之法非亡也,而羿不世中;禹之法猶存,而夏不世王。故法不能獨立,類不能自行,得其人則存,失其人則亡。這表明荀子( ) A.倡導禮法并施 B.強調君主專制 C.主張重視人治 D.具有法治精神 解析:選C?!坝兄稳?,無治法。羿之法非亡也,而羿不世中……故法不能獨立,類不能自行,得其人則存,失其人則亡”強調人治的作用,故選C項;“故法不能獨立,類不能自行,得其人則存,失其人則亡”強調人的主體作用,而非禮法并施,排除A項;秦
7、始皇確立了君主專制制度,排除B項;“故法不能獨立,類不能自行,得其人則存”強調的是法治對人治的依賴,排除D項。 7.(2020·南平二模)古人認為:為人君父不懂《春秋》,會蒙受罪魁禍首的惡名;為人臣子不懂《春秋》,會因為篡獄而留下死罪的名聲。這反映古代中國( ) A.以儒家規(guī)范作為衡量是非得失的準則 B.把《春秋》作為判斷善惡曲直的標準 C.將克己復禮作為評定社會道德的標尺 D.用文獻經典作為維護身份等級的手段 解析:選A。孔子曲筆作《春秋》,意在維護周禮,《春秋》中蘊含著儒家為人處世的標準。材料中闡述不論是“為人君父”,還是“為人臣子”,都不能“不懂《春秋》”,即在強調《春秋》
8、的作用,旨在用儒家規(guī)范作為判斷是非的準則,故選A項;《春秋》只是表象,材料強調的是《春秋》中蘊含的儒家為人處世的標準,排除B項;根據(jù)以上分析可知,孔子維護的不僅僅是社會道德,更是周禮即社會秩序,排除C項;文獻經典不能真正起到維護身份等級的作用,排除D項。 8.(2020·南京三模)《莊子·天道篇》:“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達萬物之理?!薄盾髯印ぬ煺摗罚骸疤煨杏谐#粸閳虼?,不為桀亡。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兇?!眱烧叨紡娬{( ) A.世間萬物都是相對的 B.順應自然,無為而治 C.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D.天人感應,天人合一
9、解析:選C。材料信息“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達萬物之理”“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兇”說明人要適應自然的發(fā)展,即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故C項正確;“世間萬物都是相對的”是道家的主張,不符合荀子,故A項錯誤;“無為而治”是道家的主張,不符合荀子,故B項錯誤;“天人感應,天人合一”是董仲舒的主張,故D項錯誤。 9.(2020·鄭州質檢)《韓非子》一方面認為民眾的本性是“惡勞而好逸”,要以嚴刑峻法來約束民眾;另一方面又主張君主應當減輕人民的徭役和賦稅。這反映出,《韓非子》( ) A.深受荀子人性論的影響 B.主張統(tǒng)治階級實施“仁政” C.推動了小農經濟的發(fā)展 D.意在加強和維護君主權力 解
10、析:選D。根據(jù)材料“以嚴刑峻法來約束民眾”“君主應當減輕人民的徭役和賦稅”可知,韓非子主張恩威并施以加強對民眾的統(tǒng)治、維護君主的權力,D項正確。 10.(2020·浙江省“七彩陽光”聯(lián)盟聯(lián)考)荀子給儒家的“禮”賦予“法”的內容,其弟子韓非批判繼承了老子的思想,把老子唯心主義的“道”,改造為唯物主義的“道”。這表明戰(zhàn)國時期( ) A.百家爭鳴中有共鳴之處 B.儒學匯集了各家思想精華 C.百家爭鳴局面歸于沉寂 D.諸子百家的主張基本一致 解析:選A。材料反映出儒家對法家思想的吸收,法家對老子思想的繼承,都反映出思想的融合,這說明百家爭鳴中有共鳴之處,故A項正確。 11.(2020·
11、廣東百校聯(lián)考)《尚書》載:“臣不匡,其刑墨。”《禮記》載:“史定墨……揚火以作龜,致其墨?!薄段镌份d:“周宣王時的史籀始墨書于絲綢?!边@些記載表明( ) A.古代制墨技術高超 B.墨的用途較為單一 C.我國用墨歷史久遠 D.周代書寫材料廣泛 解析:選C。由材料墨刑、墨繩、墨書三種不同的用途可知,墨有不同的用途,且歷史久遠,故C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墨的用途,不是制墨技藝,A項錯誤;材料強調的是墨的三種不同用途,B項錯誤;材料只提及周代墨書于絲綢,并未涉及其他的書寫材料,D項錯誤。 12.(2020·蘭州一模)有學者認為,甲骨卜辭的記載反映了早期人類身處的社會歷史狀況和思維特征
12、。這種自然崇拜反映的自然與人的關系以及人對社會的認識,影響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天人思想的發(fā)端與雛形。甲骨卜辭( ) A.反映了我國早期社會的真實狀況 B.促進了自然與人的和諧 C.影響了秦漢以后政治文明的走向 D.推動了中華文化的成長 解析:選D。由材料“甲骨卜辭……這種自然崇拜反映的自然與人的關系以及人對社會的認識,影響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天人思想的發(fā)端與雛形”可知,甲骨文中關于自然與人關系的探索和記錄影響了后期天人關系思想的形成,推動了中華文化的發(fā)展,故選D項。 二、非選擇題 13.(2019·高考天津卷)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孔子稱贊管仲輔佐齊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
13、”??鬃悠笸苤畯团d,“如有用我者,吾其為東周乎”。孟子提出“定于一”,尊新王,“當今之時,萬乘之國行仁政,民之悅之,猶解倒懸也”,他希望改朝易姓之后,重現(xiàn)孔子所說“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的盛世。 ——據(jù)《論語》《孟子》 材料二 “萬乘之主,有能服術行法……其兼天下不難矣。”“故治民無?!ㄅc時轉則治,治與世宜則有功?!薄笆枪手T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萬物莫如身之至貴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勢之隆也。” ——《韓非子》 材料三 董仲舒說:“今漢繼秦之后,如朽木糞墻矣,雖欲善治之,亡可奈何……為政而不行,甚者必變而更化之,乃可理也……當更化而不更化,雖有大賢不能善治也。故漢得天下以來,
14、常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當更化而不更化也?!薄啊洞呵铩反笠唤y(tǒng)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 ——《漢書》 (1)依據(jù)材料一,指出孔子與孟子主張的異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出現(xiàn)異同的原因。 (2)依據(jù)材料二,概括韓非子“兼天下”思想的特點。結合所學知識,簡述秦在實踐法家思想上的成敗。 (3)材料三中,董仲舒看到“至今不可善治”的一些問題,提出了“春秋大一統(tǒng)”。依據(jù)材料一、二、三,結合所學知識,概述董仲舒“大一統(tǒng)”理論的歷史意義。 解析:第(1)問,要抓住材料中的關鍵信息分析孔子與孟子主張的異同??鬃拥摹耙豢锾煜隆迸c孟子的“定于一”都主張實現(xiàn)國家統(tǒng)一;孔子的“如有用我者,吾其為
15、東周乎”說的是要復興周禮,而孟子的“重現(xiàn)孔子所說‘禮樂征伐自天子出’”講的是禮儀音樂的制作和征討的權力都掌握在天子手中,二人都主張恢復禮樂制度。這種實現(xiàn)國家統(tǒng)一、恢復周禮的要求與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侯爭霸、禮崩樂壞相關?!翱鬃悠笸苤畯团d”,即孔子主張復興周王朝,而孟子“尊新王”“希望改朝易姓”,即其希望由實行仁政的諸侯建立新王朝。這種不同與時代特點有關,春秋時期,周王室還有影響力,故孔子對周天子抱有幻想;而戰(zhàn)國時期,諸侯紛紛稱王,孟子對周王室不再抱有幻想。第(2)問,由材料“服術行法”“主勢之隆”等可以得出特點之一是強調法、術、勢的作用,從材料“法與時轉則治,治與世宜則有功”可以得出特點之二是主張
16、以法治國,法隨時變;從“是故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可以得出特點之三是宣揚君權至上。秦實踐法家思想的成功之處主要體現(xiàn)在商鞅變法的成功及其影響;秦朝用法過度,二世而亡,體現(xiàn)了實踐法家思想的失敗。第(3)問,結合材料一、二、三可知,董仲舒的“大一統(tǒng)”思想是對前人思想的繼承與發(fā)展;從對漢朝的影響來說,加強了中央集權,維護了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從對后世來說,影響深遠。 答案:(1)相同點:實現(xiàn)國家統(tǒng)一,恢復禮樂制度。原因:春秋戰(zhàn)國時期,禮崩樂壞,天下戰(zhàn)亂,民心思定。 不同點:孔子主張復興周王朝;孟子主張由推行仁政的諸侯建立新的王朝。原因:春秋時期,周王室仍有影響力,孔子對周天子抱有期望;戰(zhàn)國時期,諸
17、侯紛紛稱王,孟子對周王室不再抱有幻想。 (2)特點:強調法、術、勢的作用;主張以法治國,法隨時變;宣揚君權至上。 實踐成敗:秦奉行法家思想,富國強兵,進行統(tǒng)一戰(zhàn)爭結束割據(jù)局面,建立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開創(chuàng)了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秦朝推行嚴刑峻法,實施暴政,迅速滅亡。 (3)歷史意義:適應時代需要,發(fā)展了大一統(tǒng)理論,加強了中央集權,維護了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對后世產生深遠影響。 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入世是指步入社會和投身社會。著名教授樊和平先生認為,人生的安身立命,需要一種良好的人文素質。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具有“血緣、情理、入世”三大基本要素,構成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人安身
18、立命的根本。儒家文化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政治思想到倫理思想,乃至人生哲學,無不體現(xiàn)著一種積極的入世精神。中國古代士人都是在以儒家思想為主的傳統(tǒng)下成長起來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入世思想是大多數(shù)古代士人共同的人生目標,而“兼濟天下”與“獨善其身”互補的人生價值取向則是他們共同的心態(tài),“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就成為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古代士人的人生哲學。 ——摘編自劉恒山《儒家入世精神及現(xiàn)代價值》等 解讀材料,圍繞儒家文化的“入世精神”提煉出一個觀點,并運用中國思想文化史的史實加以論述。(要求:寫出觀點,觀點合理、明確,史論結合) 解析:根據(jù)
19、材料“入世是指步入社會和投身社會”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入世思想是大多數(shù)古代士人共同的人生目標,而‘兼濟天下’與‘獨善其身’互補的人生價值取向則是他們共同的心態(tài),‘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就成為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古代士人的人生哲學”可知,儒家入世思想圍繞的是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體現(xiàn)出個人與社會、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高度統(tǒng)一,反映的是儒家學者關心現(xiàn)實、關心民生、愛國憂民的政治情懷;提煉和概括出儒家文化“入世精神”之后,只需結合史實給予充分論述即可,如孔子的“仁學”主張、孟子的“仁政”主張,以及后世儒學大家對這些觀點繼承和發(fā)展都可以。 答案:示例 觀
20、點:儒家文化的入世精神,體現(xiàn)了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改革精神。 論述:春秋戰(zhàn)國時期,面對“禮崩樂壞”的局面,孔子在政治上主張“克己復禮”,提出“仁”的主張,恢復周禮,重建社會等級制度;在人際關系上強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張寬恕與和諧。這體現(xiàn)出了儒家思想直面社會變革、積極入世、力圖改造社會的政治主張,后世的孟子、董仲舒和朱熹的思想都繼承了這一傳統(tǒng)。 總結:儒家文化的這種入世精神反映出士人協(xié)調社會關系、維護社會秩序的政治追求。 (其他觀點:儒家文化的入世精神,體現(xiàn)出了個人與社會,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高度統(tǒng)一;儒家文化的入世精神,反映了儒家學者關心現(xiàn)實,關心民生,愛國憂民的政治情懷;等等。言之成理即可)
-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