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標通用)高考語文 專題跟蹤檢測10 散文閱讀(三)(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冊語文試題》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課標通用)高考語文 專題跟蹤檢測10 散文閱讀(三)(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冊語文試題(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專題跟蹤檢測10 散文閱讀(三)
(建議用時:30分鐘)
(2019·江西南昌模擬)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15分)
來來往往
朱以撒
①回想個人的寫信史是從小學三年級開始的。此前覺得寫信是大人的事,實在需要了才寫信,寄信是需要付費的,一枚郵票可打上半斤醬油,誰沒事以寫信為樂呢。
②20世紀70年代是我大量寫信的時期。人在遠方務(wù)農(nóng),形單影只,只有通過寫信與家人交流。信中內(nèi)容頗為單調(diào),大抵是對山野生活的描述,外加民俗風情的點染,其下就都是對前景的憂慮。家里來信內(nèi)容也大致可以猜到,家中近況的敷陳,對我在外的隱憂,末了都是安好安好。相信那時節(jié)寄往山區(qū)的信都如此。那時寄信要付八分錢
2、的郵資,還要跑五里山路到公社寄出。有人授我一種省郵票的方法,就是在寄出前把米湯抹在郵票上,讓家人收到后把郵票泡在水里,米湯化了,郵戳也不見了,這樣郵票可以多次使用??墒悄赣H不同意,她覺得持這種小伎倆的人成不了大事,此法也就得不到實施。現(xiàn)在想來,為什么一個人會在小小的郵票上使心計下功夫,像我們,把郵票視為一種隱喻,而不是一小塊紙,都有著一個很深刻的原因,因為分離,因為天各一方。原本生活自在的一家人,硬生生地被脫離,在不同的空間里彼此思念,郵票功能就自然而然地行使了。大字不識一個的文盲,也會請人代筆書寫、代為讀信,借來來往往的郵票,紓解相思。有時到郵局,營業(yè)員發(fā)現(xiàn)太厚了,就放在天平上稱稱斤兩,要求
3、再加一枚郵票。這也使寫信者下回注意,采用薄紙寫信,正面寫完寫反面,用盡密不透風之法,就能順利過手。
③真正一封信有多重,是稱不出來的。
④一封信如同一枚帶殼的果實,只有打開果殼,才能知道里邊的內(nèi)容。如果是明信片,它就沒有這層包裹,也就不會把秘密寫在上面。每個人都有一些屬于自己的秘密,或大或小,不愿公開。信紙承載了秘密,裝入信封,猶如一個安睡的嬰兒,眼力再銳利的人也不能穿透。在一個不文明的環(huán)境,有些信就被人偷窺了,把秘密傳播了。因此如何保證一封信里的秘密得到守護,我一直想不出好的辦法,椰子、榴蓮,果殼那么堅硬,還是輕易地被人撬開,進入它的深處。信封單薄,口封得再嚴密,也只是對守規(guī)矩的人的約束
4、,他們覺得這雖是一扇虛掩的門,也不要有推開的念頭。大家都遵守了,秘密就有安放的地方。人還是需要隱私的,不是什么都要翻出來在陽光下晾曬。
⑤20世紀60年代末,我一直在寫作,試圖走出窮鄉(xiāng)僻壤,到工廠去,到城市去。想靠寫作來改變命運的人不少——如果能在一些大刊上發(fā)表三五篇,馬上會被縣里的文化部門盯上。盡管白日的田間勞作疲憊之至,還是會有人寫到深夜才擱筆。一篇完成了,便會給素不相識的編輯寫信,懇請指教,給予發(fā)表,然后走五里山路到郵局,鄭重寄出。那時文學創(chuàng)作還是得到支持的,再厚的稿件也不必貼郵票,把信封右上角剪掉即可。編輯的態(tài)度也出奇地好,每一篇都給退稿,還附上一封閱讀意見。十年間就一直是寫稿、寄稿
5、、被退稿,再寫稿、再寄稿、再被退稿。好在我自以為樂事,一以貫之。后來我考上大學,離開鄉(xiāng)村,而接下來我寄出的一些作品,漸漸被接受,往往會收到一封薄薄的信,信封下端是這個刊物的名字,打開信封用并攏的食指和中指夾出那一枚小小的便箋,信文很短,最動人的就是兩個字:擬用。此時不禁感慨,退稿的那一頁被翻過去了。又過了一段,會有一個牛皮紙大信封送到我的手上,憑感覺里邊是幾本刊物。打開來看,自己的名字和文章,都在上面。寄信,從此有了一種新的價值和意義。
⑥漸漸的,到郵局寄信,不難看出紙上寫信的勢頭已經(jīng)過去,門前綠郵筒扁扁的口子上落上了塵泥,里邊空寂,不像多年前信堆了一大摞,有兩個青年正在奮力打戳?,F(xiàn)在還寫信
6、的人,的確是有癖好了,喜歡紙質(zhì)的素樸,喜歡毫端與紙面的摩挲。說到底,還是對舊時光、慢生活的依戀,生怕把寫信這個既實用又審美的動作荒疏了。時之所輕,我之所重,這種與時錯位的舉動,是一種很私有的戀情,我寫信,故我快樂,至于別人寫不寫與我無干。那些喜愛與我通信的人也具有共同的愛好,不寫還真不行,于是來來往往沒有中斷。日子在寫信中過去,或者說寫信把日子延伸了。直到再也寫不動的那天來到——手抖得厲害,毛筆把握不了,眼前迷蒙一片,個人的寫信史方告終結(jié)。
⑦最后寄出的那一封信,末了會有顫顫巍巍的兩個字:再見。
(有刪改)
1.下列對文本相關(guān)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
7、.文章的標題“來來往往”指的是信件的來來往往,作者回顧了自己的寫信史,對和家人通信以及和編輯的信件來往進行了詳寫。
B.作者對信有著深厚的感情,文中“一封信如同一枚帶殼的果實”將信封比喻為堅硬的果殼,表現(xiàn)了作者對信件隱私的重視。
C.“打開信封用并攏的食指和中指夾出”屬于細節(jié)描寫,作者在多年后對當時的情景記憶猶深,足以看出他收到信件時內(nèi)心的激動。
D.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寫信的勢頭過去了,文中對落滿塵泥的郵筒的描寫表現(xiàn)了作者對人們不再寫信的遺憾和對傳統(tǒng)文化消失的譴責。
D 解析 “對傳統(tǒng)文化消失的譴責”錯,從文中“時之所輕,我之所重”“我寫信,故我快樂,至于別人寫不寫與我無干”等內(nèi)容來看,
8、作者只是有遺憾,并無譴責。
2.第②段寫“有人授我一種省郵票的方法”這一內(nèi)容有什么用意?(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作答本題,可從內(nèi)容和結(jié)構(gòu)兩方面來分析。內(nèi)容上,文章第①段說“一枚郵票可打上半斤醬油”,第②段也描述了生活的困難,因此,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來看,第②段提及“有人授我一種省郵票的方法”意在說明那時的人們生活普遍困難,能省錢盡量省錢。而下文寫母親反對這種“省郵票的方法”,她覺得“持這種小伎倆的人成不了大事”,突出了母親的優(yōu)秀品質(zhì)及其對“我”的影響。結(jié)
9、構(gòu)上,這一內(nèi)容引出下文“現(xiàn)在想來……”,從而抒發(fā)了作者對于人們借來來往往的郵票紓解相思的感慨。
答案?、僬f明當年生活條件非常艱苦。②突出母親的優(yōu)秀品質(zhì)及其對“我”成長的影響。③引出下文作者對于人們借來來往往的郵票紓解相思的感慨。
3.請結(jié)合文本內(nèi)容,探究“信”的豐富內(nèi)涵。(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作答本題,要梳理文章內(nèi)容,找出能體現(xiàn)作者對“信”的感情和態(tài)度的關(guān)鍵詞句,分點概括。第②段重點寫了與家人通信的情況,由“原本生活自在的一家人……借來來往往的
10、郵票,紓解相思”可知,“信”中寄托著身處異鄉(xiāng)之人對親人的思念。第④段重點寫了信的私密性,由“信紙承載了秘密”等可知,“信”承載著人內(nèi)心的秘密。第⑤段重點寫了與編輯的信件往來,由“一篇完成了,便會給素不相識的編輯寫信……”“十年間就一直是寫稿、寄稿、被退稿……”等可知,“信”寄托著作者的文學理想和對理想的堅持。第⑥段重點寫了信的式微,由“說到底,還是對舊時光、慢生活的依戀……”“時之所輕,我之所重……我寫信,故我快樂”等可知,“信”寄寓著作者對舊時光、慢生活的依戀,以及對眼下生活的態(tài)度。
答案?、偌耐兄硖幃愢l(xiāng)之人對親人的思念,承載著人內(nèi)心的秘密。②寄托著作者的文學理想和對理想的堅持。③寄寓著
11、作者對舊時光、慢生活的依戀,以及對眼下生活的態(tài)度。
(2019·廣東廣州綜測)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15分)
沙海一苗樹
梁 衡
沒有在沙漠里生活過的人,不知道綠色就是生命的火種。
世界排行第九的庫布其大沙漠浩瀚無垠。沙漠中的達拉特旗(縣)如海中一葉,官井村就是這葉上的一痕。但只這一痕,就有一百六十一平方千米。四十年前這里曾是飛沙走石一片混沌。村民住房一律門朝里開,如果向外,早晨起來沙擁半門高,你根本推不開門,人將被堵在屋子里。村里所有院子都沒有院墻,如有墻,一夜狂風滿院沙,墻有多高沙有多深。蘇東坡形容月光下的院子,竹柏交影,如積水空明。而風沙過后的院子,沙與墻平,月照明沙
12、靜無聲。我曾有在沙漠邊生活的經(jīng)歷,風起時帽檐朝后戴,走路要倒行。就是進了村也分不清房子、行人。過去像達拉特旗這樣的地方,不用說莊稼難有收成,風沙起時,人們趕車出門,就如船在海里遇到臺風,車仰馬翻,淹沒沙海。平時小孩子出門玩耍,也有被風卷沙埋而失蹤的。人在這樣的地方怎么生存?鄉(xiāng)民漸漸逃亡。
村里有個漢子名高林樹,一個名字中有三個木,也該他命中有樹。全家人實在過不下去了,就逃到三十里開外一處低沙壕處。一次趕車外出他向人家要了棵柳樹苗,就勢插在沙窩子里。借著低處一點水汽,這樹竟奇跡般地成活了。一年,兩年,三年,五年,柳樹長到一房高。外來的人站在沙丘上,手搭涼棚四處一望,直到天邊也就只能看到這么一點
13、綠,別看只這么一點綠,它點燃了不知多少遠行人生的希望。能在這樹蔭下、沙壕里,喝口水,喘喘氣,比空中加油還寶貴。這是茫茫沙海中的唯一坐標,這里就稱為“一苗樹壕”。時間一長這個地名就傳開了。民間口語真是傳神,不說“一棵”而說“一苗”,那風中弱柳就如一苗小草,在無邊沙海中無助地掙扎。但這苗綠色的生命啟發(fā)了高林樹,他想有一就有十,就有百,栽樹成癮,幾近發(fā)狂。凡外出碰到合適的樹苗,不管是買、是要,總要弄一點回來。平時低頭走路撿樹籽,雨后到低洼處尋樹苗。功夫不負有心人,漸漸這條老沙壕染上一層新綠。有樹就有草,草下的土也有了點潮氣。1990年,當?shù)厝擞肋h記住了這個年份。高林樹在樹蔭下試種了一片籽麻,當年賣油
14、料竟得了一萬兩千元。那年頭,國家興起改革,允許有人先富,一個“萬元戶”在城里也是讓人眼熱心跳,更不用說在寸草不生的沙窩子里淘出這么大一個寶。遠近的村民紛紛效仿,進壕栽樹,種樹種草種莊稼。一晃過去快三十年。三十年后是什么樣子呢?
2018年8月底,塞上暑氣初消,秋風乍起,我有緣來造訪這個遠近聞名的“一苗樹壕”官井村。高林樹已八十多歲,不再見客。村主任和老人的二兒子領(lǐng)我登上全村最高處,天高云淡,浩浩乎綠蓋四野。一物降一物,原來這沙子也有能制服它的寶貝。楊、榆、柳等高大喬木如巨人托天,而檸條、沙柳、花棒、苜蓿等灌木則鋪開一張碩大的地毯。正是羊柴、檸條的開花季節(jié),那紅白相間的小花朵,就如小姑娘身上
15、的碎花衣裳。羊最愛吃的沙打旺草,挺著一條圓滾滾的絳紫色花棒,如孩子的小手舉著一大塊巧克力。黃沙早已被逼到遙遠的天邊,成了綠洲上一條金色項鏈。這時一絲風也沒有,天地靜得出奇。黑黝黝的玉米地密不透風,十里、八里地綿延開去,濃得化不開。眼前這土地早已不是“一苗樹”“一點綠”了。村主任自豪地說,這一帶壕里產(chǎn)的沙柳苗抗旱、抗蟲,成活率高,全國凡有沙漠的地方都用我們的苗。我們現(xiàn)在是拿“萬”字來說話——現(xiàn)有沙柳苗基地七點六萬畝,林地十六點六萬畝,還有一萬畝甘草、一萬畝土豆、一萬畝苜蓿、一萬頭奶?!逡讶司杖雰扇f元。我聽著他不停地“萬”著,笑道,你現(xiàn)在已算不清,有多少萬個“一苗樹”了。
他又指著遠處
16、的沙丘說,生態(tài)平衡,這沙漠也不敢全治完,留一點在那里可以儲存水分,發(fā)展旅游,也好讓下一代知道過去這里曾是什么樣子。
我問高老漢的兒子,你爹當年栽的那“一苗樹”呢?他說,早已長到兩抱粗,那年我哥結(jié)婚,砍倒做了家具。我說那是個標志,砍了多可惜。他說,要是知道現(xiàn)在有這么多人來參觀,肯定不會砍。不過事后又補栽了一棵。我就急切地跟他去看,這是一棵榆樹,也快有兩抱粗,枝葉如蓋,濃蔭覆地。榆樹是個好樹種,木硬枝柔,抗風耐旱,特別是到春天時榆錢滿樹,風吹四方,落地生根,子子孫孫繁衍不息。我說,這樹上一定要掛個牌子——一苗樹,讓人們不要忘記當年那百里沙海中“一點綠”。
世界第九大沙漠的變綠,原來是從這“一苗
17、樹”開始的。
(有刪改)
4.下列對文本相關(guān)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第二段用蘇東坡筆下的院子和想象中風沙過后官井村的院子相比較,突出了沙漠環(huán)境的惡劣和沙漠生活的艱難。
B.文中連續(xù)運用“萬畝”“萬頭”“萬元”等數(shù)量詞,突出官井村近三十年來的巨大變化,表達了當?shù)卮迕竦淖院乐椤?
C.村民在治沙過程中留下一些沙丘,是追求生態(tài)效益而犧牲經(jīng)濟效益的表現(xiàn),體現(xiàn)了保護環(huán)境、因地制宜的發(fā)展理念。
D.高林樹和村民們是改善環(huán)境、勞動致富的典范,他們用持續(xù)不斷的辛勤努力,譜寫了奮斗創(chuàng)造幸福的時代篇章。
C 解析 由第五段“發(fā)展旅游”可知,“追求生態(tài)效益而犧牲經(jīng)
18、濟效益”分析不當。
5.這篇散文的內(nèi)容具有紀實性,語言具有文學性,請結(jié)合作品簡要概括。(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紀實性上,文章以第一人稱的視角進行敘述,文中涉及的地點、時間、事件都是真實的,表達的感情也是真實的。文學性上,文中寫“蘇東坡形容月光下的院子……如積水空明”,化用蘇東坡的“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典雅雋永;人們在風沙起時趕車出門,“就如船在海里遇到臺風,車仰馬翻,淹沒沙?!?,制服沙子的植物“楊、榆、柳等高大喬木如巨人托
19、天,而檸條、沙柳、花棒、苜蓿等灌木則鋪開一張碩大的地毯”,羊柴、檸條的“紅白相間的小花朵,就如小姑娘身上的碎花衣裳”,羊愛吃的沙打旺草“挺著一條圓滾滾的絳紫色花棒,如孩子的小手舉著一大塊巧克力”,黃沙“成了綠洲上一條金色項鏈”等描寫,大量運用修辭,將人們遇沙出行的情形、治沙的植物等描寫得生動形象,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據(jù)此分點概括即可。
答案 紀實性:①作者親歷;②材料真實;③情感真摯。
文學性:①多用修辭,形象生動;②化用名句,典雅雋永。
6.本文以“沙海一苗樹”為標題,有什么好處?請結(jié)合作品簡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從標題本身看,它既指高林樹在庫布其大沙漠種下的第一棵柳樹,又指高林樹本人;結(jié)合“村民紛紛效仿”及第四段的內(nèi)容來看,它還指生活的火種、生命的希望,內(nèi)涵豐富;從它與文章主旨的關(guān)系看,它表達了對高林樹和村民們用辛勤的勞動改造沙漠、改變生活的奮斗精神的贊美;從表達效果看,“沙?!敝按蟆焙汀耙幻鐦洹敝靶 毙纬蓪Ρ?,更能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
答案?、俸x豐富,既指高林樹在庫布其大沙漠種下的第一棵柳樹,又指高林樹本人,還指生活的火種、生命的希望。②凸顯主題,贊美“高林樹們”用辛勤的勞動改造沙漠、改變生活的奮斗精神。③強化效果,通過“沙海”之“大”和“一苗樹”之“小”的對比,引起讀者關(guān)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