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數(shù)學(xué)二輪復(fù)習(xí) 專題十四 空間向量與立體幾何練習(xí) 理-人教版高三數(shù)學(xué)試題

上傳人:文*** 文檔編號:239034543 上傳時間:2024-01-15 格式:DOC 頁數(shù):17 大小:150KB
收藏 版權(quán)申訴 舉報 下載
高考數(shù)學(xué)二輪復(fù)習(xí) 專題十四 空間向量與立體幾何練習(xí) 理-人教版高三數(shù)學(xué)試題_第1頁
第1頁 / 共17頁
高考數(shù)學(xué)二輪復(fù)習(xí) 專題十四 空間向量與立體幾何練習(xí) 理-人教版高三數(shù)學(xué)試題_第2頁
第2頁 / 共17頁
高考數(shù)學(xué)二輪復(fù)習(xí) 專題十四 空間向量與立體幾何練習(xí) 理-人教版高三數(shù)學(xué)試題_第3頁
第3頁 / 共17頁

本資源只提供3頁預(yù)覽,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積分

下載資源

資源描述:

《高考數(shù)學(xué)二輪復(fù)習(xí) 專題十四 空間向量與立體幾何練習(xí) 理-人教版高三數(shù)學(xué)試題》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高考數(shù)學(xué)二輪復(fù)習(xí) 專題十四 空間向量與立體幾何練習(xí) 理-人教版高三數(shù)學(xué)試題(1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專題限時集訓(xùn)(十四)A [空間向量與立體幾何] (時間:10分鐘+35分鐘)                        基礎(chǔ)演練夯知識 1. 直線l1的方向向量s1=(1,0,-2),直線l2的方向向量s2=(-1,2,2),則直線l1,l2所成角的余弦值是(  ) A.  B.-  C.    D.- 2.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別是 n1=(1,1,1),n2=(-1,0,-1),則平面α,β所成銳二面角的余弦值是(  ) A.  B.-  C.   D.- 3.已知A(1,0,0),B(0,1,0),C(0,0,1),則平面ABC的單位法向量是

2、(  ) A.±(1,1,1) B.± C. ± D. ± 4. 已知a,b是兩個非零的向量,α,β是兩個平面,下列命題中正確的是(  ) A.a(chǎn)∥b的必要條件是a,b是共面向量 B.a(chǎn),b是共面向量,則a∥b C. a∥α,b∥β,則α∥β D. a∥α,b∥β,則a,b不是共面向量 5.若a⊥b,a⊥c,l=αb+β c(α,β∈R),m∥a,則m與l一定(  ) A.共線 B.相交 C. 垂直 D.不共面 提升訓(xùn)練強能力 圖14-1 6. 如圖14-1所示,三棱錐A-BCD的棱長全相等,E為AD的中點,則直線CE與BD所成角的余弦值為

3、(  ) A. B. C. D. 7. 在正方體ABCD -A1B1C1D1中,E是C1D1的中點,則異面直線DE與AC所成角的余弦值為(  ) A.   B.   C. -   D.- 8. 對于空間任意一點O和不共線的三點A,B,C,有=x+y+z(x,y,z∈R),則x=2,y=-3,z=2是P,A,B,C四點共面的(  ) A.必要不充分條件 B.充分不必要條件 C. 充要條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條件 圖14-2 9.如圖14-2, 在長方體ABCD-A1B1C1D1中,體對角線B1D與平面A1BC1相交于點E,則點E為△A1BC1的(  )

4、A.垂心 B.內(nèi)心 C.外心 D.重心 10.考慮向量m=(a,b,0),n=(c,d,1),其中a2+b2=c2+d2=1.如下說法中正確的有________.(寫出所有正確說法的編號) ①向量n與z軸正方向的夾角恒為定值(即與c,d值無關(guān)); ②m·n的最大值為; ③〈m,n〉(m,n的夾角)的最大值為; ④ad-bc的值可能為; ⑤若定義u×v=|u|·|v|sin〈u,v〉,則|m×n|的最大值為. 11. 如圖14-3,在四棱錐P14-3ABCD中,底面ABCD為菱形,∠ABC=60°,PA⊥底面ABCD,AB=2PA,E為BC的中點. (1)求證:AD⊥PE;

5、 (2)求平面APE與平面PCD所成銳二面角的余弦值. 圖14-3 12.如圖14-4所示,E是以AB為直徑的半圓O上異于A,B的點,矩形ABCD所在的平面垂直于半圓O所在的平面,且AB=2AD=2a. (1)求證:EA⊥EC; (2)若異面直線AE和DC所成的角為,求平面DCE與平面AEB所成的銳二面角的余弦值.                       圖14-4 13.如圖14-5,在長方體ABCD-A1B1C1D1中,AD=AA1=1,

6、AB=2,點E在棱AB上移動. (1)證明:D1E⊥A1D; (2)當E為AB的中點時,求點E到面ACD1的距離; (3)AE等于何值時,二面角D1-EC-D的大小為? 圖14-5 14.如圖14-6,平面ABB1A1為圓柱OO1的軸截面,點C為AB上的點, 點M為BC中點. (1)求證:B1M∥平面O1AC; (2)若AB=AA1,∠CAB=30°,求二面角C-AO1-B的余弦值. 圖14-6 K 專題限時集訓(xùn)(十四)B [空間向量與立體幾何]

7、 (時間:10分鐘+35分鐘)                        基礎(chǔ)演練夯知識 1.如圖14-7所示,三棱錐P-ABC中,∠ACB=90°,PA⊥底面ABC. (1)求證:平面PAC⊥平面PBC; (2)若AC=BC=PA,M是PB的中點,求AM與平面PBC所成角的正切值. 圖14-7     2.如圖14-8所示,在四棱錐P-ABCD中,四邊形ABCD是正方形,CD=PD,∠ADP=90°,∠CDP=120°,E,F(xiàn),G分別為PB,BC,AP的中點. (1)求證:平面EFG∥平面PCD; (2)求二面角D -E

8、F-B的平面角的大小. 圖14-8         提升訓(xùn)練強能力 3.如圖14-9所示,已知菱形ABCD的邊長為6,∠BAD=60°,AC∩BD=O,將菱形ABCD沿對角線AC折起,使BD=3,得到三棱錐B -ACD. (1)若M是BC的中點,求證:在三棱錐B-ACD中,直線OM與平面ABD平行; (2)求二面角A-BD-O的余弦值; (3)設(shè)點N是BD上的一個動點,試確定N點的位置,使得CN=4. 圖14-9 4.如圖14-10所示,正方形ADEF與梯形ABCD所在平面互相垂直,AD⊥CD,AB∥CD,AB=AD=CD=2,點M在

9、EC上,且不與E,C重合. (1)當點M是EC的中點時,求證:BM∥平面ADEF; (2)當平面BDM與平面ABF所成的銳二面角的余弦值為時,求三棱錐M -BDE的體積.            圖14-10 5.如圖14-11所示,已知直角梯形ABCD中,AB∥CD,AD⊥AB,△CDE是邊長為2的等邊三角形,AB=5.沿CE將△BCE折起,使B至B′處,且B′C⊥DE,然后再將△ADE沿DE折起,使A至A′處,且平面A′DE⊥平面CDE.△B′CE和△A′DE在平面CDE的同側(cè). (1)求證:B′C⊥平面CDE; (2)求平面B′A′D與平面CDE所成的銳二面角的余弦

10、值. 圖14-11 專題限時集訓(xùn)(十四)A 【基礎(chǔ)演練】 1.A [解析] cos 〈s1,s2〉===-,故直線l1,l2所成角的余弦值是. 2.C [解析] cos 〈n1,n2〉===-,故平面α,β所成的銳二面角的余弦值是. 3.C  [解析] 易得平面ABC的一個法向量是(1,1,1),單位化得±. 4.A [解析] 選項B中,a,b共面不一定平行;選項C中,根據(jù)a∥α,b∥β不能得出α,β的關(guān)系;選項D中,a,b可能共面. 5.C [解析] 因為m∥a,所以m=λa,m·l=λa·=λαa·b+λβa·c=0,故m⊥l. 【提升訓(xùn)練】 6.A [解

11、析] 設(shè)棱長為a,則||=a,·=(+)·(+)=,所以cos〈,〉==,所以直線CE與BD所成角的余弦值為. 7.B [解析] 設(shè)正方體棱長為1 ,以D為原點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如圖所示,則D,E,A,C, 所以=,=,所以cos 〈,〉===,則異面直線DE與AC所成角的余弦值為. 8.B [解析] 當x=2,y=-3,z=2時,=2-3+2,則-=2-3(-)+2(-),即=-3+2,所以P,A,B,C四點共面;反之當P,A,B,C四點共面時,有=m+n,即-=m(-)+n(-),即=(1-m-n)+m+n,即x=1-m-n,y=m,z=n,這組數(shù)顯然不止2,-3,2.故是充分不

12、必要條件. 9.D [解析] 以D為坐標原點,DA,DC,DD1分別為x軸,y軸,z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設(shè)DA=a,DC=b,DD1=c,則A1(a,0,c),B(a,b,0),C1(0,b,c),B1(a,b,c),因此=(++).由點E在直線DB1上得:存在實數(shù)λ,使得=λ=λ+λ+λ,又點E在平面A1BC1上,所以=1?λ=,即=++,因此點E為△A1BC1的重心. 10.①③⑤ [解析] ①z軸正方向上的單位向量為k=(0,0,1),因此cos〈n,k〉==,①正確;②m·n=ac+bd≤(a2+c2)+(b2+d2)=1,②錯;③|cos〈m,n〉|=≤,當m=(1,0,0)

13、,n=(-1,0,1)時,cos〈m,n〉=-,③正確;④由|ad|≤,|bc|≤得ad-bc≤=1,④錯;⑤由③知≤〈m,n〉≤,得|m×n|=1××sin〈m,n〉≤,⑤正確. 11.解: (1)證明:因為底面ABCD為菱形,∠ABC=60°,且E為BC的中點,所以AE⊥BC.又BC∥AD,所以AE⊥AD.又PA⊥底面ABCD,所以PA⊥AD.于是AD⊥平面PAE,進而可得AD⊥PE. (2)分別以AE,AD,AP為x,y,z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設(shè)AP=1,則P(0,0,1),E(,0,0),C(,1,0),D(0,2,0). 顯然,平面APE的一個法向量為n=(0,1,0),設(shè)平

14、面PCD的一個法向量為m=(1,y,z),則由解得m=(1,,2). 所以cos〈m,n〉===. 故平面APE與平面PCD所成銳二面角的余弦值為. 12.解: (1)證明:∵平面ABCD垂直于圓O所在的平面,兩平面的交線為AB,BC?平面ABCD,BC⊥AB,∴BC垂直于圓O所在的平面.又EA在圓O所在的平面內(nèi),∴BC⊥EA.∵∠AEB是直角,∴BE⊥EA,∴EA⊥平面EBC,∴EA⊥EC. (2) 如圖,以點O為坐標原點,AB所在的直線為y軸,過點O與BC平行的直線為z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O-xyz.由異面直線AE和DC所成的角為,AB∥DC知∠BAE=,∴∠BOE=, ∴

15、E,由題設(shè)可知C(0,a,a),D(0,-a,a), ∴=,=.設(shè)平面DCE的一個法向量為p=(x0,y0,z0),由·p=0,·p=0得z0=x0,y0=0,取x0=2,得z0=. ∴p=(2,0,).又平面AEB的一個法向量為q=(0,0,1),∴cos〈p,q〉=.∴平面DCE與平面AEB所成的銳二面角的余弦值為. 13.解: 以D為坐標原點,直線DA,DC,DD1分別為x,y,z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設(shè)AE=x,則A1(1,0,1),D1(0,0,1),E(1,x,0),A(1,0,0),C(0,2,0). (1)因為·=(1,0,1)·(1,x,-1)=0,所以⊥,即D1E

16、⊥A1D. (2)因為E為AB的中點,則E(1,1,0),從而=(1,1,-1),=(-1,2,0),=(-1,0,1),設(shè)平面ACD1的一個法向量為n=(a,b,c),則也即得取a=2,則n=(2,1,2),所以點E到平面ACD1的距離為h===. (3)設(shè)平面D1EC的一個法向量為n=(a,b,c),∵=(1,x-2,0),=(0,2,-1),由?令b=1,∴c=2,a=2-x,∴n=(2-x,1,2). 又平面ECD的一個法向量為=(0,0,1), 依題意cos==?=. ∴x1=2+(舍去),x2=2-. ∴AE=2-時,二面角D1-EC-D的大小為. 14.解: (

17、1)證明:連接OB1,OM,∵O1B1∥AB且O1B1=AB=OA. ∴四邊形AOB1O1為平行四邊形,∴OB1∥AO1. ∵M,O分別為BC,AB的中點,∴OM∥AC. 由?平面OMB1∥平面O1AC. 又B1M?平面OMB1. ∴B1M∥平面O1AC. (2)方法一:過點C作CD⊥AB,垂足為D,過點D作DE⊥O1A,垂足為E,連接CE. ∵BB1⊥平面ABC,CD?平面ABC,∴BB1⊥CD.注意到AB∩BB1=B, ∴CD⊥平面ABB1A1,∴CD⊥AO1,∴AO1⊥平面CDE,∴CE⊥AO1,故∠CED即為二面角C-AO1-B的平面角. 令A(yù)B=2a,在Rt△CDE

18、中,CD=a, DE=a,∴CE=a. ∴cos∠CED=. 方法二: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系. 設(shè)AB=AA1=4a,∵∠CAB=30°,∠ACB=90°,∴A(0,-2a,0),C(a,a,0),O1(0,0,4a). 設(shè)平面AO1C的一個法向量為n=(x,y,z),=(0,2a,4a),=(a,3a,0). 由n⊥與n⊥? 取y=1,則x=-,z=-,∴n=. ∵平面ABB1A1的一個法向量為m=(1,0,0), ∴|cos〈n,m〉|== =. 即二面角C-AO1-B的余弦值為. 專題限時集訓(xùn)(十四)B 1.解:(1)因為PA⊥底面ABC,所以BC

19、⊥PA. 又因為∠ACB=90°,即BC⊥AC. 因為PA∩AC=A,PA?平面PAC,AC?平面PAC,所以BC⊥平面PAC. 又BC?平面PBC,所以平面PAC⊥平面PBC. (2)取PC中點D,連接AD,DM,則AD⊥PC. 又平面PAC⊥平面PBC,平面PAC∩平面PBC=PC,所以AD⊥平面PBC. 則∠AMD就是AM與平面PBC所成的角. 設(shè)AC=BC=PA=a,則AD=a,DM=BC=a, 所以tan∠AMD==. 2.解:(1)因為E,G分別為BP,AP中點,所以EG∥AB. 又因為四邊形ABCD是正方形,所以AB∥CD,所以EG∥CD,所以EG∥平面P

20、CD. 因為E,F(xiàn)分別為BP,BC中點,所以EF∥PC,所以EF∥平面PCD. 又因為EF∩EG=E.所以平面EFG∥平面PCD. (2)方法一:易知AD⊥CD,又AD⊥PD,故AD⊥平面PCD. 故以D為原點DC,DA為x軸、z軸,垂直于平面ABCD的直線為y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如圖所示). 不妨設(shè)AD=CD=PD=2, 則B(2,0,2),F(xiàn)(2,0,1),P(-1,,0), 所以E, =(0,0,1),=. 設(shè)m=(x1,y1,z1)是平面BEF的法向量,則 所以令x1=1,則y1=,z1=0, 即m=(1,,0). 設(shè)n=(x2,y2,z2)是平面DEF

21、的法向量,則 所以令x2=1,則y2=,z2=-2,即n=(1,3,-2). 設(shè)二面角D-EF-B的平面角的大小為θ, cos〈m,n〉===. 由圖可知,cos θ=-,故面角D-EF-B的平面角的大小為π. 方法二:設(shè)PC的中點為M,連接EM,DM,則EM∥BC,又AD⊥平面PCD,AD∥BC,所以BC⊥平面PCD,所以EM⊥平面PCD,所以EM⊥DM,EM⊥PC. 因為CD=DP,則DM⊥PC,又EM∩PC=M,所以DM⊥平面PCB. 又因為EF∥PC,所以EF⊥EM 所以∠DEM就是二面角D-EF-B的平面角的補角. 不妨設(shè)AD=CD=PD=2,則EM=1,DM=

22、1,所以∠DEM=. 所以二面角D-EF-B的平面角的大小為π, 3.解:(1)證明:因為點O是菱形ABCD的對角線的交點, 所以O(shè)是AC的中點, 又點M是棱BC的中點, 所以O(shè)M是△ABC的中位線,OM∥AB. 因為OM?平面ABD,AB?平面ABD, 所以O(shè)M∥平面ABD. (2)由題意可知,OB=OD=3. 因為BD=3,所以∠BOD=90°,OB⊥OD, 又因為菱形ABCD,所以O(shè)B⊥AC,OD⊥AC. 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O-xyz,如圖所示, 則A(3,0,0),D(0,3,0),B(0,0,3), 所以=(-3,0,3),=(-3,3,0). 設(shè)平面

23、ABD的法向量為n=(x,y,z), 則有即 令x=1,則y=,z=,所以n=(1,,). 因為AC⊥OB,AC⊥OD,所以AC⊥平面BOD, 平面BOD的法向量與AC平行, 所以平面BOD的一個法向量為n0=(1,0,0), cosn0,n===. 因為二面角A-BD-O是銳角, 所以二面角A-BD-O的余弦值為. (3)設(shè)N(x1,y1,z1).因為N是線段BD上的一個動點,所以=λ, 即(x1,y1,z1-3)=λ(0,3,-3), 所以x1=0,y1=3λ,z1=3-3λ, 則N(0,3λ,3-3λ),=(3,3λ,3-3λ). 由CN=4,得=4,即9λ

24、2-9λ+2=0, 解得λ=或λ=, 所以N點的坐標為(0,1,2)或(0,2,1). 4.解:(1)證明:以D為原點,以DA,DC,DE分別為x,y,z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如圖所示), 則A(2,0,0),B(2,2,0),C(0,4,0),E(0,0,2),M(0,2,1), ∴=(-2,0,1),平面ADEF的一個法向量=(0,4,0). ∵·=0,∴⊥,即BM∥平面ADEF. (2)依題意設(shè)M(0

25、0). ∵|cosn1,n2|===,解得t=2, ∴M(0,2,1)為EC的中點,∴S△DEM=S△CDE=2,又B到平面DEM的距離h=2. ∴V三棱錐M-BDE=S△DEM·h=. 5.解:(1)證明:在直角梯形ABCD中,可算得AD=,BC=2,CE=2,EB=4. 根據(jù)勾股定理可得BC⊥EC,即B′C⊥EC,又B′C⊥DE,DE∩CE=E,所以B′C⊥平面CDE; (2)以C為原點,CE為y軸,CB為z軸,垂直于平面B′CE的直線為x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如圖所示,則C(0,0,0),B′(0,0,2),D(,1,0),E(0,2,0).作A′H⊥DE并交DE于點H.因為平面A′DE⊥不面CDE,易知A′H⊥平面CDE,且A′H=,所以H,所以A′.易知平面CDE的法向量為n1=(0,0,1). 設(shè)平面PAD的法向量為n2=(x,y,z).又=, =. 所以令z=,則x=,y=2,所以n2=. 故cosn1,n2==. 故所求平面B′A′D與平面CDE所構(gòu)成的銳二面角的余弦值為.

展開閱讀全文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相關(guān)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關(guān)于我們 - 網(wǎng)站聲明 - 網(wǎng)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wǎng)站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   聯(lián)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wǎng)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wù)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版權(quán)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wǎng),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