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學概論第二章地球的外部圈層.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地球科學概論第二章地球的外部圈層.ppt(80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第二章 地球的外部圈層 第一節(jié) 大氣圈 第二節(jié) 水圈 第三節(jié) 生物圈,第一節(jié) 大氣圈 一、大氣的組成 二、大氣圈的結構 三、大氣的熱狀況 四、大氣的運動,是因地球引力而聚集在地表周圍的氣體圈層。 大氣是人類和生物賴以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質條件, 也是使地表保持恒溫和水分的保護層, 同時也是促進地表形態(tài)變化的重要動力和媒介。,大氣圈(atmosphere),一大氣的組成 大氣圈的總質量約51018kg,其中絕大部分分布在大氣圈的下層。 自然狀態(tài)下的大氣是多種氣體的混合物,主要由氮、氧、二氧化碳、水及一些微量惰性氣體組成。 就大氣的組成成分而言,可分為恒定組分、可變組分和不定組分3種
2、。,大氣成分的分類及其特點,(1)、恒定組分:氮、氧氬(2)、可變組分:二氧化碳、臭氧、水蒸汽 (3)、不等組分:粉塵、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注意:主要是現(xiàn)階段的大氣組成,而且是低層大氣的組分(70km以下)。 高層大氣以氮、氧、氫等的原子、離子為主。,二、大氣圈的結構 大氣圈的下界通常是指地表,但在地面以下的松散堆積物及某些巖石中也含有少量空氣,它們是大氣圈的地下部分,其深度一般小于3km; 其上界并無明確的界限,一般認為在20003000 km的高空向行星際塵埃的密度過渡。,大氣圈在垂直方向上的物理性質有顯著的差異, 根據(jù)溫度、成分、電荷等物理性質,以及大氣的運動特點, 可將大氣圈自地面
3、向上依次分為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暖層及散逸層。,圖21 大氣的垂直分層,三、大氣的熱狀況 大氣的熱量分布狀況是產生各種大氣現(xiàn)象和過程的根本原因。熾熱的太陽以電磁波的形式源源不斷地向宇宙空間放射能量稱為太陽輻射。太陽輻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長較短的可見光部分,所以人們把太陽輻射稱為短波輻射。 太陽輻射是地球表面最主要的能量來源。平流層中的臭氧能強烈地吸收波長較短的紫外線;對流層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主要吸收波長較長的紅外線;但能量最多的可見光卻很少被大氣吸收,能夠穿透大氣射到地面上來。大氣直接吸收的太陽輻射能量是很少的(約為19%)。,圖22 太陽輻射能隨波長的分布,圖23 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
4、,當太陽輻射到達地面后,地面吸收了近一半(約為47%)的太陽輻射能量,地面溫度增高,同時地面也以電磁波的形式向外輻熱量。地面輻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紅外線部分,屬于長波輻射。地面輻射極易被對流層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所吸收。據(jù)觀測,近地面的大氣能夠吸收地面輻射的75%95%??梢姷蛯哟髿庠鰷氐闹苯訜嵩词堑孛孑椛?。,氣溫是指大氣的溫度。在同一地點,由于地球的自轉使太陽輻射強度發(fā)生晝夜更替,從而導致氣溫日變化。一天之中,最低氣溫出現(xiàn)在日出前后,直至午后2點左右達到最高,以后開始逐漸降低。同一地點的氣溫因地球公轉引起的季節(jié)變換而發(fā)生氣溫年變化。氣溫的年變化通常用多年來各月平均氣溫的變化來表示。就北半球來說,
5、大陸上最高月平均氣溫出現(xiàn)在7月(海洋上為8月);大陸上最低氣溫出現(xiàn)在1月(海洋上為2月)。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氣溫與最低月平均氣溫之差反映出一地在一年中氣溫變化的幅度,是劃分氣候類型的重要依據(jù)。,四、大氣的運動 大氣運動的產生及形式取決于氣壓的作用。 一個地方的氣壓隨高度增加而降低,影響氣壓隨高度變化的原因主要是該地上空大氣柱的高度和密度。,,在水平方向上,由于氣溫差異也會引起該方向上的大氣密度的變化,并產生氣壓的水平變化。由于大氣在垂直或水平方向上存在氣壓差,從而產生了氣壓梯度力, 氣壓梯度力可分為水平氣壓梯度力和垂直氣壓梯度力。真正造成大氣水平運動的力是水平梯度力。此外,運動的大氣還會受到地
6、轉偏向力、慣性離心力及摩擦力的作用。,圖24 地轉偏向力示意圖,圖25 地球上的氣壓帶和風帶,第二節(jié) 水 圈 一、水圈的組成 二、水圈的循環(huán),水圈(hydrosphere) 是指由地球表層水體所構成的連續(xù)圈層。 水是一切生物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質條件, 對地球表層環(huán)境的形成和改造起到重要的作用。,水的基本特性,(1)水分子的結構特點,,(2)水的特性,水的三種狀態(tài)的轉化對地球環(huán)境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水分子具有締合現(xiàn)象:流動性好、表面張力強、粘性但較弱。,水具有很強的溶解能力,水具有很高的熱容量,水具有反常膨脹性,一、水圈的組成 自然界的水以氣態(tài)、 固態(tài)和液態(tài)三種形式存在于大氣圈、生物圈、
7、海洋與大陸表層之中。 地球水體的總質量1.51018t,體積約1.41018m3, 其中,海洋水約占 97.212,大陸表面水約占2.167,地下水為0.619,大氣水占0.001。,一、水圈的組成 如果設想將地球表面全部削平,水圈的水體足以覆蓋整個地球達2700多m厚。 按天然水所處的環(huán)境不同可分為:海水、大氣水和陸地水3類。,陸地表面水,地下水,冰川,大氣水,海洋,(一) 海水(的運動) 1、波浪 是海水最基本的運動形式。當風刮過海面時,風與海水面之間產生摩擦力,使海水產生運動形成波浪。 海水運動時,水質點基本上繞某個平衡位置作圓周運動,只是向前移動很小的距離。,水質點作圓周運動時
8、,當運動到最高點就形成波峰, 運動到最低點就構成波谷,而波高就相當于水質點運動圓周的直徑。 水質點的運動圓周隨水深增加變得越來越小,當水深達1/2波長時,水質點的運動圓周直徑僅為0.04波高,一般把此深度認為是波浪作用的下限。地震、火山噴發(fā)可釋放出巨大的能量,使海水強烈運動,產生洶涌的海浪,稱海嘯。,2、潮汐 指全球性海水周期性漲落現(xiàn)象。 潮汐的引潮力主要是月球、太陽對地球的引力和地球繞地月系質心旋轉、繞太陽公轉的慣性離心力的合力,所以引潮力主要包括太陽地球間和地球月球間的引潮力兩部分。太陽由于距離地球太遠,其引潮力僅為月球的46.6。 由潮汐引起的海面高度變化迫使海水作大規(guī)模水平運動稱
9、為潮流。,3、海流(洋流)是指大洋中沿一定方向有規(guī)律移動的海水。洋流可分表層洋流和深層洋流。 4、 濁流是海洋(或湖泊)中載有大量懸浮物質的高密度水下重力流。,圖28 世界洋流略圖,(二)陸地水 1、地面流水 是指沿陸地表面流動的水體,其水源主要有大氣降水、冰雪融水、地下水和湖泊等。地面流水根據(jù)水源補給特點可分為常年性流水(河流)和暫時性流水(片流、洪流)。,(1)暫時性流水是指補給水源不穩(wěn)定(時有、時無)的地面流水,這種流水的水源一般都是大氣降水。 暫時性流水包括片流和洪流。片流是指沿山體斜坡無固定水道的面狀流水,它發(fā)生在大氣降水剛降落到地面之后,其特點是水層薄、速度慢、呈網(wǎng)狀。 洪流是指大
10、氣降水后沿溝谷的水流,它是由片流匯集到溝谷形成的,其特點是流速快,有固定的水道。,(2)河流是地表面具有固定河道的線狀常年性流水。 河流有穩(wěn)定的補給水源,它的水源一般以地下水、冰雪融水為主。,圖29 水系和流域示意圖,2、地下水 是埋藏在地表以下巖石和松散堆積物空隙中的水體。水源主要來自地面流水和大氣降水。 巖石中空隙的體積與巖石的總體積之比稱為空隙率??障兜倪B通性越好越利于地下水的運動。,巖石或堆積物能透過地下水的能力稱巖石的透水性。 由透水性較好的巖石組成的巖層稱為透水層;儲存有地下水的透水層稱含水層。相反,地下水不易透過的巖層稱不透水層或隔水層。,地下水的存在形式有吸著水、薄膜水、毛細水
11、、重力水, 前兩者吸附在巖石的表面,一般不運動。 毛細水受表面張力作用逆重力方向運動。重力水在重力的影響下作垂直向下或水平運動。,地下水按運動特征和埋藏條件可分為包氣帶水、潛水、承壓水三種基本類型: 包氣帶水是指埋藏在包氣帶中的地下水。包氣帶意指巖石空隙未被地下水充滿的地帶。 包氣帶中的地下水以吸著水、薄膜水、毛細水為主,而重力水較少。包氣帶水以垂直運動為主。,潛水是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個穩(wěn)定隔水層以上、具有自由表面的重力水,也稱飽水帶水。 其自由表面稱潛水面。潛水在重力的作用下一般從高處往低處流,以近水平方向流動為主。,承壓水是指埋藏在兩個穩(wěn)定隔水層之間的透水層內的重力水,故又稱層間水。 承
12、壓水受兩隔水層所限,位置低的水體受位置高的水體的靜壓力,這種壓力常稱水頭壓力。 承壓水的運動一般為從補給區(qū)流向排泄區(qū)。,3、湖泊 是陸地上較大的集水洼地,全世界湖泊的總面積約27105km2,占陸地面積的1.8。湖泊的規(guī)模不等,所處位置的高低相差懸殊。湖水主要來自大氣降水、地面流水和地下水,其次是冰川融水和殘留海水。 湖水通過蒸發(fā)、下滲和流泄等方式不斷消耗。一般將有出口流泄的湖稱泄水湖,無出口的稱不泄水湖。,據(jù)湖水中含鹽量的多少,可把湖泊分為含鹽量低于0.3的淡水湖、含鹽量為0.324.7的半咸水湖及含鹽量高于24.7的咸水湖。 潮濕氣候區(qū)的泄水湖通常為淡水湖,干旱氣候區(qū)的不泄水湖則常為咸水
13、湖。 湖水的運動方式有波浪、潮汐、湖流和濁流等。,4、沼澤 是陸地上潮濕積水、喜濕性植物大量生長并有泥炭堆積的地方。 沼澤主要分布在濕潤氣候區(qū),不論熱帶、溫帶和寒帶都可產生。 世界上沼澤總面積達35105km2,占陸地面積的2.3。,(三)冰川 冰川是指由積雪形成的、并能運動的冰體。它是陸地上以固體形式存在的水。冰川主要分布于地球兩極及高山地區(qū),覆蓋陸地面積的10,集中了全球85的淡水。據(jù)估計,如果全球的冰川融化注入海洋,可使全世界海平面上升66 m。 氣候寒冷是冰川形成的必要條件,另外要有豐富降雪量和合適冰雪堆積的場所。雪線是指終年積雪區(qū)的下部界限。,圖214 新雪轉變?yōu)榱Q┖捅ū倪^
14、程,圖215 山谷冰川(祁連山),分布于陸地表面的冰川可分為大陸冰川和山岳冰川兩類。 大陸冰川是分布在高緯度和極地地區(qū)的冰川,又稱冰盾或冰蓋,其特點是雪線位置低,分布面積大,冰層厚,流動速度稍快,并由中間向四周流動。 山岳冰川是分布于高山地帶的冰川,其特點是雪線位置高,規(guī)模小,冰層薄,受地形控制,呈線狀分布。,(四)大氣水 是指存在于大氣圈中的水,它以汽態(tài)的形式存在。 據(jù)估算,大氣中水的總量約為 1.31013m3,而絕大多數(shù)分布于大氣圈的對流層中。 常用濕度來表示大氣中的水含量。 大氣的濕度可分為相對濕度和絕對濕度。,所謂的相對濕度是指空氣實際水汽壓與當時同溫度下飽和水汽壓的百分比, 而絕
15、對濕度是指一定量空氣中的水汽質量體積之比(g/m3)。 相對濕度會隨氣溫而變化,如果當水汽壓不變時,氣溫升高,飽和水汽壓增大,相對濕度會減小;反之,則增大。所以在一天之內,在清晨相對濕度最高,中午相對濕度最低。,二、水圈的循環(huán) 水的循環(huán)是自然水體運動的最基本特征,它還可分為大循環(huán)和小循環(huán)。海洋表層水體經蒸發(fā)作用,一部分水進入大氣圈,并運動到陸地的上空,當氣溫降低時,水蒸汽又凝結成雨、雪降到陸地。降落到陸地上的水一部分進入地下成為地下水,另一部分又蒸發(fā)回到大氣圈,其余部分則以地面流水的形式又回到海洋。這樣水就從海洋到陸地再回到海洋完成一個完整的水循環(huán)過程,這稱為水圈的大循環(huán)。水圈的小循環(huán)是指陸
16、地內部或海洋內部的水循環(huán),當然水圈的小循環(huán)還可以進一步劃分為更次一級的水循環(huán)。,圖216 自然界的水循環(huán),第三節(jié) 生物圈 一、生物圈的概念 二、生物圈的組成,一、生物圈的概念 生物圈(biosphere)是指地球表層由生物及其生命活動的地帶所構成的連續(xù)圈層,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環(huán)境的總稱。 從地表以下3 km到地表以上10多km的高空以及深海的海底都屬于生物圈的范圍,但是生物圈中的90以上的生物都活動在地表到200 m高空以及從水面到水下200 m的水域空間內,所以這部分是生物圈的主體。,一、生物圈的概念 生物圈中的生物分布極不平衡,受氣候、地形、地質、大氣環(huán)境、水環(huán)境等因素的影響,例如
17、,在沙漠、兩極地區(qū)的生物數(shù)量、種類都很少,而在氣候炎熱、濕潤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qū),不僅生物種類繁多,而且生物量也很大。 它同大氣圈、水圈和巖石圈的表層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相互交錯分布。,二、生物圈的組成 構成生物圈的生物種類極其繁多,現(xiàn)今已被發(fā)現(xiàn)和鑒別、定名的就達200萬種,其中動物150萬種、植物50萬種。 在生物的分類中,最大的一級單位是界,其次是門,門以下依次是綱、目、科、屬、種。其中,種是生物分類的基本單位。,生物按其性狀特征可分為四類,即原核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動物界; 依據(jù)與營養(yǎng)物之間的關系,可分為自養(yǎng)生物與異養(yǎng)生物。植物是依靠光合作用制造食物,不需要運動器官,稱為自養(yǎng)生物。而動物是吞食者,以植物或獵物為食,它們需要通過運動尋找并大量消耗食物,稱為異養(yǎng)生物。,